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1部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1部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1部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1部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第1部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第2章政策分析的历史背景 (39)

2.1早期起源.................。 (40)

汉漠拉比法典 (40)

符号专家...,..,......,......,..........。.....,. (41)

中世纪社会的专门知识 (42)

工业革命 (43)

2.2 19世纪的历史背景 (44)

经验研究的发展 (44)

政治稳定性的提高..........., (46)

专门知识的现实基础 (47)

2.3 20世纪......,.. (48)

社会科学的职业化 (49)

政策科学运动...。.. (51)

一种“分析中心论”观点的发展··············一53

2.4面向后工业社会 (55)

政策建议的制度化..........., (55)

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 (56)

专家指导论与专家建议论 (57)

通过对社会进步建议的批判,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为获知某些经济或政治的行为是否能产生预期结果而进行的尝试,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卡尔·R·波普(Karl R . Popper ):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60年) 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所见,政策分析可以被理解为提供政策过程和政策过程中的知识的过程。川从这一宽泛意义看,政策分析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它包括多种探询形式,从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形式到现代科学。这种笼统的表达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探究过去这一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过程(即政策分析)在含义上的变化。从词源上看,“政策”一词是从希腊语、梵文和拉丁语借鉴来的。希腊语和梵文的post polis(城邦)和pur(城市)演化成拉T语的politic(国家),后来又演化成中世纪英语的policie,指政府的管理或公共事务的指导。政策与police 和politics这两个重要的词有相同的词源,这是为何一些现代语言,例如,德语和俄语,只用一个词(politik, politika)代指政策和政治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现在对政治学、公共行政和政策科学的分界模糊不清的一个原因,它们都致力于政治与政策的研究。[2]

政策分析一词不能仅限于当前的含义,因为当前政策分析不是被等同于把问题分解成基本组成部分,就如我们拆一只闹钟或一台机器[[3],就是被等同于与系统分析、应用数学和计量经济学有关的某些定量技术的应用。[4〕相反,政策分析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在早期文明中就出现了,而另一些只是在1g世纪才出现。因此,政策分析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能仅仅把它等同于过去200年中经验分析科学的发展。[5]

2.1早期起源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政策分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进化中的这样一

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分析过程和分析过程中的知识被有意识地发

展,因此能对知识与行动间的联系进行明确和反省式检验。对最早提供政

策相关知识的确切时间还有争议,或许还不可知。然而,一般认为分析公

共政策的专门方法的发展和“文明从部落或氏族社会中在很大程度上独立

的区域中忽然产生”与“世界历史上城市文明的扩张与分化”有关。[6]因

此,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新形式和相对稳定的人类居住方式,社会组织发生

了变化,政策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活动也就随之产生了。

汉漠拉比法典

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可找到人类有意识地分析公共政策的最早记载。乌尔(Ur )的美索不达米亚城,位于现在的南伊拉克,它在公元前21世纪制定了一部法典,大约比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公元前322年)、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和考蒂尔亚( Kautilya,公元前约300年)发表的关于政府和政治的文章早2000年。

汉漠拉比法典是由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仑的统治者编制的,它表达了在

古巴比仑从一个小城邦变成一个地区性大国时期确立一种统一与公正的秩

序的需要。汉漠拉比法典和马塞法(Masaic laws)有相似之处,反映了相

对稳定的城市殖民地/居住地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要求,在这些殖民地里,

权利与义务是根据社会地位确定的。这部法典涉及刑事程序、财产权、商

业和贸易、家庭和婚姻关系、医生收费以及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共责任。例

如,规定了政府官员、地方法官和其他官员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条:[7]

33.如果政府官员或地方官占有从人们那里所征的税(或放过杭

税不交者),或接受和送出已被雇用为国王差遣的替代品,那他就会

被处死。

34.如果政府官员或地方官占有其他官员的财产,使其被雇用,

或在审判中向一位有影响的人指控官员,或拿走国王赐给官员的礼

物,那就会被处死。

35.如果有人从官员那里买国王踢予他的牛或羊,这个人就会被

罚款。

36.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能卖官员、警察或收税人的房屋、

田地和花园。

符号专家

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法典可以看做是对固定城市殖民地日益复杂化的反应,以及对社会组织新模式的反应,这些新模式是为分配商品与服务、保存记录、保持内部安全与外部防御而设计的。同时,对知识与行动间关系的逐渐认识产生了专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知识阶层。例如,在耕种季节开始时或战争时期〔8,这些‘符号专家”(拉斯韦尔是这么称呼他们的)负责政策结果的预测。然而,由于分析者用神秘主义、宗教仪式和魔法预测未来,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中获得的证据。因此,以现在的标准看,这些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无论其是否通过巫术、神秘主义还是宗教仪式的净化而产生,最终都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被检验。因此,早期专门知识提供者的权威主要是基于他们的建议是否产生了较好的政策,而不是仅以提供这些建议的方法程序为基础。对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专家的历史记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完整的,直到公元前4世纪在印度考蒂尔亚(Kautilya)的《理想国》( Arthashastra)的问世—这本书是对政策制定、治国之道和政府行政的第一次系统的总结,它概括了到那时(公元前300年)为止已撰写的关于物质方面的成就或我们称为经济学的一些知识。考蒂尔亚是一位住在北印度玛雅(Mauryan)帝国的策划家,他被比作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47年(原文误为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27年—译者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公元前322年)和马基雅维利(1469年一1527年)式人物,这三个人不仅是社会思想家,还都积极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实践。柏拉图是为西西里的统治者出谋划策的,而亚里士多德则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14岁时起到他20岁登上王位一直做他的家庭教师。亚里士多德和当时的一些思想家一样对现实的政治非常厌恶,他似乎是因为想把知识用于当时的公共问题才接普了那一仟务:

亚里士多德接受了那个职位是因为至少从这方面看,他是个好的柏拉图主义者。柏拉图曾说过,只有哲学家做国王或国王是哲学家,政府才是好政府。因此,如果哲学家有机会直接或通过指导年轻的王子来指导国家政策的话,他不能违背良心加以拒绝。[9] 在古代,对在知识和行动间有意识地建立关系的说明,找不到比考蒂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说明更好的了。除了参考考蒂尔亚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与道德》外,也没有更让人信服的方法来说明早期政策分析的基本实际特征。然而这些只是个别提供专门知识的人的成果,而不是整个受教育阶层的成果,这些受教育阶层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内在欧洲和亚洲将会影响政策制定。

中世纪社会的专门知识

中世纪城市文明的扩展与分化带来了有利于专门知识发展的职业结构。国王和王孙贵族招募各种政策专家来为他们难以制定有效政策的事情提供建议和技术帮助,例如,金融、战争和法律。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话对公共政策各领域受过训练的专家阶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描述:

在欧洲,根据劳动分工,专家官员是经过500年的逐渐发展出现的。在君主制政

体和诺尔曼征服者的国家中,意大利的城市和庄园( Seigniories)是最早出现这种分工的。但决定性的一步和王公管理金融有关……金融领域最经不起统治者的无知—统治者在那时仍旧首先要是爵士。战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专家和专门官员;法律程序的分化产生了受过训练的法官。在金融、战争和法律这三个领域,较先进的国家的专家官员在1b世纪无疑是成功的。[10]

专家官员或韦伯所指的“职业政治家”,他们的成长在世界上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形式。在中世纪的欧洲、印度、中国、日本和蒙古,神职人员是有文化的,因而在技术上是有用的。耶稣、婆罗门、虔诚的教徒和喇嘛教士同一些现在的社会与行为科学家一样,不受实际政治和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诱惑,赢得了公正与无私的好名声。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文学家,相当于现在为最高领导人写发言稿的人,当他们在欧洲被那些逐渐支配了政治与外交的王室贵族代替前,一直对政策制定有着有限但却重要的影响。在英国,少量贵族和城市投资者是在政府中无偿任职,目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管理地方政府。最后,受过大学教育的法学家对政策制定有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欧洲大陆,研究罗马法的法学家对中世纪晚期国家的变更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现代政府发展的每一个进程。

工业革命

在远古和中世纪时期,政策相关知识的发展是紧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区域性国家的出现与扩展的。但是直到I8世纪后期发生了工业革命,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才成为一个由专门方法指导并不受日常政治利益与偏见影响的相对独立的活动。工业革命时代也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个相信通过科学与技术可以促进人类进步的观点在政策制定者及为政策提供建议的人中间比以前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就是在这一时期,对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的发展与证明逐渐成为理解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惟一的客观方法。神秘主义、巫术和占卜被现代科学所代替。在政策分析领域,这意味着根据经验主义的原则和科学方法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2.2 19世纪的历史背景

1850年,大不列颠国家慈善机构的大臣梅琴兹先生(Machenzie }向伦敦统计协会(后来的皇家统计协会)递交了一份研究提议,要求提供资金以对“每天堆积在都市(Metropolis)大街上的马粪数量”进行经验的研究。[l 11这一提议被坚决但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它的实验对象不在协会目前的优先资助范围内。作为欧洲19世纪主要政策研究中心之一,伦敦统计协会的报告中所记录的这一独一无二的事件,清楚地表明了对经验主义和定量方法的夸大,但它也表明了对19世纪出现的知识的态度的主要变化。

经验研究的发展

在欧洲,提供政策相关信息的新型专家开始把自己的活动建立在对经验数据的系统记录上。在这之前,曾有过对政策制定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提供系统解释的多种尝试,其中一些是由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做出的。然而几千年以来,用以解决人类问题的探询方法基本上是相似的。当征询某一观点的论据时,基本上都是用权威呼吁、习惯或哲学原则的形式。19世纪的新发展是:用来理解社会和社会问题的方法有了根本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经验的、定量的和政策相关的研究的发展中。f12}

在这个时期,对系统收集事实的重视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在世纪之交,美国(1790年)和英国(1801年)分别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就是在这一时期,统计学(“国家数学”)和人口学开始发展为专门的学科。曼彻斯特和伦敦统计协会都建立于19世纪30年代,它们在对提供政策相关知识(即政策分析)的重新定位方面起了促进作用。这些协会是由银行家、工业家和学者组织的,他们系统地收集有关城市化和工业就业情况对工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方面的证据,并以此代替传统的考虑社会问题的方法。

在曼彻斯特协会中,对量化资料的热情与对社会变革的参与紧密相关。正如协会的第一期年度报告宣布的:“协会建立的原因是其发起人强烈地渴望能帮助加快发生在制造业工人

身边的社会发展的步伐。}}[13]伦敦协会在诸如托马斯·马尔萨斯这些专业学者的影响下,对社会问题采取了更加公正和价值中立的态度。用其章程中的话讲,就是“统计协会将把从它的公告与发行物中仔细排除所有意见作为其行为的首要规定—把它的注意力严格地集中在事实上—并且,尽可能集中在可以用数量陈述和表格组织的事实上。"[14]伦敦和曼彻斯特协会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在称为抽样调查的研究。他们也用与职业采访者作用相同的“有酬代理人”。在法国、德国与荷兰,经验研究也有类似的发展,尽管规模较小。

19世纪那些对经验的、定量的以及和政策相关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人来自于欧洲各地。对于统计科学的出现,在18世纪德国与法国文章中可以找到描述,在约翰·辛克莱先生的《苏格兰的统计账目》(1791--1799年)中有具体描述。然而对统计学的方法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贡献者是阿道夫·奎特莱特(Aclolphe Quetelet, 1796--1874年),一个比利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丹麦和比利时政府的主要科学建议者。奎特莱特对经验调查方法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他著作中的以下描述中看出:

〔奎特莱特〕注重时备用空白表格和将被问的问题的本质的资料的收集,注重提交资料的列表与表格,注重平均与总结数据资料的方法,注重对原始资料与调查结果的批判……「他认为应该J调查是在何种情况下收集数据资料的以及原始资料的性质。[15] 在法国,19世纪主要经验研究成果之一是由弗雷德里克·李·普莱( Frederic Le Play ) (1806--1882年)出版的《欧洲工人》( Les Ouvriers Europeans ),这本书出版于1885年,是对欧洲几个国家工人的家庭收人与开支的一个详细调查。在德国,厄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 )(182I-18%年)的著作试图从以统计形式表述的经验数据资料中找出“社会经济学”的规律。在英格兰,亨利·梅叶和查理斯·布斯的著作对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做出了惊人的贡献,他们都亲自观察过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就业条件。梅叶的《伦敦劳工和伦敦贫民》(1851年),对19世纪50年代构成伦敦城市底层的劳工、小贩、表演者和娟妓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布斯的《伦敦人的生活与劳动》(1891--1903年),对细节的发现和全面性的重视超过了梅叶。布斯主要用学校督学作为提供信息的人来收集论据,也亲自到城市贫民中生活以获得现实生活条件的第一手资料。他的研究是为了说明“贫困、疾苦和堕落同家庭固定收人与相对舒适程度的数量关系”C i6J,调查涉及了数百万人,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数据资料。布斯后来被任命为皇家贫民法委员会委员,他极大地影响了旧的养老金政策的修改。他的著作也成为美国政策相关研究的榜样,包括《蜘居分布图》( theHull House Maps and Papers)(1895年)和W.E.B.杜波依斯( W. E. B. Dubois)的《费城黑人》(1899年),这两本书都试图用资料来说明市区贫困的范围与严重性。

19世纪,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方法经历了重大变革。自然与社会知识不再根据它们是否与权威、巫术或哲学原则一致来判断,而是根据它们是否与经验观察一致来判断。然而这个变革与其说是公开遵循经验主义总原则和科学方法的结果,还不如说是伴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出现了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的结果。社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得多。人口在地理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变动速度很快,大多数人都涌向本已很拥挤的城市。社会结构的变革伴随着社会意识的逐渐转变,人们开始把自己看做自身前途的掌握者。

政治稳定性的提高

几千年来,都市文明的社会组织是逐渐变化的。19世纪具有讽刺意味的情况是:

工业革命前,欧洲政治上的不稳定却出人意料地伴随着社会的稳定。因为大多数人只认识一个不变的世界,其信抑、工作、家庭生活打和社会习惯的模式的变化就像冰川变化一样缓慢。激烈的政治冲突与动荡却奇怪地时社会习惯的稳定性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但是工业,尤其是科技工业的有效运转需要政治上保持稳定 (17)

到18世纪中叶,尤其是在英格兰,政治上的稳定与控制迅速出现,它是一党

制政府、严格行政控制下的立法等相关机制的产物,并在握有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的人中间达成了共识。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大约在工业革命前半个世纪,政治稳定和极度的社会不稳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政治与社会领域的不平衡性对理解后来经验的、定量的、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及其发展很重要。现代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对政治控制与政府政策制定的新型集中体制产生作用;恰恰相反,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新的经验性方法与其说是自然科学有意识参与竞争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对客观形势的一种自觉反应,当时国家需要可靠的信息,政策制定者借这些信息影响立法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1750年前发展缓慢和相对稳定的社会后来被加速的社会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所替代。

专门知识的现实基础

I9世纪,对当时实际问题的关心推动了专门知识的产生,因为这些实际问题多是由有影响的社会群体确定的。政府首脑、资本家和正在出现的工厂制的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以有助于对人类与物质环境扩大控制。整个18世纪,在伦敦、曼彻斯特和巴黎成长起来的城市无产阶级代表了一种未知的、异己的文化,他们渴望自己的生活状况能够被社会所了解,亨利·梅叶对伦敦贫困居民生活的叙述读起来就像半个世纪后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居民的描述:

像卡菲尔人(南非)、芬恩思人(阿拉伯国家)和费拉斯人一样,

我们也被无业游民……贫民、乞丐和流浪者包围着,他们除了从勤劳、节俭和文明的社会中通过劫抹方式获得的那份东西外,可以说一无所有—流浪群体首领的显著特征不是头脑的发达,而是翔骨和下巴的发达—他们有自己的暗语……为了隐瞒他们的计划:这些相似杯点如此引人注意,以至于当意识到它们时,我们对这些相似点这么长时间未被注意而感到吃惊。fzs}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科学作为理解和控制社会复杂性这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出现了,它开始时采取了统计学和人口学的形式,后来又采取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这些已确立学科的形式。经验的、定量的和与政策相关的研究的发展首先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应。但不仅仅如此,它还是对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的反应。新的探询方法的发展与其说是希望获得新的科学“真理”或“客观性”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有影响的社会群体用科学研究的结果进行政治和行政控制的尝试。例如,在19世纪的工厂生产领域,工作的政治化组织优于导致后来复杂的机器生产和专业化作业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19〕在公共政策领域也有相应的发展:银行家、企业家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产阶级认识到老一套方法已不足以理解自然与人类环境,因而出现了新的探询方法。

工业文明派生出了新一代无家可归的、未受教育和到处流浪的城市无产阶级及其家庭。当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非常实际的:城市无产阶级需要挣多少钱才能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需要挣多少钱才能有剩余纳税?他们应从收人中拿出多少用于医疗和教育服务?反过来,为了保证有小孩的女工可以专心于有效工作日的工作,资本家和国家政府在日托设施上应投资多少?为了维持足够的公共健康水平,使社会中上阶层人士不致感染上城市贫民区滋生的传染病,需要在公共设施项目上—卫生、住房、污物处理—投资多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当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标准时,“确定这些方面的量成为私人与公共政策的关键需要,社会科学就植根于它对现代社会关于自身经验的、定量的、与政策相关的信息等需要的反应能力上”。(2oJ0

19世纪政策分析的历史背景表明,应用社会科学是怎样与有影响的社会群体的目标结合起来的。但是自古以来,为了控制自然与社会,西方文明的中心主题一直是试图消除运用理性的局限,这一过程仅在19世纪促进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21]从那以后,运用科学发现和检验自然与社会规律被看做是通向客观知识的惟一途径。工具理性的这一高度发展形式意味着科学开始被看做是提供知识的惟一合理手段。此后,关于目的的问题作为个

人利益或盲从的政治价值观的非理性或随意的表现形式逐渐被放在了一边,这些表现形式被认为是在科学的调查范围之外的。正是在19世纪,提供专门知识才被确立为“科学”。

2.3 20世纪

哈佛大学研究政府科学的教授A·劳伦斯·洛厄尔(A . Lawrence Lowell)在1910年对美国政治学协会进行就职演说时,号召他的同事采用更经验和更实际的方法研究政治学。洛厄尔给政治学的研究带来的是把经验主义、量化以及政策相关性综合起来的思想,这种思想在19世纪30年代也曾影响过创建曼彻斯特协会的那些人。洛厄尔对那些职业政治学家发出警告,他说:

我们对待被观察的事物时容易犯错误。我们易于把图书馆看做是政治学的实验室、原始材料的储存室和最后材料的整理室……对大多数需要和目标而言,同书本不是地质学与天文学的原始资料一样,它也不是政治生态学的原始资料。政治机构实际运作的主要实验室不是图书馆,而是外部真实的社会生活。只有在那儿观察现象、寻找资料,在那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才能时科学做出最重大的贡献。[22]

社会科学的职业化

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一个引人注意的特征是政治学、公共行政和社会学、经济学及相关科学学科的职业化。20世纪政策相关知识的提供者不再是对早期统计协会和其他政策研究机构有影响的由银行家、企业家、记者和学者组成的混合群体,而是一些专门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大学教授,政府逐渐号召他们来提供关于政策制定与政府行政的实际建议。在资“历、经验与动机上,他们是社会科学界的专业成员。[23]职业的社会科学家,同他们19世纪的先驱者一样,对政策制定的实践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科学家们对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起了积极作用。后来,在赫伯特·胡佛的共和制行政下,社会科学家又进行了两项重要的社会调查,即《近来的经济趋向》与《近来的社会趋向》。但是,社会科学家大量进人政府,却是伴随着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出现的。新政时期确立的各种政府机构「国家恢复管理机构(}1RA )、工程项目管理机构(WPA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机构(PW A)、安全与贸易委员会(SEC )、联邦住房管理机构(FHA)〕雇用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家。

这一时期社会科学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调查政策问题及其潜在的解决方案方面,而不是像后来那样,通过构建政策模型进行社会试验来检验政策选择方案。罗斯福政府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后来的国家资源计划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是职业社会科学家,它为20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政策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提供了示范。委员会被认为是“收集与分析事实,观察政策的执行与相互关系,在全面调查与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经常提出国家办事程序的可替代方针建议的全体参谋人员”。[24]0这种大概的定位也适用于为农业部工作的经济学家、从事执行部门重组的政治学家和为印度事务局进行研究工作的人类学家。社会科学家也促进了方法的变革,例如,农业部在把抽样调查方法发展为政府政策的一项新工具和手段时起了带头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重新调整给社会科学家提供了机会展现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两次战争期间调查研究领域的成果为战争情报处、战争生产委员会和价格管理处运用访谈方法打下了基础。军事与民事部门依靠社会科学家解释国家安全、社会福利和防御方面的问题。战争时期的政策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许多重要问题上:[26〕士兵倾向性与士气; 精神病测试设备的发展;性病控制;部队的人员调整与战绩;士兵对大众沟通的反应;对日本军人士气的评价;对战争生产需要的估计;价格与供给的规律。另外,政策相关信息也可由战争情报处、对外广播情报部门( the Foreign Broadcast Intelligence Service )、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 )、司法局(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和战略服务处(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等机构提供。这些部门的活动在战后被海军研究处( the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空军局(the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 代替。其后,又被国防部的研究与发展委员会所取代。联邦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包括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操作研究处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人力资源研究处。

在这一时期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中,有三个方面应该特别给以注意,冈纳·密德兰尔(Gunnar M州ral)的《一个美国外交官》(1944年)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种族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西奥多·阿多尔诺( Theodore Adorno)及其合作者写的《权威的个性》(19so 年),对后来的偏见研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949年和19s0年出版的《美国士兵》(共4卷),是由美国一些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研究者完成的。在社会学家塞缪尔·斯托夫(Samuel Stouffer )的总指导下,这一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最初是由军队士气研究部门的主任在1941年开始进行的。这个项目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宏大,也因为它表明政府对应用研究全面支持模式的出现。同样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是由面临大量日常决策的政策制定者发起实施的: 研究的这一方面确实具有创新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世界上的指挥官—求助于社会研究者,即使这只是作为最终的对策。他们不仅需要事实,而且需要推理和结论以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而这些政策事关数百万军人的日常生活。这一项目对于今天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学科的各种定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政策科学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社会科学学科中对政策学进行定位的早期成果之一是《政策科学:研究领域与方法的最新发展》(1951年),由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和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 D . Lasswell)编写。[28〕正如拉斯韦尔在其序言中所说:“政策科学”不只限于科学的理论目标,而且也有基本的实际目标。此外,政策科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而且也要提供“改善民主实践所需的知识。总之,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民主的政策科学,它的最终目标是在理论和现实中认识到人的尊严。

在这里,我们看到前人对科学作为人类进步手段的重视,以及对特定人文价值的明确关注,如民主与人性尊严。尽管一些批评家把对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强调谴责为词语上的矛盾〔3o I,但它还可以被视为要把伦理与道德宣扬重新引人应用社会科学中的尝试。与其假定社会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仆人或助手(像19世纪初哲学家和科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不如直截了当地具体说明定义“进步”的价值。在这方面,政策科学的早期工作与为了归纳批判性社会科学的基础所进行的早期工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研究预测一定会发生什么,而且还要有助于建立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渐进(programmatic)定向,政策科学从总体上讲并不是史无前例的。例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和卡尔·曼海姆的早期贡献可以看做是政策科学的基础研究,尽管他们没那样说。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对知识社会学的介绍》(1929年)和《重建时期的人与社会》(1940年)主要论及了社会组织、决定性因素和知识的后果,包括为政策制定者和计划者提供专门知识的形式。韦伯的方法论著作也促进了公共政策的分析。与一些学术性意见相反,韦伯不把社会科学看成一项无价值的事业,他在19世纪90年代作为德国社会政策协会的成员亲自参加了一些有争议的政策研究项目。[33]然而,韦伯是主张对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进行严格区分的,大概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学术性著作把价值判断伪装成价值中立(value-free)的科学之故。!34〕

韦伯在一篇题为《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知识的“客观性”》的文章中提出了对今天同样适用的经济学的评论。[35〕他认为,经济学不能也不应该伪称是从具体的“经济的”观点中获得价值判断的,因为作为像经济政策制定等实际活动基础的完美的标准与规范永远不可能从经验科学中得到。然而韦伯的目的不是要把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完全分开,社会政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价值判断;他是要表明经验科学有助于澄清价值问题的多种途径。[36]在韦伯看来,社会科学有助于明确每一个作为或不作为都包含对某些价值的接受,以及对另

一些价值的否认。社会科学通过解释社会生活的目的也有助于澄清作为的意义。最后,社会科学能评价价值判断自身的一致性,揭示并推论出价值判断的公理或终极原则。但是这说明了经验科学的局限性:“经验科学不能告诉每个人他应该干什么,而是告诉他能干什么和在某些情况下他想干什么。}"[37]

在后来《道德中立的含义》这篇文章中,韦伯否认了他的著作与“相对主义”有联系,相对主义,即认为一种价值不能被证明优于其他价值的观点。在这儿,他为帮助理解价值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38]

1.产生评价的终极价值真理的详述,这些真理或终极原则自身

一致性的检验。

2.既定真理的其他价值判断含义的推理。

3.接受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的检验,因为一些手段对这些结果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这些结果的实现中必定出现不希望的结果(“副产品”)。

4.以前没考虑到的价值判断中的冲突的发现。

当时的很多政策分析贡献者都建议用类似的方法。[39]

因此,战后政策科学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像韦伯和曼海姆这样的早期方法论的贡献者。然而公共政策的系统研究也从公共管理中产生,当时公共管理属于政治学领域。在两次战争期间,在一些重要大学建立了重视公共政策的项目,著名的有建立于1937年的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共享公共政策的课程资料建立了大学校际委员会,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哈罗德·斯坦(Harold Stein )的《公共管理与政策发展—案例读本》{1952年)。校际委员会由教师和从事公共管理的人组成,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的密切关系。[ 40 ]

一种“分析中心论”观点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分析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不是来自于社会科学家的活动,而主要是工程师、一线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专家和应用数学家活动的结果,这些人受到社会科学领域外的正规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专家们对政策分析的参与,这些专家对政策问题的定位常是狭义的。

“分析”这一想法逐渐开始与把问题分解成其基本成分的尝试联系在了一起。例如,把国家防御的问题分解成相互排斥的选择项(人造轰炸机、常规地面部队、核导弹)这些选项对既定目标实现的影响可以预测。这种狭义的“分析中心论’,在某种意义上[[41]限制了人们对公共政策在政治、社会和管理方面所具有的影响—例如,对选择的政治可行性或对保持民主进程的影响—因此,最好把新的分析形式看做是对在19世纪确立、20世纪获得发展的传统观点的一种扬弃。然而,如果说这一对政策分析的新定位只是在传统考虑中加人了严格的检验选择的方法,那么,最近的变化可以看做是对已确立的传统观点的一贯的和可能有用的补充。[42]

不管对这一特定问题的结论怎样,毫无疑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分析的目的发生了转变。这一转变部分地表现在像兰德公司这类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上,兰德公司为在政府和学术团体中传播系统分析和相关技术做了不少工作。[43]项目计划与预算系统(PPBS)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操作家、研究人员与经济学家的努力,20世纪50年代这些人在兰德公司的查尔斯·希契(Charles Hitch )指导下进行工作。希契和他的同事想发现“国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购买’国家安全—应在国家安全上投资多少国家财富。投入到国家安全上的资金应如何分配到不同的军事职能上,如何保证最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440〕尽管在1965年,PPBS被引用到国防部,后来被授权用于所有联邦当局,但1971年以后,它却变得要适时采取,很快,大多数政府机构就不再采用这一系统了。尽管对它作为政策分析的一项工具是否成功存有争议,但PPBS似乎已经政府的操作者与学术团体中传播

了严格检验政策选择的系统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向“分析中心论”这一观点的转变受到制约,制约来自于以支持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研究为宗旨的私人基金会的迅速发展。大约70%的这种基金会建立于1950年以后,在1969年有5 500个。[46]同一时期,联邦政府为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与政策相关研究投人资金,尽管对自然科学的投资仍占多数。1972年,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资约占可利用政府研究资金的5 0} 0 1980-1989年期间,对社会科学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投资降低了40 %。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的为政策在社会科学中定位的要求已经基本制度化了。每一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直接从事应用与政策相关研究的专门组织,包括政策研究组织(政治科学)、社会问题研究团体(社会学)和社会问题的心理研究团体(心理学)。

由于公共政策与管理协会(经济学与政治学)和社会经济学团体(社会学与经济学)这类多学科专业团体的创立,20世纪80年代这种制度化进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两个协会每年都定期召开研究大会,其中一个还创立了会刊《政策分析与管理杂志》,它合并了以前的两种杂志(《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新杂志为20世纪70年代晚期与20世纪so年代早期创办的占主流的政策杂志增加了广度和深度,主流杂志包括《政策科学》、《政策研究杂志》和《政策研究期刊》。除了这些杂志外,还有数百种其他的关于健康、福利、教育、刑事审判、科学与技术等其他政策问题领域的杂志。[48}

20世纪70年代,一些主要大学新设立了政策分析的研究生课程与学位,部分获得了由公共政策与社会组织的福特基金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大部分主要研究院校都有和几千个非院校的政策研究机构组织一起列名于《协会百科全书》的政策中心或机构,大部分非院校的政策研究机构组织建立于1950年以后,在华盛顿和大部分州政府所在地,“政策分析者”成了一个政府职位的表述,而整个联邦政府、大部分州和一些较大的自治州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政策分析的机构,专门的政策分析机构已被像国家统治者协会和国家城市联盟这些团体发展了。政策分析是在20世纪后期美国确立的知识行业之一。

2.4面向后工业社会。:

从19世纪与20世纪的比较来看,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方法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用经验的和分析的方法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可能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或多或少有一个稳定的发展,而且它伴随着收集、整理和经验数据归纳技术的显著提高。的确,很多现代的研究机构为了达到在奎特莱特、李·普莱和梅叶时代就已提出的方法上的杰出标准正在努力地奋斗。因此,两个世纪的分界点是社会方面的而不是方法方面的。我们会发现,在20世纪知识将广泛应用于社会组织与社会实践。

政策建议的制度化

19世纪政策研究的迅速扩展与20世纪逐渐形成的提供、批判与传播知识的专业化网络相比,从社会层面的渗透角度而言,表现得更为分散。例如,早期的统计协会与研究机构的成员一般不具有专门的学科指向,且缺少职业特征。政策研究的从业者数量相当少,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用今天的标准看也是相当有限的。政策研究的专业化直到20世纪才大规模出现。

即使随着20世纪上半期科学专业化的发展,科学家从事政策制定也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做出的反应。[49〕因此,在从1930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社会混乱、经济萧条的战争年代,社会学家和其他专家只是政府临时的非常规的参与者。只是到了后来,科学家和其他专家—社会工作公共管理、计划和政策分析领域的—才在政府和学术团体中承担了现在已习以为常的角色。政府第一次在常规基础上招募受过训练并获得专业证书的专家。在一些评论者看来,社会组织和科学运用的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意味着一个“知识社会”的时代,在这个社会里,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指导尤其依赖于各种专家创造

和应用的专门知识与技术。}so]

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

一种把政策分析的历史发展形象化的途径是把专门知识的发展看做是向“后工业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后工业社会”,即逐渐被受过教育的专业技术阶层所支配的社会[Lsy,它是工业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组织模式的延伸,可以用与评价政策分析的历史发展和意义有直接关系的语言来描述它的特征:fs2J

I.理论知识的集中。尽管最早期的文明(例如,美索不达米亚)

依赖于专门知识,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晚期,“软”(社会的)和“硬”(材料的)技术的变革才直接依赖于社会、物理和生物科学提供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新智能技术的创造。数学与经济量化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可能

运用模型、模拟和系统分析的各种形式(例如PPBS)去发现解决公共问题的更有效和更“理性”的方法。

3.知识阶层的发展。在美国发展最迅速的是由技师与专业人士

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包括职业经理,1975年它在800万劳动力中占25 0} , 2000年,职业经理可能是社会上最大的群体。

4.从商品到服务的变化。1975年,65%以上的有效劳动力从事服务业,这个数字到1990年超过了70 06。服务主要是人的(如健

康、教育、社会福利)和专业技术的(如研究、评估、系统分析、计

算机编程)。

5.科学的工具化。尽管几百年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被

用作控制人类和物质环境的手段,但它们墓本上是自我批判和受客

观、标准中立及无偏见保护的。科学日益官僚化、服从于政府目标,并根据它对社会成功的作用进行评价。

6.信息的提供与应用。信息日益成为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信息是集体性物品,不是私人物品,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策略,因为如果想获得最佳结果就要提供和应用信息。

从19世纪的研究看,本世纪后半期政策分析的发展似乎是支持了“后工业”社会正在出现这一观点。但是这些历史变化意味着什么呢?提供政策相关知识的人对当今社会有多大影响呢?尽管理论知识毫无疑问地比其他历史时期都要重要,但这对政治权力的分配意味着什么呢?新知识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意味着政策制定的结构已发生变化了吗?“知识阶层”的发展与它的权力与影响成比例吗?如果政策分析是为实际目的提供信息,那么,是为谁的目的呢?一句话,我们该如何解释政策分析由早期开始到现在“知识社会”的历史转变?

专家指导论与专家建议论

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53J在PPBS和其他系统技术成员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政策分析的职业化意味着权力从政策制定者手中向政策分析者转移。[s4〕这种观点,即专家指导论(technocratic guidance)的观点,与分析中心论的偏见紧密相关,认为“提高公共选择质量最可靠的方法是有更多的分析者提供更多的分析”。〔5,〕与之相反的观点,即专家建议论(technocratic councel)的观点认为,政策分析及相关活动的职业化意味着有许多新的和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巩固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统治集团的权力,这些其他统治集团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建立在财富和特权基础上的。

严格地讲,对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事件的解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准确,它们都片面强调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排除了其他一些特征。但是正像19世纪政策分析的发展被统治群体看做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实际反应一样,现代政策分析同样是由于政府想努力克服新出现的问题从而在结构与作用方面发生变化的结果。艾伦·希克(Allen

Schick)评论说:“现代政策分析的发展主要是源于美国政府的巨大发展,而不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整个20世纪政府活动的重大扩展要求更多的政策相关“信息。政府发展了,政策分析的市场也就发展了。

20世纪政策分析的发展伴随着联邦执行机构的断断续续的发展。1900年,有大约90个联邦执行机构,到1940年,总数增加到196个,到1973年,总数又增加到394个。在1960年以后的后工业社会时期增长最快;1973年存在的大约394个机构中,大约有35%是1960年以后出现的。联邦政府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对国家安全、交通、住房、健康、教育、福利和犯罪领域的新问题的反应。这一时期,一些后工业社会的评论者认识到了对政策制定的一些新的挑战:[60]人员超编、服务领域工人的流动性、基本社会价值的转变、利益群体的重新组合、城市与郊区居民日益分裂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些评论家,尤其是政策科学家耶赫兹凯尔·德罗尔(Yehezkel Dror)努力用“规律”的形式表达这些问题与政策分析间的关系:“尽管问题的困难和危害呈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能够处理这些问题的专业人士的数量却是呈算术级数增加的趋势。

政策分析的发展是政府结构和社会问题的本质与领域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按照专家指导论的观点,政策相关知识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占有它就能提高政策分析者的权力与影响。专家指导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五点:

1.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复杂性和变动性使现存的知识过时了,因而急需新形式的政策相关知识。

2.当前社会的问题可以用职业政策分析家提供的专门知识解决。

3.政策选择的技术复杂性推动了职业政策分析家更高程度的直接参与。

4.职业政策分析家的高度直接参与提高了他们制定和影响重要政策制定的权力。

5。政治家对职业政策分析家依赖性的增加刘弱了他们的政治权力。

与这种观点相反,专家建议论源于这样的假定:职业政策分析家的操

作背景是:政策制定者作为专业知识的接受者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提供者的活动。在这种背景下,政策分析者的主要作用是使权力的真正掌握者的政策决定合法化,即用科学的和技术的术语证明。专家建议论的观点也可以概括为几点:

1.主要的政策选择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部分所持的相互冲突的价

值观。

2.价值冲突和政治系统中政治权力的不对等有关。

3.既定政策选择的选定意味着团体中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

胜利。

4.政策制定者用政策分析家提供的科学和技术的理由反驳分歧,

使其在政治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合理化。

5.有效地运用科学与技术理由要求保持政策分析的价值中立、

公正和不干预政治的技术形象。

6.职业政策分析家作为科学和技术理由的来源是可被栖牲的,

因此可作为失败政策的合适的替罪羊。

评价

政策分析的近况表明,上述两种观点的某些部分都可以用来描述政策分析者的活动。在一些情况下,政策分析者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专家指导论”的观点。例如,纽约市兰德公司对影响城市消防员对火灾报警反应时间的因素分析已被看做是很大的成功,虽然兰德公司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在影响决策方面不是十分有效。[64]另一方面,利用专门知识进行政策选择也表现出极度的不均衡。例如,在1973年到1974年间对204名联邦高56层政策制定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为政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信息基础的分析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65〕

并且,应用的程度基本上依赖于非技术因素:“知识被应用的程度并不全是相关和有效知识从提供者到政策制定者的缓慢流动的结果,而是较多地归因于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策制定模式等因素。}} [ d6」简言之,在政策分析对制定重要政策选择的作用的研究及其他经验研究中,很少有人支持这种专家指导论的观点。[d7]

政策分析用于政治目的的发现给“专家建议论”的观点增加了可信度,很多分析的普遍的保守性特征也同样增加了其可信度。例如,政策分析常被描述为一种保守的和肤浅的社会科学,不能对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和体制提出激进的问题,忽视了那些严重脱离实践的政策选择。[68〕并且,一些评论家看到,在政策分析中存在着伪装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在科学的名义下压制了伦理与价值问题。[69〕在这种条件下,职业政策分析者可能被用作日常政治的工具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政策分析者能否对权力的真正掌握者所进行的政策选择提供一个“科学的”判断,这一点并不是很清楚,因为大量的分析已严重地脱离了那些已得到认可的科学方法。[70]最后,关于政策分析是否能在一个认为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价值变小的时代使政策选择合法化还存在一些疑问。

总之,有理由相信,专家指导论的观点反映了对职业政策分析者的权力与影响的高估。但是专家建议论的观点也有自身的片面性。专家指导论的观点高估了政策分析者对政策选择的影响,可能夸大了政策分析者使在政治基础上制定的政策决定合法化时象征性的重要性。无论对这两种观点的最终结论是什么,有一点是明确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及其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及其问题本质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专业知识新形式的出现。但是对运用不当的政策分析进行补救,并不是要放弃提供政策相关知识,而是要创造新的、更好的方法,提供可用来改善公共政策相关信息。政策分析的历史说明,这些任务不仅仅是科学或智力方面的问题,它们从本质上讲基本上是实践的问题。纵观历史与现实,政策分析根源于政治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

在努力追求社会发展的可替代前景时价值观的冲突。

小结

这一章对应用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主要阶段进行了广泛的和有选择的阐述。主要目的是更清楚地认识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的起源与变化,在以后几章中我们还将谈到这些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应该能讨论以下几点:

1.政策分析,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包括政策过程的和政策过程中的知识的提供。对法典的早期尝试(例如汉漠拉比法典)、中世纪王公贵族建议者的活动(例如神职人员)、19世纪统计学家的著作(例如阿尔道夫·奎特莱特)和当代系统分析的应用(例如PPBS)都包括在政策分析的广义定义中。

2.在历史上,政策分析的目的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运用推理判断发现和解决政策问题。因此,政策分析有一个使它和应用社会科学在很多方面相似的基本的实践定位。

3.政策分析的方法论、方法和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历史变化。但只是到了工业革命后,政策分析才明确地成为经验性和定量的。尽管20世纪政策分析继承了前一世纪确立的传统,但在过去的50年中,政策分析却日益职业化并在政府中制度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分析中心论”的观点开始影响政策分析。

4.政策分析的发展演变大体上是跟随着社会变化脚步的。社会最早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固定城市居住地的形成及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发展,以及后来在印度、中国和希腊的发展。中世纪时期,城市文明变得更复杂,并伴随着政策分析作用的分化与专业化,特别是在金融、战争和法律领域。政策分析的主要转变发生在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后的余波中,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带来了社会混乱中的政治稳定的发展。20世纪,政策分析首先作为对经济混乱与战争的反应获得了发展,然后是作为对政府急剧发展的反应而获得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出现了受过教育的技术专家阶层获得前所未有的知名地位的“后工业”社会。

5.解释政策分析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至少有两种主要方法。根据第一种观点(专家指导论),政策相关知识是一种日益稀缺的资源,占有它就能提高职业政策分析者的权力与影响。与之相对的观点(专家建议论)认为,政策分析者主要的作用是使权力的真正掌握者所制定的政策合法化。它们从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解释政策分析历史的变化,但是二者出于不同原因,都倾向于夸大政策分析者的权力与影响。尽管专家指导论的观点高估了分析者对制定主要政策选择的影响,而专家建议论的观点却错误地估计了政策分析者在使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政策决定合法化时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

6.不论这一争论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当时社会及其问题的本质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点是明确的。开发新的更好的方法以提供有助于解决公共问题的相关信息,这种努力不仅是科学或智力的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讲也是政治的间题。政策分析根源于政治变化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部分在追求社会发展的自我设想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冲突。

7.分析中心的观点(Analycentric Perspective):根据这种观点,“分析”的含义被明确地限制在把问题分成不同的部分,并且为了比较、评价和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这些部分的价值量化(有用性和可能性)。这一局限性的观点易于压制政策分析的其他方法,包括那些以复杂适应性系统思想多视角、有见地的判断、直觉、伦理和论证与公共论述为基础的方法。

8.批判性社会科学(Critical Social Science ):对社会科学的一种定位,由西奥多·阿多尔诺(Theodore Adorno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尤尔根·哈贝马斯(J urgen Habermas)和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ule)的领导成员提出。这种观点认为知识主张应从解释的(主张对某些人意味着什么?)、技术的(哪些社会控制形式产生于科学与技术是价值中立和普遍有效的这一观点?)和评价的(为了发展人类自由,什么观点是必须批判地检验、质疑和拒绝的?)这三种角度被检验。批判性社会科学,有时简单称为评价理论,在许多方面与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对政策科学的定位相似。

9经验政策研究(Empirical Policy Research):始于19世纪初人口学家、

统计学家和勘探研究者的著作中,经验的和定量的政策研究直接针对失业、城市污染、疾病和政治控制问题。经验政策研究与古老的哲学推测传统、神秘主义、迷信和宗教权威相比,主要(不绝对)依赖于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上的观察来证明知识主张。

工具理性(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 ( Rationality)]:这是一种世界观,科学据此被看做是创造真正知识的惟一方法。19世纪通过质询结果来判断政策的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者作为随意的、不可更正的、价值的非理性表现形式被撇在了一边,因为这些东西被认为是在合理的科学研究范围之外的。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从其最广泛的历史意义上讲,政策分析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产生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即有意识地积累知识,从而能够对联系知识与行动的可能性进行清晰和深入的检验的阶段。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政策科学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及其同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首创的对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定位和术语,它是针对问题的、有前因后果的、多学科的和具有明确规范的。政策科学的目的就是提出那些重要的却常被忽视的问题,从而服务于民主的目的。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市民和政策制定者适应社会变化和政治向政策的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政治控制(Political Control ):这是一种理论观点,它认为经验的、

定量的和定位于政策的研究(后来的政策分析)是18世纪确立的政治统一与政治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一个被受过教育的技术专家阶层支配的社会。它有几个主要特征:理论知识的集中;智能技术的产生;知识阶层的发展;商品到服务的变化;科学的工具化;信息作为稀缺资源的提供与运用。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延伸和过去20年发展的结果。

符号专家(Symbol Specialists ):指那些在每个历史时期受过系统教育并且提供专门知识的人,他们所提供的知识能被政策制定者用来进行推理判断并寻求解决政策问题的有效方法。符号专家包括中世纪的神职人员和文人,也包括后来的统计学家和系统分析家。

专家建议论(Technocratic Counsel ):认为政策分析者的主要作用是使权力的真正掌握者制定的政策决定合法化,权力的真正掌握者的社会地位一直是由权力、财富和特权决定的。

专家指导论(Technocratic Guidance ):关于政策分析演变特别是自

“后工业”社会到来以后的演变的一种观点。它认为政策相关知识是日益稀缺的资源,占有它,可以提高职业政策分析者的权力与影响。

学习提示

1.在这一章和第1章中,政策分析被描述为一个过程,它提供有关政策制定过程以及制定过程中的知识。结合第1章提出的知识运用的三个方面,考虑一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尝试进行政策分析时会出现什么

问题?

2.再回到第1章,如果分析人员的雇主,即决策者希望通过分析能为他们创造一种“科学”决策的形象并使他们的观点合法化,这时政策分析者运用“批判性复合主义”,你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3.关于组织的一个观点认为,它们都是“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或

“垃圾箱”,它们通过行动发现偏好,而不是根据以前存在的偏好采取行动。根据这种观点,组织是“下列事物的集合体,即寻找问题的选择,寻找公开问题的决策情势的争议和想法,寻找他们可回答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寻找工作的决策制定者”[米歇尔·库恩、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组织选择的垃圾箱模型》,载《行政科学季刊》第17期(1972年3月),p.2]。指出政策分析可以改善这种组织的几种方法,并解释理由。

4.卡罗尔·韦斯(Carol }Veiss)和另外几个人(见第1章推荐读物)

已经对几种政策相关知识影响政策制定的方法模式作了对比:(1)知识驱动模式认为新知识对政策制定有强烈影响。(2)决策驱动模式认为对政策制定相关知识的需要对新知识的创新有强烈影响。(3)社会互动模式认为多种知识来源和政策制定者不断地相互影响。这三种模式是如何帮助评价“专家指导论”和“专家建议论”的观点的优劣的?

5.政策分析的发展被看做是对实际问题和危机的反应。结合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当前形势,你觉得它会发展还是倒退?说明理由。

6.后工业社会的观点是真实有用的吗?说明理由。

7,政策分析被描述为一个分析、发展、交流和运用四阶段的分析过程(第1章)。这一过程似乎担任了一个手段一目的的推理过程(“工具理性”),在这一过程中目的证实了手段。如果政策分析是手段,那目的是什么?说明理由(注意:这个问题需要对政策分析的目的进行界定)。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13小题) 1.(1分)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是在20世纪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1分)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3.(1分)"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4.(1分)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5.(1分)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6.(1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是() A、林德布洛姆 B、洛克 C、科勒曼 D、梅伊克尔扎克 7.(1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使用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是() A、公共政策学 B、政策学 C、政策科学 D、政策分析 8.(1分)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 A、同一概念 B、不同概念 C、相关概念 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 9.(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 A、《过秦论》 B、《战国策》 C、《论积贮疏》 D、《商君书》 10.(1分)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 A、《国家论》 B、《政治学》 C、《理想国》 D、《智囊补》 11.(1分)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勒纳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马克思 12.(1分)被人们认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的公共政策学名著是() A、《经济与社会》 B、《国富论》 C、《战争论》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3.(1分)公共政策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8小题,) 1.(2分)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规制功能 2.(2分)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3.(2分)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答题: 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 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 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1)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 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满分:2 分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B. 权力 C. 公共 D. 权威 满分:2 分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 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执政党 满分:2 分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满分:2 分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满分:2 分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满分:2 分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满分:2 分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满分:2 分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 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

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 分得分:4 2.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 分得分:4 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 政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政策学 D. 政策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4.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得分:4 5.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满分:4 分得分:4 6.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满分:4 分得分:4 7.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 分得分:4 8.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政策评估 B. 政策变通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执行 满分:4 分得分:4 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满分:4 分得分:4 10.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 人的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符号类比 D. 幻想类比 满分:4 分得分:4 2.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 分得分:4 3.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得分:4 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 分得分:4 5. 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A. 外在创始型 B. 参与型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 内容摘要: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和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而“限购令”无疑是其中调控力度最强的政策,足以体现出中国政府打压房价,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笔者试图结合公共政策动态运行过程来分析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原因以及效果,并就这项政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案例回顾 (一)“限购令”的出台: 我国于2010年出台“限购令”,通过加大对购房者购房条件的限制来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其中第3条明确指出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条例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根据其房地产现状陆续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家多部门再次出台调控新措施,其后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随后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通知还指出,已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凡与本通知要求不符的,要立即调整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并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下发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12月,住建部知会地方政府,对于限购政策将于2011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问题详解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 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 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 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 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 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 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 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 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 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 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 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 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 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 会可持续发展)。 2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23.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24.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2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2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 结三个阶段。 27.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28.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29.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 的行为准则。 30.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31.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 题的最低层次。 32.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 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的学者。 34.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威廉 ?邓恩)。 35.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 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 36.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资源)。 37.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是(政策工具)。 38.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39.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 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40.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 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41.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年出版的(《政府过程》)揭示了 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42.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 称为(目标群体) 43.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44.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4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自 然地理环境)。 46.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47.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 学者(戴维?伊斯顿)。 48.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 的是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 49.萨巴蒂尔认为(信仰体系)是宣传联盟能够形成的关键要 素。 50.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 问题)。 5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52.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53.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愿(自主)性工具)。 54.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目标群体) 55.文化环境不包括(心理文化)。 56.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 尔的(实验理论) 57.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 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 58.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

完整公共政策概论问题详解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完整word版)MP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案例分析)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 ——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 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当农民使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

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但一个在银川地区受到大家欢迎且取得良好结果的政策,到了银南特别是到了西海固地区却遭到了从百姓到一些干部的冷落,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种苜蓿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干部,将干部监督农民完成规定种草面积数,同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年终评奖挂钩。 按理说国家推行种草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农民尽快脱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统称,同时也是西部最干旱贫困地区的代名词。除固原市之外,西吉和海原两个县现在仍然是目前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种植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海拔高(平均海拔2000-2500米)雨水少、气温低、土地土层薄,没有自然河流和人工灌溉。苜蓿种植下去和粮食一样,产量完全靠老天。

公共政策概论案例分析

1994年春节,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经过小组讨论和仔细分析,总结出了一些该项公共政策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禁放烟花爆竹是顺应民意的政策,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禁放令制定前期北京是已经发生大量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安全事故。北京市民已经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危害性,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是民众所需,执行起来困难必然会降低不少。 二、政策执行过程中很注重宣传,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思想。爆竹植根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国人驱邪驱鬼的工具,在爆竹声中除旧迎新也成了中国人民的古老习惯。要禁放令顺利实施,首先就必须改变人民的传统思想,北京市政府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不仅在中小学生中宣传,包括新婚夫妇,以及中老年人都进行了宣传。在禁放令执行前就使大部分市民已经接受了这项新的法规。 三、政策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智囊原则,体现了群众路线原则。市人大在市区召开了各界人士的座谈会,进行市民意见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都同意着一新的公共政策。这样就坚定了北京市执行这一新政策的信心,在经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四、注重实施反馈控制,执行“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管理方针。春节前期《规定》生效,市民都比较遵守新法规,说明《规定》已经能够被民众接受,给春节期间大规模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五、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孟学良副市长亲自到达政策执行的一线,说明领导对政策的执行非常重视。执行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内保人员及公安部队参与,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队伍在执行新政策。执行初期肯定有人没有遵守新政策,执行队伍都进行了处理,确保的有法就依的原则。 六、加强了政策的整合。禁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相关政策在执行。比如严禁烟花爆竹进入北京市区,收回所有烟花爆竹的销售许可证。,以及动员和组织了80余万群众直接参与禁放工作。 七、确定了政策执行的目标和讲究了效益则。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统计,除夕夜11点50至次日0点30分,没有发现一个燃放烟花爆竹者,119火警没有接报一起烟花爆竹所致的火灾,从而节约了1000万资金,使千家万户得到了安宁,也消除了潜在的痛苦。 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政策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公共政策决策与执行的启示。 一、公共政策关系整个社会的民生,执行起来的基数很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针求群众的意见。而最重要的还是公共政策必须顺从目标群体,政策目标群体就是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必须考虑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二、政策执行利用各种执行手段。北京市的禁放首先就是法律手段,辅助的还有大量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所以北京的此次政策执行才如此成功。

公共政策(专升本)

公共政策(专升本) 单选题 1. “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这一论断,属于_______。(6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标准答案是:B 2.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______ _范畴。(6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利益分析 标准答案是:D 3. 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_______。(6分) (A) 统计技术 (B) 先进仪器 (C) 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 (D) 信息技术 标准答案是:C 4. 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的评估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_______。(6分) (A)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 “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标准答案是:D 5. 侧重从政策信息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模式是_______。(6分) (A) 沃尔夫分析模式 (B) 麦考尔分析模式 (C) 韦伯分析模式 (D) 邓恩分析模式. 标准答案是:D 多选题6. 公共政策行动分析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5分) (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E) 多元分析 标准答案是:A,B,C,D 7. 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有_______。(5分) (A) 始-终对比分析 (B)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C) 上层-下层对比分析 (D) 始-中对比分析 (E) 左-右对比分析 标准答案是:A,B,D 8. 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_______。(5分) (A) 边界分析法 (B) 多角度分析 (C) 类别分析法 (D) 类比分析法 (E) 头脑风暴法 标准答案是:A,B,C,D,E 9.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_______。(5分) (A) 过程模型 (B) 互适模型 (C) 循环模型 (D) 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 综合模型 标准答案是:A,B,C,D,E 判断题 10. 线性回归图中,回归直线的纵坐标读数与同时间点上的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一个或正或负的差数,线性回归要求这些差数之和接近。(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1. 马尔柯夫链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长远概率只与一阶段 移变概率有关,而与目前状态无关。(5分) 标准答案是:正确 12. 政策评估方案比较中,哪个方案的净现值高哪个方案就是好方案。(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3. 成本-收益分析中,其成本可以全部用货币单位表示。(5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目1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选择一项: A. 个人 B. 政府 C. 社会组织 D. 企业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选择一项: A. 权威 B. 利益 C. 权力 D. 公共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选择一项:

A. 执政党 B. 公共政策主体 C. 公共政策客体 D. 非官方决策主体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选择一项: A. 公民 B. 大众传媒 C. 非政府组织 D. 利益集团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选择一项: A. 政策目标 B. 公共政策客体 C. 目标群体 D. 思想库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选择一项: A. 信息化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选择一项: A. 普通文化水平 B. 传统习俗文化 C. 政治文化 D. 精英文化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2.00

公共政策概论.docx

公共政策概论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 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 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 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 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 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 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尔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 常状态)的失效。

14、(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要认 真考虑的。 17、人们把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 同与(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 一起的。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 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 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 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 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 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 者应当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 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 1.识记公共政策学:P61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领会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P59-P61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是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①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案例1-1 谁的决策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7: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8、11:准政府组织 9、13:公共性有限 10:具有公共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决策 12、14、15:不属于公共组织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3.领会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P68-P72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1)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公共政策学既不同于决策科学,也不同于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 I.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决策科学研究对象的决策包括企业,军队,学校,医院,公共组织等各类组织在管理中形成的决策; II.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决策学研究对象的行政决策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政府职能,就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 III.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学研究对象的法律制定包括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北航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重点笔记

北航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重点笔记 书名,出版社,版次 作者 812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陈振明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胡象明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袁方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版 [美]伊丽莎白.奥沙利文等 《公共政策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 严强 712 行政管理基础 《管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周三多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国庆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谭功荣 《政治科学》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迈克尔·罗斯金,林振译 1.《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陈振明 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 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 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 第二章 政策与政策系统

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 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4、政策主体. 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第三章政策活动者 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 选民、大众传播媒介) 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 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 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 考点:1、阿罗悖论 第五章政策工具 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