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被评价的对象,但更是一个具有主体人格的个体。因此,任何遵循“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而展开的评价,最终能否在发挥考核评聘功能的同时助力教师的发展,则不得不考虑受评教师对这些评价的认知。而且,作为教师评价的最直接利益相关者,教师关于评价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态度、看法对于教师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参考价值。因此,一线教师对教师评价的态度和看法成为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教师对教师评价认知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相比较而言,国内在“教师对教师评价的认知”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稀缺,这在相关研究文献以及教师评价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实践层面都具有一定

的反映。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遵循“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采用问卷与访谈调查的方法,深入探究一线教师对当下教师评价现状的态度与看法。本研究主要围绕“中小学教师眼中的教师评价”这一主题,遵循“历史回顾与总结一实践调查与分析—理论框架构建—政策建议提出”的研究路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回顾国内外教师评价实践的发展,介绍教师评价的主要研究理论与评价模式,并对各自

的特点加以评述;其次,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进行实证考察,并对评价潜在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学理分析;第三,根据实证调查结果和第四代评估等理论,构建“基于教师自身视角的中小学教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最后,从国家政策、学校实施和教师自主发展三个层面对我

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政策提出改进要求和策略。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本研究基于对实证调查材料的提炼与综合,获知一线教师对当下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的认识。调查发现,有极少部分教师对其所在学校的教师评价表示满意,相比之下,大部分教师反映的主要是

目前教师评价潜在的问题,包括(1)教师在评价中缺乏基本权利,例如教师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等。部分教师虽享有参与权,但更多是流于形式;(2)教师对评价的认知不受重视,主要指教师对评价的反馈意见等方面;(3)教师评价难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包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尊重与关爱的需求;(4)教师评价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5)教师评价难以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主动性等。调查还发现,影响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因素包括学校所在地、学校文化、校长以及教师自身等。其中,学校文化与校长是影响学校教师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在上述调查发现的基础上,本研究得出的调查结论是:(1)中小学教师在评价中的基本权利缺乏制度保障;(2)教师评价制度本身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3)教师自身欠缺自我意识与寻求发展的自主性。第二,本研究依据实证调查结论,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师评价的措施。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提出“基于教师自身视角的教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并分别从“平等与赋权”、“关爱与欣赏”、“协商与合作”、“回应与反馈”等四个维度加以论述,主要是指赋予教师参与评价的基本权利,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基本需求与成长需求),在教师评价机制建设层面体现评价双方的协商与合作,并对教师的需求给予回应、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同时,在评价主体与形式、

评价内容与方法等具体内容方面,本研究重点介绍了“评价共同体—‘同心圆’评价模式”以及有关教师表现性评价的用途。第三,在实践层面,本研究依据“基于教师自身视角的教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教师为本的教师评价改进要求与策略。研究认为,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应该满足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即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确保评价的公平性、更新教师评价的观念。基于此,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政策改进建议。从宏观层面讲,要修订与完善有关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国家政策,例如《教师法》、教师职称评定与绩效工资政策等;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层面,应对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的构成等方面加以改善。同时,通过采取加强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建设、以校长为主的管理团队和学校共同体文化建设等措施,营造学校实施教师评价的良好环境;最后,通过采取教师自评与行动研究等措施,教师自身也应努力提升自我意识与主动参与教师评价实践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