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考试小条

生理考试小条

生理考试小条
生理考试小条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全能性:已分化,停止分裂的体细胞仍然保留了像受精卵细胞一样的全能性,即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水势:偏摩尔体积的水在一个系统中的化学势与纯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的化学势之间的差。

3.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4.载体运输:

5.钙调素:是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的一种钙依赖性的,具有调节细胞内多种重要酶活性和细胞功能的小分子量的耐热的球状蛋白

6.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不久蜘蛛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

7.生理碱性盐:供给NaNO3或硝酸钙时,根系对硝酸根离子的吸收多于对钠离子或钙离子的吸收,而且大多伴随着根系对氢离子的吸收和氢氧根的释放,结果使土壤溶液PH升高,这类盐称为

8.同化力: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所产生的A TP和NADPH。

9.光合色素:

10.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投射光下呈现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11.C02补偿点:随着CO2浓度增高,光合速率增加,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即补偿点

12.抗氰呼吸:在氧化物存在条件下仍运行的呼吸作用。

13.能荷:指细胞中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

14.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15.转移细胞: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替代运输过程中常需要经过一种特化的细胞,这种细胞称为。

16.源-库单位:源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应相应的库,它们之间在营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应源与相应库,及二者之间的疏导系统构成一个原库单位

17.信号转导:偶联各种细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

18.三重反应:

19.生物钟:生物钟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活动随昼夜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内在控制机制。

20.向重力性:植物在重力的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

21.再春化作用: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

22.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23.临界日长: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或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长度。

24.无融合生殖(apomixis)

25.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

26.生理休眠: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现象,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小生生物学特性。

27逆境蛋白:在逆境条件下诱导产生的蛋白质。

28.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

29.交叉适应:植物经过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

30.冻害:零上温度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31细胞程序化死亡:

四简答论述题

1. 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

2.植物吸水有哪几种方式?

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①对矿质和水的相对吸收②对离子的选择吸收③单盐毒害与离子对抗

4.C3途径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C4植物与CAM植物在碳代谢途径上有何异同点?

C3途径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再生3个阶段。

羧化阶段: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并水解产生3-磷酸甘油酸(PGA)的反应过程。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将PGA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GAP)的反应过程。再生阶段:由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的过程

CAM植物与C4植物途径的差别在于: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的;而CAM植物则是在不同时间(黑夜和白天)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的。

5.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何区别与联系?

6.常言道:“根深叶茂”是何道理?

7.IAA、GA、CTK生理效应有什么异同?ABA、ETH又有哪些异同?IAA:1 生长素类与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过高抑制2 生长素类与维管系统的分化:低浓度促进韧皮部分化,高浓度促进木质部分化3 生长素类与植物的向性:向光性,负向重力性4 生长素类与顶端优势:敏感度:根>芽>茎。腋芽与顶端生长素的浓度差;生长中心营养分配5 生长素类与根的伸长和发育:极低浓度促进,略高抑制,同时促进侧根不定根的伸长。6 生长素类与花和果实的发育:抑制花的形成;诱导单性结实;防止落花落果7 生长素类与源库关心的调节:可活化A TPase,控制K+浓度,影响澎压,促进蔗糖长距离运输

GA:①促进茎与节间伸长: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同生长素);促进整株植物生长。2 赤霉素与种子萌发: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IAA无此效)3 赤霉素与开花结实:一般有促进作用,与植物的种类和GA种类有关;促进雄花发育,促进果实膨大。

CTK:①促进细胞分裂:IAA只促进核的分裂,而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CTK 促进细胞质分裂,需IAA的存在才能起到分裂效应GA缩短分裂周期.2 促进芽的分化.3 促进细胞扩大.4 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5 打破种子休眠.6.延缓叶片衰老.

ABA的生理作用:1) 促进脱落2) 抑制种子穗上萌发,促进休眠;3) 抑制生长4) 促进气孔关闭,抑制气孔开放;5) 逆境信使,胁迫激素:增强植物抗性。

ETH的生理作用:1) 乙烯的“三重反应”2) 促进叶片脱落; 3) 促进果实成熟,引发呼吸骤变;4) 促进菠萝等少数植物开花;诱导黄瓜等雌花发育;诱导小麦和水稻雄性不育;5)促进花凋谢;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促进次生物质如橡胶等的生产。

8.生长、分化和发育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生长、分化和发育之间关系密切

(1).有时交叉或重叠在一起

例如,在茎的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原基的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分化,又有细胞的生长,似乎这三者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根据它们的性质和表现是可以区别的: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质变;而发育则是器官或整体有序的一系列的量变与质变。

(2).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

如花的发育,包括花原基分化和花器官各部分的生长。这是因为发育只有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生长和分化,就不能进行发育。(3).生长和分化受发育的制约

植物某些部位的生长和分化往往要在通过一定的发育阶段后才能开始。如水稻幼穗的分化和生长必须在通过光周期的发育阶段之后才能进行;油菜、白菜、萝卜等在抽薹前后长出不同形态的叶片,这也表明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生长数量和分化类型。

9.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

10.春化作用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11.克服自交和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途径有哪些?12.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除休眠?

13.气孔开闭机理如何?植物气孔蒸腾是如何受光、温度、CO2浓度调节的?

论述

经典的淀粉与糖互变学说:保卫细胞(GC)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

使细胞内pH增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淀粉为G-1-P,水势下降,从周围细胞

吸水,气孔张开。GC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CO2积累,使细胞内pH下降,

淀粉磷酸化酶把G-1-P 合成为淀粉,水势升高,向周围细胞排水,气孔关闭。

K+积累学说:GC质膜上具有光活化A TP酶-H+泵,水解A TP,泵出H+到细

胞壁,造成膜电位差,激活K+ 通道,K+ 进入GC,ψw降低,水分进入

GC,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H+A TP酶停止做功,从而使保卫

细胞的质膜去极化,以驱使K+经外向K+通道向周围细胞转移,并伴随着阴

离子的释放,保卫细胞水势升高,水分外移,气孔关闭。

苹果酸代谢学说:GC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 pH增高(8.0-8.5), 活

化PEP羧化酶

PEP + HCO3- →草酰乙酸→苹果酸→苹果酸根+2H+,在H+/K+泵的驱使下,

H+与K+交换, K+积累,同时苹果酸根也存在使细胞里的水势下降,从周围

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玉米黄素假说:

CO2:低浓度——促进张开,高浓度——迅速关闭.光照:光照——张开,黑

暗——关闭。

温度:上升——气孔开度增大,10℃以下小,30℃最大,35℃以上变小

14.试述氮、磷、钾的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病症。论述

N生理作用:组成成分(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缺氮时,矮小;分枝少;

叶发黄小而薄,叶由下而上早衰。P生理作用:①磷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

成成分,它存在于磷脂、核酸和蛋白质中。②磷在植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其组成物参与光合、呼吸作用,是糖类、脂肪等代谢时不可缺少的。③磷酸

盐维持细胞的渗透势起一定作用。缺磷时,植株矮小,分蘖分枝减少, 茎、

根纤细;叶暗绿色或紫红色,首先表现在老的叶片上。K生理作用:①多种酶

的活化剂②促进蛋白质、糖类的合成,促进糖的运输③降低原生质粘性,增

加保水性提高抗旱性。④参与细胞吸水,气孔运动等。缺钾时,首先表现在

老的叶片上,叶缘枯焦,叶皱缩,变黄,易倒伏

15.源、库、流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了解这种关系对指导农业生产有什么意

义?论述

细胞生理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大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

2.高等植物细胞共有三个基因组,即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

因组,后两组又称为核外基因组。

3.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两方面。

4.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5.当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时,细胞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弱;当原生质呈凝胶

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低,但抗性强。

6.典型的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

7.植物的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G1期、S期、G2期和M期

8.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都是以蛋白质和脂类为主要成分的。

9.根据蛋白质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及其与膜脂的作用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外在

蛋白和内在蛋白

10.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主要是由于脂类和蛋白质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

11.除细胞核外,有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纺缍体是由微管

构成的

13植物细胞的骨架是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

纤维等

14.一般在粗糙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蛋白质,而光滑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糖

蛋白的寡糖链和脂类

15.植物的内膜系统主要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

16.在细胞中高尔基体除参与细胞壁形成和生物大分子装配外,还参与物质

集运和物质分泌

17.植物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的大部分内含物被由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水

解后,再运送到其他器官再利用。

18.核糖体主要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二)选择题

1.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D.细胞区域化

2.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3.中胶层是由果胶多聚物组成的,其中包括A.果胶酸、果胶和原果胶

4.去掉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一般呈球形,这是原生质的张力造成的

5.下列哪一种代谢活动与生物膜无关C.DNA复制

6.植物细胞内的产能细胞器除线粒体外,还有A.叶绿体

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质体:D.圆球体

8.花瓣、果实等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因为其细胞中含有B.杂色体

9.在线粒体内膜内表面有许多小而带柄的颗粒,它们是B.H+-A TP酶

10.不同的植物细胞有不同的形状,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质中的定向排列,

而影响细胞壁微纤丝的排列。C.微管

11.植物细胞原生质的流动一般是由微丝驱动的。

12.被称为细胞的自杀性武器的是B.溶酶体

13.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C.冻死

水分生理练习题

一)填空

1.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

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渗透势。溶质势

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iCRT来计算

2.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Ψw=Ψs+Ψp。干种子细胞的水势Ψw=Ψm

3.通常认为根压引起的吸水为主动吸水,而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为被动吸

水。

4.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吐水,它是根压存在的体现。

5.在标准状况下,纯水的水势为0。加入溶质后其水势下降,溶液愈浓其

水势愈愈低。

6.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

水势低于作物体的水势,引起水分外渗。

7.种子萌发时靠吸胀作用吸水,干木耳吸水靠吸胀作用吸水。形成液泡的细

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

8.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细胞的水势等于其Ψs。当

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0

9.植物细胞中自由水与束缚水之间的比率增加时,原生质胶体的粘性降低,

代谢活性上升,抗逆性下降

10.气孔开放时,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不与小

孔的面积成正比。

11.气孔在叶面上所占的面积一般为1%,但通过气孔蒸腾可散失植物体内

的大量水分,这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小孔律原理。

12.移栽树木时,常常将叶片剪去一部分,其目的是减少蒸腾面积

13.植物激素中的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的张开;而脱落酸则促进气孔的关闭。

14.利用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死活,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15.蒸腾旺盛时,木质部导管和叶肉细胞的细胞壁都因失水而收缩,使压力

势下降,从而引起这些细胞水势下降而吸水。

16.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在根的尖端,其中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为最强。

17.根中的质外体常常是不连续的,它被内皮层的凯氏带分隔成为内外两个

区域。

18.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

的细胞质的移动过程,其水分运输阻力较大。

19.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木质部物质的运输、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和促进CO2的同化等。

20.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主要是由K+和苹果酸等渗透调节物质进出保卫

细胞引起的。

21.通常认为在引起气孔开启的效应中,红光是通过间接效应,而蓝光是通

过直接效应而起作用的。红光的光受体可能是叶绿素,而蓝光的光受体可

能是隐花色素。

22.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张开,高浓度CO2能使气孔迅速关闭)

(二)选择题

1.植物带土移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保护根毛

2.在同一枝条上,上部叶片的水势要比下部叶片的水势B.低

3.植物水分亏缺时A.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高

4.当植物细胞溶质势与压力势绝对值相等时,这时细胞在纯水中:C.不

再吸水

5.将一个细胞放入与其胞液浓度相等的糖溶液中则D是否吸水和失水,视

细胞压力势而定

6.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在计算细胞水势时其衬质势可省略不计,其原因是:

D.衬质势等于细胞的水势

7.苍耳种子开始萌芽时的吸水属于:A.吸胀吸水

8.植物分生组织的吸水依靠:A.吸胀吸水

9.进行渗透作用的条件是D.半透膜和膜两侧水势差

10.水分在根或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

11.设根毛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6MPa,土壤Ψs为-0.2MPa,这时

是C.水分处于动态平衡

12.在保卫细胞内,下列哪一组因素的变化是符合常态并能促使气孔开放的?

D.CO2含量下降,pH值升高,K+含量上升和水势下降

13.植物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时其Ψs A.增大

14.蒸腾旺盛时,在一张叶片中,距离叶脉越远的部位,其水势B.越低

15.在温暖湿润的天气条件下,植株的根压A.比较大

16.植物刚发生永久萎蔫时,下列哪种方法有可能克服永久萎蔫?A.灌水

17.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C.吹散叶面水汽

18.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B.高

-低-高

19.气孔关闭与保卫细胞中下列物质的变化无直接关系:D.GA

20.把植物组织放在高渗溶液中,植物组织B.失水

21.当细胞充分吸水完全膨胀时A.Ψp=Ψs,Ψw=0

22.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的时期。C.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

矿质营养练习题

一)填空

1.矿质元素中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括(N,P,K,Ca,Mg,S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Fe,Cl,Cu,Zn,Mn,B,Mo,Ni

3.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4.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5.N、P、K的缺素症从老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移动

6.K+在植物体内总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7.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减弱,延迟成熟期。

8.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而后者

则出现在老叶。

9.白菜的“干心病”、西红柿“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

10.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

而不实”的现象。

11.必需元素中Ca2+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

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12.植物老叶出现黄化,而叶脉仍保持绿色是典型的缺Mg症。Mg是叶绿

素组成成分中的金属元素。

13.植株各器官间硼的含量以花器官中最高。硼与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

受精过程有密切关系。

14.植物体内的离子跨膜运输根据其是否消耗能量可以分为主动运输和被

动运输两种

15.简单扩散是离子进出植物细胞的一种方式,其动力为跨膜电化学势差。

16.载体蛋白有3种类型分别为单向运输载体、同向运输器和反向运输器。

17.根瘤菌等侵染豆科植物根系形成的根瘤固氮系统称为共生固氮系统。

18.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与,可以从离子竞争抑制现象和饱

和现象两现象得到证实。

19.植物吸收(NH4)2SO4后会使根际pH值降低,而吸收NaNO3后却使根

际pH值升高

20.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锌的缘故。

21.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养分临界期

(二)选择题

1.植物缺锌时,下列色氨酸的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

2.植物吸收下列盐分中的NH4N03不会引起根际pH值变化。

3.叶肉细胞内的硝酸还原过程是在细胞质、叶绿体内完成的。

4.下列哪一点不是离子通道运输的特性C.无选择性

5.当体内有过剩的NH4+时,植物避免铵毒害的方法是D.合成酰胺

6.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最活跃的区域是根部的C.根毛区

7.NO3-被根部吸收后C.在根内和叶片内均可还原..

8.缺硫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A.叶脉缺绿不坏死

9.油菜心叶卷曲,下部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块,渐变为黄褐色而枯萎。生长点

死亡,花蕾易脱落,主花序萎缩,开花期延长,花而不实,是缺少下列B.硼

元素

10.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是通过木质部向植物地上部分运输的

11.叶片吸收的矿质主要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

12.典型的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内侧具有较高的负电荷,而在细胞膜的外

侧具有较高的正电荷。

13.硝酸钠化肥属于生理碱性盐?

14.玉米下部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条纹,后变成白色条纹,极度缺乏时脉间组

织干枯死亡,这是缺少Mg元素的原故。

15.氨在植物体内通过谷氨酰氨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

酸。

16.叶色浓绿,叶片大,茎高节间疏,生育期延迟,易患病,易倒伏。此作

物为A.氮过剩

17.作物下部叶片脉间出现小褐斑点,斑点从尖端向基部蔓延,叶色暗绿,

严重时,叶色呈紫褐色或褐黄色,根发黑或腐烂。此作物D.铁过剩

植物的光合作用练习题

(一)填空

1.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PSI复合体、PSⅡ复合体、

Cytb6/f复合体、和ATPase复合体。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

上进行的,所以称类囊体膜为光合膜。

2.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叶绿素a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

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其余的叶绿素分子和辅助色

素分子一起称为聚(集)光色素或天线色素。

3.叶绿体是由被膜、基质、和类囊体三部分组成。叶绿体被膜上无叶绿

素,外膜为非选择透性膜,内膜为选择透性膜。叶绿体中起吸收并转变光能

的部位是类囊体膜,而固定和同化CO2的部位是基质。

4.基质是进行碳同化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O2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

其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或Rubisco酶占基质总蛋白的一半以

上。

5.类囊体分为二类: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

6.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由卟啉环组成的的“头部”和一个含有由叶绿醇或植醇组成的“尾巴”。叶绿素分子的卟啉环端为亲水端,叶绿醇或植醇端为亲脂端。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95%乙醇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

7.当卟啉环中的镁被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若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鲜绿的铜代叶绿素。

8.叶绿素对光最强的吸收区有两处:波长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最少

9.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带在400~500nm的蓝紫光区它们基本不吸收黄光从而呈现黄色

10.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可将光合作用分为: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以及碳同化等阶段

11.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电子最终受体是NADP+

12.根据电子传递到Fd后去向,将光合电子传递分为非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子传递和假环式电子传递三种类型。

13.根据植物碳同化过程中最初产物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以及碳代谢的特点,可将碳同化途径分为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途径三种类型。14.C3途径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

15.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简称Rubisco,它既能使RuBP与CO2起羧化反应,推动C3碳循环,又能使RuBP与O2起加氧反应而引起光呼吸。16.C3途径形成的磷酸丙糖可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或参与其它反应;形成的磷酸己糖则可在叶绿体中转化成淀粉而被临时贮藏。17.光呼吸生化途径要经过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

18.RuBP加氧酶催化底物RuBP加氧生成PGA即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乙醇酸,后者是光呼吸底物的主要来源。

19.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两类。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主要存在于的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而Rubisco等参与的碳同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

20.C4途径基本上可分为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底物再生等四个阶段。

21.CAM途径的特点是:晚上气孔开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由PEPC 固定CO2,形成的苹果酸贮藏于液泡,使液泡的pH降低;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由Rubisco羧化。

22.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CO2固定和还原两个过程;而CAM植物则是在不同时间(黑夜和白天)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

23.当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植物的光补偿点降低,当温度升高时,光补偿点升高

24.在炎热的中午,叶片因水势下降,引起气孔开度下降,这时气孔导度变小,胞间CO2浓度下降,利于Rubisco酶的加氧反应,导致光呼吸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下降。

25.C4植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和苋菜等(举二例)。CAM植物常见的有仙人掌和芦荟等(举二例)。

26.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的PEPC的Km较低,对CO2亲和力较高27.能使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的温度被称为光合最适温度。

28.在生产上能缓和植物“午睡”程度的措施有适时灌溉和选用抗旱品种等(举二例)。

(二)选择题

1.光合细胞是在内合成淀粉的。A.叶绿体的基质

2.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C.保护叶绿素

3.夜间,CAM植物细胞的液泡内积量大量的C.有机酸

4.叶片在阶段,其光合速率往往最强。C.已充分生长

5.要测定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查:C.氧的释放

6.光合产物是以的形式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去的。D.磷酸丙糖7.光合链中数量最多,能同时传递电子、质子的电子传递体是B.PQ 8.叶绿素分子能产生荧光,这种荧光的能量来自叶绿素分子的B.第一单线态

9.叶绿素分子能产生磷光,这种磷光的能量来自叶绿素分子的D.三线态10.在其他条件适宜而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如果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A.均上升

11.如果光照不足,而温度偏高,这时叶片的CO2补偿点A.升高

12.叶绿素提取液,如背着光源观察,其反射光呈A.暗红色

13.光合链中的Fd是一种含的电子传递体。A.Fe

14.C4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比C3植物的C.高

15.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指光能转变成的过程。A.电能

16.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是指的过程。B.光能转变为电能17.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结果是把。C.

18.光合作用的碳同化的过程是的过程。D.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19.光合碳循环中最先形成的C6糖是磷酸D.果糖

20.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大,光合产物的积累。C.有利于

21.光合链中的最终电子受体是D.NADP+

22.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发生在B.类囊体膜上

23.光合作用中原初反应发生在B.类囊体膜上

24.光合作用放氧反应发生的氧气先出现在D.类囊体腔中

25.玉米的PEPC固定CO2在中。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

26.光呼吸中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部位是D.线粒体

27.一棵重10g 的植物栽在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均适宜的环境中,一月后重达20g,增加的质量主要来自:D.水分和空气

28.放氧复合体中不可缺少矿质元素D.Mn2+和Cl-

29.下列哪种反应与光无直接关系C.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30.以下哪个条件能使光合作用上升,光呼吸作用下降:B.提高C02浓度31.以下哪个反应场所是正确的B.4Fe3+ 十2H2O → 4Fe2+ 十4H+ 十O2 反应发生在类囊体上

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一)填空

1.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2.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O2,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呼吸底物或呼吸基质。

3.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

4.糖酵解途径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1)己糖活化,(2)己糖裂解,(3)丙糖氧化。

5.所谓气调法贮藏粮食,是将粮仓中空气抽出,充入氮气,达到抑制呼吸,安全贮藏的目的。

6.TCA循环开始的二步反应是: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后者在酶催化下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7.质子动力使H+流沿着ATP酶的H+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时,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TP的合成。

8.6-磷酸果糖激酶的正效应物是AMP,负效应物是ATP和柠檬酸。

9.植物细胞内产生A TP的方式有三种,即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10.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 TP形式存在时,能荷为1。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形式存在,能荷为0.5。11.在完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C6H12O6的呼吸商为1。若以脂肪作为呼吸

底物时呼吸商则<1。

12.呼吸链中常见的抑制剂作用如下:鱼藤酮抑制电子由NADH到CoQ的

传递;抗菌素A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氰化物复合

体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aa3到O2的传递。

13.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在其内膜上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

化过程,衬质内则进行三羧酸循环。

14.高等植物如果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由于底物的过度消耗,能量供应

不足,加上有毒物质的积累,因而对植物是不利的。

15.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除了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抗氰氧化酶、酚氧

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乙醇酸等氧化酶。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内

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其作用是将Cyta3中的电子传至O2,生成H2O。

16.许多肉质果实在成熟时其呼吸作用上升,这一现象称为呼吸跃变现象,

植物激素中的乙烯与这一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17.糖酵解过程中发生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在TCA循环中发生1次底物水

平磷酸化18.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放热较多,这是由于进行抗氰呼

吸的结果。

19.把采下的茶叶立即杀青可以破坏多酚氧化酶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绿色

20.催化PPP的酶系分布在细胞质内,催化EMP途径的酶系分布在细胞质

21.工业酿酒就是利用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作用,此发酵的反应式是

C6H12O6→2C2H5OH+2CO2

22.高等植物在正常呼吸时,主要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最终的电子受体是

氧气。

23.1 mol乙酰CoA和1 mol草酰乙酸经三羧酸循环最终可产生12mol A TP

和1mol草酰乙酸。

24.就同一植物而言,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25.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是避免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

(二)选择题

1.植物组织衰老时,磷酸戊糖支路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比例B.上升

2.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植物细胞里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途径。

A.EMP-TCAC

3.在植物体内,糖与油脂可以发生互相转变,油脂转化为糖时,呼吸商A.变

4.下列哪种方法能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A.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5.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低氧时活性加强的

缘故。B.细胞色素氧化酶

6.在有氧呼吸中,O2的作用是D.作为电子与质子的最终受体

7.植物在受伤或感病时常常改变呼吸作用途径,使加强。C.PPP

8.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抗氰呼吸增强,与下列物质密切相关C.乙

9.有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是A.大于1

10.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B.丙二酸

11.在糖酵解过程中,脱氢酶的辅酶是B.NAD+

12.呼吸作用发生解偶联是指。D.氧化磷酸化受影响

13.在呼吸链中既可传递电子又可传递质子的组分是组。B.NAD、FAD

和CoQ

14.在缺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底物分解速率B.反而上升

15.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转入有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A TP形成速率A.加

16.下列生理活动中,不产生A TP的是B.暗反应

17.影响贮藏种子呼吸作用的最明显因素是B.水分

18.与油料种子相比,淀粉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气B.较少

19.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用作呼吸底物。C.脂肪

20.呼吸商是呼吸过程中的比值。B.放出CO2/吸收O2

21.苹果和马铃薯等切开后,组织变褐,是由于作用的结果D.多

酚氧化酶

22.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传递电子。C.Fe

23.植物组织进行强烈的需能反应时,其能荷B.减小

24.抗氰呼吸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化合物不能抑制呼吸。D.CN-

25.巴斯德效应是氧气能限制的过程。A.EMP

26.糖酵解的最后产物是C.丙酮酸

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息传导练习题

一)填空

1.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可将高等植物体内的运输可分为短距离运输和长距

离运输。2.一般认为,胞间连丝有三种状态:(1) 正常态,(2) 开放态,

(3) 封闭态。一般地说,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多、孔径大,存在的浓度梯度大,

则有利于共质体的运输。

3.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转运,(2)逆浓度梯度

的主动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膜动转运。

4.筛管中糖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寡聚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糖

和蔗糖糖。

5.光合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要经过三个区域:即(1)光合同化物生产区,

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2)同化物累积区,指小叶脉末端的韧皮部

的薄壁细胞;(3)同化物输出区,指叶脉中的SE-CC。

6.质外体装载是指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先进入质外体,然后通过位于SE-CC

复合体质膜上的蔗糖载体逆浓度蔗糖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

程。共质体装载途径是指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蔗糖浓度浓度

梯度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程。

7.韧皮部卸出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共质体途径,另一条是质外体途径。

8.光合碳代谢形成的磷酸丙糖可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的运转,或滞留在(叶

绿体内,并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合成淀粉;或者通过位于叶绿体被膜上的磷酸

丙糖转运器进入细胞质,再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合成蔗糖。

9.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催化蔗糖降解代谢的酶有两

类,一类是转化酶,另一类是蔗糖合成酶

10.根据同化物到达库以后的用途不同,可将库分成代谢库和贮藏库两类。

另外,根据同化物输入后是否再输出,又可把库分为可逆库和不可逆库。

11.同化物分配的总规律是由源库到生长中心,并具有以下的特点:(1)优

先供应,(2)就近供应,(3)同侧运输

12.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胞间信号分子和胞内信号分子。

对于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途径,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胞间信号传递,

(2)膜上信号转换,(3)胞内信号转导,(4)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13.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两类,即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常见的

化学信号:植物激素、寡聚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常见的物理信号有:电信

号、水力学信号、重力等。

14.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细胞合成量及向作用位点输出量也随之增加的化

学物质称之为正化学信号;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细胞合成量及向作用位

点输出量随之减少的化学物质称为负化学信号。

15.G蛋白的生理活性有赖于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

酶的活性而得名。

16.质膜中的磷酸脂酶C水解PIP2(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而产生肌醇-1,

4,5-三磷酸(IP3)以及二酰甘油(DAG)两种信号分子。因此,该系统又称双信

号系统。其中IP3通过调节Ca2+浓度,而DAG则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

来传递信息。

17.已有实验证实了在叶绿体光诱导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cAMP或环核苷

酸信号系统与Ca2+-CaM信号转导系统在合成完整叶绿体过程中协同起作

用。

18.蛋白质磷酸化以及脱磷酸化是分别由一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所催

化的。

(二)选择题

1.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A.磷酸丙糖

2.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B.从形态学

下端运向上端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转移与运输的方向是C长距离运输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短距离运输也可逆浓度方向进行

4.温度对同化物质的运输也会产生影响,当气温高于土温时B有利于同化

物质向顶部运输

5.抽穗期间长期阴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降低结实率,也减少

千粒重

6.摘去植物的繁殖器官后,其营养器官的寿命A.延长

7.气温过高或过低,或植株受到机械损伤时,筛管内会形成D胼胝质而阻

碍同化物的运输。8.大部分植物筛管内运输的光合产物是D.蔗糖

9.以下 D淀粉物质不是植物胞间信号

10.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植物胞内信号A.激素受体和G蛋白

11.在叶肉细胞中合成淀粉的部位是A.叶绿体间质

12.蔗糖向筛管的质外体装载是B.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13.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积累B.可溶性糖和淀粉

14.下列哪些器官可称为可逆库B.叶鞘和茎杆

15.稻麦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颖花数或单个颖果胚乳细胞数等可用来表示C.库

16.促进筛管中胼胝质的合成和沉积的植物激素是A.ETH

17.关于环割的作用,错误的说法D.如果环割太宽,环割上端的韧皮部组

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死亡

18.P蛋白存在于中C.筛管

19.B.转移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

或输入导管或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植物激素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五大类。

2.生长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型生长素的生物活性较高,而成熟种子里

的生长素则以束缚型存在。生长素降解可通过两个方面:光氧化和酶氧化。

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合成前体分别是色氨酸、

甲瓦龙酸(甲羟戊酸)、异戊烯基焦磷酸和AMP、甲瓦龙酸和蛋氨酸

4.赤霉素可部分代替(低温和长日照而诱导某些植物开花。

5.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促进气孔关闭的是脱落酸;保持离体

叶片绿色的是细胞分裂素;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乙烯;防止器官脱落的

是生长素;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脱落酸;促进小麦、燕麦胚芽鞘切段伸

长的是生长素;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赤霉酸;促进菠菜、白菜提早抽

苔的是赤霉酸;破坏茎的负向地性的是乙烯。

6.诱导α-淀粉酶形成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延缓叶片衰老的是细胞分裂素;

促进休眠的是脱落酸;打破芽和种子休眠的是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是细

胞分裂素;促进瓜类植物多开雌花的是乙烯或生长素;能使子房膨大,发育

成无籽果实的是生长素。

7.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乙烯;打破土豆休眠的是赤霉素;促进菠萝开

花的是乙烯或生长素;促进大麦籽粒淀粉酶形成的是赤霉素;促进细胞壁松

驰的是生长素;促进愈伤组织芽的分化的是细胞分裂素。

8.促进侧芽生长、削弱顶端优势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加速橡胶分泌乳

汁的是乙烯;促进矮生玉米节间伸长的是赤霉素;降低蒸腾作用的是脱落酸;

促进马铃署块茎发芽的是青鲜素或萘乙酸盐或萘乙酸甲酯)

9.组织培养研究表明:当培养基中CTK/IAA比值高时,诱导芽分化;比值

低时,诱导根分化。

10.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影响着输导组织的分化,当IAA/GA比值低时,促

进韧皮部分化,比值高时,促进木质部分化。

11.生长抑制物质包括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两类。

12.缺氧气对乙烯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干旱、淹水对乙烯的生物合成有

促进作用。13.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有四条:色胺途径、吲哚丙酮酸

途径、吲哚乙腈途径和吲哚乙酰胺途径。

14.高等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中都有脱落酸,其中以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

官和组织中较多,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迅速增多。

15.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茎、种子、花和果等器

官也有合成脱落酸的能力。

16.一般情况下,乙烯就在合成部位起作用。乙烯主要以ACC(1-氨基环丙

烷-1羧酸)形式在植物体内进行远距离运输。

17.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干扰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的正常活动,后者则是干扰茎的亚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

18.在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两种激素相互颉颃?(1)气孔运动是ABA和CTK

相互颉颃;(2)叶片脱落是IAA/ETH相互颉颃;(3)种子休眠是GA/ABA相互

颉颃;(4)顶端优势是IAA/CTK相互颉颃;(5)α-淀粉酶的合成是GA/ABA相

互颉颃。

19.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具有极性特点,此特点与植物的发育有密切的

关系。

20.植物体内具活性的生长素浓度一般都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对于多余的生

长素(IAA),植物一般是通过结合和降解进行自动调控的。

2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通常根>芽>茎。

22.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前人先后提出了“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两种

假说。23.大麦籽粒在萌发时,贮藏在胚中的束缚型的GA水解释放出

游离型的GA,通过胚乳扩散到糊粉层,并诱导糊粉层细胞合成α-淀粉酶,

酶扩散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水解产物供胚生长需要。

24.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是根尖,然后经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

产生生理效应。

25.研究表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3种植物激素对植物体内有机物

的运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6.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诱导瓜类的性别分化,一般IAA引起雌花分化,GA

促进雄花分化,乙烯抑制雄花分化,而CCC则促使多开雌花。

27.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典型效应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横向增

粗及茎的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重力性),这就是乙烯所特有的“三重反

应”。乙烯促使茎横向生长是由于它引起偏上生长所造成的。

28.催熟是乙烯最主要和最显著的效应,因此乙烯也称为催熟激素。

(二)选择题

1.IAA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是C.吲哚乙醛

2.下面哪些作物在生产上需要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A.麻类和向日葵

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是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4.叶片中产生的生长素对叶片脱落A.抑制作用

5.已发现的赤霉素达120多种,其基本结构是A.赤霉素烷

6.赤霉素在细胞中生物合成的部位是C.质体

7.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种子糊粉层中形成B.α-淀粉酶

8.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是在细胞里的中进行的C.微粒体

9.细胞分裂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是B.促进细胞分裂

10.GA对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是A.抑制作用

11.脱落酸的结合位点是B.只与细胞核专一结合

12.促进RNA合成的激素是D.生长素

13.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有关,其主要作用是B.调节胞质分裂

14.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时被发现的C.恶苗病

15.不是植物体内合成GA的场所。D.叶片

16.赤霉素促进节间伸长的特点是A.促进节间伸长而节数不增加

17.由于能通过对细胞膜的作用,增强对各种逆境的抵抗力,因此

有人将其称为“逆境缓和激素” C.BR

18.能引起菜豆幼苗第二节间显著伸长弯曲,细胞分裂加快,节间膨大甚至

开裂等反应的生长物质是D.BR

19.能使植物花序产生生热现象的生长物质是A.SA

20.气孔关闭与保卫细胞中下列物质的变化无直接关系D.GA

植物的生长生理练习题

(一)填空

1.任何一种生物个体,总是要有序地经历发生、发展和死亡等时期,人们把一生物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要经过胚胎形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结实、衰老和死亡等阶段。习惯上把生命周期中呈现的个体及其器官的形态结构的形成过程,称作形态发生或形态建成

2.通常将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根据生长量是否有上限,又可把生长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类。叶、花、果和茎的节间等器官的生长属于有限生长类型;而营养生长中的茎尖和根尖生长,以及茎和根中形成层的生长属于无限生长类型

3.在分生组织内,细胞分裂的方向,即分裂面的位置对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形态建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当进行平周分裂时,就促使植物器官增粗;而进行垂周分裂时,就促使植株长高,叶面扩大,根系扩展。

4.壁的存在阻碍着细胞体积的增长。克服这种阻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膨压,因为只有当膨压超过细胞壁的抗张程度时细胞才能生长;另一种是让细胞壁松弛,减弱壁的强度。

5.基因表达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转录,即由DNA转录成为mRNA;二是翻译,即以mRNA为模板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6.极性是指细胞(也可指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存在差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细胞质浓度的不一,细胞器数量的多少核位置的偏向等方面。极性的建立会引发不均等分裂,使两个子细胞的大小和内含物不等,由此引起分裂细胞的分化

7.根据外植体的种类,又可将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按组织培养的方式可将其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

8.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大体可分以下4步:材料准备,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小苗移栽。培养基的成分大致可分五类水;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天然附加物;植物生长物质。

9.植物组织培养在科研和生产上有很多应用:如进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培育;新品种的选育;(4)人工种子和种质保存;药用植物和次生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

10.在有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空气条件下,种子开始萌发根据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迟缓吸水阶段和生长吸水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外因有:水分,温度,氧气三个必备条件,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

12.土壤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变大。土壤中N肥不足时,使根冠比变大。在水分充足并增施氮肥条件下,可降低植物的根冠比。

13.植物生长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指数期、,线性期和衰减期

14.相对生长速率(RGR)、叶面积比(LGR)和净同化率(NAR)之间具有RGR =LAR×NAR的关系

15.在自然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显著的物理因子有:温度、光、机械刺激与重力等:对植物生长影响显著的化学因子有:水分、大气、矿质与生长调节物质等;对植物生长影响显著的生物因子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6.植物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外,还含有一些微量色素,已知的有光敏色素、隐花色素和紫外光-B受体。这些微量色素因能接受光强、质光、光照时间、光照方向等信号的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故被称为光敏受体。

17.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R)的Pr型(最大吸收峰在红光区的660nm)和吸收远红光(FR)的Pfr型(最大吸收峰在远红光区的730nm)。Pr型是生理钝化型,Pfr型是生理活化型。

18.关于光敏色素作用于光形态建成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假说膜作用假说与基因调节假说。

19.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根据刺激因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向光性、向重性、向触性和向化性等。并规定对着刺激方向运动的为正运动,背着刺激方向的为负运动。

20.感性运动则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二)选择题

1.叶、花和果实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D.顶端

2.禾谷类的拔节是由分生组织不断活动的结果D.居间

3.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最显著的是B.DNA

4.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B.红光

5.在茎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都表现出的规律C.慢-快-慢

6.多种试验表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光受体是:C.蓝光受体

7.光敏色素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B.生色团和蛋白质

8.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B.变温

9.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A.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

10.增施P、K肥通常能根冠比A.增加

11.外植体在适宜培养条件下,细胞能重新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C.脱分化

12.目前认为蓝光效应是光受体是B.隐花色素

1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速率是呈化A.快慢快

14.果树枝叶繁茂,但开花结实很少,这是由于不协调的结果A.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15.愈伤组织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根、芽、胚状体等的过程,称为D.再生16.黄化是指引起的叶片缺绿的现象C.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

17.微管是由组成的。A.糖蛋白B.微管蛋白

18.下列中属于分化的是B.根毛形成

19.促使温带树木秋季落叶的信号是C.日照变短

20.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这种现象是B.感性运动

植物的成花生理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在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称为幼年期,一般以花芽分化作为植物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918年,加斯纳(Gassner)发现,冬黑麦在萌发期或苗期必须经历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1928年,李森科(Lysenko)将吸水萌动的冬小麦种子经低温处理后春播,可在当年夏季抽穗开花,他将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春化3.根据所要求春化条件的不同,一般可将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

4.一般来说,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越长

5.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除了低温外,春化作用还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等条件。

6.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7.植物成花诱导中,感受光周期诱导和感受低温的部位分别是叶片和茎尖端生长点

8.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Pfr/Pr比值有关,其中,短日植物要求该比值低于一定的阈值,而长日植物要求该比值高于一定的阈值。

9.要想使菊花提前开花可对菊花进行短日照处理,要想使菊花延迟开花,可对菊花进行延长光照或暗期间断处理。

10.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则生育期变长,若要引种成功,应引用早熟品种,长日植物南种北引,则生育期变短,应引用晚熟品种。

11.日照时间对植物性别分化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持续短日照促使短日植物多开雌花,长日植物多开雄花,而长日照促使长日植物多开雌花,短日植物多开雄花。12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如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短日下花粉可育在

长日下不可育。

13对土壤适度干旱和少N肥处理可促进雄花的分化土壤中N肥多水分充足

可促进雌花分化

14.在黄瓜、丝瓜等瓜类的植株上,通常雌花着生在较高的节位上,而雄花

着生在较低的节位上。

15.植物体内光受体有光合色素、光敏色素、蓝光受体、UV-B受体等。

16.植物在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

熟状态()。

17.较大的昼夜温差条件对许多植物的雌花发育有利

18.菊花只在秋天开花的原因是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如果要使菊花提前在夏

天开花,处理的方法是缩短日照时间。

19.花的某一器官位置被另一类器官替代,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

传变异现象称之为花发育的同源异型突变

(二)选择题

1.将北方的冬小麦引种至广东栽培,结果不能抽穗结实,主要原因是B.气

温高

2.小麦经过春化作用后,对日照要求是A.在长日照下才能开花

3.下列哪种植物开花不需经历低温春化作用D.棉花

4.多数植物通过光周期诱导后产生的效应,可通过传递下去。B.嫁

5.春化处理的冬小麦的呼吸速率比未处理的要B.高

6.小麦、油菜等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会B.增加

7.春化作用感受部位是C.茎尖生长点

8.暗期中如给予光间断处理,则促进开花的是A.LDP

9.幼苗或吸胀后的种子经低温处理后,其开花反应被促进的现象称为B.春

化作用

10.玉米的雌穗原基中有较高的水平和较低的水平。B.IAA,GA

11.Pfr对光谱的吸收峰是D.725nm

12.光周期刺激的感受部位是A.叶片

13.自然条件下,光周期诱导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是A.低于光合作用所要求

的光照强度

14.利用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选择下列哪种光最有效A.红光

17.经过适当光周期诱导过的短日植物,继续处于短日光周期下,雌雄花的

比例是A.雌雄花比例加大

15.土壤干旱和氮肥缺乏对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花性别分化的影响是B.促

进雄花分化,抑制雌花分化

16.下列植物中哪些是长日植物? C.小麦和油菜

17.一植物只有在日长短于14小时的情况下开花,该植物是B.短日植物

18.在赤道附近地区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植物A.中日

19.除了光周期、温度和营养3个因素外,控制植物开花反应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是。C.植物的年龄

20.长日植物南种北移时,其生育期B.缩短

植物生殖与衰老练习题

(一)填空

1.双受精过程中,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

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2.在育种工作中,一般用干燥、低温和低氧等条件来暂时保存花粉。

3.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的无机离子是Ca2+。

4.元素B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效应

5.孢子体型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表现为花粉管不能穿过柱头,而配子体

型不亲和发生在花柱中,表现为花粉管生长停顿、破裂

6.受精后雌蕊中激素IAA的含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雌蕊的代谢发生剧烈

变化。

7.种子中的贮藏物质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

8.油料种子发育时,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再转变成不饱和脂肪酸。

9.昼夜温差大,有机物质呼吸消耗少,瓜果含糖量高,禾谷类作物千粒重高。

10.北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南方的高。北方油料种子的含油量比南方的高。

11.人们认为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原因是由于果实中产生ETH的结果。

12.果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薄壁细胞的数目、细胞体积和细胞间隙。

13.果实成熟后变甜是由于淀粉转变成糖的缘故。未成熟的柿子之所以有涩

味是由于细胞液内含有单宁

14.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胚未成熟、种皮(果皮)的限制和抑制物的

存在

15.引起芽休眠的原因主要是日照长度、休眠促进物。

16.根据种子寿命的长短,可将种子分为三类:短命种子、中命种子和长命

种子

17.种子活力是指种子的健壮度,即指种子迅速、整齐发芽出苗的潜在能

力。

18.种子的老化是指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一般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种子

老化过程加快。种子劣变则是指种子生理机能的恶化

(二)选择题

1.淀粉型可育花粉中含量最多的可溶性糖是B.蔗糖

2.人工辅助授粉增产的生理基础是C.集体效应

3.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A.逐渐降低

4.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糖类总含量是A.不断下降

5.在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最先积累的是B.以蔗糖为主的糖分

6.在小麦籽粒成熟时,脱落酸的含量是A.大大增加

7.能促进糖类运输,增加籽粒或其它贮藏器官的淀粉含量。C.K肥

8.中国小麦单产最高地区在青海,原因是该地区C.昼夜温差大

9.以下果实中,生长曲线呈双S形的是A.樱桃

10.下列果实具呼吸跃变现象,且其生长曲线为单S曲线。A.番茄

11.苹果、梨的种子胚已经发育完全,但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因

为B.抑制物质

12.有些木本植物的种子要求在的条件下解除休眠,因此通常用层积处

理来促进其萌发。A.低温、湿润

13.一般认为在条件下形成的小麦种子休眠程度低,易引起穗发芽。C.高

14.种子生活力一般就是指:C.种子的发芽力

15.在植物衰老过程中也有某些蛋白质合成,这些蛋白质主要是A.水解酶

16.植物衰老过程往往伴随着活性的降低。C.SOD

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填空

1.由于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而表现出的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调节细胞液浓度的渗透物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外界进入细胞的无

机离子,一类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物质。

2.常见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有:脯氨酸、甜菜碱和可溶性糖

3.在逆境下脯氨酸累积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脯氨酸合成加强。二是脯氨酸

氧化作用受抑,三是蛋白质合成减弱。脯氨酸在抗逆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

为渗透调节物质,用来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二是保持膜结构的完

整性。

4.渗透调节物质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分子量小、易溶解;

有机调节物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静电荷;能被细胞膜保持住;引起酶结构

变化的作用极小;在酶结构稍有变化时,能使酶构象稳定,而不至溶解;生

成迅速,并能累积到足以引起渗透势调节的量。

5.生物膜的透性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

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透性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

或破损。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膜脂变为晶态。

6.冻害主要是冰晶的伤害。植物组织结冰可分为两种方式:胞外结冰与胞

内结冰。

7.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过度脱水,冰晶体对细胞

的机械损伤。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胞内结冰对细胞的危害更为直接,冰

晶形成以及融化时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胞内结冰

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

8.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有:抗旱锻炼,化学诱导,合理施肥,合理使用生

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等

9.土壤中可溶性盐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叫盐害。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能

力称为抗盐性。盐的种类决定土壤的性质,若土壤中盐类以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为主时,此土壤称为碱土;若以氯化钠和硫酸钠等为主时,则称其为盐土。

因盐土和碱土常混合在一起,盐土中常有一定量的碱土,故习惯上把这种土

壤称为盐碱土。根据植物的耐盐能力,可将植物分为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

10.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发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渗透胁迫,离子失调与单

盐毒害,膜透性改变,生理代谢紊乱。

11.植物抗盐性方式有避盐,它可通过被动拒盐、主动排盐和稀释盐分来

达到抗盐的目的。耐盐,指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

(二)选择题

1.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叫植物的D.抗逆性

2.逆境下植物的呼吸速率变化有三种类型:A.⑴降低,⑵先升高后降低,

⑶明显增强

3.参与细胞渗透调节的物质种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A.一类是无机离子,一

类是有机物质

4.在植物受旱情况下,细胞中的含量显著提高。C.脯氨酸

5.脱落酸是一种胁迫激素,它在植物激素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最为

重要。.

6.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D.叶绿蛋白

7.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

是的体现。A.交叉适应

8.在多数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B.增多

9.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B.抗冷性

10.植物对的适应能力叫抗冷性。B.冰点以上低温

11.通过回避盐胁迫的抗盐方式称A.避盐

12.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相变温度B.低

13.膜脂中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C

不饱和脂肪酸

14.造成盐害的主要原因为A.渗透胁迫

15.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速率会B.下降

16.当植物细胞遭受寒害时,随着寒害伤害程度的增加,质膜电阻B.变小

17.以下哪种途径不是提高植物的抗性的正确途径C.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

的抗性

18.受冷害的植物有多种表现。以下各种表现中,仅没有实验依据。C.光

合速率增加

19.胞内结冰直接引起植物受害的原因是D.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

质产生破坏作用

20.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 A.原生质过度脱水

21.经过低温锻炼后,植物组织内降低。B.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

基本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B.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C. 阈电位D. 刺激阈E. 以上均不是 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B.同一刺激的反射效应相同C.刺激传入神经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反射D.反射弧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E.反射活动不一定需要反射弧的完整3.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一个不是正反馈()。 A. 排尿反射B. 血液凝固C. 分娩D. 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细胞膜的再生式钠内流E.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 ADH增多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B.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如果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能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A. 100次B. 200次C. 300次D. 400次E. 500次 6.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A.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B.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D.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7.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以上都不是 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吞噬作用 9.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A. 5~10%B. 10~20%C. 20~30%D. 30~40%E. 40~50%10.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A. 12倍B. 30倍C. 50倍D. 70倍E. 90倍 1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A. 1倍B. 5倍C. 12倍D. 18倍E. 21倍 12.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3.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A. 去极相之后B. 超射之后C. 峰电位之后D. 正后电位之后E. 以上都不是14.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 前者约大10%B. 前者大C. 前者小D. 两者相等E. 以上都不对

复习重点、试题-生理简答名词解释

简答题 1什么是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是如何完成的?通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完成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称呼吸运动。肺通气动力来源于呼吸运动,直接动力是大气压力于肺内压之差。吸气: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大,内内压下降{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上述吸气肌紧张,是肺缩小,肺内压超过大气压,气体出肺。 2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有哪些? 虑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的变化,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血浆流量。 3生长素有何生理作用?其分泌异常将引起什么疾病? 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影响物质代谢,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疾病: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人引起肢端肥大症。 4简述静息电位等的概念,产生前提及机制? 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前提:膜内外例子不均匀分布,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机制:细胞内高K与静息时膜对K有通透性,引起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机制 5简述心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激素与心肌细胞膜上贝塔受体结合,提高对钙的通透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和房室传导速度加快即具有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6什么叫牵张反射?如何分类?各有何临床意义? 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外里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同一块肌肉收缩反射活动。分为肌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完成的牵张反射,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的牵张反射,其生理意义是维持姿势。 7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 胰液中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有小导管细胞分泌,其作用为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消化酶,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包括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胰脂肪酶:水解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脂和甘油。胰淀粉酶:水解淀粉、糖原等为二糖和少量三糖。蛋白水解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而这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8简述葡萄糖在肾脏的重吸收。 部位:仅限于近曲小管,方式:主动重吸收,机理:与钠重吸收有关,需要载体协助。特点: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超过一定数值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尿中即出现葡萄糖,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阀,正常值9-10mmol/L 9简述突出传递的主要特征。 单向传递:兴奋由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时间较长,称中枢延搁。总和现象:包括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及后发放现象:传入神经个传出神经放电频率不同。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10简述小肠对糖的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小分子物质经消化道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部位:小肠各段方式:单糖。机制:与钠吸收有关,需要载体协助。 11神经肌接头处兴奋如何传递?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来,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改变前膜对钙通透性,使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切勿外传。 生理考试题型:A型选择题+问答题或论述题 问答题: 1.试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2.试述血液凝固的途径及过程。 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试述胃液分泌的调控。 5.决定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6.试述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7.试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8.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9.试述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11.胰岛素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选择题仅为重点复习方向,不保证一定出,请注意复习尺度: 1.生命最基本的表现是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4.下列哪种过程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5.关于Na+泵,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6.阈强度指的是 7.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8.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9.阈电位是指 10.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11.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12.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 1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14.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15.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16.下列哪种血型的人难以找到供血者?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18.肝素的主要功能是 1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 红细胞不凝,此人血型为 20.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 21.等容收缩期时 2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时是在 23.心脏的工作细胞是 24.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25.心室肌细胞做东典韦3期复极因-----而产生 2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27.患者的动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增高表示 2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主动转运闰盘尼氏体兴奋EPSP IPSP条件反射牵张反射心动周期神经核 单收缩静息电位反射受体视力ABO血型动脉血压呼吸运动微循环 肺通气呼吸膜基础代谢率肾糖阈绝对不应期神经纤维关节面动作电位 突触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血液凝固肾单位分节运动 图1—18; 2—9; 3—9 A; 3—24; 3—38; 3—44; 3—61; 4—1; 6—3; 6—5; 6—15; 6—16;7—9; 8—4; 8—5; 8—7; 8—9 A; 8—11; 10—2; 10—3; 11—5 B; 11—13; 12—3; 12—6; 12—8; 13—3 C; 13--8 简答题: 1. 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以疏松组织为例,简述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3.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包括超微结构),心肌细胞的特点。 4. 简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单层上皮的类型。 5. 以左心室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6. 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7. 简述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8.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各部主要肌。 9.眼视近物时的折光调节。 10.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1.简述鼓膜、听骨链的减振增压作用。 12.白细胞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13.何谓ABO血型?输血原则有哪些? 14.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它为什么会自动跳动? 1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6.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17.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

18.小肠壁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9.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0.正常情况下,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体温的生理性变动。21.肾的血循环特点及其意义。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排尿反射。22.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联系。 2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4.睾丸的结构与功能。 25.卵巢的内分泌周期及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26.女性生殖周期月经现象的解释及卫生。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 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口腔解剖生理学试题和标答

《口腔解剖生理学》试题(A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临床牙冠: 2. 牙合平面: 3 spee曲线: 4 危险三角: 5 咀嚼压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下颌运动的三种形式是开闭口运动,(),()。 2. 咀嚼运动可分为(),()两类。 3. 从外观上看,牙由(),(),牙颈组成。 4. ( )是指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5. 颈外动脉的两终支为(),()。 % 6.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与颞骨关节面,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 )和关节韧带所组成。 7. 咬肌间隙位于( )和( )之间. 8. 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将口腔分为(),()。 9 .舌乳头按形态分为(),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10. 舌的一般感觉有(),().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根据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A.切牙、尖牙、磨牙 B.同形牙、异形牙 C.前牙、后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2.舌隆突的位于() \ A.切牙的舌面 B.上颌第一磨牙的舌面 C.位于前牙舌面颈1/3处 D.切牙和尖牙颈部的隆起 E.牙釉质的长形隆起 3.上颌尖牙牙冠() A.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长 B.远中牙尖嵴较近中牙尖嵴短 C.牙尖偏远中 D.邻面较切牙平坦 E.近中接触区靠近近中牙尖嵴,远中接触区距离远中牙尖嵴稍远 4.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显著的解剖标志是() A.体积最小 B.舌面短小 C.横嵴 D.舌尖特小 E. 面呈卵圆形 5.上颌第一磨牙面的发育沟有() A.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中央沟 B.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C.颊沟、舌沟、近中沟 D.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E.颊沟、舌沟、远中沟 》 6. 面沟嵴多而不清,副沟最多的牙是() A.第一磨牙 B.第二磨牙 C.第三磨牙 D.磨牙 E.前磨牙 7.有关上下颌磨牙的区别,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下颌磨牙牙冠呈斜方形 B.下颌磨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C.下颌磨牙舌尖锐而颊尖钝 D.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 E.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8.下颌第一乳磨牙面边缘最短的是() A.近中边缘嵴 B.远中边缘嵴 C.颊侧边缘嵴 D.舌侧边缘嵴 E.各边缘嵴一样长 9.两牙接触区周围的间隙称() A.唇或颊楔状隙 B.楔状隙 C. 楔状隙 D.切楔状隙 E.邻间隙 ~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病理生理考试重点

13、某婴儿腹泻3天,每天10余次,为水样便。试问该婴儿可能发生哪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1) 婴幼儿腹泻多为含钠浓度低的水样便(粪便钠浓度在 60mEq/L以下),失水多于失钠,加上食欲下降,摄水少,故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2) 肠液中含有丰富的K+、Ca2+、Mg2+,故腹泻可导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3) 腹泻可丢失大量的NaHCO3,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4、简述创伤性休克引起高钾血症的机理。 ⑴广泛横纹肌损伤可释放大量K+。 ⑵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休克因素等均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排钾减少。 ⑶休克时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外移。 ⑷休克导致循环性缺氧,细胞膜钠泵失灵,引起细胞钾内移减少。 15、哪种类型脱水易发生脑出血?为什么? 高渗性脱水的某些严重病例,易出现脑出血。这是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显著升高可导致脑细胞脱水和脑体积缩小,其结果是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变大,进而破裂而引起脑出血,特别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老年人更易发生。 16、高渗性脱水的患者为什么比低渗性脱水的患者更易出现口渴症状? 高渗性脱水的患者,由于失水多于失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钠升高及血管紧张素增多及血容量减少等因素均可刺激了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低渗性脱水的患者血钠降低是相反的因素,尤其是早期或轻度患者口渴不明显。 18、为什么说低渗性脱水时对病人的主要危险是外周循环衰竭? 低渗性脱水病人,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使血容量减少而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⑴细胞外液的水分向相对高渗的细胞内液转移,结果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⑵渗透压降低使下丘脑分泌ADH减少而导致肾脏排尿增加。 ⑶丧失口渴感而饮水减少。所以低渗性脱水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外液,对病人的主要危险是外周循环衰竭。 19、急性低钾血症时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肌肉无力和腹胀? 急性低钾血症时,由于细胞外液K+浓度急剧下降,细胞内外K+浓度差增大,细胞内K+外流增多,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大,处于超极化状态,除极化发生障碍,使兴奋性降低或消失,因而患者出现肌肉无力甚至低钾性麻痹,肠平滑肌麻痹或蠕动减少会出现腹胀症状。 2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心肌兴奋性各有何影响?阐明其机理。 钾对心肌是麻痹性离子。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低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升高。急性低钾血症时,尽管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大,但由于此时心肌细胞膜的钾电导降低,细胞内钾外流反而减少,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小,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亦变小,兴奋所需的阈刺激也变小,故心肌兴奋性增强。高钾血症时,虽然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增高,但细胞内外液中钾离子浓度差变小,细胞内钾外流减少而导致静息电位负值变小,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变小,使心肌兴奋性增强;但当严重高钾血症时,由于静息电位太小,钠通道失活,发生去极化阻滞,导致心肌兴奋性降低或消失。 23、试述创伤性休克引起高钾血症的机制。 ⑴创伤性休克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排钾障碍是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 ⑵休克时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酸中毒。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H+和细胞内液中的K+交换,同时肾小管泌H+增加而排K+减少。 ⑶休克时组织因血液灌流量严重而缺氧,细胞内ATP合成不足,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外液中的K+不易进入缺氧严重不足引起细胞坏死时,细胞内K+释出。 ⑷体内70%的K+储存于肌肉,广泛的横纹肌损伤可释放大量的K+。故创伤性休克极易引起高钾血症。 24、为什么急性低钾血症时心肌收缩性增强,而严重慢性低钾血症却引起心肌收缩性降低? 急性低钾血症时,由于复极化二期Ca2+内流加速,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高,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故使心肌收缩性增强。严重的慢性低钾血症可引起细胞内缺钾,使心肌细胞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因而心肌收缩性降低。 25、试述频繁呕吐引起低钾血症的机理。 频繁呕吐引起低钾血症的机理包括:1)胃液中含钾丰富,频繁呕吐必然导致K+大量丢失;2)胃液中HCl浓度很高,H+和Cl—大量丢失,均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在碱中毒时,细胞内H+向细胞外转移,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1.一般来讲,生理学主要在五个不同水平展开研究。 (1)化学水平 (2)细胞水平 (3)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 (4)系统水平 (5)整体水平 2.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 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3.人体机能的稳态调节 机体的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种方式进行的。 4.稳态调节的方式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2)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 5.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7.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膜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和胞吐等。 8.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9.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0.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 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具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1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3.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向外周。 14.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15.成人骨共有206块,约占体重的20%。 16.骨的构造:1)骨组织2)骨膜3)骨髓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分布于全身骨的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限小孩)。 17.人类的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明显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曲、腰曲面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18.骨骼肌收缩时,ATP(三磷酸腺苷)分解所释放大能量直接供骨骼肌收缩,是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19.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F

本科《生理学》期终考试试卷(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 ′× 分) γ 二 选择题( ′× 分)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反射 兴奋 刺激 反应 阈值 机体内环境的 是指: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当达到 时 膜两侧 浓度梯度为零 膜内侧 的净外流为零 膜外 浓度大于膜内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钠泵运转可使 个 移出膜外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近代生理学把 的定义理解为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动作电位即 判断组织 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刺激的频率 骨骼肌的 耦联不包括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释放 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的 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 解离 当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 幅值变大 幅值变小 频率变低 发生叠加或总和 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等容舒张期 .射血期 .充盈期 房室瓣开放见于 .等容收缩期末 .心室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初 .等容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末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 .心肌的静息张力较小 .心肌的伸展性较大 .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心肌的贮备能量较多 .心肌收缩的潜在能力较大 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静息电位数值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 期去极化速度 .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 期有无自动去极 .下面关于心室肌细胞 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非电压依从性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可为阿托品所阻断 .选择性不强,其他离子也可通过 .在去极化到 时被激活 当 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 .心迷走紧张减弱 .心交感紧张加强 .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心率加快 .动脉血压升高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贮存少 心肌的 特别长 .心肌有 ,会自动节律收缩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呼气全程 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 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 吸气全程 呼吸全程 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描述是 减少肺泡内组织液生成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稳定肺泡容积 降低肺的顺应性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肺泡通气量是指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无效腔的气体量 氧解离曲线是反映 血氧含量与空气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溶解于血液中的 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血红蛋白饱和度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含量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 分压降低 值降低 值增大 温度降低 , 降低 关于通气 血流比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安静时正常值为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肺底部动静脉短路增加 肺尖部无效腔增大 肺尖部动静脉短路减少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层 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反射中枢在延髓 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 参与唾液分泌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对唾液分泌起抑制作用 下列各因素中,不能引起 分泌的是 灌注幽门部粘膜 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 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 刺激迷走神经 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 能促进胰腺分泌 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也很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丰富 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很少 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也丰富 关于 的生理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可促进脂肪的吸收 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肝 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胆囊 在十二指肠也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 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 促进化学性消化 促进吸收 推进食糜 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生理学考试题

试题(5) 生理学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C )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血液凝固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体液 D. 机体内所有的液体 3.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 D )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4. 下列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 C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幅度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由去极化波构成 5.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指引起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 B ) A.K+ B.Na+ C.Ca+ D.Cl– 6.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B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抑制因子x的激活 7. 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D ) A. 维生素B12 B. 维生素K C. 叶酸 D.铁 8.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 A )A.股动脉血压↑B.心率↓C.窦神经传入冲动↑D.血管运动中枢活动↓ 9. 心肌细胞兴奋性为零的时期:( B )

A.有效不应期后 B.绝对不应期 C.相对不应期 D.超常期10. 下列物质升血压作用最强是:( D) A.肾上腺素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I D.血管紧张素II 11. 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 C ) A.每搏输出量 B.循环血量 C.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 12. 关于呼吸中枢哪项是错误的:( C )A.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B.脑桥调整中枢主要功能是限制吸气相 C.脑桥调整中枢主要功能是形成基本节律 D.在脑桥与中脑间横断仍能保持正常节律 13.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指:(C ) A.组织换气 B.肺通气 C.肺换气 D.内呼吸 14. 肺与外环境间的气体交换是:(B ) A.呼吸 B.肺通气 C.肺换气 D.组织换气 15. 由胆盐帮助而吸收的物质是:( C ) A.甘油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溶性维生素C.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D.甘油—酯和水溶性维生素 16. 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为:( B )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胆汁C.胃液和胰液 D.胆汁和胃液 17.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D )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分节运动 18. .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 D ) A.脊髓 B.延髓 C.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