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本篇小说中所出现的重要词语和兔子;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2、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3、了解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三、情感目标

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人类历史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二、请为文章中的生字注音(略)

三、积累成语(理解文章中的成语的意义)

四、初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小说以什么为开头的?

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

2、是如何结尾的?

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3、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能否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起一个名字?

线索: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秋天的精美景致

果园丰收图景丰收富有图景狩猎图景小地主生活图景

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

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4、主题探究:“安东诺夫卡苹果”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吗?

“安东诺夫卡苹果”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吗?

那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表现了什么主题:“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这是一首旧时代的挽歌,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感来感染读者。

5、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特点

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

有人说,他作品中的风景描写,比起图画,这篇小说更像电影,因为作者在描绘每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身临其境。《安东诺夫卡苹果》仿佛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记录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

充满了诗意的氛围。请细读课文第一部分,选择期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加以赏析。

(学生阅读讨论)

重点赏析(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中第一段主要从哪两个侧面来写果园丰收图景的?第一段与后面段落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1)、果园清晨图。

(2)、果园日暮图。

——这部分作者只是用寥寥几笔勾勒果园清晨图和日暮图的大致样貌,后面部分作者又饱蘸了浓浓的色笔来细描这两幅图画,先略后详。

2.概括这部分景色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

(1)视觉、嗅觉、听觉的结合

(2)概括性描写与细节描写(工笔)的结合

(3)渲染气氛,表达感情

3.赏析提示

果园清晨图

?视觉的印象: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

?嗅觉的印象: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的印象:“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

——概括性描写

果园日暮图

?视觉的印象:满天星斗、沉沉夜色;

?嗅觉的印象:清新空气中的焦油味;

?听觉印象:叽叽嘎嘎远去的车声。

——概括性描写

?生动细节: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果园清晨图

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绿色的果园色调中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

前景:人物。在“小家碧玉”和“公子哥儿”的群像中,“村长年轻的妻子”成为了作者重点描绘的主角。作者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她的外貌、穿着,简直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用果园主议论她的话来点出她内在的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这样由外而内地把一个典型俄罗斯农村主妇的形象推到了我们面前。几个次要人物则在画面的另一边构成一幅买卖图,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

——详细描写

果园日暮图

?浓墨渲染夜幕图画。

?作者用嗅觉和听觉来着色:袭人的“寒气”“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之中,“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果园里的“篝火”成了这一幕的主角,蒲宁写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逼真又富

有生活气息。

?深夜的星空下,声音又一次成为主角。列车经过时的声音和单管猎枪的枪声被描写得出神入化,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些许诗意。

——详细描写

6、第二部分中主要从哪两个侧面来写庄园生活图景的?

(1)、富裕庄户生活图。(2)、中等贵族生活图。

7、概括这部分景色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

(1)虚实结合(2)远近结合,描写有序(3)具有象征性

举例:A、富裕庄户生活图

?用素描的笔法忠实地临摹了庄户人家的富有景象:“打麦场旁边,辟有一方方的大麻田,大麻又密又壮,连成黑压压的一片;打麦场上耸立着谷物烤干房和禾捆干燥棚,房顶铺得整整齐齐,犹如梳理过的头发;谷仓和仓库都安着铁门,里边存放着粗麻布、纺车、新皮袄、嵌有金属饰件的马具、箍着铜箍的斗。大门上和雪橇上全都用火烙上了十字架。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是件异常诱人的事。”

B、姑母庄园生活图景

?骑马到庄园的路上,好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作者的观察由远及近,先写远方的景物:天空、朝阳、雨后的钢轨般的道路。再写近处的景象:“一望无垠的大片大片倾斜的冬麦田”以及盘旋的“鹞雏”。紧接着,“鹞雏”又将我们的视线由近引向了远方:“一根根轮廓分明的电线杆朝阳光灿灿的远方奔去,而横在电线杆之间的电报线,则像是银光闪闪的琴弦,正在沿着晴朗的、斜悬的天空滑动,电报线上停着好些青鹰,——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

?他的观察和描写都是有序的,准确而优美。“深邃的蓝天、绚烂的朝霞、绿色的麦田、亮晶晶的大路、黑色的青鹰停在银色的琴弦”上……这些色彩又是多么鲜亮明丽!蒲宁对色彩的感觉是一流的,他的图画里永远都充斥着明丽悠扬的旋律。

C、姑母的“宅第”如何?

?从姑母那巨大而古老的“宅第”的描写中我们能感觉到它的某种象征意义,它或许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也不会有倾圮之日。“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和“数以千计的麻雀却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泻到另一个屋顶”,给这个静寂的景象增添出活泼的动感,表现出动静的完美平衡,也顺利地引出了“安乐窝”这个对贵族宅第的评价。

D、难舍贵族情结:通过物质空间的描写,揭示了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贵族的华贵、矜持、气派都在房间内部的陈设中一览无余。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图画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而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E、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无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一种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因而,在他的笔下,贵族农庄的生活是美好而惬意的。有了这层了解,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他在描写农奴制以及姑母的农庄时,会那样饱含深情。

第3部分: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

“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出场?

野性、豪爽、不拘小节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8、三部分中主要从哪两个侧面来写果园丰收图景的?

(1)、雨季景象图。(2)、雨霁日出图。(3)、狩猎图

9、概括这部分景色描写所体现出的特点。

(1)高超的色彩运用

(2)前后的对照(粗犷与温馨)

举例:偶尔,傍晚之前,在西半天上,落日的颤抖不已的金光会穿破阴沉沉地压在地面上的乌云。这时空气就变得洁净、明朗,夕照令人目眩地辉耀于叶丛和枝桠之间,而叶丛和枝桠则由于风的吹拂犹如一张活动的网似的摇曳摆动。同时,在北半天,在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上方,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闪着光,乌云则慢慢地凝聚成为连绵不绝的含雪的云峰。

这里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色彩运用,短短的几句话里,充满了明与暗、冷与热、轻与重、动与静的对比。

10、?第四场景中描写了什么内容?和前面的三部分在色彩上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回忆小地主生活图景——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

“纡尊降贵”的老爷、没有“灵犭是”灵活的猎犬,以及那忧郁的悲戚的歌声,都显示着农村的衰落景象,和作者的缅怀与惋惜之情汇合在一起,将小说结束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第4部分:时世的变迁,凭吊贵族生活一去不返。

“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展开对小地主生活图景的回忆。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回忆: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五、风景描写内容的艺术启示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给了我们许多艺术的启示:风景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是作者的语言。《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画”也是“话”,将往昔欢快之景与今日萧瑟之景并置,便替作者说出了心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风景描写与风景绘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正在于此。

小结:

整篇小说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归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六、作业:

?运用场景描写的有关知识,根据近日天气特征,就你所生活的环境,写400~5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意志 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 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介绍作者的写作特色。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可能出现的答案: 1、太长,没有什么趣味。 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没什么趣味呢? 明确;文章似乎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 2、环境描写十分突出。 教师可引出蒲宁的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在学习雨果的《炮兽》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传统教材称为环境描写)的合称。那么,这篇小说以什么场景为开头的?又是如何结尾的? 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回答问题。 明确: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 四、线索分析 这篇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那么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或者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明确: 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

教学反思四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教学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坚持写日记,二是爱护图书,通过三年半的习惯篇的学习和平时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习惯。早在一、二年级时,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应该并经常贯彻要保护书籍的习惯。做到哪些要求,学生也能了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爱护书籍,所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仔细对于爱护书籍观察,弄清图意,启发学生说说保护图书的方法,并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习惯养成情况。学生基本能总结,于是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修补已经破损的图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显然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从不动手,因此,在课堂上,发现很多孩子都不会修补,即使会修补的也做得很粗糙,由此我让学生总结,修补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做的,而且不管如何修补都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样,因此关键还是要靠平时的爱护。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师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对于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树立典型,榜样示范,耐心指导,持之以恒。 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地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课前预习说说植树的好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在深入理解诗歌时,我抓住“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是本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课文核心。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达的表层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之大。并通过阅读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树的具体好处,在此基础上,了解“绿色工厂”、“绿色的希望”、“绿色宝库”等词语的具体含义。 2.《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 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这个故事告诉 学生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课的学习,以读贯穿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生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第二段,着重指导读好对话。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分清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并结合语言及前文内容,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朗读体会“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等词语,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3.《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预习先完成课后第四题,课堂上教学第二自然段就结合课后第四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味出“吹拂”、“洒落”写出了春风、春雨的柔和,“烂漫无比”表达了春天里万物萌发,颜色鲜明美丽,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

4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附答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理解小说 的象征意义; 3.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二、学法指导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鉴赏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因此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析该课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在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伊凡?蒲宁(Ivan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 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2.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文本鉴赏 提及十九世纪的俄罗斯艺术,人们便不由得想起那些优美的风景画。俄罗斯大地那雄浑壮丽、明丽 动人的景致,通过艺术家们的笔触传遍了世界。除了列维坦等著名的四大风景画家之外,还有许多文学 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亚于那些绘画作品,也具有同样深邃迷人的魅力。契诃夫、屠格涅夫、蒲宁都是公认的文学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热爱大自然,浪漫、激情又充满了深沉的忧郁。正 如契诃夫在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的“望着温暖的夜晚的天空,望着映照出疲惫的、忧郁的落日的河流和水塘,是一种可以为之付出全部灵魂的莫大满足”,于大自然中荡涤身心,师法自然,崇拜自然,这种共 同的美学追求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带来了相似的风格。 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这篇作于一九零零年的《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一个脍 炙人口的风景小品。它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 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给了我们许多艺术的启示:风景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同时也 是作者的语言。《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画”也是“话”,将往昔欢快之景与今日萧瑟之景并置,便 替作者说出了心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风景描写与风景绘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正在于此。 【预习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馥.郁:拾掇.:寒噤.:犄.角:詈.骂: 倾圮.:入殓.:静谧.:黑黪黪 ..: ..:黑魆魆 分蘖.:狺狺 ..:娇妍.:忧悒.:凛.冽.: 簌簌 ..:斜睨.: 2.根据拼音填空 风驰电_____(chè) _____(kè)勤_____(kè)俭 ______(xiān)尘不染 _____(yí)指气使不可_____(míng)状美____(lún)美____(huàn) _____(jié)然不同 _____(qìn)人心脾卷_____(zhì)浩繁 _____(yū)尊降贵 _____(qù)无一人 _____(chuān)流不息

浅谈备课的有效性

浅谈备课的有效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所以才会有名师说“对于一节课来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对于一堂课来说,则只用了15分钟。”所以,在课堂上,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设计,还是在一些教学细节上,“旁观者”们看到的只是挥洒自如,只有“当局者”才知道,在课堂上轻松随意后面,教师为了准备这一节课该付出多少的心血——何况,还要知道怎样的准备、怎样的设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远的目标。所以,我想以“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为主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从关注教参、课本向关注学生转变。 到底备课应备什么?教师应该准备什么?引起了有思考的老师的层层思索。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则必然无效。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则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很辛苦,但学生学得不快乐。“教师很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备课的有效性不大。这是由于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喜欢的听棵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要想使我们的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就要更多的了解学生。 新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具体的情境,我们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我在备《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先调查了一下学生,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但却从来不自己削水果,更不可能发现水果中的秘密,所以最后我设计了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去后自己试试切水果,比比平常的切水果和横切水果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中开拓了思维。 在备课时,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了解。 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需好好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我想分析学生要与分析教材同步进行,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把备学生与备教材结合起来。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学目的 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 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设想自读小说,找出美丽风景描写地方玩味。看俄罗斯风景画家的绘画。体会“动静相宜”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小说四个部分的内容概略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二、读小说欣赏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1.农村风光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在寒气袭人的晚霞下,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天色越来越暗。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在黑?q?q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黄火周围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晃不已。一会儿一只足足有好几俄尺长的黑黪黪的手把一棵树遮得密不透风,一会儿又清晰地出现了两条巨腿――就像是两根黑漆柱子。摹地,黑影闪了闪,从苹果树上滑落到了林荫道上,盖没了整条道路,从窝棚直至围墙的便门…… 2.农妇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a) 富庶的农村 “安东诺夫卡又大又甜,准能快快活活过一年。”安东诺夫卡大年,农村里的事就好办了,因为这年的庄稼也必定是大年……丰收年成的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进一步理解场景,领会和掌握风景描写的顺序和笔法。 3、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学法指导】 本文的学习用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序,进行知识积累,讨论探究,展示交流与点评。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 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17岁)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蒲宁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年华》,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场景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到哲赛岛旅行时的自然环境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景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景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景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景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自学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静谧.()槭.树()叽叽嘎嘎.()惬.意()楸.树()鸫.鸟()馥.郁()器皿.()掎.角之势()犄.角()腌.肉()斜睨.()寒噤.()拾掇.()忧心忡.忡() 黑魆.魆()黑黪.黪()迥.然()牝.马()入殓.() 美轮美奂.()按辔.()鹞.雏()柞.树()孳.生()詈.骂()冰凉砭.骨()媲.美()踯躅 ..()酣.睡() 倾圮.()灵缇.()忐忑 ..不安()揩.油()摇曳.() 颀.长()罂粟 ..()膻.味()颐.指气使()隽.永() 娇妍.()忧悒.()痨.病()伛.偻.()卷帙 ..浩繁() 狺狺 ..()箍.着()倏.忽()麦秸.()哮喘.()(二)根据词义写词语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指使人的傲慢神气。不可名状:没办法作出陈述或描摹。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卷帙浩繁:书籍的数量非常多。 纡尊降贵:地位高贵的人自抑身份。 阒无一人:形容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三)文学常识填空: 1.蒲宁,俄国作家,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代表作品《落叶》《乡村》等,193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风景具有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和作为幕间音乐的意义。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安东诺夫卡苹果》自读指导精编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自读指导教案 教学参考 0908 1357 《安东诺夫卡苹果》自读指导教案 A.课堂教学 一、自读要求 1、字词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落实 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 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设想: 文章篇幅较长(13000余字),利用早读、课外自读课文,利用一个小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在大致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一部分,侧重场景描写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步骤 (一)作家简介 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17岁)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 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

苹果里的五角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准备: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随想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 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 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 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 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 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 道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 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 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 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描红。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 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作业设计 课内: 1 抄写词语; 2 多音字组词; 3 造句;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5 听写词语。 课外: 1 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 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随想 一、复习。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 段。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 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 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 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 惊奇了。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 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 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 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 要讲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 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 图案的有关句子。 6.齐读第一段。 5.齐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 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 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 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 方法是(),而课文中的小男孩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新部编)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目标导读: 知识目标: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自主导学: 一、自主积累 1、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伊凡?蒲宁(Ivan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可以用“跨越了世纪、跨越了国界,也跨越了流派、跨越了文化”来概括。整个创作活动共持续了67年,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 1)1910年之前:创作早期,占主要地位的是诗歌,主要有《落叶》、《在火车上》、《祖国》等,散文作品主要有:《山口》、《松树》、《圣山》和《安东诺夫卡苹果》等,充满抒情气息; 2)1910-1920年:创作中期。对古老文明的源头以及民族生存发展的规律的探究以及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现状促使蒲宁深入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创作了“农村写生系列”作品:《乡村》、《旱峪》、《扎哈尔.沃罗比约夫》、《春日的夜晚》等,和“爱情悲剧系列”作品:《爱情学》、《轻盈的气息》、《阿强的梦》等。 3)1920年后:蒲宁的创作力再一次爆发,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如《米佳的爱情》、《中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托尔斯泰的解脱》等. 代表作介绍 1)、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先生》(1915):20世纪初作家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游历大大拓展了蒲宁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这便是本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背景。小说淡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来@源:z^zste~p.c%om&] 2)、短篇小说《轻盈的气息》(1916):表达了生与死的较量以及人类对生命战胜死亡的

《安东诺夫卡苹果》习题1

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习题 分层训练与单元检测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bì )馥郁(fù)雪橇(qiào)篇什(shí) B.按辔(pèi) 发绺(jiù) 狺狺(yán) 分蘖(niè) C.忐忑(tǎn tè ) 骟马(shàn) 大厦(shà) 狩猎(shòu) D.鹞雏(yào) 打褶(zhě) 瘦削(xiāo) 粗糙(cāo) 解析A项“谧”应读mì,“橇”应读qiāo。B项“绺”应读liǔ,“狺”应读yín。D项“削”应读xuē。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萦绕烟蔼纹丝不动心旷神怡 B.夙愿社稷井井有条一泄千里 C.演绎栖息小心翼翼川流不息 D.瘦削弛骋深不可测周而复始 解析A项“蔼”应为“霭”。B项“泄”应为“泻”。D项“弛”应“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许多版权保护壁垒森严的国家,一旦发现用假冒奢侈品的人,轻则假冒品被没收,重则锒铛入狱,麻烦缠身。 B.改革是渐进式的、积累式的,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踟蹰不前,既要先易后难,也要敢于攻坚克难。 C.你跟他们说白,他们偏偏回答黑。明明大家都往东看,他们偏偏往西走。他们这种唱反调的癖好来自何处? D.“丽舍”二期前临木兰大道,后有新建的三甲医院,且与著名的省重点学校隔街相望,处于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地段。 解析“宜室宜家”指夫妻和睦,家庭和顺。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B.整篇小说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带入那个徐徐的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C.我对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还记忆犹新,——那都是不久以前的事,——它同富裕的庄户人家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都克勤克俭,同样都过着那种老派的安宁的乡居生活。D.窃贼在蒲宁博物馆警报器失效的情况下破窗而入,拿走多份手稿,还有作家用过的剃须刀、夹鼻眼镜、手提箱和烛台。馆方估计损失高达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0.7万元)之巨。解析A项“蒲宁的创作”和“高手”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D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之巨”。 答案 C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两句话,与画线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我们也学到很多正能量,如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都要有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坚韧斗志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9题。 ……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八月里,下了好几场暖和的细雨,仿佛是特意为夏种而降的甘霖,这几场雨十分及时,正巧是在月中圣拉弗连季伊节前后下的。俗话说:“拉弗连季伊节雨濛濛,不起浪,不刮风,好过秋来好过冬。”后来到了夏末,田野里结满了蜘蛛网。这也是个好兆头,所谓:“夏末蜘蛛成群,秋天五谷丰登”……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这是那位果商兼果园主雇

《苹果里的五角星》公开课教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公开课教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本领 17苹果里的横切苹果创造力 “五角星”深有感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造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听写词语。 课外: 1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haoqie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及答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导学案 编者:鸣 【课前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理解小说 的象征意义; 3.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二、学法指导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鉴赏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因此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析该课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在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知识 1.作者简介 伊凡?蒲宁(Ivan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2.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文本鉴赏 提及十九世纪的俄罗斯艺术,人们便不由得想起那些优美的风景画。俄罗斯那雄浑壮丽、明丽动人的景致,通过艺术家们的笔触传遍了世界。除了列维坦等著名的四大风景画家之外,还有许多文学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亚于那些绘画作品,也具有同样深邃迷人的魅力。契诃夫、屠格涅夫、蒲宁都是公认的文学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热爱大自然,浪漫、激情又充满了深沉的忧郁。正如契诃夫在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的“望着温暖的夜晚的天空,望着映照出疲惫的、忧郁的落日的河流和水塘,是一种可以为之付出全部灵魂的莫大满足”,于大自然中荡涤身心,师法自然,崇拜自然,这种共同的美学追求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带来了相似的风格。 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这篇作于一九零零年的《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风景小品。它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给了我们许多艺术的启示:风景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是作者的语言。《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画”也是“话”,将往昔欢快之景与今日萧瑟之景并置,便替作者说出了心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风景描写与风景绘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正在于此。 【预习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馥.郁:拾掇.:寒噤.:犄.角:詈.骂: 倾圮.:入殓.:静谧.:黑黪黪 ..:分蘖.:狺狺 ..:娇 ..:黑魆魆 妍.:忧悒.:凛.冽.: 簌簌 ..:斜睨.: 2.根据拼音填空 风驰电_____(chè) _____(kè)勤_____(kè)俭 ______(xiān)尘不染 _____(yí)指气使不可_____(míng)状美____(lún)美____(huàn)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15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甘霁(jì) 2.静谧(mì) 3.惬意(qiè) 4.馥郁(fù) 5.粗糙(cāo) 6.犄角(jī) 7.篝火(ɡōu) 8.按捺(nà) 9.媲美(pì) (二)多音字 1.颤 2.偻错误! 3.澄 4.幢错误! 5.咽 6.隽错误! 二、写准字形 1. 2.错误! 3. 4.错误! 5. 6.错误! 7. 8.错误! 三、用准词语 1.淹没湮没

例 句 (1)受强台风“威马逊”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南宁母亲河邕江水位猛 涨,有市民驾着小船在洪水淹没的广场上撒网捕鱼。 (2)延续了数千年的楼兰文明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辨 析 淹没:(一般指水)漫过,盖过。 湮没:(一般随时间的流逝)埋没。 2.富裕富余 例句 今年1~5月,××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 961人(次),实现创收9 393.39万元,家家富裕起来。 辨析 富裕:(财物)充裕丰富,一般是说生活水平比较好。 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多指东西比较多,在够用的基础上还能余出一部分来。 四、积累成语 1.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2.不可名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3.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又高大又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4.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不了解。 5.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 6.纡尊降贵:指有地位、身份的人放下尊严或架子,谦卑以处。

对应学生用书P16 俄国文学家——蒲宁 简历:蒲宁(1870-1953),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园里度过的。由于家道中落,15岁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 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1920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1953年在巴黎病逝。 作品:诗集《落叶》,短篇小说《三个卢布》《中暑》《安东诺夫卡苹果》《松树》《乌鸦》《新路》《巴黎》,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以《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获奖原因为“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以继承”。 评价:俄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曲地主阶级的挽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虽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存在,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贵族阶级越来越颓废堕落。作者以这一时代的典型特点为题材,选择地主庄园为背景,描写了生动的场景。

最新《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

《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 提及十九世纪的俄罗斯艺术,人们便不由得想起那些优美的风景画。俄罗斯大地那雄浑壮丽、明丽动人的景致,通过艺术家们的笔触传遍了世界。除了列维坦等著名的四大风景画家之外,还有许多文学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亚于那些绘画作品,也具有同样深邃迷人的魅力。契诃夫、屠格涅夫、蒲宁都是公认的文学家中的“风景画家”,他们热爱大自然,浪漫、激情又充满了深沉的忧郁。正如契诃夫在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的“望着温暖的夜晚的天空,望着映照出疲惫的、忧郁的落日的河流和水塘,是一种可以为之付出全部灵魂的莫大满足”,于大自然中荡涤身心,师法自然,崇拜自然,这种共同的美学追求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带来了相似的风格。 蒲宁作品中的风景描写向来为文学界称道。这篇作于一九零零年的《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风景小品。它简直就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俄罗斯田园风景影片,由一幕幕细腻的工笔画连缀而成,欢娱与感伤的情绪成为整个“电影”的配乐,令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说它像“电影”而不仅仅是图画,是因为蒲宁在描绘每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如临其境。这篇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这一点很像散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秋天的精美景致。“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馥郁甜香中,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这又是一篇由思绪而组织的小说,凭借“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丰收年成的情景,我是怎么也忘怀不了的”“我对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还记忆犹新”等这样的语句将小说过渡到另一幅图景中,显得娴熟而自然。 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绘。开始那一句充满抒情格调的“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将我们一下子就带入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中。一句“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又将我们带入清晨的果园。先是视觉的印象: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然后是嗅觉的印象: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接着是听觉的印象:“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一句“运苹果非得夜间不可”,又将我们引入了果园之夜的图景——依然有视觉的印象:满天星斗、沉沉夜色;嗅觉的印象:清新空气中的焦油味;听觉印象:叽叽嘎嘎远去的车声。前面都是概括性的描写,紧接着,作者来了个生动的细节。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 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在丰年里,人们 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在寥寥几笔勾勒出果园清晨图和日暮图的大致样貌之后,作者又饱蘸了浓浓的色笔来细描这两幅图画。“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蒲宁一定是懂得绘画技巧的,因为他的图画里体现了精当的构图,画面的比例恰到好处,不仅照顾到了光影的效果,还考虑到如何设置中

最新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优秀篇)(精品)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优秀篇)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即事悟理,明白真谛。 2、设计理念: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3、思路提要:悬疑——感受——悟理——迁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创新”故事一个,“创新”名言两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故事引入。(此处应选择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故事素材)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或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集体讨论课文层次。(按叙述与议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质疑引入。 通过熟悉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说实话,老师对他们都挺喜欢,不过,如果让作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此处会出现两种情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精读课文铺平道路。)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同学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个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同学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同学们到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着重探讨“举”字内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