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必修2 生物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必修2 生物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必修2 生物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必修2 生物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高一生物 SW-10-01-0112

必修2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编写:审核:审批:编写时间:2010-05-04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

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法指导】类比推理

【知识链接】1、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与基因的规律性变化是平行的;

3、与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链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

【学习过程】

知识准备

1、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

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一、萨顿的假说

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性和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2)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

的。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 ,其正确与否,还需要 的检验。)

练一练: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介绍: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

选取果蝇的优点是: 。

3.实验设计:

4.实验结果解释:

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 1的表现型是 ,F 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 ,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思考: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5.摩尔根的假设:

P

F 1 F 2 3/4 1/4

(1

) 常染色体

XX (同型的):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XY (异型的):雄性果蝇中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2)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 表示)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测交实验验证:

7.结论: 。

8.检测方法:

荧光标记法→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 。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具有一定的 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 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的分离

或组合是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彼此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3、在XY 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

A 、精子

B 、卵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初级卵母细胞

4、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的

B 、F1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如图所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回答

(1)同源染色体是 ;

(2)非同源染色体是 ;

(3)等位基因是 ;

(4)非等位基因是 ;

(5)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 ;

(6)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

(7)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8)此图除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以表示 细胞。6.根据右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图为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 。

(2)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 。

(3)果蝇的一个体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 基因在 期形成两个W 基因。

【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我对导学案的建议是: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高考主干知识及复习策略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高考主干知识及复习策略本书的高频考点有以下这些: 1、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与脂质的分类与功能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4、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 6、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8、酶的本质与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9、细胞呼吸的原理与过程 10、色素分子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 1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第一单元组成细胞的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主干知识及要求】 要求: 1. 简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 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复习策略:1、准确记忆和书写:这部 分内容从高考来看,虽然简单,但几乎年 年都有题涉及,但考查的内容不是很难,所以要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和书写的知识。 2、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横向联系复习,如与细胞的分化、基因的表达、DNA的半保留复制等联系;进行比较复习,如蛋白质的功能与核酸的功能比较,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核酸的多样性原因比较等。 3、将所有的组成物质放在细胞这个结构上分析,从组成细胞结构与完成细胞功能两方面进行,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结构 【主干知识及要求】 要求: 1、辨别、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2、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3、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流动性的原因及各种组分的功能。 4、说出细胞膜系统的功能 5、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的联系。 6、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7、细胞核各部分的功能 复习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形资源复习。这部分的图形非常多,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生物膜的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图等等,看图、识图、画图,从而将图的内容刻在脑海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旁栏资源:这部分除了介绍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外,与生活的联系非常丰富。而应用也是高考的命题热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关注这些内容,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如溶酶体——硅肺;磷脂球——包裹药物;细胞膜成分变化——癌症初检······ 3、时刻充分体现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最大特点:复习各部分结构,都用功能来帮助理解。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都利于增大化学反应的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细胞膜的糖蛋白信息传递功能、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流动性有利于控制物质进出等。 第三单元细胞的代谢 【主干知识及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学习目标】 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模型名称: 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 (1)DNA 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 (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表明DNA 分子呈 结构。 (3)查哥夫测定DNA 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 在DNA 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 (A 、G 、C 、T ),因此,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它们的名称是: 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构建3:DNA 双链(平面结构) 模型构建4:DNA 双螺旋结构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1>、 2>、 3>、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NA 分子中A=T G=C (3)DNA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 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 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4n ,n 是碱基对的数目)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 =T ,C =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 )/(T+C )=(A+C )/(T+G )=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 )%=(T+G )%=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C+ G )= a ,(A+ C )/(T+ G )=b ,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 和1/b 。 A T G C A T G C 1是: 1 2 2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 教案汇总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 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能力目标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测试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知识应用自测]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P D.C、H、O、N、P 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组成,脂质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有的含有N、P。蛋白质主要含C、H、O、N,有的含P、S等,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思路导引 ←理解膜的组成及各物质的组成元素。 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解析: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糖,糖与膜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 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答案:A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对光时要操作反光镜、遮光器 B.要先使镜筒上升,再放好装片 C.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 D.换上高倍物镜后可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使用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和观察。其 中对光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然 后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为避免物镜镜头受损和操作方便, 放装片前,先使镜筒上升;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清晰物 像后,再用高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动粗准焦螺旋,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 答案:D ←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 4.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蛋白质 C.多糖 D.核酸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类物质易溶于脂类溶剂之中。酶具有专一性。蛋白质只能分解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还含少量糖。 答案:A ←应用酶的特性和有关化学知识分析现象,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5.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答案:清水渗透吸水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理解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吸水原理。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一节减数分裂 第一课时细胞的减数分裂 【目标导航】 1.通过学习,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2.结合减数分裂示意图或课件,概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 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 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概念理解 ①发生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②发生时间: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征 ①染色体复制次数:一次。 ②细胞分裂次数:连续分裂两次。 ③分裂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④子细胞性质:形成生殖细胞。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分裂间期

???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Ⅰ ???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②中期Ⅰ ???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到赤道板位置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与纺锤丝相连。 ③后期Ⅰ ??? 在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 ④末期Ⅰ ??? 染色体解旋逐渐变为染色质,核膜重建。细胞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 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2)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4)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减半发生在末期Ⅰ。() (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答案(1)√(2)×(3)√(4)√(5)×(6)√(7)√ 一、减数分裂中几个核心概念比较 1.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1)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 ①复制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高层次训练新课标

高中生物必修一高层次训练(新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能.. 看作一个生命系统的是 A .人的身体 B .培养基上滋生的细菌和真菌 C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D .发生水华的池塘 2.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 病毒)是 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ARS 病毒体内仅有A 、T 、C 、G 四种碱基 B .SARS 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 .SARS 病毒的S 蛋白质位于它的细胞膜上 D .SARS 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右图所示的四个方框分别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共同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 .RNA B .染色体 C .DNA D .核糖体 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 .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 .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5.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从左到右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A .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B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C .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细胞 D .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6.广告语“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 2+ 有关,缺乏Zn 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A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7.已知天冬酰胺的R 基为(-C 2H 4ON ),现有分子式为C 63H 103O 45N 17S 2的环肽,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在上述多肽中肽键最多有 A .17个 B .16个 C .15个 D .14个 8.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A .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 .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 .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 .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9.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 .从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10.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下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 衣藻 乳酸菌 蘑菇 蓝 藻

高中生物必修2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本第五章第一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前后联系 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