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丧葬习俗

湖南丧葬习俗

湖南丧葬习俗
湖南丧葬习俗

灵堂

亦称“孝堂”、“灵棚”。旧时停放灵柩的处所。宋彭杉乘《续读黑客挥犀·陈烈遵左礼》:“蔡君谟(襄)居丧……(烈)与十二余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恸而入孝堂。”有的因房屋窄狭搭棚于庭旁,称“灵棚”。桃江一带旧习,人死在外,尸体不进住宅,就在屋前搭起灵棚,并列灵柩殡葬冥物,以待吊者。

殡殓

俗称“入殓”、“入棺”、“入木”、“上材”,指将尸体放入棺内。起源甚古。《周礼·春官·小宗伯》:“大敛、小敛”。《仪礼·既夕礼》:“大敛于阼。”贾公彦疏:“主人奉尸敛于棺。”阼,指正屋居中东边。古代宾礼,此为主位;西边的阶为高位。大敛时,常在主位上入棺。

益阳殡殓之俗,与本省汉民族略同。但贫富之间有俭奢之别。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湘俗舁棺入门,燃爆竹以迎之,置中堂,以两凳置棺盖于侧,以红毡覆之。熬桐油松香成汁涂棺内,以陈石灰、石膏粉或五谷灰(用五谷灰扎棺,惟益阳有之,余者尚用陈石灰)倾入。侍者仍奉尸入棺,用皮纸裹石灰为包(包数如死者之岁数)塞尸之空隙处。

乃掩巾加被以皮纸覆其上,为鱼鳞交搭之状,曰鱼鳞甲。遂以五谷灰或石灰、石膏等倾满棺中,稍按紧之。棺前悬布帷,下仍灯炬,妇人哭于帷内,男人哭于帷外。然其起尸人棺之际,俗必延道士诵咒画水书符(水置棺下,符帖棺首。云:可镇邪免漏,至发行乃去之)曰上材。

富者则礼生赞礼,曰起尸入殡礼、曰盖棺礼。并告祖、告天地诸神。毕,以长红笺书…文公丧礼?四字贴堂上,对空行六叩首礼,曰立文公”。益阳一带仍沿用旧习,用皮纸、石灰或石膏粉扎棺,俗称:“踩莲花堂”。

桃木棍

民间每当浴尸换衣后,在死者左手握上一根较小的桃木,右手握一条手帕。相传手帕让死者揩汗,桃木避邪,可作手杖,也可防犬。

挂功德

昔时,民间在给亡人做超度时,往往在灵堂内挂功德。功德是用宣纸画成佛祖等多种图案和头像,诸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等等,精裱成一幅幅的对袖,一般开路,只悬挂堂屋上首5-7幅,如做3-7日道场者,则堂屋上首和两边壁上都挂满功德,俗称满堂功德,阴沉森严。自1950年后,挂功德者逐渐消

失,近年来又渐兴起。

贴大旗

又称“贴大字”。过去民间做超度时,由道士用黄白绿三色八开纸剪成下面斜角开口的旗形,一张一字,上书“昊天罔极”、“跨鹤归西”、“泪洒江天”、“邈若山河”、“慎终追远”、“生荣死哀”、“遗恨千古”之类的悼词,乘贴在灵堂家中各门的门框上,如丧事大办,则在灵堂外的四角的对角扯起长绳,在绳上每隔2-3尺贴一张。

点天灯

旧时,民间将死者入殓后,在堂前天井竖一对留有若干竹叶的竹竿,各悬一只小箬帽和形似棒槌的纸灯笼。每晚点烛悬灯,直至出丧日止。

竖幡

过去大办丧事,往往请道士做超度时,先将死者姓名或仕位写在长条形的旗幡上,用竹杆挂上旗幡,竖在大门外的显眼处。迎风招展,显得更有气势。直至出殡时,再举幡送葬。

报庙

民间认为,人刚死后,鬼魂暂在土地庙中栖身。当道士做超度时,由长子端着灵位,由道士敲锣打鼓前往土地祠报庙,燃香点烛,鸣放鞭炮,焚烧纸钱,用三牲酒醴致祭,并由道士做一阵报庙法事后方归。

开路

亦称“明路”。民间历来将死者入殓后,丧家请道士做道场,以超度亡魂,指明冥间之路,故称“开路”。凡三日以上故称做道场,1-2日,俗称做开路。开路在超度亡灵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法事,由道士敲打乐器,念读“路引”,挥舞“引魂幡”,并由丧家长子执“引魂幡”陪拜,直至法事完毕。

开金桥

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所谓“金桥”,由桌子相叠而成。在议式中,道士念经咒走过“金桥”,俗谓引魂过桥,认为可使亡者“托生”于福禄之地,或谓可使亡魂不入枉死城,通过金桥上天堂。《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开金桥,引幛幡”。

解结

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做法事前,在灵柩前置高桌一张,系黄线

穿纸钱,打志若干结子,地上用面盆盛清水。道士敲打乐器一边做法事,一边由孝子拉线解结,每解一结,纸钱落在水盆里,其意有两说,一谓替死者解开生前和他人结下的冤仇;一谓死者不甘心离世,阴魂不散,故特地念经劝解。其解词内容有劝慰世人,宣扬生死有数;表彰好人,劝人为善,以及勿作奸恶等。

开方破狱

开方破狱是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的法事之一。《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开方,即开度,《愚贤经》:“唯愿如来当见哀愍,暂下开度。”俗谓人死后会下地狱受罪,故举行佛事,诵念《破地狱偈文》,祈祷佛祖超度亡灵升天,以为可以打开地狱拯救亡灵出来,再往人间投生。

送路灯

昔日出殡前夕,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必须做送路灯的法事。俗传野鬼最嗜油,燃之以火,道士敲打乐器做法事,孝子端灵位随道士出门,经土地祠环田野一周,沿途插放油香,俗称“送路灯”向沿途“野鬼贿赂”。俗信野鬼得此佳饷,亡人之魂即可所向无阻。

唱丧歌

亦称“哭丧歌”、“孝歌”,俗称“唱夜歌子”。流行于益阳城区及沅江、南县一带。这种孝歌大都有比较固定的词,其内容因死者的身份经历不同而各异。唱词内包括:赞颂死者美德;歌唱山水动植物;描述人情风俗;叙唱传奇人物、古代英杰;揭露恶人坏事;抨击不良风俗等。大多在灵堂停柩期间,丧家请民间艺人唱孝歌子的班子,5-12人不等,在打击乐声中,穿插胡琴、锁呐、笛子、扬琴等乐器。

每人大多有固定的拿手唱段,轮流替换,唱散歌、盘歌、对歌、叙事歌等,常常通宵达旦,以示热闹。昔时丧事大办者,先唱丧歌,再做道场,也有不做道场,专唱一夜丧歌者。当代,做道场的少,唱孝歌子的多,一般唱一个半晚或两个半晚。

唱围鼓

亦称“花鼓坐唱”。益阳市区历来流行地方剧种花鼓戏,民间很多人都会唱几句或几曲花鼓戏。在死者停柩期间,有的请民间艺人数人在灵堂唱围鼓,演员不化装,边起乐边唱,节目有“赶子”、“吊孝”等。尤其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期间,城镇唱围鼓更为盛行,大多在下午8点开始,至12点结束,以恐影响街坊睡眠。

做道场

民间为亡者做道场,起源甚早,世代流传,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湘俗之做道场盖本乎此然而轮回因果之说,天堂地狱之条,以莫须有

之言,为莫须有之事,则今之虞,岂得谓古之虞手,今约分其种类大别为五,曰儒(礼生赞礼,谓之虞祭,榜称文昌司、禄府司、箫司)。曰释(释教又分为两种,用金鼓者,曰应门;不用金鼓者,曰禅门,榜文称皇觉斋堂)。曰道(道人、道士两种。而道士又分两派,曰道教道士;曰佛教道士。道人与道教道士,榜文称灵宝、大法司。佛教道士,榜文称皇觉斋坛堂)。

曰巫(俗称师公)。曰斋公。任人择用之(亦有儒释道三教并用者)。然俗多用道士,次释教、次儒。因俗谚:…有道士做上天,和尚做下地?之言也”。用释。道场用僧,惟富家最多,因其酬金昂也。

僧侣五人或七人、九人,其中亦有一掌坛者,其手续则先装坛,扎禁门悬佛像、启请、敕水封禁、画押、诵经……等名目,不可尽述。用道。道教之人极多,其酬金颇少,故人亡用之者,较他教为盛。道士三人或五人、七人、九人,任为请用。其手续与僧无异,亦注重经忏,但其所悬画像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神,非若僧之供如来耳,其细节亦不必赘也。

其实做道场并非天经地义,但一旦形成习惯,人们便习以为常,认为为亡灵超度,了却一生,热闹一番,理所当然。甚至变卖资产,打肿脸称胖子,也心安理得。自50年代以来,做道场者少见,但近年来亦有之。

灵位

亦称“灵坐”、“禅牌”、“亡牌”,专为死者设的牌位,指新丧即葬,供奉神主的几筵。设于柩前,供祭奠用。用素绫或纸做成灵牌,居中直写,某姓某名之灵位。民间认为,不立灵位,死者魂不守舍。此俗流源甚早。《晋书·傅咸传》:“咸再为本君中正,遭继母忧去官……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官舍设灵坐。”《太平御览》卷七百晋引潘岳《寡妇赋》:“入空室兮望灵坐,惟瓢瓢兮灯荧荧。”但也有在除服后,仍设灵坐的。《南史·张裕传》附张永:“服制虽除,犹立灵坐,饮食衣服,待之如生”。后者,俗称“留灵”。

神主

亦称“神位”、“木主”。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候作的神位。用木或石制成。一般为于宗庙供奉祀用,简称“主”。《谷梁传·文公二年》:“丁丑,作僖公主。”范宁集解:“为僖公庙作主也。主盖神之所凭依,其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候长一尺。”《后汉书·光武记》:“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后世民间也为死者立神主,又称“灵牌”、“神位”。湖南神主的形制大同小异,神主中间竖写死者名讳。神主大多用栗木做成。《公羊传·文公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含战栗、谨敬之意。

益阳一带大都用栗木做神主,刷黑土漆,用金粉书写名讳。男性曰:“故祖考某公某某老大人之神主”,女性曰:“故祖妣某母某氏老孺人之神主”。神主牌后面刻一小方孔,由道士书写生死年月日时,作一简易的点作议式,内放生死八字、

大米、茶叶、纸钱之类,用小木板盖上,意已“开光”。置正屋中堂神龛上依次列位,以待香火致祭。

一旦由宗族约集某某派至某某派入祠堂时,由祠堂统一做神主牌,故几十几派祖孝(妣)等名讳,可夫妻同一神位。凡书写诸家或宗祠的灵牌时,由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本族名流学者用珠笔在“王”字上开点,再填上金粉,故名“点主”,俗谓“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凡各家点主,大多由道士“开光”时代之。

点主习俗流行甚早,除幼丧及凶死者外,皆行此仪。《清通礼·凶礼·官员表礼。:“葬之日,择宗亲善书者一人题主。”

封柩

亦称“封殡”。在出殡前夕,当道场进入尾声时,由道士做“封殡”法事。起乐后,推动棺盖,揭开亡者面巾,让丧家亲属见死者最后一面,与遗体告别。此时,哭声大振,法事进入高潮。道士“封殡”时,由劳力盖好棺盖,钉上特制的板钉,富户再用丝绢生漆胶缝。

出殡

俗称“出门”,亦称“发引”。按旧习出殡必择吉日,大多在寅卯时辰之间进行,由道士启法事,取前入柩时所置棺下那碗净水于手上,另一手握马粮(茶叶、大米、草筒)念念有词,霎时大叫道:“八大金刚齐出力……”殇夫抬棺起步,道士用脚将搁棺材的长凳打倒,并在棺后撒马粮念词,送至大门外,将手持的净水泼掉,立即将碗用力打碎,俗称“打煞”。

与此同时,由香烛(打点菩萨的佣人)燃纸钱、香烛、并杀雄鸡抛地,如鸡头向外,碗打得越碎越好,预兆吉利。殇夫抬灵柩至一二百米旷野之处停柩。殇夫和送葬人员入席共进早餐,待天光后再送柩入墓。

送殡

俗称“上山”,亦称“送葬”、“执绋”。执绋也称“执引”,“绋”是牵引灵车的绳(布)索。出殡时,送葬者手执牵着灵车的白布缓缓而行,故名。此俗源于周代。《礼记·曲礼上》:“助葬必执绋”。《左传·照公三十年》:“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后汉书·范式传》:“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此俗直到近代仍然流行。后泛指“送殡”。

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送葬礼节贫富不同,贵贱各异,其等级则惟贵者得用诰封亭,贱者虽富,也不敢用。贫者出殡惟用长引执事,亦有不用执事,而仅孝子捧灵位持引头幡为前导者,则赤贫之家也。若富贵之家,则多所夸耀,前用号令大锣,御牌执事,或半副銮甲,或全副銮甲,以及铭旌主轿、香亭、灵亭、影亭、诰封亭之类,皆用四人或八人抬之。

有僧道送葬者则分别行于灵亭主轿这前,其后则以本牌二(上书亚字),系整匹白布直牵手柩上。送葬者步行,其中孝子,最后内眷之送葬者,则乘肩舆尾随柩后。其抬柩之杠分六种,曰双龙头杠、大龙头杠、小龙头杠、大如意杠、小如意杠、赤膊杠。

赤膊杠则用一圆树,其龙头如意,则皆雕刻象形,施以金漆,礼生祭舆,即祭此也。凡出殡路经亲友之家上之,则路祭,次为燃香褚爆竹,孝子于功布中稽颡致谢,受谢者例不答拜,但回避之,此通常之俗也。”

益阳上乡除此之外,燃鞭炮,放三眼铳开道,同时由亲属雇请打击乐者,一至三五套锣鼓、锁呐送葬,尤以女婿为先,俗称“送套锣鼓上山”,亦有其他亲友送锣鼓者,由丧家供酒席茶饭,并给酬金,锣鼓越多,更显得丧家有派头。

赤贫之家由孝子、孝孙打着“引路幡”,手捧灵位、遗像在前,并沿途散发买路钱(用白纸剪成大铜钱状)。沿途各户,凡见送葬者,主动地在路边烧草把一个,俗称“烧烟包”,孝子磕头致谢,如见有放鞭炮者,除磕头致谢外,由执事人馈送一包香烟答谢。

买路钱

出殡时所用的冥钱。事先由花匠用白纸或黄纸剪成碗口大的铜钱式样,用竹竿串起,在送葬的灵柩前,由一人沿途抛撒,意为用钱买路,打发众“野鬼”,使灵柩顺利通过。

此俗形成较早,《法苑珠林》云:“纸钱起于殷长洪庆善。”《杜诗辨证》云:“齐东昏侯好鬼神之术,剪纸为钱,以代束帛。”此风唐已盛行,《新唐书·王与传》:“汉代以来,葬者皆有瘗,后世俗稍以纸寓录为鬼事,至是,与乃用为丧祓。”

纸钱

亦称“楮钱”、“冥钱”、“印子钱”、“纸钱”。祭祀时烧化给死者或鬼神的一种冥币。大都是用铁制成的钱印子,凿烧纸而成,为铜钱形,中间有小方孔。《就日录》载:“唐王与祷神用寓钱。按寓钱盖以纸寓钱也。邵康节谓之楮钱。”因汉以来丧葬者埋钱于圹中,为死者所用称“瘗钱”。魏晋以后以纸寓钱,称纸钱。唐张籍诗《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巢衔上树”。宋代开始在民间盛行。近代,街市寿衣和纸扎店除销售纸钱外,还销售有花纹图案的冥钞,一元、十元、百元等等。

烧纸屋

俗称“烧灵屋子”。民间扎纸屋,由丧家请当地的花匠(即扎纸匠)到家赶制,视贫富请一、三、五人不等。旧俗以为死者居住冥宅,必须请花匠扎个灵屋。灵屋有大有小,富者扎的灵屋有高大的三进四合大院,赤贫者则扎四逢三间的纸屋,里面必须扎一些炊具、衣服、床柜等物,富者样样俱全,还有字画等装饰。

灵屋扎好后,先由花匠将亡者灵牌置于灵屋中堂,并在灵屋四周贴若干车夫的纸码,用三牲酒醴雄鸡致祭。然后,将灵屋和亲友送的楮钱、冥钞、冥洋,以及亡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由道士等人送到郊外祭祀燃烧。

留灵

昔时,益阳上乡每当亡者做道场及土葬后,大多按俗留灵。并请花匠在做道场时扎个小屋,内置亡者灵牌,当道场结束时,由道士作留灵法事。自此,丧家每日哭拜,早中晚三餐奉酒菜茶饭供祭,饭时点烛燃楮,饭后息烛,天黑在灵屋前燃油灯照明,入睡时,供热茶化楮,请亡者安寝,如生时一般。直至“尽七”时再次超度烧灵屋时止。置“神主”上家堂。当代,留灵旧习已逐渐废止。

撞七

旧习,丧家为亡者定期作“七七祭”。因每逢亡者临终后的第七天进行一次祭祀,俗称“做七”。民间谚云:“死者不撞七,活的没得吃”。又有谚云:“男怕撞头,女怕撞脚。”民间认为,男撞头七,女撞断七,死者阴魂在阴司要受莫大痛苦。还流传着:“撞七歌”云:“头七撞七,死者打得叫屈,二七撞七,灵床供在隔壁,三七撞七,丧家发迹,四七撞七,墙壁坍塌,五七撞七,子孙有吃,六七撞七,儿女发迹,七七撞七,眼睛突起”。民间还认为,死者无七可撞,属不吉利,则要请道士解除。

七七

亦称“作七”、“做七”、“理七”。昔时,人死后的七天称“头七”,故有“七七”四十九天,每隔七天作一次法事,设斋祭奠死者,依次至七七为止。南北朝时已有此俗。《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斋”。《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传僧设斋”。至唐,死丧多用七七。明、清乃行七七设奠,请阎若璩《潜丘扎记》:“今人已初丧四十九日,居于柩侧,谓之七七。”

对此俗形成有二说:一为生缘说,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中阴身?如童子形,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不得生缘。则隔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一为魂魄聚散说,谓“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死以七日为忌,一腊而一魄成,故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具矣”(见田芝衡《春而逸响》)。故丧家逢七举行道场功德,为亡者修福,俗信可超度亡灵,使之免入地狱。现此俗已经革除。

满七

亦称“断七”、“尽七”。人死后,丧家作七七祭,至四十九日结束,故称满七、尽七。

上堂

民间为了表示对亡者的留念,故“留灵”于室,每日三餐以饭菜茶酒供祭。从撞头七起,富户先后举行“七七”祭,一般人家多在尽七时,请道士两至三人祭奠,在同一天内既做“尽七”、又做“上堂”。上堂要进行点神主仪式,“开光”时用红布包神主牌上方和左右两侧,下系红绳,并升堂于神龛上安放,故称“上堂”。上堂后不再日祭,仅在生日,中元烧包,过新年作正常家祭而已。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班级:高一七班 小组成员:谭浩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 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 服饰变化的原因: (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2)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3 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 (1)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A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B 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C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D 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 E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 A 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B 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饮食风俗的变迁 1 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2 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 (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

600809关于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2020-11-19

证券代码:600809 证券简称:山西汾酒公告编号:临2020-022 关于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51% 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拟现金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51% 股权,以经汾酒集团备案的评估结果作为交易价格。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本次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本次交易实施不存在重大法律障碍。 ●本次交易尚需完成汾酒集团评估备案程序。 ●包括本次关联交易在内,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同一关联人或与不同 关联人之间交易类别相关的关联交易均未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 净资产的5%,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一、关联交易概述 (一)本次交易的基本情况 为整合优化业务链,进一步减少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山西汾酒”)拟支付现金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汾酒集团”、“集团公司”)所持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区公司”、“标的公司”)51%股

权。公司与汾酒集团已就此交易于2020年11月18日,在山西省汾阳市签署了交易协议。 (二)关联关系 汾酒集团为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方,公司受汾酒集团控制,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三)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本次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四)本次交易应当履行的审批程序 1、公司应当履行的审批程序 2020年11月18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以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持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的议案》。公司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本次交易已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的事前认可并发表了独立意见。 2、交易对方应当履行的审批程序 2020年11月18日,汾酒集团第二届第一百六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转让所持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的议案》。 (五)本次交易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同一关联人或与不同关联人之间交易类别相关的关联交易未达到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

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 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 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 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 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六社会的变迁对我们当代人有何启发。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 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 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 服饰变化的原因: (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 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山西汾酒集团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

应收账款是根据商誉而出现的,适当的应收账款有重大作用对于公司扩大范围,增加数量。对公司来说,它是一种债权,也是表现公司财产的指标。公司通过延期收款的方式来扩大销量,增加份额,缩小库存量,提升存货的周转速度,降低有关损失,确保公司发展的顺利,抬升公司的利益与效率。形成应收而未收款项的直接原因是延期收款,采用延期收款短时间内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好处,但是也会伴随着坏处及风险。所以,应收而为账款的管理是一个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山西汾酒集团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信用考核激励制度 截至当前,山西汾酒集团的应收而未收的账款管理主要由3个部门负责,即它们分别是:公司的财务部,法务部及市场部门。营销部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签订贷款契约,销售及收款是其部门的责任;财务部负责本事业部应收而未收的账款的日常核算、与客户定期对账及协助销售人员催收货款;公司法务部负责应收而未收的款项的逾期转让。 部分公司为了激励销售人员完成本天、本周、本月甚至是本年的任务,往往将工资与销售任务相联系,反而将其后果忽视,没有把应收而未收的款项考虑到工作中去。部分销售人员想要超过销售目标,会采用信贷、退税等手段加大商品的销售,导致应收而未收的账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 迄今为止,山西汾酒集团尚未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应收而未收的账

款的控制措施和程序。首先,尚且没有树立相应的应收而未收的款项目标,只是盲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固定时期的现金增长变动情况。其次,企业还未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其信贷调控相对落后,没有正规的客户端,造成了消息滞后,不利于应收而未收的款项的收回。 (三)坏账比例高 应收而未收的款项不能及时收回,负债率是很高的。盲目的商业信用,仅仅增加销售产品,反而忽略了贷款的及时到位。公司与公司互欠货款数量的比重高,会造成资金短缺。正是因为这种现象没有强制的有效手段,公司的负债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公司顺利的发展下去,我们不得不依靠于银行贷款,应收而未收的账款不能及时到账,会变成恶性循环,使贷款变成应收而未收的款项,由此以往,造成了许多资金沉淀的流通不畅,会使公司走向破产。 二、解决山西汾酒集团应收账款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构建独立的信用管理机制及部门,会使信贷风险降低,通过调节征信管理部门,巩固各团队的友好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信贷危害。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主管人、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需全面了解应收而未收的款项不能及时到账的危害,了解其后果的严重性。公司在制定信贷政策的同时,要理性的计算其好处及各种信贷政策的成本,不能目光短浅。其次,完善销售考核制度和约束制度。公司需要以销售和退

汉代丧葬礼俗

论文关键词:汉代,丧葬礼俗,原因,影响 论文摘要:在中国古代丧葬史上,汉代的丧葬礼俗颇为突出,它是在秦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而形成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传统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内。当然,汉代丧葬礼俗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并对当今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同时,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因此,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1]所以,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本文仅就汉代的丧葬礼俗作一粗略的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0-9-19 17:12 ?回复 ?允冠百王 ?我的宠物是只羊?18位粉丝 ? 4楼 一汉代丧葬礼俗,内容颇为复杂多样。在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中广泛存在。之所以能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

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内。 1、“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从解释,从而对身边的事物存在恐惧与敬畏,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信仰。伴随着这种信仰,人类不断

围事物,与此同时,人类也试图对自身的存在作出解释,为了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和身死现象,灵魂说应用而生。古人认为人死后肉体消失,但灵魂不灭,仍能参与和影响人们的一些活动。这种观念一产生便迅速盛行,至汉代仍为各阶层的人们所

汉代人相信人死灵魂永存,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像活人一样继续生活,因而注重把死人当作生人看待。为了使死者能过上舒适、安稳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房屋,随葬品尽量将生人所用的工具、物品纳入墓中,甚至将

中国丧葬的民俗

丧葬的民俗 第一节:丧葬民俗概述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法则,死亡与诞生一样是人生中的大事。丧葬民俗就是人们如何对待死者离去的灵魂和怎样处理他的尸体的方式方法。 远古时代,人们对死尚无认识和理解,因此弃尸而去,置之不理。至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开始有了灵魂的概念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丧葬民俗,进而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丧葬礼俗。我国古代《周礼》、《仪礼》、《礼记》等典籍对我国古代的丧葬民俗有着详细的记载,数千年来一直沿袭无大变。 (一)主要的葬法 1、土葬:世界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埋葬。汉族自古以来实行土葬。它与农 业社会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寓意入土为安。 2、火葬:是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古代盛行于羌族、藏族、女 真族等少数民族。因民族不同,火葬仪式、方式各不相同。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彝族火葬时,凶死者骨灰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用土稍加掩埋。拉祜族火葬时,将死者及其生前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一起火化。普米族则先将尸体放进四方形棺中抬到火葬场,用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收骨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建国后,由于丧葬制度的改革,在大中城市中,火葬已日益普遍。与人们崇拜火神,寓意走向光明。 3、水葬:我国康藏地区和沿海地我古有水葬之俗,此葬法污染水源,故行之甚少。 4、天葬:包括鸟葬、树葬、风葬等。中国藏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至今仍保留。 (二)葬式:指安置尸体体位、姿势的方式方法。各民族基于不同的信仰观念,有不同的习俗。 (三)葬制:单身制、夫妻合葬、家族聚葬、公墓聚葬、按等级而葬(是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事死如事生)。 第二节中国的丧葬民俗 一、汉族的丧葬民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红楼梦民俗文化

红楼中的“俗事” ——浅谈《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曾被誉为“形象的百科全书”。负此盛名不仅源于曹公创造了一个红楼的世界,更在于他将传承于民间的民俗事象融入到小说的背景与氛围中,再通过其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属时代的“风俗概况”。一部《红楼梦大辞典》,就是一部《红楼梦》的民俗描写的最有力的证明。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人物(命名)、文中人物、地理,等等,共21项。[1]这些详尽的记载也揭示了《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民俗文化;民俗事象;艺术价值 【正文】 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这部经典名著:“《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的确,我们不能将《红楼梦》的成功单纯归于它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抒写的动人凄婉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这其中贯穿的所谓“生活场景”也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代的家庭生活、社会习俗及文化风貌。 如今,随着新版《红楼梦》的热映,人们又将眼光聚焦于这部传世经典之作上。且不论此次翻新的成败,仅从忠于原著的角度出发就已是竭尽之能事了。大到节令时俗、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之俗;小到送往迎来、吟诗作赋、参禅医卜之事,都尽显当时的世风民情。让人们在观赏和品读红楼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于是,当我们体味《红楼梦》中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闲话红楼中的“俗事”时,真的不可不赞叹这部精彩的“风俗画卷”! 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

山西汾酒价格表

山西汾酒价格表 汾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我国白酒有酱香(茅台、湟金梦酒等)、浓香(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清香(汾酒等)。下面看山西汾酒价格表 52度汾酒集团帝王黄升级版1000ml(买一赠一) ¥189.00 共12个评价 前往苏宁易购 53°十年老白汾酒475ml酒_价格_评价_团购_特价_介绍_产地_图片_中酒网 ¥115.00¥460.00 共2164个评价 前往中酒网

汾酒一坛香国花红瓷475ml ¥84.00¥498.00 前往99米商城 中酒网杏花村53度蓝瓷汾酒475ml 清香型高度白酒清香至尊¥106.00¥212.00 共10个评价 前往苏宁易购 53°十年老白汾酒475ml×6瓶酒_价格_评价_团购_特价_介绍_产地_图片_中酒网 ¥689.00¥2,760.00 共481个评价 前往中酒网 汾酒一坛香国花青瓷475ml

¥84.00¥498.00 前往99米商城 53°汾酒集团青瓷一坛香1500ml(买一赠一) ¥299.00 共3个评价 前往苏宁易购 53°玻璃瓶汾酒475ml 玻璃汾酒_价格_评价_团购_特价_介绍_产地_图片_中酒网 ¥41.00¥88.00 共984个评价 前往中酒网 汾酒一坛香国花红瓷475ml*6 ¥498.00¥2,880.00

前往99米商城 汾酒和为贵42°杏花村和酒800ml ¥128.00¥398.00 前往苏宁易购 42°红瓷汾酒475ml酒_价格_评价_团购_特价_介绍_产地_图片_中酒网 ¥119.00¥389.00 共500个评价 前往中酒网 汾酒一坛香国花青瓷475ml*6 ¥498.00¥2,880.00 前往99米商城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研究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研究 【摘要】: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拥有品牌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个企业拥有的品牌质量和价值反应了这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以下简称汾酒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但是在各白酒企业纷纷打造品牌内涵、开展强势品牌营销的今天,汾酒集团的步伐显得缓慢。因此在竞争中,汾酒集团落在了后面。品牌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产品质量和创新、企业识别体系、品牌形象、品牌战略模式、品牌延伸、品牌整合传播、品牌资产和品牌保护这八个要素构成,以这些要素为主建立了品牌营销模型。通过对汾酒集团与其它知名白酒企业的品牌营销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汾酒集团品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技术创新力度小,品牌认知度、忠诚度和正面联想度不高,企业识别体系没有很好的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运用,品牌营销过程没有经过系统的整合,品牌定位与品牌个性塑造方向不一致,品牌宣传力度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根据品牌营销模型和比较研究的结果,汾酒集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品牌营销效应:将品牌营销提高到战略高度,对品牌营销要素加以系统的整合和运用;对产品的质量、技术、工艺、流程、材料、包装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和创新;将企业理念贯彻到企业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中,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采取向上的品牌延伸战略;副品牌不应仅仅以包装作为命名和定位依据,更重要的是体现主品牌不同方面的文化内涵;加强品牌保护力度和危机

管理能力;合理运用内部营销、关系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理论,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力量,共同指向品牌营销的方向,提升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树立强势品牌。【关键词】:汾酒集团品牌营销营销模型强势品牌【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3.2;F426.82;F22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11导论11-151.1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31.1.1研究背景11-121.1.2研究目的121.1.3研究意义12-131.2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3-151.2.1研究方法13-141.2.2研究结构14-152品牌营销理论回顾15-202.1品牌的理论回顾15-172.1.1品牌区别论15-162.1.2品牌价值论16-172.2品牌营销理论回顾17-203汾酒的品牌发展历史及现状20-303.1汾酒集团简介203.2汾酒集团的发展历史20-233.2.1建国前汾酒的成名与发展20-213.2.2建国后汾酒的品牌发展历程21-233.3汾酒品牌发展现状23-303.3.1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3-243.3.2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现状24-304品牌营销模型的建立30-444.1建立品牌营销模型的意义30-324.1.1建立品牌营销模型的理论意义30-314.1.2提升品牌营销模型的现实意义31-324.2品牌营销模型的建立32-444.2.1品牌营销模型要素的选取

唐代火葬的流行及其原因

第38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月 Vol.38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6 ──────────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简介:马格侠(1969-),女,陕西武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学。 -95- 唐代火葬的流行及其原因 马格侠,王永春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 摘 要:火葬习俗在唐代汉族中开始流行,不仅当时的僧尼、在家佛教徒举行火葬,内迁的少数民族、宫廷中的统治者也举行火葬。火葬仪式除了出家人的“荼毗焚身”外,还有在家信徒仪式繁琐的火葬。佛教对肉体的轻视和对解脱的理解是唐代火葬流行的主观原因,周边少数民族对灵魂升遐的渴望以及客死者对灵魂早日摆脱奴役,回归故乡的想往,生者对死者尸骨火葬后携带方便也是火葬在唐代盛行的客观因素。 关键词:唐代;火葬习俗;流行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4-0095-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24 The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Crem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MA Ge-xia, WANG Yong-ch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0, China) Abstract: Cremation became popular among ethnic Han in the Tang Dynasty. It was adopted by not only monks or nuns, but also some ethnic minorities and even the imperial family. The cremation ceremony was of many forms, including the Buddhist ceremony and elaborate ones for Buddhist believers at home. Neglect of body and understanding of relief by Buddhist believers are a subjectiv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crem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Objective reasons include the desire for ascension by ethnic minorities, the yearning for freedom and returning home by those who died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 and convenience for carrying. Key Words: the Tang Dynasty; cremation; popularity 火葬,又称“熟葬”“火化”“荼毗”“焚身”,即用火焚烧尸体的丧葬形式。早在西周初年,就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1]的记载。这里的“厚衣之以薪”是指将尸体厚厚地用草柴包裹住,进行火葬[2]。可见火葬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存在。火葬作为我国古老葬俗的一种,宋代以后虽经政府屡次禁止,但仍禁而不止。对宋代及以后的火葬习俗,学界研究者颇多,如王夫子[3]、杨晓勇等[4]、杨存田等[5]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纵观这些成果,或集中于宋元,或集中于明清,却少有对火葬开始流行的唐代火葬习俗进行研究者。笔者试就唐代火葬的流行、火葬仪式、火葬原因等内容进行探讨。 一、唐代火葬的流行 唐代以前,火葬作为土葬的补充而存在。但在佛教传入之前的焚尸是被汉族作为对死者和亲人的羞辱和惩罚而存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火葬[6]。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特别是“佛既谢世,香木焚尸”[7]而葬后,火葬就成为对德行高尚的僧人的一种褒奖。如鸠摩罗什去世后,“姚兴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8]。智嵩“弟子积薪焚其尸,骸骨灰烬,唯舌独全,色状不变”[9]。隋唐以后,随着佛教的传播,来自西方的火葬习俗,首先在中原佛教出家人中流行开来。 中原出家人的火葬又称“荼毗、闍维、耶维、耶旬”,为印度古老的葬俗之一。相传佛陀涅槃前,“佛告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叠,次如缠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于第二大铁槨中,旃檀香槨次重于外,积众名香厚衣其上,而闍维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剎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获福利,死得上天”[10]。此后,此种葬俗在佛教僧尼间广为流传。

简述中国丧礼风俗

简述中国丧礼风俗 丧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仪式。有关葬礼的风俗习惯,各地各族大不相同,受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状况的影响,自远古时代我国产生过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鸟葬)、崖葬、悬棺葬、塔葬、海葬、树葬、花葬等多种形式。现今中国汉族人民中,主要存在土葬和火葬两种葬礼风俗。 中国自古便流行土葬,因传统,死后要留全尸,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土葬,《周礼》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中国的夏、殷等朝代都是采用土葬。虽有各式各样风俗习惯的产生,但土葬仍是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中国人主要的丧葬方式。通常人死后亲属会将死者生前惯用的物品与死者一同埋葬,并同时附加上一些饰品等,目的是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富足,这为后世留存下了大量的文物,土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礼仪宏大而繁琐,远古时期人类丧葬极为简单,不建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仅仅是简单的尸体埋葬,这从远古时期出土的墓葬非常简陋可以看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形成了独特的土葬礼仪,商代盛行厚葬,不仅殉葬品奢侈,并迫使大量奴隶殉葬。西周时,墓葬大小、棺椁层数、随葬品的种类及多省,都按礼制作了规定。战国中晚期,又产生了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秦始皇陵于即位后即开始营建,规模巨大。汉代盛兴选择风水的墓地之说,以人殉葬之俗语基本废止,随藜(lí)则以陶器、漆器为主。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渐演变为薄葬。自春秋时开始,出现在墓上封土建坟丘的习俗,汉代以下普遍行之。土葬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礼厚葬。“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要求的葬礼规模足够宏大。汉族人民重视土葬,实行土葬,与悠久的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儒家思想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周礼》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入土为安这种传统的土葬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农村地区土葬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成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大障碍。封建社会,土葬最能表现阶级和等级的差别。雄伟的墓体及其它附属建筑、各种贵重的陪葬品、宏大的仪式,无不彰显着墓主的高贵与威严,极大地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实行土葬,以棺盛尸,掘土为墓,埋棺其中,堆坟立碑。殡葬仪式繁杂,规模盛大,并有浓厚迷信色彩。丧葬仪式程序大致如下: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寿衣(丧服)多采用中国传统服装。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c uò),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的尸体,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

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白酒行业也将慢慢的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但繁荣的背后是各大酒企白热化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内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大就业的首要目标,所以现阶段山西汾酒在不断地探寻属于自己的营销之路。所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白酒业的营销环境到竞争者环境分析和汾酒的SWOT分析,再以顾客为中心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策略, 营销管理体制改革及实施过程,再到存在的问题均作详细分析,并从中挖掘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成功与不足,进而找出相应对策,使得山西汾酒行业在市场上可以继续发展。 关键词:白酒行业;山西汾酒;营销策略;营销环境分析;SWOT分析。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unceasingly, liquor-making industry will be gradually ushered in our own spring, but behind the prosperity is each big wine companies white-hot competition, in the face of such situation, how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ome each big the primary goal of obtain employment, so the present stage of shanxi 汾酒 in constant search for their own marketing road. So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liquor industry marketing environment to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of 汾酒, customer-focused strategy, product strategy, channel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marketing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n to ha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exploi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success and shortage, and then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ade shanxi 汾酒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 market. Keywords:Liquor industry; Shanxi 汾酒;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environment analysis; A SWOT analysis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5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6 2.1市场营销的定义 6 2.2 环境分析法 6

论近代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变化

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变化 1840年以后,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随西方势力入侵而移植到中国。受西方的影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中开始涌现出许多新风尚、新习俗、新方式和新工具,它对我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和社会风气的进步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将从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礼仪、婚丧六个具体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服饰的变化 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在民国时期,中山装是国民革命的象征。许多爱国人士目睹大量进口西装和呢绒,使中国白银不计其数地外流,他们呼吁提倡国货,希望把易服与保护国货结合。中山装由孙中山设计,前襟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五个扣子,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两个倒笔架形的胸袋,则表示革命要依靠知识分子。 在广义的服饰民俗中,穿着和“打扮”是有机的统一体。例如纹身、化妆、发式、饰物、缠足等。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清政府更在1911年允许官民自由剪发了。 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

山西汾酒价值分析报告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600809) 价值分析报告

投资要义: 山西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如何续写汾酒灿烂和传奇,是山西汾酒面对的重大课题。而这个老牌企业看似平静的财务报表之下,股价能不能持续上扬,会不会再次遭遇2008年的大动荡呢,就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针对此,我们对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分析,建立财务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其近几年的各项财务比例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企业的发展的前景,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研究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投资评级,调整投资决策,获取最大效益。 主要内容: ☆微观分析公司情况分析:企业背景分析 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竞争优势 公司主要竞争优势 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分析 ☆中观分析行业情况分析: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公司在行业的优势,SWOT分析 公司未来机遇 ☆宏观分析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市场对行业的热度 ☆风险分析 ☆估值分析 1 企业背景资料分析 1.1 企业背景分析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营业务,年产名优白酒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集团公司下设22个子、分公司,员工8000人,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核心企业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最大子公司,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公司拥有“杏花村”、“竹叶青”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据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公布,“杏花村”品牌价值已达47.76亿元。公司主导产品有汾酒、竹叶青酒、玫瑰汾酒、白玉汾酒、以及葡萄酒、啤酒等六大系列。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主要品种有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等。竹叶青酒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唯一中国保健名酒。 汾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汾酒历史上有过四次成名。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而一举成名,并被载入廿四史;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 学习课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班级:高一七班 小组成员:谭浩 1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研究目的意义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 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服饰变化的原因: (1)A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山西汾酒价值分析报告

山西汾酒价值分析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600809) 价值分析报告

投资要义: 山西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如何续写汾酒灿烂和传奇,是山西汾酒面对的重大课题。而这个老牌企业看似平静的财务报表之下,股价能不能持续上扬,会不会再次遭遇2008年的大动荡呢,就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针对此,我们对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分析,建立财务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其近几年的各项财务比例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企业的发展的前景,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研究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投资评级,调整投资决策,获取最大效益。 主要内容: ☆微观分析公司情况分析:企业背景分析 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竞争优势 公司主要竞争优势 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分析 ☆中观分析行业情况分析: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公司在行业的优势,SWOT分析 公司未来机遇 ☆宏观分析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市场对行业的热度 ☆风险分析 ☆估值分析 1 企业背景资料分析 企业背景分析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营业务,年产名优白酒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集团公司下设22个子、分公司,员工8000人,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核心企业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最大子公司,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