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大学物理答案第5章[1]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5-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

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

()3

51

01

20121212m 1011.6-?=+==

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

5-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

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

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

22111===

;;

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5

.93

31

213

21=-=-=

V p V p p m m m n

5-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 ?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设容器的容积

V 0=2.0升,问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由1.01×105 Pa 降为133Pa 。设抽气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

分析:抽气机每打开一次活门, 容器内气体的容积在等温条件下扩大了V ,因而压强有所降低。活门关上以后容器内气体的容积仍然为V 0 。下一次又如此变化,从而建立递推关系。

解:抽气机抽气体时,由玻意耳定律得: 活塞运动第一次:

)

(0100V V p V p +=

00

1p V V V p +=

活塞运动第二次:

)

(0201V V p V p +=

02

0100

2p V V V p V V V p ????

??+=+=

活塞运动第n 次:

)

(001V V p V p n n +=-

n

n V

V V p p ???

?

??+= 0

V

V V n

p p n n +=000

ln

抽气机每次抽出气体体积

l 05.0l )400/20(==V l 0.20=V

Pa 1001.150?=p Pa 133=n p

将上述数据代入(1)式,可解得 276=n 。则

s 40s 60)400/276(=?=t

5-4 l.0 mol 的空气从热源吸收了热量2.66?105J ,其内能增加了4.18?105J ,在这过程中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J

1052.15?-=-=E Q W ?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5-5 1mol 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P 1=1.01×105Pa ,V 1=10-3m 3的状态。然后经本题图示直线过程Ⅰ变到P 2=4.04×105Pa ,V 2=2×10-3m 3的状态。后又经过程方程为PV 1/2=C (常量)的过程Ⅱ变到压强P 3=P 1=1.01×105Pa 的状态。求:(1)在过程Ⅰ中的气体吸收的热量;(2)整个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

解:(1)在过程I 中气体对外作的功 2/))((12211V V p p A -+= 在过程I 中气体内能增量

)

(2

5)(251122121V p V p T T R E -=-=?

在过程I 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J E A Q 3

111002.2?=+=? (2)在过程II 中气体对外作的功

O

V

习题5-5图

)

(222332

223

2

3

2

V p V p V dV

V p pdV A V V V V -===

?

?

常量=2

1

pV

可算得3

331032m V -?=,带入上式得

J A 3

21085.4?= 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作功

J A A A 3

21101.5?=+=

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

J

T T R E 3131083.7)(2

5?=-=?

整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J A E Q 4

1029.1?=+=?

5-6 如本题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 沿ABC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 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 。当系统从状态C 沿另一曲线返回到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J ,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分析:已知系统从状态C 到状态A ,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 CA ,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为CA E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Q CA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BC 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 至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AC E ?,而CA AC E E ?-=?,故可求得Q CA 。

解:系统经ABC 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J

126J,326ABC ABC ==W Q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 到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J

200ABC ABC AC =-=?W Q E

由此可得从C 到A ,系统内能的增量为

J

200CA -=?E

从C 到A ,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52CA CA CA -=+?=W E Q

习题5-6图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 J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 是一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5-7 空气由压强为1.52?105 Pa ,体积为5.0?10-

3 m 3,等温膨胀到压强为1.01?105 Pa ,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的体积。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解:空气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 ??=???? ??=

2111121T ln ln p p V p V V RT M m

W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

212p d V V p V p W -==?

利用等温过程关系2211V p V p =,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J

7.55ln 11122111p T =-+=+=V p V p p p V p W W W

5-8 如本题图所示,使l mol 氧气(1)由A 等温地变到B ;(2)由A 等体地变到C ,

再由C 等压地变到B ,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分析:从p -V 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AB 与ACB 两个过程中所作的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V V p W d 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B A T T =,故0=E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E W Q ?+=,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1)沿AB 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

J 1077.2ln ln 3A B A A A B AB ?=???

? ??=???? ??=

V V V p V V RT M m

W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

J

1077.23AB AB ?==W Q

(2)沿A 到C 再到B 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

()J

100.23C B C CB CB AC ACB ?=-==+=V V p W W W W

J

100.23ACB ACB ?==W Q

5-9 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气缸里,此气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

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P 1=1atm,体积V 1=10-3m 3

,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然后在等体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2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试求: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和所作的功。

解: 因为14T T =,所以内能增量为零。

习题5-8图

J p p V V V p Q 2111111106.5)2(223

)2(25?=-+-=

J Q A 2106.5?==

5-10 有1mol 刚性多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原来的压强为1.0atm,温度为27℃,若经过一

绝热过程,使其压强增加到16atm 。试求:(1) 气体内能的增量;(2) 在该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3) 终态时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解:(1) ()

K p p T T 60012112==γ

γ

-

J T T R i

M E 31210479.7)(2?=-μ=

?

(2) J E A 3

10479.7?=-=?

(3)

3

262

2

/1096.1m kT p n 个?==

5-11 有一绝热的圆柱形的容器,在容器中间放置一无摩擦、绝热的可动活塞,活塞

两侧各有ν摩尔同种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初始时,两侧的压强、体积、温度均为(P 0,V 0,T 0)。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量为C V =3R/2。现将一通电线圈放在活塞左侧气体中,对气体缓慢加热。左侧气体膨胀,同时压缩右方气体,最后使右方气体体积为V 2=V 0/8。求:(1)左、右两侧气体的终温是多少? (2)左侧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1)右则气体经历一绝热过程,初态()000T V P 、终态()222T V P , 由方程 122100--=γγV T V T 得出右侧气体末态温度:

0013/501

20

248T T T V

V T ==???

? ??=--γ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右侧气体终态压强为

00

22

00232P T V T V P P ==

由于活塞是可动的,左、右两侧的压强应相同:02132P P P ==, 左侧末态体积: 02018

15

2V V V V =-= 左侧气体末态温度: 00000111608

15

32T T T V P V P T =?== (2)

0002193622

3

)2(U U W V P T R T T T C U Q V =?=-+=???=→νν +=+右

左右左左 5-12 如本题图所示,有一除底部外都是绝热的气筒,被一位置固定的导热板隔成相等的两部分A 和B ,其中各盛有一摩尔的理想气体氮。今将334.4J 的热量缓慢地由底部供给气体,设活塞上的压强始终保持为1.01?105Pa ,求A 部和B 部温度的改变以及各吸收的热量(导热板的热容可以忽略)。若将位置固定的导热板换成可以自由滑动的绝热隔板,重复上述讨论。

解:(1)导热板固定,A 中气体为等容加热;B 中气体为定压膨胀,且为准静态的,搁板导热,T T T B A ?=?=?

()T C C T C T C Q V P A V B P ?+=?+?=

K R Q R

R Q C C Q T V P 71.631.864

.33462

527≈?==+=+=

? J

T R T C Q V A 4.13971.631.825

25=??=?=?= J Q Q Q A B 1954.1394.334=-=-=

(2)隔板活动,A 气体等压膨胀;隔板绝热,B 中气体温度不变。

0=B Q 0=?B T T C Q Q P A ?==

K R Q C Q T P 50.1131.874.334272≈??===

?

5-13 0.32 kg 的氧气作如本题图所示的ABCDA 循环,设V 2=2V 1,T 1=300K ,T 2=

200K ,求循环效。(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为C V = 21.1 J·mol -1·K -1) 分析:该循环是正循环。循环效率可根据定义式Q W /=η来求出,其中W 表示一个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 为循环过程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解:根据分析,因AB 、CD 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

()()()()J 1076.5ln ln ln 312212121

21CD AB ?=-=

+=+=V V T T R M

m

V V RT M

m

V V RT M m W W W

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膨胀(对应于AB 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DA 段)中发生,而等温过程中0=E ?,则AB AB W Q =。等体升压过程中W = 0,则DA DA E Q ?=

,所以,循环

习题5-

13

习题5-12图

过程中系统 吸热的总量为

()()J 1084.3ln 421m V,1

21DA

AB DA AB ?=-+=

?+=+=T T C M m

V V RT M m E W Q Q Q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15==W η

5-14 如本题图所示,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V -T 图。已知该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

C P = 2.5R ,定体摩尔热容C V = 1.5R ,且V C =2V A 。试问:(1)图中所示循环是代表致冷机还是热机?(2)如是正循环(热机循环),求出循环效率。 分析:以正、逆循环来区分热机和致冷机是针对p -V 图中循环曲线行进方向而言的。因此,对图中的循环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先将其转换为P -V 图。由图可以看出,BC 为等体降温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而AB 过程为等压膨胀过程。这样,就可得出p -V 图中的过程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

解:(1)根据分析,将V -T 图转换为相应的p -V 图,如图所示。图中曲线行进方向是正循环,即为热机循环。

(2)根据得到的p -V 图可知,AB 为等压膨胀过程,为吸热过程。BC 为等体降压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A B m p,1T T C M m

Q -=

()()A C A C B m V,2ln V V RT M m T T C M m Q +-=

CA 为等温线,有C A T T =;AB 为等压线,且因A C 2V V =,则有2B A T T =。故循环效率为

()()%

3.12/2ln 11A m p,A A m V,12=+-=-=T C RT T C Q η

5-15 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循环如本题图所示,试证明热机效率为

()()1

112121

---=p p V V γ

η

分析:该热机由三个过程组成,图中AB 是绝热过程,BC 是等压压缩过程,CA 是等体升压过程。其中CA 过程系统吸热,BC 过程系统放热。本题可从效率定义

C A B C 1211Q Q Q -=-=η。出发,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

m V,m p,/C C =γ的关系来证明。

证: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

习题5-14

T

V

C A

B C 1211Q Q Q Q -=-=η

其中

()()C A m V,CA B C m p,BC ,T T C M m Q T T C M m Q -=-=

则上式可写为

1

1

11C A C B C

A B C ---=---=T T T T T T T T γ

γ

η

在等压过程BC 和等体过程CA 中分别有

2

C 1A 2C 1B ,P T P T V T V T ==

代人上式得

1

1

12121---=p p V V γ

η

证毕。

5-16 汽油机可近似地看成如图所示的理想循环,这个循环也叫做奥托(Otto )循环,其中DE 和BC 是绝热过程。证明此热机的效率为

1

)(

1-γ-=ηB

C V V 证:(1)该循环仅在C

D 一过程中吸热,EB 过程中放热。则热机效率为

()()C

D B

E C D m V,B E m V,CD

EB 111T T T T T T C M m T T C M m

Q Q ---=---=-=η

(2)在过程BC 和DE 中,分别应用绝热方程

C TV =-1γ,有

1

C

C 1B B --=γγV T V T 1C

D 1B

E --=γγV T V T

由上述两式可得

习题5-15图

习题5-16图

1

B C C D B E -???

?

??=--γV V T T T T

将此结果代人(1)中。即可得

()1B C 1--=γηV V

5-17 在夏季,假定室外温度恒定为37℃,启动空调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7℃、如

果每天有2.51×108 J 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等方式自室外流人室内,则空调一天耗电多少?(设该空调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同条件下的卡诺致冷机致冷系数的60%)

分析:耗电量的单位为kW ?h ,1kW ?h = 3.6?106 J 。因为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

()212k T T T e -=,其中T 1为高温热源温度(室外环境温度),T 2为低温热源温度(室内温

度)。所以,空调的致冷系数为

()

212k 6.0%60T T T e e -=?=

另一方面,由致冷系数的定义,有

()

212Q Q Q e -=

其中Q 1为空调传递给高温热源的热量,即空调向室外排放的总热量;Q 2是空调从房间内吸取的总热量。若Q '为室外传进室内的热量,则在热平衡时Q Q '=2。由此,就可以求出空调的耗电作功总值21Q Q W -=。

解:根据上述分析、空调的致冷系数为

()7

.86.0212=-=T T T e

在室内温度恒定时,有Q Q '=2。由()212Q Q Q e -=可得空调运行一天所耗电功

h

kW 0.8J 1089.27221?=?='==-=e Q e Q Q Q W

5-18 设一质量为m 克的物体具有恒定的比热c 。(1) 当此物体由温度T 1加热到T 2时,其熵的变化为多少?(2)当温度下降却时这物体的熵是否减小?如果减小,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宇宙的总熵是否减小?

解: (1) T

mcdT

T dQ ds ==-∵ 则

?

??==2

1

212

1

T T T T S S

T

dT mc T mcdT

ds 1

2

12ln

T T mc S S =-∴ (2)冷却时T 2

(3) 物体冷却时,周围环境的熵增加,宇宙的总熵不会减小

5-19 一黄铜棒的一端与127℃的热库接触,而另一端与27℃的热库接触。试问:

(1) 当有1200卡的热量通过这棒时,在这传导过程中所发生的熵的总变化为多大? (2) 在这传导过程中棒的熵是否改变? 解:(1) K .J 2.4k /c a l 0.1)3

1

41(1230012004001200S =+=+-=+-=

×△

(2)在这传导过程中棒的熵不改变。

5-20 让一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压强为P 与体积为V 的初态,经历两个不同过程

改变到压强为2P 与体积为2V 的终态。(1)先让此理想气体等温地膨胀到体积加倍为止,然后在恒定体积下将压强增大到终态。(2)先让此理想气体等温地压缩到压强加倍为止,然后在恒定压强下将体积增大到终态。试分别对此两个过程计算理想气体熵的变化。

解:熵是态函数 △S=S f - S i 与路线无关

υ

υ

d R T dT C T pdv dE T dQ ds V +=+==

2ln 42ln 4ln 2

3

2ln ln 232ln ln 23 ln

ln 112212R R R R V P V P R V V R T T V V R T T C d R T dT

C S S i

f i f T T V V i f f

i

f i =+=+=+=

+=+=-??υυυυ

5-21 如本题图所示,一长为0.8m 的圆柱形容器被一薄的活塞分隔成两部分。开始时

活塞固定在距左端0.3m 处。活塞左边充有1mol ,5?105N ?m -2的氦气,右边充有1?105N ?m -2的氖气。它们都是理想气体。将气缸浸入1升水中,开始时整个物体系的温度均匀地处于25?C 。气缸及活塞的热容可不考虑。放松以后振动的活塞最后将位于一新的平衡位置,试问(1)水温升高多少?(2)活塞将静止在距气缸左边多大距离位置?(3)物体系的总熵增加多少?

解:(1)系统处于新的平衡位置后:

11Q W u A +-=? 11Q W u B -=? 0=?+?=?B A u u u T T =' 温度不变

(2)设新平衡后,活塞位于距A 处x ,(活塞截面为S )

A 端:'

11010T PV T V P = P x S S =??3.01055

B 端:22020PV V P = ()S x P S -=??8.05.01015

两式相除:x

x

-=

8.03 m x 6.0=

(3)整个气体的熵变等于氦气的熵变和氖气的熵变之和。注意温度始终不变。利用理想气体熵变公式,则

V

V R νV V R νS S S S e S

S

e d d Ne

25.05.0H 6.03.0N He ??

+=?+?=?

习题5-21图

-1K J 22.3)5/2ln()3/1(2ln ?=+= R R

5-22 如本题图所示,图中1→3为等温线,1→4为绝热线,1→2和4→3均为等压线,2

→3为等体线。1mol 的氢气在1点的状态参量为V 1=0.02m 3,T 1=300K ,在3点的状态参量为V 3=0.04m 3,T 3=300K 。试分别用如下三条路径计算S 3-S 1:(1)1→2→3;(2)1→3;(3)1→4→3。

解:(1)“21-”为等压过程,K 600)/(1122=?=T V V T 。而“32-”为等体过程。

注意到2H 为双原子分子,2/7m ,R C p =,2/5m ,R C V =。所以在“321--”过程中的熵变为

T Q T Q

S S d d )3()2()

2()

1(13??

+=- T

Q C T T C V p d d 300600m ,600300m ,??+=2ln ?=R (2)“31-”为等温过程。其熵变

2ln )/ln(/d 23)

3()

1(13?===-?

R V V R T Q S S

(3)“341--”过程是由“41-”的绝热过程,

1

4

41

1

1--=γγV T V T (1)

和“34-”的等压过程

3434//V V T T = (2)

所组成的。联立(1)式、(2)式,考虑到K 3001=T ,得

到“4”点的温度

K 30025/24?=-T

其熵变

)()(431413S S S S S S -+-=-

????-=+=30023005

/234

d 25d 0T T

R T Q T T

2ln 2ln 25

5/2?=?=

R R

习题5-22图

大学物理答案第1~2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2 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 1-1已知质点运动方程为t R x ω-=sin ,)cos 1(t R y ω-=,式中R ,ω为常量,试求质点作什么运动,并求其速度和加速度。 解:22 cos ,sin x y x y dx dy v Rw wt v Rw wt dt dt v v v Rw ==-==-∴=+= 2 222 2 sin ,cos y x x y x y dv dv a Rw wt a Rw wt dt dt a a a Rw ====∴=+= sin ,(1cos )x R wt y R wt ==- 222()x y R R ∴+-=轨迹方程为 质点轨迹方程以R 为半径,圆心位于(0,R )点的圆的方程,即质点 作匀速率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速度v = R ω;加速度 a = R ω2 1-2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到高度h 处所需时间为t 1,自抛出经最高点再回到同一高度h 处所需时间为t 2,求证:h =gt 1 t 2/2 解:设抛出点的速度为v 0,从高度h 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3,则 012132 012221201112()0,2()/2 ()11 222 12 v g t t t t t v g t t t t h v t gt g t gt gt t -+=+=∴=++∴=- =-= 1-3一艘正以v 0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艇,关闭发动机后,得到一个与船速反向大小与船速平方成正比的加速度,即a =kv 2,k 为一常数,求证船在行驶距离x 时的速率为v=v 0e kx . 解:取汽艇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020 0,,ln v x v kx dv dx a kv v dt dt dv dv kvdt kdx v v dv kdx v v kx v v v e -==-= ∴=-=-∴=-=-∴=?? 1-4行人身高为h ,若人以匀速v 0用绳拉一小车行走,而小车放在距地面高为H 的光滑平台上,求小车移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人前进的速度V 0,则绳子前进的速度大小等于车移动的速度大小,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作业解 1-7液滴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简易方法。将质量为m 的待测液体吸入移液管,然后让液体缓缓从移液管下端滴出。可以证明 d n mg πγ= 其中,n 为移液管中液体全部滴尽时的总滴数,d 为液滴从管口落下时断口的直径。请证明这个关系。 证:当液滴即将滴下的一刻,其受到的重力与其颈部上方液体给予的张力平衡 F g m =' d r L F πγπγγ===2 n m m = ', d n m πγ= 得证:d n mg πγ= 1-8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 mm 的大雨,雨滴半径为1.0 mm 。设温度不变,雨水在此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3?10-2N ?m -1。求释放的能量。 解:由 S E ?=?γ 雨滴落在湖面上形成厚为50 mm 的水层,表面积就为湖面面积,比所有落下雨滴的表面积和小,则释放的表面能为: )4(2 S r n E -?=?πγ 其中,3 43 r Sh n π= 为落下的雨滴数,r 为雨滴半径 J r h S E 8 3 3 6 2 1018.2)110 0.110503( 102010 3.7)13( ?=-???????=-=?---γ 1-9假定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为均匀的圆柱形导管,树液完全依靠毛细现象在导管内上升,接触角为45°,树液的表面张力系数1 2 10 0.5--??=m N γ。问要使树液到达树木的顶部,高 为20 m 的树木所需木质部导管的最大半径为多少? 解:由朱伦公式:gr h ρθ γcos 2= 则:cm gh r 5 3 2 10 6.320 8.91012 /210 0.52cos 2--?=??????= = ρθ γ 1-10图1-62是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B 比水库水面高出m h 0.31=,管口C又比水库水面低m h 0.52=,求虹吸管内的流速及B点处的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习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 习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2.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做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C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等压压缩过程; (D) 绝热膨胀过程。 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 1(1)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1(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 。 判断这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def 过程都放热。 4. 如图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A p =B p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 ) (A) 对外做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二.填空题 图.2 图1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P V T ,而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是每个分子的状态量。 2.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做功为200J ,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200__ ___J 。 3.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 ,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 ,则气体的内能 减少,(填增加或减少),21E E -= -380 J 。 4. 处于平衡态A 的热力学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将从外界吸热582 J ,所以,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 582-416=166J 。 三.计算题 1.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摩尔数 (2) 氢气内能变化多少 (3) 氢气对外做了多少功 (4) 如果这氢气的体积保持不变而温度发生同样变化、它该吸收多少热量 解: (1)由,2 2 p m i Q vC T v R T +=?=? 得 4 22 6.01041.3(2)(52)8.3150 Q v mol i R T ??= ==+?+?? (2)4,5 41.38.3150 4.291022 V m i E vC T v R T J ?=?=??=???=? (3)44(6.0 4.29)10 1.7110A Q E J =-?=-?=? (4)44.2910Q E J =?=?

大学物理(上)课后习题答案1

1-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 ′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 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 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2 分析与解 t 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 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 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 2 2d d d d ??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3 分析与解 t 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 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 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5 分析与解 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 ,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22h l x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22d d d d h l t l l t x -== v ,式中t l d d 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 0,代入整理后为θ l h l cos /0 220v v v = -=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1-6 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六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作者:————————————————————————————————日期: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及答案 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 2 00 200)1(π4)1(π42-=+x qq x qq εε 故 223+=x 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 2 220)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故 q q 3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 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求该直线段受到的 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 (4220R x dq dE +=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 2 3220)(41 cos R x xdq dE dE x += =πεθ R O λ1 λ2 l x y z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 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 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000 )1(0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 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大学物理C课后答案1

习题 5 题5-2图 题5-2图 5-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如题5--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 如题5-2图示 ?? ? ?? ===220)sin 2(π41 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 解得 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 5-4 长l =15.0 cm 的直导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9 5.010C m λ-=?的正电荷.试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1 5.0a cm =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 5.0d cm =处Q 点的场强. 解: 如题5-4图所示 题5-4图 (1)在带电直线上取线元x d ,其上电量q d 在P 点产生场强为 2 0) (d π41d x a x E P -= λε 2 22 ) (d π4d x a x E E l l P P -= =? ?-ελ

]2 12 1[π40 l a l a + --= ελ ) 4(π220l a l -= ελ 用15=l cm ,9 10 0.5-?=λ1m C -?, 5.12=a cm 代入得 21074.6?=P E 1C N -? 方向水平向右 (2)同理 22 20d d π41d += x x E Q λε 方向如题5-4图所示 由于对称性? =l Qx E 0d ,即Q E ? 只有y 分量, ∵ 22 2 222 20d d d d π41d ++= x x x E Qy λε 2 2π4d d ελ ?==l Qy Qy E E ? -+22 2 3 222) d (d l l x x 22 2 0d 4π2+= l l ελ 以9 10 0.5-?=λ1cm C -?, 15=l cm ,5d 2=cm 代入得 21096.14?==Qy Q E E 1C N -?,方向沿y 轴正向 5-7 半径为1R 和2R (21R R >)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λ和-λ,试求:(1) 1r R <;(2) 12R r R <<;(3) 2r R >处各点的场强. 解: 高斯定理0 d ε∑?=?q S E s ??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 S π2= 则 rl E S E S π2d =??? ? 对(1) 1R r < 0,0==∑E q (2) 21R r R << λl q =∑ ∴ r E 0π2ελ = 沿径向向外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及答案 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 2 00 200)1(π4)1(π42-=+x qq x qq εε 故 223+=x 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 2 220)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故 q q 3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 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求该直线段受到的 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 (4220R x dq dE +=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 2 3 2 2 0) (41 cos R x xdq dE dE x += =πεθ R O λ1 λ2 l x y z

式中:θ为dq 到场点的连线与x 轴负向的夹角。 ?+= 2 32 2 0) (4dq R x x E x πε 2 32210)(24R x R x +?= πλπε2 32201)(2R x x R += ελ 下面求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在直线段上取dx dq 2λ=,d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dq E dF x =dx R x x R 2 3 22021)(2+= ελλ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dF F dx R x x R l ?+= 02 3220 21)(ελλ2 ()?? ????+- = 2/1220211 1R l R R ελλ2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4.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求: (1)圆心处O 点的场强; (2)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圆心处O 点场强。 解:(1)在半圆环上取?λλRd l dq ==d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 20π4R dq dE ε= ?ελ d R 0π4= ,方向沿半径向外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y E ??ελ ?d R dE dE x sin π4sin 0= = R d R E x 000 π2sin π4ελ ??ελπ ==? 故 R E E x 0π2ελ = =,方向沿x 轴正向。 (2)当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由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可知,圆心处电场强度为零。

大学物理学-第1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上册)习题选解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其坐标由下式给出)m 0.40.3(2 t t x -=,m )0.6(3 2 t t y +-=。求:(1)在s 0.3=t 时质点的位置矢量; (2)从0=t 到s 0.3=t 时质点的位移;(3)前3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4)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速度; (5)前3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加速度。 解:(1)m )0.6()0.40.3(322j i r t t t t +-+-= 将s 0.3=t 代入,即可得到 )m (273j i r +-= (2)03r r r -=?,代入数据即可。 (3)注意:0 30 3--=r r v =)m/s 99(j i +- (4)dt d r =v =)m/s 921(j i +-。 (5)注意:0 30 3--=v v a =2)m/s 38(j i +- (6)dt d v a ==2)m/s 68(j -i -,代入数据而得。 1-2 某物体的速度为)25125(0j i +=v m/s ,3.0s 以后它的速度为)5100(j 7-i =v m/s 。 在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 解:0 30 3--= v v a =2)m/s 3.3333.8(j i +- 1-3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4(2k j i r t t ++=m 。(1)写出其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2)加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 (3)质点的轨道参数方程。 解:(1)dt d r =v =)m/s 8(k j +t (2)dt d v a = =2m/s 8j ; (3)1=x ;2 4z y =。 1-4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2)从0=t 到2=t s 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r ?及位矢的径向增量。 解:(1)由t x 2=,得2 x t = ,代入22t y -=,得质点的运动轨道方程为 225.00.2x y -=; (2)位移 02r r r -=?=)m (4j i - 位矢的径向增量 02r r r -=?=2.47m 。 (3)删除。 1-6 一质点做平面运动,已知其运动学方程为t πcos 3=x ,t πsin =y 。试求: (1)运动方程的矢量表示式;(2)运动轨道方程;(3)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解:(1)j i r t t πsin πcos 3+=; (2)19 2 =+y x (3)j i t t πcos πsin 3π+-=v ; )πsin πcos 3(π2j i t t a +-= *1-6 质点A 以恒 定的速率m/s 0.3=v 沿 直线m 0.30=y 朝x +方 向运动。在质点A 通过y 轴的瞬间,质点B 以恒 定的加速度从坐标原点 出发,已知加速度2m/s 400.a =,其初速度为零。试求:欲使这两个质点相遇,a 与y 轴的夹角θ应为多大? 解:提示:两质点相遇时有,B A x x =,B A y y =。因此只要求出质点A 、B 的运动学方程即可。或根据 222)2 1 (at y =+2(vt)可解得: 60=θ。 1-77 质点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2021 bt t s -=v ,其中,s 为弧长,0v 为初速度,b 为正 的常数。求:(1)任意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当t 为何值时,质点的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这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 题1-6图

1大学物理1课后答案

习 题 一 1-1 一质点在平面xOy 内运动,运动方程为t x 2=,2219t y -= (SI ).(1)求质点的运动轨道;(2)求s 1=t 和s 2=t 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3)求s 1=t 和s 2=t 时刻质点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4)在什么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垂直?这时x 、y 分量各为多少?(5)在什么时刻,质点离原点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大? [解] 质点的运动方程t x 2=,2219t y -= (1)消去参数t ,得轨道方程为: 22 1 19x y -= ()0≥x (2)把s 1=t 代入运动方程,得 j i j i r 172+=+=y x 把s 2=t 代入运动方程,得 ()j i j i r 1142219222+=?-+?= (3)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 4 /d d ,0/d d 4/d d ,2/d d y y x x y x -====-====t v a t v a t t y v t x v 所以,t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v j i j i t v v 42y x -=+ j j i a 4y x -=+=a a 所以,s 1=t 时,j i v 42-=,j a 4-= s 2=t 时,j i v 82-=,j a 4-= (4)当质点的位置矢量和速度矢量垂直时,有 0=?v r 即 ()[] []04221922=-?-+j i j i t t t 整理,得 093=-t t 解得 01=t ; 32=t ;33-=t (舍去) m 19,0,s 011===y x t 时 m 1,m 6,s 322===y x t 时 (5)任一时刻t 质点离原点的距离 ()()()222222192t t y x t r -+= += 令 0d d =t r 可得 3=t 所以,s 3=t 时,质点离原点最近 () 6.08m 3=r

大学物理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 题 10-2 图 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 εq V E 0π4,0= = (B )d εq V d εq E 02 0π4,π4== (C )0,0==V E (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 = 题 10-3 图

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 (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 (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 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E ). 10-5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B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C ) 在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D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εr倍 分析与解 电介质中的电场由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的电场迭加而成,由于极化电荷可能会改变电场中导体表面自由电荷的分布,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仅当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在电介质中任意高斯面S 有 ()∑??=?=?+i i S S ε χq 0 1 d d 1S E S E 即E =E 0/εr,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6 不带电的导体球A 含有两个球形空腔,两空腔中心分别有一点电荷q b 、q c ,导体球外距导体球较远的r 处还有一个点电荷q d (如图所示).试求点电荷q b 、q c 、q d 各受多大的电场力.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6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1 一容积为10L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成1.0×10-5 mmHg 的真空,初态温度为20℃。为了提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如果烘烤后压强为1.0×10-2 mmHg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式nkT p =,有 3 2023 52/1068.1573 1038.1760/10013.1100.1m kT p n 个?≈?????==-- 因而器壁原来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为 个183201068.110101068.1?=???==?-nV N 6-2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 Pa ,温度为27℃,求:(l ) 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设分子间等距排列) 分析: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d n V ,10=即可求出。 解:(l )单位体积分子数 3 25m 1044.2-?==kT p n (2)氧气的密度 3m kg 30.1-?===RT pM V m ρ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1021.62321k -?==kT ε (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 m 1045.3193-?==n d 6-3 本题图中I 、II 两条曲线是两种不同气体(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曲线。试由图中数据求:(1)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最概然速率;(2)两种气体所处的温度。

大学物理第一章答案

1.5一质点沿半径为 0.10m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以弧度表示)可用公式表示:θ= 2 +4t 3.求: (1)t = 2s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2)当切向加速度恰为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为何值?(3)在哪一时刻,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恰有相等的值?[解答] (1)角速度为 ω= dθ/dt = 12t2 = 48(rad2s-1), 法向加速度为 an = rω2 = 230.4(m2s-2); 角加速度为 β= dω/dt = 24t = 48(rad2s-2), 切向加速度为 at = rβ= 4.8(m2s-2). (2)总加速度为, 当at = a/2时,有4at2 = at2 + an2,即.由此得, 即,

解得. 所以=3.154(rad). (3)当at = an时,可得rβ= rω2, 即24t = (12t2)2, 解得. 1.7一个半径为R = 1.0m的轻圆盘,可以绕一水平轴自由转动.一根轻绳绕在盘子的边缘,其自由端拴一物体 A.在重力作用下,物体A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地下降,在Δt = 2.0s内下降的距离h= 0.4m.求物体开始下降后3s末,圆盘边缘上任一点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 [解答]圆盘边缘的切向加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下落加速度. 由于,所以 at = 2h/Δt2 = 0.2(m2s-2). 物体下降3s末的速度为 v = att = 0.6(m2s-1), 这也是边缘的线速度,因此法向加速度为 =

0.36(m2s-2). 1.8一升降机以加速度 1.22m2s-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 2.44m2s-1时,有一螺帽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落,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 2.74m.计算: (1)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的时间; (2)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 [解答]在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时,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螺帽做竖直上抛运动,位移为.由题意得h = h1 - h2,所以,解得时间为 = 0.705(s). 算得h2 = - 0.716m,即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为 0.716m. [注意]以升降机为参考系,钉子下落时相对加速度为a + g,而初速度为零,可列方程, 由此可计算钉子落下的时间,进而计算下降距离.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x(t) = 6t2 - 2t 3.试求: (1)第2s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大学物理1-模拟试卷及答案Word版

大学物理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为200km/h,风速为56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测得飞机 速度大小为192km/h,方向是:() (A)南偏西16.3o ;(B)北偏东16.3o;(C)向正南或向正北;(D)西偏东16.3o ; 2.竖直的圆筒形转笼,半径为R,绕中心轴OO'转动,物块A紧靠在圆筒的内壁上,物块与圆筒间的摩擦系数为μ,要命名物块A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应为:() (A);(B);(C) ;(D); 3.质量为m=0.5kg的质点,在XOY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5t,y=0.5t2(SI),从t=2s到t=4s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作功为 () (A) 1.5J ;(B) 3J;(C) 4.5J ; (D) -1.5J; 4.炮车以仰角θ发射一炮弹,炮弹与炮车质量分别为m和M,炮弹相对于炮筒出口速度为v,不计炮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炮车的反冲速度大小为() (A);(B) ;(C) ; (D) 5.A、B为两个相同的定滑轮,A滑轮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B滑轮受拉力为F,而且F=Mg,设A、B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A和βB,不计滑轮轴的摩擦,这两个滑轮的角加速度的大小比较是() (A)βA=β B ; (B)βA>βB; (C)βA<βB; (D)无法比较; 6.一倔强系数为k的轻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若将此弹簧截去一半的长度,下端挂一质量为0.5m的物体,则系统振动周期T2等于() (A)2T1; (B)T1; (C) T1/2 ; (D) T1/4 ; 7.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大学物理 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实际的质点. ···················································································· [×] 2. 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描述也不同. ···························· [√] 3. 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 [×] 4.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指向圆心. ················································································ [×] 5. 圆周运动满足条件d 0d r t =,而d 0d r t ≠ . · ··············································································· [√] 6. 只有切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 [√] 7. 只有法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 ············································································ [×] 8. 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法向加速度一定不等于零. ································································ [×] 9. 质点在两个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 [√] 10. 牛顿定律只有在惯性系中才成立. ························································································ [√] 二、选择题 11. 一运动质点在某时刻位于矢径(),r x y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C ) A. d d r t B. d d r t C. d d r t D. 12. 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 54SI S t t =+-() ,则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刻是: ( B ) A. 4s t = B. 2s t = C. 8s t = D. 5s t = 13.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其位置矢量的表达式为22 r at i bt j =+ (其中a 、b 为常量)则 该质点作:( B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 14.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2d d v kv t t =-,式中的k 为大于0的常数。当0t =时,初速为0v ,则速 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是:( C ) A. 0221v kt v += B. 022 1 v kt v +-= C. 021211v kt v += D. 0 21211v kt v +-= 15. 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中,A 、B 二船都以2m/s 的速率匀速行驶,A 沿x 轴正方向,B

大学物理17章答案.docx

第17章量子物理基础 17.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在斤=5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其在第一激发态轨道上的动量矩之比. [解答]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认为电子绕核动转的轨道角动量为 L =mvr =n — N2TC , 对于第一激发态,n = 2,所以 厶仏2 = 5/2? 17.2设有原子核外的3p态电子,试列出其可能性的四个量子数. [解答]对于3p态电子,主量子数为n = 3, 角量子数为/=1, 磁量子数为mi = - 1), I -1, 自旋量子数为m s = ±1/2. 3p态电子的四个可能的量子数(斤丿,叫叫)为 (3,1 丄1/2), (3,1,1,? 1/2), (3丄0,1/2), (3,1,0,-1/2),(3,1,?1,1/2), (3,1,-1,-1 ⑵. 17.3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峰值波长九和黑体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即入』=b = 2.897xl(y3m?K?实验测得太阳辐射波谱的峰 值波长九= 510nm,设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答]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 T_ b _ 2.897X10-3 ~ 510x10—9 =5680(K)? 17.4实验表明,黑体辐射曲线和水平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M (即单位时间内从黑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总能量,称总辐射度) 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必=〃,其中^=5.67xl0-8W m_2 K-4.试由此估算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太阳表面温度可参见上题). [解答]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大约为 A/=5.67xl0-8x(5680)4 = 5.9xl07(W-m-2)? 17.5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1)根据公式UT=b,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九=b/T= 2.897X10_3/3 = 9.66x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7? = 6.371x10%, 表面积为 5 = 47T T?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M = al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5.67x 1 (T8x34x4 兀(6.371 x 106)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