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

(增订本)薄松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概况:

1.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

2.只有奴隶社会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3.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也有很大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古雅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了细致而明确的分工;

4.春秋战国时期,各门类独立发展,一片繁荣,揭开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

第一章青铜工艺

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

一.青铜器的造型

1.青铜器在当时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

2.依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

炊煮器:鼎、鬲(li)、甗(yan)

鼎--用于煮肉,方圆两种。圆鼎: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成组的鼎叫列鼎。(等级象征)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蒸食用具,可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

盛食器:簋(gui)、豆、簠(fu)

簋---盛放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等级象征,成套的簋多以双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

簠---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足短,有盖。

酒器:爵、觚(gu)、斝(jia)、兕觥(si gong)、尊、卣(you)、彝、壶、盉(he)、罍(lei)等。爵---饮酒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形体较小,圆腹,前流后尾,旁有把手,下有三尖高足。觚---饮酒器物,上圆口张开,好似喇叭状态,相当于现在的高脚杯。

斝---温酒器物,像爵,但无流尾,形体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物,旁有把手,上部带有两角兽头形盖子。

尊-----盛酒器,有方尊、元尊两种。

卣-----盛酒器,有盖子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方。

彝-----盛酒器,方形,带有如屋顶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也可盛水,有方壶圆壶,春秋多有鸟兽纹。

盉-----盛酒器,或洒水器,袋状深腹,圆口,前有流,后有把手,下有三足或四足。

罍-----盛酒器,或盛水。大腹,圈足,有双耳或四耳,腹下侧有穿鼻。

水器:盘、鉴、匜(yi)

盘-----盛水器,方圆两种。

鉴-----盛水器,或盛冰,形体像盆,没有铜镜前,在鉴内盛水照容。

匜-----盥洗用具,形如半椭圆状,前流后把,或有盖。

乐器:钟、铙等

铙----形状似钟,但体型较大。

兵器:戈、矛、戟、镞等

二.青铜器的装饰

食器和酒器是标志奴隶贵族等级、权威的礼器。造型奇伟,纹饰华美。

1.青铜器的装饰花纹

动物纹:

饕餮纹(兽面纹):流行于西周或商代早期。

夔纹、龙纹、蟠螭纹、蟠虺纹、鸟纹、象纹、鹿纹等

几何纹:云雷纹、绳纹、环带纹;

人类活动纹类:舞蹈、狩猎等。

2.青铜器的装饰意匠

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第二节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一.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1.二里头为:一,豫西和颍水上游;二,晋南汾河下游。

2.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铃、斝、爵和兽面纹牌饰。

3.总体来看:二里头青铜工艺处于初级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

很少。

二.商代青铜器

1.商代青铜冶炼技术飞跃进步,品种丰富。

2.鼎是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不同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

3.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器种渐多,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舒朗;(代表:河南郑

州二里岗和杜岭)

后期:器种很多,形式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底纹,具有威严,狞

厉和神秘的特色。(代表:河南安阳殷墟)

4.出土代表:

前期:河南郑州杜岭方鼎;

后期: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江西新干大洋洲的虎耳方鼎;

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安徽阜南的龙虎尊。

司母戊方鼎:

1.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2.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

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

3.超重、超强、超大的体重感,和谐匀称的比例关系,神秘、

狞厉的装饰风格,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政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1.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造型独特和工艺精美而

堪称国宝;

2.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酒器用

品;

3.方口,大沿,长颈,高圈足。颈饰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

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肩部四隅是四个卷角羊头,

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

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

1.龙虎尊,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

2.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

3.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

状。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活灵活现;腹部

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圈足饰饕餮纹。整器

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三.西周青铜器

1.西周前期仍沿袭商代后期风格央视,但也开始出现若干新的因素。方座簋,双耳、四耳簋,铭文

开始增多;

2.中期,酒器明显减少,组合型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的腹呈长方扁形,

簋多鼓腹有盖。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环带纹、窃取纹多见,并出现长篇铭文。

3.出土代表:

前期:大孟鼎(道光年间陕西出土,造型匀称丰满,庄严典雅,内有长篇铭文,记康王对孟的册命)利簋(陕西临潼出土,腹内底有铭文,为已知西周最早的一件器物,有确切年代可考)

大丰簋(陕西岐山出土,西周初期重器,整体造型庄重华贵)

五耳大鼎(陕西淳化出土,是现已发现的西周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鼎,装饰简洁典雅,造型浑厚雄奇,鼎腹加耳的做法,在同时期的簋类器物上多见。)

中期:三年xing壶(鼓腹下垂,双耳饰牲首衔环,规整流畅,有铭文60字)

中晚期:虢季子白盘(盘为长方形,为当今所见最大的青铜盘,铭文为韵文体,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后期:毛公鼎(陕西岐山出土,全鼎朴实无华,优雅朴素,鼎内长篇铭文是书法艺术的的重要遗存)晚期:大克鼎(造型器宇轩昂,装饰洗练典雅)

1.西周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

2.全鼎朴实无华,优雅朴素

3.口沿方折。双耳稍向外侈,口沿下装饰一条简单的重环纹,圆

腹,三足做兽蹄形;

4.鼎内长篇铭文记王室对毛公的册命,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都

极高。

5.(P54页。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1.陕西淳化出土,是现已发现的西周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鼎;

2.装饰简洁典雅,造型浑厚雄奇;

3.鼎腹装饰三个兽首大耳,与鼎足对应,口沿上的双耳高,口沿

下装饰三足饕餮纹,中有扉棱,下端饰牲首;

4.鼎腹加耳的做法,在同时期的簋类器物上多见。

四.春秋时期青铜器

1.时代背景:诸侯争霸,打破了周王室对青铜礼器铸造的垄断,诸侯国自行铸器,鼎、壶、鉴,三器

流行。

2.艺术特色:春秋中期出现了制模印花和失蜡法的新工艺,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开始应用,呈现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风貌。

3.代表物件:

(1)王子午鼎(河南出土,玲珑剔透,造型奇巧,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最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2)立鹤方壶(春秋中期所铸,河南新郑出土)

1.春秋中期所铸,河南新郑出土(春秋以方壶为主)

2.器上遍饰卷曲缠结的龙纹,两侧有龙形双耳,四角装饰有有

兽形,圆足下有两个回首的怪兽承托,壶顶四周装饰有盛开

的双层莲瓣,壶盖上立足有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形象生动,器

宇轩昂,自由舒展,给庄重的壶增添了昂扬活泼的情调,显示

着新时代的变革。

五.战国时期青铜器

1.礼器大大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生活用品得到发展;

2.鎏金,镶嵌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的富丽华贵,器物辉煌灿烂;

3.表现舞蹈、狩猎、攻占、农桑等人事活动及动物纹类增添了生活情趣:

4.代表器物:

(1)湖北曾侯乙墓地出土的大型青铜编钟:

(2)尊盘

(3)鉴缶

(4)鸟兽龙纹壶

(5)错金银龙凤方壶

(6)十五连盏灯

(7)铜镜

【P54页。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1)青铜是红铜和锡及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浇铸时铜液膨胀性加大,填充性好。青铜器就是用这种合金制造的器物。

(2)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的品种有:炊煮器、盛食器、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2.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与演变。

(1)夏代到商代早期青铜器造型稚拙,装饰简单,风格简陋。

(2)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器种渐多,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舒朗;(代表:河南郑州二里岗和杜岭)

后期:器种很多,形式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代表:河南安阳殷墟)

(3)西周早期仍沿袭商代后期风格,但已出现若干新的元素,铭文开始增多;中期,酒器明显减少,组合型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环带纹、窃取纹多见,并出现长篇铭文。

(4)春秋中期出现了制模印花和失蜡法的新工艺,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开始应用,呈现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风貌。

战国的青铜器鎏金,镶嵌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的富丽华贵,器物辉煌灿烂,造型新巧,装饰具有了绘画性,体现出丰富豪华活泼生动的风格。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样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1)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有动物纹、几何纹、人物活动纹类。

(2)动物纹包括:兽面纹、夔纹、蟠螭纹、蟠虺纹、龙纹、鸟纹、象纹、鹿纹等;

几何纹包括:云雷纹、绳纹、环带纹等;

人类活动纹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舞蹈、狩猎、攻占、农桑等。

(3)商周青铜器常见纹样的装饰意匠,首先,表现在纹样的造型、结构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方面,其次,是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把器物表面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并根据不同的装饰面施以不同母题和不同组织形式的纹饰,使之结合密切,形成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装饰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已有鼎、鬲、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以铸鼎最为突出,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具有非凡的气势。装饰纹样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二里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为代表。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阜南、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出土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一步增多,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首作装

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铭文开始逐渐增多。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与簋多见。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 ①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②到了周代,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样。纹饰较前有很大变化,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2)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意匠 ①商代以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在青铜器上用狞厉怪异的纹饰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此外,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饕餮纹,其意在于号召节俭,劝贪婪。 ②周代,纹饰更为复杂,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的记录各种生活现象。本课时主要讲述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世俗画《清明上河图》。 教材地位和教育功能: 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介绍了主要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之后,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和了解了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继而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但教材中都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挖掘学生易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间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

夏商周的美术

第二讲:第二讲:夏商周的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221年BC) 一、青铜艺术——狞厉之美 夏商周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社会需要的增加,美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这个阶段,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的反映在青铜艺术上。青铜艺术是雕塑、绘画以致书法等美术的综合体。 1、青铜器的造型 烹饪器:鼎、鬲、釜、甗等 食器:簋、盂、豆、盨、簠、敦、匕等 酒器:爵、斝、角、杯、觚、兕觥、盉、尊、彝、斗、瓿等 水器:鉴、匜、盘、盂等 兵器:戈、矛、钺、胄等 乐器:钟、罄、铙、鎛、钲、鼓等 杂器:家具、灯具、贮贝器、面具、随件等 2、青铜器的制作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A、石范 B、陶范 C、失蜡法: 3、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 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青铜器可以用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利。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4、青铜器时代风格的转变:

A、商初——育成期——壁薄、粗糙——单层花纹,装饰少 B、商末周初——鼎盛期——铜质优良、形体大、制作精——两三层花纹,形象狰狞、恐怖 C、周中晚——转变期——器型减少,制作简陋——几何纹渐多,铭文大量出现 D、春秋——更新期——器型多样、不受束缚——装饰华美、构思新奇 E、战国——衰落期——开始转向金属器皿(如加金银)——表现社会重大事件 5、青铜纹饰 青铜纹饰的表现对象极其广泛,但大都是一些完全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象征着对鬼神的崇拜。《左传》载,夏朝“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在青铜纹饰中,神与鬼、灵异与鬼魅是杂糅并存的,目的是让人们理智的加以判断和识别,以有效的推行奴隶社会的道德观念。于是把各个原始部落的图腾艺术,经过集中、整理和加工,使之更加端重、和谐、严谨,强调其自身的神圣任务。它们都突出指向一种超出世间的权威神力和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其呈现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但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神秘中,却积淀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力量。而这正是那个必须通过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的青铜时代气质的显现。 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鴞纹、象纹、蝉纹、回纹、龟纹、鱼纹、蟠螭纹、蟠虺纹等 二、象形文字及其绘画意义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它以“象形”为本源的符号。“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强的模拟写实。其本身的形象、结体、笔画及单字的连缀组合,都具有独特的装饰美、结构美、意象美和结构韵律美。其形式法则一直为绘画提供营养和力量,构成了古人所津津乐道的“书画同源”之说。 但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很多汉字还浓缩了中国人的人生体验,包含中国人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也就是说,“象形”中已蕴含有“指事”、“会意”的成分。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与功能。正所谓“隐隐然其实有形”,故而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汉字中凝结着中国人的思想和历史。 三、商周陶瓷工艺

美术鉴赏 学科学导案

美术鉴赏学科学导案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内容《破碎虚空——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意境鉴赏》 主讲人段永兵 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形式感鉴赏: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 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向美术、抽 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2)内容鉴赏:深入品味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意境,体会中国古代文人思维对绘画的影响。(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养成小组协作学习习惯。(2)了解语言表达技巧和公众展示技巧并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深入鉴赏中国古代文人绘画,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联系实际品味中国现代绘画艺术。阅读探究、合作展示、归纳总结、拓展练习 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1、古代岩画 2、美术作品构成的五大要素:形体、明暗、色彩、空间、肌理 3、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人们将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4、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庄子 与其师物、未若师心——范宽 失于自然而后神——董其昌【探究与思考1】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绘画产生的根源? 2、简述中西方绘画的不同? 新知学习不议不讲 1、中国古代文人绘画与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的不同:宫廷绘画以帝王审美意志为转移,歌功颂德作品为主,表现形式偏重与工整细致;民间绘画题材自由,表现形式丰富多变;文人绘画强调意境,表现手法相对传统,更容易系统传承。 2、玄衣黄裳拜天地: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人们按照这种衣裳式样穿着,有秩序地拜祖先、祭天地,从而实现天下治;天未明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后出现冕服。 3、老子以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及“道之为物,【探究与思考2】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你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认识? 2、文人思维对绘画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章 文明之初的艺术成就 夏商周

第二章文明之初的艺术成就夏商周(约前21世纪—前771) 第一节先秦艺术 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代开始,以及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统称先秦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产生较多的剩余,私有财产开始出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成员的关系开始迅速瓦解,人人平等的社会逐渐消亡。人类社会从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革命上的变革。2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数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从诞生到鼎盛的时期。在奴隶制度下,大量的奴隶被用来从事大规模的集体化生产,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场革命技术酝酿成功,冶铁术正式诞生,青铜器迅速流行,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社会由时期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这是农业革命以来的有一次飞跃。 青铜器是夏商周三代生产力水平的代表,也是这三代艺术的典范。 除了青铜器,夏商周时期在陶瓷、玉器、书法、金器、漆器、牙骨雕刻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陶瓷方面,白陶、印纹硬陶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烧纸成就,商代中晚期出现的原始瓷器更是划时代的创造,它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一页,瓷器由此开始登上了中国工艺美术的舞台。 玉器与贵族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分是被严格规范化,制度化的礼玉,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一部分是生动活泼的装饰性玉器,供日常佩

戴用,极大丰富美化人类的生活,使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 甲骨文与金文作为最早成熟的文字,,书写时的点画结构、布局篇章极具表现力,具有艺术的特质,大量出土或传世的甲骨、金文展示了书法的最初魅力, 金器以天生丽质的色泽,在装饰其它工艺品的同时,显现着自身华丽的美感,并逐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表现力中国工艺品在产生之初,就不仅仅为了满足使用性,在使用功能以外给予了制作者以广大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美术鉴赏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此活动可以分小组,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最后请同学

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10、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4、35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它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要求同学们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4、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5、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1、主题;2、形象;3、形象出现的场景;4、所处时代以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分析: 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准备: 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 (生)聆听…… (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 【新授】 课题:人间生活(板书) 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 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 (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 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 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 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 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分析: 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准备: 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

(生)聆听…… (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新授】 课题:人间生活(板书) 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 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 (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 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 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 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 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 3)作品属什么风格? 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属工笔重彩风格 (师):利用百度百科搜索《捣练图》的相关知识,择其要点做讲解:

美术教师考编——中国美术史题库第二章夏商周

美术教师考编——中国美术史复习题(2)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的美术 一、填空题 1.青铜器是指(红铜和锡和铅的合金器物),因为颜色呈青灰,故名青铜器。 2.传说(夏代)已经开始铸造青铜器了,禹曾铸造(九鼎)以象征九州。 3.商代后期,青铜器有酿酒的(罍lěi),贮酒的(壶),贮酒备斟的(尊),盛酒备移的(卣yǒu),温酒的(盉he),饮酒的(爵)和(斝jiǎ),还有调酒的(勺)。 4(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5.(莲鹤方壶)新颖的构思体现了春秋的时代精神。 6.(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盛期的代表作。 7.(司母戊大方鼎)是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8.青铜器中艺术性较强的是(食器)和(酒器)两类,(食器)和(酒器)即时奴隶主贵族奢华生活的日用品,也是标志奴隶主贵族等级权威的(礼器)。 9.(兽面乳钉纹方鼎)是商代早期的青铜器。 10.用作食器的青铜器有(鼎、鬲li、簠fǔ、豆) 11.用于饮酒的青铜器有(爵、觥gōng、觚gū、盉he、尊、罍lě i、卣yǒu、彝yi)

12.用于武器工具的青铜器有(戈、矛、斤,钺yue、镞zu、铲、凿) 13.用于饮水的青铜器有(壶、盘、匜yi、鉴) 14.用做乐器的青铜器有(鼓、铙、钟) 15.商代盛期青铜器主要纹样有(兽面纹、夔kui龙纹、风鸟纹) 16.商代盛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17.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毛公鼎、大盂鼎) 18.刻有铭文的鼎(毛公鼎、大盂鼎、司母戊大方鼎) 19.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盛期)的作品。 20.司母戊大方鼎是(纪念器) 21.(怪兽食人)是奴隶制社会阶级压迫的象征。 22.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减弱了,而(生活实用)的性质加强了,制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失蜡法、模印法) 23.殷商时代,(虎纹大石磬)所刻的线纹虎形表现出当时的绘画水平。 24.青铜工艺雕塑,青铜器中的鸟兽型器,被称为(尊) 25.在(河南安阳小屯五号大墓(妇好墓))出土了许多玉石雕刻,特别是一些玉雕人物全身像和头像,是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一些玉雕动物作品都很精美。 二、作品欣赏 1.司母戊大方鼎:造型雄伟,器型庞大,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重量达875公斤,高133公分,长110公分,宽78

2019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三:现实与理想——外国古代绘画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学生已经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对鉴赏有一定的基础。在本学期进行了鉴赏方法与过程的学习,对图像识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目前需要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不断深化认知结构,解构图像信息。西方古典绘画跨越千年流派、名家繁复纷呈,在这个庞大的体系里怎样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并沿着线索去探寻西方古典绘画不同时期的样式和内容以及古典绘画中所蕴含的“美”,是值得深思的。教材为师生共同探讨提供了四个方向的议题。 第一部分:“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哪里”说起西方古典绘画,人们总是谈论其艺术之美,然而这艺术之美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呢?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有怎样的区别?教材从大众所熟知的《蒙娜丽莎》切入,在探讨作品中人物的“美”的过程中梳理西方古典绘画的形成和发展,推导西方文明从混乱到次序再到具有理想特征的审美“标准”,最终形成从比例到“静穆和悦”的艺术美体系。探讨从洞穴壁画到古埃及壁画、古希腊雕塑在地域和文化方面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第二部分:“从神性到人性,文艺复兴改变了什么”西方古典绘画在经历了中世纪之后,迎来了一次从观念到主题的变革在这场撼动西方社会的运动中,西方古典绘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艺复兴这一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是“人文主义”,这一价值具体呈现在了古典绘画作品中的主题、造型、艺术形式、艺术原则等方面,即重新遵循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所形成的艺术审美原则。作品内容呈现更丰富、更具叙事性和写实性。通过对重点作品的解析比较,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样貌风格。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绘画呈现了哪些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荷兰静物到风景,从肖像到风俗画西方古典绘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在这些流派和艺术风格背后,其写实性、和谐性和叙事性成为作品共有的属性,同时各流派和风格之间又各自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新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的推动下,西方古典绘画从此走向多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第四部分“现实与浪漫的碰撞,绘画该怎样呈现?”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从巴洛克、洛可可华丽繁复的风格中走出,在努力研究古代艺术的基础上重回艺术的简朴与庄重,表现出严肃的道德观念。同时浪漫主义绘画则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将古典绘画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简朴、庄重的再现,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普遍和永恒的视觉艺术原则的追求。利用对画面内容、构图、光影、色彩、主题、象征性等方面的分析引出浪漫主义对精神再现的探索。对这一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探讨不仅是对作品本身风格、形式、语言的探讨,还要聚焦于其内在的艺术意识和精神理想的探讨,从深层次探寻西方古典绘画的每一次变革。以上四个部分都由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推进,层次明确,引导师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理想与现实进行探究在感受画面视觉语言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层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深度理解图像形式和人文主义特点。通过对《自由引导人民》的赏析,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掌握浪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美术鉴赏教学计划进度表

xx 学院 教师授课进度计划表(2017~2018 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美术 任课班级: 161—166 开课系部: xx 教师姓名: xx 教师所在系部: xx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本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2,共18周;开课学期为二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根据2017年《xx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本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本学期共18周,共计为36学时,修完本课程并达到考察合格标准可获得规定的2学分。 本课程通过介绍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浓妆相宜写丹青(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系统地掌握美术鉴赏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直观、详细地分析,使非美术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美术发展知识和基本的造型特点,懂得从何处着手鉴赏一幅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萧散丹青化阴晴(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绘画,使学生掌握外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创作规律,了解美术风格、流派的发展及美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第三单元画柱雕梁嵌雅俗(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叙述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可以描述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对中国和外国建筑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对中外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夏商周时期的美术

夏商周时期 ●漆:我国是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 ●春秋时期开始砖已经运用于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利簋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 ●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期):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 一、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器雕塑主要有: (商)《司母戊大方鼎》:(图1)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铜面具》附属的雕塑由圆雕还有浮雕(拟形的)(图2) 湖南:《人面铜方鼎》(图3) 图1 图2 图3 商晚期的:《铜四羊方尊》 a)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的代表作,出土于湖南宁乡 b)方尊口沿外侈,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 兽面纹,及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 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方 尊 c)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 巧妙的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d)西周没有独立的雕刻只有 附属的和拟形器,春秋也是 拟形器和附属的,而且形象 夸张, 春秋战国:在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 a)出土于河南新郑盖顶莲瓣从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 展灵动,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 b)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具 有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艺术特色

雕塑还有(商)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 二、青铜器时代的绘画(帛画): 《人物龙凤图》: 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质地为平纹绢, 高31厘米,宽22.5厘米 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合掌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 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手法,格调庄重 典雅 反应了楚国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是先秦绘画的代表作 品 《人物御龙图》: 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 描画的是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龙向天 国飞升的景象, 反应了楚国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三、先秦时期的美术口诀: 先秦礼乐兵工车,夏青铜器质饰薄。 商殷司母戊凝重,西周典雅铭文长。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 创作的主导观念 表现的主题 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 (增订本)薄松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概况: 1.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 2.只有奴隶社会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3.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也有很大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古雅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了细致而明确的分工; 4.春秋战国时期,各门类独立发展,一片繁荣,揭开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 第一章青铜工艺 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 一.青铜器的造型 1.青铜器在当时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 2.依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 炊煮器:鼎、鬲(li)、甗(yan) 鼎--用于煮肉,方圆两种。圆鼎: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成组的鼎叫列鼎。(等级象征)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蒸食用具,可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 盛食器:簋(gui)、豆、簠(fu) 簋---盛放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等级象征,成套的簋多以双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 簠---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足短,有盖。

酒器:爵、觚(gu)、斝(jia)、兕觥(si gong)、尊、卣(you)、彝、壶、盉(he)、罍(lei)等。爵---饮酒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形体较小,圆腹,前流后尾,旁有把手,下有三尖高足。觚---饮酒器物,上圆口张开,好似喇叭状态,相当于现在的高脚杯。 斝---温酒器物,像爵,但无流尾,形体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物,旁有把手,上部带有两角兽头形盖子。 尊-----盛酒器,有方尊、元尊两种。 卣-----盛酒器,有盖子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方。 彝-----盛酒器,方形,带有如屋顶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也可盛水,有方壶圆壶,春秋多有鸟兽纹。 盉-----盛酒器,或洒水器,袋状深腹,圆口,前有流,后有把手,下有三足或四足。 罍-----盛酒器,或盛水。大腹,圈足,有双耳或四耳,腹下侧有穿鼻。 水器:盘、鉴、匜(yi) 盘-----盛水器,方圆两种。 鉴-----盛水器,或盛冰,形体像盆,没有铜镜前,在鉴内盛水照容。 匜-----盥洗用具,形如半椭圆状,前流后把,或有盖。 乐器:钟、铙等 铙----形状似钟,但体型较大。 兵器:戈、矛、戟、镞等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最后请同学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此活动可以分小组,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美术鉴赏第4课时

7.色:这里所说的色是色彩的简称。色彩是一种视觉信息。 三原色:红、黄、蓝是物质颜料中不能在分解或不能由其他颜料调和的颜色,故称“三原色”。这里的黄是柃檬黄、红是大红、蓝是钴蓝。 三间色:三原色中间两者相调产生的橙、绿、紫、称为“三间色”。 复色:间色与邻近的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复色。 补色:间色与对立的原色关系称色彩的互补关系。如:黄色和紫色为互补色。绿是红的补色。视觉的互补色现象。 色相:颜色的固有色,间言之为颜色的相貌。黄色、红色、黑色等等。 色度:也叫明度,是色彩的深浅或浓淡。 色性:色彩的冷暖对比。 色彩的知觉特性:由色彩引发的人的知觉与联想所产生的感觉,这些感觉包括冷与暖、兴奋与安静、扩张与收缩、前进与后退、华丽与朴素等等。 例如:红、橙、黄的色乡,由于能引起人对太阳、火光等的联想,给人以暖和的感觉,被称为“暖色”;偏于青、蓝、绿的色相,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等,使人有“冷”的感觉,它们被称为“冷色”这是色彩的冷暖感觉。 同样的大的色块,暖色给人的感觉要比实际的大,冷色给人的感觉要小。在同一画面上的冷暖两块颜色,暖色有向前的感觉,冷色有后退的感觉; 明度和纯度高的色彩给人华丽的感觉,明度纯度都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朴实。美术家们正是利用色彩的这些特性结合其他艺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和人对色彩的感觉联想密切相关因为,所谓色彩的情感性,并非色彩本身具有什么情感,而是色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发出人们的种种联想,唤起各种情绪。 色彩的情感性和象征性:红色常常使人联想起火与血,所以它是一种强烈、温暖、活泼的色彩,常用以象征革命和危险;绿色使人想起生机盎然的自然界,给人以宁静、自然、和平的感觉,常象征生命、和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赋予色彩的象征性有很大的区别。总之,色彩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对于传达人的心理和情绪是极有表现力的。 美术在运用色彩这一艺术语言时,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两种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