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ansys中如何生成命令流方法:

GUI是:Utility Menu>File>Write DB Log File

怎么用ansys绘制弯矩,剪力图:GUI: General Postproc-> lot Result->Contour Plot-

>Line Element Result

弹出画单元结果的对话框,分别在Labi和Labj依次选取SMIS6和SMIS12(弯矩图)、SMIS1和SMIS7(轴力图)、SMIS2和SMIS8(剪力图)

! 建立单元表

ETABLE,NI,SMISC,1 !单元I点轴力

ETABLE,NJ,SMISC,7 !单元J点轴力

ETABLE,QI,SMISC,2 !单元I点剪力

ETABLE,QJ,SMISC,8 !单元J点剪力

ETABLE,MI,SMISC,6 !单元I点弯矩

ETABLE,MJ,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 更新单元表

ETABLE,REFL

! 画轴力分布图

/TITLE,Axial force diagram

PLLS,NI,NJ,1.0,0

/image,save,'Axial_force_%T%',jpg

! 画剪力分布图

/TITLE,Shearing force diagram

PLLS,QI,QJ,1.0,0

/image,save,'Shearing_force_%T%',jpg

! 画弯矩分布图

/TITLE,Bending moment diagram

PLLS,MI,MJ,-0.8,0

/image,save,'Bending_moment_%T%',jpg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GUI:

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Contour Plot-Line Element Result

弹出画单元结果的对话框,分别在Labi和Labj依次选取SMIS6和SMIS12(弯矩图)、SMIS1和SMIS7(轴力图)、SMIS2和SMIS8(剪力图)

! 建立单元表

ETABLE,NI,SMISC,1 !单元I点轴力ETABLE,NJ,SMISC,7 !单元J点轴力ETABLE,QI,SMISC,2 !单元I点剪力ETABLE,QJ,SMISC,8 !单元J点剪力ETABLE,MI,SMISC,6 !单元I点弯矩ETABLE,MJ,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 更新单元表

ETABLE,REFL

! 画轴力分布图

/TITLE,Axial force diagram

PLLS,NI,NJ,1.0,0

/image,save,'Axial_force_%T%',jpg

! 画剪力分布图

/TITLE,Shearing force diagram PLLS,QI,QJ,1.0,0

/image,save,'Shearing_force_%T%',jpg ! 画弯矩分布图

/TITLE,Bending moment diagram PLLS,MI,MJ,-0.8,0

/image,save,'Bending_moment_%T%',jpg 另:自定义截面梁剪力弯矩显示

finish

/clear

/verify

/replot

!自定义截面

/prep7

et,1,plane82

rectng,0,1.0,0,0.6,

cyl4,0.28,0.25,0.18,-180,

cyl4,0.28,0.35,0.18,180,

cyl4,0.72,0.25,0.18,-180,

cyl4,0.72,0.35,0.18,180,

rectng,0.1,0.46,0.25,0.35,

rectng,0.54,0.9,0.25,0.35,

asel,u,,,1

cm,area0,area

allsel,all

asba,1,area0

esize,0.1

amesh,all

!读入截面文件

secwrite,jiemian,sect,,1 aclear,all

adele,all,,1

ldele,all,,,1

finish

/clear

/prep7

et,1,beam44

keyopt,1,6,1

mp,dens,1,2600

mp,ex,1,3.06e10 mp,prxy,1,0.2 sectype,1,beam,mesh,sect1 secoffset,cent,,,

secread,'jiemian','sect','',mesh k,1

k,2,10

k,3,0,3

lstr,1,2

latt,1,,1,,3,,1

lesize,all,0.5

lmesh,all

/eshape,1

eplot

dk,1,ux,0,,,uy,uz

dk,2,uy,0,,,uz

f,12,fy,-1

/solu

antype,static

solve

finish

/post1

pldisp,2

plnsol,u,y,2

!显示剪力

etable,sheari,smisc,3

etable,shearj,smisc,9

plls,sheari,shearj,-1

!显示弯矩

etable,mforcei,smisc,5

etable,mforcej,smisc,11

plls,mforcei,mforcej,-1

ansys如何绘制弯矩图

Ansy中弯矩图,云图绘制总结

在回答别人问题时,利用前人的回复和总结,自己进行了总结改正,发表在这里,供各位参考(1)ANSYS弯矩等可以直接标注在图上吗?如何实现?

如果三维问题,在剖面上标出某一结构的轴心力、弯矩等,如何实现

(2)后处理图形,其等值线的数值能否直接标注在图上,而不是采用图例的形式

后处理结果往往用云图表示,下跟一图例表示数值大小,能够实现等值线直接标注在图上

回答

(1)

1.绘制弯矩图

建立弯矩单元表。例如梁单元

i节点单元表名称为imom,j节点单元表名称为jmom,

ETABLE,NI,SMISC,1 !单元I点轴力

ETABLE,NJ,SMISC,7 !单元J点轴力

ETABLE,QI,SMISC,2 !单元I点剪力

ETABLE,QJ,SMISC,8 !单元J点剪力

ETABLE,MI,SMISC,6 !单元I点弯矩

ETABLE,MJ,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plls,imom,jmom

2.标注弯矩图

PLOTCTRLS>>NUMBERING>>SVAL ON即可在画出弯矩图的同时在图上标出弯矩值的大小3.调整弯矩图

如果弯矩图方向错误,则绘制弯矩图命令为

plls,imom,jmom,-1

同一个节点处两边的单元内力有细微差别,

导致内力数字标注出现重影。观察上面整体轴力图也可以发现,

一段一段的,好像马赛克,其实上面整体弯矩图也是,不过不是

很明显罢了。这是EULER-BEONOULI梁理论以及ANSYS输出定义造成

的(详细原因就不展开了,看看梁理论的书和ANSYS的说明吧)。

为了修正重影和节点两边内力值不一样的问题,遍制了宏文件ITFAVG.MAC

命令文件内容如下:

!---------------------------------------------------------------------

!宏:ITFAVG.MAC(INTERNAL FORCE AVERAGE MACRO)

!获取线性单元内力,并对单元边界处的内力进行平衡

!输入信息

!内力类型:MFORX,MFORY,MFORZ,MMOMX,MMOMY,MMOMZ

*ASK,ITFTYPE,'PLEASE INPUT THE TYPE OF INTERNAL FORCE','MMOMY'

!需处理的单元包

*ASK,E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ELEMENTS TO BE PROCESSED!',

'EOUTER'

!需处理的节点包

*ASK,N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NODE TO BE PROCESSED!','NOU

TER'

!无需处理的节点包

*ASK,UN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THE UNCHANGED NODE!(NONE I

F THERE'S NO SUCH COMPONENT)','NONE'

/POST1

!输入信息:内力类型,欲处理单元的集合,欲处理节点的集合

!ITFTYPE='MMOMY'

!EASSEMBLY='EOUTER'

!NASSEMBLY='NOUTER'

!按内力类型确定ANSYS输出信息SMISC的编号

*IF,ITFTYPE,EQ,'MFORX',THEN

ITFINUM=1

ITFJNUM=7

*ELSEIF,ITFTYPE,EQ,'MFORY',THEN

ITFINUM=2

ITFJNUM=8

*ELSEIF,ITFTYPE,EQ,'MFORZ',THEN

ITFINUM=3

ITFJNUM=9

*ELSEIF,ITFTYPE,EQ,'MMOMX',THEN

ITFINUM=4

ITFJNUM=10

*ELSEIF,ITFTYPE,EQ,'MMOMY',THEN

ITFINUM=5

ITFJNUM=11

*ELSEIF,ITFTYPE,EQ,'MMOMZ',THEN

ITFINUM=6

ITFJNUM=12

*ELSE

*ENDIF

!对不需平均的节点进行处理

*IF,UNASSEMBLY,NE,'NONE',THEN

!选出不进行处理的节点包并获取不进行处理节点的数目

CMSEL,S,UNASSEMBLY

*GET,UNNODNUM,NODE,0,COUNT

!定义长度为UNNODNUM的数组(UNNOD),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DIM,UNNOD,ARRAY,UNNOD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UNNOD

*DO,I,0,UNNODNUM-1,1

UNNOD(I+1)=NDNEXT(I)

*ENDDO

*ELSE

UNNODNUM=0

*ENDIF

!选出所需的单元和节点包

CMSEL,S,EASSEMBLY

CMSEL,S,NASSEMBLY

!获得当前选中单元总数(存入变量SELELENUM)

*GET,SELELENUM,ELEM,0,COUNT

!定义长度为SELELENUM的数组(ELENUM),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DIM,ELENUM,ARRAY,SELELE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ELENUM

*DO,I,0,SELELENUM-1,1

ELENUM(I+1)=ELNEXT(I)

*ENDDO

!获得当前选中节点总数(存入变量SELNODNUM)

*GET,SELNODNUM,NODE,0,COUNT

!定义长度为SELNODNUM的数组(NODNUM),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DIM,NODNUM,ARRAY,SELNOD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NODNUM

*DO,I,0,SELNODNUM-1,1

NODNUM(I+1)=NDNEXT(I)

*ENDDO

!定义所需的线性单元内力ETABLE,节点I的内力存入数组ITNFI,

!节点J的内力存入数组ITNFJ

ETABLE,ITNFI,SMISC,ITFINUM

ETABLE,ITNFJ,SMISC,ITFJNUM

!定义所需的结果数组,并将其置零

ETABLE,ITNFINEO,SMISC,5

SADD,ITNFINEO,ITNFI,,1

ETABLE,ITNFJNEO,SMISC,11

SADD,ITNFJNEO,ITNFJ,,1

*DO,K,1,SELNODNUM,1

!处理不需平均的节点

INDEX=0

*IF,UNNODNUM,GE,1,THEN

*DO,J,1,UNNODNUM

*IF,NODNUM(K),EQ,UNNOD(J),THEN

INDEX=1

*ELSE

*ENDIF

*ENDDO

*ELSE

*ENDIF

*DO,J,1,SELELENUM,1

!选出和节点K相连的线性单元中,I节点(对线性单元而言)为节点K的单元编号*IF,NELEM(ELENUM(J),1),EQ,NODNUM(K),THEN

ELEI=ELENUM(J)

*EXIT

*ELSE

*ENDIF

*ENDDO

*DO,J,1,SELELENUM,1

!选出和节点K相连的线性单元中,J节点(对线性单元而言)为节点K的单元编号*IF,NELEM(ELENUM(J),2),EQ,NODNUM(K),THEN

ELEJ=ELENUM(J)

*EXIT

*ELSE

*ENDIF

*ENDDO

*IF,INDEX,EQ,0,THEN

*IF,ELEJ,NE,0,THEN !有可能出现ELEJ为0的情况

!取出I节点为节点K的单元的I节点端的内力放入参数ETELEI

*GET,ETELEI,ELEM,ELEI,ETAB,ITNFI

!取出J节点为节点K的单元的J节点端的内力放入参数ETELEJ

*GET,ETELEJ,ELEM,ELEJ,ETAB,ITNFJ

!平均节点K的单元的I节点端的内力和节点K的单元的J节点端的内力

ETAVE=(ETELEI+ETELEJ)/2

!将平均后的内力存入结果数组中

DETAB,ELEI,ITNFINEO,ETAVE

DETAB,ELEJ,ITNFJNEO,ETAVE

*ELSE

*ENDIF

*ELSE

*ENDIF

*ENDDO

/UDOC,1,LOGO,OFF

PLLS,ITNFINEO,ITNFJNEO

!END OF ITFAVG.MAC

(2)

对体和面来说,ANSYS默认的结果输出格式是云图格式,而这种彩色云图打印为黑白图像时对比很不明显,无法表达清楚,对于发表文章非常不便。发文章所用的结果图最好是等值线图,并且最好是黑白的等值线图。一般借用photoshop等第三方软件,很麻烦,效果也不好。ansys本身也能实现这项功能。

1.将要输出的结果调出,这时为彩色云图;

2.将云图转换为等值线图的形式

GUI:plotCtrls—>Device Options—>[/DEVI]中的vector mode 选为on

命令:/DEVICE,VECTOR,1

这时结果为彩色等值线,若直接输出,打印为黑白图像时仍然不清晰,为此需进行以下几步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形式;

3. 将背景变为白色

命令:jpgprf,500,100,1

/rep

4.对等值线中的等值线符号(图中为A,B,C等)的疏密进行调整

GUI:plotCtrls—>Style—>Contours—> Contours Labeling 在Key Vector mode contour label 中选中on every Nth elem,然后在N= 输入框中输入合适的数值,例如5,多试几次,直到疏密合适

命令:/clabel,1,5

5.将彩色等值线变为黑色

GUI:plotCtrls—>Style—>Colors—>Contours Colors 将Items Numbered 1,Items Numbered 2等复选框中的颜色均选为黑色,图像即可变为黑白等值线图像

命令:/color,cntr,whit,1 等等

6.修改

在显示等值线时,图形中太多的标识字母(A、B等)使得等值线图完全看不清楚。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去掉图形的这些标识字母呢

在plotCtrls下面的style下面的contours下面的contour Labeling,在弹出的contour labeling options 里面的vector mode contour labels选off

后处理中画出了结构的等值线图,可否将等值线边的字母改为相应的数值标注

/PNUM,SVAL,1

/replot

如果还想将等值线的字母去掉

/PNUM,SVAL,1

/CLABEL,1,-1

/replot

7.出图

GUI:plotCtrls—>Capture Image

ANSYS中如何加弯矩或扭矩

A转矩一般有三种施加的方法:

第一种,将矩转换成一对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第二种,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定义为M AS S21单元,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藕荷,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C E R IG命令.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上面

第三种,使用MP C184单元.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成

多根刚性梁,,从而形成刚性面.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通过刚性梁来传递

载荷.

上面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我做过实验的.

只不过是后两种情况都是形成刚性区域,但是C ER IG命令是要在小变形或者小旋转才能用,只支持静力,线形分析.

而第三种方法适用多种情况,不仅支持大应变,还支持非线形情况.

如果你需要例子,我下次在发给你看

A

思路1:矩或扭矩说白了就是矩,所谓矩就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施加矩可以等效为施加力;

思路2:直接施加弯矩或扭矩,此时需要引入一个具有旋转自由度的节点;可以选择单元21,或者184

1.将矩转换成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2.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定义为m a s s21单元,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耦合,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c e r i g命令。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上面。3.使用m p c184单元。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成多

根刚性梁,从而形成刚性面。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通过刚性梁来传

递载荷。

4.通过rb e3命令。该方法与方法2很接近。

5.基于表面边界法:主要通过定义一个接触表面和一个目标节点接触来实现,弯矩

荷载可以通过在目标节点上用“F”命令施加。

对于方法1,通过转换为集中力或均布力,比如施加扭矩,把端面节点改成柱坐标,

然后等效为施加环向的节点力;而施加弯矩,可以将力矩转化为端面的剪切均布力;

但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方法2,定义局部刚性区域,施加过程ve n t u r e讲的很详细,这里就不在赘述。根据

他的例子,我在下面给出了一段命令流。该方法有个不足,它在端面额外的增加了一

定的刚度,只能适用于小变形分析。

方法3,相对方法2来说,采用刚性梁单元,适用范围更广一些,对于大应变分析也

能很好的适用。但在小应变分析下,方法2和方法3没有什么区别。

方法4,定义一个主节点,施加了分布力面,应该说跟实际比较接近一点,但端面的

结果好像不是很理想,结果有点偏大,在远离端面处的位置跟实际很符合。

方法5,它具体的受力形式有如下两种:

刚性表面边界(R i gi d s u r fa c e co ns t r ai nt)-认为接触面是刚性的,没有变形,和通

过节点耦合命令C ER IG比较相似;

分布力边界(F or c e-d i s t r i b ut ed co ns t r ai n t)-允许接触面的变形,和边界定义命令R B E3相似。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用K E YO P T(2)= 2打开接触单元的M P C(多点接触边界)算法

ANSYS绘制弯矩、剪力、轴力图

1.绘制弯矩图

建立弯矩单元表。例如梁单元

i节点单元表名称为imom,j节点单元表名称为jmom,

ETABLE,NI,SMISC,1 !单元I点轴力

ETABLE,NJ,SMISC,7 !单元J点轴力

ETABLE,QI,SMISC,2 !单元I点剪力

ETABLE,QJ,SMISC,8 !单元J点剪力

ETABLE,MI,SMISC,6 !单元I点弯矩

ETABLE,MJ,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plls,MI,MJ

2.标注弯矩图

PLOTCTRLS>>NUMBERING>>SVAL ON即可在画出弯矩图的同时在图上标出弯矩值的大小3.调整弯矩图

如果弯矩图方向错误,则绘制弯矩图命令为

plls,imom,jmom,-1

同一个节点处两边的单元内力有细微差别,

导致内力数字标注出现重影。观察上面整体轴力图也可以发现,

一段一段的,好像马赛克,其实上面整体弯矩图也是,不过不是

很明显罢了。这是EULER-BEONOULI梁理论以及ANSYS输出定义造成

的(详细原因就不展开了,看看梁理论的书和ANSYS的说明吧)。

为了修正重影和节点两边内力值不一样的问题,遍制了宏文件ITFAVG.MAC

命令文件内容如下:

!---------------------------------------------------------------------

!宏:ITFAVG.MAC(INTERNAL FORCE AVERAGE MACRO)

!获取线性单元内力,并对单元边界处的内力进行平衡

!输入信息

!内力类型:MFORX,MFORY,MFORZ,MMOMX,MMOMY,MMOMZ

*ASK,ITFTYPE,'PLEASE INPUT THE TYPE OF INTERNAL FORCE','MMOMY'

!需处理的单元包

*ASK,E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ELEMENTS TO BE

PROCESSED!',

'EOUTER'

!需处理的节点包

*ASK,N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NODE TO BE PROCESSED!','NOU

TER'

!无需处理的节点包

*ASK,UNASSEMBLY,'PLEASE INPUT THE COMPONENT NAME OF THE UNCHANGED NODE!(NONE I

F THERE'S NO SUCH COMPONENT)','NONE'

/POST1

!输入信息:内力类型,欲处理单元的集合,欲处理节点的集合

!ITFTYPE='MMOMY'

!EASSEMBLY='EOUTER'

!NASSEMBLY='NOUTER'

!按内力类型确定ANSYS输出信息SMISC的编号

*IF,ITFTYPE,EQ,'MFORX',THEN

ITFINUM=1

ITFJNUM=7

*ELSEIF,ITFTYPE,EQ,'MFORY',THEN

ITFINUM=2

ITFJNUM=8

*ELSEIF,ITFTYPE,EQ,'MFORZ',THEN

ITFINUM=3

ITFJNUM=9

*ELSEIF,ITFTYPE,EQ,'MMOMX',THEN

ITFINUM=4

ITFJNUM=10

*ELSEIF,ITFTYPE,EQ,'MMOMY',THEN

ITFINUM=5

ITFJNUM=11

*ELSEIF,ITFTYPE,EQ,'MMOMZ',THEN

ITFINUM=6

ITFJNUM=12

*ELSE

*ENDIF

!对不需平均的节点进行处理

*IF,UNASSEMBLY,NE,'NONE',THEN

!选出不进行处理的节点包并获取不进行处理节点的数目

CMSEL,S,UNASSEMBLY

*GET,UNNODNUM,NODE,0,COUNT

!定义长度为UNNODNUM的数组(UNNOD),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

*DIM,UNNOD,ARRAY,UNNOD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UNNOD

*DO,I,0,UNNODNUM-1,1

UNNOD(I+1)=NDNEXT(I)

*ENDDO

*ELSE

UNNODNUM=0

*ENDIF

!选出所需的单元和节点包

CMSEL,S,EASSEMBLY

CMSEL,S,NASSEMBLY

!获得当前选中单元总数(存入变量SELELENUM)

*GET,SELELENUM,ELEM,0,COUNT

!定义长度为SELELENUM的数组(ELENUM),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DIM,ELENUM,ARRAY,SELELE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ELENUM

*DO,I,0,SELELENUM-1,1

ELENUM(I+1)=ELNEXT(I)

*ENDDO

!获得当前选中节点总数(存入变量SELNODNUM)

*GET,SELNODNUM,NODE,0,COUNT

!定义长度为SELNODNUM的数组(NODNUM),以存放选中单元的单元编号*DIM,NODNUM,ARRAY,SELNODNUM

!将选中单元的编号按顺序存入数组NODNUM

*DO,I,0,SELNODNUM-1,1

NODNUM(I+1)=NDNEXT(I)

*ENDDO

!定义所需的线性单元内力ETABLE,节点I的内力存入数组ITNFI,

!节点J的内力存入数组ITNFJ

ETABLE,ITNFI,SMISC,ITFINUM

ETABLE,ITNFJ,SMISC,ITFJNUM

!定义所需的结果数组,并将其置零

ETABLE,ITNFINEO,SMISC,5

SADD,ITNFINEO,ITNFI,,1

ETABLE,ITNFJNEO,SMISC,11

SADD,ITNFJNEO,ITNFJ,,1

*DO,K,1,SELNODNUM,1

!处理不需平均的节点

INDEX=0

*IF,UNNODNUM,GE,1,THEN

*DO,J,1,UNNODNUM

*IF,NODNUM(K),EQ,UNNOD(J),THEN

INDEX=1

*ELSE

*ENDIF

*ENDDO

*ELSE

*ENDIF

*DO,J,1,SELELENUM,1

!选出和节点K相连的线性单元中,I节点(对线性单元而言)为节点K的单元编号*IF,NELEM(ELENUM(J),1),EQ,NODNUM(K),THEN

ELEI=ELENUM(J)

*EXIT

*ELSE

*ENDIF

*ENDDO

*DO,J,1,SELELENUM,1

!选出和节点K相连的线性单元中,J节点(对线性单元而言)为节点K的单元编号*IF,NELEM(ELENUM(J),2),EQ,NODNUM(K),THEN

ELEJ=ELENUM(J)

*EXIT

*ELSE

*ENDIF

*ENDDO

*IF,INDEX,EQ,0,THEN

*IF,ELEJ,NE,0,THEN !有可能出现ELEJ为0的情况

!取出I节点为节点K的单元的I节点端的内力放入参数ETELEI

*GET,ETELEI,ELEM,ELEI,ETAB,ITNFI

!取出J节点为节点K的单元的J节点端的内力放入参数ETELEJ

*GET,ETELEJ,ELEM,ELEJ,ETAB,ITNFJ

!平均节点K的单元的I节点端的内力和节点K的单元的J节点端的内力

ETAVE=(ETELEI+ETELEJ)/2

!将平均后的内力存入结果数组中

DETAB,ELEI,ITNFINEO,ETAVE

DETAB,ELEJ,ITNFJNEO,ETAVE

*ELSE

*ENDIF

*ELSE

*ENDIF

*ENDDO

/UDOC,1,LOGO,OFF

PLLS,ITNFINEO,ITNFJNEO

!END OF ITFAVG.MAC

(2)

对体和面来说,ANSYS默认的结果输出格式是云图格式,而这种彩色云图打印为黑白图像时对比很不明显,无法表达清楚,对于发表文章非常不便。发文章所用的结果图最好是等值线图,并且最好是黑白的等值线图。一般借用photoshop等第三方软件,很麻烦,效果也不好。ansys本身也能实现这项功能。

1.将要输出的结果调出,这时为彩色云图;

2.将云图转换为等值线图的形式

GUI:plotCtrls—>Device Options—>[/DEVI]中的vector mode 选为on

命令:/DEVICE,VECTOR,1

这时结果为彩色等值线,若直接输出,打印为黑白图像时仍然不清晰,为此需进行以下几步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形式;

3. 将背景变为白色

命令:jpgprf,500,100,1

/rep

4.对等值线中的等值线符号(图中为A,B,C等)的疏密进行调整

GUI:plotCtrls—>Style—>Contours—> Contours Labeling 在Key Vector mode contour label 中选中on every Nth elem,然后在N= 输入框中输入合适的数值,例如5,多试几次,直到疏密合适

命令:/clabel,1,5

5.将彩色等值线变为黑色

GUI:plotCtrls—>Style—>Colors—>Contours Colors 将Items Numbered 1,Items Numbered 2等复选框中的颜色均选为黑色,图像即可变为黑白等值线图像

命令:/color,cntr,whit,1 等等

6.修改

在显示等值线时,图形中太多的标识字母(A、B等)使得等值线图完全看不清楚。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去掉图形的这些标识字母呢

在plotCtrls下面的style下面的contours下面的contour Labeling,在弹出的contour labeling options 里面的vector mode contour labels选off

后处理中画出了结构的等值线图,可否将等值线边的字母改为相应的数值标注

/PNUM,SVAL,1

/replot

如果还想将等值线的字母去掉

/PNUM,SVAL,1

/CLABEL,1,-1

/replot

7.出图

GUI:plotCtrls—>Capture Image

============================================================================ 【原创】下面部分为作者自己总结

对于beam3单元

其他的单元类型,可以参考ansys帮助文档中给出的相关单元的参数。

附上一个小例子,下图所示为一悬臂梁,长100,左端完全约束,上面加载均匀载荷q=100,绘制这个梁的剪力和弯矩图。

弯矩图

剪力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具体画法如下: 内力图的规律: 1、在无荷载作用区,当剪力图平行于x轴时,弯矩图为斜直线。当剪力图为正时,弯矩图斜向右下;当剪力图为负时,弯矩图斜向右上。 2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规律是:荷载朝下方,剪力往右降,弯矩凹朝上。 3、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发生转折。 4、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该集中力偶的力偶矩;剪力图无变化。 5、在剪力为零处有弯矩的极值 弯矩图总结 规律如下: 1、在梁的某一段内,若无分布载荷作用,即q(x)=0,由d2M(x)/dx2=q(x)=0可知,M(x)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图是斜直线。 2、在梁的某一段内,若作用分布载荷作用,即q(x)=常数,则d2M(x)/dx2=q(x)=常数,可以得到M(x)是x的二次函数。弯矩图是抛物线。 3、在梁的某一截面内,若Fs(x)=dM(x)/dx=0,则在这一截面上弯矩有一极值(极大或极小)。即弯矩的极值发生在剪力为零的截面

上。 根据上述绘图规律可以准确画出悬臂梁在集中荷载下、均布荷载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的叠加原理 同一根粱AB受q、M0两种载荷作用、q单独作用及M0单独作用的三种受力情况。在q、M0共同作用时:VA=ql/2+M0/l VS=ql/2+M0/l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到,梁的支座反力和弯矩都是荷载(q、M0)的一次函数,即反力或弯矩与荷载成线性关系。这时,g、M0共同作用F所产生的反力或弯矩等于g与M0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反力或弯矩的代数和。 这种关系不仅在本例中存在,而且在其他力学计算中普遍存在,即只要反力、弯矩(或其他量)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则若干个载荷共同引起的反力、弯矩(或其他量)等于各个载荷单独引起的反力、弯矩(或其他量)相叠加。 这种关系称为叠加原理。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是构件处在小变形情况下,这时各荷载对构件的影响各自独立。

剪力图和弯矩图

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 内力定律图如下 1.当剪力图与x轴平行时,弯矩图在空载区域为斜线。当剪力图为正时,弯矩图向下倾斜。当剪切图为负时,弯矩图向上倾斜。 均匀载荷的定律是:载荷向下,剪力向下,凹面弯矩向上。 3.当施加集中力时,剪切图突然改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转动。 4.当集中耦合作用时,力矩图突然改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集中耦合的耦合力矩。剪切图没有变化。 5.在零剪切力下有一个弯矩的极值 弯矩图摘要 规则如下:

1.在梁的某一段中,如果没有分布载荷,即Q(x)= 0,则可以从D?看到。M(x)/ DX?2 = q(x)= 0,其中m(x)是X的函数,弯矩图是斜线。 2.在梁的某一截面上,如果施加了分散载荷,即Q(x)=常数,则d≥d。2m(x)/ DX?2 = q(x)=常数可以得出,m(x)是X的二次函数。矩图是抛物线。 3.如果在梁的某个部分中fs(x)= DM(x)/ DX = 0,则此部分上的弯矩存在一个极值(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弯矩的极值出现在剪切力为零的截面上。 根据以上绘制规则,可以准确地绘制悬臂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匀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扩展数据 弯矩叠加原理 相同的光束AB承受Q和M0载荷,仅Q和M0。当Q和M0共同作用时,VA = QL / 2 + M0 / L与= QL / 2 + M0 / L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梁的反作用力和弯矩都是载荷(Q,M0)的一阶函数,即反作用力或弯矩与载荷呈线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G和M0共同作用产生的反作用力或弯矩等于由G和M0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或弯矩的代数和。 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本例中,还存在于其他机械计算中, 也就是说,只要反作用力,弯矩(或其他量)和载荷是线性的,则由多个载荷引起的反作用力和弯矩(或其他量)等于所引起的反作用力和弯矩(或其他量)分别由每个负载。 这种关系称为叠加原理。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是构件在变形小的情况下,并且每个载荷对构件的影响都是独立的。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 程常用弯矩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 =∑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 ()x l M x F x M e RA ?-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 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 由 02 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 剪力

BC段:( 2 3 22 l x l ≤ ≤) AB段剪力方程为x 1 的一次函数,弯矩方程为x 1 的二次函数,因此AB段的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BC段剪力方程为常数,弯矩方程为x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段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斜直线。(如图) 5-9 用简便方法画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AB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 AB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 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段 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 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 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 反力F RB)的大小;弯矩图有 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 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 , 5.3= =

剪力图和弯矩图

内力图: 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内力沿截面位置变化的规律,通常将内力随截面位置变化的情况绘成图形,这种图形叫内力图。它包括轴力图、扭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内力图 (图)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内力图的规律: 1、在无荷载作用区,当剪力图平行于x轴时,弯矩图为斜直线。当剪力图为正时,弯矩图斜向右下;当剪力图为负时,弯矩图斜向右上。 2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规律是:荷载朝下方,剪力往右降,弯矩凹朝上。 3、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发生转折。 4、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的绝对值等于该集中力偶的力偶矩;剪力图无变化。 5、在剪力为零处有弯矩的极值 弯矩图: 弯矩图是一条表示杆件不同截面弯矩的曲线。这里所说的曲线是广义的,它包括直线、折线和一般意义的曲线。弯矩图是对构件弯矩的图形表示,弯矩图画在受拉侧,无须标正负号。 特性:

弯矩图的绘制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准确画出曲线的形状,即确定弯矩图的图形特征:二是确定曲线的位置,即在已知曲线的形状、大小之后确定平面曲线的位置,这就要求先确定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位置,此处所指两点的位置即指某两个截面处的弯矩值。 可见,弯矩图的绘制主要指完成以下两项工作:(1)确定图形特征及特征值;(2)得出某两个截面处的弯矩值。 基础: 1、熟悉单跨梁在各种荷载独立作用下的弯矩图特征:比如悬臂梁在一个集中荷载作用下.其弯矩图的特征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于全长上时,其弯矩图为一个曲边三角形等。单跨梁在一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2、杆件某段两端点弯矩值的确定杆件某段两端点弯矩值一般有下面三种情况: (1)无铰梁段:一般要先算出粱段两端截面处的弯矩值。 (2)梁段中间有一个铰:因已知无外力偶矩的铰处弯矩为零,只须另算一处截面的弯矩即可。 (3)梁段中间有两个铰:这两铰处的弯矩都为零,可直接按简支梁弯矩图特征画出弯矩图。

怎样快速绘制剪力图和弯矩

怎样快速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毛和业 (黔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贵州,都匀 558022) 摘要《工程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目前高职高专、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不高,而在本门课课时安排不多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计算方法至关重要。在工程构件中,最常见的变形形式是弯曲变形和弯扭组合变形。它们的强度计算必须以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来找到危截面为前提,而这一绘制过程复杂,计算量大。因此,根据各种载荷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规律对这一过程进行简化,找到一种学生易于掌握,且准确率高的方法,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工程实际中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剪力图弯矩图绘制快速 How to draw the shearing force diagram and bending moment diagram rapidly MAO He-y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Department,Qiannan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uyun 558022,China ) Abstract: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variety of engineering courses. because the culture lever of the students in High-V ocational school、High-Technological academy and Middle-V ocational school is not rich and the hour of the course is limited, How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compute method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se students. Base on the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A simple、easy、rapid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rawing the shearing force diagram and bending moment diagram is summarized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study efficiency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shearing force diagram; bending moment diagram;draw;rapid 1、引言 《工程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特别对于机电类专业,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如《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汽车理论》等乃至于对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目前中职、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的学时数一般安排在80学时左右,其内容包含了静力学、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对构件正确进行运动分析,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中必备的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从而解决强度和刚度计算中的强度校核、计算截面尺寸、确定许可载荷三类问题。在以上三类问题的计算中,都是以危险截面为前提,而剪力图和弯矩图正是用平行于梁的坐标表示梁截面位置,用垂直于梁的坐标表示剪力或弯矩的大小,它能形象准确找到危险截面。因此,能否正确绘制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关系到整个计算的成败。而这部分内容则是在《工程力学》教材中所有篇幅较多,计算量较大的内容之一。目前高职高专或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差,加上本课程课时较少,的确给教学以及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带来了很大难度。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工程力学》教学的实践,总结出在两图的绘制中快速且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供从事该门课的教师参考。 2、传统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 (1)根据梁的受力情况,计算约束反力 可根据已知条件,包括受力情况及约束类型,用静力平衡方程进行计算,对学生来说能较容易解决。 (2)对梁进行分段,列出各段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分段时须先找到分界点,把每两个界点之间的部分作为一段。一般把梁上以下点作为分界点:集中力作用处(包括主动力与约束反力)、集中力偶作用处及均布载荷的起止点。这点对于学生掌握来说也不难。接下来需列出每一段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这个过程是较繁琐的,每段列两个方程,且须确定各分段函数的定义域。 (3)确定各界点的剪力值和弯矩值 根据各段的剪力与弯矩方程,计算各界点的值,这个过程也较复杂。特别对于梁中段的界点,往往要分别计算其左侧及右侧的剪力值和弯矩值。 作者简介:毛和业,出生年月:1959年10月,贵州瓮安人,黔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应用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常用弯矩图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 ()x l M x F x M e RA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 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 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由 02 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 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21 11 12 1qx x M qx x F S -=-= BC 段:( 2 322l x l ≤≤) 剪力图 弯矩图

()()? ?? ?? -?+??? ??-??-==-= 285428 21852222l x ql l x l q x M ql ql ql x F S AB 段剪力方程为x 1的一次函数,弯矩方程为x 1的二次函数,因此AB 段的剪力图 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BC 段剪力方程为常数,弯矩方程为x 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段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斜直线。(如图) 5-9 用简便方法画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12,8== 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 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 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反力F RB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5.3== AB 与BC 段没有外载作用,所以AB 、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CD 段作用均布荷载,所以CD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

弯矩图绘制方法

弯矩图绘制方法 1、基本方法: 采用“截面法”,运用静力平衡方程式(ΣX=0、ΣY=0、ΣM=0等)求解控制截面的内力(弯矩、剪力)。控制截面的内力求解后再勾绘弯矩图。 1)确定内力符号的规律为:“左上剪力正、左顺弯矩正”;“右下剪力正、右逆弯矩正”。 2)确定内力数值的规律为:剪力Q等于截面任意一侧所有外力沿梁轴垂直方向所作投影的代数和;弯矩M等于截面任意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2、勾绘弯矩图时线型处理: 除构件受“均布荷载”作用、其弯矩图是曲线外,其余均为直线。 3、弯矩图所画位置: 1)正弯矩画在杆件的下方,负弯矩画在杆件的上方。 2)使杆件下部受拉的弯矩为正,上部受拉的弯矩为负。 3)弯矩图画在杆件纤维受拉的一侧。 4、剪力图所画位置: 1)正剪力画在杆件的上方; 2)负剪力画在杆件的下方; 3)使杆件截面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剪力为正剪力; 4)使杆件截面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剪力为负剪力; 5)一般情况下,剪力与杆件所受外力的方向相反。 5、弯矩图叠加时注意事项: 1)叠加时以基线为标准,不是以其中某直线或斜线为基准; 2)叠加时要注意正负弯矩的抵消,应先计算每个控制截面的弯矩值,然后勾绘。 6、刚结点会在节点处产生负弯矩,铰结点不会在节点处产生负弯矩。在绘制弯矩图时,只要杆件端部是铰结点,则该节点处的弯矩必为零! 注意:弯矩M、剪力Q、分布荷载q之间的关系在绘制内力图上的应用: 1、设梁上作用有任意的分布荷载q,规定q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2、若梁上某段没有分布荷载: 1)该段的剪力图是一条平行于梁轴的直线,剪力Q为一常数; 2)该段弯矩图为一条直线,分以下3种情况: (1)当剪力Q=常数>0时,弯矩图为一下斜直线(\); (2)当剪力Q=常数<0时,弯矩图为一上斜直线(/); (3)当剪力Q=常数=0时,弯矩图为一水平直线(—); 3、若梁上某段作用有分布荷载: 1)该段的剪力图是一条斜线,分布荷载q为一常数; 2)分布荷载q为一常数,分以下3种情况: (1)当分布荷载q=常数>0时,Q图为一上斜直线(/),弯矩M图为上凸曲线(∩); (2)当分布荷载q=常数<0时,Q图为一下斜直线(\),弯矩M图为下凸曲线(∪); 4、在剪力Q=0处,弯矩M有极值。即在剪力Q=0的截面上,弯矩M有极值(极大或极小)。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ansys中如何生成命令流方法: GUI是:Utility Menu>File>Write DB Log File 怎么用ansys绘制弯矩,剪力图:GUI: General Postproc-> lot Result->Contour Plot- >Line Element Result 弹出画单元结果的对话框,分别在Labi和Labj依次选取SMIS6和SMIS12(弯矩图)、SMIS1和SMIS7(轴力图)、SMIS2和SMIS8(剪力图) ! 建立单元表 ETABLE,NI,SMISC,1 !单元I点轴力 ETABLE,NJ,SMISC,7 !单元J点轴力 ETABLE,QI,SMISC,2 !单元I点剪力 ETABLE,QJ,SMISC,8 !单元J点剪力 ETABLE,MI,SMISC,6 !单元I点弯矩 ETABLE,MJ,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 更新单元表 ETABLE,REFL ! 画轴力分布图 /TITLE,Axial force diagram PLLS,NI,NJ,1.0,0 /image,save,'Axial_force_%T%',jpg ! 画剪力分布图 /TITLE,Shearing force diagram PLLS,QI,QJ,1.0,0 /image,save,'Shearing_force_%T%',jpg ! 画弯矩分布图 /TITLE,Bending moment diagram PLLS,MI,MJ,-0.8,0 /image,save,'Bending_moment_%T%',jpg ANSYS中弯矩、剪力图的绘制 GUI: 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Contour Plot-Line Element Result 弹出画单元结果的对话框,分别在Labi和Labj依次选取SMIS6和SMIS12(弯矩图)、SMIS1和SMIS7(轴力图)、SMIS2和SMIS8(剪力图)

重点_结构力学复习题

《结构力学I》期末复习题 1. 试画出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P a a a a a 2.试 画 出 图 示刚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各杆长均为l 。 3. 试 求 图 示 桁 架各指定杆的轴力。已知F= 30kN 。 3×4=12m 3F 2 3 1 3m 3m 4 D A C 4kN/m B 10kN D C b a c F F 2×2=4m 2×3=6m 4 8m 3 4kN/m

三、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用图乘法计算图示荷载作用下外伸梁C点的竖向位移Δcy。 2.试画出图示结构的弯距图。并求C点的水平位移和D点转角。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D C 2F 3F b a c 4m 4×3=12m

3.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和B 点转角。已知三杆长均为3m 。各杆EI 均为10000kNm 2。 4.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各杆EI 均为5000kNm 2。 四.力 法 1.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二杆长均为l ,EI 为常数。 q 5kN

2.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3.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4.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图。已知二杆长均为l,E I= 常数。

五、位移法 1.建立图示结构的方程,求出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2.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q 3.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三杆长均为6米,EI为常数。

剪力图弯矩图例题

第6章典型习题解析 1.简支梁受力如图a 所示。试写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 ∑=0B m 和∑=0A m 分别求得 ql R A 83=,ql R B 8 1= 利用平衡方程∑=0y 对所求反力进行校核。 (2)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以梁的左端为坐标原点,建立x 坐标,如图a 所示。 因在C 处分布载荷的集度发生变化,故分二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 段: qx ql x Q -=83)(1 )20(l x ≤< 212183)(qx qlx x M -= )20(l x ≤≤ CB 段: ql x Q 81)(2-= )2(l x l <≤ )(81)(2x l ql x M -= )2 (l x l ≤≤ 3.求控制截面内力,绘Q 、M 图 Q 图:AC 段内,剪力方程)(1x Q 是x 的一次函数,剪力图为斜直线,故求出两个端截 面的剪力值,ql Q A 8 3=右,ql Q C 81 -=左,分别以a 、c 标在x Q -坐标中,连接a 、c 的直 线即为该段的剪力图。CB 段内,剪力方程为常数,求出其中任一截面的内力值,例如 ql Q B 8 1 -=左,连一水平线即为该段剪力图。梁AB 的剪力图如图b 所示。 M 图:AC 段内,弯矩方程)(1x M 是x 的二次函数,表明弯矩图为二次曲线,求出两个端截 面的弯矩,0=A M ,2 16 1ql M C =,分别以a 、c 标在x M -坐标中。由剪力图知在d 点 处0=Q ,该处弯矩取得极值。令剪力方程0)(1=x Q ,解得l x 83=,求得21128 9 )83(ql l M = ,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

课前分析【课题分析】 剪力、弯矩图不仅能反映内力随梁截面位置变化的分布情况,而且还是分析梁的危险截面的依据之一。因此熟练、正确地绘制剪力与弯矩图是本次授课的重要内容。 【授课对象分析】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剪力、弯矩的求法,绘制剪力图、弯矩图的概念,具备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然而,该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授课时应该抓住知识点,通过由浅入深详细讲解,采用讲练结合、归纳总结、简捷的教学方法,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整体教学编排设想】 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截面法建立剪力、弯矩方程进而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然而,学生运用此法绘制剪力与弯矩图时,感到繁琐、吃力,尤其在列剪力、弯矩方程及求各特征点剪力与弯矩值时经常出错。所以,为了达到简化计算、直接作剪力与弯矩图的目的,采用简捷法绘制剪力、弯矩图,同时为了方便记忆,采用口诀教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 环视学生、教室及黑板,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并记录教学日志,组 织好本课授课秩序,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本课教学。 二.复习与提问(2分钟) 1.首先拿出小黑板进行提问,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尝试情况,分析讨论尝试题计算及作图结果;(口答) 2.直线方程的形式。(口答) 通 过 对 旧 知 识

教学过程 的 复 习, 为 讲 解 新 课 打 基 础。三.教材简析从而导入新课(3分钟) 熟练、正确地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是材料力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 学好材料力学的关键。剪力、弯矩图不仅能反映内力随梁截面位置变化 的分布情况,而且是分析梁的危险截面的依据之一。不牢固掌握这一基 础知识,日后梁的弯曲强度、刚度一系列计算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画剪力与弯矩图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截面法建立剪力、弯矩方程进而 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然而,学生运用此法绘制剪力与弯矩图时,感到繁 琐、吃力,尤其在列剪力、弯矩方程及求各特征点剪力与弯矩值时经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