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2013-09-26

1、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6、标注示例: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注: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柱平法表示的相关问题

(2013-09-26

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laE )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是这样的吗?

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答: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答: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4、柱上端“非连接区”?

《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答: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5、前在03G101第45页中(非抗震KZ箍筋构造非抗震QZ.LZ纵向钢筋构造)中注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

1、该条能否用于第36页(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答: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

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

答: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1、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6、标注示例: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注: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梁平法表示的相关问题

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问题(4):《03G101-1图集》第24页“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la 或laE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

(1)弯折长度=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

(2)弯折长度为“多少倍的d ” (不会是“ 15d ”吧?)

答: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

答: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2)”。

梁问题(6):(1) 《03G101-1图集》第19页《剪力墙梁表》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负数。如: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3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层”的下一层(即第2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

? ?(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0 (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层”的。

钢筋的平面表示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钢筋平法标注在图纸中的含义

钢筋标注中的含义 JZL(3B)400*700 Y 1500*500*300是基础主梁,Y后边的是加腋信息(就是条基的底) Φ8@200(4)是A8钢筋的箍筋,间距200,4肢箍 B2Φ25+3Φ22; T2Φ16+2Φ14基础梁的下部通长筋是2根25的加上3根22的,上部通长筋是2根16的加上2根14的 Y Φ16@200; Φ8@300是加腋钢筋,就是条基铺底筋,主筋是16的间距200,分布筋是8mm的间距300 G2Φ16;L Φ8@500是侧面构造筋,2根16mm的,拉筋是8mm的间距500 JCL-4(2B)600*800 Φ10@100(4) B6Φ25;T6Φ20 N2Φ14 4号基础梁 2跨两端悬挑梁截面尺寸600*800 箍筋为10个的4肢箍间距100 梁上部筋6根25的下部筋6根20的梁两侧共配置2根14的抗扭钢筋 肢箍是反映梁里箍筋的个数的一个名词,分别有两肢箍、四肢箍等,它们是指梁 里面箍筋的排数。 梁支座就是梁两端或者中间的支撑,起支撑梁的作用。 梁支座一般为:墙/柱/梁三种 梁的支座:与梁接触,承受梁传来荷载并承受的构件。如:主次梁的节点,梁与柱的节点,梁与承重墙的节点等,总之就是能支撑梁的那个“座”。 加腋梁,指钢梁或混凝土梁在根部斜向加高,加腋部份相当于柱子上的 “牛腿”。 目的是增加梁的承载能力,或者为了加强梁的抗震性能。 一个柱子两边的梁,上部纵筋,左端有原位标注,右端没有,那右端的纵筋分布是按左端的来布置,还是按集中标注来布置的? 是这样,这个4根25的是代表这个支座顶的钢筋,也就是说,左右都是很少的梁,有2面标注的,出现的情况就3种,1是不同轴,1是

新建 梁平面标注法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钢筋平法表示基本认识

柱箍筋(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1、Φ10@100/250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 2、Φ10@100/250(Φ12@100)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2,间距100。 3、Φ10@100表示沿柱高全部范围内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间距100。 4、LΦ10@100/25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 墙钢筋 1、N C10@150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HRB400级钢筋,直径,10,间距150。 2、JD2 400×300 +3.100 3C14表示2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3C14。 3、JD3 400×300 +3.100表示3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按构造配置。 4、JD4 800×300 +3.100 3C18/3C14 表示4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C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C14。 5、JD5 1800×2100 +1.800 6C20 A8@500表示5号矩形洞口,洞宽1800,洞高21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C20,箍筋为A8@150。 6、YD5 1000 +1.800 6C20 Φ8@500 2C16表示5号圆形洞口,直径10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C20,箍筋为Φ8@150,环向加强钢筋2C16。 7、DWQ2(~),bw=300 OS: H C18@200,V C20@200 IS: H C16@200,V C18@200 tb Φ6@400@400双向 表示2号外墙,长度范围为~之间,墙厚为300;外侧水平贯通筋为C18@200,竖向贯通筋为C20@200;内侧水平贯通筋为C16@200,竖向贯通筋为C18@200;双向拉筋为Φ6,水平间距为400,竖向间距为400。 梁标注 1、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2、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3、(-0.050)表示某结构标准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和48.250m,则该梁顶面标高分别相对于44.950m和48.250m低0.50m。 4、 梁箍筋 1、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2、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只箍。 3、13Φ10@15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4、18Φ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双肢箍。

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5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学习目标 掌握平面整体表示法的三种形式,掌握平面表示法的构件代号,掌握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能看懂用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 学习重点 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的读图和识图 绘制结构梁、柱施工图,传统的方法是将构件(梁、柱)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使得绘图繁琐且工作量庞大。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传统的方法做了重大改革。目前,平法作为结构施工图的新型设计表示方法,已广为采用。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结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相应的标准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它是设计者完成柱、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 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有三种: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无论按哪种方式绘制结构施工图时,都应将所有梁、柱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类型代号在标准图集中有明确的定义(表5-1),必须按标准图集中的定义对构件编号,其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因为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图集所定义的构件类型注明代号)。另外,还应在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且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在单项工程中必须统一。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①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②写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③注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详图;④写明各类构件(梁、柱)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以确定相应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等;⑤写明柱(包括墙柱)纵筋、墙身分布筋、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⑥当具体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施工图中另加说明。 表5-1构件代号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平法讲座 ########公司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 第二部分柱平面表示法 (3) 一、注写 (3) 二、抗震KZ钢筋构造 (5) 三、非抗震KZ钢筋构造 (8) 四、柱钢筋制作安装质量通病 (9) 第三部分梁平面表示法 (10) 一、注写 (10) 二、抗震KL、WKL纵向钢筋构造 (12) 三、梁配筋构造 (15) 四、非抗震KL同抗震KL的异同点 (16) 五、梁钢筋制作安装质量通病 (16) 第四部分剪力墙平面表示法 (17) 一、墙柱 (17) 二、墙身 (20) 三、墙梁 (22) 四、洞口平面表示法 (2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接头百分率 (1)排扎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L,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不宜>25%,柱不宜>50%,确有必要增加时梁不应>50%,其他构件可放宽。 (2)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为35d(d为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区段内的接头均属于内一区段,区段内接头百分率,受拉区不宜>50%,接头不宜设在抗震框架梁、柱端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2、HPB235钢筋:180°弯钩,内直径≥2.5d,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箍筋弯钩内直径不小于受力钢筋,一般结构弯90°,平直部分不宜小于5d,抗震结构应为135°,平直部分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75。 3、抗震等级 钢筋混凝土房屋根据烈度、设防类型、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场地类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4、锚固长度 L 1、L 1E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1E、l1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数 注: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1E与l1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在任何情况下l1不得小于300mm;式中ζ为搭接长度修正数。

钢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习题教学)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1、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平法)专题讲座 一、概述: 1、平法的产生: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2、平法的原理: 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现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平法的应用: 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二、柱平法: 1、定义疑问: (1)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顶板处,地面以下的结构构造(含地下室部分)划归基础结构(待出图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划归到基础结构部位,不归本图集。 (2)柱钢筋总截面为柱截面面积b×h,梁钢筋总截面为梁有效截面面积b×h0,h0为梁高扣单排钢筋35mm、双排钢筋60mm后的数值。 (3)水平段钢筋≥0.45lae,垂直段钢筋≥15lae,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将钢筋调细(等面积代换钢筋)。

梁的平法表示

5 6 7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学习目标 掌握平面整体表示法的三种形式,掌握平面表示法的构件代号,掌握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能看懂用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 学习重点 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的读图和识图 绘制结构梁、柱施工图,传统的方法是将构件(梁、柱)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使得绘图繁琐且工作量庞大。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传统的方法做了重大改革。目前,平法作为结构施工图的新型设计表示方法,已广为采用。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结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相应的标准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它是设计者完成柱、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 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有三种: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无论按哪种方式绘制结构施工图时,都应将所有梁、柱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类型代号在标准图集中有明确的定义(表5-1),必须按标准图集中的定义对构件编号,其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因为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图集所定义的构件类型注明代号)。另外,还应在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且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在单项工程中必须统一。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①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②写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③注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

高三数学: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教案(1)(沪教版上)

14.1 (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及其表示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集合语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而点、线、面是学生刚刚接触不太熟悉的内容,用已知的知识来表示未知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也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点、线、面的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这里仅是借用集合语言来表示点、线、面的关系,而并不完全等同于集合中的相应关系,如a∩α=A就是一个例子.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平面”没有具体的定义,它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所以,可以从学生之前学习的点、直线的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平面的“平,没有厚度,在空间无限延伸”的特点.通过对平面概念的理解以及动手在纸上划出一个或几个平面的过程,初步认识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并体会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解决空间一些基本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平面的概念,能画出平面和用字母表示平面,掌握用集合符号表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立体几何发展史 立体几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章研究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是处理空间问题、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平面 定义:平面是平的,没有厚度的,在空间无限延伸的图形. 数学中的平面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比如平静的湖面、桌面等. 平面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平面M,平面N等; (2)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平面α,平面β等; (3)用平面上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点的字母表示:(如图14-1)平面ABCD等. 图14-1 平面的直观图画法: 正视图垂直放置的平面M 水平放置的平面M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梁钢筋平面表示法 (2013-09-26 1、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6、标注示例: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注: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柱平法表示的相关问题 (2013-09-26 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laE )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空间图形在平面内的表示方法教案

空间图形在平面内的表示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教学重点: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确定平面的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二、新授: 1.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形,叫做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一般都遵守统一的规则 例1、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画法:略 例2、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画法:略 例3、画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的直观图。 画法:略 2.上面画直观图的画法叫做斜二测画法。 这种画法的规则是: (1)在已知图形中取水平平面,取互相垂直的轴Ox 、Oy ,再取Oz 轴。使∠xOz=900,且∠yOz=900; (2)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轴x O ''、y O ''、z O '',使045='''∠y O x (或1350),0 90='''∠z O x 。y O x '''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 (4)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3.说明:应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时,为了简便,如果要求不太严格,那么长度和角度可“适当地”选取,只要有一定的立体感就可以了。例如,三角形的直观图可“适当地”画成三角形,长方形地直观图可“适当地”画成平行四边形。但习题中要求用斜二测画的,还应该按要求画。 三、做练习:第10页第1、2、3题 小结:1.直观图的概念 2.斜二测画法的规则 五、布置作业:习题9.1第8、9题。

钢筋平面标注法

结构施工图平面标注法基本知识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0. 1 概述 10.1.1 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

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的图纸,其编制原则是提示性的。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实践报告(论文)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姓名:方利祥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 、- 刖言 图纸则是其重要的表达方式。设计图纸的水平与质量的 然而,设计只是纸面上的想象与构思, 必须经过施工阶 因此,要使建筑工程达到高水平, 设计方与施工方互相 协调、密切配合是关键。要达到建筑工程的高水平,即建筑施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和 低消耗的要求,优秀、科学的设计施工图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平法施工图是一种符合中 国国情、技术先进、与国际接轨的优秀、科学的施工图。采用平法施工图,可以实现设计方 与施工方的识图同步,减少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在识图问题上的沟通, 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又减少失误增加安全系数, 施工企业可全面提高施工水平, 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人在实习过程中多次进行梁、板、柱的配筋的核对工作,因此接触到大量的平法施工 图,对梁、板、柱平法施工图的中各信息的表示有一定的认知;且后期进行梁、板、柱平法 施工图的绘制,既在平法施工图上注写梁、板、柱的编号、尺寸、配筋等信息,对平法施工 图中各种信息标注以及绘制规范有所领悟。 固查阅资料写下此篇报告,以总结本人在实习过 程中对平法施工图中各信息的表示方法的学习成果。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优劣。 段才能真正地形成实际上的建筑物。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目录 前言 一、平法施工图概述 1.1 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产生 1.2 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与传统表示方法的区别和发展历程 1.3 平法施工图基本内容 二、平法施工图中梁的平面表示法 2.1 平面注写方式 2.2 截面注写方式 三、平法施工图中板的平面表示法 3.1 有梁楼盖板的平面表示法 3.2 无梁楼盖板的平面表示法 四、平法施工图中柱的平面表示法 4.1 列表注写方式 4.2 截面注写方式 五、心得体会谢词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