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秦岭金成矿带

小秦岭金成矿带

小秦岭金成矿带
小秦岭金成矿带

小秦岭金成矿带

一、区域构造背景

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隆起区,属太华地块,为华北地台与秦岭微板块的交界地带,由太华台拱和金堆城台凹2个次级单元组成,南以铁炉子-三要-黑沟-栾川断裂与北秦岭构造带毗邻,北以小秦岭

山前断裂(太要-故县断裂)为界。本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相接地带,中生代以前为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克拉通边缘特征;在

中-新生代经历了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运动后,成为秦岭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由于受板块边界深断裂和秦岭褶皱带长期活动的影响,区内构造形态复杂,断

裂与褶皱均较发育。

小秦岭地区大地构造上是秦岭造山带的一部分,其区域成矿背景与秦岭造

山带紧密相关,小秦岭金矿田也是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及

成矿过程也与秦岭造山带之形成演化相伴始终。

秦岭造山带为“三块夹两缝”的构造划分,即其主要由华北板块、秦岭微

板块与扬子板块组成,三者之间分别被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所分割。秦岭

造山带东部以秦岭山前断裂为北界,与华北地块相接,西部以武山-德欠断裂构成西秦岭与祁连造山带的分界,南部以玛曲-南坪-荷叶坝-南坪-略阳-勉县-石泉-城口-房县-襄樊断裂构成南部界线,分别与松潘-甘孜造山带、扬子地块相接。

根据主造山期构造特点和中新生代构造叠加特征,可进一步将现今的秦岭造山

带划分三块、两带,即由华北地块、扬子地块、秦岭地块和商丹、勉略两主缝

合带。其中商丹带北侧的北秦岭为华北板块的大陆边缘构造单元,与华北克拉

通以方城一奕川一洛南断裂带为界,发育具有岛弧和弧后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

变火山一沉积岩套和具有岛弧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类,是

秦岭早古生代洋盆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带。秦岭微板块在晚古生代之前属于扬

子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是在伴随勉略洋盆发育过程中逐渐从扬子板块北缘解

离出来的挟持在两条主缝合带之间的微板块。商丹蛇绿岩带和勉略蛇绿岩带分

别代表秦岭自新元古代和泥盆纪发展起来的两个有限洋盆,三个板块沿两主缝

合带依次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秦岭的基本构造格局。秦岭造山带自

早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多体制的构造演化过程,造山时间长,不同的

构造演化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体制,并形成不同的构造单元。从地质历史时期

来看:

1、太古代至中元古代(Ar-Ptz)可定义为前造山期。

约1850Ma前,华北古大陆和扬子古大陆基底分别形成,形成Ar-Pt:结晶杂岩(大别群、太华群)。约1850-1050Ma期间,秦岭洋为多岛海,扬子板块北缘

在中元古代末(约1050Ma)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中形成地体增生型大陆边缘,分别形成了火山一沉积建造(武当山群、熊耳群)。

2、新元古代至中三叠世(Pt3-T2)为主造山期。

从晋宁期到印支期是秦岭板块构造活动的主要时期,板块的多次俯冲、碰

撞使得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在一起,秦岭造山带也基本定型。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晋宁运动形成统一的扬子地块,北秦岭地区与华北古陆再度分离,秦岭成为华北、扬子地块间的扩张岛海区。扬子古陆

北缘在该时期广泛伸展,发育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火山-含黑色页岩沉积岩系。

加里东期,秦岭开始俯冲造山过程,华北地块向秦岭微板块俯冲,早古生

代洋关闭,北秦岭地区重又拼贴到与华北板块上,中上地壳内华北地壳和北秦

岭地壳形成锯齿状楔入构造。南、北大陆开始俯冲汇聚,扬子板块先后沿商丹

带和勉略带向北强烈俯冲,从而形成南秦岭造山。

华力西期-印支晚期,南北秦岭沿商丹带由俯冲为主转为碰撞为主,在以SN 向挤压为主的应力背景下,秦岭洋萎缩和最终闭合,南秦岭形成以大规模滑脱

构造为特征的印支褶断带,北秦岭形成大规模韧性剪切推覆构造。此后(约T2末)小秦岭一熊耳山构造带形成开阔褶皱和叠瓦状断裂。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早二叠-中三叠世,勉略洋北部边缘出现俯冲,与此同时商丹洋自东向西全面闭合,扬子板块、南秦岭地块及华北板块叠瓦状依次向北斜向对接碰撞,陆-陆碰撞全面开始,形成对冲式倒扇形和背冲式正扇形的断裂组合、前陆盆地及伸展塌陷构造。印支运动使得秦岭全面褶皱造山,并构成多地体拼贴的大地构造格局。

3、三叠纪晚期至第四纪( T3-Q ):属于后造山期。

印支运动以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以及夹于其间的秦岭造山带沿勉略和商丹2条俯冲带完成拼贴焊合,从而形成新的统一的中国大陆,并且转入板内构造作用时期。陆壳大规模拆离、俯冲、缩短和增厚,挤压变形-隆升崛起达到高潮,特别在小秦岭地区发育大面积花岗岩及碱性岩脉;而中-西秦岭,由于扬子板块沿勉略带的陆内俯冲,在南秦岭上古生代沉积岩区侵入大量俯冲-碰撞型花岗岩。至白垩纪,岩石圈地幔遭受软流圈上升形成蘑菇云构造,岩石圈活化,严重影响构造演化过程,红色盆地内磨拉石建造出现,标志着区域热异常消失,碰撞造山过程结束。在碰撞造山后的陆内演化阶段,伸展体制导致在小秦岭地区形成变质核杂岩。

区域地层:小秦岭地区地层出露较为简单,主要为太古代一古元古代的一套中深变质的花岗一绿岩岩系,总厚度大于3000米,统称太华群。可划分为上下两套岩石单位:下部岩石以变质基性表壳岩和变质花岗岩为主,称为下基底;上部岩石为一套副变质岩,称为上基底。太华群绿岩(变质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系(变质侵入岩系)两类岩石单元由原岩经历了角闪岩相一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以及局部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其中绿岩自下而上为基性喷发表壳岩、观音堂组变粒岩、浅粒岩和焕池峪组大理岩组成,原岩为一套中一基性火山一沉积建造,下部为双峰式基性火山熔岩、中部为滨海一浅海相碎屑一含炭泥质的碎屑沉积岩,夹有基性火山喷发岩、上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而花岗质片麻岩系由杨碧峪组灰色片麻岩和四范沟组花岗片麻岩组成,原岩为一套与火山熔岩(绿岩原岩)时代相近的英云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岩系。

1、下基底岩石单位基性喷发表壳岩(Ar3B ):零星分布于西木峪、南闯、王家峪与小寺沟等地,大多以包体形式分布于变质花岗岩中。岩性以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是早期基性火山喷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杨碧峪灰色片麻岩(Ar3yn ):主要分布于枪马峪一杨碧峪一樊家岔一带及观音峪、温河峪等地。以杨碧峪一带最为典型,故因此命名。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斜长花岗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黑云更长片麻岩。呈灰色一深灰色,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普遍含斜长角闪岩包体。本类岩石Na20>K20,属钠质岩系,与典型TTG型花岗质岩石基本一致,是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TTG岩系)的变质产物。

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Ar3sf):主要分布于四范沟、大湖、荆山峪等地,在四范沟一带发育较好,原岩特征保存较清晰。主要岩性为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片麻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似斑状二长岩。具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其原岩为一套以二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岩石组合,岩石中含斜长角闪岩及灰色片麻岩包体。

2、上基底岩石单位

根据岩性组合、原岩建造、沉积特征等将上基底自下而上划分为观音堂组和焕池峪组。

观音堂组(Ar3g ):主要分布于主山脊南北两侧,呈东西向展布,构成七树坪向斜及庙沟向斜核部,在北部枣乡峪口一山神庙一带呈大面积出露。厚度大于1857米。岩性主要为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墨石榴黑云长石片麻岩、硅线黑云(二云)长石片麻岩、硅线石榴片麻岩及变粒岩、浅粒岩等,其次为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滨海一浅海相碎屑一含炭泥质的沉积建造,夹有基性火山喷发岩。

焕池峪岩组(Ar3h ):分布于矿带北部五里村一焕池峪一太阳沟岭一带。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大理透辉石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蛇纹石岩及阳起石岩,厚度大于795米。大理岩多具蜓石化、岩化、绿帘石化等。研究区内该组未见顶,主要分布区段受断裂控制,与观音堂组主要呈断层接触。据原岩恢复,焕池峪组为一套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属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此外,在区域上,南部出露有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的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系以及中-新元古界官道口群碎屑岩一海滨相碳酸盐岩建造,东部和北部有上白坚系一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分布,北部则主要为新生界的第四系。其中

太华群为赋矿岩层,区内的金矿床都产于其中。

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1):熊耳群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东南部长桥一带,由多斑安山岩和含斑辉石安山岩组成,厚度大于1000米,呈角度不整合超覆于太华群之上。

中元古界官道口群(Pt2g )分布于西南角,主要由石英岩、大理岩及硅质条带大理岩组成,厚度大于500米。在区域上与熊耳群为整合接触,在西南角呈角度不整合超履于太华群之上。

白垩系南朝组(K2n ):上部灰红色砾岩,褐红色泥质砂岩,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中部紫红色粘土岩与厚层状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下部紫红色粘土岩,浅灰色含粉砂微细晶灰岩及少量浅灰色砂砾岩。

老第三系项城组(E1-2X ):灰黄灰白色含泥质粉砂质隐晶灰岩、泥灰岩、紫色粘土岩、砂岩、砂砾岩及炭质泥岩,泥灰岩。以发育含煤岩系(煤层、煤线及炭质层)为特征。

新第三系(N):主要为钙质泥岩、砂岩、泥灰岩夹砾岩透镜体,厚度大于30米。

第四系(Q):主要为粘土和亚粘土,内沟谷中分布有松散堆积物,总体厚度大于5米。

区域岩浆岩:小秦岭地区火山一岩浆活动频繁,具多类型、多成因、多期活动特点,从太古代至中生代皆有表现,岩浆岩分布广泛。面积较大的有元古代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以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基性岩脉发育。

1、阜平期

阜平期岩浆活动表现为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喷发及TTG岩系和花岗岩侵入;

早期形成拉斑玄武岩,已变质为斜长角闪岩。后有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即TTG岩系)及花岗岩侵入,已变质为变花岗质片麻岩类,构成杨碧峪及四范沟岩石组合的主体。

2、五台期

主要形成桂家峪角闪二长花岗岩(Pt1 Gηγ)和广泛分布的混合花岗伟晶岩(γρ21)。桂家峪岩体位于王家哨至香炉沟一带,沿小河断裂侵入于观音堂组、四范沟组和杨碧峪组中呈岩株状产出,接触面外倾,倾角50-700。根据岩体边部粒度细、包体含量少,中部粒度粗、暗色包体多,将该岩体划分为两个相带。边缘相以中一细粒的黑云花岗岩和黑云角闪花岗岩为主,宽约200-300m,具块状和片麻状构造,含少量包体;中心相以中粒、中一粗粒黑云角闪花岗岩为主,具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暗色包体含量较多。混合花岗伟晶岩广泛分布,岩石呈灰白一浅肉红色,伟晶结构、交代净边及交代残留结构,块状构造。形态复杂,多呈似脉状、树枝状、团块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不具分带性。长轴方向多与NWW和NE向断裂相一致,明显受两组断裂的控制,局部受南北向控制。多数为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少数为含磁铁矿或褐帘石伟晶岩.

3、晋宁期

主要为中元古代小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t2Xηγ )和石母峪角闪二长花岗岩。小河花岗岩体分布于小河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南侧,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区内出露长度约25km,宽约3 -6km。东、西部与太华群呈侵入接触,西南部与官道口群高山河组石英砂岩呈沉积接触。可划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边缘相主要为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面积较小,具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含较多捕虏体;

中心相以中一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分布面积广,为小河岩体主体,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4、加里东一印支期

加里东期表现为辉长辉绿岩脉(βμ3):印支期表现为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3 )侵入。辉长辉绿岩脉(βμ3)分布广泛,产出规模较花岗岩小,多呈岩墙状、脉状产出,侵位于太华群中,长数百米至数千米,其延伸方向多数为EW向或NNE向。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3 ):在东闯矿区中部出露较大,走向240-2700,倾向南南东,倾角40-600。出露长度大于3000米,宽10-150米,被辉绿岩脉切穿,同位素年龄197百万年,属印支期的产物。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更长石35%,钾微斜长石25%,石英30%,次为黑云母。

此外局部还有闪长岩脉(δ3)侵入。

5、燕山期

区内的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体主要以巨大岩基形式出露于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内,自西向东依次为华山岩体、文峪岩体以及娘娘山岩体,与太华群呈侵入接触,其成因类型属壳慢质重熔型花岗岩,主要由太华群及其下部岩石重熔产生的岩浆形成。其次形成广泛分布的花岗伟晶岩和少量的煌斑岩类。

(1)华山花岗岩体(JHηγ):位于小秦岭西部,是组成华山的主体岩石,呈

长轴状岩基产出,东西长21km,南北宽6.6km。大体可见三个相带: 内部相主要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角闪花岗岩,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含斜长石40%,钾长石29%,石英26%,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和角闪石等。边缘相为中

细粒闪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含斜长

石41%,钾长石27%,石英28%,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和角闪石等。顶部混杂

相带为二长花岗岩,并含有大量捕虏体,微具定向构造。含斜长石33%,钾长

石27%,石英34%,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和角闪石等。岩体中钾化、白云母化

较为常见。在三个相带中,由内部相一边缘相一顶部混杂相,副矿物榍石、磷

灰石、锆石、石榴石含量逐渐增高,萤石、黄铁矿含量逐渐降低。

(2)文峪花岗岩体(JWηγ)位于小秦岭地区中部太要断裂带南侧文峪一泉家

峪一向阳沟一带,侵位于太古代花岗一绿岩带中,呈椭圆形岩基,近东西向展布,长14.3km,宽7km。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接触面产状一般为500-600向外倾斜夕沿接触带,岩体发育冷凝边。岩石呈灰白色、浅灰色,块状构造,

似斑状结构、少斑结构、细中粒一粗中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30-40%)、钾长石(25-35%)、石英(25-30%),黑云母(3-5%),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石榴石等。文峪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38.4±2.5Ma,是深部太华群发生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花岗质岩浆多期多阶段脉动或涌动

上侵就位形成以多单元组合形式产出的复式深成岩体,可分为三个相带:中心相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岩体的中南部,出露面积不大。过渡相

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是岩体的主体,与中心相带、边缘相带呈过渡关系。边缘相不规则,为中细粒花岗岩,宽数十米到千余米。

岩体东侧顶部可见有少量的围岩残留。

(3)娘娘山岩体(JNηγ)位于小秦岭东端,呈梨形侵位于太华群中,接触面多

处呈内倾,倾角300-500。长轴NNW向延伸,长约7.5km,短轴NEE向,宽5.5km,面积约30km2。岩体中夹有较多的捕虏体,期后脉岩也较发育,除花岗岩脉外,还有石英脉。岩体可以划分为两个相带:内部相分布在岩体的东北部,以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具斑状、似斑状结构,出露面积很小,含少量斑晶。

边缘相:为娘娘山岩体的主体,呈灰白色,以中粒黑云花岗岩为主,由内向外,岩石粒度略有减小,向外渐变过渡为中、细粒花岗岩,但界线不清,呈现渐变

过渡特点,边缘部分可见同化混染带,岩体中有较多的捕掳体。娘娘山岩体的

锆石U-Pb年龄为141.7±2.5Ma,同样是深部太华群发生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燕山期还有辉绿岩脉(βμ3)、正长斑岩脉(ξπ51)、花岗斑岩脉(γπ53)的侵入。

辉绿岩脉(βμ3):多以岩墙、岩脉、小岩株或岩枝的形式产出,产状普遍较陡,倾角介于700-850。之间,岩脉宽度为数十厘米至数米之间,少数可达1 0m以上,从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多数侵位于太华群变质岩中,少数产于燕山期花

岗岩体中,与围岩界限清楚。岩石类型有为辉绿岩、辉绿纷岩、辉长辉绿岩和

辉长辉绿扮岩等,岩脉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深灰色,暗色矿物含量高,块状构造,辉绿结构、煌斑结构等,岩石中矿物普遍发生了强烈热液蚀变作用,多数已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等,原生矿物难辨认,根据岩脉走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可见且穿辉长辉绿岩脉,年龄约148-182Ma(东闯金矿二期勘探报告),时代约为燕山早期.

正长斑岩脉(ξπ51):见于东闯、文峪一带,数量较少,彼此平行或侧羽状排列,走向270-2930,倾向南南西,倾角30-780,长度60-400米,宽0.6-3.0米,切穿了辉绿岩脉。岩石为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钠长石和正长石组成,共占10-20%,基质由条纹状钾长石及细粒石英组成;切穿了混合花岗伟晶岩,生成时代属燕山晚期。

区域构造演化:小秦岭金成矿带的构造演化概括为以下6个阶段。

1、褶皱变质。

新太古代一古元古代,在原始陆核基础上发育了一套火山抗积建造,此后,发生了大规模的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基性岩的侵入活动,在2400-2000Ma 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区域变质和褶皱作用,形成了广泛发育的S1轴面面理此后的一次区域褶皱作用在S1面理基础上形成了宽缓的背形、向形褶皱1700Ma 前后,桂家峪、陈石母峪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标志着该期褶皱变质作用的结束。

2、韧性剪切变形阶段

中元古代,初步稳定硬化的地壳在高温条件下构造形式转变为韧性剪切散变形集中在一些较狭窄的地带内。此期问,沿剪切带深部的基性岩浆上侵并受到剪切改造。由于地壳温度较高,在剪切活动期问和结束后,在应力松弛部位花岗质片麻岩发生部分熔融,沿强变形带形成了小规模分布的斜长伟晶岩。

此后在熊耳期,豫陕交界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小秦岭地区深部基底变质岩系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混合花岗伟晶岩熊耳期末,随区域岩浆喷发的减弱,地壳不断冷却、抬升,在10-15km的深度上发育了糜棱岩型韧性剪切散其方位和运动方式继承了早期韧性剪切带的特点但其规模却大大减小。

1400 Ma前后,深部岩浆上隆作用加强首先在前两期韧性剪切带的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近EW向的区域断裂,随后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在地壳的较浅部定位该期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熊耳期末,部分岩浆喷出地表,构成了中酸性、偏碱性的喷发旋回。本次岩浆活动结束后,豫西地区进入了构造演化的相对平静时欺小秦岭地区的抬升、剥蚀作用使侵位不深的花岗岩出露地表,在新的沉积旋回开始后,被高山河组沉积建造所超覆。

3稳定升降

白新元古代到古生代,小秦岭地区沉积记录缺失,此期问亦未发生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推测该区和其南侧的崤山地区一样,接受了早古生代的稳定沉机加里东运动在崤山一小秦岭一带导致地台的沉积盖层(熊耳群、高山河群等)普遍发生褶皱,但一般形成较宽缓的褶皱,变质作用微弧这和该阶段秦岭洋封

闭“碰撞不造山”的特征是一致的。因而加里东期在地台的基底内可能形成少量的纵张断裂,文峪一杨碧峪一带二长花岗岩墙充填的近EW向断裂可能就是该阶段形成的。

4韧脆性断裂转化

中生代,印支期末到早燕山期,随着地台南缘秦岭海槽的完全封闭,造山作用增强。据研究,该阶段在豫西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陆内俯冲,构造岩浆作用由弱到强,最后导致大规模的地壳融炼小秦岭地区处于陆内俯冲带的仰冲盘,同时受到挤压和抬升两种地质作用的影响,正是这两种地质作用的此消彼长、交替强弱变化控制了中生代该区的构造岩浆演化。

在该期构造活动的初始阶段,深部岩浆活动较弱,区域褶皱背形轴部附近的先存断裂在隆起的背景下张开,成为岩浆侵入的有利场所,由此在老鸦岔背形的轴部形成了一条长达16 km以上的二长花岗岩墙(床)这次岩浆活动对金的初步富集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侏罗纪,来白地台边缘的俯冲挤压作用增强,在区域SSW-NNE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地壳内发育了剖面共轭的韧性剪切带系统由于该阶段深部拆离和发生熔融,地热梯度相对较高,因而韧脆性断裂系的发育深度不会很深,估计不超过10km剪切带中发育较早的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较连续的糜棱岩带,而发育较晚的则形成一些很薄的、不连续的糜棱岩散然后,在地壳抬升、温度降低和区域应力持续作用的背景下,沿规模较大的韧脆性剪切带部位发育成贯通的脆性断裂,由于这种脆性断裂受先存的韧性变形带控制,断裂面的波状起伏特性显著,因而对断裂的进一步逆冲剪切运动产生限制,故这类断裂两盘问的相对剪切位移量一般不大当该组断裂的剪切位移不足以平衡区域构造应力场造成的变形时,就在这些断裂附近的较小韧性剪切带部位产生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剪裂面,由此形成了以少数规模较大的断裂为中心,断裂成群成带发育的特点此后,由于深部岩浆房上隆作用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应力场格局,中问应力轴e2由近水平转为近直立在此应力条件下,发育了平面共辘剪切断裂系统,断裂以脆性剪裂为主,韧性变形十分微弱。由于来白地台边界的挤压构造应力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形成了NW、NNW、NNE等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平移断裂系统该阶段持续时问很短,随着岩浆上隆的进一步加强和地台边界挤压作用的暂时减弱,小秦岭地区的断裂系统进入一个“隆张”阶段深部岩浆分异形成的基性岩浆乘虚而入,侵入不同方向的断裂中,但由于陡倾的断裂,尤其是平面剪切形成的断裂易于张开且切割较深,因而成为基性岩浆侵入的主要场所。事实上,该阶段这些断裂中部分仍发生了剪切活动,在未完全冷却的基性岩墙中发育了构造片理化带。野外可见部分辉绿岩脉中发育大量的气孔构造,也指示岩浆侵入较浅该阶段断裂和基性岩浆的活动沟通了深部和浅部的联系,导致深源流体上升,进而影响上地壳的重熔和成矿流体的形成5断裂活动

该阶段是小秦岭地区应力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小秦岭金成矿带的

主要成矿期。中一晚侏罗世,来白地台边缘的挤压和深部的岩浆上隆交替作用,此消彼长,最终小秦岭地区从挤压构造体制逐渐转变为仲展构造体制。在这个

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华山、文峪、娘娘山等花岗岩体侵

位在豫西地区,该期花岗岩侵入活动规模很大,是上地壳范围内岩石重熔的结果。因此,小秦岭地区深部岩浆房波及的范围应该是全区性的,而不仅限于出

露的儿个岩体范围。根据岩体与正长斑岩脉辉绿岩脉产出的空问关系,推测目

前岩体剥蚀面的深度不超过4-5km,如果以文峪花岗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代表其侵入时问,以39Ar/40Ar和K -Ar年龄代表其冷却到3000C时的时问,则其时差可达60Ma左右,这也反映了深部岩浆房规模较大,岩体冷却缓慢。

二长花岗岩侵入后,来白地台边缘的挤压作用再度增强,剖面X断裂系发生再度逆冲活动,大量含硅质、矿质的热水溶液在其中活动,在断裂的局部扩

容部位沉淀,形成小秦岭地区广泛分布的第I矿化阶段乳白色石英脉。少数NNW、NNE向断裂也发生再活动,在辉绿岩的边部片理化带局部形成薄的白色石英脉。

二长花岗岩侵入后,岩浆分异产生的少量碱性岩浆也沿一些断裂侵入,形

成正长斑岩脉大约在早白垩世,小秦岭地区已完全处于仲展构造体制。随花岗

岩及其外围形成的热水循环体系的冷却,金成矿作用作用达到高潮。在基底隆

起的背景下,主要容矿断裂系统先后发生张剪性、张性活动,含矿热液在其中

活动,沉淀成矿物底值得指出的是,在成矿过程中,小秦岭地区一直是不断隆

升的,尽管成矿物质的沉淀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但不断隆升使先形

成的矿化体升高,而在其下方继续成矿物质的沉淀作用,从而使矿化分布在一

个较大的高差范围内。此时,现今文峪一杨碧峪一带剥蚀面已抬升至地表3-4km 以内。文峪、东闯等金矿区成矿期的正长斑岩脉和矿体在同一空间产出,标志

着其成矿深度较浅,推测不超过于4km。这与胡志宏等提出的成矿深度( 2 ~3.74 km)相一致已,而与架世伟、何知礼等关于小秦岭金矿为中深成、深成矿床的结论是不同的。

6抬升剥蚀

晚白垩世,煌斑岩的侵入代表该区仲展构造活动增强,成矿作用结束在东

桐峪、杨碧峪等矿区,见煌斑岩脉切过含金石英脉有资料显示煌斑岩与石英碳

酸盐脉相互穿切,其K -Ar法年龄为76Ma。

因此,成矿作用结束的时问为晚白垩世此时,豫西地区NE向盆岭构造开始发育,盆地边界断裂活动由剪张逐渐转为以引张为主在剪张活动阶段,小秦岭地区NEE向断裂发生平移运动,切错了部分矿体,一些规模较大的NWW向容矿断裂此时也发生张剪性活魂晚白垩世之后,小秦岭地区抬升速度加快,矿体逐渐剥露出地表。

区域矿产:小秦岭地区,矿产丰富,主要有金、蛭石、磷灰石、石墨、铁、水晶等,尤其是金,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小秦岭地区已发现了近1200余条含金矿脉,密集出现且密集区围绕娘娘山岩体、文峪岩体、华山岩体以近等距状的弧形条带状分布。探明大、中、小型金矿床共计50多个,黄金储量超过800吨。区内主要发育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次有少量蚀变岩型金矿产出,含金石英脉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主要赋存于区内近东西向的次级断裂中,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具丛聚性、密集成带、近于平行排列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具体可分为西矿带、南矿带、中矿带、北矿带四个矿带,分别沿老鸦岔主背斜、七树坪向斜和五里村背斜分布各矿床和矿脉,其中以南矿带矿脉发育最好,矿床最多,储量最大。

西矿带: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渔峪和篙岔峪。矿带呈北东向,宽约3-4km,长约9km 。以渔峪原渔关金矿的Q505, Q515及篙岔峪的Q401矿脉等为代表。受撞峪一篙岔峪北东向构造控制。南矿带:西起陕西大月坪,东到河南灵宝的木厂峪,受老鸦岔一娘娘山复背斜轴及叠加其上的多期次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带呈近东西向一北西西向,宽约3-6km,长约27km 。该带集中了小秦岭地区90%以上的大、中型矿床,如东闯金铅矿床、文峪金矿、杨碧峪金矿、四范沟金矿,中型的老鸦岔、枪马峪、金铜岔,小型的樊家岔和苍珠峪等金矿。

中矿带:位于南、北两个矿带之间,矿带呈东西向展布,受西阴一雷家坡向斜及焕池峪剪切带控制,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已查明具有中型规模的金矿

床两处(出岔一乱石、金渠),该矿带的矿脉具有小而富的特点。

北矿带:位于河南省境内小秦岭北侧,太要断裂南侧,受五里村-安家瑶背斜及叠加其上的剪切带构造控制,部分位于陕西东桐峪沟口。呈东西向展布,已查明大型金矿床一处(大湖金钼矿),中型金矿床一处(竹峪),还有小型的东桐峪沟口、焕池峪等金矿或矿脉等。

二、矿化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1、“矿源层”和矿源岩

小秦岭金成矿带内,可能的“矿源层”有太华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和一些基性岩脉(辉绿岩、辉长岩、云煌岩)等,其中太华群的金背景值为0.98X10-9,燕山期花岗岩体的金背景值为0.71 X 10-9”,均低于地壳克拉克值(3.5X10-9),可能均不属于金的矿源层;而基性岩脉虽然平均背景值为5.84X 10-9,明显高于地壳克拉克值,但它们多为地幔楔分密物,是与成矿岩浆有关的同深源体,也不是矿源层。从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示踪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小秦岭金成矿带的成矿流体及金源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地幔或大洋板片的熔融;成矿介质水为岩浆水

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

另外,初步研究,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一般是具有地壳重熔S型花岗岩特点,多为岩基,侵位时代较含钼I型花岗岩晚,集中在燕山晚期(165--65Ma)。

2、特定层位和构造控制

含金石英脉一般赋存在太华群深变质的片麻岩岩系中,岩石普遍发生混合岩化。含金石英脉一般集中产在老鸦岔-金罗斑复式背斜的轴部和北翼,受北西与北东向两组脆性、脆韧性断裂复合而成的“斜方网络状”构造的控制,金矿体一般产在主褶皱轴附近的两组断裂构造交汇处。

3矿化结构和矿物共生组合

矿体主要赋存在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内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一般含金石英脉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串珠状、囊状及饼状,多层厚度数十厘米至十余米的单脉,少量呈复脉和网脉产出。矿体一般小于脉体。有时矿体与脉体等大,脉体就是矿体。也有少数矿体大于脉体,此时矿体包括脉体和脉侧含矿蚀变构造岩。在垂直方向上石英脉型金矿分布于脆-韧性断裂带的上部,矿化以充填方式为主;蚀变构造岩型金矿位于脆-韧性断裂带的下部,矿化为交代方式。矿石矿物组合包括金-黄铁矿(少)-石英、金-黄铁矿-石英、金-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金-蚀变构造岩等多种类型。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常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有时见有白钨矿、磁铁矿。贵金属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尚有金银互化物和金碲互化物。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含量可达70-95%或更多,其次有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尤其是呈条带状、细脉状产出的细粒烟灰色半自形-他形黄铁矿含金特富。

4、围岩蚀变

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

5、时间演化

华北南缘在早、中泥盆世-早侏罗世(D1-2 -J1)末,由于俯冲加快或倾角变缓等原因处于安第斯陆缘演化阶段,小秦岭地区这时则处于后弧岩浆带一个挤压环境下,有与斑岩有关的钼(金)矿产出。大约到J2-3:时,随着秦岭古洋盆不断向北俯冲消减,使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最终碰撞、缝合。但这时,俯冲作用在华北南缘还没有停止,而是转入到陆内俯冲。在陆内俯冲阶段,当“冷的”秦岭洋板片俯冲伸入到小秦岭后弧之下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后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随着“冷洋板片”的下沉、断离和不断熔融,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中,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有不同的矿床形成:

(1) T3-J2:俯冲-后弧挤压期(220-165Ma):属华北南缘俯冲带的延续,随着俯冲的加快和加深,俯冲大洋板片伸入到小秦岭之下,形成双重壳幔结构。这段时间特别是在220-200Ma间,由于快速俯冲以及温压条件不断加大等因素,使大洋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埃达克质含Mo岩浆热液,在挤压应力场中向上侵位,从而有与斑岩有关的钼(金)矿产出,为钼的第一成矿期;以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大湖石英脉型金钼矿为代表;但在200--165Ma间,可能由于伸入到小秦岭之下的“冷的”大洋板片下降到了100km的地幔深处,转变为不易熔融的榴辉岩相,所以,岩浆活动和矿化均相对较弱,这段时间持续了35Ma。

(2) J3-K l陆内俯冲-后弧伸展期(165 -106Ma):在小秦岭之下,随着“冷的”大洋板片断离并继续下沉,当断离板片到100-150km的地幔深处时,一方面榴辉岩也开始熔融,另一方面,在沉降的断离大洋板片上方,由于减压而造成软流圈物质上涌,从而导致后弧转为伸展期,在强烈的壳一慢相互作用下,使下地壳物质也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富含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当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地壳浅部,岩浆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充填和交代围岩,伴有大量后弧深成岩(I型花岗岩、燕山早期)侵入和大量斑岩型钼矿的形成,为钼的主成矿期;伸展期的表现有两次,第一次伸展大致发生在165 -125Ma,主要造成沿老鸦岔-金罗斑复式背斜周缘拆离断层的发育;第二次伸展大致发生在125 -106Ma,导致了以退化变质糜棱岩带与正断层组成的变质杂岩内部伸展构造的出现(张

进江,1998 2003)及山间断陷盆地的发育。另外,在伸展期(165-106Ma),随着软流圈物质的不断上涌,地壳物质也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的侵位,己伴有有少量的石英脉型金矿产出。

(3) K2-K3 (106-65Ma)幔源上涌-后弧塌陷期(燕山晚期):随着软流圈物质不断上涌,伸展作用也不断加大,后弧区出现了伸展塌陷,诱发地壳熔融,引起大规模的S型花岗岩的侵位,局部还有同源碱钙性-碱性火山岩喷溢,伴有大量含金石英脉沿老鸦岔-金罗斑复式背斜轴部及南翼成群产出,为金的主成矿期。

三、区域内典型矿床

1、文峪大型金矿床

矿体主要赋存在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内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一般含金石英脉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串珠状、囊状及饼状,多层厚度数十厘米至十余米的单脉,少量呈复脉和网脉产出。矿体一般小于脉体。有时矿体与脉体等大,脉体就是矿体。也有少数矿体大于脉体,此时矿体包括脉体和脉侧含矿蚀变构造岩。

矿石矿物组合:包括金-黄铁矿(少)-石英、金-黄铁矿-石英、金-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金-蚀变构造岩等多种类型。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常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有时见有白钨矿、磁铁矿。贵金属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尚有金银互化物和金碲互化物。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含量可达70-95%或更多,其次有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尤其是呈条带状、细脉状产出的细粒烟灰色半自形-他形黄铁矿含金特富。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乳滴状结构,筛孔-骸晶结构,以及揉皱、压碎和格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侵染状、条带状、块状、晶洞状、蜂窝状等构造。

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矿床(体)空间分布:矿体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带内。沿水平方向矿体围绕花岗岩体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石英脉型金矿分布于脆-韧性断裂带的上部,矿化以充填方式为主;蚀变构造岩型金矿位于脆-韧性断裂带的下部,矿化为交代方式。

成矿时代:李华芹对含石英脉型Rb- Sr法获161.5Ma。

2、大湖金钼矿床

大湖金钼矿床为一受断裂控制的热液石英脉型金钼矿。其产于老鸦岔-金罗斑复式背斜的北翼,与文峪金矿床同处一构造区,二者赋矿地层均为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但相比较,大湖金钼矿床是在小秦岭金矿集区内唯一具有钼矿化的大型金钼共生矿床,且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辉钼矿,Re-Os,218±51Ma),明显早于钼矿集区(160-110 Ma),也早于金矿集区的主成矿期(128-65Ma)。大湖金钼矿床根据其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组合、矿石结构和构造特点,可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阶段(I),石英-辉钼矿-自然金阶段(II),石英-铜铅硫化物-自然金阶段(III),碳酸盐阶段(IV)。I阶段有少量的钼矿化,且阶段是最主要的金、钼矿化阶段,III阶段也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但强度弱于且阶段,没有钼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一般近矿脉为钾长石化带,远矿脉为绢云母化带。

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推测矿床成矿温度198-440o C。

成矿压力1055-3463 bars,成矿深度9-12km。钼在I、II阶段沉淀,沉淀温度270-4400C,金在II , III阶段沉淀,沉淀温度198-3090C。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富CO2流体,在成矿时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温度的降低是钼沉淀的主导因素;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及大量挥发份逸失和温度的降低则共同导致了金的沉淀。矿床石英包裹体的δD值-117—-54‰, δ180值为3.1-6.5‰,属岩浆水。倪智勇(2008)认为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以地幔流体为主的壳幔混合流体,金属钼源于地壳。

四、区域找矿评价标志

(1)太要断裂与小河断裂之间的变质岩系中;

(2)沿老鸦岔-金罗斑复式背斜轴部及南翼;

(3)燕山期晚期S型花岗岩基2-7Km的外接触带内;

(4)脆-韧性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的复合与交汇部位;

(5)强烈发育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6)石英脉、碳酸盐脉;

(7) Au异常;

(8)线性、环形影像。

参考文献

[1]蒋少涌,戴宝章,姜耀辉,赵海香,侯明兰.2009.胶东和小秦岭:两类不同构造环境中的造山型金矿省[J].岩石学报.25(11):2727-2738.

[2]白万成,卿敏.2012.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J].黄金地质.6

(2): 1-8.

[3]卢欣祥,李明立,王卫,于在平等.2008.秦岭造山带的印支运动及印支期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7(6)762-773.

[4王瑞廷,袁海朝,孟德明,王磊,马文平.2014.小秦岭地区金钼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找矿预测[J].36(1)19-31.

[5]谭满堂,小秦岭地区金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

[6]杨宗让,秦岭造山带大型矿集区成矿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大坪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大坪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大坪金矿是云南省著名的金矿山之一,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特征明显,石英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大坪金矿礀腲縀矿标志 Abstract: DaPing gold mine is the yunnan province famous gold mine, one of the causes of low temperature hot type ore deposit liquid quartz vein type, feature is apparent, quartz vein is important prospecting marks. Key words: DaPing features gold prospecting marks 1、地质背景 大坪金矿位于杨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南端断块上。分布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出露地层有泥盆系、志留率、奥陶系、元古界等地层,大坪金矿属于断层控矿且与岩体关系密切。 1.1构造 哀牢山群主要构成一个复式背斜(蓬春岭复式大背斜)和两个向斜。诸褶皱的轴线彼此平行,大体作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岩层倾角通常在50°~65°以上。纵观哀牢山群分布区,呈现着北西略微收敛,向南东逐渐撒开的构造图案。 蓬春岭复式大背斜:位于哀牢山主脉的北坡,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其北西端延入元阳幅与元阳~新城背斜相接,向南东侧伸入越南境内。其北东侧为红河深大断裂所截,往南被花岗岩侵吞,长46公里,宽15公里,为一巨大的交扭式不对称反向复式背斜。 断裂主要发育有北西向,该组断裂为主要构造,控制了地层展布、岩体的侵入、矿体走向及规模。断裂破碎带成为后期矿液上升的通道和储积场所。断层两盘均为闪长岩。破碎带宽1~3米,角砾间有铁质、硅质充填,并有大量含矿石英脉分布,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铜铅的金矿体。 1.2岩浆岩 矿区内有在面积晚古生代第一期闪长岩体和中生代第二期花岗岩体。 闪长岩体:为浅灰或灰绿色细~中粒闪长岩组成,局部可过渡为石英闪

下扬子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 学习本2008-02-25 19:45 阅读45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2008/02/22] 下扬子成矿省(Ⅱ-11) 1.成矿省范围 下扬子成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黄海,南靠华南成矿省、北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相邻,西联上扬子成矿省,总面积约34万km2,长江中下游河道由西向东穿过成矿省全境。 2.区域地质构造概述 (1)构造单元划分 成矿省属华南板块中的扬子陆块,并指出绍兴-萍乡-北海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程裕淇等,1994),绍兴-江山-宜春-彬州-凭祥一线为华夏岛弧系与扬子陆块的分界线。成矿带包括下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江南地块东部地区。成矿省内盖层广布、褶皱多样、沿长江是成矿省内主要的构造-岩浆带,两头由苏北、江汉二个白垩纪-新生代断陷盆地,中间由宁芜、庐枞和鄂东南的梁子湖三个中生代上叠火山岩盆,沿江鄂东南、九瑞、铜陵、宁镇和苏西为隆断区内的中-酸性侵入岩区,称构造-岩浆带。绍兴-江山-萍乡-长沙一线既是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又是岩浆侵入-喷发的有利空间,组成了以火山喷发-侵入岩为主的构造岩浆带,沿该带两侧分布的德兴等燕山期上叠火山盆地,属火山岩和侵入岩类都发育的构造-岩浆区,其地质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反映了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特征,称为过渡带(叶庆同,1988)。 (2)区域地层

成矿省内出露最老的地层有中元古界的双桥山群(赣西北)、上溪群(皖南)、双溪坞组(赣东北、浙西)及金山群(苏南),代表了下扬子地块陆结晶基底形成后陆缘拉张裂陷环境的沉积作用。新元古代的青白口系为复理式-火山建造,属过渡型建造,以修水群、落可岽群和上里组为代表的火山型红色磨拉石盆地沉积,经晋宁运动进一步固结。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形成,随后陆缘封闭,扬子与华南陆块初始对接,扬子陆块基底固结。晋宁运动后,古地理面貌呈现极大变化,扬子地区基本稳定下来,在成矿省内,早期为碎屑岩,晚期以碳酸盐岩为主,代表了盖层发育阶段的滨浅海沉积。前者以南沱组、雷公坞组为代表,后者以陡山沱组、灯影组为代表。 (3)断裂系统 区内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三类断裂系统(图10-55)。北东向断裂极发育,控制地壳演化并与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活动有关,北西向不很发育,具走滑性质;北北东向规模较小,多数不具区域性,属张性断裂。省内几条重要的断裂有: 1)杨子陆块北缘(9)、郯庐(11)和嘉山-响水断裂构成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的界线; 2)绍兴-江山-鹰潭(21)断裂,是下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的界线; 3)歙县-德兴断裂(15)为成矿省内蛇绿混杂岩带的出露带; 4)莲花-长沙-宜昌断裂(50)为隐伏基底断裂,是根据物探资料推断的断裂带,可能是上扬子和下扬子成矿省的分界线。 (4)岩浆岩 成矿省内自中元古至第四纪都有岩浆岩活动,侵入岩和火山岩类都很发育。晚太古代-元古宙,以海相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古生代以侵入岩类为主;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 付胜云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116) 摘要: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找矿潜力巨大。为满足国内外对金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金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湖南省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湖南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Fu Sheng Yun Hu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sha 410116, China Abstract: go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Hunan, the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gold min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nrichment rules of Hunan gold m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re typ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dat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ivision of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summed up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Key words: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Hunan 湖南金矿勘探开采历史悠久,长期为地质学者所重视[1-16]。金矿程度较高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至90年代,但成矿规律研究程度低。 1成矿地质背景 湖南地跨扬子和华夏古陆块之间,大致在文家市-永兴-郴州一线形成一条俯冲碰撞型拼贴带,其北西侧属于扬子被动陆缘,南东侧为华夏陆块活动陆缘。 湖南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带,侵入岩发育,以重熔型花岗岩为主体。 石英脉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砂岩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板溪群,侵入岩体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纪至二叠纪。砂页岩建造与层控热液型金矿有关,砂岩建造与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关。 区域变质岩中Au丰度高,在温度、压力梯度变化带,多有相关金矿产形成。动力变质岩往往成为有用矿物载体而构成矿石,或者其间的后期裂隙成为矿液的通道和沉淀场所,如剪切带型金矿。 2资源特征 至2015年底,全省共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97处,其中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77处(图1)。全省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506.07吨,其中岩金矿占93.19%(石英脉型占63.49%,蚀变破碎带型占26.44%,矽卡岩型占3.94%),砂金矿占6.81%。 除永州、湘潭、张家界三市外,其他11个市(州)均有不等的金矿资源分布。查明金矿资源储量居前三位的是怀化市、岳阳市、衡阳市,占64.51%。 3.控矿因素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74901:DD20160346) 作者简介:付胜云(1965-),男,高级工程师,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湖南省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等工作。

成矿原理重点知识整理

成矿规律研究 地质年代表及记忆技巧解读: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岩浆岩主要代表岩石: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美国安第斯山脉最具代表性) 沉积岩主要代表岩石:石灰岩(卡斯特地貌)、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主要代表岩石:大理岩、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麻岩 矿产品用途小结: 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包括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矾石、石灰岩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铝硅酸盐矿产)、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和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地质年代及对应的代表性矿物: 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形成于前寒武纪;5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海进层序底部会出现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海浸时期会形成大量钙质沉积矿床:开云岩、灰岩 海退时期会形成泻湖相石膏矿和岩类矿床(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长条状的场陷地带叫做地槽)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Cr、Ni、Fe、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海西成矿期: 我国东部处于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铁、锰、铝、煤、黏土);西北地区任然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为主。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浸状态形成了许多外生矿床(铜、石膏、盐、石油、油页岩),在褶皱系中也形成了一些列的内生矿床。 燕山成矿期: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东部地区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相当强烈,造成了丰富的内生矿床。早期广泛分布的岩浆活动造就了Mo、Bi、Fe、Cu、Pb、Zn矿床;晚期广泛的小规模的岩浆热液活动造就了Fe、Pb、Zn、Hg、Sb、Au、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此时喜马拉雅地区任然处在地槽发展阶段,有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伴随有Cr、Ni、Cu、Pb、Ag等矿床。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Cu、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喜山成矿期: 构造活动较弱,台湾地槽与喜马拉雅山地槽活动强烈,其超基性岩浆活动造就了Cr -Pt矿床(西藏)、Cu-Ni矿床及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西南部)。外生矿床较为发育以淋滤、沉积矿为主。 总体而言,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 新思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惠德峰1 周乃武2 (1.陕西省黄龙金矿,2.东北大学) 摘要鉴于沉积型金矿床(含砂金矿床)是世界上时、空分布最广的,同时也是储量最 大的金矿床,特别是根据金的地球化学性状的二重性,以及统计分析表明几乎全部的已知金矿 床都与富含碳、铁和硫的沉积沉积岩系或者是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岩金矿床 是同生建造水型热液矿床。 关键词金二重性金矿床含金建造成矿作用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业已进入一个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必要就金矿成矿学有关的问题作以重新的思考,并以此提供给正在从事金矿找矿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1 概要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1.1基本认识的概要回顾 浦志伟(1992)〔1〕在《黄金开发史和金矿床成因》(R W Boyle,1981)一书的译著序言中写到:“目前流行的一些有关金矿成因的观点,实际上先辈们在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以较为原始的形式提出过;而各种学派又周期性地交替处于主导地位。这充分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的能动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沿螺旋式轨道不断深化的趋势”。现今依然是水火不容,壳源与幔源各持己见的状态。加之层控理论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无力面对含矿岩系中金的丰度作为判别标准的提法和无法回答“大洋中脊”的成矿作用的实际,而出现了在幔源论的强大攻势下的软弱状态。特别是由于金的向心性和亲铁亲硫性,以及金矿床产于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中和条件下,似乎各种学派都具有立论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展现出从古至今对金矿成因的反反复复、莫衷一是的认识历史与现状。 1.2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几乎涵盖了全部矿床类型的金矿床是导致不同金矿床成因观的表观依据;由于金矿床广布于各种各样成矿“环境”和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则是造成金矿床成矿物质多源性提出的“证据”。然而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金矿成矿学时却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事实,为什么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储量最丰富的金矿床是南非的含铀砾岩型金矿床或者说是改造型“砂金”矿床,以及在所谓的内生或者称为岩金矿床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金矿床同样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含碳、铁、硫沉积岩型金矿,如穆龙套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和所谓的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呢?!甚至所谓的与“花岗岩”有关金矿床为什么主要产于接触带呢?!再如,人们曾经提出过为什么巴比顿地盾绿岩带型金矿少且小,而“兰德”砾岩型金矿成为了世界金矿之最?!因此发出十分令人深思的惊叹“不是所

江西大坪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第32卷第6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ol.32,No.6 2018年12月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Dec.,2018??????????????????????????????????????????????????? 江西大坪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王国龙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江西景德镇一333001) 摘一要:大坪金矿是近年在江西东部灵山铌钽矿聚集区,通过研究毗邻的金山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采 用地物化遥等综合手段方法,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矿床三通过研究毗邻的金山金矿田成矿特征,对比大坪 金矿区的地层二构造二岩浆岩二蚀变及金矿化特征,对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研究,认为该矿床产 于近EW向区域动力变质带内,矿体定位于次级断裂构造和密集裂隙带发育的变质安山岩和碎裂蚀变 安山岩中,蚀变类型有硅化二长石化二黄铁矿化二碳酸盐化二绢云母化二绿泥石化等,矿床类型属蚀变岩型 金矿三沿区域动力变质带走向东西两端和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三 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大坪;江西 中图分类号:P618.51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1-5663(2018)06-0996-08 0一引言 大坪金矿位于江西省东部横峰县,距县城70?方向直距约10km处,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小型金矿床三区域内金属矿产以铌钽矿为主,另有少量钨锡铜矿,大坪金矿是该区域内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矿,因此具有典型意义三江西有色二核工业二地矿等部门地质队伍在区域内曾进行过1?2.5万~1?1万伽玛普查二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二1?5万~1?1万土壤测量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矿区普查等,金矿找矿主要在大坪矿区(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2013)三本次通过研究毗邻的金山金矿田成矿特征,对比矿区地层二构造二岩浆岩二蚀变及金矿化特征,认为矿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动力变质带控制,动力变质走向长度大于10km,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沿该动力变质带东西两端及深部具有大中型金矿找矿潜力三 1一区域地质特征 大坪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杨子陆块(Ⅱ)与南华造山带(Ⅱ)接壤区,杨子陆块(Ⅱ)怀玉地体(Ⅲ)西南缘[1]三 1.1一区域地层 区域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南部信江盆地广泛出露中生界白垩系红层;中 北部以中-新元古界的蓟县系铁砂街岩组和青白口系上墅组-骆家门组为主,零星分布有震旦系皮园村组-兰田组二休宁组,寒武系荷塘组-华严寺组,石炭系船山组,二叠系茅口组,三叠系安源群,侏罗系漳平组二水北组及白垩系石溪组二莲荷组[2](图1)三 1.2一区域构造 大坪金矿所在的横峰地区地跨两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萍乡 广丰深断裂及港边 双明大断裂二港边复背斜三者构成该区基本构造格架[2]三 萍乡 广丰深断裂:从横峰地区南部通过,省内延长度约400km,属超壳型深断裂,为杨子陆块与南华造山带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由一系列压性冲断层和压剪性斜冲断层组成的巨大断裂带,总体走向近EW三它不仅形成时间早二持续活动时间长,而且还控制着新元古代早期及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分布,以及中 收稿日期:2018-09-03;修回日期:2018-10-15 作者简介:王国龙(1964 ),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和技术管理工作三E-mail:wz777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0822837.html, 引文格式:王国龙.江西大坪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18,32(6):996-1002,1010. 万方数据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金属矿山六大系统方案

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技 术 方 案 北京森科润德科技有限公司

概述根据陕西省安监局颁发的《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 ) 56 号文相关要求,结合矿山自身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并做好系统的调试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避险和生产调度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灾害防范水平。 XXX公司位于 XXX峪,有2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 1300米处贯通,年含金矿石产量0.6 万吨。该矿生产规模小,本着尽量减轻矿方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设施,开展“六大系统”建设,整体费 用为XXX万元。该项目,我方负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的建设;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由矿方自行建设,我方进行技术指导。 该矿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建设 2个KJ66N中心站,12个模拟量信号监测, 8 个视频观测点;人员定位(包含考勤)系统需要建设 6 个分站;调度通 讯联络系统需要 1 台调度交换机、 9 部矿用本安型电话。 一、监测监控系统: KJ66N 型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是一套集安全、生产、网络管理、工业电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矿山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主干连接为树型结构,具体组成如下: 1、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地面监 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局域网方式;主要有主控机、数据传输接口、打印机、稳压电源、大屏显示等设备; 2、监控分站主要完成对所监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报警、断电控制、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传感器的集中供电等; 3、各类模拟量传感器及断电控制器、摄像头等,负责对各监测点的物理数据采集、显示、超限报警、信号传输、对分站控制指令的执行等。 二、人员定位系统: KJ271 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系统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服务器,使用华北工控机,用作数据采集和web 发布;矿 用本安型KJ271-J 传输接口,用于RS232/CAN 信号转换;KJ271-F 矿用本安型分站。读取人员识别卡发送的信号,记录时间、地点、卡号,并把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到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论成矿系统

第6卷第1期 1999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Vol 16No 11Mar.1999 收稿日期:1998211218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212228 作者简介:翟裕生,男,193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专业。现任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矿田构造组主席。 本研究受原地质矿产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501107)、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项目(编号:952预239和952预225)联合资助。 论成矿系统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摘 要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 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成矿系统是在一般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上,从成矿的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有 机结合上,探讨区域尺度的成矿规律。其研究意义是深入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指导矿产勘查, 并有利于将成矿学信息应用到地学其它学科中去。文中还论述了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成矿区 带的联系和区别,对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作用过程、作用产物和成矿后变化及保存4个问题作 了说明。提出以成矿的构造动力体制作为划分成矿系统大类的依据及以成矿机理作为划分成 矿系统类型的主要标志。最后以古大陆边缘构造成矿系统为例,说明构造动力型式、构造组合 与成矿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定义 结构 作用过程 保存 分类 成矿系列 成矿区(带) C LC P61 1 成矿系统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趋向 面临世纪之交,地球科学研究正出现两个趋势:一是朝着系统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更广泛地渗入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地球科学分支之一的矿床学因其研究对象是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因在资源保证供应中发挥作用而继续得到重视,并也在向系统化和全球化发展。近年来成矿系统概念的提出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就体现了矿床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系统科学方法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看作是多个系统。每一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在矿床学研究中,矿床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地质体,成矿作用及有关事物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成矿系统(met 2allogenic system ,ore 2forming system ,mineralizing system )一词自70年代初见于地质文献[1],反映了人们试图运用系统观念研究成矿学的趋势。在我国自1978年以来深入探索而且相当普及的成矿系列研究也属于这一方面的重要进展(程裕淇等[2],翟裕生等[3])。於崇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摘要: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 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 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胶东金矿 早阶段成矿深度大于10km,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因此深部至少还 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胶东西北部金矿区;玲珑花岗岩;裂变径迹;隆升剥蚀;找矿潜力 abstract: after deposit formed will experience different forms of change, and erosion is the effect of regional uplift deposits changes sav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structure-hot is the chro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research area denudation of uplift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country’s largest area in northwestern jiaodong gold-gold ore and fu surrounding rock and exquisite gran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ry the structure-hot chronology reference to the metallogenic changes afte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the jiaodong gold mine early metallogenic depth is more than 10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2010-08-27 藏南拆离系是一条重要的锑、金成矿带,呈东西向平行于变质核杂岩带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识别出3种主要矿床类型:①沙拉岗式锑矿床:受南北向正断层和东西向层间断层控制,矿体为石英-辉锑矿脉,围岩蚀变较弱;②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主要受间断层控制,局部与南北向断层相关,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辉锑矿脉体群组成,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发育;③浪卡子式金矿床:位于变质核杂岩周缘,受剥离断层和正断层控制,矿体呈石英细脉和蚀变岩构成的`透镜体,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强烈.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主要为低温和低盐度流体.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显示,沙拉岗式锑矿床具有西藏地热水的特征(δD值为-140‰~-166‰),而马扎 拉式锑-金矿床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两者的硫同位素大多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驱动的地热系统密切相关,在变质核杂岩附近形成浪卡子式金矿床,向外形成马扎拉式锑-金矿床,远离核杂岩形成沙拉岗式锑矿床. 作者:杨竹森侯增谦高伟王海平李振清孟祥金曲晓明 YANG Zhusen HOU Zengqian GAO Wei WANG Haiping LI Zhenqing MENG Xiangjin QU Xiaoming 作者单位:杨竹森,王海平,李振清,孟祥金,曲晓明,YANG Zhusen,WANG Haiping,LI Zhenqing,MENG Xiangjin,QU Xiaoming(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侯增谦,HOU Zengqian(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高伟,GAO Wei(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083) 刊名: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80(9) 分类号:P5 关键词:锑金矿床矿床类型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变质核杂岩藏南拆离系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年第$期 第#%卷!""#年#!月&’()*+,*)-./*0)-+(12).,.23总第45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期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 及其与成矿的关系7 李文全 8西北有色地勘局地勘院9陕西西安5#""%:; 摘要<通过秦岭造山带重磁场的解译9初步探讨了该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已知蕴矿区与重 磁场的关系9为区域地质及成矿理论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解译>蕴矿区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B %$$@8!""#;"$B "5:C B"$秦岭造山带地跨甘肃D 陕西D 河南三省9与华北地块D 扬子地块及松潘E 甘孜褶皱带等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毗邻9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区内地层出露齐全9构造及岩浆岩发育=在漫长的构造作用及地质演化过程中9不同物性8如磁性D 密度等;或同种物性的岩层发生拉张D 挤压D 剪切9形成了其独特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9对分析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D 地质构造8尤其是深部构造;D 地层D 岩浆岩的分布及丰富地质成矿理论9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性特征 由表#可知9该区太古代及元古代地层作为古老的结晶基底具有较高的磁性9但极不均 匀9斜长角闪岩磁化率可达4"""F#!"""8:G H#"B $-’ 9下同;9而混合岩仅%""F4""=元古代中熊耳群地层磁性最强9可达:"""以上9 其次是碧口群D 耀岭河群D 秦岭群等=古生代以来的地层9除白垩系磁性较强外8:""F5"";一般磁性较弱或无磁性=岩浆岩磁性不均匀8表!;9一般超基性D 基性岩磁性最强9中性岩次之9酸性岩较弱= 本区太古代太华群的密度最高9次为元古代9其中震旦系D 蓟县系的密度较高9秦岭群D 宽坪群次之9熊耳群密度较小9古生代以来地层中寒武D 奥陶系密度最大9泥盆系次之9而石炭D 白垩系密度较小9整体看9随地层从新到老密度增大=岩浆岩一般从酸性到基性密度增加= 对比整个地层9太古界D 元古界与上覆地层之间有明显的磁性界面9可形成区域磁异常=上地幔与上覆地层之间有一定的密度差9可形成区域重力异常= C :57收稿日期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近年来,广西省不管是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企业的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都已经相当可观了。仅以2003年为例,在有色金属行业,整个广西共134家冶炼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23亿元,增加值34.482亿元,销售额101.203亿元,利税总额13.782亿元,约占整个工业企业规模的8%。其中,金矿企业产值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仅贡献1.5%。由此可见,广西金矿产业在整个矿产行业的占有量还很低,相对于其他矿产来说,金矿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还很有限,而广西的金矿资源在其贵金属储量中的占比量是较大的。在此背景下,探讨整个广西的金矿探寻、开采前景很有必要。本文先对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省内找矿前景,得出了一些可靠结论,以期给金矿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 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 传统观点认为金矿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20世纪80年代突破该观点后,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矿源层的成矿重要性,对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下面分四个方面来探讨各类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 1.1 时空角度 广西的金矿成矿时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喜山成矿期。金矿的成矿发生在沉积层,一般需要经历初始聚集、富集成矿的漫长演变过程,因此该类矿床的时控表现较为复杂。不过广西区内所有金矿成矿都有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以此为出发点,在漫长的成矿期中,可以抓住决定矿产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时控”,即决定矿产形成的主要时期。那么在我区金矿成矿过程中,桂西主要以海西成矿期为主,桂东南和桂东则以燕山成矿期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分期阐述如下:(1)元古代期。矿化现象较为常见,而有多处含金石英脉型矿点分布于桂北地区,初步分析为雪峰期的产物。(2)加里东期。是桂东地区成矿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和地质依据,矿床类型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型,来自寒武系的岩浆热液。(3)海西期。属于桂西曼矿区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床类型有微细粒的侵染型和含金方解石脉型,微细粒的金浸染于粉砂岩和炭质白云质灰岩中,而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来自中石炭统黄龙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新类型,由地液溶滤成矿,不过地液主要是受古岩溶的控制。(4)燕山期。属于桂东地区重要的成矿期。由于受燕山期的断裂带影响,金矿主要为蚀变岩型,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另外,资料显示,燕山期是一个重要的内生金矿成矿期,也存在外生金矿的富集,此期生成了很多伴生金矿。(5)喜山期。在所有的成矿期中,喜山期是主要的外生金矿成矿期。 1.2 层控角度 根据已知金矿的资料,在全区已探明的矿床中,受地层的控制和约束,矿体的产出表现出显著的层控特性。其矿区分布也局限在特殊的地层中,受含金地层的控制。赋矿地层时代从寒武系到白垩系均有发现,如表1所示:在金矿成因中,区域质变、热液活动、地下水的溶滤都出现在特定的地层内,显示出金矿成矿物质的分布、成矿过程都具备显著的层控特性。现按主要的不同层控特性阐述如下:(1)寒武系。当前桂东地区的主要金矿层控层位。桂东地区的变质热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产都产于寒武系,且本区的产金丰度值高出其他金矿几十倍。另外,寒武系中还含有炭质,对于硫化物和金的沉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全区范围来讲,桂北、桂东的金矿均与寒武系有很大的成因关系。(2)泥盆系。是本区多数金、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禤国棉 (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 摘 要:文章总体分析了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现状,再从四个角度重点探讨了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桂东、桂东南、桂北、桂西北、桂中五个地区分析了各区的找矿前景,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分区;找矿 中图分类号: TD1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08-02 [作者简介] 禤国棉(1972- ),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金 矿的成矿理论研究。 – 8 –

萤石矿三大成矿类型

(一)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萤石矿床 (1)河南信阳尖山萤石矿床该矿床位于河南信阳、桐柏、确山三县 交界处,属大型单一萤石矿床。 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秦岭东西构造带东端边缘,毛集破碎带之北侧。 东至邢集,北自白庙、南王岗,面积为180km2(图4.3.4)。 图4.3.4河南信阳尖山萤石矿床区域地质构造图① 1.第四系; 2.第三系; 3.白垩系; 4.新元古界; 5.中元古界; 6.古元古界; 7.混合岩化带; 8.燕山晚期花岗岩; 9.燕山早期花岗岩;10.吕梁期;11.角度不整合线;12.尖山萤石矿区域范围;13.尖山萤石矿区范围;①据河南十队简化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的角闪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夹薄层石英岩、大理岩。燕山晚期酸性花岗岩为鸳鸯寺岩株的北东部分,出露范围占矿区面积的 45%,为萤石矿脉之主要围岩。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北东东和北西西方向的构造规模较大,矿体赋存于北东东和近于东西向断裂带中。矿体多为脉状,但由于脉体本身沿走向有膨大、缩小特点,因此一般呈豆荚状、波状。膨大部位矿体厚度可达6.9m,而狭缩部 位可以小到几厘米到20cm。 图 4.3.5浙江德清庾村萤石矿区地质图 (姚洪烈,1980) 1.重结晶熔结凝灰岩; 2.流纹岩; 3.安山玢岩; 4.英安玢岩; 5.燕山晚期花岗岩; 6.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 7.矿化蚀变带; 8.矿体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萤石,其次为石英、玉髓等。在矿体深部,有时可见方解石。氧化矿石中偶含少量硬锰矿及褐铁矿。按矿物组合特征将矿石类型划分为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在矿体深部有萤石-石英-方解石型。 矿石结构有压碎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次为文象结构,偶见胶状结构。构造以块状、角砾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网格状构造。 矿体顶板围岩均受强烈蚀变,蚀变范围为数十厘米至几米。蚀变种类因围岩岩性而异。花岗岩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次为高岭土化。角闪片麻岩主要发育 硅化、绿泥石化。 (2)浙江德清庾村萤石矿床浙江庾村萤石矿床位于德清县城之北西西方向,路距24km。矿床位于中生代火山岩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接触带处, 为一大型单一萤石矿床。 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二级构造单元,浙西断裂褶皱带之北西翼北缘。褶皱简单,为天目山复背斜南东翼的单斜构造。矿床位于燕山晚期莫干山花岗岩与上侏罗统a段火山岩断裂接触带上。矿体围岩上盘以重结晶熔结凝灰岩为主,下盘以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为主(图4.3.5)。区内发育的断裂、裂隙和节理,对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其中北东向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庾村萤石矿床即分布于背斜断裂带中。北西向断裂裂隙只见有少量萤石充填。矿化带长约2500m,存0.5~4.39m,一般延伸250~300m,最深达500m。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石中CaF 最高品位达97.7%,最低46.88%。 2 矿石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有重晶石、锶重晶石,微量贝得石、白铁矿、黄铁矿、辉铜矿、褐铁矿等。矿石类型以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