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卷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卷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卷

一、基本仪器使用:

1. 如图 4-1所示,物体A 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cm 。

2. 如图4-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4-3所示电能表的示 数为 kW·h。 4. 如图4-4所示电阻箱的示数______Ω

5. 如图4-5是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球的重力,其示数为 N 。 二、光学实验

6. 小明利用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光的入射方向,测得如下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 。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绿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 ________ 色。

7.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人水和油 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 较大”的实验中,小 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 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4-6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下图4-7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 图示实验;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 。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绿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________ 色。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

30

1

220V 10(20)A 50Hz

2500r/kWh

1 5 0 8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6

图4-5

一把自制纸质刻

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

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9. 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 、B 、C 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1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C 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4-8所示。

(1)实验过程中,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固定在20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当光屏移至65cm 刻线处时,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他此次实验选择的凸透镜是 。(选填“A ”或“B ”) (2)小华将凸透镜C 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固定在20cm 刻线处,移动光屏,当光屏移至90cm 刻线处时,在

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25cm 刻线处,光屏固定在90 cm 刻线位置不动,在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的像。

8.小明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应选择_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___造成的; (3)如果在像B 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______承接到像B(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乙是小明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

(6) 实验中要求蜡烛A 和蜡烛B (7)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4-7

(8)小明用一把直尺放在蜡烛A 和蜡烛B 之间,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关系;

(9)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蜡烛B 是为了比较 ______________关系;

(10)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11)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进一步观察A 、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12)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13)小明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实验中对玻璃板的放置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小红这一组也进行了实验

(16)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17)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 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19)小红利用两枚棋子完成实验,在寻找棋子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20) 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_______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学实验:

9.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 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4-9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 。

(2)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 是 ℃ 。

(3)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 ,则水的温度将保持________℃。

7.我们利用如图4-10所示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把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 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发 现水的体积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的体积;

(2)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它们加热,然后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这样操作可保

证加热时间_________,其目的是使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多少,来比较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三、力学实验:

8. 二力平衡实验

(1)通过加减砝码来说明

。(比较当小车处于平衡力作用时所受力的关系)

(2)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转动,

没有维持小车平衡,从而说明。(评估:该实验方

案不便操作处有二:

①由于小车与桌面的摩擦以及小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都相对较大,所以实验时当两边

所加砝码差别不太大时小车仍可保持静止状态。

②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常常不能转动,仍保持静止

状态,为了使小车能自由转动必须在两边加较多的砝码以增大拉

力。或在桌面上铺玻璃以减小摩擦力。该实验的优点:由于小车

放在了水平桌上,重力与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该实验中可以

忽略小车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对该实验加

以改进,用一个小卡片代替小车进行实验)(如图4-12)。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下装置,把小卡

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①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的钩码个数。②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_____(填“挤压”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③如图1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用图a中的小纸片悬挂在支架上代替图b中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B.可以任意改变小纸片的形状

C.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D.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器材

浮力

10. 某同学为验证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

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他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图4-17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丁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 N。(2)根据图乙和图戊两次测量的的目的是间接测量的大小。

4-12

甲乙丙丁戊

图4-17

11. 某同学把重力为4.40牛、体积为V 米3

的圆柱体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分别测量圆柱体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 下表记录了有关的实验数据。(ρ

酒精

=0.8×103千克/米3

)

(1)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 与7),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且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3)试分析实验序号4的数据,产生弹簧秤示数为零的原因(弹簧秤完好)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实验序号8的数据,产生弹簧秤示数为零的原因(弹簧秤完好)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在表中的两个空格处分别填上相应的数据。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 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

端 的D 点作为支点,在A 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 的钩码,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 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

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 、B 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 1、h 2,回答下列问题:

(1) 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 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 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

(3) 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 移 至G ,O 、B 位置不变,仍将 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 、B 轻重的问题,某同 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

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所示

① 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 根据图17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只要满 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 ×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 .用图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 结论是否正确.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3. 以下是小彭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的部分图片。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

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B ‘

泡沫的压力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_______和

_______共同决定的。 14.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如图是小明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请计算斜面坡度为600

时的机械效率。 (2)请你根据实验数据推导下列的结论:

结论1: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斜面坡度越_____,拉

力越小。

结论2: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斜面坡度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

(3)如果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需要设计一幢老年人俱乐部的大楼,受上述实验的启发,在设计楼梯时,你会把楼梯

设计得较_____(填“缓”或“陡”)些。

15.测固体密度

(1

)不溶于水且不吸水

例1. 有形状不规则的蜡块和石块各一块,欲测量蜡块和小石块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

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小石块。 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1和小石块的质量m 2;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 0,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铁块

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体积V 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测出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小石块的密度 蜡块的密度

011V V m -=V m =1ρ122

V V m -=V m =2

ρ

(2) 不溶于水但吸水

重点判断质量体积测量对密度大小的影响 (3) 溶于水或吸水

排沙法或排面粉法(需压实) 16.测液体密度

例1、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应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_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____,使天平的横梁处于水平平衡。实验的主要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 1; ②从天平上取下烧杯,向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24;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 2,如图25; (2

例2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

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

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

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

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 分析:

实验原理: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刻度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段金属丝、烧杯、水、牛奶。 实验步骤:

(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 ;

(2)将 “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 水;

(3)

“密度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牛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液面的高度h 牛。

实验结论: 因为“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即 F 牛=F 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ρ牛gV 牛排=ρ水gV 水排 ρ牛gSh 牛排=ρ水gSh 水排

∵h 牛排=L -h 牛 h 水排 =L -h 水 ∴ρ牛(L -h 牛) =ρ水(L -h 水)

牛奶的密度:

例3、有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 ;

牛ρ--=ρh h L L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 实验结论:

ρ金=

例4、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 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

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 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 ;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

(4) 。

请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 的密度:ρB = 。

应补充的步骤为: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受到的重力G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液体B 中受到的拉力F '

实验结果:液体B 的密度:

ρB =

例5、设计两种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所需器材请在以下提供的器材中选择。

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方法一)实验器材: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 细线。 实验步骤:

1.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直玻璃管中,让扎有橡皮膜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牛奶的高度 h 牛;

3.将直玻璃管缓缓放入烧杯的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直到橡皮膜呈水平状态时为止。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到水

面的高度h 水,如图乙。

实验结果:当橡皮膜呈水平状态时,牛奶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等于谁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强。

即p 牛=p 水

ρ牛gh 牛=ρ水gh 水

牛奶的密度:ρ牛=

(方法二)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

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

2.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用刻度尺量出水面达到

的高度h (或用细线标出水面的位置);

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牛奶,使其液面达到h 处(或达到细线标出的位置),用天

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 2。 实验结果:

∵ 因为水和牛奶的体积相等, V 牛=V 水

ρ

F G G -水

ρF

G F G -'

-水

牛水

ρh h 水水牛牛=ρρm m 水水水牛牛--==ρρρ0

10

2m m m m m m

图甲 图乙

(方法三)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相同的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滴管。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

(2)将适量的水和牛奶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直至天平再次平衡为止;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烧杯中水面达到的高度h水和牛奶液面达到的高度h牛

实验结果:

∵因为水和牛奶的质量相等,

m牛=m水

∴ρ牛V牛=ρ水V水

ρ牛h牛S=ρ水h水S

ρ牛h牛=ρ水h水

即ρ牛=

例6. 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 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电学实验】

17. 小红和李强各自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如图是他们使用的实验器材,两人分别测量的小灯

泡规格完全相同,均标有“2.5V”字样。

(1)小红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3V,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泡断路C.电压表短路D.电流表断路

(2)排除故障后,他们正确测量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如下表和图丙所示。

分析李强同学的数据图像可知:李强所测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

Ω。

(3)小红测得了灯丝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阻值,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当作灯丝的电阻,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电路还能测量小灯泡的

8. 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1)小红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小红的电路补充完整。

(2

)电路连接正确后,小红闭合开关测量了几组不同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值,第二次实验

h

h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把观察到的数值填在表格中,并把表格补充完整;小红同学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得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根据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甲乙

呢?小刚认为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明

白了,但小红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灯泡的电阻跟上面所说的变化相反,会出现

什么情况呢,请你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以后,老师又给小红和小刚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利用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一只电流表,测量滑动变阻器某一位置时的阻值呢?小红想了想,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首先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最左端时,读

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然后向右移动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读出电流表

示数为I2,则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3)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若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移动滑片的位置,多次测量过程中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是相反的,则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

20. 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

的关系。当ab间接入电

阻R1=5Ω时,电压表示数为6V;当ab间接入电阻R2=10Ω时,

(1)闭合电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向(填“左”或“右”)移

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_________ ;

(2)如果操作正确,接入R2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比接入R1时 _____ 。(选填“大”或“小”)

21.测小灯泡电功率

现有6V的电源电压一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一只,欲测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4)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5)为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闭合开关后,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____并记下此时______的示数,用公式_______进行计算。实验时,若电压表示数为3V,则须移动滑片P,使滑动变阻

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____.

(6)现在电压表有0~3V,0~15V两个量程,我们应选_______量程。若电流表有0~0.6A,0~3A两个量程,若额定功率为

1.14W,则电流表应选的量程为_______.

(7)在实验中应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_______。若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亮,但无论

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红在实验中,发现了以下现象,请你帮助她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A.在她连好最后一根导线时,灯泡立即发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压表为0,电流表示数较大_____________

C.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迅速打到刻度盘右端________________

D.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等于电源电压__________.

E.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闭合开关时,灯泡正常发光,但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_________________

G.闭合开关,灯泡几乎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闭合开关小灯泡很亮,当移动滑片P小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也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闭合开关,小灯泡很暗,且移动P,当移动滑片P小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也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

J.闭合开关,小灯泡亮,当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增加时,电流表示数反而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此实验中,老师要求测量三个功率,爱思考的小明马上想到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也要测三个电阻值,那么

它们的目的一样吗?请你分别说出它们的目的(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测R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P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美测得5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

以下问题: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

B.小灯泡亮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C.除了表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中,小雪发现电压表的0~15V量程坏了,其他器材完好

①请你帮助她重新设计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②她重新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此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38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灯丝的电阻为_______Ω

③小雪改变了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又做了两次实验,得到两组数据后,计算出小灯泡电功率的平均值你认为

她的做法是否合理?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一个定值电阻,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

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有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电路图

(1)三个电路图中,只有丙图是符合要求的,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 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三个电路图中,都有滑动变阻器,如将滑片P都向左移动时,则甲图中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乙图中电流

表的示数将_______丙图中电阻R的阻值将________

(3)在探究了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后,同学们又提出了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

图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4)在导线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

(5)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6)故障排除后,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一位同学在读取完电流表的示数后,直接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为10Ω的电阻,

他认为这样操作简捷高效。那么:

①电压表示数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

(7)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请你总结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9)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导体的________不变,改变导体 _______观察________的变化.

(10)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_____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1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_不变,选用________的定值电阻,观察

______的变化.

(1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的实物图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图中实验器材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

(14)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三次改变滑片的位置,测得三组电压和电流值,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_______

(填“ 相同”或“不同”)的,由此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初步结论:(16)当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明将第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了下边表格中,然后将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调节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______移动(填“A ”或“B ”),直到_______为止,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请把测 得的电流数值填入下表

(17)小明根据上面的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请你对以上的探究过程做出评价,并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1. 某学校的同学们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

电流与 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1)小丽同学进行探究实验的电路如图17甲所示 ,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在图17乙中

连接测量A

点电流时的实物电路图。小明所在小组

的同学选用了一个“2.5V 0.3A ”和 一个“3.8V 0.3A ”的小灯泡,按电路图

连接后做 了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2)分析表一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 _____________

“2.5V 0.3A”的小灯泡,按电路图

(图甲)连接后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的

电流表读数如图所示,请将数据记在表二相应位置。

(4)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小红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

②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I干路=n I支路。

(n为支路条数)你同意小红的结论吗?你如何评价小红的观点?

答 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