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2)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2)

2、公司拥有开展IPTV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2)

3、公司具备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和人员基础 (3)

二、项目与公司现有主要业务、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 (3)

三、项目投资概算 (4)

四、项目实施方案 (4)

1、项目实施主体 (4)

2、项目选址 (5)

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5)

五、项目效益情况 (5)

六、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5)

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各类运营资源,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全面支撑新媒体公司各种业务的拓展工作。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可支撑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开展各类新媒体业务,支持码流自适应、多屏发布及互动等先进技术,使得业务可多元化开展,具备网站、社区、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多通道多终端的互动能力,可实现对各类媒体业务的全覆盖。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国家近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是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司所运营的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鼓励和保护。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将助力公司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公司拥有开展IPTV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经省广播电视台授权,公司独家运营与广东IPTV集成播控服务、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配套的经营性业务。投资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 白皮书 (201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 2015年12月

版权声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

新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新闻宣传中心关于网络宣传平台管理维护的相关说明: 大权回归,网络宣传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又重新回到新传的手中。新传是唐社的门面,对于社外的人来说,如何了解和记住你一个社团,靠的绝大部分就是宣传。所谓宣传,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广告”。广而告之,让人家了解你,记住你,并能够在某种特别的触发机制下下意识地想起“啊,这个社团啊”,不经意地为我们也做了宣传,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好地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贡献力量,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原始的宣传方式也许就只是口头宣传,类似与叫卖的方式(现在经常还是会在校园里看到,比如发传单时喊上两嗓子);而随着宣传手段技术的革新和现实的需要,各种宣传媒介应运而生。招贴(广告牌,宣传栏,传单,海报,喷绘等)、POP广告(现场广告,比如说在图书馆爱心伞处的唐社宣传广告)、广播电视宣传等,不一而足,往往是同时运用,以求达到最大范围的宣传效果。我们一般将上述称之为传统宣传方式。现在经常会提起“新媒体”的概念,对于其含义我们不必过分追究,一般尤为指网络宣传手段。众所周知,其实网络宣传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了,但因其无差别超广范围的打击力度,能够打击到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各个方面,且对于经费的要求几乎为〇(特殊情况暂时不考虑),绝对是宣传的首选,如果利用得好,简直无敌。无论何种宣传,你做一个海报也好,制作一个视频,一部电子书也罢,都力争做到以下四点: 1.有效地传递所要表达的内容信息。比如做爱心伞活动,你制作一张海报,就务必要在海报上体现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活动背景内容形式等等,当然要力求简洁,这个这里不叙。 2.树立和推广社团的形象,提高影响力。我们是公益性质的爱心社团,但我们也很需要把本社团给“打”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样我们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才能扩大,才能够鼓励除了社团内部外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爱心活动中来。 3.做到易于接受,喜闻乐见,耳目一新(有亮点和暖点)。暖点想必不用说了吧。至于亮点,宿舍大厅时常会摆着好几个X展架海报在那儿,早上你匆匆地跑过,有哪个能吸引了你的眼球?要达到宣传目的,宣传媒介的亮点一定和凸显出来——要凸显亮点,一靠创新,二靠翻新。不是说老生常谈的横幅就一

一体化融合指挥平台解决实施方案

一体化融合指挥平台解决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神州数码一体化融合指挥平台 解决方案 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1.概述 (7) 2.方案设计 (8) 3.业务描述 (9) 3.1.可视化GIS调度 9 3.1.1.多种地图模式 9 3.1.2.人员实时定位 10 3.1.3.运行轨迹回放 10 3.1. 4.快速检索查询 11 3.1.5.一键指挥调度 11 3.1.6.圈选指挥调度 12 3.2.可视化视频调度 13 3.2.1.一键视频预览 13 3.2.2.多路图像轮循 13 3.2.3.多路窗口切换 14 3.2. 4.视频图像推送 14 3.2.5.视频图像分发 15

3.2.6.音视频联动调度 16 3.2.7.视频图像录制 16 3.2.8.视频图像抓拍 16 3.3.可视化语音调度 16 3.3.1.一键语音呼叫 16 3.3.2.多路来电队列 17 3.3.3.紧急报警来电 17 3.3. 4.紧急电话会议 18 3.3.5.紧急混合广播 19 3.3.6.集群对讲调度 19 3.3.7.文本数据调度 20 3.3.8.其他调度功能 21 3.4.手持终端调度 21 3.4.1.通信录 21 3.4.2.视频采集回传 22

3.4.3.集群对讲 23 3.4.4.呼叫业务 23 3.4.5.即时通讯(含文字、图片、音视频) 24 3.4.6.实时音视频通信 24 3.4.7.图片拍传 24 3.4.8.地图定位 25 3.4.9.语音会议 26 3.4.10.视频调阅 26 3.5.可视化预案调度 27 3.5.1.自定义预案类型 27 3.5.2.自定义触发方式 27 3.5.3.查询预案执行结果 27

(完整版)新媒体管理办法

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新媒体是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单位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信息中心是**单位管理,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情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必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信息中心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人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并及时报信息中心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

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信息中心进行年审检查。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账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2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索、整理、编排上传、发布工作。第八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1)各类动态信息、宣传信息、重大事项和行业动态;(2)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3)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 第九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应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发布信息做到图文并茂。 第十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应严格履行审核制度,由信息员收集、整理,并提出发布申请,经部门主要领导批准方可发布,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发布。新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单位对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严禁发布不实、不健康等违规信息。 第十一条信息发布频率1-3天发布一次为基础,并根据各部门工作情

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

新媒体平台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广播电视台名义建设微信公众号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新媒体发展中心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本单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五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4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六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动态信息、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和行业动态; (2)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七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网络言,生活语言,发布信息尽量达到图文并茂。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应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信息员收集、整理,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严禁发布不实、不健康等违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用户通过官方新媒体咨询业务,相应单位、部门应及时回复.如不能即时回复,应承诺答复期限、 第四章信息安全 第十条新媒体的发布、转载有关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涉密信息不得发布、 第十一条新媒体各平台责任单位必须切实加强账号管理和内容监管,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对出现违规内容的新媒体平台,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按照有关规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步入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机构纷纷探索媒体融合业务,积极开展新型制播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即媒体融合平台),可全方位满足各广电媒体机构在融合新闻生产、融合节目制作、多屏互动播出、媒体智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 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以融合资源环境为核心,支持互联网媒体资源、UGC/PGC内容资源、合作伙伴资源、台内各系统内容资源的统一聚合。聚合后的媒体资源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的管理、展现、共享,形成面向全台(集团)的融合资源库。除了支持对媒体资源进行管理外,融合资源环境也是面向全媒体融合生产的公共基础平台,媒体融合平台的人员/权限、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应用工具等也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管理。 此外,在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中还预置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包括全媒体指挥调度工具、收录采集工具、节目制作工具、文稿撰写工具、内容审核工具、资源管理工具、互动播出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在融合平台中即可以完成所有的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新媒体内容生产工作。各种生产工具基于标准接口访问融合资源库,而且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组成各种“逻辑”上的工作群组,从而提供灵活、强大、可扩展的生产制播能力。 鉴于台内已经有新闻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播出系统等,而且这些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融合平台可以与台内已有的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在内容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方面为原有业务系统提供强大支撑,优化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原有业务的工作效率。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

系统的升级换代,可以逐步将原有的业务整合到新的融合平台中,实现进一步的融合。 在内容发布运营方面,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除了能够满足电视、广播的内容生产要求外,还可为各种新媒体业务(如网络电视台、两微一端、IPTV、OTT、互动电视等)以及广播、报纸等提供内容生产及运营服务,助力各广电媒体机构开展广电的“互联网+”业务,进行多渠道拓展和多业态运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 ——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河北广播电视台梁栋 河北广播电视台作为河北省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政府沟通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是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政治使命,承担着及时传递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声音与重要举措的任务,承担着反映河北人民诉求的责任。现在台内各频道、栏目,完成了贯穿全天的时政和民生新闻、体育、娱乐等节目的生产和发布,每天有数小时的直播,每年还有数十次大型活动的现场报道。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融合移动互联,电视制作中心在融合媒体中央厨房的架构下结合云平台高清制作网进行了智慧融合媒体云的探索和实践。 1 项目简介 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架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层应用、分期建设的思路构建云基础架构,实现融合媒体云综合管理、服务功能;重点支撑河北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业务系统。按照规划,2017年6月,投资近1500万元完成云平台高清制作网建设;9月,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云平台高清制作网和“中央厨房”紧密结合构成了智慧融合媒体云一期项目,2019年即将开始二期建设。 智慧融合媒体云不再局限于广电行业本身,而是“大智移云”与各产业、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的融合媒体和智慧信息服务创新平台,定位于为“媒体服务,智慧河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1.服务媒体融合:为河北广播电视台提供开展融合媒体业务所需要的融媒体生产、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等全套云服务,助力传统媒体机构快速实现新型融合媒体转型; 2.服务智慧河北:为河北省内机构、团体、公司提供视讯生产、发布、爆料、互动、行业大数据舆情以及民生、文化、教育、政务等便民服务,实现全效媒体。 智慧融合媒体云一期项目的服务设计主要是针对B2B的服务。未来,将考虑面向河北省内个人,推出B2C服务,实现全员媒体,同时尝试将更多的业务向全国、全球扩展。 智慧融合媒体云按照大数据、多租户、云平台的技术规范进行打造,能够实现大规模、高并发、跨地域的平台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的设计理念,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体系,模块化功能设计,让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随着业务开展范围的扩大和用户规模的增加而线性扩容。基于软硬件技术共享,内容自动汇聚,可视化信息传播,用户统一认证,用户行为跟踪记录等机制,实现技术、内容、渠道、用户、数据、管理的多元共享和集中管控。 2 总体架构设计 2.1 基础层(IaaS)

云平台战略合作协议-专用版

智慧服务云平台 合作框架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双方就甲方指定的一家大陆公司委托乙方指定的一家大陆公司建设基于i T M T技术平台的i S e r v i c e智慧服务外包平台(i S e r v i c e智慧服务云)以及合作运营的相关事项,经多次协商达成一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本合同。 鉴于: 乙方所指定的公司是一家*****具有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团队资源(以下统称为乙方)。 甲方所指定的公司是基于i T M T(语音、新媒体、网络科技行业,下同)平台的信息内容服务商,拥有i S e r v i c e系列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数据库、以及一系列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业务流程

为核心技术构成的智慧服务云平台,具有承接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以下统称为甲方)。 甲方所指定的该公司已启动上市计划并且将投资2亿元在2年内完成全国50个二、三线城市布局,打造i S e r v i c e智慧服务云平台,积极承接当地服务外包项目,乙方所指定的该家大陆公司将成为甲方所指定公司的基础平台建设提供商以及相关行业解决方案技术提供商。 双方确认:将不在共同合作建设平台的地区(城市)与除对方的任何第二方开展与对方发生同业竞争业务。 双方确认:合作双方给予对方以最大限度便利、授权、支持配合,以获得当地政府项目或其他项目申请、销售订单的获得,该等便利、授权、支持配合包括但不限于:品牌使用与授权、各项经营资质合理使用与授权、销售、技术的互为支持与配合、社会关系的共享,以确保提升对方公司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据此:

媒体融合方案

媒体融合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报纸、网络“三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本台完成向新媒体融合的转型。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报网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色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络增进感情,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容的实质互动,可收到“报网双赢”之效。 2、经营融合:整合营销打造赢利平台 当前,地方城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广告投放规划也趋多元,一些客户不再单独考虑纸媒一种,希望也有其他新媒体形态可以提供,比如,、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的投放。在这样的广告需求下,媒体应加强经营上的融合,为一些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或者捆绑打包,附加赠送,为产品营销打造全新的360度传播效果。 3、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容为王”的原则。融合有助于做出有影响力的新闻。要让报纸与网络实现从形式到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报道,在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上下功夫,成为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群众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连心网”。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和联动,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二、重点容: 1、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

集团公司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集团公司云平台项目解决方案 I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全球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世界信息产业强国和地区对云计算给予了高度关注,已把云计算作为未来战略产业的重点,纷纷研究制定并出台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加快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并加快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抢占云计算产业制高点。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的云计算计划,内容涉及生产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云端产业、商务业务整合、政府网站改革、社交媒体等诸多方面。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促进云计算研发和示范应用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任务。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首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和IT龙头企业大举向云计算转型。国内专业机构认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已走过市场准备期,即将大规模突破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多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到“十二五”末,产值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主要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为应用重点。 云计算产业正处于发展迅速的新阶段,未来几个发展趋势应引起我们关注: 1)云计算概念将“去泡沫化”,其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将更加务实,一些 企业会制订务实的规划,试探性地开展云计算应用; 2)云计算服务商竞争将更加激烈,安全可靠、环保节能、易于升级、业务连 续性强的云计算将获得最后的成功; 3)云计算服务的深入将牵引通信产业提供更高速、更稳定、更安全的网络服 务。四是基于各类云计算的终端软件将蓬勃兴起,具有易用接口的开源云计算平台将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

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政务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政府官方新媒体是政务公开、服务干群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干群、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政府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或下级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

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进行年度审核检查。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帐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2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政务、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和行业动态; (2)政府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网络

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

新媒体平台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广播电视台名义建设微信公众号和 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新媒体发展中心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本单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五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4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六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动态信息、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

和行业动态; (2)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七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网络言,生活语言,发布信息尽量达到图文并茂。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应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信息员收集、整理,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严禁发布不实、不健康等违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用户通过官方新媒体咨询业务,相应单位、部门应及时回复。如不能即时回复,应承诺答复期限、 第四章信息安全 第十条新媒体的发布、转载有关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涉密信息不得发布、 第十一条新媒体各平台责任单位必须切实加强账号管理和内容监管,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对出现违规内容的新媒体平台,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天地图数据融合技术要求

天地图数据融合技术要求 (试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4年2月

目录 1 说明 (1) 2 技术依据 (1) 3 术语 (1) 4 成果数据规格 (2) 5 数据处理总则 (2) 5.1 数据源 (2) 5.2 基本原则 (2) 6 技术流程与分类处理要求 (3) 6.1 技术流程 (3) 6.2 分类处理要求 (4) 6.2.1道路数据处理要求 (4) 6.2.2铁路数据处理要求 (5) 6.2.3水系数据处理要求 (6) 6.2.4居民地数据处理要求 (6) 6.2.5境界与政区数据处理要求 (6) 6.2.6绿地数据处理要求 (6) 6.2.7地名地址与兴趣点数据处理要求 (7) 7 数据质量要求 (7) 附录A 数据分层与命名 (8) 附录B 属性结构 (9) 附录C 属性参考值域 (16)

1说明 天地图是由国家、省、市三级节点构成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天地图应用的日益广泛与深入,采用“超链接”和“服务聚合”的方式已无法满足跨省(市)域、跨层级(国家、省、市)的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查询、专题信息挂接、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需求。 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3年启动国家、省、市节点同构试点,旨在通过节点间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软件同构与数据融合,实现更深层次的分布式信息资源集成与协同服务,并为未来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服务资源动态调度奠定基础。 数据融合是节点同构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整合国家、省、市各级节点的数据资源,提高天地图各级节点数据的现势性,丰富数据内容。数据融合的主要对象包括水系、交通、居民地、境界、地名、地址、兴趣点与遥感影像等。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地图国家、省、市级节点数据融合的总体原则、成果规格、技术流程及处理与质量要求。各级节点在进行数据融合时,应遵循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并按照实际情况,针对本地数据特点,编制数据处理的相关细则。 2技术依据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7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 9010-2011 ●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GB/T 19711-2005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GB/T 20268-200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17-2009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2005 3术语 ●数据融合:从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精度和不同数据模型的地理空间数

2017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2)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2) 2、公司拥有开展IPTV 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2) 3、公司具备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和人员基础 (3) 二、项目投资概算 (3) 三、项目实施方案 (4) 1、项目实施主体 (4) 2、项目选址 (4) 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 四、项目效益情况 (4) 五、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5)

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各类运营资源,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全面支撑新媒体公司各种业务的拓展工作。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可支撑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开展各类新媒体业务,支持码流自适应、多屏发布及互动等先进技术,使得业务可多元化开展,具备网站、社区、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多通道多终端的互动能力,可实现对各类媒体业务的全覆盖。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国家近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是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司所运营的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鼓励和保护。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将助力公司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公司拥有开展IPTV 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经广东广播电视台授权,公司独家运营与广东IPTV 集成播控服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I

目录 第1章前言 (10) 1.1、教育大数据建设背景 (10) 1.1.1、战略机遇 (10) 1.1.2、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 (12) 1.2、教育大数据的来源 (12) 1.2.1、个体教育大数据 (13) 1.2.2、课程教育大数据 (13) 1.2.3、班级教育大数据 (14) 1.2.4、学校教育大数据 (14) 1.2.5、区域教育大数据 (14) 1.2.6、国家教育大数据 (14) 1.3、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图谱 (15) 1.4、教育大数据建设面临问题 (15) 1.4.1、产品同质化严重 (16) 1.4.2、分析端是整体短板 (16) 1.4.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16) 1.4.4、大数据价值尚未体现 (16) 1.4.5、数据模型的科学性不足 (16) 1.4.6、数据的权利制度未明确 (17) 1.4.7、数据规模日益庞大 (17) I

1.4.8、缺乏稳定高效的大数据环境 (17) 1.4.9、数据利用不充分 (17) 1.4.10、数据驱动带来的科研新挑战 (18) 1.5、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原则 (18) 1.5.1、要提前规划设计 (18) 1.5.2、要有清晰的边界 (19) 1.5.3、要保持连续性和规范性 (19) 1.5.4、采集粒度要尽可能小 (20) 1.5.5、教育大数据数据源分析 (21) 1.5.5.1、数据涉及面窄 (21) 1.5.5.2、有效数据量少 (21) 1.5.5.3、数据接口不完善 (21) 1.5.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分析 (21) 1.5.7、教育大数据建设责任制问题 (22) 1.5.7.1、校领导 (23) 1.5.7.2、教师 (23) 1.5.7.3、学生 (23) 1.5.7.4、家长 (23) 1.5.7.5、校园环境 (23) 1.5.7.6、教学管理与服务 (23) 1.5.7.7、社会 (24) II

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新媒体是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干群、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宣传舆论、塑造单位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新媒体)的作用,明确发布原则,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新媒体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新媒体平台,指以单位(本单位或下级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运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和APP移动客户端。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二条信息中心是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协调统筹、整体规划,监督检查与考评新媒体运营状况等。 第三条新媒体的开通。禁止任何个人以本单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四条新媒体信息变更。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新媒体建设申请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信息中心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

员变更,应重新填写《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信息中心备案。 第五条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11月份必须按照要求提交年审报告,报信息中心进行年度审核检查。未提交年审报告或审查不合格的,该平台不得继续运行,须及时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闭其帐号。 第六条新媒体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新媒体建设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完善工作队伍、落实发布审核机制、细化工作流程等,各开设单位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发布 第七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2名信息员,负责新媒体内容的搜集、整理、编辑上传、发布工作。 第八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范围包括: (1)各类动态信息、宣传教育、服务信息、重要事项和行业动态; (2)形象宣传、文化建设、公益活动等; (3)经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 (4)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要发布或转发的信息。 第九条新媒体发布信息要确保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多运用

大数据融合是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3775893.html, 大数据融合是关键 作者:程彦博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第18期 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目标的城市不一而足。然而,究竟怎么做才能达到智慧城市的标准?如何利用跨部门的大数据,融合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的“智脑”,辅助把脉城市经济运行? 最近,“互联网+”成为一个热词。在城市信息化领域,“互联网+”同样给智慧城市建设插上了翅膀,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城市可以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实,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智慧城市,从城市管理和服务者的角度,都希望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大联动,最终实现建设一个智慧的公共城市环境。 然而,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没有停止。经过多年的建设,各个城市也建设了大量的信息系统,然而这些系统由于受到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时至今日,当建设智慧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迎面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智慧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智慧城市? 近日,东方通连续荣获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发的智慧城市两大奖项,在大数据的融合应用服务领域持续发力。那么,是什么让东方通获此殊荣,东方通是否找到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所在? 东方通副总裁、数据融合服务中心总经理李晓钢一语中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务大数据融合。 跨部门大数据融合模型创新 人们喜欢把大数据比喻成金矿,认为其中蕴含了巨大的价值。然而,这些数据真的要产生价值,一定不能是割裂的、无法共享和互通的。 近年来,政府和各个行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各类数据不能互通、信息资源不能整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破解各类业务、各种应用的信息和数据资源整合的问题,已经箭在弦上。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以及政府基础信息共享的模式正在推行,各个行业围绕行业特征建立了行业基础信息系列标准,针对人口、法人、道路基础设施、车辆等要素,基本形成了以人、物为主管理对象的唯一标识编码体系。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2)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2) 2、公司拥有开展IPTV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2) 3、公司具备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和人员基础 (3) 二、项目与公司现有主要业务、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 (3) 三、项目投资概算 (4) 四、项目实施方案 (4) 1、项目实施主体 (4) 2、项目选址 (5) 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5) 五、项目效益情况 (5) 六、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5)

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各类运营资源,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全面支撑新媒体公司各种业务的拓展工作。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可支撑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开展各类新媒体业务,支持码流自适应、多屏发布及互动等先进技术,使得业务可多元化开展,具备网站、社区、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多通道多终端的互动能力,可实现对各类媒体业务的全覆盖。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国家近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是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司所运营的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鼓励和保护。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将助力公司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公司拥有开展IPTV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经省广播电视台授权,公司独家运营与广东IPTV集成播控服务、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配套的经营性业务。投资

新媒体建设方案

微信公众号建设方案 一、微信公众号特点 与微博单向传播特点所不同的是,微信主要特点在于交互,基于该特点在政务微信建设中可寻求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 亮点,在建设过程中善加利用也能推进相关业务科室办公的进一步电子化,如:档案受理申请、投诉举报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受理等方面业务等。 二、本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政务微信平台建设现状 (一)相关区县建设进度:目前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浦东、静安、黄浦,现对外提供订阅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主要分为订阅号、服务号,订阅号类似微博,仅能够提供发布信息,收取留言两种功能,而服务号除此之外可以内建模块,嵌入服务功能,现仅浦东市场局为服务号,主要服务项目为窗口业务办事指南、行政许可状态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服务直接链接至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海)。(如下图)

(二)“xxx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现状 已完成微信公众号申请,参考各区县命名为“xxx市场监管”,已提交身份认证审核信息,15个工作日内通过微信官方身份认证审核后可开始正式运营。 三、“xxx市场监管”微信平台初步建设设想 (一)建设目标:集信息发布与服务民众为一体,成为具有广泛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平台。 (二)具体内容:提供发布类信息和交互类服务的政务微信平台。 1.发布类信息每周3-5条,摒弃微博时代以知识类信息为主的运营特点,初步设想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 (1)x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信息:职能介绍、地址、联系方式、分支机构详情等便民信息。

(2)主动公开类政府信息。 (3)新闻类信息、监管信息、食品药品相关风险警示等。(4)市场监管相关法律常识、工商监管常识、食品药品常识、质量监督常识等。 2.以交互类便民服务建设为主,初步计划在以下几个类别的服务中寻找提供便利度最大,给业务科室带来负担最小的一到两种: (1)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新平台+依申请公开受理接口)(2)投诉举报平台 (3)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4)档案查询平台(设想模式:微信公众平台接受受理, 将扫描版档案发送至邮箱) 四、“xxx市场监管”政务微信平台建设难点 (一)需要信息中心的技术配合以及与业务科室的业务工作 配合。 (二)服务类模块建成磨合期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业务科室的 工作量,需要业务科室的理解与支持。 (三)在模块建设中可能会涉及到物质投入。

北明数据融合与治理平台V1

北明数据融合与治理平台V1.0 操作手册 项目名称:北明数据融合与治理平台V1.0 承建单位:北明软件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3) 关于本手册 (3) 预期读者 (3) 前提和假设 (3) 定义 (4) 系统概述 (5) 系统权限 (5) 2.1.1用户权限 (5) 2.1.2菜单权限 (5) 2.1.3数据权限 (5) 系统登录 (5) 平台操作说明 (7) 数据采集平台操作说明 (7) 3.1.1数据源管理 (7) 3.1.2结构化数据采集工具 (10) 3.1.3大数据采集工具 (22) 3.1.4爬虫数据采集工具 (29) 3.1.5数据采集自动化服务工具 (37) 数据处理平台操作说明 (39) 3.2.1调度管理 (39) 3.2.2引擎管理 (43) 3.2.3数据清洗转换 (45) 3.2.4数据脱敏处理 (47) 3.2.5服务器管理 (49) 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51)

3.2.1元数据管理 (51) 3.2.2基础管理 (56) 3.2.3目录管理 (61) 3.2.4资源服务注册 (77)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操作说明 (79) 3.3.1交换节点管理 (81) 3.3.2交换任务管理 (87) 3.3.3交换监控 (88) 数据治理平台操作说明 (89) 3.4.1数据标准管理 (89) 3.4.2治理指标管理 (90) 3.4.3数据资产管理 (91) 3.4.4数据治理规则应用 (92) 3.4.5治理调度配置工具 (93) 3.4.6治理分析统计 (94) 3.4.7治理知识管理 (95)

前言 关于本手册 本手册将本系统实施步骤一步步进行详细阐述,由浅入深讲述系统实施时所有注意事项,并对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作以全面介绍,使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通过查阅本用户手册而得到轻松解决,深入浅出地了解该系统,并能灵活、有效地应用该系统,提升管理。 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功能概述和特点; 2.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3.如何使用本系统页面中的各个功能; 4.如何对本系统进行设置; 5.常见问题及处理; 6.本系统的操作流程讲解。 还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本手册中的页面图片只是列举的实例,可能与您在实际操作时略有不同,但并无大碍,相信您能够灵活地应用本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预期读者 本手册的主要对象是具体的实施操作人员,为他们提供实施操作方面的指引,帮助实施人员熟练操作本系统的各项功能,来完成日常的业务工作。本手册以新办业务作为实例,讲解了系统的通用的操作流程和方式,其它业务与新办业务的操作方式基本一致,可以参照操作。 前提和假设 假设您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经验和知识,并假设您对本系统涉及的业务领域有整体的了解。如果您没有使用过本系统,我们建议您接受一次或者更多的本系统的培训课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