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控制,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人口迅速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给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了一个全新的难题。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求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

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速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正文:进入2001年, 我国的人口类型从成年型迅速转变成老年型,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凡符合上述两个标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三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8838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农村老龄人口为5944万,占67.3%。(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时期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加速期(1999-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上升0.1%;第二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高速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将上升0.4%;第三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减速期(2040-2060年),老年人口比重年

均上升速度将回落到0.1%;第四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稳定期(206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基本停止上升,人口也达到基本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 迅速增加。二是每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三)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 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科技进步、制度建设、社区发展、文化生活、婚姻和家庭等,都有着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解决人口老龄化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出现难题的策略:(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要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应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当前除“五保户”和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外,广大农村已经开始实行社会化养老保障,老年人除了自我劳动和家庭供养,还可以每月领取一定的养老费用。从长远发展角度观察,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这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力量有限情况下,就要挖掘其他方面的潜力。农村一般老年人个人积蓄不多,走商业化养老保险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但是农村老年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份责任田。尽管在法律上,责任田不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使用权和经营权;但是因其具有使用价值,转让这种使用价值便可带来财富的创造,因而也可以将其视为“财产”而发挥养老保障作用。具体办法是:依据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多少,60岁以上老年人可将其责任田的一部分或全部,入股带到农村老年责任田基地;基地是社会化养老组织,组织低龄老年人和其他志愿者从事生产劳动和经营,取得经济收入,供给基地老年人生活和消费。基地主旨是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使其成为养老资产;盘活农村老年劳动力资源,用老年人口中较低年龄组群的集体

劳动力量,克服老年个体体力上的不足,创立一种不需要额外投入即可实现基本养老的组织形式。

(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

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迟退休年龄:首先可以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然后将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0岁,最后将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解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筹资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不能采取单一的保障办法,而应采取“大保障”的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我们可以考虑创建城镇房产养老保险。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目前我国城镇中多数老年人口享有不同程度的养老保障,按时领取离退休金;也有部分城镇老年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被排斥在离退休制度之外,不能享有离退休金。这部分老年人收入低、积蓄很少、生活比较困难。如何解决?调查表明,虽然他们现金储蓄较少,但是许多人拥有自己的一份房产,尽管房屋的质量一般不是很高。故可采取类似农村责任田养老基地办法,城镇老年人口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按照房屋的数量和质量作价入股,再按照股份多少按时领取养老金。房屋作价入股,可以采取:①出让式。老年人口将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屋作价卖给养老保险专业公司,等于以出卖房产作价投保养老保险,出让后老年人将不再拥有房屋的产权和继承权;②期货式。城镇老年人口将属于自己产权的房产作价交付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但保留一定期间内的老年人的居住权(如保留到老年人去世为止),不保留房屋产权和继承权。实际上,等于专业养老保险公司预付一笔资金给老年房屋所有者作为股金投保,类似作期货交易一样;③典当式。既保留老年人口对原有房屋的产权,又保留将来的继承权,只是将若干面积的房屋出租给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以养老金形式支付给老年一定的费用。类似在当铺里典当东西一样,等到老年人口去世后,再由家人赎回来。由于房产养老方式不同,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房屋入股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回报率也不同,第一种高于第二种,第二种高于第三种。

(三)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解决老龄化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好迅速增加、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问题。当今社会,社会养老已成为主要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改革养老基金的缴费机制, 实行费改税, 保证基金入口畅通。改革基金统帐管理模式, 实行分帐管理、实帐运行。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养老保险的“空帐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个人帐户可以得到真正的积累,从而实现实帐运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需要抓紧时间从立法、机制改革、管理模式、体系、投资机制等方面去改善,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当前,在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下,解决人口老年化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社会养老资金缺口的问题。如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近来社保基金入

股市又给我们看到了弥补资金缺口的良方。养老基金本身数量大,我们可以考虑有针对性的,在合理额度内的投资理财,保值创收,如:买国债,买投资型商业保险,做股票,放外债,或者以入股方式投资实体经济。但,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防止资金滥用和流失。

(五)适时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生育政策。

追根溯源,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是人为干涉的老龄化。我国计划生育的制定者,在执行初期就说过‘计划生育执行三十年后,我们必须反思。今天,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优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从实际出发,放眼未来,我们还是应该继续放宽我们的生育政策,让人民拥有基本生育的权利,不然,随着人口的年龄化不断加速,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对着多么沉重的负担。

结语: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有问题,却有心解决却无能为力。人口老龄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改有所为而不作为。社会的改变往往在于政策制定者所处的角度与真正内心的内在价值观。我们现在面临着不仅仅是人口老龄化,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明知该有所为而不能有所为的社会现实。前途虽然艰难,但,笔者坚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世界银行.老年保险:中国的养老金体制改革[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999.

[3]吴湘玲.我国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研究[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5]孟庆平.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6.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姓名:付杰俐学号:20085111128 班级:08级临床4班 【摘要】本文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背景,详细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老龄化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由此而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近几年来医疗改革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卫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Abstract】With global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main feature of aging population,its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present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aging,Combining medic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grassroots health servi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e simple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were provided.【关键词】老年医学;卫生保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Key words】Geriatrics;Delivery of health car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与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和相关对策做一阐述。 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9.8%),2005年上升到8.2亿(占总人口的13.79%),预测2025年可达10亿,2050年则将上升到20亿,在总人口比重达21.28%。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3%的速度增长【1】,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全球老年人口以亚洲及欧洲居多,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和2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和希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为科威特、赞比亚和乌干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有专家分析【2】,目前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1%,到2050年将提高到19%。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四大特点 1.1.1老年人口绝对数大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总数的2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到2040年将达3.8亿,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部分省市老龄化的现状甚为严重,上海市2003年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居全国之首【3】。 1.1.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专家【4】分析指出,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增到20%所需时间计算,法国为12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日本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汤兆云 摘要: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出台社会保障法,征收社会养老保险税;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探索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退休年龄,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按照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再生产必然经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再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这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简单型转变为扩大型,扩大再生产又由外延变为内涵型这一客观趋势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数十年严格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调控,我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反映妇女平均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1970年为5.81,1990年为2.31,1999年更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目前为1.8左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种变化趋势直接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其绝对数量不断增多。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1、3.56、4.91、5.57和6.96;1953~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1953~196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01%,1964~1982年为2.7%,1982~1990年为2.8%,1990~2000年为2.4%)。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953年的3.3倍,同期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增加了6.5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 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4.37亿最大值。与“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国务院新闻办,2006)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目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 四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学习资料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 会和威胁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2.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3.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4.将过渡至人口老化的高峰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 1.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2.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4.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5.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性格中,子女为的支出将极大的加强老年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而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将使得老龄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人口老化给各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一是住。这就为那些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生态环境好、活动空间大的老龄公寓开辟了市场空间; 二是游。眼下,不少以休闲疗养为主,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节奏的老龄旅游项目很受欢迎。旅游企业若能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也许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 三是保健.老年人也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因此保健理疗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复护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闲锻炼系列也具有无限商机 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 老年俱乐部、社交中心、老年婚庆、护肤品,美容产品、棋牌社,茶店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威胁: 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老年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等,如果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老年人的抚养及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等,如果这些制度或措施不健全完善的话,同样也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所谓老年人口问题,实际上指的是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作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指的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在实施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给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Shandong Institute o f Bus i ness and T echno l og y A ug .2010V o.l 24 N o .4 社会保障研究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收稿日期]201006 0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09J K086) [作者简介]何建宁,1971年生,女,天津人,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电子信箱)jiashu w ei 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4508039.html, 。 何建宁 (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安710061) [摘 要]通过筛选和分析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的各种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功能。经济生活水平与人口结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大,现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的影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死亡率;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10)04009305 一、引言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社会经济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的关系、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险、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特殊老年群体养老、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领域[1] 。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研究基础。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2] ,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 决定因素[3] 。对于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原因,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率先从宏观和微观上做了阐释。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 oteste i n )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伊斯特林(R.A.E asterli n )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 ,1985)是影响 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他们的理论无疑是人口学研究的一大进步,但却对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缺乏解释力。 国内学者在上世纪就建立了人口老龄化评价指标,但只是通过单项指标(老年人口比例)或综合指标(老年人口比例、少年人口比例、老少比与人口年龄中位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或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程度 [4] ,而未对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 素做更进一步的阐释。也有学者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入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但多是对某一特殊地区、群体或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不够系统 全面。本文在借鉴文献[5-7] 的基础上,筛选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筛选与分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 9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作者简介:王香香(1993),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王香香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 摘要:我国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随之加剧。“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医疗服务模式有效结合,成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而言,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做出努力加以解决,以实现我国老龄人口的健康、幸福养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问题 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存在互不衔接的问题。我国如何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1]。“医养结合”作为“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其实现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现有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医养结合内涵进行分析,探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若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7% 时,就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证明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2]。任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的杨燕绥教授提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4% 时,就是深度老龄社会[3]。在已经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中指出: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总数达到1. 94亿,占人口总数的14. 3%。所以,我国在2012年就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 二.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被列为是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六大任务中其一。“医养结合”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服务主体,指服务的提供方,如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客体,指服务的对象,如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服务内容,指服务项目,如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方式,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三种;管理机制,即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度,如它的管辖部门、管理方式、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 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一)政府多重管理加大了政策监管落实难度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是民政部的审批单位,民政部是其主要管理部门,而医养结合模式的运营过程中养老结构要受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公安消防部门等多重管理,这就使得其职能分散,养老机构的扶持优惠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学号:12604136 姓名:李鹏华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然现象。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拿出必要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城市中老年人口保障相对较好,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城乡老龄人口保障的差距依然巨大。下面是城乡老年人口的一些状况: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城市老年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收支情况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3、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 (2)医疗保障覆盖率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研究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川。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己占我国总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事实上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作比较,英国和德国大概需要45年,瑞典需要55年,法国需要115年,而中国只需28年。尤其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根据统计,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的国家已达70个。而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事业的发展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事业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两大背景下,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少子老龄化、失衡老龄化,高龄老人、患病老人、失能老人数量显著,并且伴随不同老年群体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候鸟老人等。基于此,本文指出老龄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发展的对策:生理物质需求——完善两个保障、创新养老服务;社交精神需求——激发组织活力,营造有利环境;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鼓励社会参与,提供发展空间。最后,结合老龄事业的主体——引导兜底的政府、中坚力量的社会组织、专业力量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双重身份的老年人,对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标签: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事业;老年人幸福感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老龄化的概念包含了两个层次——个体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个体老龄化即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弱化或者个体与社会主导领域脱离。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现象,是指人类群体老化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性的挑战。欧洲发达国家最先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冲击。其模式是有机老龄化,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寿命不断延长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减少生育,形成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少儿越来越少的人口发展态势。这是自然的老龄化过程。我国则是机械老龄化,即在寿命快速延长的同时,迫于人口规模压力,不得不采取计划生育政策,造成老人增多和少儿减少的人口发展态势,导致人口老龄化快速提前到来。那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呢? 早在1999年,我国就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目前,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口,也就是“50后”相继进入老年期,直到2022年以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22年起到2035年,由于1962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育高峰的出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超快发展阶段。从2035年到205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重度平台,之后一直到21世纪末,进入高位稳态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始终在30%以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着两大背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与个人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况是“边富边老”,即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是指在1999~2050年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经济社会发展。未富先老体现为我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教育水平比较落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稳定、医疗正在进步,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概述 1.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两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指标是:老年比例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前者是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期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者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又称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资人口数量的比重,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长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影响等。而世界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法国是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1865年即进入老龄社会。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革命,帝国战争消耗了青壮年人口,同时加上法国最早采取了避孕措施,出现了低生育率。瑞典1890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它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全面实施了福利政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战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德国等。而二战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据2000年统计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分布情况为:在世界193个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62个,比重最大的是亚洲,占86%,比重最小的国家是非洲,在53个国家中仅有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3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历史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 王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老年社会服务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老年志愿者服务是老年社会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 也对中国的老年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老年志愿者服务还处在 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不断地健全与完善社区志愿 者养老助老服务制度,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参与到老年志愿 者服务中,为实现“五个老有”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志愿者服务服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8-03-11 作者简介:王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人口学。 社会学研究 中国目前已是一个老年型的国家。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 年人口已达10,045万,占总人口的7.69%。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到现在已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老年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老年志愿者服务是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发展老年志愿者服务对于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促进老年社会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及不足,并对未来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其中生育率下降是主导因素。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 人口老龄化速度是指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同时期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年平均增长率。据笔者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计算,在1970-2005 年期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年平均增长16.75‰,比全世界、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平均水平都要快得多,仅次于日本、韩国、泰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家。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3.56%,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该比重上升到4.91%。之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并且速度加快。 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127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如今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场上一大必争的消费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各个行业都产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发展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影响 一般来说,老年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理财群体。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上的比重的上升,将导致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稳健的金融产品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追捧,一些低风险的金融机构也会发展起来。同时,老龄化的社会的养老金体系将极大带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转型。 一、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一)老龄化社会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相对于2013年来说,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并且在可见的这几年中老龄化将加速。到20年后,老年人口到达3.5亿峰值,并在未来60年里将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将近80年中,老年消费群体将占据中国消费群体的绝大部分。 (二)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如今,政府对老年人的保障愈加完善,老年人退休金也在呈现着逐步增长的势头,另外老年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省吃俭用,这一系列原因促成了老年人储蓄充足,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基本养老需求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家补助、养老金,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无忧度过。便利结算需求集中体现了老年人由于自身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等方面的退化,需要在结算方面尽可能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自行完成结算操作。专属理财需求是结合老年人的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专属的理财服务。金融学习需求是老年人必需的一种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老年智能服务等。 二、人口老龄化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这对于风险较低的金融机构发展将是一大契机。债券机构、保险机构、银行部门低风险金融机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 债券作为一种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符合老年人的低风险需求。人口老龄化将极大地扩大债券需求,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如今,股票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