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水平。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能够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表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能够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但还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思考。所以,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能够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理解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实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使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个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使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表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使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使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实行不同类型的练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90-93页第八单元信息窗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每人9个小圆片,每人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中演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上个月一起去郊游了。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预设:4个小朋友、9个面包、13根黄瓜、14根香肠、17根香蕉、18片饼干、19个大枣…… 师:他们带来的食品真丰富,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面包? 师: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提出一个帮图中的4个小朋友平均分食品的问题吗?生说出所有问题。 预设:把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4根香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7根香蕉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8片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片? 把19个大枣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已吧!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生说师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所有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这些算式中,你会解决哪一些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生说师板书。 师:你还会算哪个算式呢?那下面牛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题目。首先看分面包的问题,列式:9÷4= 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数出9个小圆片表示9个面包,大家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 预设:1个1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2个2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你们真是太善于思考了,老师都忍不住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分的不对的同学请调整你的操作过程。刚才不管是1个1个分,还是2个2个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那剩余的一个为什么不能分呢?生说想法。 师:噢,你说的棒极了,最后剩余的这一个确实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分得的结果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那么用算式怎么表示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6个点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课件先出示。 齐读一遍余数。 师:那你认识这个除法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吗? 师:你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地这么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掌声送给你们自已!这个算式读作?齐读1遍,同位互相说1遍。 师: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写一写。其中9表示?4表示?2表示?1表示?生说。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这两个式子,形式上有区别吗?生说。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分完面包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

有余数的除法(一)

有余数的除法(一) 一、精学精练 1、口算 3×6= 4×7= 5×8= 6×9= 9×5= 81÷9= 63÷7= 24÷3= 42÷6= 28÷7= 2、竖式计算 56÷7 36÷4 24÷8 16÷7 55÷6 60÷9 38÷5 83÷9 3、填空 (1)有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还剩下( )个;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 )个;如果平 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个。 (2)有17块西瓜,,来了3只小猪,5只小猴和2只小象,你想分给( )吃,每只分到( )块西瓜,还剩下( )块。 (3)老师拿了18个练习本,要分给班上的5个班干部,每个班干部能分到( )个练习本,还剩下( )个。 (4)小明周末和爸爸去野外采摘,采摘回来36个桃子,拿回家后想平均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问每人最多可以分到( )个桃子,还剩( ) 个。 二、活学活用 1、( )里最大能填几。 ( )×8﹤60 7×( )﹤52 ( )×9﹤75 ( )×6﹤38 8×( )﹤38 4×( )﹤34

( )×7﹤38 4×( )﹤27 9×( )﹤73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商×除数+被除数=36,被除数是多少?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倍除数是商的9倍,这个除法算式是什么? 4、在马路的两边有28棵树,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一棵杨树,两棵柳树,一个杨树,两棵柳 树,接下去还是一颗杨树,两棵柳树;请问第28棵树是什么数? 5、小明买一支钢笔和3只铅笔,共用去25元,已知一支钢笔的价钱和两只铅笔的价钱相 等,一支钢笔多少钱?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聊城建设路小学刘连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紧密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课件、小星星、糖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小动物们过两天有一个晚会,小猴子们的任务是为晚会准备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子们来到了哪里!(出示大屏幕) 师:它们来到桃园摘桃子,谁来说说它们摘了几个桃子想怎样分? 学生:它们摘了8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强调平均分的意义)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那你们会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颗小星星代表8个桃子,还有4个盘子,各小组来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分得真好,谁来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生:8÷4=2(个)) 师:在生活中给你一堆东西进行平均分的话,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刚才小猴子摘了8个桃子,如果再加一个桃子,还会分吗?这次分的情况与上次可有些不同!有信心分好吗? 生:有。 老师让小组长把8个桃子放回,每个小组再添1个,各小组动手分。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过程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最后发现每盘分2个桃子后,还剩下1个) 师:为什么剩下1个不分了呢? 生:剩下这一个不够分了。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每人分得2个,还剩下1个呢?你自己试试看。(学生尝试列式表达。) 生: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9÷4=2(个)……1(个)。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尝试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谁来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生:被除数9表示有个桃子,除数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商2表示每

《有余数的除法》进阶练习

《有余数除法》的进阶练习 一、填空题: 1.除法算式13÷2=6… …1中13是(),2是(),6是(),1是()。 2.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49里面最多有()个9,余数是()。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比()小。 5.在一个余数是8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6.8的5倍里最多有()个9。 7.□里最大能填几? □×4<37 8×□<70 54>8×□ □×6<39 9×□<65 48>5×□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9.□÷8=5… …△,当△最大时,□应该是()。 10.19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2.49除以8,商5余9。()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三、直接写答案: 21÷6=__……__19÷4=__……__67÷9=__……__ 38÷5=__……__52÷7=__……__71÷8=__……__ 17÷2=__……__43÷9=__……__25÷3=__……__

四、计算下列各题:(每行的最后1题要验算) 27÷9=60÷7=58÷8=496+317= 70÷9=29÷5=34÷6=618-239= 五、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 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 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 六、开放题: ()÷9=8……() 要使余数最小,被除数是()。算式: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算式: 七、找规律: 1.2、4、()、8、()、()、14、16 2.1、5、9、13、()、()、25 3.1、4、7、()、()、16、() 4.用36米长的绳子,做8条彩带,每条长()米。剩()米。 八、用数学: 1.曾老师在布置教室,把36条彩带挂在教室,每几条一组?可供选择的方案如下所示:(1)每3条一组(2)每4条一组(3)每5条一组(4)每6条一组(5)每7条一组(6)每8条一组(7)每9条一组 正好分完的方案:_______还有剩余的方案:________ 你还知道的正好分完方案有:_______。 2.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数学(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下 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公园可高兴了,他们正在去划船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 引导学生观察。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至少”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2÷4=5(条)……2(人)

问: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租5条船,还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即:5+1=6(条) 归纳: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应用商加1。 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 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书p67做一做第1题: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装载问题)装载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商加1) 指明学生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解答后说一说思考过程,最后订正。 问:这些钱是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补充练习: 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让

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__包,还剩__包。 (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__个,还剩__个。 (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__瓶,还剩__瓶。 (4)每3人公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__个平底锅。 (5)每2人公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__顶帐篷。 (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__颗地钉。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思考过程。 五、总结: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22÷4=5(条)……2(人) 一共要租6条船。即:5+1=6(条)

有余数的除法(一)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使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能够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实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能够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单元集体备课材料学习资料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许相菊 共同探究的问题 1.怎样把握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这部分内容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同时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对除法算式的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个性化问题: 1.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平均分没有剩余与有剩余的小棒,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比较其异同,感受平均分在有剩余的情况下产生有余数的除法。 (2)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3)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商与余数的名数在等分的情况下相同,在包含的情况下不同。 2.如何突破“理解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这一难点? (1)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出示一个用小棒摆的正方形,让学生知道: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接着分别用9、10、11、12、13、14、15根小棒来摆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教师板书。在摆的过程中,重点探究如果余数出现4根小棒时应该如何处理,从而明白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2)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 64÷7=8……8()45÷5=8……5( ) (3)余数最大能填几? ()÷8=4……()()÷5=7……() (4)除数最小能填几? ()÷()=(3)......8 ()÷()=(7) (5) 3.如何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各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1)通过摆小棒等形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先列出横式,再将横式转化成竖式,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提醒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 ②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2讲:有余数的除法(2)(有答案)(教师版)

有余数的除法(2) 【教学目标】 1.会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法”,“舍余法”和周期排列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1.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余数<除数除数>余数) 3.余数是总数中的一部分,所以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余数是关键。 解决问题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1)进一法,理解题目关键词。最多,至少。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还需要1次,所以商要进1,结果为商+1 (2)舍余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不足1次,所以商要不变 (3)周期排列余数是几,答案就是每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特色讲解】 例一:进一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列式:

例二:舍余法 小丽有10元钱,面包3元一个,最多能买几个? 列式: 例三:周期排列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当堂练习】 1、一条船可以坐8人,启明小学三年级1班有49人,如果安排6条船,够吗? 2、育红小学一年级2班36名同学去游乐场玩太空旋风,每5人一辆车,可以坐满几辆车?还剩几人?这些小朋友玩完太空旋风后又去划船,每条船坐7人,需要几条船? 3、汽修工厂买来35个轮胎,每辆车需要4个轮胎,这些轮胎能装几辆车?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1)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一、填空 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 )。 2.当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当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二、计算。 1.口算 4×()= 16 ()×5 = 15 3×()= 12 ()×4 = 20 2×()= 10 ()×9 = 81 5×()= 45 ()×4 = 32 6×()= 36 ()×5 = 30 5×()= 25 ()×4 = 36 35÷5 = 72÷9= 56÷7 = 81÷9 = 48÷6 = 36÷4 = 30÷5= 14÷2 = 7÷7 = 42÷6 = 56÷7 = 27÷3= 10÷5 = 27÷3 = 25÷5 = 45÷6 = 48÷5= 50÷6 = 37÷5 = 74÷8 = 39÷7 = 33÷8= 27÷8 = 21÷4 = 23÷6 = 2、用竖式计算。 88÷9= 30÷7= 52÷9=46÷6=

三、判断题。 1、9×()<68,括号里最大能填8。( ) 2、28÷5=5……3 () 3、33÷7=5……2 () 4、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5、( ) ÷8=4……3,()里应填35。() 四、解决问题 1、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2、我们班一共有45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还多几人? *4、有13米布,每2米做一件衣服,能做几件? *5、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多少辆车? *6、34人去旅游,每4人一个房间,至少需要几间房子?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聊城建设路小学刘连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紧密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准备:课件、小星星、糖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小动物们过两天有一个晚会,小猴子们的任务是为晚会准备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子们来到了哪里!(出示大屏幕)师:它们来到桃园摘桃子,谁来说说它们摘了几个桃子想怎样分?学生:它们摘了8个桃子,把8 个桃子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师: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强调平均分的意义)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那你们会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 颗小星星代表8 个桃子,还有4 个盘子,各小组来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分得真好,谁来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生:8泊=2 (个)) 师:在生活中给你一堆东西进行平均分的话,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

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刚才小猴子摘了8 个桃子,如果再加一个桃子,还会分吗?这次分的情况与上次可有些不同!有信心分好吗? 生:有。 老师让小组长把8 个桃子放回,每个小组再添1 个,各小组动手分。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过程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最后发现每盘分2 个桃子后,还剩下1 个)师:为什么剩下1 个不分了呢? 生:剩下这一个不够分了。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每人分得2 个,还剩下1 个呢?你自己试试看。(学生尝试列式表达。) 生: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9詔=2(个)……1(个)。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尝试读)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9 除以4 商2 余1 。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师:谁来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生:被除数9 表示有个桃子,除数4 表示平均分到4 个盘子,商2 表示每个盘子分两个,余数1 表示还剩下1 个桃子师:说得太棒了。 [ 通过学生用小星星代替桃子具体分一分,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有时不能正好分完,要有剩余,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小组合

有余数的除法(一)

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课本12--13页 教学提示: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且具备平均分的的阿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平均分物品时,常常会出现剩余情况,并能用算式表示,教学难点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学生将12根小棒,每5根分成1份,学生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红红说的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分的结果。(分铅笔)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铅笔不能平均分配,怎么办? 继续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5个桃,每盘放6个,放了()盘,还剩()个。 教师:15个桃子,每盘放6个,想一想能放满几个盘子?2乘以6等于12.所以能放满两个盘子,但是12比15少了三个,还剩下三个桃子。 列式:15÷6=2 (3)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进行计算。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2.出示13页例题图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试着用算式来表示 展示学生作品 对正确的算式进行肯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指导操作。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支铅笔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支?这1支还能分吗? 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支) 10÷6=1(人)……4(支)(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 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进一法和去尾法)练习

进一法: 1、有45人坐车旅游,每辆车只能做6人,需要几辆车? 2、有27个西瓜,每筐装9个,至少需要多少筐? 3、野营小队有19人,每个帐篷住5人,需要搭几个帐篷? 4、奶奶包了60个饺子,一碗盛8个,能盛几碗? 5、二年级有46个同学来看足球赛,一辆车限乘8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6、28个排球,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7、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8、爸爸给王鹏买了33个羽毛球,1盒装6个,至少要多少个盒子能装完? 9、每条麻袋能装粮食5公斤,现在有48公斤粮食,至少需要麻袋多少条?

10、水果店要将58千克苹果装入纸箱,每个纸箱最多能装8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 11、仓库有67吨水泥,现在用卡车运到工地,每辆卡车运9吨,至少需要多少辆卡车? 12、小强的妈妈准备将35千克香油放到一些小瓶子里去,每瓶最多可装4千克,至少共需要几个这样的小瓶? 去尾法: 1、一张C区票7元,50元最多能买几张票? 2、48个苹果平均分给9人,每人分几个? 3、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几人? 4、有13个易拉罐,搭一辆小车需要2个,可以搭几辆小车? 5、把15块糖分给幼儿园小朋友,每人两块,能分给几个小朋友? 6、做一个沙发套需要6米布,58米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

7、有25块蛋糕,每人吃3块,最多给几人吃? 8、王阿姨用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6米,那么这些丝带最多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9、每件儿童衣服要用布4米,现有布29米,最多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件? 10、张老师带50元钱去给学校买词典,每本词典8元,他最多能买几本?

二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练习题学习资料

二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练习题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 1、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最少要用多少辆车? 2、一张纸可以剪7颗五角星,要剪58颗至少需要几张纸? 3、22只小鸟,每个鸟笼放4只,至少要几个鸟笼? 4、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最多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 5、张老师带50元买词典,每本词典8元,她最多能买几本? 6、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最多可插满几瓶?再添几枝可再插一瓶? 7、有25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再添几片扇叶可以再装一台? 8、小胖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最少再添几根又可以搭一个? 对比练习: 1、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至少需要几个笼子才能装完? 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能装满几个笼子,还剩几只? 2、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至少要坐几条船? 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最多能坐满几条船?

练习: 1、小强的妈妈准备将35千克香油放到一些小瓶子里去,每瓶最多可装4千克,至少共需要几个 这样的小瓶? 2、王阿姨用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6米,那么这些丝带最多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3、仓库有67吨水泥,现在用卡车运到工地,每辆卡车运9吨,至少需要多少辆卡车? 4、三年级一班57个同学去春游,过山车每辆可以坐8人,碰碰车每车可以坐6人。 (1)都玩过山车,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有剩下的人吗? (2)如果都玩“碰碰车”该租几辆车? 5、20个同学去儿童乐园玩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只能坐3个同学,至少要租几辆碰碰车?每辆碰碰车每小时租金3元,同学们玩一小时,一共要付多少元? 6、有45米布,做一个沙发套需要6米布,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做一个沙发套要付手工费8元,做这些沙发套一共要付手工费多少元?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二、课堂活动:在操作实践中认识余数,形成算式。 1、拿出15根小棒。提出问题:你想用几根摆一组呢?摆一摆。 2、交流摆法: 2根一组,可以摆7组,还剩1根; 3根一组,可以摆5组,刚好摆完; 4根一组,可以摆3组,还剩3根; 5根一组,可以摆3组; 6根一组,可以摆2组,还剩3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水果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其初步的求商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教学表内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知道除法运算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也已初步认识了除法竖式。现在再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问题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是能为学生继续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在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大量的是有余数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的除法。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就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乃至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第考的过程和结果。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4课时 练习与机动 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水平。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能够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表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能够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能够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但还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思考。所以,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能够摆成几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