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法(共8种)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法(共8种)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法(共8种)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法(共8种)

作文——以线串珠法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事情,但写入文章似乎不好组织,总感觉很“散”,那么,我们在行文构思时,就可以将一个“物”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按照这一线索来组织文章,串联故事情节,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方法就叫“以物串珠”法,也可称为“以

线串珠”法。

1、所谓“一线串珠法”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一个主旨、一个话题,选择一个个典型的材料多角度、多方面展开描写记叙,以鲜明的观点突现主旨、丰富话题的一种作文技法。

2、所谓“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联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特征、一件物品、一个观点、一幅画面、一个话题、一句感想、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3、所谓“珠”,就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主题的一个个材料,可以是事件发展或情感变化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一个主题或观点的不同侧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4、这是一种扩散式作文构思方式,具有“形散神聚”的表达效果。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时空的巧妙联结,使作文的素材更加多样、情感更加充沛、主题更加鲜明。

5、这种构思方式适合写记叙文,议论文,更适合写散文。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

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

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镣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淇儿。——这白衣的

安淇儿,抱着花几,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

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

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几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

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

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

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

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缩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1、文中勾勒出几幅唯美的画面?它们是怎样有机联系起来的?

答:共勾勒了三幅画面①画中的小天使,②路旁的村童,③茅屋里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2、作者勾勒的三幅画面,在描写上有什么共性?

答:三幅画面有着相同的景和物:雨、月、花营造了一个大的意境,静谧澄静、优雅,文字中都散发出一种美妙的境界――真、善、美。三幅画面,虽然形态各异,但有着一致的精神内涵。一线串珠,形散神聚。

3、三幅场景是怎样自然过渡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两个过渡句“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都是用一句话,简要引出下文。

月亮圆了

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我和妈妈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月亮。(线索与题目紧密联系,在美好的情境中展开情节,富有诗意。)

“还记得你小时回家过中秋节吗?那时你整天缠着外婆,淘气得很。外婆那么大的年纪了,不仅要忙着张罗拜神的事,还要照顾你,她也不介意,笑呵呵的陪着你闹,给你做灯笼,中秋晚上还陪你放烟花……”妈妈念叨着,月光之下,她的眼睛很亮,很动情,似乎储满了对我儿时的回忆。(第一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照应。通过妈妈的语言展开对中秋的回忆,有直接叙述所没有的效果。)

妈妈小心翼翼地点亮灯笼,柔和的光辉洒满房间。窗外,月儿高高地悬在幽静的空中,格外的圆,黄灿灿,亮晃晃的。天地之间一片静谧。

(线索表述上稍有变化,又恰如其分。)

“今年中秋又不能回去了,唉,也不能打个电话,不知外婆还记不记得挂灯笼,给神像上香,晒月亮……”妈妈把灯笼挂在门上,嘴里念叨着。侧面看妈妈,她的眼睛,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不用说她一定是牵挂远在家乡的姥姥。(第二次写眼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巧妙搭配)

月亮还是那样圆,黄灿灿,亮晃晃的。妈妈把桌子搬上阳台,摆上瓜果。(再用线索过渡,反复但不觉得重复。)

“月光光,照地堂……”妈妈哼着小曲儿递给我几柱香。“来,许个愿,学业进步,快点长大……”妈妈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这是你外婆教给我得,是我家乡的习俗,愿下半年平平安安,一切晦气都走开……”妈妈默默自语,眼睛像亮晶晶的星星,满是希

望。(第三次写眼睛,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相得益彰。)

月亮又圆了,黄灿灿,亮晃晃的。外婆家的村里终于装上了电话。(线索既有结构上

的过渡作用,又表明时间的转换,巧妙地过渡到下一段。)

“有,当然有,我们家每年都记得挂灯笼,拜月亮的。”妈妈笑呵呵的,眼睛里充满

喜悦。“咦?是吗?土地庙搬到桥对面是吗?”“爸,你也提醒提醒妈,不要老是抽烟,

对身体不好,出门要多穿点衣服……”长久的挂念,在这一刻通过无形的电波,温暖了电

话两头。(语言描写有丰富的潜台词,文简而意丰)

总评:

本文采用“一线串珠”的结构模式,“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一句既贯穿全文,又渲染了中秋之夜美好的氛围,形式上很直观地展示了作文思路,内容上紧扣题目,处处

有月亮,处处有中秋,处处有亲情,中心突出。但“月亮圆了,黄灿灿,亮晃晃”这一句

运用得有一点呆板,可以适当变换一下形式,以展现出情境的变化。”

秋雨潇潇下

天空似若裂帛,洒下透明的琥珀。那晶莹的雨水,在飒飒秋风中唱着潇潇的歌。撑着

伞在小区里漫步,秋雨亲吻着我的发丝,湿润,冰凉,发丝在风中柔柔地飞扬。

走过两个女人旁边,一个女人笑得眼睛眯成两道弯弯的线,骄傲地说:你知道吗?我

今天回家时下了雨,儿子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接我,怕我没带伞。儿子终于懂事了!”另

一个女人也带着母亲才有的幸福笑容,说:“我女儿也真好呢!早上出门前她说天气预报

说今天要下雨,提醒我带伞呢!”两人相视一笑,一股温暖的柔情融在雨中,我顿时觉得

着冰凉的秋雨也变得温暖起来。

一场秋雨后,树幸福地垂下被濯洗得发亮的叶子。墙角低洼处仍咕嘟咕嘟地吐着水泡。我急匆匆地赶去上课,走到一家商店前,一惊,一大片泥水缓缓地淌着,淌满整段小路。

呀,这怎么过呀!正当我犯愁时,眼前突然一亮。只见路边靠墙的地方,几块砖头蜿

蜒成一条水中小路。我小心翼翼地踩着砖头,心里满是感动。一块,两块……八块。八块

砖头,沉甸甸地铺在地上,如同沉甸甸的爱心。一抬头,一位清洁阿姨也准备借用这条

“小道”,我们相视一笑。潇潇秋雨中,一股温暖的爱泉喷涌着,使这寂寥的秋雨变得热

闹起来。

在热闹的马路边,我和好友一同撑着伞。水珠沿着伞面不停地滑落,好像坠落的星星,在地上溅出点点星光。路边的水蜿蜒地流着。一辆汽车远远地疾驰而来。“糟了!”正当

我俩忙着避闪的时候,那汽车竟放慢了速度,极缓极小心地驶过,轮子如船般轻柔地划过

碧波,漾出圈圈涟漪,悄然离去。我俩相视一笑,顿时觉得有一股温暖漾在雨中,潇潇的

秋雨顿时变得明净澄澈起来。

凭栏远眺,天空澄澈,秋雨潇潇。我仿佛看到满天飘飞的花雨,又好像有颗颗爱心坠

落大地。眨眨眼,一切都融化在淡淡的水烟中,徒留一声清脆的鸟鸣。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

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炽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

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无精打采地倚在墙角喘息,还有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

拢掉在额前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

杂费用。

我只是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

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地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的,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像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画脚,有的嗤嗤直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的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

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黑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泪水浸

湿了一片。我慌了,母亲从来没有哭过,她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赶忙扑到母亲怀里,央

求到:“妈,您别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亲搂着我说:“惠儿,等把这茬菜卖了,妈一定给你做条花裙子。”

那一年,由于贫困,我没能穿上花裙子。那条黑裙子,母亲把它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

包袱里,宝贝似的锁了起来。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一条又一条美丽的裙子,渐渐地就把黑裙子淡忘了,也包括黑裙子带给我的不愉快。

后来,我发现商店的柜台上赫然摆挂着黑色的长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们身着黑色裙装居然是那么端庄,那么飘逸。我不禁对黑色偏爱起来,蓦然想起母亲

为我缝制的裙子,便求母亲拿出来。母亲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开了锁,把它找出来递给我。我捧着这小小的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难道是沧桑的往事使得它变得如此沉重吗?

母亲说,我何尝不想让你穿得漂亮些?那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闲钱。给你做裙子

的那块布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看见它我就想起你外婆是怎样一分一厘地攒下了两块钱,买

了这块布。本想你能高兴,却不料你嫌它丑。

我看着这条给过我短暂快乐、凝结着外婆的汗水、洒满了母亲泪水的裙子,感觉它是

那么亲切。我愧对母亲。由于我的无知,无端地伤害了母亲,她本想送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我却不加掩饰地把母亲心中的美好糟蹋得一干二净。那条裙子在母亲眼里胜过多少绫

罗绸缎,她把最珍贵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给了我,我却幼稚地否定了它的价值。

如今,这条黑裙子挂在了我的衣橱里。看见它,我便想起了那个夏天,母亲在烈日下

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还有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把母爱注入细密的针脚,为我撑起一世荫凉。

苹果

一个曾经美丽过的苹果。

现在,被放在一个沾满了污渍的破盘里。

破盘在一张破桌上。

破桌在一间破房子里。

而这间破房子的主人是个年迈的奶奶,奶奶唯一的伴侣便是那只老狗。

老狗浑身的黄毛稀稀拉拉已无往日的光泽,一条长尾巴无力地耷拉在身后,

奶奶不在的时间,老狗便同苹果聊天。

从老狗口中,苹果大概知道了,奶奶的儿女抛弃了她。

苹果渐渐对奶奶有些好感了,奶奶已年近八旬,慈祥的面庞,满头的银丝随着步子一

上一下颤悠,拄着一根用树枝劈成的木棍,歪歪扭扭,根本算不上拐杖。

苹果,在破盘里度过了一个个无聊的日子。

渐渐地,变得干瘪,毫无水分。

终于有一天,奶奶记起了苹果。也许是家中实在没有别的粮食,也许是因为奶奶饿了,老狗也饿了,奶奶用那双枯瘦的手把苹果从破盘上小心翼翼地捧起,刚欲送到嘴边,却似

乎又想起了什么,犹豫了片刻,手臂颤抖着,把苹果放到地上,滚到了那只老狗的脚旁。

老狗一惊,抬起头,用一种充满惊讶与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奶奶,半晌,它用鼻子把苹

果拱到了奶奶脚边。

奶奶一愣,又俯身把苹果滚过去;老狗又把苹果拱过来,滚过去,滚过来……

几个回合后,还是奶奶动了心,用手轻轻一掰……

在苹果的身体被一分为二的那一刻,在苹果的生命将要结束的那一刹那,苹果感受到

了哪怕是动物也能产生一种感情,那种感情叫——亲情。

练习:以《看你的眼睛》为题目,在“一线贯穿”的结构方式下,写三个有关眼睛的片断。要求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至少三个不同的眼神。

误会法

误会法,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现象、

一件事件、一个细节误设为另一行为、现象、事件、细节,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从而造成悬念,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真相。

误会法的好处主要是使文章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使情节扑朔迷离,令读者读来饶有兴趣。

误会法主要形式:

一是正误,即本来是好人好事,误会为坏人坏事;

二是反误,即本来是坏人坏事,误会为好人好事;

三是一般误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产生误会,由此产生故事情节;

四是互误,即甲误会了乙,乙误会了甲。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

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铺陈误会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如《红

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

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

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

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

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

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

了解了铺陈误会是什么,我们来看看怎么去铺陈误会。

先来看一组笑话。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

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

生国文程度低下,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

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看完笑话,我们深思一下,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如此戏剧性的结果?其实说起来并不难,一个误会接着一个误会,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说来说去,铺陈误会就是一个误会接着一个误会,正所谓,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

侵袭。不停的误会,让人看了还想看。

注意:(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戏剧性的误会。

请看习作:

换书

“发书喽,发新书喽。”学习委员丽君还没跨进教室,就大声嚷开了。只见她与另一

同学抬着书进来,大家马上欢呼起来。开学都一个月了,新书还没来,大家东借西借,今

天有书能不高兴吗?

丽君点了各组人数,就把书发了下来。大家都争抢好书。前排同学占了优势,拿到新

书沾沾自喜,后排同学呢,就不怎么妙了,拿到的都是坏了些的书。有几个拿到“坏书”的,大声叫了起来,丽君见了忙去“干涉”。

我挑了本好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突然,我看到书里有几张纸折叠着。“怎么这

么倒霉?”我心里嘀咕着。这时,我看看周围,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只有坐在后面的丽

君还在后排,这时,我看见她桌上放着刚发来的新书。要换一下?我心里忽然产生了想法。不行,这不就等于偷吗?……但,由于新书那强烈的吸引力,我竟偷偷地去换了一下。

一会儿,丽君回到自己座位,拿起书往后排走。我感到疑惑,偷偷看去,她去了最后

排,见晓东没在位置上,把书与晓东的书换了一下。没想到她也会换书!我心里暗暗惊叹。

丽君拿来书,便在位置上看了起来。我凑过去一看,书印刷很不好,里面的字很多都

不清楚。原来是丽君怕晓东会吵,就……

我惭愧极了,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自利啊!

一会儿,丽君有事离开座位。我飞快地转身,偷偷地换了那本书……

评点:这是正误。按照常情,开头“丽君”换来的书一定是好书,这引起误会,到结束时

真相大白,人物性格品质也显现出来了。

我游兴大发,把积蓄的五十元钱与眼镜往裤兜里一塞。正当我乐呵呵向前走,突然被

什么绊了一下,糟了,眼镜从裤兜里飞了出来。一看,绊脚的是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我不

禁心中好奇,走近,探腰,操起鼻子一闻。咦?怎么这么臭,再定睛一看,天呐,竟是一

个衣衫褴褛的糟老头子,一副乞丐的样子。我捡起眼镜,急身而退,心里揣摩着,这老乞

丐一定会向我要钱。掏翻上衣兜,只剩下可怜的一块。“聪明绝顶”的我眉头一皱,计上

心里——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正拔腿想跑。

“喂”的一声,从后传来。“见鬼”,看来这老头不想放过我。我只好“束手就擒”。我回转头,戴起眼镜,这才仔细看他:蓬乱的头发,还带着几根干稻草。肮脏的脸上,一

双呆滞的眼。简直一个“行尸走肉”。他张大嘴巴,从那还残留着几根菜叶碎末的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钱!”

我万般无奈,用“弹指神功”将那一元的货币击上天,老乞丐的眼光随货币从空中划

了条弧线,硬币“铮”的一声掉在地上,又在那路上翻滚,最后停在一处。看那老头专注

的样子,我心想:这回乞丐大赚,应该心满意足了吧!正要离开,又传来老头神经质的话:“钱!”

我不禁勃然大怒。好一个贪心的老乞丐,真是“得了银子,想金子;做了皇帝,想成仙。”不理他,拉开大步,义无反顾。

“钱!”

我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你这老不死的……”突然,我眼睛一亮,顺着“老不死”的手,一张“五十”的人民币赫然入目……

评点:文章写乞丐不要掉在地上的钱,很有新意。一般来说乞丐是要钱的,而这里的乞丐

不要钱,误会由此产生,能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文章开头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思维引

向“乞丐讨钱”,到文章结尾处才解开,原来“乞丐叫我拿地上的钱”,误会解得恰到好处;文章设置的误会悬念,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大大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是篇很值

得学习的好文章。

*制造误会方法

类型之一、误解造成误会

有一小小说《排队》,其文是:

街头公共女厕所因蹲位少,门前排起了队,队后却站着一位男青年,前面一位阿姨回

过头来瞧了瞧男青年,用手指指长发、着裙的女人图形标志,意思是说这是女厕所,你排

错了队。男青年点了点头,但仍旧排在队伍后面。

过了十几分钟,男青年排在队伍中间了。排在他后面的女青年开口了:“喂,你识字吗?这三个字是“女厕所”。男青年点了点头,但仍然排在队伍中间,无丝毫离开的意思。

就要轮到男青年进厕所了,女同志们气愤地指责男青年:“真是不要脸,天下竟然有

这样的人。”

这时男青年才离开队伍,到厕所墙角扶起席地而坐的老妇人,让老人站在队伍前面。

事后人们才明白,这位老妇人是男青年的母亲,因身体不好到镇上看病,途中要上厕所,儿子为母亲代为排队。

该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这样一则令人误解的故事,以新奇的形式吸引读者,塑

造了一个孝顺儿子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类型之二:误认造成误会

前苏联作家巴利斯·利比亚的小说《军人的妻子》,用的就是此法。

在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早晨,女主人公维拉接到了邮差送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她的丈夫

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但正在康复中,就住在她住的那个城市医院,现在要求她去商谈丈夫

出院的事宜。她满怀喜悦到了医院后,才得知在战场上踩响了地雷的丈夫现在已是经面目

全非:双手没有了,双腿已被截去,双目严重地炸伤,现在还不能说话……医生庄重地告

诉她,伤员身上没有证件,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这信人们才认清他。他在信上写道,他将面临一场恶战,但期待能活着回来,然而——战争中什么事都能

发生——要是他回不来,就让他的战友把这最后一封信转给妻子。

“要不是这封信,他准被编入无名遇难者名册之中”医生说感叹到,并且征求维拉的

意见:是把伤员带回家料理,还是放在国家办的残废人福利院。

坚强的维拉毅然决定了把丈夫接回家去。虽然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坐在丈夫的床头,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细心地照料着病危的丈夫。这样过了

些日子,有一天,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一个活生生的军人——她的丈夫,竟然出现在家门

口了。久违后的相逢,让他们又惊又喜,但丈夫很快就发现了挂在门边的军大衣,丈夫以

为妻子已经重建家庭了,决定愤然离开。待到妻子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他才逐渐眉开愁散。当妻子把伤员身上的信交给丈夫后,丈夫更是喜出望外:原来,维拉背回家中的这个伤员

不是别人,正是和自己一同作战的战友。“阿列克赛依·切尔顿杰克,我的战友。当时我

和他一起去执行任务,我们为了预防万一,互相交换了信件。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

把信转给他的亲人。”维拉的丈夫激动地说到,并俯身对着还在昏迷中的战友喊话:“我

们约好战后再见,现在真的见到了!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小说通过维拉误认丈夫的这么一个特殊故事,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写出了女主

人公人性的光辉,进而写出了苏联人民对战争的理解:战士在战争中为捍卫祖国丧失了健康,我们要用更多的爱去关心他,决不抛弃一个伤员。

类型之三:误听造成误会

一篇题为《共计》的小小说,其文写到:

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便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

儿子看了父亲一眼,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

“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父亲话音刚落,儿子忍不住“扑哧”笑了。

“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父亲扳起脸来说,“要继续努力。”

类型之四:利用大众心理,设置“误会歧途”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由于受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影响,在认识事物时,都会

有共同的心理认识,这就是大众心理认识。如:“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害人之

心不可有”“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等。运用“误会法”组织文章时,就可以利用大众心理

认识,设置“歧途”,布局好文章的结构、情节,一步步引导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

走越远。有时为了增加文章的波澜,可以设置多重“歧途”,环环相扣,直到文章最后真

相大白。当读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如作家张丽钧的小小说《错误的手套》就是一

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错误的手套

寒假时我带着儿子然然回家,父母不胜欢悦。

母亲喜滋滋地为她的小外孙忙碌着,但却不知怎的老是对着然然喊我的小名。“我不叫娜娜,我叫然然!”那小小的男孩一遍遍地抗议着,父亲微笑着告诉我说:“管全世界的小孩都叫娜娜,那可是你妈的强项哩!”

那天,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追出门去嘱咐父亲说:“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

父亲走后,母亲抱怨地说:“你爸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的——看着吧,然然这手套他多半是记不得买的。”

天很晚了父亲才回来。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菜篮子左拨拉右拨拉,到底也没找到她要找的东西。

母亲生气地责问父亲道:“手套忘买了吧?”

父亲一拍脑壳说:“瞧这记性!”

母亲于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叹起气来,我晓得,这是母亲“狂轰滥炸”的前奏。

就在这时,父亲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了一副杏黄色的皮手套,他不管母亲惊讶的眼睛瞪得多么大,只管得意地冲我一笑说:“闺女,戴上!”

“错了错了!”母亲叫起来,“是让你给然然买手套,谁让你给娜娜买手套的!”

父亲愣了一下,继而说了句让我幸福得几乎晕倒的话:“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是哪个孩子!”

故事围绕“买手套”这一事件,利用爸爸的一种“大众心理”——父母眼中的孩子,自然就是自己的儿子女儿——来展开情节。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买手套”前后安排了明暗两处“误会”:明里是母亲总是错误地将自己的小外孙的名字喊成自己女儿的名字;暗里的误会是母亲让父亲给孩子(小外孙)买手套,父亲却买回了一副孩子(女儿)的大手套,并拿出来让女儿戴。这一明一暗两种误会,使得故事妙趣横生,爱意盎然。从起伏的故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领略了作者对伟大的爱感人至深的吟唱。更为作者匠心独运的故事结构,拍案叫绝。这就是设置“误会歧途”的魅力。

误会要注重伏笔照应,做到“环环相扣”

制造误会,运用“误会法”这一技巧,一定要注意伏笔与照应。伏笔一般设置在文章

的开头或事件发展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设置。而

照应则往往在事件的结尾。主要是使前面的话有着落,行动有结果,事件有交代。这里我

要特别强调文章前面预设了什么伏笔,文章的后面一定要安排与之照应的情节,而且这种

安排,且要尽量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因破绽百出,故事低幼,给人留下笔法

拙劣的印象。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项链》,值得我们学习。小说主人翁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当年所借的项链是

假的。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此前已有多处的埋下伏笔:如

借项链时,项链是和许多首饰杂放在一起;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买项链时,珠

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

“竟没有打开盒子”。如此等等,无不暗示项链的价格低廉,一挂普通项链看着高档饰品,只是被玛蒂尔德误会罢了。

需要提醒的是,运用“误会法”出来要合理,要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外,还有两点值得

注意:

①要避免为误会而误会,如果设置的误会悬念,既无深刻的教育意义,又在读者的预

料之中,文章就显得过于做作了。

②要想出各种办法,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误会最好到文章结尾处

才解开,因为解得太早,读者就不愿意把文章看下去了。

试招

幸福花开

柔和的阳光洒进窗台,郁金香静静绽放,花开无声,可我却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偶然心绪来潮,买了一束郁金香,满怀期待地捧回了家。这是爸爸最喜欢的花,于是,一路上模拟了若干种爸爸看郁金香的表情。

喜滋滋地冲回了家,像雷达一样探测爸爸的身影。“在找爸爸吗?爸爸打电话说会晚

回家.”顿时失望把心中的喜悦挤出了心房,我看了看手中的郁金香,突然灵机一动,立即把郁金香小心翼翼地摆在了桌上,期待着爸爸晚上回来时看见它的惊喜表情。这一夜我闻

着郁金香的香气,甜甜的梦中,我看到幸福如花盛开。

第二天一大早,我兴冲冲地跑出了房,看见郁金香静静地倚在窗前,猜想肯定是爸爸

摆的,心里乐开了花。“怎么样?我把花放在这里是不是很漂亮?”妈妈的脸上带有几丝

得意。“你插的花?”“对呀!”妈妈似乎还在说什么,极度失望的我如跌深渊,苦涩溢

满心头,不顾妈妈的疑惑,转身冲回房里。

原来爸爸……我的心中不断翻涌着,失望塞满了心头,我拎着书包,不再留意那窗台

的黄色,毅然走出家门。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重复“希望到失望”的心路。那熟悉的身影始终未曾出现在窗台,

失望一天天加深,那黄色渐渐渐渐黯淡。爸爸呀,我的心思你真的未曾感受到吗?……

又一天我无力地出了门,走到半路想起忘拿东西了,我奔回家中,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爸爸站在窗前,贪婪地嗅着香气。“还闻什么呀,都好几天了,都枯了,扔了吧。”“扔什么扔,这是女儿送的,怎么舍得啊!”霎时,我的眼泪如掉了线的珍珠簌簌地砸在

地上,可是我的嘴角不知何时早已上扬,原来爸爸……

我拿了东西悄悄出了门,脚步不知何时变得如此轻快,心海成了花海。回想着这几天

的情景,我笑出了声,都怪自己胡思乱想,误解了爸爸,原来爸爸早就……

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爸爸走到窗台,一束新的郁金香恬然地沐浴着阳光,幸福在爸

爸脸上盛开。倚在门边的我,看着着动人的一幕,幸福在心底热烈绽放!

疯狂点击:这是一篇巧妙的利用“误会法”来组织文章的考场佳作。文章从自己买郁金香

送给父亲写起,然后在铺垫上做足文章——想像父亲看到花后的种种神态。然后,写父亲

没有欣赏自己买的花,误认为父亲不重视自己的感情——不理睬花,最后揭开误会。使本

来十分容易落入平淡的文章,变得摇曳多姿。读者在读完后,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双线并进”类作文构思指导

关于双线结构

在文章的写作中,我们要考虑到实虚、远近、深浅、明暗、疏密、张弛、动静等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内容,关乎技法。其中,实的、近的、深的、明的、张的、动的,要比虚的、远的、浅的、暗的、弛的、动的显眼,更带有直观性,处于审美活动的优势地位,我们可

谓之“显”的因素,后者容易被忽视,就处于审美的劣势地位,属于“隐”的因素。写作

活动中,必须处理好“显”“隐”之间的关系,安排好“显”与“隐”的格局,使显现处

笔墨酣畅,生机勃勃,人物和事物跃然纸上;使隐处含蓄精当,意韵深远,笔墨虽少而尽

得风流。

《背影》采用了双线结构的方法,一条是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记事写人

车、拣座、买橘、话别,每个细节也未放过,特别是买橘一事,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似的,把背影的全部过程叙述了出来;然后又转入略写,几句话就概括了父亲的大半生。

另一条是以“背影”为标志的、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暗线。如开头点背影,望父

买橘——写背影,父子分手——找背影,篇末再扣背影。全文四次写背影,有力地表达了

作者感情的变化,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背影”则是贯串始终

的一条内在的主线。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就需要巧妙而艺术地将生活素材作一番恰到好处的调动与安排,以求“显”与“隐”的艺术地有机地结合。所以,我们在知道了“显”与“隐”的类型之后,写作时还需要注意技法上的一些要求:

从“显”与“隐”的内容上来说,需要处理好双线主次、实虚、明暗等因素间的关系。两种情况并存之时,虽然两者并无主次之分,但如果将一方置于主、实与明的位置,而另

一方置于次、虚与暗的位置,则往往可以设计出摄人心魄的悬念,欧·亨利的名篇——

《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的典范之作。德拉为杰姆准备礼物与杰姆为德拉准备礼物,在生

活中应当是同时存的,这对可怜而恩爱的小夫妻,各自寻找着经济支持。小说开头,首先

让读者知道了德拉的秀发与杰姆的金表是这个贫寒家庭中最值得骄傲的财富,随后就只从

德拉的角度来展开故事,隐下杰姆不表,让杰姆准备礼物在暗中进行,让杰姆的礼物在最

后时刻出场,一如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就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倘若两

者并进,毫无“包袱”可言,那一定是索然无味的,更谈不上艺术性了。

从描写的侧重上而言,需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与主旨上来说,“显”与“隐”的内容可能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是“隐”的内容更能体现作品深刻的情感。但在描写上,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的关系,在详与略之间寻找一种

匀称美。《地下森林断想》一文有三千多言,而暗示“地下森林”象征着命运不公之人的

内容,则不足百字,作者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对“地下森林”生长的环境、“地下森林”的

形与神及其他物(如阳光、山坡上的草木)的描写,详尽细腻。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写“地下森林”生环境之恶劣、生长之艰辛,就是写人的命运之坎坷、抗争之顽强。

从叙述的顺序上而言,需要处理好插叙与顺叙之间的关系。“显”的内容的陈述,自

不必说。但是“隐”的内容如何表述,从叙述的顺序上而言,就需要仔细斟酌。交待“隐”的内容,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平行夹杂法与插叙补叙法。平行夹杂法,适合两个方面看起

来似乎不太有关联的内容,如果两方面内容一看就明,则往往不宜采用此法。如前面所说

的《麦琪的礼物》就不宜采用此种方法。采用平行夹杂法的课文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

落了》与黄蓓佳的《心声》。《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的病情与英子的成长两线始

终并行,最后结尾也是从两个方面点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而插

叙补叙法则往往是在文章高潮之时点明原因,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开头作了恰当的

暗示后,在小说高潮处让船长介绍来点明于勒的沦落,就让于旅行中的菲利普夫妇唯利是

图的性格得到最充分地展示,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主旨。

对于侧重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还需要从人与物、物(景)与情的角度,处

理好人与物、物(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此类文章中,物与景处于“显”的位置,而人与情则处于“隐”的位置,但从作品的主旨来看,前者属于“宾”,后者属于“主”,以“显”突“隐”,以“宾”衬“主”是此类文章的写作基本规律。陆蠡的名篇《囚绿记》一文中,以大段的笔墨写常春藤被囚与被放的经过,而至于作者被时局所囚于

北平,则是在文末稍作了一些暗示。常春藤是作品中“显”的内容,自己为进局所囚则是“隐”的主旨。文章如此处理“显”与“隐”的关系,既切合文章题目,更主要的是达到

了含蓄见义,意蕴深长的艺术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找到“显”“隐”双方最理想的结合点。在实际生活中,“显”与“隐”的内在联系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立体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可以同时存在。

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表现“智取生辰纲”一段情节时,就分两组镜头交替出现,观众一看就明:矛盾的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进,情节就是这样展开的。生活中往往

是两者同时出现,如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两者出现

在同一个时间段的不同地点上。但是文章内容往往是线性的展现,阅读过程最初也是线性

的推进。这个时间范畴里的“线性”特征,就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不同方面需要找到一个有

机的结合点,而且与现实生活存在多个结合点不同的是,文章中往往只有一个结合点,这

样才使得文章的结构紧凑、严谨。叙事类文章的情节结合点,多为小说、戏剧的高潮所在,矛盾的碰撞,给读者荡气回肠的感受。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热切

盼望与于勒的落魄就结合在“船上相遇”一场戏中,而《麦琪的礼物》一文德拉与杰姆两

人各自的准备,就体现在杰姆回家看到德拉一头秀发不见时惊讶与德拉看到杰姆所送礼物

的辛酸与温馨。物人合一类的文章的结合点多为经过反复暗示与象征之后情感迸发的一刹那,如《地下森林断想》一文结尾部分,“大自然每一次剧烈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

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

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两句话就暗示了“地下森林”与人之

间的关系,暗示了“地下森林”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含蓄之中点明了所抒发的感情,可谓

隐中见主旨,含蓄中显风流。

〖例文〗

落花的一刻

落花不是生命的颓废,而是希望的崛起。

花开花落,太阳东升西落总是然的规律,但总觉得花落的一刻总不免令人伤感。

窗外的桃花开了,鲜红的花瓣在雨露的滋润下分外丰莹。微风习习,花朵在凉风中轻

轻摇曳,露出花朵深处的一丝粉色。

蜜蜂在旁轻轻地闹着,轻轻地表演着曼妙的舞姿。嗅鼻上前,一股淡淡的清香缓缓地

流入体内,盘旋在疲惫的心肺之间。

每日放学回来,我都会在此驻足,赏一赏花总瓣的淡雅,嗅嗅它的清香。

一天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小桃树前,眼前的景象格外令我惊讶。昔日美艳的花瓣

落了一地,树上只剩下几朵孤伶伶的花骨朵在寒风中哭泣,在枝头瑟瑟作抖。

蜜蜂也离它而去,昔日的繁花、芳香早己荡然无存。我不禁有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与叹息。

我不禁想到了我——一个在考试失利与生活的挫折中挣扎的中学生。

唉!昨晚的一场暴雨冲去了美丽,也冰凉了我的心:再美的桃花也经不住暴雨的洗礼!

猛然间,眼前的景象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个绿绿的、毛绒绒的小桃子,正昂着头、

仰着脸兴致勃勃地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那种执著,十分顽强,稀稀疏疏的树叶也掩映

不住那青色的生机的光芒。

我惊喜地上前,发现绿色的小桃子牢牢地嵌在小树叉上。在暴雨的洗礼中顽强地挺来了,失去了花瓣的保护,仍然生机勃勃,散发着生的气息。

霎那间,我明白了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是桃树的哭泣,而是挑战者的咆哮;晶莹的雨

珠不是胆怯的泪珠,而是拼搏的汗水。

落花的一刻也蕴育了新的生命,新的斗士。

人和花的一样,也总会遇到许多不幸,但也可以在不幸中崛起、重生。

我加快了脚步,在落英满地的春天。

想起了爸爸

上课的铃声响了,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这时,不知为

什么,我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第三课是一篇散文《背影》,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上课前,这篇课文我看了好几遍。那个步履蹒跚、行动艰难的父亲的背影总是浮现在脑海中,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

但他对我的爱却很深很深。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总是来去匆匆。他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研

究学问,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埋头工作。他太忙碌、太疲劳了。每天与书本为伴,没有

时间和我促膝长谈,可百忙中,他却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每天早晨上学前,我

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记得小学升初中前的一次模拟测验,我由于粗心大意没取得理想

的成绩。妈妈气得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拦住她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

回改正也不晚。”那天,妈妈的骂没有使我哭,可听了爸爸的话,我却背地里流下了眼泪。

老师开始讲课了,她从作者生平到词语到段落一一讲了一遍,接着请一位同学站起来

带感情朗读课文。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我越听越感到不安,为什么他读得这么生硬?一字一顿,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好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家事!

不,不是这样的!我听着,在心里说。此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多么希望老师能

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倾吐出来。

终于,老师要求朗读父亲买橘子那段课文了。我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了手。老师

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激动得连握着书本的手都在颤抖。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个蹒跚的父亲的背影

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爸爸也是这样爱我的。记得升中学考试那天早晨,他忙得又是

为我准备文具,又是给我灌开水,还煮了两个鸡蛋让我带上。我开始还觉得多余,考试只

花了两个小时,煮鸡蛋干什么?吃过早餐,我也来不及向爸爸告别,就匆匆出了门。走出

不远,我一回头,看见爸爸站在阳台上正目送着我。他的目光充满了对我的爱怜与深情。

这时,我心中顿感一阵激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见我回头,挥了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在他的目送下渐渐远去。当我走出很远,再次

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然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我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呜咽了。我努力不让积在眼中的泪滴落下来,直到

读完最后一个字。教室里很静很静。我轻轻地坐了下来,心里想,回家后,我也一定要写

一篇这样的作文,写出爸爸那颗深深爱着我的心。

第一课

我转学了。今天是我在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夜晚,我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给吕珊

写封信:

吕珊,你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的那件不愉快的事吧。请原谅我伤害了你的自

尊心……

信才开头,我就写不下去了,泪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面前的信纸上,今天早上第

一节自习课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上课铃刚停,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告诉我们在一节课内要做完。我连忙拿出作业本,工工整整抄下来。前面四道题很简单,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

惟独第五题,我冥思苦想,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同桌:“这道数

学题怎么做?”

他正在看作文选,只是瞟了我一眼,轻声说:“我也不会做,你去问秦昕吧!”说着

用手指了一下前方。

我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第一组第二排的那个同学。谁知问他时他头也不抬,说:“不知道。你去问高原,他数学‘厉害’着呢!”

我又来到高原的座位旁边,轻轻地把作业本放在他桌子上,小声问道:“第五道怎么做?”

他正在做课外习题,见有人打断思路,很不高兴,拿过本子,很快看了看题目,没好

气地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我的心猛一颤:这不是我说过的一句话吗?是什么时候说的?

哦,想起来了!那是去年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忽然听到有人小

声叫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吕珊——一个插班生。

吕珊轻声说:“这道题怎么做?”我没好气地拿过本子,说道:“连这么简单的题目

都不会做!”随手在稿纸上画了几笔,把作业本推给她,“就这么做!”

吕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自己座位,没过一会儿,来到我座位边,说:“我的得

数怎么跟的不一样?”

不一样?我仔细检查了计算过程,没错。一定是吕珊错了。真是榆木脑瓜,老是浪费

别人时间!我皱皱眉尖,拿过她的作业,扫了一眼,错误被我发现了:“你看你,这么简

单的除法计算都不会,你是怎么考上中学的?”

她看了我一眼,默默地拿走了自己的作业本,回到座位上。我隐约看到她的眼睛里有

两颗亮晶晶的泪珠。

“哎,你懂了没有?就这么做!傻站着干啥?”我没有理睬高原,拿着作业本,回到

自己的座位。真没想到,时隔一年,曾经叫吕珊难堪的一幕,竟然在我身上重演了!我用

手绢擦干了眼泪,继续写道:

吕珊,我也碰到了这样不愉快的事。这是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一个人立

身行事,应该像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点评】用回忆的方式叙事,往往能防止作文单调,本文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叠套

起来,则更显不俗。把时间或空间的转换交代得十分清楚。

成长的故事

——我与栀子花

我家附近有几丛栀子树。

每当阳光一阵暖过一阵,甚至有点热时,每当雨水一阵透过一阵,甚至有点大时,每

当新叶一阵绿过一阵,甚至有点翠时,栀子叶间便孕育出一包包白色的花朵。儿时的我喜

欢踮着脚尖仰着头从叶间窥视她们的风姿。等到花儿咧嘴大笑的时候,满树嵌玉,满树生香,我便沉醉花间,整日围着栀子树转了。渐渐地,我对栀子有些不满了:为什么栀子花

只有白色的呢?五颜六色该多逗人哪!

当不满变成疑问时,我读书了。学校也有栀子!在一个雨后清新的早晨,我们齐声诵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有不紧不慢的风,有疏疏点点的雨,我美丽的栀子花是否依旧?晨读结束后,我

一路小跑,校园一角白白的,亮亮的,白色的花瓣似乎在牛乳中洗过。有几朵静静地躺在

地上,树丛下,似乎偎依着母亲。我拾起一瓣,藏在日记本里,藏在我心里。

我的个儿越来越高了,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了。书中的世界很美丽很宽广,就像一个五

彩缤纷的大花园,任我徜徉。我爱读书,正如我爱栀子花一样。

柔柔的五月,栀子开放时,妈妈就在我的卧室里摆上泡着栀子花的玻璃杯,满屋生香。记忆中曾有多少次啊,在栀子花中做着甜美的梦。梦中见到漂亮的语文老师圆圆的酒窝,

梦中听到同桌乐儿清脆的笑声,还见到小院里月影下浮动的如我高的小树,树间叽叽喳喳

的小鸟儿,其中一只是我……

我渐渐学了很多知识,可直到学了花的知识后,才知道花的万紫千红是由花青素,胡

萝卜素等制造出来的,白花的花瓣中没有色素,而是充满了气泡。大自然的奇妙美丽叫我

惊讶不已。

栀子又到了开花的时节了,我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了。探过头去吸一口醉人的清香,

我悄悄说:再见了,美丽的伙伴!再见了,可爱的校园!

我在栀子的清香中成长着,老师、同学、母亲的关爱一如栀子的清香围绕着我。我成

长的故事中贮满了欢笑,充盈着馨香。

给我一杯苦丁茶

生活如茶。

有的如龙井,有的似铁观音,有的若茉莉花。打开杯子,捏上细细的一撮,顿时,便

会有满屋的氤氲香气,袅袅升起,沁人心脾。

我的人生,却是一杯浓浓的苦丁茶。

苦丁,不像别的茶叶,它是一团儿、一团儿的。要泡时,放上几粒,盖上盖儿,像别

的茶,也会有一缕悠悠的水汽盘旋而起。然而,却并没有期待中的那股芳香……生活,有

时也是如此。看似圆满,却又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高兴极了。十年寒窗,终于换来了心存已久的期盼。全家人无比地兴奋,全村也都沸腾了起来。然而兴奋过后,却是更大的苦恼。收到通知书

的第三天,母亲因为骨质增生住进了医院。而就在我高考前的一个月,父亲在外打工,腰

部受了伤,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父亲出院后,再也不能出去打工

挣钱了。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卖掉了夏天刚刚收获的小麦。没有了期待中的欢欣,没有

了那份美好的憧憬,我何去何从?

待苦丁缓缓舒展开,一杯茶水也就成了苦的海洋。有人说,用苦丁泡的第一遍茶不适

宜喝。太苦!喝苦丁茶时,要细细地品,慢慢地啜饮,这样既不会太苦,又会有茶的味

道。

当一杯生活中的苦丁茶,摆在面前时,我没有细品,也没有轻轻地呷。像渴了的牛一般,一饮而尽。

其实,走进苦难的深处,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

当别人为考上大学而请客吃饭、外出游玩时,我扛起了铺盖,走进了建筑工地。搬砖、和沙、挖下水道……我要挣钱上学,我要努力拼搏,撑起这个家。还记得那次修电厂的输

中考语文作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抱佛脚”的应试技巧。中考作文基本上是语文考试中的主场项目,要想在这科成绩中独树一帜,那么作文就一定不能马虎。中考作文在语文成绩的比重是相对较高的,除了要在平时积累基本,也要学会一些应试的小技巧。下面,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作文“抱佛脚”的应试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

中考满分作文六大写作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六大写作技巧 一种体裁 写记叙文,就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

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 (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 (2)写出自己的字; (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 精应体现在: (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 (2)有漂亮的书写; (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

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 (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 (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 (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大全集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大全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大全集》的内容,具体内容:要想写好中考作文,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除了积累知识外,还要懂得很好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写作技巧一、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标题是... 要想写好中考作文,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除了积累知识外,还要懂得很好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写作技巧一、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一个巧妙、漂亮的标题,是取得好分数的敲门砖。拟标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范围要小,不要太大、太泛,切忌以话题为标题。标题最好可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1. 巧用修辞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美化了语言,增添了文采,让文体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从而给文章添上了动人的"眼睛"。 举例 比喻《理想,人生的基石》《挫折,人生路上的拦路虎》 拟人《信念告诉你》《地球,别再流泪了》《森林的呐喊》 反问《幸福难道是这样吗》《人生岂可无信任》 对比《评己与论人》《灾难无情人有情》 2. 套用名句

将名人名言、群众口语、言语歌谣、成语俗语、诗句歌词、歌曲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举例 巧用诗句《曲径通"乐"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歌曲歌词《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都是考试惹的祸》 化用名句《让打击来得更猛烈些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引用成语、俗语、谚语《女大十八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 反弹琵琶 求异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个体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时正面无从下手,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来拟题,会使文章有耳目一新之感。 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拟题,往往会给人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使 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 举例 《我渴望苦难》《吃亏是福》《良药未必苦口》《渴望停电》《真想做个差生》,这些标题都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让标题具有了新意。 4. 借用公式 将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其他科目中人们比较熟悉的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这种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采用这种方法拟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解析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 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中考满分作文五大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满分的五大写作技巧指导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 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中考作文写作方法三部曲

xx作文写作方法三部曲 xx作文写作方法三部曲 一、读书 写好作文作的基础是阅读,只有阅读无数,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左右逢源,才能穿跃时空。 多记,多模仿,记住文章里的好词好句和别人写得好的段落,并摘抄下来,逐渐地在自己脑子里记的好词好句就越来越多了,有了知识的积累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实践 在写好作文并非登天难事,它需要的是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你可以开个博客或者坚持谢谢日记,把你说的、写的、画的、照片等都发布在上面,无数熟人或陌生人一起分享,很有意思。 写博客和日记不但能提高表达能力,而且也是孩子之间加强沟通的一种方式,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在博客上公开表白自己心声的做法,远远胜于将想法深埋在心底。 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兴趣。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比如自己喜欢的一些物品,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等等,有话就长,无话就短。 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大全讲解 作文写作技巧:写人记事内容生动

知识要点: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作文写作技巧:展开想像xx思路 知识要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2、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xx创新突出个性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作文写作技巧:多读多写养成习惯 知识要点:1、多读多写是一条通向学好作文的成功之路。2、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考试说明:鲁迅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作文写作技巧:工于记实善于写虚 知识要点:1、叙述、描写和说明是三种记实的能力。2、议论和抒情是两种写虚的能力。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作文写作技巧:xx有条不紊 知识要点: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御书面语言的能力。2.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叫语感。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文写作技巧:理清思路和理结构 知识要点: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作文写作技巧: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审题技巧 学生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如果没有审好题,即使再优美的语言,再生动的材料,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 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 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 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考场作文命题有以下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话题。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 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话题。 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记一件难忘的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文章。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四、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者发生在校园。 3、弄清数量限制《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 《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 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弄清难辨型命题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审题导练】 文题一:以“我的老师”为题 [点拨]

中考作文开篇点题方法多样 结尾扣题达意_写作技巧_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开篇点题方法多样结尾扣题达意 _写作技巧_写作技巧 赵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连理工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曾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省、市、区级优秀课。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即开篇,这里的“奇句”,就近些年中考[微博]阅卷经验来看,考场作文开篇大抵有两种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入佳境。一是要做到“三点题”法,所谓三点题即点题目(或话题)、点题材、点题旨;二是可采用“直抒胸臆”法,所谓直抒胸臆即用题目真正触动心灵,抒写那一瞬间题目或写作内容震撼下的内心最强音。 在中考批卷中,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老师都希望尽快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有偏题之感。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进行点题,使阅卷人明白你写的作文是在题目范围之内的,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这里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文无定法,文章开篇可以千变万化;二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点题千万不要机械,以2012年中考命题作文《我的心灵

憩所》为例,就“点题目”而言就有三种方法: ①直白式:山水画,修我心养我性,我的心灵憩所。 ②变化式:山水画呀,滤去烦忧徒剩清凉,心之憩所,我的家园。 ③间接式:那一刻,沉浸在水墨丹青之中,仿佛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从上述几例不难看出开篇要开凤头,要精而美,切不可开猪头,甚至开大象头,拿来吓人。 “三点题”法开篇 1.题记式 什么是题记?题记是中心的诗意表达。题记的两种表达格式是: ①(空两格)题记:题记内容 ②(空两格)题记内容——题记 题记的四种形式: (1)现代诗:题记:工笔细描,仕女频频笑。一花一鸟,摇曳婉转在纤毫。写意挥毫,神似却比形似妙。哦,心在丹青中,才明白何为陶陶。 (2)填诗词:红尘里,平添许多愁。细嗅书香全不问,管它冬夏与春秋。心憩梦红楼。——题记(仿《望江南》) (3)文言文:凡古仁人,皆有寂寞之乐,自得之欢。南阳诸葛,西蜀子云,元亮采菊,敦颐赏莲,莫不如是。余则晚生

中考写作文方法与技巧

中考写作文方法与技巧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 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 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 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 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 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 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 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 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 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 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 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 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 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 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 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 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 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完整版)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一、掌握常用过渡性词语 叙事文常用的句子间连接词 at first; at last; in the end…then / next/ after that… when / while/as soon as/not…until… at the same time; at times; once in a while; so that To one’s surprise/joy Luckily/fortunately/unluckily/unfortunately…in a word/in all 议论文常用连接词 表示并列:either…or; neither…nor; 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表示递进的:besides; what’s more; what’s worse; (moreover); 表示原因的:because; for…; because of…; thanks to…; (for the reason that…); 表示结果的:so; as a result; so…that…; therefore; 表示目的的:so that…; in order that…; (in order) to…; for…; 表示对比的:while;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Each coin has two sides.; prefer…to…; would rather do…than do…; 表示转折的:however; but; 表示举例的: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ike…; that is to say… 表示总结的:in all/short; in a word; in brief/ total; last but not least; last; 表示利弊的:be good/bad for sb.; be harmful to sb.; do harm to sb.; …have great/much influence on sb.; sth. benefit sb.; sb. benefit from sth. affect; have an effect on sb.; 表示喜爱的:love/like/enjoy…; be fond of…; be interested in…; show great interest in…; lose oneself in…; put one’s heart into…; be good at; be poor at; be weak in; 表达个人想法的: I think/believe…; (as) for me; in my opinion/view; as a student;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personally; 其他: in general; generally speaking; to be short; to be honest; to tell the truth; as we know;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in a way; 二、记住作文万能句式I will work hard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I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one day. It takes sb. +时间+to do… Sb. spend(某种人称时态)+时间/钱+on sth./ (in) doing sth. It’s important/necessary/useful/useless/common…(for sb.) to v… It’s nice/kind of sb. to v.. 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 It’s a waste of time to… It’s …years/days since sb. +ved It’s great fun to do=sb. have great fun doing It’s a pity that…It’s an honor to…

中考作文扣题点题(教师版)

合江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作文指导第一讲:点题的技巧备课组:九年级学案制作:曾林艳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明确考场作文点题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中考作文常用的点题技巧; 2、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写作中提高扣题意识,实践点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明确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中考作文常用的点题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导学案 什么是点题: 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或者一段话点明题意。 一、点题的位置 1、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点题 如《安塞腰鼓》中间:“好一个安塞腰鼓!” 3、点题 如《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二、点题的方法 1、题记点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用题记点题的方式,就是让表示的句子(可以用、歌词、)独立于文章之前,醒目而形式新颖。 1、《父亲的脊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记2、《一步与一生》: 那一步,我跨进书海,这一生变得光明。 ——题记3、《为母亲喝彩》: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题记4、《相信自己》: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题记 2、篇首点题——犹抱琵琶半遮面 好的开头,都应该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意脉“一见钟情”。 《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中考作文分类及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分类及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主要分为三大类,八小类,如下: .成长励志类: 1 理想与信念 2 勤奋与坚持 3 自信与乐观 主题:勤奋、坚持、宽容、信任、感恩、自信、乐观等围绕成功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与素养。情感道德类: 1.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老师 2.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主题:爱、理解、奉献等 审美鉴赏类: 1.赏析书籍 2.赏析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 3.赏析自然景观 主题:以“美”为主题 要想把一篇作文写好,在考试是拿到好成绩,不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来的,也是要通过一些写作技巧的帮助,两者结合,决胜中考。接下来就为大家提供一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指导大家。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8大提分点 亮点一:亮出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 谈生命的价值,题为《把握生命的脉搏》、《与生命同行》;谈社会的公德,题为《归来吧,良心》、《同心灵一个共振》;谈审美取向,题为《美,在于发现》、《美是一种透明的情怀》;谈读图与读文,题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读图,大众文化的需要》,如此等等。总之,题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必须为之推敲再推敲的重要领域。 亮点二:亮出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万事开头难,也许正因为难,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去为之琢磨。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题记点睛,用名言开门见山…… 例如作文:《忘忧草———人类的悲哀》的开头:若世上真的有忘忧草,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在辉煌世界文坛上,有多少璀璨的明珠都放在了“忧愁”这座伟岸的丰碑上,然而,仅仅一颗忘忧草就会令整座丰碑瞬间化为灰烬。没有了仇恨,就不存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没有了猜忌,也不会有奥赛罗可悲的命运;没有烦恼,何来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没有了痛苦,又怎能听见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呻吟?……

中考考场满分作文写作七大秘笈

中考考场满分作文写作七大秘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考考场满分作文写作七大秘笈》的内容,具体内容: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考考场满分作文写作的七大秘笈。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考考场满分作文写作的七大秘笈。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写作秘笈一、关于卷面。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写作秘笈二、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

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写作秘笈三、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自然不用考虑起标题。如果是半命题或其他形式,我们则要尽力求新。譬如,初三二模的作文题目是《从__身上学到的》,就考验了同学们的补题技巧和题材创新。有的同学直接填了"父母"、"老师"、"同学",创新程度就不够。有的同学写了"那片松柏"、"温"、"那座雕像"、"陈贤妹",就能使阅卷老师感到"眼前一亮"。 写作秘笈四、关于立意。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方法指导》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而变通是关键。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如:你对雪能进行哪些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论:赞美雪纯洁;批判雪虚伪,掩盖一切;批判雪冷酷无情;赞美雪温情,保护动植物。 二、反弹琵琶出新意 我们还可以经常进行“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训 练。逆向思维,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识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意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可反向立意为:人类不就是因为不满足而不断攀登才进步的吗?这样的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人赞美荷花。总要来一句:“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污泥糟糕之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质。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可贵的是,污泥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呀!”一反常人的看法,反弹琵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又怎能不让人品味再三呢? 三、思路要不拘一格 文出新意亦有巧。在写作文时变换一下表达方式,来个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善于从人所共知的旧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比如。当人们赞美牛的勤奋踏实时。你不妨批评批评牛的“慢条斯理”:当人们赞美雪的洁白时。你不妨说说这漫天的大雪也可能掩盖住某种罪恶:当人们都谴责严冬的冷酷时。你不妨认定它为刻苦锻炼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人们都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的狐狸是骗子时。你不妨称颂它在老虎面前从容不迫的胆量与智慧…… 一次,学生给我看了一篇作文:“暑假里。我锁好杜鲁门,渡过宋江,越过苏东坡。穿过甘地,到达旅游胜地祝枝山。山上有千奇百怪的王安石。一条张小泉从石缝中潺潺流出。山腰有一片茂密的斯大林。树上结满了雨果。突然。一阵胡风刮过,林中窜出一只唐伯虎,吓得我转身就逃,出了一身成吉思汗。”他问我这是不是作文。我说:“是的,这是的创作。只要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语言。用笔写出来的就是作文。”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在的创新能力:有的孩子善于直觉思维,有的孩子善于发散思维。也有的孩子习惯于逆向思维……教师对此非但不能说长道短。而且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 四、选择角度要最佳 俗语道。一滴水珠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要求我们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于细微中见精神。如,全国高考江苏考生的《抛弃妻子之谜》,写医生萧顺因

中考各类体裁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中考各类体裁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技巧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自然意象)或事象(社会意象)。它既包括借以寄托情思的春草、秋风、落叶、红梅等自然之物,也包括用来寄托情思的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文学情节和历史事实等社会意象。意象组合,就是缘于表达统一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本不太相关的,寄托了情感意趣的典型人物、事件、实物或景物片段,构成一组画面,实现无缝链接、组合成文的构思技巧。这种“拼盘”式的组合,绝非是对事例、景物材料这些“形”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文章主题下的有机整合。 运用意向组合的方法能让作文呈现板块式结构,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思路流畅,适宜考场上错落有致地安排材料,很容易达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对一类文的“内容充实”“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等要求。 用意象组合法构思成文,常有三种组合手段: 一、横向组合 就是组合特定主题下的几幅画面为几个素材,各片段间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如中考满分作文《秋来了》,首段先用“秋来了,梦醒了,心碎了”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传神而简洁地描写秋风秋雨秋景,用“一首首凄美的诗篇便从诗人心中涌起”过渡,然后分别用“梧桐细雨冷清秋”“巴山夜雨话别情”“浔阳江头琵琶行”作小标题,引出李清照、李商隐、白居易这几位文学史上的悲情人物,用诗意的语言化用他们相关的诗词意境,表达自己对秋的独特感悟。最后用忧伤的笔调作结,照应开头:“秋风起,秋雨浓,梧桐芭蕉夜雨声。秋意老,愁丝层层,几曲秋声,哀怨几重。秋来了,带来无限的哀思,留下无数凄美的诗篇。”采用这样总分总的横向结构,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给人深刻印象。 二、纵向组合 就是组合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中的几幅画面或若干意象,各片段间是鱼贯式的层递

中考作文技巧:作文如何扣题

中考作文技巧:作文如何扣题中考作文技巧:作文如何扣题 很多学生写作失误的原因即是跑题,而跑题非常重要的表现之一又是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处文字起到了点题的作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文章当中是否有一些好的点题文字能够看出学生自己对作文材料及主旨的理解程度。因为只有真正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立意,才能把题点好。 所以在写作打腹稿的时候不妨先想想能不能用本文所提到 的“造句法”在文章首尾段点点题,如果可以的话,通常情况下,这个材料是可以使用的。而如果打腹稿的时候发现材料无法如此点题,基本情况下,这个材料的闪光点连你自己都还没挖掘出来,那么选择这个材料作文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主题再进行深挖,或者换一个材料了。 所谓的“造句法”,即写一个句子充当开头和结尾,这句子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作文题的,主要内容的(即作文中写的那件事),主旨的。 比如2019年北京中考满分作文之一《日积月累》的开头:友谊如清风,驱散我心中的忧愁;友谊如高山,保护我那弱小的心灵;友谊如帆船,载着我乘风破浪!而这真挚的友谊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坦诚相见,真诚相助中练就。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友谊在日积月累中加深,练就”,材料是“同学期中考试帮助我”,即“互助”,而标题则是《日积月累》,

而这个开头就非常准确的扣住了三个“友谊”“日积月累”“真诚互助”,这样的点题就非常好,其材料也肯定就是围绕着主题来写的了。 这篇文章的倒数两段也是如此:“在这段小李帮助我奋战的日子,我对学习由沮丧自卑,逐渐有了收获,直到信心满满;我与小李的交情也在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中逐渐加深,越来越浓。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请伸出真诚互助的手,让友情温暖你我的心田,滋润你我的灵魂吧!”这个结尾也是紧紧扣住了三个“日积月累”“我与小李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帮助”。算是一个“豹尾”。 再如另一篇2019年济南中考满分作文《几分温暖在心头》的结尾:“头发梳梳,在成长的轨迹上,我始终滑不出母亲浓浓的爱。这份爱,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有几分温暖在心头!”这篇作文的主题是“母爱让人感觉温暖”,材料是“母亲和我互相梳头”,标题是“几分温暖在心头”。这个结尾也非常巧妙的将这三部分内容放在了结尾当中。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都不知道考场作文该如何点题,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结尾十二种常见的方法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我概括十二种常见的手法,以飨广大学生朋友。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