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信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信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信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信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微信使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微信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媒介产品,在日常生活、媒介使用习惯和使用方式方面对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2011年推出到2013年,微信用户在短短两年内突破3亿,这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学界鲜少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微信使用行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探讨作为微信的最主要受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心理特征对微信使用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笔者从自我认知、人际互动和从众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文献梳理对影响个体微信使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自尊高的人期望通过自我展示获得他人正面评价,故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状态、心情发布或者分享链接的可能性大于自尊低的人;微信半私密的传播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个体对隐私暴露的忧虑,所以个体在使用微信与网友进行人际互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暴露与自我展示;易受从众心理影响的个体希望通过一定的行为与周围其他社会成员保持一致,因此个体的从众心理促进其微信认知及使用行为的产生。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其重要载体——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即时通讯应用((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软件)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原有的MSN手机版、飞信手机版、手机QQ等都是由PC端迁移到手机端的,在功能和操作体验上远远不如一开始就定位在手机上的IM软件。为了满足广大移动用户的需求,各互联网公司开发纷纷开发出新的即时通讯软件,例如飞信、易信、米聊等,在新的IM软件行列中,微信所拥有的用户则遥遥领先于其他。:微信2010年11月18日正式立项,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腾讯微信iPhone 版本,3天后推出Android平台版本,随后推出塞班版本。优越的性能让微信方兴未艾,它被IT业界誉为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产品,是继新浪微博之后的又一大互联网变革。

据数据统计,2012年3月29日,微信的注册使用者突破1亿,用时433天,平均增速23.09万/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使用者数突破2亿,用时172天,平均增速58.14万/天;截止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使用者数突

破3亿,用时120天,平均增速83.33万/天。微信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引起业界的关注,学界对其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

1.2 研究目的

目前学界对于微信的研究主要可以归为三个方面:第一类是理论研究,多从传播学相关知识如人际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微信的传播机制以及微信使用者的行为和意图进行解读和预测,认为微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第二类是实证研究,通过对微信使用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微信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大学思政教育和警务工作再利用微信之后的实际效果和帮助;第三类是应用性研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微信在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中的意义和实效。虽然对于微信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并且除了传播学和经管类的研究比较成熟外,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也有一小部分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微信使用者的社会资本进行研究,但这类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微信的使用者数量为何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作为个体——微信使用的主体,又是为何会对它有如此“迷恋”,解释这些问题,还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微信受众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这类研究虽然部分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但也停留在表层,并未作深刻的剖析。所以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微信受众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微信使用行为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如前所述,有关微信的研究大多是站在即时通讯技术的角度进行,目的是了解微信受众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满意度等状况,为预测和推动微信发展前景提供依据。然而,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使用不仅仅是给相关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它也给个体的生活甚至是整个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微信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获得资讯的方式、娱乐消遣的方式等等,这些社会影响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不能排除消极的问题,例如有些微信使用者沉迷于其中,花费过多时间在微信上,因此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因此,

洞察微信受众的使用动机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微信对个体的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与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为众多应用提供商的开发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1.3.2 理论意义

微信使用者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在使用微信时虽然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但是个体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变化是决定其使用微信与否最基本的原因,所以本研究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微信使用者的使用动机进行深刻分析。正如学者所说,微信本身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工具或手段,那么在对微信使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然要涉及到社会心理学领域。与微信相关的研究虽然涉及多学科领域,但学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比较浅,所以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微信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有所理论补充。

第二章文献梳理

2.1 微信使用现状

目前学界关于微信使用原因或动机的分析还比较少,但已经有一部分研究开始关注微信使用者的使用意图和行为,并对影响微信受众使用态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有学者从科技接受模型的角度来出发,发现微信个人使用者多为19-35岁的年轻人,主观规范是影响使用者使用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微信的“有用”及“易用”性非常重要(王潇雨,2013)。马良(2012)也认为个体使用微信的动机有两类:一是作为个体对微信易用性、有用性、娱乐性的感知,二是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交性的需要。熊莎(2012)在提出感知易用性、有用性和趣味性与微信使用正相关之外,还提出网络外部性对微信使用行为的影响,她认为微信具有网络外部性的特征,使用的用户越多,个体就会觉得它的价值越大,越想使用这个产品。此外,人口统计变量对个体对微信的感知易用性、有用性、趣味性也存在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微信使用意愿。陈攀(2012)将个体使用微信的动机分为人际交往、感知娱乐性和低成本消费三个变量,认为人际交往和低消费成本对微信的使用意向影响都是显著的,而感知的娱乐性对使用意向影响并不显著,但人际交往会显著影响感知的娱乐性,用户通过微信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够获得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放松。

2.2 微信使用动机

近两年以来,有部分研究者开始从以往的技术接受模型中走出来,转而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微信手中的行为进行解释。刘静楠(2013)通过对微信的产生、发展以及传播特征等情况的分析,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大学生——微信主要受众群体使用微信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包括:接触新媒体的需求、从众心理的驱使、人际交往的需要、娱乐、消遣的需要,展示自我,获得关注和认同,获取信息、资讯,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等等。王潇雨(2013)也提出,微信本身的半私密传播方式促进了个体使用者的感情互动,形成最频繁的稳定成熟的联系人交际圈,满足了用户自我展示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树立个人形象以及情感需要;同时,微信使用者通过关注公众账号等完成信息的获知和分享,避免了信息遗漏,满足了用户的认知需要。类似的,有学者认为,微信作为媒介之所以被爆发式增长的用户接受,主要是由于它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包括:沟通交流需求,社交需求,降低成本需求,休闲娱乐需求,任务需求以及时尚需求等(詹恂,严星,2013)。

当然,也有学者没有对微信进行直接具体研究,而是对移动社交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先关理论简介,对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用户的动机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其中信息性动机、社交动机、便捷动机、利他动机对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使用频率具有正向影响,即用户的信息性动机、社交动机、便捷动机、利他动机越强烈,使用移动社交网路的频率就越高。娱乐动机、归属动机除了直接影响其使用移动社交网络的时间外,还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使用时长。信息动机、社交动机、便捷动机、利他动机对用户的使用频率产生影响;信息动机除了对使用频率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使用频率(刘忠国,2013)。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关于微信使用者使用原因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科技接受模型,提出个体对微信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以及网络外部性都对微信的使用具有正面影响;二是从使用与满足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微信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交需要,情感需要,娱乐需要,信息需要等,所以个体产生使用微信的意愿。个体作为微信的主要受众,他们的使用行为不管是使用技术接受模型还是“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解释,都必然离不开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个体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其认知和需求,从而影响其行为。然而,学界目前嫌少从心理学角度对微信使用原因进行分析,故本研究尝试从社一些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微信使用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微信相关研究作出些许贡献。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的文献是近五年国内相关学术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对之前国内学界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了解学界当前研究现状并发现不足,进一步从之前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建立自己的理论假设,构建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微信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与使用情况,本研究根据理论假设设计问卷,这是本文实证研究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问卷中问题的准确性和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问卷设计时参考了网络上其他相关研究,采用了相关题目。处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是偶遇抽样和雪球抽样)分别发放纸质问卷和网页问卷。回收后通过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验证理论假设。

3.1.3 个案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填答了问卷的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使用微信的原因和行为习惯,并通过交谈了解被访谈者的性格特征,发现微信是用于个体性格特征的内在联系。将访谈资料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材料,为研究假设提供依据。

3.2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没有具体限制,但考虑到时间和成本的问题,在发放问卷时采用了方便抽样和雪球抽样的方法,在最终获得的200份有效问卷中,填答者包括笔者身边的同学、家人、亲戚、朋友以及这些人的亲朋好友等,年龄跨度从18岁以下到50岁上不等,地区跨度也比较广,但除了在身边同学、朋友中发放纸质问卷外还发放了网络问卷,所以样本中所有人都掌握了一定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因此可以说,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拥有一定互联网使用技能(能够打开网页链接并进行简单操作)的个体。

3.3 研究假设

3.3.1 自尊与微信使用行为的关系

自尊是指个体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个体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心理学家认为,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当个体拥有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或者是他人对自身有积极正面的评价是,就会形成自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采取自我服务偏见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自尊,即提高自己的正性评价,降低自己的负面评价,将成功的事件归因于自身,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他人;同时,个体也会用自我妨碍的策略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也就是个体为了解释预期的失败而提前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当事件失败时,他人不会将失败原因归结为个体能力的缺乏,如若结果成功,则归因于个体的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总是希望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个体会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自我展示,从而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故本研究提出第一条理论假设:与低自尊者相比,高自尊者更偏向于通过进行自我展示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期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

3.3.2 人际互动与微信使用行为的关系

微信的传播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微信的朋友圈具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只有相互关注的好友才能看到对方的朋友圈信息,而且系统没有设置转发键,限制了信息的任意转发。朋友圈的这种传播方式既构筑了一个熟人的社交圈子,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熟人圈子,个体在与一些不属于这个熟人圈子中的人进行沟通互动和信息传播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用担心会被熟人“揭穿”。有学者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双方的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双方的自我暴露水平反应其关系的亲密程度。因此,本文提出第二条理论假设:个体在使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时会通过自我暴露或自我印象管理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

3.3.3从众与微信使用行为的关系

从众是指受他人影响而作出的行为改变,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倾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总结起来有两类:一是情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团体的团体规模、团体凝聚力以及团体的社会支持,他们都与从众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二是个人因素,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比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更注重他人的期待和评价,因此从众的可能性更大;个体有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不从众有事可能是仅仅是因为感到自己与众不同;个体有控制欲望,认为自身

有对行为的控制权,当这种控制自由收到威胁时,个体就会使用抗拒方式来争取自己的自由而产生反从众行为。此外,个体的社会地位、预先的承诺和性别都会对从众行为产生影响。之前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提出网络外部性的对微信使用意愿的影响,这种网络为外部性就可以看作是由于使用微信的群体规模庞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微信的使用行为。另一方面,那些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个体与那些不易产生从众心理的个体相比,在使用微信时所进行的操作也可能存在不同。据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信的使用,而那些受从众心理影响较大的人与那些性格相对独特的人相比,在使用微信时进行的操作有所不同。

第四章数据处理

4.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发放纸质问卷70份,由于答题不规范等原因,回收的问卷中有57份符合答题和回收标准,回收率是81.4%。另外,出于对时间和成本的考虑,笔者通过网络问卷平台——问卷星,将自己的问卷导入为网络问卷,采用雪球抽样的方式,利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发送网页链接,截止写作前回收有效网络问卷143份,故本研究回收了有效问卷200份。

4.2数据统计与分析

4.2.1 被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200名被访者参与调查,其中男性92人,占比46%,女性108人,占比54%,性别比例比较均衡,如表4.1所示:

表4.1 您的性别是

性别人数所占百分比(%)

男92 46.0

女108 54.0

综述200 100.0

表4.2 您的年龄是

年龄人数所占百分比(&)18岁以下 6 3.0

18至30岁177 88.5

31至50岁10 5.0

51岁及以上7 3.5

总合200 100.0

如表4.2所示,在200名被访者中,有177人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占比88.5%,其他三个您陵端的人数都很少,这主要是由于笔者自身作为学生的身份限制,导致大部分被访者都与笔者年龄相差不大。

在调查中,被访者的情感状况也是重要的人口统计变量之一,调查结果如表4.3所示:

表4.3 您目前的感情状况

感情状况人数所含百分比(%)单身(未婚、未恋)128 64.0

恋爱52 26.0

已婚19 9.5

离异或丧偶 1 .5

总合200 100.0

4.2.2 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在本次被调查的200名被访者中,共有186人使用微信,14人未使用微信,所占比重分别为93%和7%,而没有使用微信的原因如表4.4所示:

表4.4 您没有使用微信的原因是

没有使用微信的原因人数所占百分比

不知道微信 2 14.3

对微信不感兴趣10 71.4

其他 2 14.3

总合14 100.0 从表4.4中可以看出,在没有使用微信的14名被访者中,有10人是由于对微信不感兴趣才不是用的,占总数的71.4%,这说明个体使用微信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身的主观因素。

图4.1 您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是

如上图4.1所示,在使用微信的186名被访者中,认为自己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躲在1小时以下的人数为82人,占比44.3%,而是用微信在1至2小时,2至4小时的人数分别为46人和30人,分别占比24.9%和16.2%,使用微信在小时以上的人有27位,所占比重为14.6%。

在对使用微信的186名被访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个体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有聊天、朋友圈和公众号,具体情况如表4.5所示:、

表4.5 您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

微信功能使用人数所占百分比(%)未使用人数所占百分比(%)聊天(文字、语

158 84.9 28 15.1 音、视频)

朋友圈162 87.1 24 12.9

公众号(订阅

135 72.6 51 27.4 号)

附近的人、漂流

168 90.3 18 9.7 瓶、摇一摇

微信游戏175 94.1 11 5.9

微信支付143 76.9 43 23.1

在对微信使用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个体使用微信除了可以满足其人际情感需要、信息需要、展示自我的需要等自身需求外,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认为“身边的朋友都在用”是自己使用微信的原因的被访者有120人,占使用微信被访者总数的64.5%,与其他原因相比,这个原因被认可的程度最大,据此我们也可以验证以往研究中所提出的网络外部性对个体使用微信的意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具体的调查数据如表4.6所示:

表4.6 您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

使用原因是所占百分比(%)否所占百分比(%)身边的朋友都在用120 64.5 66 35.5 与朋友聊天或者结识新朋友98 52.7 88 47.3 获得相关新闻、资讯111 59.7 75 40.3

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展示自己42 22.6 144 77.4 娱乐消遣,打发时间86 46.2 100 53.8

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63 33.7 124 66.3

表4.7 您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的主要操作

在朋友圈进行的操作人数所占百分比(%)

发布自己的状态、心情25 13.4 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内容或链接37 19.9

浏览别人的状态、心情和分享的链接111 59.7 为别人点赞或评论13 7.0

总合186 100.0 在对微信使用者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使用者在朋友圈中进行最多的操作是“浏览辨认状态、心情和分型的链接”,占使用微信的被访者总数的59.7%,“发布自己的状态、心情”、“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内容或链接”的人共占33.3%,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具体数据如上表7所示。相关的,在对微信使用朋友圈使用目的的调查中,也只有6.5%的被调查者是为了“展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心、关注”,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表4.8所示:

表4.8 您上朋友圈的主要目的

上朋友圈的目的人数所占百分比(%)

展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心、关注12 6.5 想知道朋友们都在干什么72 38.7

打发时间,排遣孤独30 16.1

没什么目的,随便看看72 38.7

总合186 100.0

4.2.3 微信使用行为分析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采用一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然后对相关变量进行比较。

(1)、自尊与微信使用:

根据假设,首先选择问卷中测量自尊的问题,C1: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于他人在同一水平,C3:我认为自己很不错,并且别人也这么觉得;为选项赋值分别为:1表示同意,2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太同意,4表示不同意;在C1和C3两个问题中得分越低的人表示其自尊越高,故分别筛选出C1≤2,C1≥3,C3≤2,C3≥3的数据。接着,选择问卷中的测量“自我展示”的问题,B604: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展示自己,答案选项赋值为0表是“否”,1表示“是”,得分高表示自我展示的可能性大;B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答案选项为:1表示发布自己的状态、心情,2表示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内容或链接,3表示浏览别人的状态、心情或分享的链接,4表示为别人点赞或评论,得分越低,表示“自我展示”的可能性越大。

分别对C1≤2和C1≥3的数据在B604 和B8中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4.99所示:

表4.9

C1≤2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B604: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表达

169 0.00 1.00 0.2367 0.42631 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展示自己

B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169 1.00 4.00 2.5858 0.81286

C1≥3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B604: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表达

17 0.00 1.00 0.1176 0.33211

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展示自己

B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17 1.00 4.00 2.7647 0.75245

分别对C3≤2和C3≥3的数据在B604 和B8中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

下表4.10所示:

表4.10

C3≤2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B604: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表达

149 0.00 1.00 0.2282 0.42108 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展示自己

B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149 1.00 4.00 2.5638 0.84886

C3≥3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B604: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表达

37 0.00 1.00 0.2162 0.41734

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展示自己

B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37 1.00 4.00 2.7568 0.59654

从表4.10可以看出,当C1≤2即个体自尊比较高时,B604平均得分高于C1≥3中B604的平均得分,同时B8的平均得分也低于C1≥3中B8的平均得分。同样的,在表10中,当C3≤2或≥3时,B604和B8的平均得分具有相同的规律。以上分析说明自尊高的人的确更倾向于进行自我展示,假设1成立。(2)、从众心理与微信使用:

根据假设,选择问卷中测量从众的变量:C7:我是个独特的人,不喜欢“跟风”,C11: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在就好,没必要理会别人对自己看法;C7和C11的答案赋值分别为:1表示同意,2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太同意,4表示不同意;C7和C11的分数越高,表示从众的可能性越大。接着选择两个可能受从众心理影响的微信使用变量,B601: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身边的朋友都在用,答案赋值为1表示“是”,0表示“否”;B7: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使自己保持时尚潮流,避免落伍,答案赋值为1表示同意,2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太同意,4表示不同意;B601和B7的分数越高,表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越大。

分别对C7≤2和C7≥3的数据在B601 和B7中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4.11所示:

表4.11

C7≤2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B601: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身边

139 0.00 1.00 0.5899 0.49363 的朋友都在用

B7: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使自己保

139 1.00 4.00 2.2950 0.86354 持时尚潮流,避免落伍

C7≥3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擦

B601: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身边

47 0.00 1.00 0.8085 0.39773

的朋友都在用

B7: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使自己保

47 1.00 4.00 2.0638 0.86989

持时尚潮流,避免落伍

分别对C11≤2和C11≥3的数据在B601 和B7中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4.12所示:

表4.12

C11≤2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身边的朋友都

159 0.00 1.00 0.6352 0.48289 在用

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使自己保持时

159 1.00 4.00 2.2893 0.87400 尚潮新潮,避免落伍

C11≥3 人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身边的朋友都

27 0.00 1.00 0.7037 0.46532

在用

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使自己保持时

27 1.00 3.00 1.9259 0.78082

尚潮新潮,避免落伍

从表4.11、表4.12中可以看出,当C7≥3或C11≥3,即个体产生从众行为的可能想比较大时,B601和B7的平均得分都大于C7≤2和C11≤2时的平均得分,故假设成立。

(3)、自我暴露与微信使用:

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个体都与哪些人进行互动,在进行人际互动时怎样

进行自我印象管理,自我暴露的程度如何,如何处理展示自我与隐私保护之间

的关系?回答这些问题,除了在问卷中获得统计数据外,笔者还进行了一定的

访谈。

表4.13

B11:您通过微信交流最多的对象人数所占百分比(%)

家人20 10.8

亲戚 1 .5

情侣之间12 6.5

朋友91 48.9

同学或同事60 32.3 不熟的人(网友) 2 1.1

总计186 100.0

表4.14

B12:您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昵称人数所占百分比(%)

否136 73.1

是50 26.9

总计186 100.0

表4.15

B13:您是否使用真实个人照片作为微信头像人数所占百分比(%)

否151 81.2

是35 18.8

总计186 100.0

表4.16

B15:您怎样看待通过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

人数所占百分比(%)实现的陌生人交友

有助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缘分13 7.0

是虚拟空间的交友,不会深交41 22.0

不太可靠,只是一种新鲜感而已91 48.9

我反感这样的交友方式41 22.0

总计186 100.0

表4.17

B14:您是否担心使用微信会暴露个人隐私人数所占百分比(%)非常担心14 7.5

有点担心114 61.3

不担心58 31.2

总计186 100.0 从以上五个表格中可以看出,个体在使用微信时有点担心个人隐私暴露的占比61.3%,还有少数人表示非常担心,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昵称的人仅占总体的26.9%,使用个人照片作为微信头像的用户只占比18.9%,绝大多数微信用户选择和熟识的人进行人际互动,在被调查的186名微信用户中只有2人选择与不熟的网友进行频繁的人际互动。

4.3 个案访谈分析

笔者对两位在微信上与网友交流最多的被访者分别进行访谈。李某是沈阳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男,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社交。李某自述与同学关系一般,朋友较少,喜欢打游戏,当问及为什么喜欢与陌生人进行人际互动时,李某说因为自己性格太内向,胆子比较小,又有一些口吃,平日不爱说话,但是在微信上可以不用讲话,只用打字,反正是陌生人,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有时候心情不好宁愿和他们讲一讲自己的烦心事,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大家相互安慰,感觉比较开心。但李某也坦言,自己在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还是有一些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是否会暴露,所以会比较小心,对于网友提出过见面,也是直接拒绝,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不想让网友发现自己口吃,破坏自己在网友心中的形象。王某,女,是一家医院的护士,由于在医院工作比较辛苦,还要看病人和家属的脸色,心里比较委屈,和陌生人交流比较随意,把自己的烦心事倾诉出来既可以放松心情,还不用担心自己的坏心情给别人带来不愉快。另一方面,和一些在其他城市网友聊天很有趣,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增长知识。

从对李某和王某的访谈中可以发现,通过微信与网友聊天的人虽然只占微信用户的少数,但是只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暴露过多个人信息,个体能够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展示需求,并且可以由于相对的“不计后果”而“随心所欲”。也就是说,个体在进行人际互动时,可以根据对方的身份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自我暴露,除了必要的个人信息外,一些隐私甚至宁愿讲给给陌生人而不是熟识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对方是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人,再加上微信独特的传播方式,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我建构和展示而不用过度担心重要个人信息被暴露或者自己的“谎言”被“拆穿”。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即时通讯应用(IM软件)迎来跑马圈地的时代,微信所取得的成就——迅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引起的了业界和学姐的共同关注。本文从以往研究中获得启发,试图以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微信的主要使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微信使用行为进行解释,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自尊高的人希望通过自我展示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期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所以在使用微信时,自尊高的个体希望通过使用微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在朋友圈中也更乐于发布自己的状态和心情或者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链接。

第二、虽然微信用户对个人隐私暴露仍持有一定的疑虑,但由于微信独特的传播方式创造了一个熟人的社交圈子,陌生人无法进入,所以个体在使用微信与网友进行人际互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自我暴露,有一些隐私甚至宁愿倾诉给网友而不是熟人,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展示需求。

第三、从众心理会影响个体的微信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调查表明,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的人使用微信的一部分原因是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这也是对先前研究中所提到的网络外部性的回应,并且那些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使用微信可以帮助自己紧跟时尚潮流而避免落伍,可见易受从众心理影响的人更偏向于通过使用微信来保持自身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一致性。

作为一种社交应用软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其受众的使用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微信满足了个体的社交需要,情感需要,信息需要以及树立个人形象的需要,微信半私密的传播方式也有效地抑制了恶意转发等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发生,这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但同时,部分个体由于人际关系困扰、自尊较低等原因而过度依赖微信这一媒介进行社会交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其自身的心理压力,解决情绪困扰,但长此以往则可能出现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这一问题必须受到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足够重视,以免发生不良社会后果。

微信用户行为与心理调查

您好!本问卷是一份学术性质的研究问卷,请您从个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没有对错,您的观点和看法对本研究极为重要。本次调查只需要花费您五分钟即可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本次调研采用不记名作答的方式,所收集的资料将全部用于学术研究,个人信息会得到保密,请您放心。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9——30岁C、31——50岁D、51岁及以上

3、您的受教育程度:A、初中及以下B、高中及中专C、大专及本科D、硕士及以上

4、您目前的感情状况:A、单身(未婚、未恋)B、恋爱C、已婚D、离异或丧偶

5、您目前所居住的省份及城市是:

6、您是否在使用微信:A、是(跳转至第二部分)B、否(跳转至下一题)

7、您没有使用微信的原因是(答完该题跳转至第三部分):

A、不知道微信

B、对微信不感兴趣

C、没有可以使用的设备

D、其他

第二部分:

1、您使用微信的时间:

A、6个月及以下

B、6个月至1年

C、1至2年

D、2年以上

2、您使用微信的频率是:

A、(几乎)一直在线

B、每天多次

C、每天一次

D、几天一次

3、您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

A 、一小时及以下B、1至2小时C、2至4小时D、4小时以上

4、您微信的好友数目是:A、50及以下B、50至100 C、100至200 D、200以上

5、您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有(可多选):

A、聊天(文字、语音、视频)

B、朋友圈

C、公众号、(订阅号)

D、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

E、微信游戏

F、微信支付

6、您使用微信的原因是(多选):

A、身边的朋友都在用

B、与朋友聊天或者结识新朋友

C、获得相关新闻、资讯等

D、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展示自己

E、娱乐消遣,打发时间

F、可以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

G、其他

7、您是否认可微信可以帮助自己保持时尚新潮,避免落伍:

A、同意

B、比较同意

C、不太同意

D、不同意

8、您上朋友圈最主要的操作是:

A、发布自己的状态、心情

B、分享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内容或链接

C、浏览别人的状态、心情、和分享的链接

D、为别人点赞或评论

9、您上朋友圈的主要目的是:

A、展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心、关注

B、想知道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C、打发时间,派遣孤独

D、没什么目的,随便看看

10、您在意自己在微信游戏中的排名吗?

A、比较在意,喜欢刷新自己的分数

B、不太在意,排名无所谓

C、毫不在意

D、不玩微信游戏

11、您通过微信交流最多的对象是:

A、家人

B、亲戚

C、情侣之间

D、朋友

E、同学或同事

F、不熟的人(网

友)

12、您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昵称:A、是B、否

13、您是否使用真实个人照片作为微信头像:A、是B、否

14、您是否担心使用微信会暴露个人隐私:A、非常担心B、有点担心C、不担心

15、您怎样看待通过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实现的陌生人交友:

A、有助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缘分

B、是虚拟空间的交友,不会深交

C、不太可靠,只是一种新鲜感而已

D、我反感这样的交友方式

第三部分:

请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空格中划“√”:

内容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1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他人在同一水平

2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3 我觉得自己很不错,而且别人都这么觉得

4 我认为自己性格热情,善于交谈

5 我认为自己坚定自信,充满活力

6 我很乐于接受新事物

7 我是个独特的人,不喜欢“跟风”

8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9 只要有机会,我很善于表现自己

10 与大部分朋友相比,我觉得自己很快乐

11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自在就好,没必要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12 我喜欢让大多数人注意我

13 我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圆满,符合自己的理想

14 即使在非正式聚会上,我也感到紧张

15 与一群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16 在社交场合,我经常感到焦虑

17 在与上司或权威人士谈话时,我会感到紧张

18 在社交场合中,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关于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专业的媒体人和网络运营商不再是网络媒体的唯一发声者,普通用户也成为了互联网内容的制造者,而微信、qq等社交工具就成了他们发声的主要途径。主流社交工具的用户群体规模巨大,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商机,看见了这种潜在商机的个人、组织或企业纷纷加入基于SNS的网络营销队列。而微信又以其中国目前社交工具霸主的地位,成为了SNS网络营销的主战场,并迅速引发了微信营销的热潮。 (二)研究内容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或个人营销模式的一种。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微信营销具有众多优势,那么商家应该如何利用微信营销呢?商家推送应该推送怎样的信息达到营销的目的呢?而用户在接受商家的信息时采取了怎样的举动呢?这是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整份问卷一共18道题,四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联动题和量表题,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6道,联动题和量表题各1道。问卷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询问受调查者的微信使用情况,第三个部分调查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反映和行为,第四部分主要询问对于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营销手段的看法。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11.19在腾讯问卷上完成了《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调查问卷》,并通过微信、qq和微博等平台发放问卷,邀请和吸引公众来完成问卷。于11.21完成了问卷的回收工作。 (3)研究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二、关于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概述 (一)微信庞大的用户群:接受调查的人中,97.7%的人都会使用微信,可见微信在中国的覆盖面之广,这些庞大的用户群就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所需要挖掘的巨大潜力。(二)微信用户的注意力:有总共70.4%的用户使用微信是为了除社交、更新动态以外的目的,包括关注商家信息、最新资讯等,这就给了微信运营者一个很大机会:用户主动寻求企业及其产品或内容的信息。但是大多数用户对于所关注的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又并非仔仔细细逐条观看,而是选取有兴趣的部分阅读,所以运营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地位优势,但需要把握好用户的需求和内容的质量,比如说,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最想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得的就是最新有效的资讯。 (三)微信购买行为:绝大多数用户不会选择通过微信购买产品,这与用户使用微信的目的和消费习惯,以及企业的战术策略有关。用户使用微信主要是想获得资讯,而非产品;用户更习惯于在专业的第三方购物平台网购;企业将网上销售的力度主要发力在网上商城和

微信营销现状分析

微信营销的现状分析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每个微信账号的注册使用者是人,每个人的行为规律都被记录成数据。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对当下的网络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海量的大数据来实现大数据价值?因此,分析研究微信的大数据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内容,将有利于有效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大数据营销。 在过去,传统的客户销售是通过展会、用户登记、购买客户资料等方式取得客户线索,然后通过电话、邮件、上门拜访等方式推进客户下单。传统的CRM就在于维护和关怀这些已消费的客户过程中,促成客户的再次消费。现在,随着实名制社区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化,用户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链,也就是人脉价值,通过这种人脉价值最终能实现交易数据跟交互数据的融合。微信这一优秀的SNS传播工具体现的正是这种人脉价值。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直接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进行点对点的直接营销。这种商家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可以帮助商家实现CRM(客户关系管理)。但是,如何利用好微信平台的这种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很多潜在的商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实质上,这是由于对微信CRM的本质和原理缺乏认识。但其实只是缺乏一个好的微信客户关系管理工具,《Y3微聊管理系统》正是为此而诞生的。 《Y3微聊管理系统》是由广州银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基于微信的日常沟通的员工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满足公司员工与客户正常的沟通需求情况下,有效的对沟通内容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从而实现对营销和服务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沟通效率及服务质量,更好的挖掘商机并保护公司的利益。

《社会心理学》攻击与利他知识点

第十章攻击与利他 第一节攻击行为的定义和种类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攻击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 可见,一种行为能否被判定为攻击,必须要研究两方面的情况,其一为个体的外在表现,其二为内在的意图或动机。二.攻击行为的种类 反社会型的攻击行为;亲社会型的攻击行为;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判断标准:行为者的社会角色(父亲儿子)、行为者的身份特性(警察)、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足球比赛)、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正当防卫,报复行为)。 第二节攻击行为的成因 一.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杏仁核;睾丸激素;小白鼠实验(芬兰)——遗传特性;克兰费尔特综合症(丹麦)——基因改变 二.挫折攻击论和学习论 挫折是引起人类攻击行为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挫折的一个可能作用是加强个人对与暴力有关联事件的攻击行为。 相对剥夺 三.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四.人格与攻击行为 是不是有一些特指的人格状况,他们本身就是那种高攻击性的特性。(A型人格,B型人格) 五.攻击行为的情景性因素 1970京巴多提出“去个性化” 武器的效应 性别角色 酒精 温度、拥挤、噪音 第三节攻击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惩罚 宣泄 认知干预 社会技巧熟练——怡情(幽默等) 社会公平 第四节利他行为概述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 是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 以利他为目的;不期望有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损失。

二.利他行为的分类 利他性助人行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分享性行为;完全利他性行为。 社会性助人行为——习俗性行为;包容性行为;公正性行为;控制性行为。 三.关于利他行为 1.外在赏酬与内在赏酬 2.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 3.自我利他主义和纯粹利他主义 4.进化利他主义和本土利他主义 四.我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 1.基因决定(亲缘性的选择,落水救人,母亲接坠儿) 2.心境假设(问卷调查,卖花) 3.社会交换(赞许) 4.社会规范(社会文化) 5.人格的因素(社会赞许性比较高的人特别容易去实施帮助 性的行为;高怡情性的人也比较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帮助性的行为;诱导他的内疚感也会增加他的帮助性的行为)6.文化的因素(新几内亚的几个部落) 五.何时我们会帮助别人? 1.旁观者效应和责任分散 2.助人的决策过程

最新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概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概述 - 主体对外界事物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一定的行为倾向。1862年美国心理学家K.W.斯彭斯最早注意到态度现象,认为是一种先有之见;1885年,丹麦社会心理学家C.G.朗格在关于情绪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者有思想准备和无思想准备,对刺激物的反应不一样。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与F.W.兹纳尼茨基在《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09)一书中首次使用态度概念。 社会态度(social attitude) 在社会心理学中对社会态度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L.瑟斯顿和C.E.奥斯古德将态度视为评价或情感性反应;F.奥尔波特把态度看作为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认知论者将态度看作是由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三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对态度对象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的相互关联的比较持续的、某一个人内部的系统。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情感性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的或情感性体验。行为倾向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向外显示的准备状态和持续状态。这三种成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其他两种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判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性成分对态度起着调节和支持作用;行为倾向成分则制约着行为的方向性。 特点 社会态度有以下特点:①内隐性。态度本身是无法直接测定的,

必须从个人的行为或与行为有关的语言行为表现中间接推断出来,测定态度需要一定的中间变量。②方向性。态度总是具有赞成或反对的方向特点,并具有程度的差异,有时反映出态度的极端性,有时则反映出态度的中性性。③态度的统一性。构成态度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彼此协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④态度的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并不是经常表现出与内心态度相一致的外部行为。⑤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态度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倾向。 功能 德国心理学家D.卡茨从需要满足的角度,认为态度具有以下4种功能:①适应功能。个体具有从外部环境获得奖励,避免惩罚的需要,而态度使人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功能。②价值表现功能。态度可以明确地显示自我的价值,具有积极的表现功能。③自我防御功能。态度既可以拒绝引起焦虑的外部事件,又可调节内部冲动。④知识功能。态度可以作为理解环境的一种手段,将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或理解的参考系。 社会态度与行为 一般的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但是,也经常发现态度和行为之间并不完全处于对应的关系,其相关程度并不高。产生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原因,除了可以归之于态度测定及调查等方法问题外,还由于从态度到具体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各种中介因素,主要包括:①个体心理、人格因素。②社会的环境因素。这两类因素往往共同起作用。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析:2014年中国各行业商铺用户的微信运营调研报告完整篇 概念定义 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商家的营销推广与CRM平台 2013年8月5日,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升级,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服务类型。服务号旨在给企业和组织提供业务服务和用户管理能力;订阅号旨在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与管理模式。 微信第三方服务商 微信第三方服务商串联起了微信官方与企业客户,协助商家搭建微信站点、运营公众号。据腾讯官方估计,当前国内基于微信的第三方服务商约2000家。当前,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市场“很热却很杂乱”。 中小商家 此次调研的主要中小商家特指经营资金投入在50万元以下,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从事不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朋务性或生活零售类行业的商家,不涉及批发这一销售方式。调研对象行业特性与分布比例

本次调研涉及的主要行业是与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或生活类零售业,具体包括:服装零售、花店、摄影影楼、母婴早教、教育培训、餐饮、美容化妆、生鲜配送与生活服务等。参与此次调研的中小商家,服装与餐饮类占据较大比重,分别占比16.1%、15.1%。艾媒咨询分析认为,此次调研涉及行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消费者购买频次高、重复消费多的特点。 中小商家经营资金投入与员工数量分布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参与本次调研的中小商家,经营资金投入在10—50万的比例高达53.2%,26.7%的中小商家资金投入在5—10万之间。调研数据同时显示,29.1%的商家员工人数在10—20人之间,以个人或家庭方式经营的占比29.5%。 中小商家除微信外的经营与传播渠道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已开展微信运营的中小商家中,实体店是最主要的经营平台,占比高达64.9%;41.5%的中小商家会借助淘宝等电商平台;尝试以微博进行经营与传播的商家占比37.8%。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中小商家的经营传播平台并不单一。许多中小商家会考虑通过多种平台进行经营,部分经营者通过早期微博运营已为其带来相当的口碑与人气。中小商家在选择经

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调查报告

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调查报告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专业的媒体人和网络运营商不再是网络媒体的唯一发声者,普通用户也成为了互联网内容的制造者,而微信、qq等社交工具就成了他们发声的主要途径。主流社交工具的用户群体规模巨大,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商机,看见了这种潜在商机的个人、组织或企业纷纷加入基于SNS的网络营销队列。而微信又以其中国目前社交工具霸主的地位,成为了SNS网络营销的主战场,并迅速引发了微信营销的热潮。 (二)研究内容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或个人营销模式的一种。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微信营销具有众多优势,那么商家应该如何利用微信营销呢?商家推送应该推送怎样的信息达到营销的目的呢?而用户在接受商家的信息时采取了怎样的举动呢?这是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整份问卷一共18道题,四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联动题和量表题,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6道,联动题和量表题各1道。问卷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询问受调查者的微信

使用情况,第三个部分调查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反映和行为,第四部分主要询问对于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营销手段的看法。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 (2)问卷发放和回收过程:在腾讯问卷上完成了《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调查问卷》,并通过微信、qq和微博等平台发放问卷,邀请和吸引公众来完成问卷。于完成了问卷的回收工作。 (3)研究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二、关于微信营销的使用分析的概述 (一)微信庞大的用户群:接受调查的人中,%的人都会使用微信,可见微信在中国的覆盖面之广,这些庞大的用户群就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所需要挖掘的巨大潜力。 (二)微信用户的注意力:有总共%的用户使用微信是为了除社交、更新动态以外的目的,包括关注商家信息、最新资讯等,这就给了微信运营者一个很大机会:用户主动寻求企业及其产品或内容的信息。但是大多数用户对于所关注的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又并非仔仔细细逐条观看,而是选取有兴趣的部分阅读,所以运营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地位优势,但需要把握好用户的需求和内容的质量,比如说,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最想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得的就是最新有效的资讯。 (三)微信购买行为:绝大多数用户不会选择通过微信购买产品,这与用户使用微信的目的和消费习惯,以及企业的战术策略有关。用户使用微信主要是想获得资讯,而非产品;用户更习惯于在专业的第三方购物平台网购;企业将网上销售的力度主要发力在网上商城和第三方购物平台上。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代表性的观点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期待效应 (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三、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二)档案法 (三)调查法 (四)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五) 实验室实验 观察法(ob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观察法常常伴随着细致而准确的测量,如运用录音、录像、摄像头监控等方法。 优点: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 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 缺点: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 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档案法为档案分析法的简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如论文、地方志)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优点:不引人注目、觉察,排除了特殊反应。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缺点: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量大、耗时。有赖于分析者的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常有问卷法、量表法和访谈法等。 优点: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 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 缺点: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 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优点: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进行研究,资料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和真实的人,因而真实可靠;现场研究还可以获得其他干扰被试真实生活的方法不可能获得的资料。现场研究获得的研究

精选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析.docx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那么,微信营销怎么做呢?下面jy135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微信营销的成功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微信营销的成功案例 1、酒店:维也纳酒店——微信1年订房1个亿 案例亮点:网络预订酒店拥有十年以上传统刚性需求,移动化时代彻底颠覆PC端。 案例描述:作为全国中档连锁酒店第一品牌,维也纳酒店微信最初就看到了服务号强大的智能服务接口,并果断升级为服务号,申请并使用微信各大高级接口开发功能服务客户。移动端更多注重的是客户体验,维也纳通过自定义菜单的深度优化和闭环管理思维,不断的提升平台的客户体验,有效激活了平台会员的消费黏性和活跃度。首先,预订系统的开发,与PC官网进行打通实现微信预订,通过“微信预订立减20元”差异待遇进行流量引导和转化。 其次,每日签到的闭环设计,娱乐和让利的双重驱动,让维也纳的会员留在微信平台上,并得到愉快和实惠。微信的自助服务使维也纳订房各环节实现信息一体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总裁培训客户体验和平台消费黏性。目前维也纳通过微信日均订房超过1000间,结合维也纳服务号的关注量来讲,这一转化率目前在业内也是位居前茅的。 2、商场:天虹——每天微信接待8000人次

案例亮点:零售O2O模式转型,实现微信逛街 案例描述:用过微信“打飞机”聊天,有没有用过微信逛街?天虹的微信商城系统微信率先实现,而且还是微信支付第 一开通者。便捷的自助服务满足了粉丝对于品牌检索和优惠查询的需求,关注天虹微信、点击购物搜索某类品牌,屏幕中瞬间给顾客展示商场内品牌,随即打开一个品牌链接,职业经理人培训的该品牌的优惠活动,折扣数量,单品售价范围就展 示出来,给客户很好的体验感,你不需要走到门店就能知道优惠活动,省得一个个去逛,省力省时间。 最后,便捷的支付模式,你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购买商品或礼品卡,或者看好了去门店买,可以选择在线支付,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天虹商场试水微信开启零售O2O模式,其微信平台通过腾讯微生活,实现了个性化信息订阅、会员系统无缝对接,一对一互动等。当其与微信合作消息传出后,天虹的股价连续三日累计上涨近三成,天虹参与微信平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客群,给天虹带来了持续的关注和购物转化,客户粘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目前,天虹微信已有数千商品在微信销售,拥有40多万粉丝,每天在微信上接待顾客8000人次! 3、餐饮:海底捞火锅——每日微信预订100万 案例亮点:海底捞生意太火爆了,与其来了排队,不如提前微信预约,省得商户和客人双重尴尬。 案例描述:作为国内最具口碑的餐饮连锁服务机构,海底捞是较早试水O2O营销的餐饮连锁服务企业之一,凭借在微博、点评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的口碑,海底捞迅速聚焦起了大量忠实粉丝。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一直是海底捞的追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对经营者而言如何选择更好的管理方式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分析

企业微信营销案例分析 马乖:株洲女孩微信卖甜橙?月售28万斤 80后,“灵泛”,“帮主”。这是马乖的标签。 如今,她又多了一个标签:美女销售。 从“服装设计师”变成“卖橙子的小姑娘” 马乖出生于株洲,但因父母工作的原因,先后在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云游四方”。 去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乖看到一组数据:随着智能手 机的普及,已有99%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微信。爱“闯荡”的马乖,开始琢磨这一块大市场。 当时正值11月份,生产橙子的季节,天生爱吃橙子的马乖,索 性把创业目标锁定为销售橙子。 她自嘲说,“也许我名字的‘乖’,用古灵精怪的‘怪’来形容更贴切。” 请顾客代表进果园试吃 哪种橙子好吃?有哪些人爱吃橙子?橙子该怎么销售? 最终,马乖承包了永兴一家果园,每天根据顾客的订单需求,由果园农夫当天摘下新鲜的橙子,发货送至株洲地区。 为客户准备一个剥橙器、一包湿纸巾 在微商火热的当今,怎样才能立足?马乖认为,只有想顾客之所想,供顾客之所需,才能获得顾客的“心”。

“给顾客贴心的感觉,才会选择我们的橙子。”马乖表示,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长远来说,获得了更多的客户群,“一个月内销售28万斤甜橙的业绩,是最好的证明。” 医院打吊针2小时,卖了400公斤甜橙 对于一个新微商来说,选产品、产品包装都不是最难的,考验人的是“怎么建立客户群”。 和一般的人一样,马乖只是通过“用户添加”的方式,主动添加粉丝,“但这类粉丝活跃度不高,处于被动状态。”马乖还有第二套方案,通过自媒体营销,利用自身优势,注册公众号,并定期推送与橙子有关知识的微信,吸引粉丝。 刚开始营销的几天,马乖因疲劳过度而生病,需打吊针。 可去哪里打针?马乖也有讲究,“中心医院人流量大,而且去中心医院打针的人群,应该是条件较好的群体。”于是,她也选择了去中心医院打吊针。 打吊针时间长,又无聊。闲不下来的马乖,手机仍不离身,通过微信与顾客交流,并不断有顾客来医院送钱、拿橙子。“旁边的病友看得一愣一愣的,都好奇我在干吗。”马乖又一遍遍耐心地跟病友们介绍自己的甜橙,包括吃橙子有哪些好处、自己的橙子怎么好吃。就这样,2个小时,她在医院卖了800斤甜橙。 她说,要想让别人疯,自己得先疯。考虑到水果是季节性明显的产品,马乖正在筹划“果然是你”品牌,让顾客不管在什么季节,都能吃到当季最新鲜的水果。目前,已与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商签约。 记者手记:把自己当顾客 甜橙,并不新奇的产品,但是,马乖找到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通过微信销售。在微商云集的时代,她抓住了客户的“心”,才有足够的竞争力立足于市。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与分析

微信营销成功案例与分析 曾经,在这个无忌的世界,只有一个男人敢把内裤外穿,他就是:超人。 现在,有一种水果,它也敢这么玩!它的名字:水蜜桃。 这是一个有无限创意的世界,只要你敢大胆尝试营销方法,就很可能瞬间引爆全城! 上面图片水蜜桃的包装,就出自南京一家水果网店老板的创意,他以豪“无节操”的思路发明了“穿内裤的水蜜桃”。 由此,获取到不少微博大V的转发,以一张史上最性感水蜜桃的图片赚足了眼球。成千上万的网友大呼无节操之余,纷纷都忍不住 各种转发。 一夜之间,让这家卖水果的公司火得不行! 从这个小的案例来看,它的营销手法完全来自于它本身的创意。当然,这种带有性暗示营销创意,我们暂且先不讨论是否有无节操。 不可否认,他们这次的创意,真是非常成功!我在写这篇文章前,就调查过朋友圈的很多朋友,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个水蜜桃。答案是:厚黑谷子兄,你太落伍了! 我承认我确实落伍,可是并不影响我去思考这件事成功背后的营销原因。 从这次成功的微创新营销事件,我们最少可以挖掘出三条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创意,微营销传播利器。 没有好创意的产品,注定会一个不温不火。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年代,平淡无奇的产品。只会成为消费者眼中的浮云,一飘而过。

“穿内裤的水蜜桃”很好地运用了产品本身的特色,水蜜桃中间有 凹槽,再配上一条小而性感的蕾丝小内裤。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想像成.......大家懂的。如果换成苹果(NO,Iphone!),也就只 能在上面写上“平安”等字。它要是穿上蕾丝小内裤,就不会这么 逗乐了。 第二:情色,互联网吸引眼球的绝佳方法。 第三:时机,微营销的关键。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说的就是各个方面的时机。我在网上搜索"穿内裤的水蜜桃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信息是发在一个论 坛里,发帖时间:2011年9月23日。 通过这个微信营销案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微营销不是单纯的加粉丝,找便宜的产品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基本的条件,但是,要真想做大影响力。不仅仅这么简单,我们要做的功课还非常多。我们要不断学习,让自己成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们 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提高。我们也可以创造出一个爆品 果乐乐宁帅豪:大学生微信卖水果日营业收入上千元 选择高职 把中学的创业梦延续下去 “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宁帅豪透露。他说自己从高中开始就“不务正业”涉足商业。那时候某品牌的智能手机还非 常流行。不少中学生都渴望拥有一部手机,但又苦于囊中羞涩。宁 帅豪瞅准商机,联系省城郑州的大批发商,批量进货,以远低于当 地销售商的价格把手机卖给自己的同学,“挣了大约一万多块钱。”宁帅豪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2年,宁帅豪高考。他的分数足以上当地的三本院校,但他 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北京读高职。“我当时就想得很清楚,要试着自 己创业,上大学一定要去一线大城市,因为那里可以获得开阔的视野、第一手的商机。读高职可以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宁帅豪说。最终他被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录取。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知识点

第七章社会态度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念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处社会环境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态度的三个构成要素:认知、情感、意向。 在态度中认知是指人的一定的价值观念,意向是指人的行为的准备状态。 对交响乐的态度例子看出,在社会态度构成的三个因素中,人的情感是核心要素,在态度中起重要作用。 社会态度的构成有以下几点: 1.社会态度的对象是社会环境 2.社会态度的构成具有一定结构 3.社会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而 不发生改变 4.社会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的, 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二.社会态度的特点: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动力性。 讨论 1.态度和事实的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事实是不一致的,如吸烟有害健康是事实,但有很多人在吸烟。

解释:人社会态度的一个构成要素是价值观念,它可以形成一种利害关系,如果这种事实不和人价值观念发生一种直接的利害冲突的时候,人的态度可以对事实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方式。 2.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准备状态和实际行为的做出有时是不一致的,如和关系不是太好的人打招呼,排华又让中国人住店等。说明人的态度和具体的行为表现要受到一个具体的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态度的理论研究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联想,也就是说,在人的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某个事件能够和人的某种经验形成一定的联想,于是我们人的社会态度就会因为这种联想而形成。操作条件反射是讲由于人的行为会带来某种奖或者惩的后果,于是他可以获得正强化或者负强化,而这种正强化或者负强化会使得人们做出形成某种态度的取舍。 二.认知理论 认知失调(费斯汀格)认知有三种情形,一种是认知是协调的,一种是认知是不相关的,一种是认知是不协调的。 只有当原有的态度和外来的刺激不协调时,才会产生认知失调,就要考虑不协调是由什么造成的,怎么样去调整它。所以认知失调会影响态度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答案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误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 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 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3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决定l人格的发展方向。错误 34在社会化过程中,5-6岁孩子产生的情感不包括骄傲 35性行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繁衍后代。正确 36罗曼蒂克激情是在5-6岁产生的感情。错误 37控制有余,爱心不足是哪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专制型 3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9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固定顺序的。正确 4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依附期的变化趋势是变长 41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是角色学习 42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取向,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正确 43研究发现,人的一半以上的人格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正确

态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社会心理学

大连大学 公选课社会心理学论 [论态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作者:吴谦 专业名称:环化学院环境工程 111班 2013年5月2日

论态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摘要: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人、事、物、团体及观念)所持有的评价系统和行为倾向。态度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态度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态度会影响个体对别人的知觉判断,会影响学习的素的和效率。同时,态度能帮助个体决定加入何种团体,选择何种职业及坚持何种生活信念。 关键字:态度评价系统行为倾向习惯性反应 正文: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人、事、物、团体及观念)所持有的评价系统和行为倾向。一般社会心理学者都把态度分为认知、情感及意向三个成分。态度必须有一个特定对象,必然是三种成分一致协调作用,并且比较持久稳定。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一种动机唤起的准备状态。社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态度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态度决定着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选择。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的习惯性反应,即成为个性的一部分,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往往会有一套或强或弱的固定看法。而这种定型的看法又常常阻碍一个人去正确辨别群体中的个性差异,以致影响正确的社会判断。人对某事获得很强烈印象时,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当我们询问旅游者对某国的印象如何时,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的说:“那国家的人亲切有礼貌。”有的说:“太粗野了。”乍听起来,好像讲不同国家。前者可能遇到一个亲切有礼的店员,印象深刻的缘故;

后者也许问路时遇到个粗野的小伙,惹得他一肚子气的缘故。每个国家都有亲切的人,也有粗野的人。可是人们往往对某事印象的强烈而以偏概全,产生误解,偏见。所以判断和选择时要冷静思考一下。态度影响学习的效率。当学习的内容与个体的态度不一致时,这种态度将阻碍个体的学习,从而降低效率;而当学习的内容与个体的态度一致时,这种态度将促进个体的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目学得好,不喜欢的科目学得不太好。这说明个体对与自己态度吻合的学习材料,容易被吸收、理解、记忆。而与自己信念、价值观相违背的学习材料,则被阻止、歪曲难以记忆。由此可见态度具有过滤作用。 态度可以帮助人忘却自己的缺陷或不敢面对的问题,即为了防护自我的形象从而减少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例如,种族歧视态度可以缓和自我脆弱者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再如一般公司员工受上司责备时,也会发牢骚。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无权拒绝上司的指示,顶多只能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在与同事用餐时发牢骚泄愤。以此来消除对自己能力不强的焦虑和自卑。 态度能够表达个人价值观。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最高意义就是追求美,那么对于艺术必然有正面积极的肯定态度;而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最高意义就是享受,那么必然向往舒适的生活,并对此持肯定态度。所以,我们能从一个人的态度看出他的人生价值观。 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所以,保持正确的态度,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信营销分析

微信营销分析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微信营销分析 这两个月,微信营销像疯了一样在蔓延。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新玩意,渐渐的,有了一些看法,今天不妨分享一下。 我先是关注了“王力宏”,我跟他说一句话,他很快回过来一长段语音,然后再说,就不搭理我了。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一定是机器做的,出于好奇,我时不时跟他说说话,不大有回复,有回复也是那种跟谁说都可以的打哈哈的话。有一天突然接受到王力宏发来的微信,里面说了他在嘉兴演唱会的情况,我想这也是录好通过微信平台统一发送的吧。 然后我因为一个麦当劳的Campaign,关注了“麦食大盗”,然后每天他都给我推送一个多媒体信息,有的是图文,有的是链接,打开之后是短片或者录音,大体都是说这个叫“麦食大盗”的Campaign的一些情况。每一次,我都觉得他有点自娱自乐。 去灵隐寺星巴克点大磁大杯的时候,通过一个二维码加了“星巴克中国”,结果连续三天给我推送星巴克的促销信息和新品预告。 好奇的我加了很多这样的号码,大都是一样的结果。 我问自己,这东西火么?答案好像是肯定的。 我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这种玩法火的范围在哪里?

问了周围的很多人,反馈大都是一样的,用微信加了品牌为好友,得到的大都是“推送信息”,同时,“被骚扰”和“没什么用”被提到的次数猛增。我问他们会不会点里面的链接时候,回复是好奇会点,但发现是广告之后就不点了。 我又在网上各种营销界的论坛之类的地方看,得到的信息却不一样。品牌商和营销组织普遍认为,微信营销很有效,能够让用户主动关注,并且能够“很精准”地推送信息,信息到达率100%,很少有CPM成本这么低的渠道了。 我坚信一点,一种成功的营销方式,一定要让品牌商和消费者都开心,都乐于从中获利。而目前的微信营销方式,似乎达不到这个标准。 我又问自己,品牌商为什么会很喜欢这种方式? 之后我收集了目前受追捧的几种方式,并且写出了我认为的实质。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_王惊雷

总第448期 doi:10.3969/j.issn.1006-2025.2014.09.19 【收稿日期】2014-07-04 【作者简介】王惊雷(1979.9-),女,汉,江苏徐州,山东大学硕士,江苏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 王惊雷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随着微信的日渐普及,微信营销也为众多企业所重视。伴随着精准营销概念的引入以及即时营销研究的不断深入,点对点精准营销已经成为微信营销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微信的独特营销模式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改革。以企业微信营销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分析企业营销的利弊与企业微信营销的现状和问题,并化弊为利,提出注重互动性、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客户的维护与培养等方法,让微信营销能够在网络文化兴起背景下给企业创造更大正面效益。 【关键词】微信营销营销模式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25(2014)09-0068-04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带动了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文化的诞生,其对营销模式产生巨大影响。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微信用户从0到1亿耗时14个月,从1亿到2亿耗时半年,从2亿到3亿耗时约4个月,此后每5个月增长1亿,截至2013年10月24日,微信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6亿。[1]中国作为微信的发明国和用户最多的国家,其市场前景广阔。蓬勃发展的微信市场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营销模式———微信营销。 一、微信营销 (一)微信与微信营销的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功能的免费移动应用,诞生之后的短短两年间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微信快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3年1月15日,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用户入口。 [2] 前 后不到3年就有如此巨大的用户群,可见微信已经成为流行趋势,再加上3G 技术的成熟、4G 网络的开始应用,使得微信营销成为一种潮流和最新的营销方式。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工具,用在不同领域,多样化的通信工具逐渐与世人见面,同时各方对这种工具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其中营销学依赖性最大。在网络世界里,营销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发展,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时代里为企业带来了全新发展和更大优势。然而由于这种模式与客户交流的延迟性,让人与人交流“微化”的今天,微信以绝对的速度优势和便捷方式脱颖而出,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新型交流工具。 (二)微信营销的定义 微信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微信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进行营销活动。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信息,商家则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产品的点对点营销方式。[3]微信营销基于微信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用户推广企业产品及公司品牌的一种现代营销模式。 (三)微信营销的特点1.用户年轻化

微信网络营销案例研究分析

微信网络营销案例研究分析 1.可口可乐——我们在乎 2.维多利亚的秘密 3.Burberry——从伦敦到上海的旅程 营销启示:技术的精进最大程度满足了移动营销多元化的交互与联动,技术宅也有春天就对了! 营销启示:营销3.0时代将从产品导向、满意度导向上升为价值导向,能产生消费者情感共鸣的移动营销才是成功的营销。 5.澳贝婴幼玩具——小鸡砸金蛋 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技术还是情感,吸引到消费者的就是好传播!这款界面有趣、互动简单的“砸金蛋” 游戏,就把品牌传播回归基本步,直接把产品软性植入其中,从而 赢得更多的曝光点。用户进入活动页面后,点击金蛋抽奖,一旦中 奖就可以领取现金券,继而跳转至微店购买使用。而未中奖用户, 按照指引分享到朋友圈或分享给好友,还可以再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对于一个全新上线的企业微信号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有 效方式。 营销启示:别把消费者想得太复杂!最简单的用户体验,有时就 能带来最直接、最成功的传播效果。 为什么要做微商?广州十三行批发市场再转型作微商 上个月底,广州市荔湾区经贸局组织了区内22条街道的领导, 以及60多个专业市场的业主和商户,由局长毛松柏带队参加了在广 州举行的2015中国微商发展论坛。“目前荔湾区一大批有实力的专 业市场以及实体店供应商计划开启微商模式。”毛松柏向南都记者 透露。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强势崛起,移动电商来势汹汹,微商群体在传统批发市场中的火热,着实令“我伙呆”。尽管否定与 认可的声音交错而来,但不容否认的是,专业市场的微商化却一日 千里,连十三行档口的小妹们都已经在用手机做生意了。 为什么要做微商? 余银英就是毛松柏所说的开启微商模式的实体店老板。目前她已经在一家专门给微店提供货源的手机平台上做网批。多年来一直致 力于线下实体服装店的她,早年可能根本想不到,有一天她会到网 上做批发生意。 在这种情况下,余银英决定尝试做“网批”。“最开始只是试着玩,我就用自己的手机在微信上卖服装,在朋友圈、QQ群里做了宣传,没想到当月的销售就有3万-4万元。”于是,尝到甜头的余银 英认认真真地开启了网商模式,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据她介绍, 目前公司的业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来所有收入100%来自实体,但现在,网批贡献占到了三成,实体门店收入减少到七成。 从网络供货商转型微商 与余银英面临相同困境的实体商家不在少数。广州市荔湾区经贸局局长毛松柏在参加2015微商论坛时透露,荔湾目前拥有各类专业 市场达230多个。“他们在促进广州市商贸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发 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批发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也面 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据一位批发商向南都记者透露,十三行里这样一线批发商圈里的传统商户,资金压力特别大。一方面销售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及 电商冲击,但另一方面,商铺的租金却越炒越高。“目前一个档口,每个月的租金已高达15万元。” “近年来,荔湾区一直在寻找传统商业转型的解决方案。2012年,荔湾区利用电子商务,为区内专业市场的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毛松柏透露。也就在这一年,酷有拿货网的买手模式被引入 十三行批发商圈。目前已有上千厂家和批发商户成为买手的供应商。据南都记者了解,所有买手贡献了近一亿元的年成交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