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蕾,许维强,谭荣强,刘姣,林绮敏

【摘要】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200701/2009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 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

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数码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and direct funduscopy to detect diabetic retinopathy(D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mellitus(DM) compared with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METHODS: All 264 cases with diabetes underwent non mydriatic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FFA, and direct funduscopy with dilation of their pupils. Then statistics contrast study of direct funduscopy and FFA, non mydriatic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and FFA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FFA, mild nonproliferative DR being taken as referable DR, direct funduscopy with dilation of pupils gave a sensitivity of 63.4%,a specificity of 76.9%,and a Kappa statistic of 41.9%,a Youden of 41.1%,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gave a sensitivity of 86.8%,a specificity of 92.3%,and a Kappa statistic of 80.7%,a Youden of 79.1%; moderate nonproliferative DR being taken as referable DR, direct funduscopy with dilation of pupils gave a sensitivity of 65.5%,a specificity of 94.7%,and a Kappa statistic of 39.1%,a Youden of 60.3%, and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gave a sensitivity of

93.1%,a specificity of 97.4%,and a Kappa statistic of 61.2%,a Youden of 90.5%. CONCLUSION: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centered at fovea for screening of early DR especially stage DR Ⅱ or more severe.

KEYWORDS: diabetic retinopathy; screening;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0 引言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视力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容易通过眼底检查来发现,而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近年国外有多种筛查DR的方法被广泛应用[1,2]。建立适合本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成为目前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拟采用目前准确率较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为标准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以黄斑为中心45°单视野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进行评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01/2009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窥不清者不列入此项研究),264例528眼,其中男150例,女114

例,年龄32~85(平均61)岁。按年龄组分为3组:青年组(≤44岁)29例,中年组(45~59岁)71例,老年组(≥60岁)164例;按糖尿病的病程分为4组:病程5a者135例,病程在5~10a者77例,病程在11~20a之间(包括20a)者42例,病程20a者10例。对以上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以黄斑为中心45°单视野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1.2 方法

1.2.1 直接眼底镜检查

以复方托品酰胺眼液1滴点眼1~2次,于瞳孔5mm时,由眼底病专科医生进行直接眼底镜检查,以2002年国际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3]进行诊断。

1.2.2 免散瞳眼底照相

由眼底专科医生使用KOWA Vk 2 彩色数码相机,拍摄一张以黄斑为中心45°单视野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照片要求完整清晰,对于瞳孔直径4mm,且年龄65岁,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常规滴一次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以保证眼底照片质量。根据2002年制定的国际DR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记录。

1.2.3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全部患者均行FFA。造影前详细询问排除过敏史及严重心脑疾病史,充分散瞳后,于造影前10min静脉推稀释的荧光素钠行过敏试验。无过敏者,用200g/L荧光素钠3mL,在4s内注入肘静脉,从注射完毕后开始计时,连续拍照,选择一眼为主照相,连续交替双眼拍摄,见到

静脉全充盈1min后改为间断拍照。所有患者全程超过10min。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中评价诊断试验的统计方法,以荧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直接眼底镜和免散瞳照相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 Kappa值为0.61以上则为一种优化的筛查方法。并计算统计指标包括敏感性(Se)、特异性(Sp)、Youden指数。Kappa 值由LandiSKoeh(1977)定义如下:0.41~0.60为中度一致性,0.61~0.80为显著一致性,0.80为高度一致性。

2 结果

本研究264例患者中528眼均获得可评估的眼底彩色照片和FFA照片,其中12眼(2.3%)为DR 0期,101眼(19.0%)为DR Ⅰ期,245眼(46.4%)为DR Ⅱ期,132眼(25.1%)为DR Ⅲ期,38眼(7.2%)为DR Ⅳ期。所获得眼底照片质量均符合阅片诊断要求。以FFA诊断为标准计算不同筛查方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表1,2)。以DR Ⅰ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 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9%,80.7%。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与Kappa检验有高度一致性,有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以DR Ⅱ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免散瞳眼底照相与直接眼底镜检查的特

异性基本一致,但敏感性明显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且检验有明显一致性,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表1以DR Ⅰ为筛查阈值不同筛查方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表2以DR Ⅱ为筛查阈值不同筛查方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略)

3 讨论

本组研究的病例中DR分期诊断结果DR Ⅱ期245眼(46.4%),DR Ⅲ期132眼(25.1%),Ⅱ期、Ⅲ期患病率较高。这与本组研究的病例临床上大多数就诊眼科的DM患者基本上是在视力下降后才接受眼科的检查有关,这也反应出本地区DM患者对DR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贫乏,且缺乏足够重视,说明本地区社区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足够的沟通。

根据2006年美国临床眼科学会编《眼科临床指南》[4]中提出DR的筛查目的:(1)为发现有无DR改变;(2)为发现有高度视力丧失危险的DR病变,并建议其行进一步诊治;(3)鼓励并提供终身的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的评估。目前有多种筛查方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通常采用多个视野30度立体眼底照相。本研究以目前公认的准确率较高的FFA结果为标准,对直接眼底镜和免散瞳眼底照相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在本研究中,对于第一个目的—发现有无DR改变,眼底照相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92.3%,分别较眼底镜的63.4%,76.9%为高,眼底照相的Kappa值为80.7%,为高度一致性。眼

底镜为41.9%,为中度一致性。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T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组(UKPDS)提出,DR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检出需要眼科进一步诊治威胁视力的DR,这也是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DR Ⅱ期患者应转诊于眼科进行眼科综合检查和治疗。本文研究中当筛查阈值设定为DR Ⅱ期时(即将DR Ⅱ期作为筛查转诊进行眼科综合检查的阈值),眼底照相的敏感性为93.1%,较眼底镜的65.5%高,两种方法特异性分别为94.7%,97.4%, Kappa值分别为61.2%,39.1%,眼底照相为显著一致性,而眼底镜一致性差。根据本研究结果,对于DR的两个筛查目的,免散瞳眼底照相均能有效达到,其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均明显优于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报道相一致。李运平等[5]报道免散瞳眼底照相仪DR检出率较直接检眼底镜高(P0.05)。于强等[6]报道直接检眼镜敏感度、特异度为72.7%,72.2%,眼底照相敏感度、特异度为90.9%,83.3%。Larsen等[7,8]研究认为,视网膜照相技术进行筛查和确诊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要比以眼底镜进行临床检查更为敏感。眼底数码照相技术在DR筛查中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大的优势。这种方式具有较为敏感、快捷、客观、利于随诊及网络会诊等多个优点,对于DR Ⅱ期患者敏感性很高,与眼底荧光造影相比,具有简便易行、无药物过敏、经济适用特点。且此特点对于第三鼓励并提供终身的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的评估目的的实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免散瞳以黄斑为中心45°单视野眼底照相检查能客观记录各种不同程度的DR损害,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图像易得、直观、易于保存和记录,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和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提高筛查效率关键在于唤醒公众关注DR的危害,使糖尿病患者主动、积极参与DR筛查,并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从而达到提高DR检出率,延缓或逆转DR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udnisky CJ, Tennant MT, Weis E, et al. Web based grading of compressed stereoscopic digital photography versus standard slide film phot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Ophthalmology 2007;114(4):17481754

2 Chum DW, Bauer RM, Ward TP, et al. Evaluation of digital fundus images as a diagnostic method for surveillance of diabetic retiopathy.

Military Medicine 2007;172(2):405410

3 Wilkinson CP, Ferris FL, Klein RE, et al. Propose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isease severity scales. Ophthalmology 2003;110(2):16771682

4 赵家良,马健民,毛进(译).眼科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4

5 李运平,包欣,史惠琴,等.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仪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江苏医药2009;35(8):986

6 于强,刘万丽,闫宏,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22(1):4546

7Larsen N, Godt J, Grunkin M, et al. Automated detec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a fundus photographic screening populatio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44(2):767771

8 Leese GP, Eillis JD, Morris AD, et al. Does direct ophthalmoscopy improve retinal screening for diabetic eye disease by retinal photography?

Diabet Med 2002;19(2):8679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315-31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231409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2314099.html,/10.12677/acm.2020.103050 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Jing Chang, Lilun Wang, Jing 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Mar. 2nd, 2020; accepted: Mar. 17th, 2020; published: Mar. 24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s the main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the population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lthough damage to retinal nerve function has been confirmed before vascu-lar lesions, the most common earl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icroaneurysms and intraretinal hemorrhage. Microvascular damage leads to retinal capillaries, no perfusion of blood vessels, cot-ton wool spot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leeding points, venous abnormalities, and 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ies. During this phase,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retinal blood vessels can lead to increased retinal thickness and retinal exudate exudation, eventually Lead to de-creased central vision. During the proliferative phase, retinal arteriovenous occlusion, new blood vessels are formed in the optic disc, retina, iris, and atrial angle. These new blood vessels cause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and neovascular glaucoma. No capillary perfusion or macular at this time Edema at the site, vitreous hemorrhage, blood vessel distortion, and 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can all lead to vision loss. Keywords Diabetes,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hogenesis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 常静,王理论,贺经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陕西延安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4日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业化国家人口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虽然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损伤发生在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1、糖尿病得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答:(1)空腹血糖≥7、0mmol/L.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6、3%。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与内容就是什么? 答:首次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轻、中度NPDR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得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得风险? 答:提高高危人群与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得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得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得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得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国际分期标准就是什么? 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 轻度NPDR: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得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得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得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 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得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得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得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得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得表现? 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得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得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就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得前期标志,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得重要标志,也就是眼底激光治疗得重要参考指标。 7、糖尿病黄斑水肿得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就是什么? 答:DME不明确存在:后极无明显视网膜增厚与硬性渗出。 DME明确存在:后极明显视网膜增厚与硬性渗出。 轻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得视网膜增厚与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 中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得视网膜增厚与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黄斑中心。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I ■ ■ ■ ■ ■ f H ■ H ■■ 视网膜病变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点不显影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后者更易于发生于高血压病人)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图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视网膜图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I期。视网膜可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图1:正常眼底 图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黄斑部可见 少量微血管瘤。 期型 ++)较多不易数;荧光造影时血 n 单纯 型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较多,不易数; _____ I IV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增殖 V

I ■ arUTH ■ W ■ ■ ■ ■ !B-H ■ -H ■ ■ ■ ■ ■ ■ ■ ■ V ■ ■ ■ ■ ― ■ ■■ ■ ■ ■■■■■!■■■■■■■ TH ■ W ■ ■ ■ ■ iB-BTH H-W ■ ■ ■ ■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绒斑。 是视网膜缺氧的表现。 I ■ 1 ■■■>■■ ■ !■ ■ ■ ■一■;■ ■:■■■■ 一U ■ ■ H ■ ■ ■ M ■ M ? ■ ■ ■ ■ ■ ■. ■■■■■■■■■ ■■■■?■■■■■ .KB ■ M ■=■:■■ ■ ■ ■ ;■>■ ■ !■ 1 ■■ ■ ? ■ ■ M ■ ■ ■.■ iB-K ■ ■ ■ ■ ■ —>■ ■ U 图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视网图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期。新生血管 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 图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玻璃体增殖膜 引起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卜:■ KriM ■ K* .■ K* ■ ■ ■ ■ ■ ■ N 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病变处于稳定。 ■ ■ ■ ■ n-BTM ■ ■ .■ ■ ■ H! ■ W ■ ■■ ■ ■ ■ ■ ■ H- ■■ INI ■ ■■ I 可见小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 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 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 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 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 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 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 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 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 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 有一定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2015年ADA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已有共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和糖尿病肾病等。 因此,《指南》首先肯定,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达标,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推荐级别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随诊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5年内应接受首次散瞳眼科检查。(推荐级别B) ●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散瞳眼科检查。(推荐级别B) ●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正常者,可考虑每2年检查1次。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如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诊时间应每年1次。如视网膜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则应增加随诊频率。(推荐级别B) ●高质量眼底照相能发现绝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但应由训练有素的眼科医师阅片。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综合性眼科检查。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后,由眼科专家推荐随访频次。(推荐级别E) ●糖尿病计划妊娠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和/或发展风险。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接受首次全面眼科检查与评估,随后整个妊娠期间和产后1年密切随访。(推荐级别B)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对于专业眼科医师,治疗的关键时期是“黄斑水肿”、“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存在上述情况,应该立即转诊给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丰富经验的眼科医师。(推荐级别A) ●激光光凝治疗,对于高危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和部分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可以降低其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推荐级别A)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推荐级别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应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服用阿司匹林不增加视网膜出血危险。(推荐级别A) 激光光凝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随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时掌握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以减少发生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 两项大型循证医学DR研究组(DRS)和早期治疗DR研究组(ETDRS)的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的DR患者不发生严重视力下降。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有三种方式:播散性(全视网膜)光凝(PRP)、局部光凝(Focal)和格栅样光凝(Grid)。三种激光治疗方式有不同的适应证,并且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时机:严重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改变,即重度NPDR 期。ETDRS建议在这个时期必须立即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使得发生严重视力丧失减少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就是一过性还就是持续性;就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就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就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就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就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就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与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正常面容。皮肤黏膜未见紫癜及黄染。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相关因素; 1 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3 氧化应激及抗氧化防御系统 4 线粒体损伤 5 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即在不改变核DNA 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调节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 活性可逆性改变基因的表达,并能将这种改变遗传给下一代, 表观遗传修饰在DR 的病理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运用抑制剂或者药物模拟剂调节组蛋白修饰、DNA 甲基化和miRNAs水平可能成为治疗DR新的有效途径。 6 代谢记忆" 及其分子机制,“代谢记忆”学说,即高血糖所致的代谢变化在糖尿病早期就已经储存,即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高血糖对患者产生的生理代谢异常影响仍在继续。 7 硝基化应激 8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微环境中,尤其是患有DR 的患者中,EPCs的数量显著减少,迁移、黏附及聚集功能受损。因此,EPCs改变可作为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其中内质网应激、氧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线粒体损伤和EPCs功能障碍等是其致病的主要 原因。加大DR 基础研究,针对疾病发病机制中信号通路分子开关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控制好血糖,对于预防和治疗DR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2】有学者在研究炎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中发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白 细胞聚集黏附的关系,白细胞聚集和黏附是炎症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可能与以下炎症因子有关; 1.TNF-a:TNF-a 是炎症反应中最具代表性的炎症因子之一,TNF-a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泌,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激活血管中上述白细胞,使其大量分泌TNF-a。对血管的损害;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广泛分布,以增强白细胞黏附反应为开端,使炎症反应逐步进行,还可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IL:IL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IL-Ip 可促进T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活化,引起白细胞聚集黏附促进炎症反应还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造成视网膜损伤,其在玻璃体内的水平与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新生血管程度 呈正相关。 3 VEGF:VEGF是中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和引起血管渗漏最重要的炎症因子,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内皮细胞选择性促有丝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之一,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VEGF浓度升高,并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PⅡ )F 有抗炎、抗血管生成、抗氧化的作用,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PEDF 可通过抗氧化、抗血管渗漏、抗血栓形成、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减缓DR 发展,还可防止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环氧合酶(COX):COX 是前列腺素(PG)合成的限速酶,其可催化花生四希酸生成各种PG,介导炎症反应,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NSAⅡ)s)的抗炎作用就是通过抑制COX 实现的。 NOS:高血糖可促使视网膜一氧化氮(NO)产生增多,作为一种炎症因子,N0 可以导致视网膜缺氧、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神经元细胞凋亡。 黏附分子:DR 的病理过程是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一视网膜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相关因素; 1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 2基质金属蛋白酶 3 氧化应激及抗氧化防御系统 4线粒体损伤 5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即在不改变核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调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 活性可逆性改变基因的表达,并能将这种改变遗传给下一代,表观遗传修饰在DR的病理改变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运用抑制剂或者药物模拟剂调节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s水平可能成为治疗DR新的有效途径。 6代谢记忆"及其分子机制,“代谢记忆”学说,即高血糖所致的代谢变化在糖尿病早期就已经储存,即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高血糖对患者产生的生理代谢异常影响仍在继续。 7硝基化应激 8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微环境中,尤其是患有DR的患者中,EPCs的数量显著减少,迁移、黏附及聚集功能受损。因此,EPCs改变可作为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 其中内质网应激、氧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线粒体损伤和EPCs功能障碍等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加大DR基础研究,针对疾病发病机制中信号通路分子开关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控制好血糖,对于预防和治疗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2】有学者在研究炎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中发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白细胞聚集黏附的关系,白细胞聚集和黏附是炎症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可能与以下炎症因子有关; 1.TNF-a:TNF-a是炎症反应中最具代表性的炎症因子之一,TNF-a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泌,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激活血管中上述白细胞,使其大量分泌TNF-a。对血管的损害;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广泛分布,以增强白细胞黏附反应为开端,使炎症反应逐步进行,还可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IL:IL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IL-Ip可促进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活化,引起白细胞聚集黏附促进炎症反应还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造成视网膜损伤,其在玻璃体内的水平与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新生血管程度呈正相关。 3 VEGF:VEGF是中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和引起血管渗漏最重要的炎症因子,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内皮细胞选择性促有丝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之一,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VEGF浓度升高,并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PⅡ)F有抗炎、抗血管生成、抗氧化的作用,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PEDF可通过抗氧化、抗血管渗漏、抗血栓形成、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减缓DR 发展,还可防止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环氧合酶(COX):COX是前列腺素(PG)合成的限速酶,其可催化花生四希酸生成各种PG,介导炎症反应,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NSAⅡ)s)的抗炎作用就是通过抑制COX实现的。 NOS:高血糖可促使视网膜一氧化氮(NO)产生增多,作为一种炎症因子,N0可以导致视网膜缺氧、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神经元细胞凋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眼底病是非常常见的,下面是朝阳眼科医院介绍的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 1.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度改变,可以诊断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老年性动脉硬化时,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也兼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在急进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所致视网膜动脉收缩显著。 2.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有一过性黑蒙。视网膜动脉普遍变细,中心动脉压普遍降低,视乳头附近可见动脉自发搏动。静脉管径不规则,有呈串珠状。虽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点状和斑状出血和絮斑,但数量不如糖尿病者多。 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浅层火焰状出血为主,沿静脉分布,后极部多见,静脉高度纡曲扩张,有如腊肠状。 4.视网膜新生血管增长可发生在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永阻塞和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等视网膜血管病后。眼底可见阻塞在管呈白线,沿其引流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但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其他表现。 5.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见于非糖尿病患者,因外伤,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眼底出血,长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手术失败后。有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因可查。 眼底无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表现。 【治疗】

1.药物治疗 (1)全身: 控制高血糖。同时也要治疗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及肾病等全身性疾病。 (2)眼部: 常用药物有怡开、威氏克、芦丁、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等。 2.激光治疗 (1)非增生期作局部激光光凝,主要封闭有渗漏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及黄斑病变。 (2)增生前和增生期作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3)xx治疗: 增生期病变病情严重,虹膜有新生血管时,可考虑巩膜外表面冷凝视网膜周边部。 (4)手术治疗: 当严重的玻璃体出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牵拉性视网脱离、纤维增殖膜已侵犯黄斑或发生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需要手术处置。 【临床路径】 1.询问病史有无患糖尿病的病史。 2.体格检查血糖、尿糖,确诊糖尿病。常规散瞳检查眼底,了解病变的程度。 3.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尽刊胸脯诊和了解病变程度。 4.处理根据眼底病变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 5.预防积极控制糖尿病。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分期方法一致性的研究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分期方法一致性的研究 Ⅱ期DR患者为38眼,Ⅲ期DR患者为72眼。按照国际分期法,轻度NPDR为34眼,中度NPDR患者为30眼,重度NPDR者为92眼,PDR为6眼。小瞳下眼底彩照以及散瞳下2张50°眼底彩照判断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六期分期法以及国际分期法两种分期方法的一致性一般(Kappa= 0.634)。以轻度NPDR为筛查阈值,Ⅰ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100.0%、85.9%;以中度NPDR为筛查阈值,Ⅱ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66.6%、86.3%;以重度NPDR为筛查阈值,Ⅲ期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

71.0%、91.4%。结论FFA指导下的国际分期法更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病变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对存在弥漫出血点以及微血管瘤的Ⅰ、Ⅱ、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及早进行FFA检查。 中国论文网/6/view-12962246.htm [关键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a)-011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staging method of 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162 eyes of 84 patients with 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who were examined by FF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The fundus photograph of each eye in each patient and FFA images was confucte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一) 作者:张蕾,许维强,谭荣强,刘姣,林绮敏 【摘要】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数码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AbstractAIM:Toevaluatetheabilityofdigitalfundusphotographyanddirectfunduscopytodetectdiabet icretinopathy(DR)inpatientswithdiabeticmellitus(DM)comparedwith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 y(FFA).METHODS:All264caseswithdia FA,anddirectfunduscopywithdilationoftheirpupils.Thenstatisticscontraststudyofdirectfunduscopya mparisonwithFFA,mildnonproliferativeDRbeingtakenasreferableDR,directfunduscopywithdilation ofpupilsgaveasensitivityof63.4%,aspecificityof76.9%,andaKappastatisticof41.9%,aYoudenof41.1%,digitalfundusphotographygaveasensitivityof86.8%,aspecificityof92.3%,andaKappastatisticof80.7%,aYoudenof79.1%;moderatenonproliferativeDRbeingtakenasreferableD R,directfunduscopywithdilationofpupilsgaveasensitivityof65.5%,aspecificityof94.7%,andaKappastatisticof39.1%,aYoudenof60.3%,anddigitalfundusphotographygaveasensitivityof93.1 %,aspecificityof97.4%,andaKappastatisticof61.2%,aYoudenof90.5%.CONCLUSION:Digitalfundusphotographycenteredatf oveaforscreeningofearlyDRespeciallystageDRⅡormoresevere. KEYWORDS:diabeticretinopathy;screening;digitalfundusphotography;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 hy 0引言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视力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容易通过眼底检查来发现,而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近年国外有多种筛查DR的方法被广泛应用1,2]。建立适合本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成为目前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拟采用目前准确率较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为标准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以黄斑为中心45°单视野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进行评估。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糖尿病患者(眼底窥不清者不列入此项研究),264例528眼,其中男150例,女114例,年龄32~85(平均61)岁。按年龄组分为3组: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教学教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2314099.htm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作者:张畅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3期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采集2张50度后极部、中周部的清晰眼底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指导治疗。结果根据我国现行的DR分期标准,341例DM患者中病程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作者单位:124000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当今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对社会及医疗支出造成了重大影响。而我国在对DR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患者对DM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对视网膜并发症的认知不足,出现早期DR时,DM患者不知或不愿接受检查及治疗,最终常因视力严重减退,眼底出血和(或)并发的视网膜脱离而去看眼科医生,但已错过单纯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必须联合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花费,效果远不及前期病变时进行治疗。给个人、家庭、社会加重负担。加大糖尿病眼底 检查的宣传力度,应用适当的筛查方法,对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及长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保护视功能、减少DR致盲率的发生。我们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筛查并指导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来院的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男198例,女143例,年龄37~71岁,病程2个月~20年,全部为DM 2型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确诊后的2型DM,筛查项目(1)矫正视力、眼压测量及裂隙灯检查;(2)散瞳查眼底,包括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3)眼底照相:用TOPCON 50EX眼底血管造影机行眼底摄片,分别为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采集后极部及中周部50度眼底像2张,并行视网膜病变分期;(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B超仅对黄斑水肿或DR III期以上患者进行检查,不作为筛查的指标,仅作为指导激光及手术治疗和疗效评定的指标。筛查者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的眼科医师完成, 同时记录患者筛查时的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及有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2 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DRP)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二、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三、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 1、眼底检查、眼部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检查前充分散瞳,散曈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由于散瞳后视物不清造成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检查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检查体位。 (3)检查后嘱患者勿做揉眼等动作,以免影响次日手术进行。 四、围手术期的指导 (一)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术前一日遵医嘱,遵医嘱进行剪睫毛及泪道冲洗术。剪睫毛后如遇眼部不适,嘱患者勿揉眼或频繁眨眼,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局麻加强化及全麻患者术前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 3、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4、病人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激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5、治疗及药物护理 (1)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成本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糖尿病病程>10年者发生眼底病变的几率>50%,特别是在血糖失控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并发症。患者早期可能全无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屈光改变、对比敏感度降低等。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最后,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失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世界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30~39岁失明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占16%。糖尿病病程>5年,99%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更是“脆弱型”群体,在并发症中最容易受攻击的就是眼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根据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不同,临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种类型。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又分为3期:①Ⅰ期:眼底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微血管瘤。这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眼底改变,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可据此诊断患者有糖尿病。②Ⅱ期:眼底出现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的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视网膜神经组织病变引起脂肪组织堆积有关。③Ⅲ期:眼底出现棉絮状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神经组织局灶性缺血、坏死有关。 如果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重,可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玻璃体出血、视网

膜剥离等严重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植入胰岛素泵来减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但是,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还没有条件植入胰岛素泵;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未被发现,或自觉症状轻微而治疗不彻底,或只能做间断性治疗,因此,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的患者<20%,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威胁。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3个月或6个月检查1次。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强化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对减轻病情是有益的。血糖升高时,血中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强且不易释放,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对缓解视网膜缺氧有一定作用,因此控制血糖能防止和逆转早期视网膜病变。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展迅速,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