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说:“秦晋之好,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心灵美)(窈),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此过程在文本中需要一个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其实《诗经》中,不只是《关雎》,还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诗歌都体现着这种理想的审美关系。《蒹葭》更是把爱情的审美体验提升到了主体对于时空和生命哲性思考的高度。

《关雎》是周朝的民歌。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时期,统治者建构了以宗法血缘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浸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早期的儒家学说以“和”为美,视主体的功德圆满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论语·先进》中孔子独倾心于曾子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把社会的“礼治”和理性的规范变为人们出自天性的自觉要求,——早期的儒家学说不是泯灭人的自然性的。反映在爱情审美价值观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理性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人的理想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唯其如此,《关雎》才得以列诗三百之冠,并倍受后人推崇。另外,民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为这种爱情审美追求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和温度。

但是,这样理想的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在主流话语中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屹立于风雨中的冰凉的贞节牌坊才是爱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真实。闪耀于先秦爱情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光.

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诗经鉴赏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12级音乐表演2班 1217435064 郭权上午1、2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

关雎蒹葭带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诵读点拨 本诗是一首四言诗,读时要采用“二二”拍,对诗中运用的重章叠句要格外注意,对诗中变换的词要通过重读进行强调,突出文章的抒情效果。要注意读好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多用拖音,将诗的音韵美充分表现出来。 二、知识清单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祀的颂词。《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赋,即铺写陈述客观事物或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 比,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打比方的创作手法。 兴,是一种借助其他事物开头,通过联想,引出主题的创作手法。 30.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翻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思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文学常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

《关雎》、《蒹葭》两篇比较阅读教学教案

《关雎》、《蒹葭》两篇比较阅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均出自于《诗经》。那就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2、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3、出示学习目标。 【说明: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展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增加对《诗经》的了解,扩充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题情境中,为后面的学习蓄势。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1)、教师伴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唏(xī)坻(chí)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明确: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诗经 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通用)

《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导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jū)(jiū)窈窕( yǎo )( tiáo )好逑(h ǎo )( qiú) 寤寐( wù)( mèi )溯洄( sù)( huí)坻( Ch í)荇菜( xìng )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 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 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创新能力运用】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

《关雎》赏析

关雎 《诗经·周南》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洲:水中陆地。 窈窕:文雅娴静的样子。淑:品德善良。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流:采摘。 寤寐:醒着睡着。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反:翻身。 友:友爱、亲近。 芼:择取。 【赏析】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全诗共五章,写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采荇菜的姑娘,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婉转,富于民歌情味。孔子曾评论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

关雎蒹葭课程重点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和鸣的雎鸠鸟来象征爱情,(比)和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产生了意义上的关联。(兴) 3.《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诗歌表达了怎么样思想感情?) 本诗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是一种真挚热烈、健康美好的感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1.《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 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 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 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2.《蒹葭》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3.《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4.《蒹葭》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A.诗歌每一小节前两句描写了一种凄清苍凉的景色,衬托出主人公的惆怅;B.每小节后四句写出了主人公对伊人上下寻求,却又寻求不得的情景,既表达了主人公的惆怅,又写出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5.《蒹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6.《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只是理解,不用背诵)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 精品文档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带来诗经中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完整版)关雎蒹葭复习题

《诗经》两首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蒹. 葭()涘.()湄.()跻..()参差().. 琴瑟()芼()沚()...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4)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5)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6)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7)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8)主旨: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 由,到,再到。 (10)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 (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12)诗中的“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13)“ ”、“ ”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14)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所咏之词”指。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6.“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诗经》《关雎--蒹葭-》-教案

《诗经》关雎蒹葭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活动准备: 3.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4. 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建议: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二、学习《关雎》 1. 顺畅朗读: 2. 注意读音: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3. 有感情地朗读 4.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想象、交流) 5. 译诗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读书笔记感悟赏析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读书 笔记感悟赏析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不学诗,无以言。读点《诗经》大有帮助。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不学诗,无以言。读点《诗经》大有帮助。 《诗经》为四书五经之一,一般叫《诗》,是儒学经典中人气最高的,有六义。内容上有三类:风,雅,颂;表现手法上有三种:赋,比,兴。也非常接地气,直接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 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诗经》。 诗经读后感赏析: 古代,生产力很不发达。劳动人民长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 斗争,逐渐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善 于区别事物的善恶,发现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 场景表现出来。 《诗经》的创作,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的认识和鲜明的爱憎,也善于用简朴的语言刻画生活中的事物,以非常朴素的生活画面 表现社会现实。

《七月》一诗很有代表性,它以素描的手法,描写劳动人民一年紧张的劳动生活,就像一幅幅风俗画一样,把奴隶社会中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真实生动。 《硕鼠》一诗,比喻手法采用的非常成功,有深刻的揭露,更有反抗的心声。 《诗经》中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抒情诗,这种抒情,直接来源于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中抒发的感情朴素、生动、美妙、可信。有的诗,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直接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悲哀,激起读者的同情,还让读者看到主人公的行动和他们性格的特征,读来情景如在眼前。 《氓》一诗,负心郎婚前的信誓旦旦,婚后的翻脸无情,引起主人公心中情绪起伏,写得细致生动,女主人公的刚强、果断、冷静、严厉,也有相当抒情化的表达。 《蒹葭》一诗,更把一往情深的爱情追求,写得朴素简洁而又动人心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反复的咏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古代,劳动人民往往喜欢一边干活,一边歌唱。这种生活,使得《诗经》的作品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经》的作品,精美绝伦,纯正典雅,洋溢着古典美。 平心静气地诵读《采薇》,恍然如同听田家妇女歌唱,三三五五,或于平原旷野,或在丽日和风之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叫人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读

关雎、蒹葭赏析选择题 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两首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诗词目录: 12.《诗经》两首 一、关雎 二、蒹葭 一、★《关雎》 【习题】 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分析:C、君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淑女是指善良、品德好的女子。“琴瑟、钟鼓”是指乐器。 4、对《关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诗经式微赏析图画

诗经式微赏析图画 导读:式微(《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鉴赏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

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

诗经 关雎诗词原文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简评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

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八年级《关雎》《蒹葭》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关雎》《蒹葭》知识点总结 一、《诗经》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还是【北方】文学代表,与时代稍晚的南方文学代表【楚辞】并为先秦文学双璧。 2.诗经内容汇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古人举其成数,称为“诗三百”。 3.诗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 【雅】宫廷乐歌 【颂】祭祀乐曲 【赋】重章叠句、铺排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关雎》————《诗经》开篇之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

《蒹葭》《关雎》赏析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5.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B )(2分) A.《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表达了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B.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思绪万千的状态,表现了男子对爱人的痴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男子对未来的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 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7、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 ) A.这首诗采用四言句式,从诗的内容看,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孔子高度评价它“乐而石淫,哀而不伤”。 B.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诗的第一章先用起兴开篇,描写水鸟情谊深挚,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C.这首诗诗题“关雎”取首句的两个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悠哉”叠用,表现出此时的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自得。 D.这首诗四、五节中表现小伙子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的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了健康、文明的心态。其中“琴瑟”与“钟鼓”并非实写。

《诗经》的赏析

《诗经》的赏析 《诗经》的赏析《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

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如《魏风》中的《伐檀》﹐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领主们作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硕鼠》更痛斥那些剥削者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