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找圈闭范围及溢出点

找圈闭范围及溢出点

找圈闭范围及溢出点
找圈闭范围及溢出点

找圈闭范围及溢出点

相信大家能从下面几幅图找到规律,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克拉玛依电大油田地质开发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 9、岩心收获率 10、断点组合 11、圈闭 12、石油 13、油气田 14、孔隙结构 15、折算压力 16、干酪根 17、油气初次运移 18、储集单元 19、压力系数 20、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 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当达到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和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有供水区无泄水区的背斜油藏中,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构造顶部压力_____,翼部

压力_____;对油层中部海拔相同的井,钻遇流体性质不同时,流体密度小的压力_____,密度大的压力____。 9、圈闭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0、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是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11、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井下出现泥浆漏失现象,可能预示着钻遇______和______。 12、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13、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 滤通道主要为。 14、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后,利用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5、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______等四种模式, 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6、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7、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18、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为主,能够生成 油气,并且已经的沉积盆地。在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 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 19、天然气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其产出状态可分为,、、等三类 聚集型天然气。 20、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密度和采收率等参数。 21、储层“四性”分析是指储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三、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3、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4、简述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5、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图示说明油气藏的基本分类。 7、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8、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9、碎屑岩的油层对比单元划分为哪几类?各类型有何特点? 10、试述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 四、绘图、计算题 1、下图一为某油层顶面构造图,该油层为一巨厚砂岩层,储层本身连通性很好,砂岩层上覆巨厚泥岩层。各油井中水距油层顶面的高度分别为:1井:20米;2井:10米;3井:20米;4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核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论述题: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3个题目进行论述,每题不少于800字。(总分100分) 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 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少投入 多产出 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 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 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 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 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 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 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目录 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 2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 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 3.1 层序地层理论 (5) 3.2 坡折带理论 (6) 3.3 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 3.4 相势控藏理论 (7) 4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 4.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 4.2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 4.3 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 4.4 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 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 4.6 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 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 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 5.1 存在问题 (18) 5.2 发展趋势 (18) 参考文献 (1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⑴。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 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隐蔽油气藏是指油气在隐蔽圈闭中的聚集。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最早由卡尔(1880) [2]提出。威尔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Nonstructural trap)是“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闭的储层”的观点[3]。莱复生(1936)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4],并发表了题为“地层型油田”的论文;Lveorsen在1966年发表的遗作《隐蔽圈闭》 (obseurea ndSubtletrpas) 提出现代意义的隐蔽油气藏的概念,认为是隐蔽和难以琢磨的圈闭。后来哈尔布特H(T.Halbouyt1982)等对这个概念作了的进一步阐述,其含义主要是泛指在油气勘探上难以识别和难以发现的油气藏,并不是专指 非背斜或地层岩性类型的油气藏⑸。萨维特认为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朱夏指出,隐蔽圈闭也包括某些构造圈闭,圈闭是否隐蔽,取决于它们本身的形式和成因类型;庞雄奇等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差异在于构造成因油藏是否属于隐蔽油气藏,如邱中健曾将极其复杂的小断块油气藏列入隐蔽油气藏的范畴,薛良清则认为隐蔽油气藏主要指非构造的地层、岩性圈闭被油气充注后形成的油气藏。潘元林等认为隐蔽油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技 术经济条件下,其含义也有所不同,而与具体的油气藏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就勘探的难易程度而言,构造油气藏具有特定的空间形态和分布规律,不论 是传统的勘探方法,还是现代的勘探技术方法,它们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虽然

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一、油气田开发的过程描述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不断重复、完善、探索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科学探讨系统,其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勘探阶段:这个阶段人们通过投入巨大的资金发现油气藏。主要是通过打第一口探井,进行试井分析,初步落实油气藏; 二是评价阶段,通过获得评价井的资料,经过现代试井测试与分析,落实油藏储量、面积的大小和产能等。 三是投入开发阶段:主要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部署开发井,大规模的投入石油开采。 四是调整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开发技术,不断的调整开发方案,获得最大产量。 二、油气田开发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具有如下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改变油藏生产使之更符合生产的过程。 油气藏是流体矿场、必须将其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一口井的双重作用即生产与信息的作用。 油气田开发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工程。 三、我国油气田的基本特点(六类) 1、中、高渗透性多油层砂岩油藏---大庆

储层特点:渗透性好,层多、层薄 开发特点:合层开采、分层开采 2、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辽河 储层特点:埋深浅、渗透性好 流体特点:流体粘度高、难于流动 3、裂缝--孔隙性碳酸岩底水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存在裂缝、产量高 开发特点:水往裂缝中窜、采收率低 4、复杂断块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储层小、储量低 开发特点:很难形成井网 5、低渗砂岩油气藏---长庆、四川德阳新场气体 储层特点:渗透率很低、自然产量很少 开发特点:开发前先进行压裂 6、裂缝--孔隙砂岩油藏---吉林油田 储层特点:既存在孔隙、又存在裂缝 开发特点:既要利用裂缝又要避免裂缝带来的危害。 四、油气田开发工程目前面临的难题 1、新发现的油田多为低渗透、难动用。 目前在东部和西部发现的油田中,一般都是低渗透、难动用的储量,目前新发现的油田,有80%以上都是这类储量。 2、老油田开发处于高含水期,含水率达到80%以上,有的达到90%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姓名:_学号:_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一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生产试验区的各项内容。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

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对油田不断重新认识及开发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的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但同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一般的稳产期采收率应满足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部分的原始可采储量应在稳产期采出来。 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开发方案中必须对开采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利用什么驱动方式采油以及开发方式如何转化(如弹性驱转溶解气驱再转注水、注气等)。如果决定注水,应确定早期还是后期注水,而且还必须明确注水方式。 3、确定开发层系 一个开发层系,应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并且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每一套开发层系应用独立

波阻抗反演及其在隐蔽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1-6112(2004)01-0063-05 波阻抗反演及其在隐蔽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柏 涛1,徐志伟2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2.吉林油田,吉林松原 131100) 摘要:笔者应用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结合测井、岩心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的层序,共识别出9个层序,20个体系域,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地层、沉积微相、构造解释,共识别出5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即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岩性、构造-岩性、断层-岩性和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并总结了它们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沉积微相;层序地层;隐蔽圈闭;波阻抗反演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 地震记录中获取具有真实地质意义的地层参 数,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目标。各种地震反演技术正是在这一实际需求的刺激之下兴起的,波阻抗反演是其中最成熟的一种地震反演技术。目前波阻抗反演有多种计算方法,如神经网络算法[1]及地震和测井资料联合反演算法[2]。 本次采用的是宽带约束反演。宽带约束反演是用井中测得的波阻抗作为初始模型和约束条件,应用随机反演理论,与最优化计算技术相结合进行空间外推,从而获得最佳宽带波阻抗剖面[3]。这种技术能很好地将测井垂向上的高分辨率与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结合起来,使地震对储层的预测精度大大提高[4]。理论及实践表明,它是解决砂体展布、沉积微相识别和落实岩性圈闭的重要手段[5]。 1 方法原理 在层状介质条件下,地层波阻抗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I i =I i -1×(1+R i )/(1-R i ) 式中,I 和R 分别为地层波阻抗和反射系数。假定给定的N 层地质模型波阻抗初始值为I 0(0),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并作级数展开,略去高次项有: L (i )=L (0)+Σi j =1 2R j I =1,2,…,N 式中,L (i )为对数波阻抗。这即为约束反演的基本原理。 为确保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运算稳定并易于加入约束条件,采用共轭梯度法,通过多次迭代修改初始模型,逐步逼近求取地层波阻抗。 2 处理流程 利用F ocus 或ProM AX 系统处理得到高保真纯地震数据,从地质模型出发,通过不断修正、更新地层模型,使模型正演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达到最佳吻合,得到最终反演结果(图1)。 图1 处理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processing 收稿日期:2003-01-27;修订日期:2003-11-05. 作者简介:柏 涛(1976— ),男,(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第26卷第1期2004年2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PETR OLEU M GEOLOG Y &EXPERIMENT V ol.26,N o.1 Feb.,2004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 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 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在这些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2.5 复合油气藏:油气圈闭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当多种作用起大体相同的作用时,就成为复合圈闭,即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为复合圈闭。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从勘探实践来看,大量出现的主要是构造-地层、构造-岩性等复合油气藏。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地层或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3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量: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包括已采出)和待发现的油气聚集的总量。 油气储量:已发现的储层中原始存在、可能采出的油气总量,通常表示资源量中的已发

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指南111

第二节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模式与隐蔽圈闭 断陷型朔盆的生成发展受控于盆地边界的同生大断裂活动。 若盆地两侧均发育边界同生断层.则形成地堑型陆相盆地;苦亨地地一侧存在阶段性活动的边界同生断层,则形成箕状型陆相盆。断陷型濒盆由于向生断层酌发肯一股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岗位体系域,同一体系域内陡坡带、深洼区及缓坡带的沉积层序特补gf足下同。 低位体系域沉积时,较大面积山露地友,陆源沉积物被搬运到盆地内形成储集性较好的浊积砂体(图5—3),盆地陡坡的冲积扇或扇二角洲砂体的粒度粗、结构混杂,储集韧性较差盆地缓坡河流沉积的是在湖侵体系域早期,内早期河流Dt积物被湖浪改造而充填形成的分选好、泥质含量少、侧向变化快的砂体*易形成地层圈闭。低位体系域往往不具有品质良好的烃源岩(表5 湖侵体系域发育品质良好的烃源岩,即生油凝缩段。盆地缓坡发育滨浅湖或水进式三角洲砂体储层,它与湖侵体系域的期泛泥岩间互构成良好储盖组合的储层。陡坡发有的洪水型浊积扇砂体直接被沉积在较深水暗色泥省之中,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高位体系域发育早期的盆地深洼区发育色暗质纯、分布相对较r的烃源岩(表5—2)c 高位体系域发育的晚期,在盆地缓坡发育河控型二角洲,在湖盆陡坡发育扇三角训,在盆地的断垒带之上发育沿长轴方向分布的三角训,在盆地深洼区发言滑塌型浊积朗(图5—3)。岗位体系域是某——层序户储集砂体最为发育、储集物性最好、油气资源量最多的层段。

序地层学与隐蔽圈闭预测以河南泌阳凹陷为例 陈文学姜在兴鲜本忠善 邱隆伟操应长” 第二节应用层序地层学预测隐蔽油气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相关理论 1层序地层界面的级别及成因意义 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单元的划分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之间以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为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规模可以从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到纹层、纹层组、岩层及岩层组等。小规模的层序地层单元,如纹层、纹层组及岩层、岩层组等,可以作为各类沉积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准层序、准层序组以及体系域、层序等更大规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重要意义则在J:它们能够记录地质历史上海平面的周期 性升降变化或海水的周期性进退。与梅相沉积类似,陆相地层中各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主要

克拉玛依油田数字盆地建设

克拉玛依油田数字盆地建设 2008年底,“中国第一个数字化油田在准噶尔盆地投入使用”的消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和报纸传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标志着中国首个数字化大油田在新疆克拉玛依全面建成。数字克拉玛依油田,用老百姓的话解释就是:把准噶尔盆地大大小小十几个油田全都放到计算机里。 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雷德文介绍说:“数字克拉玛依油田从空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地面;另一部分是地下,而地下部分我们称之为‘数字盆地’,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承担的就是数字盆地的建设和使用。早在80年代,我就参与了数字井筒的数据录入工作。” 2000年以来,面对勘探开发的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克拉玛依油田敢为人先,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首次在中石油系统以IE方式实现大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发布与浏览;首次在中石油系统建成盆地级地震解释项目库并实现全盆地高精度统一解释和编图;首次在中石油系统建成并应用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这些“首次”项目贯穿了勘探、开发研究的每个环节,从资料处理到战略选区、战略部署、评价方案、开发方案研究,为克拉玛依油田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是在这些看似轻松的多个“首次”背后,隐藏着科研人员为此而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向决策智能化迈进的里程碑 “这个项目的完成,标着新疆油田公司数字油田建设数字化阶段已经结束,开始迈向决策智能化,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8年10月20日,在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陈新发总经理在看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发布与浏览系统》二期的演示后,如此说到。 “通过这个系统,科研人员和决策层只需在网页上轻点鼠标就可查看到想要了解的解释方案的成果和某口井的地震解释方案。这个系统没有开发运行前,要想了解这些资料不仅要亲自跑到研究院的工作站来,而且还要学习相关专业软件的应用知识,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繁琐和不可实现的。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发布与浏览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学会使用了,在自己的办公室通过IE浏览器就可完成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查询与浏览。”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副总工程师牛志杰介绍说。 2007年9月25日,陈新发总经理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调研会上提出,《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发布与浏览系统》的研发由研究院在年底前初步完成,当时研究院院长况军、副院长雷德文、计算信息中心主任孟照旭都在场。当天,孟照旭赶回克拉玛依,筹备项目。 9月26日,孟照旭召集会议,就项目的开展集思广益。油田公司数据中心、研究院勘探所、计算信息中心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9月30日,孟照旭将项目进程表放到了陈新发总经理的办公桌上。 10月8日,项目正式立项。调研后,项目组成员发现,这个项目在国内就没有先例,到底做成什么样子,大家心里没数。好在有《盆地级地震解释项目的建立及高精度区域编图》这个项目形成的全盆地级的数据库,提供了数据源和发布内容,有米就好做饭了。 要在如此短时间内,把这个饭做得合乎决策层和科研人员的胃口可不是件容易事。那紧张的三个月时间,在项目研究人员牛志杰、段非等人的脑海里,除了加班就是加班。因为项目是倒排流程,今天的活干不完就要影响第二天的进度。在攻克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后,又经过反复多次的改进,项目终于在预定时间完成。

圈闭及油气藏分析

1、下图为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上覆有良好盖层,在图中标出圈闭溢出点的位置,勾绘出最大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确定圈闭类型。 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A B D C E F 溢出点a 溢出点b 溢出点c 溢出点f 溢出点d 溢出点e

2、下图为某油田H层油层顶面构造图,H油层为一巨厚砂岩层,在图中找出各圈闭的溢出点,圈出最大闭合范围,分别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1号至7号油井底水距油层顶面高度分别为100米,40米,50米,450米,200米,300米,50米,确定油藏数目及油藏类型,圈出各油藏含油边界,求出各油藏最大含油高度;分析NE、NW两组断裂开启与封闭的性质并简述其理由。

1 A B D C E 溢出点d 溢出点a 溢出点b 溢出点e 溢出点c 溢出点f 1号油气藏含油边界 2号油气藏含油边界

1、根据以上两表格分析,图中共有2个油气藏(1号与2号)。 分析如下:由表格3可得,1、2号油井的油水界面海拔高度相等,均为-850m,拥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故1、2号油井所在的圈闭A形成的油气藏为同一油气藏,属于断块油气藏,最大含油高度为300m;油井3、4、5、6、7的油水界面海拔高度相等,均为-950m,拥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它们构成的4个圈闭B、C、D、E、均属于同一油气藏,属于断块油气藏,最大含油高度为100m; 2、分析NE、与NW两组断裂开启与封闭的性质 根据以上分析,断层圈闭B、C、D、E、均属于同一油气藏,故NE此组断裂处于开启状态,油气能在它们之间运移。断层圈闭A的NW此组断裂处于封闭状态,因为断层圈闭A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单独成藏,故与相邻的油气藏不具有连通性。

油田开发规划的合理编制问题

A :油田开发规划的合理编制问题 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是油田开发的核心问题,它是确定在一个时期内(三年、五年、十年等等)油田开发生产的战略决策和具体部署,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开发效益的好坏,这就要求所编制的油田开发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油田为了实现规划期(五年)的各项规划指标(主要包括产油量、综合含水及费用三项指标),首先要计算在规划初期老井(规划期之前实施的增产措施)的各项指标在规划期的五年内的预测值。与此同时,要想完成规划指标,就要采取大量的增产措施。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方案,就是在满足油田最大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出采取各种增产措施的数量,使得尽可能达到规划指标。 下面是某油田的一个油区编制“十一五”开发规划的相关信息。 井网类型包括:“七五”期间开发的油井(简称“七五”井)、“八五”井、“九五”井以及“十五”井四种。 该油区各类井网在近几年的产油量、产水量(万吨)如表1、表2所示。 表1 各类井网在近几年的产油量(万吨) 表 2 在“十一 五”规划期内,各类井网 的年总费用 (万元)预测 值如表3。 表 3 “十一五”期间 各类井网的年总费用(万元)预测值 5。 在规划期内,每种增产措施的单井年产油量(万吨)、产水量(万吨)及费用(万元)是随着年份的不同而变换的,具体数据见表6-表8。 表6 2006年的新增措施在2006—2010年的单井年产油量(万吨)

规划期内其它年份新增措施在以后各年单井产油量的变化规律与表6相同。 表7 2006年的新增措施在2006—2010年的单井年产水量(万吨) 规划期内其它年份新增措施在以后各年单井产水量的变化规律与表7相同。 表8 2006年的新增措施在2006—2010年的单井年费用(万元) 规划期内其它年份新增措施在以后各年单井费用的变化规律与表8相同。 另外,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尽可能做到均衡安排各项增产措施,实现科学开采、持续发展。 (1)试根据以上数据,为该油区提高科学、合理的“十一五”开发规划方案; (2)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说明其优、缺点以及适用性。 B 化验结果的处理 人们到医院就诊时,通常要化验一些指标来协助医生的诊断。诊断就诊人员是否患肾炎时通常要化验人体内各种元素含量。表B.1是确诊病例的化验结果,其中1-30号病例是已经确诊为肾炎病人的化验结果;31-60号病例是已经确定为健康人的结果。表B.2是就诊人员的化验结果。我们的问题是: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发展概述样本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发展概述 所谓隐蔽圈闭, 笼统地说就是指用常规解释分析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 如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低幅度构造圈闭。它们均是由于古构造运动、剥蚀、水动力变化以及成岩作用引起的, 包括地层上倾尖灭、透镜体、潜山、礁体以及裂缝等。随着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化, 隐蔽圈闭在油气储量中所占位置日益重要。据统计, 至1985年止, 美国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气储量占总原始地质储量的42.7%采油量占总产量的44.8%。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 有一半的油藏都具有岩性遮挡特点, 背斜构造油气藏的面积占全盆地的14%;古比雪夫地区油气产量的一半来自非构造油气藏。加拿大阿尔伯达省, 隐蔽圈闭占65%, 帕宾那油田和天鹅山油田是主要的隐蔽油田, 地质储量分别为9. 7×108 t和5×108 t。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蔽圈闭的勘探研究日益加深, 90年代西部各油区相继发现了多种隐蔽油气藏, 特别是近年来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和地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拓宽了隐蔽圈闭预测研究的新领域, 使国内寻找隐蔽油藏技术有了长足发展, 探明的隐蔽油气藏储量占到总储量的20%左右。例如:济阳坳陷, 隐蔽油藏储量占总储量的19.9%, 占产量的29%;南襄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储量占探明储量的82.5%;江汉盆地潜江组岩性油藏储量占总储量的29%;松辽盆地隐蔽油藏个数占2. 8%;陕甘宁盆地三叠一侏罗系油气类型的65%为地层和岩性圈闭;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隐蔽油气藏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43%。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 隐蔽油气藏在已知圈闭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 隐蔽油藏的数量还会大幅度提高。 1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的应用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的应用, 首先要确定所研究的地区是否含有隐蔽圈闭的可能, 其判别方法有: 1) 根据工区总资源量和已知圈闭所评价的资源量来判断, 如果二者相差悬殊, 且又没有背斜或断块等圈闭供评价, 这时候就要考虑寻找隐蔽圈闭;

化学驱对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的探讨研究

化学驱对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的探讨研究 简要阐述克拉玛依油田的砾岩油藏特点,详细介绍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的实际采油过程中优势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的探讨研究对策并进行展望。 标签:化学驱;油田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多年的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勘探开发阶段,现已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阶段,水驱开发稳产难度大,使得三次采油技术成为首选。加上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各地下油层的动用状况的不稳定性和差异性增加,促使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也加大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难度。随着油藏含水率的逐渐升高,油层吸水厚度和产液厚度不断减小,致使实际采收率较低。 化学驱是向水中注入化学剂来改变驱替流体与原油间的界面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方法。化学驱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油田,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主要包括碱水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二元及三元复合驱等。 1 化学驱的驱油机理及实际效果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油藏特性,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urfactant-Polymer,SP)和三元复合驱(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lkaline- Surfactant-Polymer,ASP)等三种方法已被用于实际采油生产,以提高采收率并改善勘探开发效果。聚合物驱通过提高注入水粘度、降低油水流度比和水相渗透率来提高采收率。聚合物驱的主要注聚流程为:聚合物(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先熟化溶解与过滤后得到聚合物母液,进入静混器与水混合成所要求的聚合物浓度,再经过地面管线、井口直至注入油层。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界面的粘度和粘弹性,从而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SP二元复合驱是向聚合物溶液中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发挥了聚合物的增粘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双重协同作用。同时,减少了聚合物用量,避免了地层损害问题。ASP三元复合驱充分利用了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化学剂的特性,产生较好的三重协同效应,获得了超低的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将弱碱引入ASP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原油中有机酸反应生成天然的表面活性剂,既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又降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耗。就聚驱能力而言,ASP三元复合驱>SP二元复合驱>聚合物驱。对于化学剂成本而言,SP二元复合驱>ASP三元复合驱>聚合物驱。 2 存在问题及探讨研究对策 尽管化学驱提高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①聚合物驱仅能以增加溶液浓度的方式保持所需高粘度,聚合物消耗量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第12卷第4期2005年10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Eart 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 Vol.12No.4Oct.2005 收稿日期:20050509;修回日期:200506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8059);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0419) 作者简介:郝 芳(1964—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郝 芳1,2, 邹华耀1, 方 勇1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HAO Fang 1,2, ZOU Hua 2yao 1, FAN G Yong 1 11Key L aboratory of H y d rocarbon A ccumulation of Minist 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ei j i ng 102249,China 21Depart ment of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Facult y of Eart h Resources ,China Uni 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 HAO F ang ,Z OU H u a 2yao ,FANGYong.The diff iculties and frontiers of subtle oil/gas reservoir research.Ea rt h Science F ron 2tiers ,2005,12(4):4812488 Abstract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s in China.As petroleum ex 2ploration goes into a more mature stage ,the search for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expands into areas with more complicated conditions.The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etroleum in deeply buried subtle traps ,the structure of the unconformities in relation to subtle oil/gas reservoir distribution ,the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petroleum in the former subtle traps ,an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djusted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have be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the f rontier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The existence of active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rocks with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the deep part of basins is f undamen 2tal fo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deeply buried subtle trap s.Advances mad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kine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overpressured environments will improve our ability to predict the maturity and hy 2drocarbon potential of deeply buried ,overpressured source rocks.Several mechanisms causing abnormally high poros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s may become the basis and principle for predrilling assessment of the quali 2ty of the reservoirs.The structure of unconformities ,especially the thickness and the sealing ability of paleo 2soil layers ,and the thickness and permeability of semi 2weathered rocks below the paleo 2soil layers are keys to the study of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associated with unconformities.In superimposed basins ,the formerly ac 2cumulated subtle reservoirs usually have undergone adjustments owing to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2stage tectonic movements.The adjustments of former subtle reservoirs could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a series of genetically related oil layers with complicated oil/water or gas/water contacts.The stacking pattern of different tectonic movements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edicting adjusted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In the center part of the J unggar Basin ,for example ,the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have all the above attributes :having been deeply buried ;hav 2ing complicated unconformities ;and having undergone tectonic adjustments.Therefor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 unggar Basin may become a “natural lab ”for research on complicated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K ey w ords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deeply buried intervals ;structure of unconformities ;tectonic stacking ;adjustment of subtle oil/gas reservoirs 摘 要: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隐蔽油气藏勘探向复杂条件拓展,深层隐蔽油气藏发育与保存、不整合面结构与隐蔽油气藏分布、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形成和保存机理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的难点和前沿。深部存在活跃源岩和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