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靖姑信仰史话

陈靖姑信仰史话

陈靖姑信仰史话
陈靖姑信仰史话

福州民俗专家张祖仁说我们要继续弘扬陈靖姑“济世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

古田临水宫坐落在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大桥镇在唐代称作临水,这里距离古田县城39公里。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信众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据史料记载,陈靖姑于唐代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00多

年前出生在福州下渡,她的丈夫刘杞是古田县人。相传陈靖姑曾经到闾山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时毅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献身于古田临水。陈靖姑死后英灵得道,成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当地人感念陈靖姑的恩德,建造临水宫纪念她。因陈靖姑当初在当地为民众救产、保胎、送子大家都尊称她叫“大娘奶”(方言中大母亲的意思)。

张祖仁说历代帝王对陈靖姑都进行加封敕赐,五代闽王赐陈靖姑为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陈靖姑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陈靖姑为"太后"。陈靖姑是福建民间百姓尊崇的一位女性。"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妈祖林默娘和临水夫人陈靖姑生前都做过许多济世救人的善事;她们去世后,一个成了"海上保护神",一个成了"妇幼保护神"。陈靖姑的信徒有8000多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湾和东南亚国家。

建在山坡上的临水宫,飞檐翘角,重重叠叠,就象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宫门顶上嵌挂着的是南宋理宗皇帝御赐的"顺懿庙"匾额。临水宫占地3000多平方米。全宫设有前、后、左、右四个分殿。前殿有两重仪门,前殿大院内有古戏台、钟鼓楼、拜亭和正殿。走进前殿,古代辉煌的艺术令人眼花缭乱。正殿是木构架式与抬梁结构,两边的钟鼓楼,是双层阁楼,雕梁画栋,

精美绝伦。正殿有一幅对联:我本无私,毕竟代天行化;人毋求媚,当思惟德是馨。正殿的神龛下,体态魁梧的文臣武将分列两旁,另有四尊类似金刚的守护神两两相对,神态威武。整个正殿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陈靖姑,又称陈夫人、临水夫人、顺懿夫人、通天圣母、顺天圣母、陈太后、等,是福建地区最有影响的信仰女神之一。

据统计,从唐代至今,陈靖姑信仰遍及福建、浙江、台湾等省以及东南亚各国,信仰者达八千万人,每年到古田临水祖宫请香、还愿、参观的信徒游客约十万人次。

被尊为“妇幼保护神”的陈靖姑,经过千年的民间传诵,已成为海峡两岸甚至东南亚地区共同的民间文化现象之一。这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思想、道德、伦理、信仰等价值,涉及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

临水宫的正殿里供奉着临水娘娘陈靖姑的神像,据《闽都别记》记载这是陈靖姑的肉身坐化而成。那么,临水娘娘是从哪里来的呢?

临水宫山门前的台阶,第一段为18阶,第二段为24阶,据说那是人们对陈靖姑生平的纪念:因为她是18岁从福州嫁到古田,24岁死去的。

据史料记载,陈靖姑生于公元905年,卒于公元928年。陈靖姑年少时曾经到闾山学道教法术,相传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那年福建遭遇大旱,民不聊生,为拯救百姓,陈靖姑不顾自己已怀胎三月,毅然脱胎祈雨。而正当陈靖姑祈雨时,当地邪恶的白蛇精和长坑鬼前往陈府盗胎并将胎儿吃掉。陈靖姑回陈府发现后,愤怒追杀。长坑鬼趁机逃走了,白蛇精被追了进古田临水洞,陈靖姑拼尽最后的气力腰斩蛇精。天空终于降下了甘霖,而这时的陈靖姑却终因劳瘁饥渴而死去。当地人民感念陈靖姑除妖祈雨的恩德,

建造临水宫纪念她。直到今天当地还保留了许多神话传说中有关陈靖姑留下的遗迹。

“这个就是当年咱们陈夫人追杀长坑鬼的时候留下的脚印,这个大一点的是长坑鬼的,他是男鬼嘛,对吧,这个陈夫人是三寸金莲,所以她的脚印很小。这个正要追到的时候,这长坑鬼那么一跳就往上蹿,一直蹿到咱们南平市的武夷山上去了,当时没有办法把它杀掉。但是,老百姓对为民除害的陈夫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个你看,百姓路过这个地方,都在这个地方点了很多香火来祭奠她。”

在香火鼎旺的临水宫正殿,神龛中供奉的陈靖姑神像眉清目秀、神情慈祥,神像坐位底下有一个不见底的碗口大洞,传说白蛇精原来就住在洞中,经常出没,并化为美女伤害百姓。临水夫人斩杀白蛇精后坐蛇头而羽化,从此白蛇精再也无法出洞伤害人间了。

人们还传说,陈靖姑仙逝后,人们出于对她的怀念和爱戴,争相保留她的肉身,曾先后要将陈靖姑真身迎回福州、罗源,不过都未能办成,因为陈靖姑的肉身神像不管有多少人、花多大力气都无法搬动一步。人们说,这是因为陈靖姑临终时有过"坐镇蛇妖永保众生"的誓言,她生怕离开后蛇妖出洞害人,所以一千多年来临水夫人肉身神像一直坐镇洞口。

与陈靖姑神像咫尺相对的是古戏台。该戏台飞檐翘角,木雕精美,流光溢彩,风格独特,专家称可与清朝慈禧太后宫中的古戏台媲美,并被列入《中国戏剧志》精品戏台名录。

张祖仁说千百年来,每逢正月十五陈靖姑的生日,这里就会上演陈靖姑祈雨斩蛇的闽剧,几经沧桑,久历风雨,老戏台依然光彩照人,陈靖姑的故事代代相传。凝神相望,顿觉古戏台好像一个时光老人,看人间花开花落,

任天上云卷云舒,但不变的仍是平常心、自然情。以平常心做利民之事,虽不求名却名垂千古,这也许是陈靖姑留给人们的启迪?那么,陈靖姑与蛇妖同归于尽了,那逃跑了的长坑鬼呢?

据考证,历史上确有陈靖姑其人,但为什么一个地方性的人物传奇,不仅能千余年传而不衰,而且终于成为护佑一方的女神呢?

因为陈靖姑自己实际上是死于产难,所以传说她临死的时候发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英灵升天之后,她补学了救产、保幼之术,成为了"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

我们要继续弘扬陈靖姑“济世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大众!

作者:福州二中转民革会员张静

邮编:350001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 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传统中国,无论是政府、士大夫还是宗教实践者,都未曾采用过“民间宗教”这个名称来描述一般民众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体系。封建政府对民间的宗教式活动采用的是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为了避免民间非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对民间的祭祀活动实行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之为民间接受,有时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当然导致官方对民间信仰的系统化意义的否定。接受儒家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士大夫,只支持“孝道”和一定范围的祭祖,对民间的神、鬼、灵、物崇拜等等多取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说他们会承认民间信仰为“宗教”了。相比政府和士大夫,与民间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佛教徒和道士,因依赖民间的祭祀和巫术活动为生,所以对民间的“神圣行为”较为支持。但是,他们不承认其宗教体系的所在,而是把后者当成比他们自己的宗教体系低等的仪式看待。作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实践者的一般民众,因为缺乏自我界定的力量并且视自己的宗教活动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不把它们看成“宗教”。 把中国民间的信仰行为看成宗教体系的主张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汉学家德格如特的古典文本与仪式的关系的分析; 其二,是后来在社会人类学界发展起来的功能主义学说。

坚定信念跟党走.

坚定信念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共青团工作和中国青年运动永恒的主题。是使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党、相信党、热爱党、拥护党,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前进;作为党的助手,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党的后备军,源源不断地为党输送着新鲜血液永远跟党走,是我们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必然要求决定的。我们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为我们当代青年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施展才干、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而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根本利益所在。历史把青年命运与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成才离不开党。我们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健康成长,建功成才。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永远跟党走,是我们共青团的一条根本经验。80多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投身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无论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波澜壮阔的建设岁月,还是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共青团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历经各种考验,不断成长发展壮大,始终保持着青春和活力,让鲜艳的团旗始终飘扬在广大青年心中,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知道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红色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大人那里知道:他成立于1921年,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福州民俗民风

福州民俗民风 一、人物轶事 魏杰与鼓山爱好旅游的魏杰魏杰故居在金鸡山易地重建 清代名士魏杰的画像石林则徐对联的特色看林则徐写报告林则徐题匾在福州元帅庙发现林则徐晚年的伴侣缪夫人 林则徐与冠豸山林则徐与寿山石蔡襄与宋代福州水利建设 万寿尚书庙与陈文龙陈文龙尚书庙的名人石柱联 陈文龙尚书庙牌匾琐谈陈文龙与文天祥之比较及其他 郑和给长乐留下四大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福州经济的发展 郑和石像有定论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的遗迹 麻将源于郑和下西洋 碧水丹山理学魂——武夷山朱熹遗迹寻踪朱熹在闽侯七里 朱熹悔作广告诗朱熹留迹福清漫步金牛山话张经墓

郑成功与华侨施琅出师统一台湾地 陈若霖与“五福”牌匾 事业有成遭遇悲惨的陈梦雷林与《西海纪游草》 郑所南和他的“露根兰” 一代廉吏———陈玺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何振岱与福州《西湖志》《榴花梦》与福州女文学家 拜谒柯尚迁故里朱维干与《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 石岗山都督府与抗倭将领严勋曾为慈禧治病的永泰名医力钧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清末任福州将军朴寿死因质疑 梁克家及其家谱陈宝琛反对建立满洲国 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的日子里严复和林纾的交谊郑孝胥与严复的交往 期待开放林纾纪念馆曾毓隽促成孙中山北上记台湾珠算学者蔡景裕龙江寺与林兆恩 邓拓与文物收藏 真菌学家邓叔群的童年也谈纪念郁达夫及搜集其文物

郁达夫与高云览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封佚信夏完淳与长乐 拒绝平庸的郁达夫“红黑出版社”与胡也频故居蒲风的最后岁月 郑振铎与胡也频萨镇冰与闽侯“苏洲桥 ” 郭沫若与郑贞文二三事 三位探索汉字“检字法”的福建学者 柯鸿年和他的诗 林徽因的诗浦口村才女杨琼闽侯五木子联话 洪山桥才女张红桥会日派女谍毒死巴玉藻 蒋介石与1918年永泰战事演戏的福州剧作家 郑奕奏与《孤儿血》武师黄性贤与闽剧《少林寺》 郭功元与“大甲草席”翠屏湖畔访靖姑李世甲推崇陈靖姑文化 福州陈靖姑祈雨处昨动工重建 二、历史文化 王审知纪念馆奠基王审知墓牌坊拟修复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 姓名:尤昌荣班级:05历本学号:050731032 指导教师;陈超 【摘要】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历史悠久。人们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宗教,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组织等混为一谈。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改革;管理 【正文】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指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区域性和群众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 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恢复了信仰自由,宗教信仰不再简单地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封建迷信却披着宗教的外衣,竟相粉墨登场,鱼目混珠,乌烟瘴气。于是,寺庙香火重燃,宗祠全面修复,族谱重新编写,祖先崇拜之风日盛。巫婆师公重操旧业,装神弄鬼;宗教祭祀、隆重异常;宗教小团体修筑庙宇,敛刮民财,增加了民众负担。民间宗教信仰世界的复杂多样,加之缺乏真正的宗教情感的陶冶,于是社会就给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民间宗教信仰既不属于传统宗教信仰范畴,又有别于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 1、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规模不一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民间宗教信仰,而且也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的可能创建于唐代,大多数创建于明清时代。而且民间宗教信仰的庙宇数量多得惊人。有庙、宫、观、殿、堂、祠等,从繁华的城镇到偏僻的山区、海岛,无所不在,量罗棋布。庙宇的建筑规模、规格也悬殊很大,一般而言视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用地审批宽严状况而定。 2、民间宗教信仰分布零散,没有健全的制约机制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的民间宗教信仰,信众各有崇拜的对象,加之民间宗教信仰的群众性基础,形成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间宗教信仰。既使在同一地区,因家族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大多以一家一户或一个宗族为祭祀单位,没有超越家庭和家族的完整的宗教组织制度,无法构成由教主、教徒、专职宗教人员组成的宗教角色结构,行政部门未能对之进行有效的管制。 3、民间宗教信仰对象杂乱,无崇拜的主体对象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崇拜是以原始崇拜为基础,掺杂儒、道、释色彩并与当地的习俗相融合的一种混合性崇拜。大凡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虫木,都被赋予其种神性,具有某种灵力,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其中主要有:自然物崇拜,如“元帅爷”(狗)、“大将军”(老虎),榕府“王爷”(榕树)等;宗族先祖与历史人物,如闽境内陈氏崇拜“开漳圣王”陈元光,王氏崇拜“开闽王”王审知,此外还有保护神、财神、行业神崇拜等,民间宗教信仰结构庞杂,没有统一的主神,折射出民间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典型特征。 4、民间宗教信仰的地域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大多数民间宗教信仰崇拜的宫庙等,一般只作为一个或周围几个自然村的香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信众相互各不统属,独立开展活动,久而久之,形成民间宗教信仰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民间宗教信仰在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特别是农村中95%以上的村民都具有这种传统世俗的信仰观念。每逢宫庙传统节日,组织的演戏、酬神等娱乐活动,往往是家家户户都参与,设宴请客,带有浓郁的民俗性。 二、民间宗教信仰的作用 1、民间宗教信仰的实用性与动利性并存 古语有云:“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等,深刻揭示了民众信仰的心理。东南沿海渔民崇拜妈祖,经商者崇拜财神,农耕民族崇拜牛神、蛙神,患病者拜佛以求去病消灾,无子者拜佛以求得子,学子烧香以求金榜题名,无不出自直接功利之心。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避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

不忘初心跟党走 坚定信念向前进(范本)

不忘初心跟党走坚?定信念向前进 不忘?初心跟党走坚定信?念向前进 ?青年团员或年轻?党员的学习七一讲话?心得体会-本文由国?土文字工作室搜集编?辑整理,禁止转载,?供网友学习参考。国?土文字工作室,是由?来自市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组织部?、纪委、宣传部、政?法委、部分省直机关?及国企、高校等单位?的老笔杆子组成的兼?职团队,量身定制公?文、事迹材料、演讲?稿、党课稿等各类文?章,指导硕士论文写?作,刘文锋老师团队?写作,QQ3259?308297,国土?资源第二热线写作Q?Q,原创,保密,保?质,包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时代的潮?流中展示出重要的力?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树立信心,继?续前进,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让自信充?满青春年华。坚持道?路自信,不忘初心,?跟党继续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都会遇到未知的领域?,都会遇到无人领航?的迷茫,都会遇到迷?失方向的恐惧,但是?我们必须有一颗敢于?探索的心。哥伦布能?够发现新大陆靠的就?是探索的精神,探索?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是要相信探索的?结果是美好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年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挫折和荆棘,?但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探索者,展现?青春的风华正茂。坚?持理论自信,不忘初?心,跟党继续前进。?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展示出蓬勃的力量,?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老?一辈革命先烈年轻时?的容颜,依旧留在人?们的心中。一代青年?老去,一代青年起来?,站在老一辈革命的?肩膀上,继续前进。?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

温州海洋文化

温州处于东海之滨的西岸中段,是一个海洋大市。温州市陆地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陆地内河交错,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良好环境。温州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虾、蟹、蛤等。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为国家级海洋型自然保护区。沿海主要渔场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 数千年前,温州先民就开始了他们的原始渔猎活动,形成了渔业生产习俗。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当地已经可以建造扁舟、轻舟、双身独木舟等船舶;宋代以后,设官营造船场。在1953年浙江省水产调查时,当时温州海域渔船有61种,其中有24种船型是温州独有的。温州除有在远海捕捞习俗外,还有在近海养殖和内河捕捞等渔业生产习俗。 附一: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 附二:苍南渔港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外南岸的舥艚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海洋渔业捕捞历史,于1990年12月被列为国家二级群众渔港。 附三:龙湾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约60公里,滩涂可开发面积20多万亩,海水养殖是龙湾区的优势产业。目前,龙湾区有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蝤蠓、对虾等。海水围塘养殖总产值占全区渔业总产值比例的80%,是温州市最大的海水围塘养殖县(市、区)。龙湾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已全面推行以贝、蟹类产品为主的贝蟹虾鱼同塘开发的池塘综合利用技术。 附四: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东临乐清湾,与东海相接,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跨桥相连,乐清素有“鱼米之乡”誉称。乐清湾渔场包括港渔业区和滩涂渔业区。 温州沿海渔民多由闽南迁入,他们将闽南的渔业信仰和当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既保留了闽南的妈祖、陈十四等海洋女神信仰,又有温州的杨府爷等神灵信仰。妈祖信仰,是闽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把她视为航海保护神,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陈十四又叫陈靖姑,也是一位海洋女神,有说她是其母梦吞红云怀孕而产,也有说她原是观音手指上的三滴血,后化为红雨降世为民女。她是温州人普遍信奉的。神祗杨府爷是浙南一带最有影响的地方神,温州有很多杨府爷庙和他的传说故事。当今的温州市区,有“杨府山”,“杨府路”,温州下属各县还有多条“杨府路”,如乐清市乐成镇“杨府路”等。杨府爷的神庙,在当今的温州市区就有好几座,而且遍布温州市所辖的每一个乡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苍南鲸头杨府殿、瑞安白岩庙与碧山寺等。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中国人信仰的根源辨析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标签: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探源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因而也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随之而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信仰作为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也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信仰的重构还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精神力量。 一、关于中国人信仰有无的争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随之而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思想领域,一场关于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的争论由此展开。 1、多数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 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撰文并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文章认为:中国人在心理上受无神论思想的影响,排斥宗教信仰并将其视为迷信;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泛神论,拜鬼敬神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在精神领域中无法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信仰时,便丧失了敬畏之心,导致个人的自我意识被无限夸大,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各自行为。当人们心中没有罪恶感时,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便暴露出来。也正因为没有信仰,所以“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1]信仰的缺失使中国人将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视为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私自利和缺乏同情心,而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的。 以上事实反应了国际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人信仰观的普遍看法。虽然这是基于对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但由于西方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因而未免过于夸大和片面、有失公允。 2、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中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信仰

坚定信念跟党走

坚定信念跟党走,做新时代大学生 我们的党历经腥风血雨,走过峥嵘岁月,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我们的党不畏艰险,力挽狂澜,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我们的党高瞻远瞩,勇立潮头,科学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这一幕幕,我们怎能忘怀?经常听人说,人不能忘本,那么,我们的同志,岂能忘记党的光辉历史?我们的人民怎能忘记党的丰功伟绩? 坚定信念跟党走”,是历史的号角,更是时代的要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让我们再一次坚定信念。真理的长河里,流淌是实践的汗滴,鲜红的党旗下,立下的是坚定的誓言,让我们永远不忘誓言:把一生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新时期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唱响了一曲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壮歌;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是用如歌的生命和奔腾的热血完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要留正气在人间”的志愿,人民的好法官宋渔水等等,更是用行动谱写了“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壮丽诗篇。 为什么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因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大步前行。信念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而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信心、决心和意志。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信念是生命的守护神,犹如一座夜航的灯塔,帮助人们绕过暗礁到达希望的彼岸。一个人一旦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一个军队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我们进入大学,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知识。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校领导、院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们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水平和素质,以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代言人,作为大学生的带头人,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燃烧的激情,昭示着青春的年华,缤纷的季节,鼓舞着奋进的脚步。雨涤青松,春华秋实。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增彩,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共产主义的高尚信念!坚定信念跟党走,做新时代大学生。

2012海峡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案

关于举办海峡两岸共同弘扬陈靖姑文化 系列活动的方案(初稿) 前言: 为了传承和弘扬陈靖姑千年民俗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服务海西经济建设。通过举办陈靖姑文化论坛、陈靖姑文化精品书画展、晚会、闽剧《陈靖姑》、编辑出版《陈靖姑文化学术论文集》、《陈靖姑书画精品荟萃》,共同朝拜平安女神,祈求健康平安等文化系列活动,让两岸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深入人心,增进两岸情感交流,更好地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 根据《福建省社科联2012年工作要点》中“加强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合作”的精神,我会拟于今年中秋节前后在福州举办“圣母赐平安,两岸共感恩”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弘扬陈靖姑文化系列活动。另外,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中央电视台2012“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将以福州为主会场、台湾为分会场盛大举办,以“思乡、团圆、赏月”为主题,共以明月寄相思;我会举办的海峡两岸弘扬陈靖姑文化系列活动可以完美的结合此次中秋晚会,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宗教管理局作全程指导。 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 闽都女神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进姑,俗称临水陈太后、临水夫人、顺天圣母、临水奶、娘奶等,是以福州古十邑为中心的纴神灵,其影响遍及浙江、江西,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据《古田县志》、《晋安逸志》、《闽都记》等记载,陈靖姑系福州仓山下渡人,陈昌女,嫁古田刘祀。在古田县临水洞坐化为神。其生前及身后大量的保赤救产、降妖驱邪的神话传说,在福州地区广为流传,迄今还保存不少遗迹。五代闽王王璘赐额“顺懿庙”,封其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在下渡建行宫,曰“靖庐”。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封“崇福昭惠慈洛夫人”;六年,封“天仙圣母表灵善化碧霞元君”。元统元年(1333年)追封“淑靖”,清雍正七年(1729年),皇后宣封“天仙圣母”;乾隆四年(1739年)封“陈太后”。她是福州地区所有神圣中最普及、最受人敬仰的女神,素有“救产、护胎、佑民”陆上女神之美誉。深入到各乡各境、各家各户,乃至家庭主妇的卧室,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亲”。福州地区民间神庙,特别是境社大王庙,边殿多有临水夫人塑像。古时,福州郊县农村,各家主妇卧室都设娘奶香位。她与妈祖齐名,

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 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 刘建军 [内容摘要] 中国历史上虽没有西方那样激烈的宗教冲突和信仰论争,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信仰精神和信仰概念。儒家的许多范畴都包含有信仰的涵 义,它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出信仰的完整内涵。“信”体现了信仰的执 著精神,“忠”体现了信仰的献身精神,“敬”体现了信仰的行为外观,“诚”体现了 信仰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诚”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概念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对信仰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信仰 信 忠 敬 诚 [作者简介] 刘建军,1963年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我们现在使用的“信仰”一词,最初来源于佛经,但在近代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学者们把“信仰”一词对应于西方的信仰概念,从而使它成为一个通用的。这种情形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似乎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没有信仰精神和信仰概念。 本文认为,尽管中国历史上没有像西方那样激烈的宗教信仰的冲突,从而没有像西方那样集中的关于信仰的争论,但中国人也有信仰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信仰的精神和相应的表达信仰的概念。在儒家的许多重要概念中都这样或那样地包含着“信仰”的涵义,如“信”、“忠”、“敬”、“诚”等,它们可以说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概念,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信仰的相关概念。它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出信仰的完整内涵。 一、“信”——信仰的执著精神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古代的各种文献中。《论语》中就数十次地提到它,后来的圣贤和文人也多有阐发。信是四德(孝悌忠信)之一,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还是五材(勇智仁信忠)之一等等。 “信”是一个与信仰很相近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联系和相通之处。其不同之处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延和范围不同,二是侧重点不同。 “信”作为一个普泛性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多样化的涵义。中国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所有的领域中都要贯彻“信”的原则。君臣之间要有信,官民之间要有信,夫妻之间要

坚定信念 一心一意跟党走

坚定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 ——甘肃金地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袁忠富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的党内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使我对党的理想信念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开始前,我的糊涂认识是:我入党多年了,认为我对党的理想信念是牢固的,党员的立场是坚定的,对于我来说学与不学关系不大……等等的错误想法。我带着这些问题参加了“两学一做”活动。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使我认识到讲话是高度的历史定位,把握住了系列讲话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列讲话对党员提出的时代新要求,对我们非公企业的党员来讲,着重深刻领悟系列讲话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理论和科学工作方法,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在逐句逐条地学习党章党规,使我更清楚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更明白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神圣,更加深熟悉了党的制度、行为规范和各项纪律。 “两学一做”根本点是“改”是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我在“学”中是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在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照镜子”、自己“洗洗澡”,

支部讨论“出出汗”中我查出自己的问题,在自查自改中,更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对党的忠诚,更坚定了我对党的信仰,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我们每个党员的终身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一心一意跟党走。 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在胸前闪光。我们党的宗旨、政策、方针是通过党员的言行贯彻落实的,这样群众才能看到,体会到党的方针、政策,亲身感受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才爱戴党、拥护党。我是党的肌体的一份子,应起到我这一份子的作用。处处、事事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起到党员的模范作用,尤其公共场合要谨言慎行、维护党的尊严、不发表与党的方针、政策相悖的言论。积极主动的参加“三会一课”活动和党的主题日活动,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在公司的经营活动,遵守党的方针、政策、依国家的法律为底线,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公平经营、诚实守信,事事处处体现一个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愧为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在胸前闪光。 2018年6月3日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信仰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信仰的 迄今见到的论点中,大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入世的世俗文化,缺乏超验的宗教神学,因此中国人也就没有信仰。如果说没有神学,笔者是认同的。就是道教也不能称为神学,因为他信仰的对象是生命,而不是高于生命的神。但不能就此就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信仰,这种信仰甚至也达致了宗教的高度。 信仰的核心是一方面信,另一方面仰。信,就意味着不怀疑,意味着笃信、坚信;仰,表面含义是用仰起得头来看,其内在实质是从内心的敬仰,而敬仰的本质是畏,即敬畏。一切的宗教,从根本上讲都是对本教中信仰对象的敬畏,因为,宗教起源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的弱小、无助和畏惧。西方人认为宇宙有一个精神本质,这个精神本质就是人们信仰的对象。的确,中国人似乎把这个宇宙缩小化了,把人与自然看成了一体,自然地存在价值归根结底只是在于人,因此人所组成的社会就成了整个的宇宙了。于是,中国人自然也就不相信有什么超自然的神能拯救自己,解救人的力量也只能来源于人本身。孔子对神的认识是:“敬神如神在”、“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信仰问题,只是他们信仰的不是超验的神,而是做人的道、理、法则和底线。这些道、理、法则、底线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慈、恕、和、耻

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的社会存在,而为了社会存在的人不是做人的底线,就必须、必然地十分注重人格的修养,并十分注重人与畜生的区别。而要使人真正与畜生区别开来,就必须坚守底线,这些底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内容,敬畏的内容,不敢突破的内容。 是不是就此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信仰属于浅层次的,是没有得到提升到终极意义上的水平呢?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把这些做人的底线法则神圣化、超验化了。他们认为,信奉并实践这些法则,守牢这些底线,人的灵魂、心灵就可以得到救赎,就可以庇荫后世,灵魂就可以大致永恒,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似乎,这也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了,对此的关怀也就成了中级的关怀了。因此,这些法则和底线已经从做人行事的道理,升华成了超验的形上“原则”,成了神圣化的信奉对象了,也就成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了。 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今天,应该说十分重要、非常迫切的事情是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从这些传统的信仰里是不是可以借鉴到有益的内容呢?今天的许许多多的道德滑坡、价值混乱、人生迷茫、社会冲突等,能不能说是现代的许多人已经完全突破了这些做人底线呢?比这始终认为,作为人,信仰问题不解决,就难以真正地解决与动物(畜生)的本质区别问题。

民间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民间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摘要: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历史悠久。人们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宗教,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组织等混为一谈。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民间宗教;信仰;改革;管理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指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区域性和群众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 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恢复了信仰自由。于是,寺庙香火重燃,宗祠全面修复,族谱重新编写,祖先崇拜之风日盛。巫婆师公重操旧业,装神弄鬼;宗教祭祀、隆重异常;宗教小团体修筑庙宇,敛刮民财,增加了民众负担。民间宗教信仰世界的复杂多样,加之缺乏真正的宗教情感的陶冶,于是社会就给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民间宗教信仰既不属于传统宗教信仰范畴,又有别于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 1、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规模不一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民间宗教信仰,而且也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的可能创建于唐代,大多数创建于明清时代。而且民间宗教信仰的庙宇数量多得惊人。有庙、宫、观、殿、堂、祠等,从繁华的城镇到偏僻的山区、海岛,无所不在,量罗棋布。庙宇的建筑规模、规格也悬殊很大,一般而言视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用地审批宽严状况而定。 2、民间宗教信仰对象杂乱,无崇拜的主体对象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崇拜是以原始崇拜为基础,掺杂儒、道、释色彩并与当地的习俗相融合的一种混合性崇拜。大凡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虫木,都被赋予其种神性,具有某种灵力。(狗)“大将军”(老虎)榕府“王爷”等;宗族先祖与历史人物,如王氏崇拜“开闽王”王审知,此外

论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关系

摘要:官方信仰是王权在国家祀典之中建构起来的,民间信仰是王权所允许的国家祀典之外的存在,是国家提供的权力关系架构。官方信仰中传播的礼教内容同样包含在民间信仰中,民间信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与官方信仰发生冲突。为了确保官方信仰的正统性,专制政府引导并控制民间信仰。 关键词:民间信仰;官方信仰;关系 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呈现出官方信仰与民间信仰两大系统,在于中国的神圣结构是出自于国家权力及家族权力的建构,而非宗教崇拜本身的要求,由此构成了信仰与权力之间强固的关联结构。本文考察了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既一致又冲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官方信仰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控制揭示了国家扩大合法性基础的诉求。 一、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一致性 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与发展中,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大致对应的是乡间习俗与正统礼制,风俗与礼制具有源流一致的关系。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和同类的生老病死难以解释时,为了生存和自我保护,发明了最古老的祭礼。国家形成之前,对天地和祖先的信仰与祭祀最初是民间的。夏朝建立后,官方自然采纳了民间信仰,以“服天命”为由不断扩大和巩固统治。商代在夏代“天命观”的基础上,又将祖先与天神合一为祖先神。周代又进一步制度化,且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后世的祭祀制度虽根有所演变,但基本上以周礼为根本。可见,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在起源上具有一致性。在民间信仰普遍施行,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功能后,官方赋予其政治伦理,使其上升为官方信仰。 同时,民间祭俗与官方祭礼也有相融。如腊祭,民间斋馔扫涤,遍祭神祖,腊日“腊先祖五祀”,次日向祖神献祭,第三日蒸祭,又三日墓祭;官方则“岁终大祭”。伏日,民间“荐麦瓜于祖祢”,祈求祖先的庇佑;官方为辟除“伏日万鬼行”的禁忌,“尽日闭,不干它事”。体现出官民双方在信仰层面上的一致性,有利于官民阶层的沟通互动和地方统治的长期稳定。 二、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冲突性 民间和官方在祭祀信仰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和相融性,但因民间信仰本质上是以草根性为基本特征,同时又有着内在体系性和自身运作逻辑的一种信仰形态,民间信仰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与官方信仰两相悖离,多有冲突。 冲突有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冲突两种。形式上的冲突主要指信仰的名称、对象、经典和教义及仪式的不同,这些冲突对官方信仰及其维护的政权不构成威胁。冲突体现了民间对权威的“畏”和“怨”以及渴望权威赐予幸福与安宁的“盼”。 实质上的冲突主要是指民间信仰对官方信仰及其维护的统治秩序构成威胁。有的民间信仰势力范围日益扩大后,形成了固定的传教团体和仪式,开始有意识有组织地为本信仰团体的利益而奋斗,并不断积蓄政治能量。其中,世俗性的宗教信仰,树立救世主的观念,借助于佛教、道教、基督教的有关概念和教义,以唤起普通民众的向往之心,但又立足于平均分配、太平安康等生存意识,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这种试图以新的君主专制取代旧的君主专制的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的冲突剧烈,虽然它曾经被起义农民成功地加以实施,但是无法逃脱统治者用各种手段加以剿杀的命运。 三、官方引导、控制民间信仰 正确进行礼仪活动,能达到警戒的作用,使民众慑于官府与正统的权威而不敢造次。政府还禁止非官方人员的祭礼活动,以垄断合法的符号暴力,从而确保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为了确保官方信仰的合法性,就必须引导、控制民间信仰。显然,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将民间信仰纳入国家信仰体系中来,将体制外因素转化为体制内因素。 很多民间神一步步地被纳入国家祀典,成为官方信仰的组成部分。当然,需要进行官方

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及其功能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虽然对自然力量的认知与控制水平不断在增强,但是就人类社会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对神秘力量的信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本文拟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来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通过实例揭示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时,我们也客观的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推崇以科技知识改变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传统的民间宗教文化有其自身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展望民间宗教文化发展前景的同时,希望结合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农村社会变革的现实,探寻发展民间宗教文化的可行之策。研究过程中以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为田野调查点,该村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村,也是湖北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村。由于长期脱离其主体民族,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他们较好地保持着对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呈现出与周边其他民族有着较大差异的特点[1]。因此,我们认为对这样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一、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源泉 民间宗教文化盛兴不衰,对各种神灵的敬仰在代际间不断传承,究其原因,是因为民间宗教文化在民间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其信

众的日常生活为民间宗教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科技水平低下———对未知外力的畏惧 关于人类对神灵信仰的起源学界已多有讨论,无论是泰勒的“万物有灵论”、马雷特的“泛生论”、卢伯克的宗教阶段论,还是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一书中所论证的宗教思想来源于集体生活,其实都包含了一点,那就是人类对未知外力有一种迷茫和畏惧,无论这种未知外力来源于自然力还是人类社会本身对人的限制与约束。部氏族人①在其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整体影响。以同样的方式劳作,农作物的收成却丰欠有别,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却总有意外产生。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期,对自然界的变化,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偶然事件的发生,他们是无法获知确切的原因。在他们的思想观点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变幻无常的事物,对日常规律性的生活总是会产生干扰,平静安宁而富足的生活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而这些事物又远非自身力量所能控制,只能借助于神灵的保佑,祈祷冥冥之中驾驭这些力量的神灵赐于人们平静的生活。正如村中83岁的老人BXH所说:现在来讲嘛,我们那个时候的人都迷信,好多事都搞不清楚。就比方说一年到头种点东西,该做事我们也晓得做,还不是有时收得多,有时收得少。都认为是菩萨在管。有的屋里喂的猪突然一下就死哒,或者是大人小孩好好的也就突然病了,也不晓得是么原因,别个就说是得罪菩萨了。反正这样

坚定信念跟党走

坚定信念跟党走,立足本职建新功 作者:苗乐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回首往昔,我既感慨万千又心潮澎湃。我感慨的是百年来的屈辱,澎湃的是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便彻底推翻了压在头顶上的三座大山,成了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后,更是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正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 经过十九大这次先进性教育,使我对党的光辉历史,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使我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使我真正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把中国推到最高点,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我们的党,历经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旗帜下,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中华儿女,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忆往昔峥嵘岁月,我斗志昂扬,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养育自己的这块热土。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我也要“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党,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热血去点亮生命。我要一丝不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为那些迷茫的学生点亮生命的灯塔,照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前行;为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指明人生道路,为他们送上一缕清风,帮他们实现青云之志。 青春短暂,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珍惜时光,努力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奉献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维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工作,永远跟着党走,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 1、简介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 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 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以后发展成上天用雷惩罚人间,对雷击人与物,认为是天罚。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中的恶报,大多是由雷公来执行的。凡被雷击中的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应避走、搬迁,同时举行仪式祭雷。由于中国人对雷公的这种信仰,因此民间经常举行雷神会、雷王祭等祭雷习俗,在汉族中较普遍地举行雷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 在我国除了政府正式注册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团体之外,还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者。何为民间信仰,本小组通过暑期走访调查发现它大抵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风俗,以至一般的迷信、巫术。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它与宗教关系密切,其本质都是有神信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台湾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其实是正统宗教在民间的扩散和蔓延。然而,民间信仰又不同于宗教,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它是民间村民几千年自发形成的一种共同文化习性。 一、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的概况 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非常普遍,特别是菱湖、千金、善琏等地异常兴盛,根据我们小组通过暑期的调查统计,目前,菱湖、千金、善琏三地的村间寺庙大大小小约50余座,依法登记注册的就有20座,可见整个信众的群体数量大,辐射面广。但这些寺庙大都是民间百姓自发筹资形成的,有些还充当着老年活动中心,由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这类村间寺庙中,供奉着大大小小角色各异的各类神主,其中最多的是潮王和马面王,这两位神就是湖州百姓最为崇拜的河神与蚕神。但是很多时候如观音、关公、财神也都被赋予了河神与蚕神的功能,担负起河神与蚕神的职责,在湖州百姓心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这样的民间信仰历时几千年,在湖州百姓中代代相传,早已根深蒂固,逐渐成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 二、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兴盛的历史地理因素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湖州又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湖州丝绸不仅早已“冠绝海内”,而且经丝绸之路获得“湖丝衣天下”的美誉。湖州各地河网湖荡密布,京杭大运河源于天目山麓的东、西苕溪纵穿横贯湖州全境。苕溪东经由页塘(申湖航道,称“中国莱茵河”),流于黄浦江,北经56条溇港注入烟波浩渺的太湖。境内水系密如蛛网,交织一起,形成江南水乡。这样的历史地理现状,使得湖州地区普遍信仰河神与蚕神,特别是湖州的菱湖、千金、善琏一带是典型的水乡渔都和最早的种桑养蚕之地,当地百姓通过对河神、蚕神的信仰,以保渔业兴旺和蚕茧丰收。 三、民间河神、蚕神信仰文化发挥的正能量 本小组在实地调查走访的基础上,了解当地百姓的真实看法,并对相关政府机构的主管人员进行了访谈,从中获取和发现了很多关于这种民间信仰在当前和谐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发挥出的正能量。 1、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渴望平安的心理需求。 民间信仰本质上属于宗教范畴,宗教性的功能是其首要功能。同样,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为水乡人民提供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江河和年成,水乡渔民、蚕民只能向神佛借力,寻求一丝心灵安慰。拜祭过各路神灵的渔民和蚕民能够勇敢地面对前方未知的祸福。常去寺庙里进香祈祷的渔村妇女,也不用再一天到晚地为自己丈夫在外河养鱼而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