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损伤感觉运动定位平面

脊髓损伤感觉运动定位平面

脊髓损伤感觉运动定位平面

脊髓损伤感觉运动定位平面

感觉:颈2:枕骨粗隆,颈3:锁骨上窝,颈4:肩锁关节的顶部,颈5:肘前窝外侧,颈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颈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颈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胸1:肘前窝内侧,胸2:腋窝顶部,胸3:第三肋间,胸4:第四肋间(乳线),胸5:第五肋间(胸4与胸6的中点),胸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胸7:第七肋间(胸6与胸8的中点),胸8:第八肋间(胸6与胸10

的中点),胸9:第九肋间(胸8与胸10的中点),胸10:第十肋间(脐),胸11:第十一肋间(胸10与12的中点),胸12:腹股沟韧带的中点,腰1:胸12与腰2 的中点,腰2:大腿前中部,腰3:股骨内髁,腰4:内踝,腰5:第三跖趾关节足背侧,骶1:足跟外侧,骶2:腘窝中点,骶3:坐骨结节,骶4-5:肛门周围。

运动:颈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颈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可短肌),颈7:伸肘肌(肱三头肌),颈8:中指屈肌(指深屈肌),胸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腰2:屈髋肌(髂腰肌),腰3:伸膝肌(股四头肌),腰4:踝背屈肌(胫前肌),腰5:长伸趾肌(踇长伸肌),骶1:踝跖屈肌(比目鱼肌及腓肠肌)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平均长42-45cm。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成人脊髓下缘抵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缘水平(女性可平第2腰椎锥体),儿童位置较低,新生儿脊髓下缘可达第2、3腰椎之间。 脊髓的外形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处明显的膨大。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终丝是软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对脊髓起固定作用。脊髓前面正中纵行的沟称为前正中裂,此裂两侧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由此发出。后面正中纵行的沟称后正中沟,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后根在接近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主要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脊神经前根主运动而后根主感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一样,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质以及血管等组成。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可看到内部呈H形的灰质,其周围包绕着白质。每侧灰质和白质都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以及白质前索、后索和侧索。在灰质的中央有一窄细腔隙,称中央管。 (一)脊髓的灰质 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从整体上看,前角、后角和中间带的侧角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中的神经元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即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脊髓,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骨骼肌。后角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主要是传导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压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每个脊髓节段的后角细胞接受来自相应节段皮肤等处的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组成上行传导束。侧角主要见于胸段和上腰段,其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骶髓2~4节内,相当于侧角的位置上,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二)脊髓的白质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神经交质细胞和血管组成。由于神经纤维中有大量的有髓纤维,因而在新鲜的切片上呈现白色,这些神经纤维包含:1、脊神经节发出的传入纤维;2、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6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第6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6-1 图示半径为r 的齿轮由曲柄OA 带动,沿半径为R 的固定齿轮滚动。曲柄OA 以等角加速度α绕轴O 转动,当运动开始时,角速度0ω= 0,转角0?= 0。试求动齿轮以圆心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 解:?cos )(r R x A += (1) ?sin )(r R y A += (2) α为常数,当t = 0时,0ω=0?= 0 2 2 1t α?= (3) 起始位置,P 与P 0重合,即起始位置AP 水平,记θ=∠OAP ,则AP 从起始水平位置至图示AP 位置转过 θ??+=A 因动齿轮纯滚,故有? ? =CP CP 0,即 θ?r R = ?θr R = , ??r r R A += (4) 将(3)代入(1)、(2)、(4)得动齿轮以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 ? ?? ??? +=+=+=22 2212sin )(2cos )(t r r R t r R y t r R x A A A α?αα 6-2 杆AB 斜靠于高为h 的台阶角C 处,一端A 以匀速v 0沿水平向右运动,如图所示。试以杆与铅垂线的夹角 表示杆的角速度。 解:杆AB 作平面运动,点C 的速度v C 沿杆AB 如图所示。作速度v C 和v 0的垂线交于点P ,点P 即为杆 AB 的速度瞬心。则角速度杆AB 为 h v AC v AP v AB θθω2000cos cos === 6-3 图示拖车的车轮A 与垫滚B 的半径均为r 。试问当拖车以速度v 前进时,轮A 与垫滚B 的角速度A ω与B ω有什么关系设轮A 和垫滚B 与地面之间以及垫滚B 与拖车之间无滑动。 解:R v R v A A ==ω 习题6-1图 A B C v 0 h 习题6-2图 P AB v C A B C v o h 习题6-2解图 习题6-3解图 习题6-3图 v A = v v B = v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概述 ?神经损伤,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 ?人体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和5对骶神经。 ?C5-T1神经支配上肢,T12-S4神经支配下肢 运动肌力: ?支配运动肌力的冲动在脊髓内是通过皮质脊髓束传递的。 ?神经根断裂引起它肌节失神经支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麻痹,皮质脊髓束断裂则产 生痉挛性瘫痪 感觉: ?人体痛温觉是在脊髓内经外侧脊髓丘脑束传送的 ?触觉是在脊髓内经腹侧脊髓丘脑束传送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首先导致触觉丧失,随之痛觉丧失。 ?在神经根损伤的恢复过程中,则应痛觉比触觉先恢复 ?检查感觉时,触觉与痛觉应分别检查,前者用棉拭,后者用针进行检查。 ?感觉检查结果以感觉正常、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迟钝或感觉消失,并按其范 围记录于图表上。 反射: ?牵张反射弧是由能够对牵张产生反应的器官(肌梭)、周围神经(轴突)、脊髓突触 和肌纤维组成。 ?冲动从大脑向下沿上运动神经元来调节反射。 ?基本反射弧中断引起反射消失; ?神经根受压则出现反射减弱; ?上运动神经元对反射有规律的控制中断,最终将导致反射亢进。 反射的检查结果用正常、增强、减弱来表示。 ?神经定位诊断应用于脊髓损伤、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神经根撕脱和 脊髓本身的病变。 ?注意:脊髓或神经根病变与周围神经干损伤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运动肌力、感 觉和反射的变化在肢体上分布范围不同,两者各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引起节段性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 ?周围神经干损伤时,由于一个周围神经干有来自于多个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组成,损 伤后则以每一神经的特殊支配区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为特征。 上肢神经根定位: C5-T1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 运动(三角肌)-肩外展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感觉:上臂外侧 肌肉检查: ?三角肌:C5神经根(腋神经) 肱二头肌:C5-6神经根(肌皮神经) 反射检查:

脊髓病变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横断损害的定位诊断 1、脊髓完全性横断损害 在急性脊髓横断早期,出现急性脊髓休克;约4~6周后逐渐出现横断损害节段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双侧痉挛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及皮肤营养障碍。多见于脊髓挫伤、硬脊膜外脓肿、急性脊髓炎等。 2、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在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受损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存在;早期有皮肤潮红、发热,以后发绀、发冷;在病灶侧与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节段性弛缓性瘫痪、根痛或束带感等感觉异常。常见于硬膜下髓外脊髓肿瘤、脊髓损伤。 3、脊髓中央损害 在脊髓损害节段成分离性和节段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存在。较早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皮肤自主神经营养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正常。见于脊髓空洞症等疾病。 4、脊髓前角前根损害 在受损的前角前根支配区出现节段性弛缓性瘫痪;可有肌纤维或肌束震颤,但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脊前动脉梗死等。 5、脊髓后角后根及后索损害 主要表现为节段性感觉障碍。后索损害时,在病灶侧节段水平以下深感觉最先消失、触觉次之,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后根损害时,其支配区早期有剧烈根痛和束带感,以后各种感觉、反射减退或消失;后角受损时,其支配区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反射减退或消失。见于脊髓神经鞘瘤或脊膜瘤、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脊髓节段损害的定位诊断 1、高颈段(C1~C4) 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并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如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当累及枕骨大孔区可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延髓、小脑受损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2、颈膨大段(C5~T1) 肩及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肱二头肌反射消失、肱三头肌反射亢进;病灶以下感觉障碍,C8~T1受损侧出现眼裂狭小、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即Horner综合征。 3、胸段(T2~T11) 早期胸腹背部放射痛及束带感,继而由一侧下肢发展至双下肢无力及麻木,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4、腰膨大段(T12~S2) 腹股沟、臀部、会阴及双下肢放射性根痛,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锥部(S2~尾1) 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感觉障碍,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部(L2以下) 早期有剧烈的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根痛或坐骨神经痛,臀部及会阴肛门区呈鞍状感觉障碍,可有下肢弛缓性瘫痪,膝以下各种反射消失,早期排尿费力、晚期尿潴留。症状和体征两侧不对称。 三、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外病变的定位诊断 1、脊髓病变上界的确定 主要依据于:早期根痛于节段性症状;各种感觉消失的上界;反射消失的最高节段;棘突叩击压痛明显部位。由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节区有重叠,故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感觉减退或过敏带之间的界限为病变的上界。 2、髓内与髓外及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答案

1.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2.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相对瞬心。 3.当两个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当两构件组成高副时,两个高副元素作纯滚动,则其瞬心就在接触点处;若两个高副元素间有相对滑动时,则其瞬心在过接触点两高副元素的公法线上。 4.当求机构的不互相直接联接各构件间的瞬心时,可应用三心定理来求。 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一条直线上。 6.机构瞬心的数目K与机构的构件数N的关系是K=N(N-1)/2 。 7.铰链四杆机构共有 6 个速度瞬心,其中 3 个是绝对瞬心。 8.速度比例尺μ ν 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速度大小,单位为: (m/s)/mm 。 加速度比例尺μa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加速度大小,单位为 (m/s2)/mm。 9.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构件,而不能应用于整个机构。 10.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和滑块的相对运动为平动,牵连运动为转动时(以上两空格填转动或平动),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2×相对速度×牵连角速度;方向为相对速度沿牵连角速度的方向转过90°之后的方向。 二、试求出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 ij P直接标注在图上)。 P 24)

12 三、 在图a 所示的四杆机构中, l AB =60mm,l CD =90mm ,l AD =l BC =120mm ,ω2=10rad/s ,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时,点C 的速度v C ;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 的位置及速度的大小; 3)当v C =0时,φ角之值(有两个解); 解:1)以选定的比例尺μl 作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求v C ,定出瞬心P 13的位置(图b ) a ) (P 13) P P 23→∞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教程文件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平均长42-45cm。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成人脊髓下缘抵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缘水平(女性可平第2腰椎锥体),儿童位置较低,新生儿脊髓下缘可达第2、3腰椎之间。 脊髓的外形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处明显的膨大。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终丝是软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对脊髓起固定作用。脊髓前面正中纵行的沟称为前正中裂,此裂两侧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由此发出。后面正中纵行的沟称后正中沟,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后根在接近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主要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脊神经前根主运动而后根主感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一样,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质以及血管等组成。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可看到内部呈H形的灰质,其周围包绕着白质。每侧灰质和白质都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以及白质前索、后索和侧索。在灰质的中央有一窄细腔隙,称中央管。 (一)脊髓的灰质 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从整体上看,前角、后角和中间带的侧角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中的神经元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即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脊髓,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骨骼肌。后角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主要是传导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压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每个脊髓节段的后角细胞接受来自相应节段皮肤等处的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组成上行传导束。侧角主要见于胸段和上腰段,其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骶髓2~4节内,相当于侧角的位置上,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二)脊髓的白质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神经交质细胞和血管组成。由于神经纤维中有大量的有髓纤维,因而在新鲜的切片上呈现白色,这些神经纤维包含:1、脊神经节发出的传入纤维;2、起自脊髓灰质神经元,组成上行传导束,将传入的感觉冲动上传;3、起自脊髓以上的脑区,将运动冲动下传至脊髓,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4、起自脊髓神经元且终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完成节段内及节段间联系的纤维;5、起自脊髓前角和侧角的运动纤维,经前根出脊髓。在白质内,上行和下 行的长距离纤维占据特定的区域,且有序 的排列,形成不同的传导束。其中上行传导束有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髓皮质束及脊髓橄榄束等;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2007-12-6 21:23:13)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信息来 脊髓损伤ASIA损害分级(2007-12-6 21:21:23) 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OA下腰痛评价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007-12-6 21:13:0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注:一种国外骨科杂志常用于评价Low back pain功能障碍的量表,汉化后重复测试的信度度高达0.95(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 指导语:这个问卷专门设计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您的腰痛(或腿痛)对您日常活动的影响。请根据您最近一天的情况,在每个项目下选择一个最符合或与您最接近的答案,并在左侧的方框内打一个。 1. 疼痛的程度(腰背痛或腿痛) □无任何疼痛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诊断

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目前在我国,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并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三十年,脊柱脊髓一旦发生,解决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对脊髓损伤全面系统的管理治疗,在我国也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需要标准化,首先要明确诊断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国际上,脊柱脊髓损伤的国际分类为ASIA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类是目前国际脊柱脊髓损伤协会在全球推荐共同使用的分类标准,从科学和临床科研的角度讲,ASIA的存在相当于形成了同样的语言,大家用同样的分类方法,对于标准化和科学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ASIA分类最早被提出是在1982年的国际学会,随后,1987、19 90、1992、1997、2000, —直到2006年共进行了6次的修改完善。A SIA的不断更改,也说明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是非常艰难的工作,而分类的不断变化说明在这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具有潜力。ASIA在国际通用的定义目前比较乱,最常用瘫痪、截瘫等。实际上,脊髓损伤这个名词,国外与国内一样,也在不断变化。过去叫截瘫、瘫痪、麻痹

等,目前逐渐规范分为截瘫、四肢瘫、皮节和肌节,根据不同的节段和水平,命名是不同的。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椎管内脊髓损伤之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截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是根据具体的损伤水平,躯干、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此外,还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四肢瘫指由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感觉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但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皮节是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肌节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肌群。从临床上明确这两个名词,对于理解ASIA分类内容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平问题,它与皮节和肌节都有关系。一般来讲,在ASIA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即神经水平的分类,包括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椎骨平面。神经平面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运动平面的概念与此相似,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脊髓节段。 定义神经水平非常重要,神经平面的定义中,“最低的”是一个关键词,此外是“正常平面”。脊髓损伤的平面,例如损伤平面如果定在颈5水平,是否表示颈5已经损伤了呢?并非如此。其意义是指颈5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习题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一、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反之画×) 1.机构是由两个以上构件组成的。() 2.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两个构件以点、线、面的形式相接触。() 3.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 4.转动副限制了构件的转动自由度。() 5.固定构件(机架)是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4个构件在一处铰接,则构成4个转动副。() 7.机构的运动不确定,就是指机构不能具有相对运动。() 8.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不起作用。() 二、选择题 1.为使机构运动简图能够完全反映机构的运动特性,则运动简图相对于与实际机构的()应相同。 A.构件数、运动副的类型及数目 B.构件的运动尺寸 C.机架和原动件 D. A 和 B 和 C 2.下面对机构虚约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机构中对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重复约束称为虚约束,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除去虚约束。 B.虚约束可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平稳性和机构工作的可靠性等。 C.虚约束应满足某些特殊的凡何条件,否则虚约束会变成实约束而影响机构的正常运动。为此应规定相应的制造精度要求。虚约束还使机器的结构复杂,成本增加。 D.设计机器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卜,含有的虚约束越多越好。 三、综合题 1.图2-1中构件1相对于构件2能沿切向At 移动,沿法向An向上移动和绕接触点A转动,所以构件1与2组成的运动副保留三个相对运动。 图b中构件1与2在A两处接触,所以构件1与2组成两个高副。 图2-1 图2-2 2.如图2-2所示的曲轴1与机座2,曲轴两端中心线不重合,加工误差为△,试问装配后两构件能否相对转动,并说明理由。 3.局部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虚约束不限制构件独立运动,为什么实际机构中还采用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结构? 4.吊扇的扇叶与吊架、书桌的桌身与抽斗,机车直线运动时的车轮与路轨,各组成哪一类运动副,请分别画出。 5.绘制2-3图示各机构的运动简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这个一定要看!!!)

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诊断 一、分析诊断步骤 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 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高峰。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 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 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 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____第6章刚体平面运动分析汇总

6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6-1 图示半径为r 的齿轮由曲柄OA 带动,沿半径为R 的固定齿轮滚动。曲柄OA 以等角加速度α绕轴O 转动,当运动开始时,角速度0ω= 0,转角0?= 0。试求动齿轮以圆心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 解:?c o s )(r R x A += (1) ?sin )(r R y A += (2) α为常数,当t = 0时,0ω=0?= 0 22 1t α?= (3) 起始位置,P 与P 0重合,即起始位置AP 水平,记θ=∠OAP ,则AP 从起始水平位置至图示AP 位置转过 θ??+=A 因动齿轮纯滚,故有? ? =CP CP 0,即 θ?r R = ?θr R = , ??r r R A += (4) 将(3)代入(1)、(2)、(4)得动齿轮以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 ? ?? ??? +=+=+=22 2212sin )(2cos )(t r r R t r R y t r R x A A A α?αα 6-2 杆AB 斜靠于高为h 的台阶角C 处,一端A 以匀速v 0沿水平向右运动,如图所示。试以杆与铅垂线的夹角θ 表示杆的角速度。 解:杆AB 作平面运动,点C 的速度v C 沿杆AB 如图所示。作速度v C 和v 0的垂线交于点P ,点P 即为杆AB 的速度瞬心。则角速度杆AB 为 h v AC v AP v AB θθω2 000cos cos === 6-3 图示拖车的车轮A 与垫滚B 的半径均为r 。试问当拖车以速度v 前进时,轮A 与垫滚B 的角速度A ω与B ω有什么关系?设轮A 和垫滚B 与地面之间以及垫滚B 与拖车之间无滑动。 解:R v R v A A == ω R v R v B B 22==ω B A ωω2= 6-4 直径为360mm 的滚子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杆BC 一端与滚子铰接,另一端与滑块C 铰接。设杆BC 在水平位置时,滚子的角速度ω=12 rad/s ,θ=30?,?=60?,BC =270mm 。试求该瞬时杆BC 的角速度和点C 的速度。 习题6-1图 习题6-2图 习题6-2解图 习题6-3解图 习题6-3图 v A = v v B = v ωA ωB

颈推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

4、颈推脊髓损伤得治疗原则 4。 1全身治疗 (1)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2)维持血液循环,保持收缩压在12kPa以上,保证脊髓血供;(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营养;(4)高热病人应及时 采取降温措施;(5)保持有规律得排便习惯;(6)防止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褥疮等。 4、 2药物治疗 4、2。1肾上腺皮质激素选择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得松龙,在急诊室即开始使用,前者为20mg,1次/d,3d后逐渐减量,连续使用7-10d;后者为15mg/kg/d , 分4次使用,3日后逐渐减量,7-lOd停药、近年来有人主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但仍有争议。 4. 2、2利尿剂选择应用或交替使用速尿(20mg,1—2次/d,连用6-10d),20%甘露醇(1-2g/kg,l次/6h,连用7-l0d),50%葡萄糖(60m1静脉推注1次/4-6h)。 4。2。 3其她药物如抗肾上腺素能化合物、纳洛酮、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二甲亚矾(DMSO) ,酶疗法、巴比妥类药物均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偶有少量应用报告。 4. 3高压氧治疗 脊髓损伤早期应用效果较好,有条件者于伤后4 -6h使用,以2、 5个大气压得高压氧治疗,每天1一2次,每次1一2h。 4。4局部降温治疗 即在脊髓损伤局部利用降温装置采用冷却液进行较长时间灌注得冷却疗法。冷却液为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葡萄糖等。开始温度为2 -80C,维持温度为150C左右,持续7-8d、适用于脊髓完全性非横断性损伤、严重不完全性损伤、术中见脊髓明显肿胀或术前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者。 4. 5手术治疗 4、 5。 1开放复位与椎板切除减压术骨折脱位得复位应视为主要得减压措施。椎板切除减压得适应证:①不完全性损伤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性加重;②闭合牵引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答案

一、填空题: 1.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2.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相对瞬心。 3.当两个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当两构件组成高副时,两个高副元素作纯滚动,则其瞬心就在接触点处;若两个高副元素间有相对滑动时,则其瞬心在过接触点两高副元素的公法线上。 4.当求机构的不互相直接联接各构件间的瞬心时,可应用三心定理来求。 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一条直线上。 6.机构瞬心的数目K与机构的构件数N的关系是K=N(N- 1)/2 。

7.铰链四杆机构共有 6 个速度瞬心,其中 3 个是绝对瞬心。 8.速度比例尺μν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速度大小,单位为:(m/s)/mm 。 加速度比例尺μa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加速度大小,单位为(m/s2)/mm。 9.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构件,而不能应用于整个机构。 10.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和滑块的相对运动为平动,牵连运动为转动时(以上两空格填转动或平动),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2×相对速度×牵连角速度;方向为相对速度沿牵连角速度的方向转过90°之后的方向。 二、试求出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 P直接标注在 ij 图上)。

12 三、在图a所示的四杆机构中,l AB=60mm,l CD=90mm,l AD=l BC=120mm,ω2=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时,点C的速度v C;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6章--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第6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6-1 图示半径为r 的齿轮由曲柄OA 带动,沿半径为R 的固定齿轮滚动。曲柄OA 以等角加速度α绕轴O 转动,当运动开始时,角速度0ω= 0,转角0?= 0。试求动齿轮以圆心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 解:?cos )(r R x A += (1) ?sin )(r R y A += (2) α为常数,当t = 0时,0 ω=0 ?= 0 2 2 1t α?= (3) 起始位置,P 与P 0重合,即起始位置AP 水平,记θ=∠OAP ,则AP 从起始水平位置至图示AP 位置转过 θ??+=A 因动齿轮纯滚,故有? ?=CP CP 0 ,即 θ?r R = ?θr R =, ??r r R A +=(4) 将(3)代入(1)、(2)、(4)得动齿轮以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 ? ? ? ??? +=+=+=222212sin )(2cos )(t r r R t r R y t r R x A A A α?αα 6-2 杆AB 斜靠于高为h 的台阶角C 处,一端A 以匀速v 0沿水平向右运动,如图所示。试以杆与铅垂线的夹角θ 表示杆的角速度。 解:杆AB 作 平面运动,点C 的速度v C 沿杆AB 如图所示。作速度v C 和v 0的垂线交于点P ,点P 即为杆AB 的速度瞬心。则角速度杆AB 习题6-1图 A B C v 0 h θ 习题6-2图 P ωA v C A B C v o h θ 习题6-2解图

习题6-6图 习题6-6解图 l ? υ l 2B O 1ωA B A υB υO 1 O AB ωω 解:图(a )中平面运动的瞬心在点O ,杆BC 的瞬心在点C 。 图(b )中平面运动的杆BC 的瞬心在点P ,杆 AD 做瞬时平移。 6-6 图示的四连杆机械OABO 1中,OA = O 1B = 2 1 AB ,曲柄OA 的角速度ω= 3rad/s 。试求当示。?= 90°而曲柄O 1B 重合于OO 1的延长线上时,杆AB 和曲柄O 1B 的角速度。 解:杆AB 的瞬心在O 3===ωωOA v A AB rad/s ωl v B 3= 2.531===ωωl v B B O rad/s 6-7 绕电话线的卷轴在水平地面上作纯滚动,线上的点A 有向右的速度v A = 0.8m/s ,试求卷轴中心O 的速度与卷轴的角速度,并问此时卷轴是向左,还是向右方滚动? 解:如图 333.16 .08 .03.09.0==-=A O v ωrad/s 2.16 89.09.0=?==O O v ωm/s 卷轴向右滚动。 ω ω 习题6-5解图 O O 1 A B C O O 1 A B D v B v v v v B v v P (a (b 习题6-7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