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配料烹制的红烧肉其营养及风味特点

不同配料烹制的红烧肉其营养及风味特点

C猪肉是我国烹饪中用量最多、用途最为广泛的主要原料之

一,适合于各种烹调方法。除了单独的红烧、清炖等之外,还

适合与多种辅料相搭配,或炒或溜,或煎或炸,或炖或煮等。

味道醇美,是筵席上以及日常餐桌上的佳品。红烧肉在筵席上

作为大件,则常是以红烧、清炖为主,并从多料多味出发,多

半与其他辅料(配料)相搭配,如板鸭烧肉、冬笋烧肉、栗子

烧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菜。以下是对其中若干菜肴的一些

分析。

用来红烧的猪肉一般来说都是瘦中有肥,吃起来才显得滋

润适口,因而除了含有一定蛋白质之外,含脂肪也比较丰富。如

猪肉(肥瘦)每百克含有蛋白质约9.5克左右,含脂肪59.0克,

猪肉(脊背)每百克含有蛋白质16.4克,脂肪32.0克。猪肉

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中,除了必需氨基酸外,还含有一般植物蛋

白中所缺少的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此

外,肉中还含有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如肌凝蛋白质、肌肽、肌

酐、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这些物质是肉(及汤)味鲜美的

主要来源。猪肉脂肪分为固脂和类脂,固脂主要为饱和脂肪酸,

如在肥猪肉中饱和脂肪酸要占42%。类脂包括磷脂类、固醇类,

如每百克肥猪肉中含有胆固醇107毫克。肥猪肉中还含有0.3

%—0.5%的花生四烯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碳链最长的脂肪

酸,它能够降低人体的血脂,并且可以与亚油酸、 亚麻酸合成

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前列腺素。肥猪肉中还含有双碳多烯酸等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神经系统及大脑组织的生长发育有

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具有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堆积和血小板凝

聚的功能。猪肉中含碳水化合物甚少,一般不超过9%,主要

以糖元形式存于肌肉中,在成熟肉中并经体内酶的分解而产生

乳酸,体内的酸度保持在PH5.9—6.5之间,呈弱酸性。猪肉

中含无机盐0.6—1.1%,主要存在于肝脏中,其中钙约0.4—

3.4%毫克,品质好,易吸收。含维生素B1丰富,并含有一定

数量的维生素A和D,也多数存在于肝脏中。因此,可以认为

猪肉是营养相对丰富,味觉效果良好的蛋白质及脂肪类的菜肴

(或食品)原料。

猪肉的明显不足之处是:1)含热量高。每百克猪肉(肥瘦)

含热量580千卡,猪肉(脊背)每百克含热量384千卡,几乎

是菜肴原料中含热量最高的。众所周知,摄入热量过多是导致

肥胖乃至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重要原因。2)含脂肪多,含

胆固醇较高,特别是肥肉中含较多的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

100卡热量的脂肪转变为人体脂肪仅需3卡的热量。过多地进不同配料烹制的红烧肉其营养及风味特点

毛 昊/文食含胆固醇丰富的菜肴,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并且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3)具有一定酸度。猪肉属于酸性食品,其酸度为4.3,相当于一般酸性食品酸度的中等偏下水平。因而也相对限制了人们对猪肉消费的数量和菜肴的种类,如单吃以瘦猪肉为主的炒菜,而很少吃含一定数量的炖、煮(包括红烧、白烧)的菜肴等。而以下烹调方法,则可以明显减少猪肉的不足之处,使猪肉菜肴进一步符合人们营养和风味要求。1) 较长时间的炖煮。根据研究,较长时间的炖煮,猪肉特别是肥肉内部的营养构成发生改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大量增加,脂肪、饱和脂肪酸大幅度下降,因而减少乃至消除了脂肪、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许多不利影响。一般认为最佳的烹调条件是文火、慢火炖煮,温度控制在100℃—102℃之间,烹饪2.5小时。用此方法炖煮的猪肉,脂肪含量可以下降11.04%,饱和脂肪酸下降40%—51%,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加。2) 与其它配料一起烹制如与其它动物类蛋白质原料的如禽、鱼、蛋等一起烹调,与其它蔬菜类如腐竹、冬笋、马铃薯等一起烹调,这些菜肴原料所含热量都明显低于猪肉,所含胆固醇也低于猪肉,植物类菜肴含热量更低,不含胆固醇,含植物固醇,因而可以明显降低整个菜肴的热量和胆固醇含量。3) 荤素混食。以素(蔬)菜为配料还可以明显降低菜肴的酸度。根据上述,红烧肉,特别是与其它配料一起烹制的红烧肉,应是营养十分丰富,色、香、味俱佳,又基本上没有上述缺点的最佳菜肴之一。用不同配料烹制的红烧肉有许多种,举例如下:一、 板鸭烧肉配料的营养分析:每百克鸭肉中含热量136千卡,为猪肉(肥瘦)的1/4,每百克鸭肉中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碳水化合物0.5克,其中蛋白质明显高于猪肉(肥瘦),脂肪则为猪肉(肥瘦)(脊背)的1/4—1/7,并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约占20%以上。因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整个菜肴的蛋白质的数量,降低了脂肪的数量。鸭与其它禽肉中含有较多的铁,并含维生素E丰富,所以宰杀后其保存期较畜肉要长。又因为鸭肉中含氮浸出物较多,与猪肉共煮时可以明显增加菜肴的鲜味 。责任编辑:赵志伟Cuisine teaching

烹饪教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