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

实验小学王小女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3、简单尝试对对子。

4、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尝试写对联。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接触过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你们可知道,对联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在国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春联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当中对联都用在哪些方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认识对联。(课件出示)

二、认识对联

(一)了解“对子”

师:对于对联,古人早有研究,并且形成了专著。(课件出示)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生读)读了两遍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词语是相对的)

(二)认识对联

我们在小学阶段,也曾经接触过一些对联,看同学们能否打开记忆的闸门

1、学生回忆《对韵歌》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也藏着一些对联。(课件出示)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讨论对联有哪些特点?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对联特点:字数相等、词语相对、意思相关、音韵相谐,一般来说上联末字读上去(三、四声)、下联尾音念阴阳(一、二声)。(课件出示)

师:贴对联时上联一般贴右边,下联一般贴左边,因为古时候“右”为大。我们一起读读对联的特点。(生齐读)

三、挑战对联

(一)挑战第一关:火眼金睛——分上下联。

师:本关同学们可以运用对联“音韵相谐”这个特点来判断。(课件出示)

1、大江南北春风意()

海峡东西明月心()

2、三好学生人人夸()

模范队员个个赞()

3、人逢国庆精神爽()

月到中秋分外明()

4、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

师: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对联的韵味,老师读上联,同学们读下联。(二)挑战第二关:牛刀小试——对联寻亲(课件出示)

A、时雨点红桃千树 D、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E、春风吹绿柳万枝

C、有闲春色燕双飞 F、无意东风花半露

(三)挑战第三关:牛刀小试——改写对联(课件出示)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三)挑战第三关:你追我赶——补写对联(课件出示)

师:这一关,每一同学都可以进行抢答,看哪一位同学表现得最出色?

1、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2、处处飞花飞处处;声声笑语。

3、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

4、人过大佛寺,寺佛大。

四、根据要求,填写对联(课件出示)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写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五、课堂体验,拟写对联

六、课后体验,拟写对联

班级文化、鸡年春联。

总结: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基本的特点(指板书读)。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真正步入对联的神奇殿堂,去领略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的乐趣。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欣赏对联,积累名家名联。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尝试写作对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魅力。 2、点燃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精髓的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已有所掌握,但初中时对联的学习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历史渊源没有专门的研究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对联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谜语竞猜 一、谜语竞猜入情境 活动1、猜谜游戏 (1)课件展示谜面:包容万里江山五湖四海事, 登临十方百姓万户千家门。打一文学体裁,谜底为对联。 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特点?如

何张贴?以及如何尝试写作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2)本节课我们将达成的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初步培养写作对联的能力。 活动2【讲授】认识对联 二、总结特点识对联 活动2、考场情景再现: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现场,主考官史学家陈寅恪的国文试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考官,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韩退之) 从经典对联试题中我们发现对对子应该从字数、词性和内容上去“对”。搜寻一些身边常见常用的对联来全面归纳对联的特点。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音韵和谐; “联”内容关联:指上下联的内容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 课件展示:常见常用对联 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抢答对联类型积累对联知识。 材料:多媒体设备 过程: 1、根据刚才所看到的常见常用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 2、小组活动:全班学生分6个小组,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关于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等问题。 3、微课展示明确: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走入对联世界,触摸文化精髓

走入对联世界,触摸文化精髓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它涵盖了词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近几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多次出现,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亮点,既弘扬了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渐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人身上留有烙印,又从仿写的角度考察了学生的语言功底,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对联通常不超过十个字,但“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用此种方式考察学生,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验学生思想条理,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为教者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并融进时代的个性,结出浓郁的有文化品位的硕果呢? 一、让学生自觉地走近对联 每年的寒假,学生都可以过上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贴春联也成了喜庆佳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在放假布置寒假作业时,叫学生收集几幅有特色的春联,传统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辞旧迎新的如:“老马识途,奋驾长车奔富路;银蛇献岁,昭苏万物舞东风”,“祥龙回首辞旧岁,金蛇起舞迎新春”,新春贺喜的如:“春色春光春似海,福天福地福如山”、“四海皆春春不老,九洲同乐乐无穷”等雅俗共赏的喜庆联让人过目难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从民俗中感受对联的魅力,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寻找题材,自创对联,这样对联就不再是高深的知识了,而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佳肴。 二、把对联融进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进一些对联知识的讲解,师生共同赏析一些有关的名联,进一步认识到对联中所包含的文化韵味,对课文的有关知识熟记于心,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课文中找对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主席用谢缙的一幅对联为主观主义者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江泽民总书记在《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用“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来鼓励青年学子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通过对联可以了解文化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诸葛亮;“香草还生三户地,湘流应识九歌心”的屈原;“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枫叶四弦歌,怅独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的白居易;“却怪武陵鱼,自洞口归来,把古今名人忙杀;欲寻澎泽宰,问田园何在,唯桃花流水依旧”的陶渊明;“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司马迁;“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的鲁迅,这些对联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感人的事迹和博大的情怀。教师调动学生的参与欲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评价

对联六副

对联六副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在扬州大明寺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哪位同学能对得出它的下联?(生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自学质疑 1、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2、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四.精讲点拨 对联真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啊,请大家打开书本115页,我们共同来赏析几副对联) 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在岳阳楼上题写对联,如果能将这句名句巧妙地镶嵌进去,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联,感受一下他的妙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 (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的,哪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个字,却其实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大家对林则徐了解有多少?谁来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这则对联是他自己写了来自勉的,我们能否将他的伟大举动和这副对联联系起来想呢。 为什么他能在英帝国主义面前表现为一种硬气和骨气,就因为他“无欲”,除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没有任何私欲私心,才能够在衰败的清王朝后期对列强说“不”! 禁烟的成功和他集思广益有关,他的容还表现为他禁烟后却被贬新疆,但是他没有怨言,却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王小华2

《走近对联、认识对联》 阿荣旗第二小学王小华 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3、简单尝试对对子。 4、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学习对联的乐趣,激发学习对联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接触过的对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3分) 师:同学们都喜欢故事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好,那请做好,听我慢慢道来。(老师讲故事) 师:这就是流芳千古的对联佳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接触对联(5分)

1、总结对联特点 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副对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多媒体出示) 学生总结,教师相机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和,仄起平落) 2、根据对联特点,做简单练习。 师:了解了对联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我说上半句,你来对下半句,我信心吗?),好,请接题。 七上----(八下)风和----(日丽)牛头——马面山青——(水秀)绿油油——(金灿灿)……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两个字的词语接龙,下面老师增加一点难度,你们想挑战吗?那好,请接题。 声东击西——(走南闯北争先恐后翻天覆地取长补短……)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不慌不忙——(自作自受、自由自在、……) 师小结:其实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古代文人小时侯做得最多的功课,叫对对子。 三、走进对联(3分) (1)古人专门给这些对子编了一本书叫《声律启蒙》,我们读一读其中的内容: “千对百,两对三,塞北对江南。山村对海岛,旷野对平原,花烂漫,月婵娟,草木对山川。” “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龙飞对凤舞,微雨对斜阳。深院落,小池塘。水色对山光,白浪花千朵,青天雁一行。” (2)自由朗读、指名读。 四、认识对联 我们在小学阶段,也曾经接触过一些对联,看同学们能否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让我们大家欣赏欣赏 学生试背,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对联。

春联 公开课教案

春联 导入: 同学们春节快要到了,伴随着这欢快的旋律和喜庆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节的热闹气氛。 1、过新年呀,贴春联是非常重要的习俗。关于春联,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春联2、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课件出示词语:和学程单一 气氛卷教学生字“添”(齐读) 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说一句有关春联的话吗? 3、读准了词语,才能读好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春联的哪些知识?学习时间2分钟。 谁来告诉我,课文介绍了关于春联的哪些知识? 根据回答板书: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开卷有益 4、春联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多彩,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那几幅春联,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先快速默读课文用直线把他们画出来吧! 你划到了哪些?一句句出示,齐读,出示学程单三 5、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们先来看这一副 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哪两个字让你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什么绿了?什么红了?

一“绿”、一“红”为我们展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我们来看,【课件】春风徐徐,杨柳青青,小草绿了,河水绿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多么美丽的春光啊,咱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课件】同学们我们抓住关键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读懂春联,用相同的方法,也来说说这四副春联吧!。出示:提供句式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6、(教师总结)【课件】春联有的描绘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课件】有的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课件】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课件】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你能记住这些春联吗?自己试着填一填。 在这四副春联中,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是——,描绘美丽的春光的是——,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是——,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是——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填空) 7、总结:同学们,【课件】这些春联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但是表达的都是人们欢快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营造了新年欢乐祥和的气氛。 8、春联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它的形式也非常具有特点!现在,我们就来揣摩揣摩,体会体会,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读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课件】 9、教师宣读答案。【课件】春联上下联讲究“对仗”。这“对仗”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字数相等”:上联7个字,下联也必须是——;上联是5个字,下联也只能是——。【课件】另外就是“词类相当”:春联中总是把同一种类型的词作对。课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告诉我们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感知对联的形式美。 (3)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1)尝试创作对联。 (2)学习欣赏对联。 3、情意目标: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难点:尝试创作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游语文世界,走进对联,共同领略对联艺术的特有魅力。 (二)显示活动流程以及活动目标: 活动流程:趣联故事—对联特点—对联简史—诗文名对— 春联连线—对联修改—对联创作—妙联点评— 佳联欣赏—课外积累—作文训练

活动目标: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尝试创作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三)学生讲述趣联故事:1、三气富豪 2、如此贪官 3 、才华横溢 (四)对联特点展示: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六)诗文名对填空:(初步感受对联的形式美、内涵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七)春联连线:(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形式美、内涵美) 上联下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心血勤浇栋梁材 人寿年丰家家乐勤勤恳恳做园丁 生意兴隆通四海书山万仞志能攀 兢兢业业育桃李国泰民安处处春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组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将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力求做到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组将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二、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备课、听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检查。力求进度统一、备课统一、资料统一、考试统一“四统一”,打造精致课堂。 2、积极推进相互听课和评课,加强讨论交流,提高质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实实在在地听好每一堂课。本学期组内每位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3、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视不同类型学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要有充分耐心和爱心,备课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给予辅导,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每次的些许进步中也能体会到努力的喜悦。 4、重视阅读积累。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听、说、读、写能力能到实在的提高。 5、精心准备各种类型的考试,重视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交流,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6、备课组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重点工作 1、抓好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1)备课组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2)备课组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教改信息,使教师们评价课堂教学的观念不断 更新,为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备课组活动力求形式新,实效高,活动内容多样,就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展开,提高活动的质量。

《对联》教学设计的范文

《对联》教学设计的范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1~2课时。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

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爆”、“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扩词。(当学生说到“爆炸”时,老师相机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远离爆炸,渗透安全教育。) “稻米”、“六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理解:“稻米”还可以叫什么?“六畜”指农民伯伯饲养的六种牲口,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哪些。(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轻松理解了难点词的意思) “茂盛”:结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进行说话练习。 (2)词语(四字词、三字词教学)。 过渡:对联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藏在灯笼里,孩子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将四字词、三字词分别放入灯笼里让学生认读,在读中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尝试对对子。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 二、对联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1、起源: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相传在东海里有一个神鬼出没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shén shū )、郁垒(yù lǜ)。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2、发展:到了唐以后,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 3、再发展: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

《有趣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来历、作用,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 2、对对联产生喜爱的感情,乐于习作。 3、展示自己收集的有趣的对联,交流对联背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趣的对联。 教师准备有趣的对联、PPT。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中写到,正月初一这天,人们要放鞭炮,还要干什么?(贴春联)板书:春联 二、对联的来历。 1、对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板书:来历 2、学生交流。

3、幻灯片出示幻灯片的来历。 古代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五代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4、有些春联很有趣,如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爆竹鞭儿叭叭紧赶羊儿辞旧岁。 下联:春雷鼓声隆隆恭迎金猴送新禧。 你搜集了哪些有趣春联,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5、教师出示有趣的春联。 有一年新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字的人暗地揭走了。临近除夕,他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头。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招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 (出示) 上联:福无双至今朝至 下联:祸不单行昨夜行 三、对联的特征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对联常识知多少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

《走进对联》阅读答案

《走进对联》阅读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下面是王芳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择可用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80字。(4分) 资料: 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③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 之首。 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⑦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律诗既讲究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2分)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 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 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正确的顺序是: 活动三:交流发言。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副对联(试卷上的除外,写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也可),并做赏析。(4分) 对联: 赏析: 《走进对联》阅读答案:福清语文教育网整理 活动一:(4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它要求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活动二:(2分)②①④③ 活动三:(4分)所选必须是对联(写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也可)。要能赏析出所选对联的特点。(对联1分,分析3分) 示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赏析: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对仗工整,叠词运用巧妙。

《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意在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读读、想想、猜猜、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识字、学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对联常识教学设计

对联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对联的常识,并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解对联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语:你知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句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二、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对偶的特点。 1、对字:天——地风——雪海——山新——旧日——月 2、对词:千山南北庆贺枝头月白 3、对词组:写文章、弹吉他、花果山、挂羊头、吹胡子、蚕吞丝、镜中花、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临渴掘井——亡羊补牢、望梅止渴——亡羊补牢、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4、给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5、总结写作对联的要求: ①、上下联字数要相等;②、上下联词组要相同;③、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或相对;④、上下联句法要一致;⑤、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⑥、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三、巩固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练习写作对联: 声声慢——步步高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 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骄傲者只论人非——谦虚者常想己过 网上天地宽——家中世界小 六七八九——二三四五 五、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有条理地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六、学习了对联知识,你能以对联的形式为你的朋友送上祝福吗? 1、岁月峥嵘须奋斗,年华潇洒莫蹉跎 2、沐浴晨风问一问,今天该怎么努力;脚踏夕阳想一想,今天进步了没有。 七、作业: 1、收集优秀对联,丰富写作素材。 2、作文训练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 ①、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 ②、总体构思条理要清晰,言之有序。 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言之有情。 ④、字数不少于400字。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会欣赏对联; 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3.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具准备: 相关对联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讲解课)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提问,检查预习) 1.何谓对联?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的历史?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载,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1 3、第一副对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初中语文_走进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联基本特征、平仄等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通过诊断病联,讲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河边啃骨头,一看马上就明白了,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然后两人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骨(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诗(东坡尸)。 对联既有文学性又有趣味性,奇哉!妙也。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1、对联,也叫_楹联_、_对子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上联__和_下联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仄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竖向__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不加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右_边,下联在_左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准。 (二)对联的起源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辟邪的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作为辟邪用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三)名联赏析 (PPT展示名联及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片段欣赏) 三、读你千遍不厌倦——分析对联 (1)学生诊断病联,提炼特征 ①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②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③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通过三副对联得出对联基本特征:字数相对词性相同语境相似用字不重复 (3)音律规则: 平对仄,仄对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例说明: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的音律规则: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活动课教案 【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活动设想】 文化底蕴的薄弱、运用意识的淡薄是当今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语文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汉语、运用汉语,承传汉文化。该活动基本上体现了上述设计意图。联对活动尽管教育价值巨大,但联对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毕竟是一种古老、遥远而又陌生的文学式样,它没有交际工具的性质,而属于一种品味和鉴赏,而且是远离功利之外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化零为整、删繁就简、内外结合是整个活动的立意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讲究铺垫是活动过程的特点。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和创制对联;能力目标: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去解读语文,做到内外结合,活学活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汉语表达水平; 态度目标: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培育其对汉语的审美情感,使其自觉继承汉语文化的瑰宝。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准备】 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联等),以及自创一联,准备课内交流。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研讨课教案_2

《对联六副——对联漫谈》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课文六副对联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基本知识。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对联平仄、对仗等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大家猜猜谜底应该是什么呢?(打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答,教师强调:确切点说应该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节目中还能看对联。但关于对联我们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哪些基本特点?怎样写简单

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二、整体认知: (一)对联的含义: 对联往往书写或镌刻、悬挂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所以又叫对子、楹联、楹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样式。它是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组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化、艺术化的反映。正所谓是: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成联! (二)对联的起源: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对联由“桃符”演化而来。“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在门两边贴这种桃木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说到“桃符”,我们之前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回忆起来?(提示: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人们又在“桃符”上书写相对称的字,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对联。 (三)对联的特点: 1.学习大观楼长联,初步感知家乡对联文化之美 咱们家乡昆明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众多,楹联佳作也极为丰富,这已成为昆明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最为有名的当属拥有“古今第一长联”美誉,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的什么对联?(大观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