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与健康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与健康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与健康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免疫与健康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二、传染病及其预防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最新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 精品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主要为儿童进行的计划免疫就是以这些知识作为基础的。本部分教学内容生僻艰深,学生不容易理解,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针对这一情况,可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皮肤发炎和生病的实际经验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的概念。 3、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幻灯片: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新授: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人之所以能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 幻灯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一)、生来就有的免疫力: 幻灯片:P102图3.6-1人体的先天性免疫: (1)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保护和杀菌作用 (2)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阻挡和清除异物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讨论: 1、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样的皮肤会让病原体容易侵入? 3、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幻灯片:动画 (3) 血液、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4)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各种病原体 由此总结得出:上述两道藩防线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使人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做先天性免疫。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提问学生是有否患过腮腺炎,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得过的同学又没有患第二次等问题,说明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患第二次,他们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侵袭。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与讨论: 幻灯片:课本第118页图3.6-2 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免疫与计划免疫》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

《免疫与计划免疫》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 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 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 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 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描述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针对聋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 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 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 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 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的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时可以为学生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完整版)2018-2019学年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免疫与健康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细菌 B. 寄生虫 C. 病毒 D. 移植的肾脏 2.下列关于选药和用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价格越高,药效越好 B. 加倍用药量可以提前康复 C. 按医嘱和说明服药 D. 增加服药次数,疗效更好 3.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增强机体免疫力 4.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 A. 共用注射器 B. 共餐 C. 交谈 D. 握手、拥抱 5.甲与乙是同班同学,由于甲得了流感,乙被甲传染也得了流感。那么乙在得流感前后的身份分别属于() A. 传染源、传播途径 B.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传染源 6.安全用药能让我们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下列所述的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A. 服药的时间,饭前饭后无所谓,二者可任意选择 B. 为了使病情早日好转,私自加大服用剂量 C. 在每天服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 D.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改变 7.蛔虫卵进入人体是通过() A. 呼吸道 B. 口腔 C. 蚊虫叮咬 D. 皮肤 8.狂犬病、狂犬、狂犬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 ①⑤③ B. ①③⑤ C. ⑤③④ D. ③②⑤ 9.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 A. 握手,共进午餐 B. 不正当性接触 C. 注射毒品、输血 D. 母婴传播 10.下列疾病中,病因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A. 侏儒症 B. 呆小症 C. 艾滋病 D. 地方性甲状腺 11.下列情况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 B. 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 皮肤的分泌物杀死细菌 D. 白细胞吞噬病毒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免疫与健康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探究学案)【中考课标解读】 1、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理解人体的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的意义 4、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5、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者参与艾滋病的宣传 6、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并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 【中考命题规律分析】: 免疫和传染病这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为主,命题时经常给出预防常见传染病的事例,然后判断属于那种预防措施,属于那种免疫类型等,一般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考察,安全用药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其中2012年4分,11年6分,10年4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根据复习目标解决探究点针对训练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疑难点,每位同学都完成,组长负责交流答案。 探究点一:免疫【针对训练】 例1、下面四副漫画寓意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②皮肤的保护作用③溶菌酶的作用④吞噬细胞的作用 (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3)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有;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例2、(2012 烟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以后,在流感期间未患病,但是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恰当的解释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例3、(2012山东青岛)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A型血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己腿部皮肤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探究点二:传染病及其预防【针对训练】 例1、(2012潍坊)2012年初,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A.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例2、(2012 湖北)通过两年来的《生物学》学习,你对一些常见的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面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一项()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疟疾 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肺结核 例3、(2011湖北)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A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 B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液的质量 C隔离艾滋病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D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疫苗研制 探究点三:安全用药【针对训练】 例1、(2012济宁)下列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图

第7单元 第21 章生命的发生与发展 生命起源的几种论点:1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2 化学进化论(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的开端)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显示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地球上的生命史:前寒武纪时期(原核到真核,单细胞到多细胞)古生代(三叶虫时代、有水生到陆生,出现裸蕨类植物—煤)中生代(恐龙)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被子植物)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的微小变异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经过多代,这些有利变异在物种体内积累,这就是自然选择,他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直立行走是人类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进化过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现代人: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基本单位 生物命名法:林奈的双名法 原生生物:藻类 植物的主要类型:苔藓(无真正的根)蕨类(有疏导组织)、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型: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生物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是有限的。 第24章人与环境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酸奶:乳酸菌,米酒:酵母菌。沼气:甲烷菌

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错误的是 A.肺结核与结核杆菌B.蛔虫病与蛔虫 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都有其相应的病原体引起的,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详解】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具有病原体引起。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足癣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疾病;天花是由天花病毒起的病毒性疾病。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的概念。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详解】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3.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引发动脉硬化 C.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D.遇到心肌梗死的突发状况,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拨打“1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 【详解】 A.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症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故A错误。 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积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故B正确。 C.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四大基石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故C正确。 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4.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人教版初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 同学们,当你点开这篇文档时,说明你非常优秀,非常有上进心!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 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免疫与健康》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复习教案) 红河镇中学主备人:孟培参备人:韩强张连友时间:2017年5月18日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难点、重点)(2)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重点)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5)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编印本章导学案;2.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章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潜伏着很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 讲述:人们身体的健康与免疫有关。只要我们的抵抗力不足以抑制它们,它们便会发作,而我们就会生病。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章《免疫与健康》(板书) 二、知识回顾与梳理 自主复习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复习课本回顾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什么叫抗原?什么叫抗体?抗原与抗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 5. 计划免疫的原理及意义。

知识梳理: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一】,并把不会的知识进行识记。 (要求:请同学先背2分钟,先自我检查,然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检查, 教师使用空白导学案提问学生) 基础知识大比拼 考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下面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一组图示说明的序号填写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 ②皮肤的保护作用 ③溶菌酶的作用 ④吞噬细胞的作用 (下列两小题的答案用图中相应字母表示) (2)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图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图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 (3)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有 ;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 反馈指导: 点拨:两个易错字:黏膜的“黏”和吞噬的“噬”。 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理解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设计(对照试验)。原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都相同。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三探究实例 探究一:1、显微镜的使用: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或物镜上标注的5×,表示放大倍数为5倍),假如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50倍。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体是反的,将写有“上”或“P”字的透明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或d,要将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的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下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哪偏往哪移。 ③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 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与所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细胞数量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细胞数量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3)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避免细胞重叠)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染色后能使细胞核更清晰)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 (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 口诀来记忆:擦、滴、撕、、盖、染、吸.关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中,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答案:D 探究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尝试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实验变量,识别对照实验,科学地处理数据,预测实验结果,或对证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实验结论。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设置对照试验,(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4)实施计划:观察并进行记录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 按形态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3、生物圈中的生物: 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4、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 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2.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3.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是(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中药 D.西药 4.可以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 )。 ①病毒②细菌③真菌④单细胞动物⑤寄生虫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6.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媒介生物,清除中间寄生生物和消毒工作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 C.切断传播途径 D.

7.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自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 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9.在试验某种新药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 A.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B.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蒸馏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小白鼠的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这种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10.初生婴儿6个月以内不会患天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B.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