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与细胞检测题

分子与细胞检测题

分子与细胞检测题
分子与细胞检测题

分子与细胞检测题

命题人:张雪楠

第Ⅰ卷(选择题)

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糖原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D.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都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

3.细胞内的脱氧核糖主要分布在

A.细胞质B.细胞核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4.伴随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检测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能表现为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D.很难预测

5.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

B.染色质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C.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1中产生的CO2直接进入2中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D.1和2都具有遗传相对独立性

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流感病毒、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8.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

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上升

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

9.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10.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 /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A.纤维素酶 B.10%HCl溶液

C.0.5 g/ml蔗糖溶液 D.清水

11.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

12.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C钾离子、氨基酸 D.葡萄糖、水

13.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

14.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应,其原因是

A.提供了化学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B.能使反应物变成细小的微粒增加接触面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温度等条件的要求

D.降低了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6.下面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水解只能产生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7.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缺氧的条件下,线粒体也可以形成ATP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18.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需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9.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0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0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2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2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2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的第二阶段

B.B在叶绿体类囊体结构上进行

C.A中产生的氧气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23.若白天光照充足,哪种条件对作物增产有利

A.昼夜恒温25℃B.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

C.昼夜恒温15℃ D.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20℃

24.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A.CO2的固定B.叶绿素吸收光能 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ATP的形成

25.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2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27.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A.前期 B.中期C.后期 D.末期

28.与豌豆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密切关系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

29.右图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B.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C.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3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31.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

A.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B.染色体、纺锤体、细胞板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叶绿体、染色体、纺锤体

32.右图是下列哪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①肝细胞②茎形成层细胞③蓝藻④有丝分裂前期⑤有丝分

裂后期⑥有丝分裂末期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④

3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会使细胞失去活性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设置了对照实验

D.在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的结果呈灰绿色

3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B.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导致色素逐渐积累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第Ⅱ卷(非选择题)

35.下图甲、乙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膜,具有流动性的是甲、乙、丙

(2)图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分别是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4)图乙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5)甲图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6)图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填字母)

(7)能从图丙中b之间通过的物质有:水、甘油等。

(8)与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静态模型相比,图丙中模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它们是:蛋白质分子不均匀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36.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②④)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

(5)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从而损伤皮肤。

(6)说出2种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适当提高温度。

37.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有氧存在。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f、g、h、a 。

(4)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由线粒体扩散到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

(5)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降低,有机物(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降低。

(6)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部分扩散到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部分通过气孔进入大气。

(7)在图二丁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是12。(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38.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与②过程的实质性差异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

(3)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5)若把d换为植物细胞,而且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_全能__性。

(6)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抗体、某些激素(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39.癌症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引起正常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癌症的问题:

(1)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写两项)线粒体、核糖体。

(3)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4)癌细胞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4 h。

(5)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据说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作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加以验证。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

第一步:将肿瘤细胞培养液(含有肿瘤细胞)分为相等的两份,编号甲、乙。

第二步:甲组加入一定量的___新型药物X(或生理盐水)_,乙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新型药物X)。

第三步:放在__相同且适宜__条件下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的分裂情况、数量。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甲组(或乙组)实验中的肿瘤细胞停止分裂,而乙组(或甲组)中的肿瘤细胞则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测试卷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2.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A.105个,105个,105个 B.110个,110个,110个 C.4个,4个,113个 D.1个,1个,113个 3.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相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磷脂、植物蜡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4. 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淀粉酶与人的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乙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面的说明中准确的是 A.pH为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若细胞质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 的活性逐渐升高 C.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D.不能判断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 5.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磷脂、蛋白质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能够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B.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C. 主动转运、胞吞 D. 胞吞、主动转运 7.对ATP的叙述准确的是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基、1分子ADP B.ATP是细胞中的高能化合物,一个ATP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8.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相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NADPH的形成相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思考题: 1.加减砝码、圈码和称量物时,为什么必须关闭天平? 答:天平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玛瑙刀口的质量。若刀口不锋利或缺损,将会影响称量的灵敏度,因此,在加减砝码、取放物体时,必须关闭天平,使玛瑙刀和刀承分开,以保护玛瑙刀口。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并非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因为太灵敏,则达到平衡较为困难,不便于称量。 3.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不能用小勺取样,因为称量物有部分要沾在小勺上,影响称量的准确度。 4.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左盘重还是右盘重? 答: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100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右盘重。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实验二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 (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 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标准溶液的标定思考题:和实验三NaOHHCl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 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

2021-2022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测试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测试 高一生物必修1《》2021-2-2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种群和群落 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 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5.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6.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A.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B.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种类和含量都不同 7.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 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进行实验鉴定() A.碘液 B.斐林试剂 C.苏丹Ⅲ试剂 D.双缩尿试剂 8.2004年10月4日,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分享了2004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是对人类嗅觉的原理,比如说一个人在春天的时候闻过丁香味,并且直到冬天的时候仍然还记得丁香的气味。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的气味受体结合,然后将信号传达到大脑。这些气味受体属于() A.脂肪 B. 固醇类 C. 核酸 D. 蛋白质 9.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 A. 48、3、51 B. 50、3、3 C. 48、3、48 D. 48、3、3 10.丙氨酸的R基是—CH3,丙氨酸是由哪几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高生中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B.生物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C、H、O、S四种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2.右图为某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与a、b、c、d、e 依次相对应的一组是 A.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B.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丙酮酸彻 底分解 C.细胞核、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蛋白质 D.生态系统、种群、无机环境、群落、个体 3.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该生物最.可能是 A.真核生物 B. 原核生物 C.异养生物 D.低等植物 4.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同一层次的是 A.骨骼肌;软骨组织;上肢 B.东湖中的鱼;武当山上的鸟;长江中游的白鳍豚 C.卧龙自然保护区;洞庭湖;三江源地区 D.一个大肠杆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被污染,生长了多种细菌和真菌 5.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错误 ..的说法是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脂肪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C.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蓝色反应 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三个肽键,形成三肽 C.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上百种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7.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空间结构不同 D.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8.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的核酸、碱基、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A.1种、4种、4种 B.2种、5种、8种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 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五、细胞学说的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的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论:施旺、施莱登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 1、19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基本元素:C、H、O、N(90%) (20种)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 物质基础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细胞鲜重的7%~10%,占干重的50%)

分析实验的思考题答案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 (二)实验注意问题: 1 用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时,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滴定操作时哪种溶液置于锥形瓶中?HCl标准溶液应如何移取? 2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时,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 (三)思考题 1 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 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 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三、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基本操作 1.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a.包括使用前的准备:试漏、清洗 b.标准溶液的装入:润洗、标准液的装入、排气泡、调节液面、记录初读数。 c.滴定管的读数: 2.滴定操作 左的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其余三指夹住出口管。用拇指与食指的指尖捏挤玻璃珠周围右侧的乳胶管,溶液即可流出。 半滴的滴法 (二)实验注意问题 1 配制250mL 0.10mol·L-1 NaOH溶液,应称取NaOH多少克?用台称还是用分析天平称取?为什么? 2 分别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为基准物标定0.10mol·L-1 NaOH溶液时,实验原理如何?选用何种指示剂?为什么?颜色变化如何? 3 分别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为基准物标定0.10mol·L-1 NaOH溶液时,应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二水草酸的质量如何计算?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 答:(1)滴定反应为:2NaOH + H2C2O4?2H2O = Na2C2O4 + 4H2O n(H2C2O4?2H2O):n(NaOH)=1:2

药物化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

1.环丙沙星的临床用途是治疗呼吸道感染。 2.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甲氨蝶呤是叶酸类拮抗剂。 3、当分子结构中引入极性大的羧基、羟基、氨基时,则药物的水溶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减小。 4.在磺胺类药物分子中芳伯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在喹诺酮类药物分子中的6位引入氟原子可大大增加抗菌活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抗溃疡 1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 中的过氧键是必要的药效团。 1.通过I相代谢可使药物分子引入或暴露出(B) A.羟基、卤素、巯基 B.巯基、羟基、羧基 C.羟基、硝基、氰基 D.烃基、氨基、巯基

2.具有二氢吡啶衍生物结构的抗心绞痛药是(A) A.硝苯地平 B.硝酸异山梨酯 C.吉非罗齐 D.利血平 3.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 A.体内代谢较快 B.易溶于水 C.抗疟活性比蒿甲醚低 D.对脑疟有效 4.下列对脂水分配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C. 5. A. C. 6 A. C. 7 A. C. 8 A. 9 A.硬药 B.前药 C.原药 D.软药 10、从植物中发现的先导物的是(B) A.二氢青蒿素 B.紫杉醇 C.红霉素 D.链霉素 11、硫酸沙丁胺醇临床用于(D) A.支气管哮喘性心搏骤停 B.抗心律失常 C.降血压 D.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 12、血管紧张素(ACE)转化酶抑制剂可以(A) 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B.阻断钙离子通道 C.抑制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D.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13.下列药物中为局麻药的是(E) A.氟烷 B.乙醚 C.盐酸氯胺酮 D.地西泮 E.盐酸普鲁卡因

《分子与细胞》

模块一《分子与细胞》 生物摸底考卷 第一卷 一、选择题(50小题,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 1.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不包括: ( ) A .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B .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 C .受生物种类的影响 D .受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控制 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命系统种群层次的是: ( ) A .一个临时水坑中的所有生物 B .某温室中的一只蝌蚪 C .一个水池中的所有鱼类 D .某城市中的全部人口 3. 念珠藻和大肠杆菌都具有: ( ) A .核糖体和线粒体 B .细胞核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细胞膜和核糖体 4. 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 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 ) 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 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 调节光圈 ④ 转动转换器 ⑤ 移动玻片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②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③ 5. 下列哪一组可解释细胞的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 ( ) A .相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分化 B .相同的生理功能,细胞增殖 C .相同的化合物组成,细胞分化 D .相同的元素组成,细胞增殖 6. 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鲜重和干重比例最大元素分别是: ( ) A .C 、O B .H 、N C .O 、C D .N 、H 7. 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前、中、后 三项相对应的是: ( ) A .淀粉、双缩脲、蓝色 B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C .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 .还原糖、碘液、砖红色 8. 某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含有肽键8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NH 2和—COOH 的数目至少为: A .1,1个 B .2,2个 C .90,90个 D .91,91个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资料 请复习《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所开设过的实验并认真思考每个实验所附的思考题!! 一、实验室基本常识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P2-3) 分析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玻璃容器和瓷器,用不干净的容器进行实验时,往往由于污物和杂质的存在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所以容器应该保证干净。 洗涤容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玷污的程度加以选择。 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有机物质及油污等。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②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质。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容量仪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③用还原剂洗去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④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时,即使少量杂质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这时可用洗液清洗容量仪器。洗液是重铬酸钾在浓硫酸中的饱和溶液。(5g粗重铬酸钾溶于10mL热水中,稍冷,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中就得到铬酸洗液,简称洗液)。 使用洗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洗液前最好先用水或去污粉将容器洗一下。 ②使用洗液前应尽量把容器内的水去掉,以免将洗液稀释。 ③洗液用后应倒入原瓶内,可重复使用。 ④不要用洗液去洗涤具有还原性的污物(如某些有机物),这些物质能把洗液中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硫酸铬(洗液的颜色则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已变为绿色的洗液不能继续使用。 ⑤洗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和破坏衣物。如果不慎将洗液洒在皮肤、衣物和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⑥因重铬酸钾严重污染环境,应尽量少用洗液。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的容器还要用水洗去洗涤剂。并用蒸馏水再洗涤三次。 洗涤容器时应符合少量(每次用少量的洗涤剂)多次的原则。既节约,又提高了效率。已洗净的容器壁上,不应附着不溶物或油污。这样的器壁可以被水完全润湿。检查是否洗净时,将容器倒转过来,水即顺着器壁流下,器壁上只留下一层既薄又均匀的水膜,而不应有水珠。 (二)试剂及其取用方法(P3-5) 1.试剂的分类 根据化学试剂的纯度,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国内将化学试剂分为四级: 一级试剂(优级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 二级试剂(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 三级试剂(化学纯)通常用C.P表示。 四级试剂(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测试5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分子与细胞模块测试(人教版必修 一)5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Ⅰ所示。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下图Ⅱ、Ⅲ所示。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下列图示与此机制相符的是( ) A.ⅠB.Ⅱ C.Ⅲ D.Ⅰ、Ⅱ、Ⅲ 2.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细胞中的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 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 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D.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控制,细胞凋亡则不受基因的控制 3.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4.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 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 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 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5.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D.胆固醇和蛋白质 6.右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量 B.M中[H]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C.M、N既能进行DNA复制又能产生ATP D.真核细胞中都含有M、N,原核细胞中都不含M、N 7.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时,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8.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

分子与细胞期末试题

密云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试卷2013/1/2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要求。) 1.下列哪种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艾滋病病毒 D.大肠杆菌 2.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的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分 3.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蛋白质,具有两条肽链,对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B.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C.分子中含有50个肽键 D.分子中至少含2个氨基和2个羧基4.“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碱基种类是 A.2 B.5 C.8 D.4 5.胰岛素和雄性激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 A.蛋白质、固醇类 B.蛋白质、糖类 C.脂质、糖类 D.固醇类、磷脂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7.酵母菌与大肠杆菌都具有的膜结构是 A、核膜 B、内质网 C、核糖体 D、细胞膜 8.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9.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把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的目的是 A.溶解细胞膜 B.清洗细胞 C.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D.溶解细胞质 10.下列细胞的各种结构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膜的一组是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⑤染色体⑥核膜⑦内质网⑧核糖体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⑦ C、①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⑦ 11.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12.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 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 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 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二)

《分子与细胞》综合能力测试(二) 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研究表明,2003年春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高温、酸、碱等方法可以杀死SARS病毒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 D.蓝藻和乳酸菌 3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是属于哪种水平的研究?() A.细胞 B.器官 C.分子 D.生态系统 4.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C.它们都有染色体和基因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5.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碳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D.碳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好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标本厚薄不均 D.镜头不干净 7.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A.实验失败后再重做一次 B.下次实验时再用 C.鉴定脂肪时再用 D.与反应混合液的颜色作对比 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1.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化合物,细胞生命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能量都是由它直接提供的。 8.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9.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0.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形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13.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概念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稳定状态。 3.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4.反射是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8.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彼此可以进行交配,完成基因交流过程。 9.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10.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doc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NaOH和HCI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1.HCI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屮的C02和水分,浓HCI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I和NaOH标准溶液吋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I,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I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0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屮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 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 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冇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屮,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冇土O.l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冇土0.2mg 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l%0 O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吋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I溶液浓度时,以酚駄作指示剂,用NaOH 滴定HCI,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冇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I溶液浓度时,以酚駄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I,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 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I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駄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最新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整理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整 理

《分子与细胞》 元素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化学成分 结构与功能 细胞质 化合物 细胞核 细胞 (生物膜系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工程 减数分裂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基本:C 、H 、O 、N (90%) 大量:C 、H 、O 、N 、P 、S 、(97%)K 、C a 、Mg 元素 微量:F e 、Mo 、Zn 、Cu 、B 、Mo 等 (20种) 最基本:C ,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含量最多)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 、无机物 二、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纤维素(植物结构)、淀粉(植物储能); 糖原(动物储能)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 根本能源:阳光 三、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 、H 、O 构成,有些含有N 、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四、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