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徽州地理与社会资料

徽州地理与社会资料

徽州地理与社会资料
徽州地理与社会资料

徽州的地理环境

徽州,这片古老神秘的热土,古称新都、新安,北宋徽宗时改为徽州。徽州曾下设黟(yi)县、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古徽州所辖区域处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境内名山列峙,秀水穿流,由于大致位在地球北纬30度周围,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我国江南史前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区域分布状况看,古徽州主要因有漳水、率水、横江、渐江、丰乐河、扬之水、富资水、练江、新安江整个水系下汇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又有婺江、阊江水系西注鄱阳湖入长江,故此属于“吴头楚尾”的“吴楚分源”之地,亦即江南吴越文化区域和楚文化区域的结合部。除此以外,还有梅溪、麻川河、徽溪、乳溪、杨溪、绣水等北向流经青弋江等水系而注入长江。

崇山峻岭的徽州,其高山海拔64%平均为1332米,另34%的高山海拔达1131米。境内腹部地带丘陵广连、河谷纵横,山环水绕之间,谷地及盆地被穿割围合,从而整合成若干片自然群落,并因此构成各县的境域。许承尧所著《歙事闲谭》引《越黄门郡志略》说:“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即山为城,因溪为隍。百城襟带,三面距江。地势斗绝,山川雄深。自睦至歙,皆鸟道萦纡(yū)。……水之东入浙江者,三百六十滩,水之西入鄱阳者,亦三百六十滩。……船经危石以止,路向乱山攸行。……以此守固,孰能逾之。”由于自然屏障相对闭塞,陆路交通不甚便利,古代主要官道有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宁国—黄池镇—和州—开封以及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经太平县—池州大通镇—无为军庐江县—庐州—寿州—开封与江淮和中原相通。至于水路则主要有东线横江自渔亭—万安—屯溪沿新安江,率水自上溪口—龙湾—屯溪沿新安江,以及自歙县西门—渔梁沿练江—新安江—严州(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浙江即富春江和钱塘江—杭州,该航线可行二百石舟船,西线有自祁门县沿阊江—江西省浮梁县—景德镇以及自婺源县沿婺水—鄱阳湖而入长江。

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74年—1946年)曾单名芚,字际唐、

芚公,号疑庵、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别圃、

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安徽歙县人。

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

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光绪三十年

(1904)中进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后,

应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等职,

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任甘肃省府秘

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

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

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

诗作集粹

【文殊院】

雄风破空来,驱云蹋天走。惊涛悸心目,奔石落肩肘。群峰易其次,倏忽分见否。

见如舟出峡,一闪复无有。掉头偶不虞,云气咽满口。老松与风战,如人竟张手。

百撑不一折,颇恃鳞甲厚。山灵顾怜之,鏖斗不使久,吾徒饭未毕,旭日已窥牖。

文明的源头

提起徽州,人们都会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其文明的源头究竟有多远?自古以来,却一直存有悬疑。从徽州最早的地方志——南宋的《新安志》开始,古代志书对徽州秦代以前历史的记载基本上只有一句话:“扬州之南境,春秋时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就是说在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划全国为九州时,这里属于扬州的南部。春秋时属于吴国的领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后属越国。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

楚灭越,又归属楚国。其实这些都只是地域版图上的归属。对于秦汉时期的记载,也是寥寥

几笔,语焉不详。以至于著名徽州学研究者叶显恩先生发出了这样地感叹——徽州“汉代以前的历史几乎完全埋没在黑暗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这神秘的黑暗,终于敞开了一线亮光。

1959年的3月,屯溪西郊奕棋村附近修建民航机场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考古工作者随即进行清理发掘。经过调查钻探,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土墩墓群。土墩墓属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的特殊葬俗,特点是一墩一墓、平地起坟、封而不夯,其营造方法与中原地区同期墓葬完全不同。

1965、1972和1975年又先后发掘了六座墓葬,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有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件和漆器残件等。尤其是107件青铜器,有成组的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武器和跪坐人像等,工艺精湛,纹饰多样,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有些是完全新颖的器物,如五柱器、单柱器等,用途不明,在中原和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属于这里独有的器件。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研究,这些墓葬的时代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根据墓葬形式和出土器物分析,应属于古越族。说明在约3000多年前,这一带的古越文明已相当发达。

那么,这种古文明究竟是本地原有的,还是外来的呢?有一个“人”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1974年的冬天,考古学家们在新安江下游建德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一颗牙齿化石。经鉴定,这是一个30岁左右男性的牙齿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智人类型,距今大约有5万年左右,这是华东地区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被中国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建德人”。也有学者将这种生活在新安江流域的原始人类称之为“新安人”。这一考古发现表明,新安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由建德溯流而上,新安江上游直至源头,也都发现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这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并非孤证。原属于古歙县的淳安一带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等新石器时代文物。

1984年9月,在歙县县城北郊的新州,发现了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唐宋时期的遗址。除了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外,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原始瓷、筒瓦等等,应该是延续了数千年的村落遗址。

1988年,先后在歙县富堨镇冯塘村和徽州区岩寺镇的桐子山发现了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而祁门县凫峰的新石器遗址,则是新安江源头地带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址。

2002年8月,凫峰乡土坑村村民在村边田地里发现一处古代遗址,经安徽省有关专家鉴定及现场查勘认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至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遗址座落在秀丽的率水河边,靠山临水,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研究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从事狩猎、捕捞和采集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新安江的源头,正是古代文献对徽州地域最早的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述的“三天子鄣”又叫“三天子都”的所在地。

刚刚说的是沿新安江溯流而上。顺流而下——2004年的夏天,在下游的桐庐县又有一个考古重大发现,出土了8片古人类智人的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大概距今1万到2万年,属于旧石器晚期或者更早。这次桐庐古人类化石的出土,填补了东南地区人类历史从5万年前的建德人到8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之间的历史空白。

由此可知,从大概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新安江流域就一直是人类的居住地。而根据诸多遗址遗存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分析,这里生活的、叫“建德人”或者“新安人”

的早期人类,是东南原始民族——越族的祖先。正是“建德人”的一支,沿新安江而下,走出大山,走向桐庐(古人类化石距今1万-2万年),走向萧山跨湖桥(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7000-8000年),走向河姆渡(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5000-7000年),走向良渚(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5000年),走向大海之滨,直至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而留居新安江流域山区的先民们,则成为这里的土著居民,同属于古越族。也就是说,包括古徽州地域在内的这一带,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最早的建置

前面说了,徽州地域先秦时期一直属于古越族土著的势力范围,那么,徽州属“扬州之南境,春秋时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的说法其实只是地域版图上的归属,并非实质性的管辖。

对这里设立行政区划实行管辖,始于秦代。

《新安志》记载:“秦并天下,置黟、歙二县,属鄣郡。”黟、歙二县的建立,是徽州地域最早的行政区划设置。但是这里只记载了朝代,没记具体时间。因此,后来的不少文献就把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为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这种记述是不准确的。因为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其中并没有鄣郡,也无黟、歙二县的记载。从地域上看,徽州这一带,当时应该是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楚,平定江南,设置了会稽郡,郡治所在地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会稽郡的辖地为原来吴国和越国的属地,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而鄣郡的设置,应当是秦朝后期从会稽郡分设出来的。

究竟是何时分设的呢?我们从

被尊为中国地方志的鼻祖,也是国

内现存最古的地方志——《越绝书》

中找到了线索。《越绝书》至迟成

书于东汉,主要记载从春秋末年到

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上

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

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

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

语言等等都有所记述。

《越绝书》第八卷记载了秦王

嬴政改号秦始皇帝后,于三十七年

作的最后一次“东游”的过程。这一

年,也就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

皇东游到会稽郡,农历正月时抵达

原来越国的国都大越。到了那里,

他为了防止越国人反抗复国,就下

令把原来越国的国民分散迁走,设

置一些新县,并且把“大越”这个地

名也改为“山阴”。这次东巡返回时,秦始皇就驾崩了。而《越绝书》第二卷里的也记了这事,都列举了一些县名。前后对照,多数县名是重复的,只是有一个“伊攻”县,一直没人考出来究竟是哪里。有一个问题恐怕知道的人不多,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这就是黟县在宋代以前的文献记载中,多为“黝县”,就是“黑”字旁一个幼小的“幼”字。在《越绝书》第二卷里,秦始皇迁大越民设立的县中记的便是黝县,与歙县并列在一起。

经过分析,我认为,这个“伊攻”县,很可能就是黟县的古名黝县。我们知道,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当时古越族的聚居地,古越语在今天的徽州方言中还有许多遗存。如《越绝书》记载越语说船叫“须虑”。而今天的休宁话“船”的发音是“xuan”,音非常接近。古代文献对非中原地区的地名记载往往是记音。这里的“伊攻”显然就是古越语,快读为“黟”,缓读即为“黝”。今黟县方言读“黟”为“ye”,音在“黟”、“黝”之间。所以这个地名既可以记作“黟”,也可记作“黝”。后人在注《汉书·地理志》时就说“黝县”也写作“黟县”。同样,我认为歙县县名也应该是取之于古越语发音。所谓歙县的“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就是

山水聚合的说法,还有黟县因为县南有墨岭出墨石,又过去曾经向朝廷进贡过柿心木(一种黑芯的木头)所以得名黑多的黟县,都是后人的望文生义。

既然如此,根据《越绝书》的记载,徽州最早的行政建制——“黝(黟)”县和“歙”县,准确地说是建置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的正月,至今已有2222年的历史。而鄣郡很可能就是同时设立的。之所以在官方文献中没有记载,或许与秦始皇划设了鄣郡及其属县后就去世了有关。当时的黝、歙二县辖地很广。黝县地包括今天的黟县、祁门、石台和黄山区的一部分。歙县地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屯溪区、徽州区、绩溪、黄山区的一部分、浙江的淳安及江西婺源的一部分。

秦始皇去世之后,短短三年时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就灭亡了。随之而起的是汉王朝。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分封藩王,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黝、歙二县属楚国。后相继属荆国、吴国、江都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黝、歙二县隶属丹阳郡,郡治在宛陵(今安安徽宣城),并在歙县设丹阳郡都尉治,管理军事。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 立中山宪王弟刘云客为广德王,改黝县为广德王国,广德王城在今黟县城东2.5公里的古城村。歙县属丹阳郡。第二年刘云客去世,无子,废广德王国,复设黝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再设广德王国,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后传其子刘赤。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刘赤为公。第二年废国,并改黝县县名为愬虏(意思是恐惧的俘虏或奴仆,蔑称),属丹阳郡。东汉光武帝时期才恢复黝县名。

山越与新都

东汉后期,天下又开始动荡,各种势力纷纷抬头。当年被秦始皇迁居各地的越国遗民的后裔和原来的越人土著,以及一些避入山林的汉人,“依山阻险,不纳王租”,被称为“山越”,势力日益强大。在公元169年,也就是汉灵帝建宁二年,丹阳郡发生了“山越”围攻丹阳太守的事件,《资治通鉴》对这个事件作了记载,这是“山越”在史籍上的首次亮相,此后,各种文献关于“山越”的记述频频出现。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黝、歙二县隶属于丹阳郡,属于东吴的领地。当时,袁术、曹操都曾想利用“山越”作为内应袭击孙吴,“山越”已经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

为此,孙吴政权终于下决心,必须铲除这个心腹之患,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剿“山越”行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主孙权派遣威武中郎将贺齐征服黝、歙县二县的山越部

族。“山越”是有组织有领导的,他们的首领叫做“宗帅”,一般以“万户”为单位。当时金奇万户屯于距歙县北面二十里的飞布山,毛甘万戸屯于歙县东南的乌聊山,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于黟县的林历山。《三国志·吴志》对这次讨伐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在孙吴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当时歙县东面四个乡的“山越”首先投降了。于是贺齐奏请孙权分歙县东乡地建置了始新县,分南乡地置了新定县。

在黟县林历山,贺齐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林历山在黟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处。山的四

面都是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

容一人,武器都无法施展。陈仆、祖山等据

守山上,临高下石,贺齐的军队无法进攻。

僵持了一段时间,军心开始有些涣散。贺齐

不免也有些心焦。但是面对那样的地形,只

能智取,不可强攻。于是,贺齐借着夜色亲

自出马勘察地形,经过一番谋划后,他秘密

挑选一些身轻矫健的勇士,选择山越人不备

的隐密地段,携带铁戈,在峭壁岩石上嵌入

铁戈形成梯子,趁夜攀登上山,然后再用布

带把山下百余名精锐士兵拉上山去,隐蔽在

各处。到了约定的时辰,突然发起偷袭,并

四面同时擂起战鼓吹响号角。“山越”人突然闻

见其声,以为孙吴军队已经占据山头,惊慌

失措,纷纷放弃扼守的山道,逃归大营。贺

齐率军随即登上山顶向山越营寨猛攻,终于

歼灭了盘踞林历山中的陈仆、祖山部众。这

一战,山越人被斩首7000级,贺齐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闻此战况,歙县的金奇、毛甘率部属投降,黝、歙二县“山越”得以平定。林历山之战,贺齐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中出色的山地攻坚战战例之一,为后世用兵提供了借鉴。

黝、歙二县“山越”既平,孙权解了心腹之患,于是又分歙县西乡地置犁阳县(后改为黎阳,在今屯溪一带)和休阳县(今休宁东),加黟、歙和原来所建的始新、新定共六个县,建新都郡,任命贺齐为新都郡太守。新都郡郡治设在始新(故城在今浙江淳安县西),隶属于扬州。这是徽州地域州郡一级行政设置的开始,从此这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

新安:商与文的初兴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完成统一大业,改新都郡为新安郡,徽州地域进入新安时代。这就是徽州古称新安的来源。改郡名为新安,一说因为黝县境内有新安山(在今祁门县),一说取其安定之意。公元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为晋元帝。因为偏安于江南,所以被称为东晋。东晋时期,史书上与新安有关的一则记载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

《晋书》和《世说新语》等书记载,晋元帝的第四

个儿子司马晞,开始被封为武陵王,后来官至太宰(相

当于宰相),据说他无学术但有武干,被一直想篡夺皇

位的权臣桓(huán)温所忌惮。于是在太元六年(公元381

年),桓温诬陷司马晞要谋反而将他贬为庶人(平民)。

桓温本来是要皇帝杀掉司马晞的,但继位不久的简文帝

是司马晞的弟弟,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一家人贬到了新

安郡。书上说,这个司马晞在还没被废黜前的四、五年

里,有个怪癖:“喜为挽歌”——喜欢听凄凄惨惨的送葬的歌,还自己摇着大铃唱,让左右的人齐声和。又在宴会上叫歌妓们“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其声甚悲”。几年后他果然被流放到了新安,并最终死在了新安。书上说司马晞不学无术,但显然他并不缺乏政治头脑。虽贵为武陵王、官居“太宰”,是辅佐皇帝的重臣,但他却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实权掌握在桓温手中,自己的生死荣辱也都在桓温的手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应该早有预感,所以才那么悲伤,自己先唱起了“挽歌”,听起了“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

很显然,司马晞的悲并非出于儿女情长,而是家国离

恨的悲。那么,这里的“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又带给了我

们什么信息呢?我想,至少有两点:其一,说明当时的新

安人能歌善舞已经名声在外;第二,当时新安人的歌舞多

以“离别”为题材,充满着悲愁。有不少学者据此认为,在

东晋时期,新安一带的经商活动已经兴起,“新安人歌舞

离别之辞”,演绎的正是因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而带来的“重

利轻别离”的悲伤和愁怨。

回顾徽州人口迁徙的历史,中原士族向徽州地域的人

口迁徙有三次高潮,其中两晋即为第一次高潮(另两次为

唐末到宋代)。移居这里的人多因逃避战乱而来。而这里

的山区人多地少,光靠农业生产无法维持生存,这就催生了被后世称作“新安商人”或“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因此,一些徽学研究者把徽商的兴起定为晋代。

东晋以后,为南北朝对峙时代。新安郡归属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桓(huán)温(312年-373年),字

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

龙亢镇)人,东晋杰出军事家、权臣,谯国

桓氏代表人物。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领兵灭亡成汉

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

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第

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

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

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

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

追尊为“楚宣武皇帝”。

个人作品

《檄胡文》

《上疏陈便宜七事》

《上疏废殷浩》

《请还都洛阳疏》

《上疏自陈》

武劲之风

前面说了,新安时期,文风初兴——只能说是“初兴”。

南宋《新安志》记唐代之前的风俗说:“其人自昔特多以材力保捍乡土为称。”意思是那时的新安人多因为用武力保障乡土而闻名于世。清代歙县的《澄阳散志》说的更具体:“武劲之风,盛于梁、陈、隋间,如程忠壮、汪越国,皆以捍卫乡里显。”这反映了当时新安社会的主体:仍然是尚武之风盛行,人多英勇善战,不畏强敌,勇敢地捍卫家乡。

这里说的“程忠壮”是指忠壮公程灵洗。

程灵洗(514-568年),海宁(今休宁)篁

墩人(当时篁墩属休宁,隋朝才划属歙县),

少年时即勇猛有力,可以日行二百里,善长

骑射,武艺高强,相传曾独自斩杀篁墩湖里

的“蛟”。当时海宁、歙、鄱阳、宣城等地有

很多盗贼,百姓深受其害。程灵洗向来以勇

猛著称于当地,地方官就派他招募勇士,缉

捕强盗,保护乡里。梁朝末年,北齐降将侯

景发动了一场影响很大的叛乱,史称“侯景之

乱”。程灵洗聚兵守卫黟、歙二县。新安郡治

(在始新县,今淳安县)被侯景占领以后,

太守萧隐也来投奔他。程灵洗奉太守为盟主,

举起旗帜抗拒侯景进攻,屡建奇功,兵威大

振。萧隐上表奏请梁元帝,让程灵洗都督新

安郡军事,后授予谯州刺史等职。后来收复

了新安郡,并进军建德、扬州和建康(今南

京)等地。进入陈朝后,他任兰陵太守,又以战功被拜为都督、云麾将军、郢(yǐng)州刺史,封重安县公,后又授安西将军。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四月,程灵洗在郢州(今湖北武昌)任上逝世,享年55岁。诏赠镇西将军,谥为“忠壮公”。后归葬篁墩。他治军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得到拥戴。战时善战,平日则喜欢耕植劳作,干起农活连老农都不如他。程灵洗有22个儿子,93个孙子,程后来成为徽州的大姓。

程灵洗去世13年后,隋朝建立,重新统一中国。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只辖三个县:海宁、黝和歙县。开皇十八年又改海宁为休宁县。当时歙州州治

在休宁县万岁山(又名万寿山,今休宁县万安古城岩)。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转眼间又天下

大乱,眼看着战乱又将蹂躏新安。这时,又一

个英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被后人誉为

“新安之神”、“汪王大帝”的汪华。汪华(586-

648年)原名汪世华,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

名讳而改为汪华。歙县登源里(今属绩溪县瀛

州乡)人。父母早逝,寄居歙县郑村舅父家。

十几岁时拜师习武,武艺超群,以勇敢侠义闻

名乡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十

九岁的汪华受刺史招募,率领郡兵平定山寇有

功,成为郡兵头领。当时群雄割据,大业十二

年(公元616年)新安刺史想投靠盘踞山东、

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又怕汪华阻挠,便派汪华

到歙县北边的箬岭开辟道路,限时完工,想借

机除掉汪华。没想到汪华很快就完工了。刺史

不但不嘉奖,还对他横加指责,要夺其兵权。

汪华大怒,领兵冲进刺史府讨说法。刺史吓坏

了,溜之大吉。众人便推举汪华为刺史,以保一方平安。很快,汪华带领军队先后攻占宣城、余杭、遂安、东阳、鄱阳郡,拥兵十万,号称“吴王”,王城就设在休宁万寿山,这就是“古城岩”名称的来历(山上原来有“汪王故宫”)。第二年迁到歙县乌聊山。当时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而汪华所辖东南六郡,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十年不见兵戈,一派平和景象。

唐朝建立后,汪华审时度势,于公元622年,即唐高祖武德四年九月奏表归附唐朝。高祖李渊下诏嘉奖其识时务、顺应统一潮流和保护地方之功,改新安郡为歙州、宣城郡为宣州、余杭郡为杭州、遂安郡为睦州、东阳郡为婺州、鄱阳郡为饶州,授予汪华歙州刺史之职,并总管六州军事,封上柱国、越国公。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汪华奉诏入京,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参掌禁兵。后改忠武将军等职。太宗李世民征讨辽东,留京任九宫留守。李世民回朝后,称赞其忠心勤恳。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三月三日,汪华病逝于长安,唐太宗赐予金银绸缎,委派左右丞相、吏部尚书等文武大臣代为祭奠,谥号“忠烈王”。三年后遵其遗嘱归葬歙县云岚山。徽州百姓感念其安土保民之功,建祠纪念。六州各地纷纷建立汪王(公)庙,尊其为越国公汪王神,世世代代祭祀,民间至今还流行着许多纪念汪华的民俗活动。汪华有九个儿子,后裔繁衍分布很广,徽州自古有“十姓九汪”的说法,更有“天下汪,出新安”之说。

程灵洗、汪华对乡土的捍卫,使新安一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唐代开始的文化逐步兴盛奠定了基础。

一府(州)六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附唐朝,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并在歙县设歙州总管府,越国公汪华为总管府使,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军事。但没过多久,就改任杜伏威的部将王雄诞为总管府使,总管歙、睦、衢三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都督府,歙州属于江南道,后来相继属于江南东道采访使、浙江西道节度使、宣歙饶观察使、宣歙池观察使等。这些都是唐王朝逐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行政手段。

尽管如此,唐代的东南一带并不安

宁。这个时期歙州内部行政区划几次调

整,都与起义与镇压起义有关。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女子陈硕真率众

起义,自封为“文佳皇帝”(后人称她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歙县人蒋宝举

兵响应。起义坚持了一个多月就被镇压下

去了。于是,第二年分歙县地设置了一个

县叫北野县。

距陈硕真起义八十多年后,在休宁

县又发生了一件事。宋代的《祥符经》

有记载。说是开元年间,有一个道士来

到歙州,想找一处理想的居住地。他到

了黄山,说:“确而寒。”——坚固但是

寒冷。到了歙县的飞布山,说:“高而

无辅。”——高但是没有辅佐。在休宁

县南九十里有一座山,方圆十五里,形

如鸡笼,就叫鸡笼山。道士到了这座山

看了之后,说:“是宜为葬地,高可至

王侯,不然者当至妖异。”意思是这里适合做墓地,葬得好的话其后人可以出王侯,假如葬得不准则会出妖异之人。当时有个休宁人洪真跟随这个道士学道。听了这话,开始还半信半疑。有一次老道士大白天睡觉,洪真悄悄地在室外张望,看见师父居然看起来像条龙,知道不是一般人,便找个理由离开了师父。等道士走后,洪真便把自己父亲的遗骨迁葬到这座山上。洪真的家乡是休宁县西南边的回玉

乡,离府县都很远。他本来就会些道家方术,“颇能以小术动人”——很会用一些法术来获得人们的信任甚至崇拜。于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在回玉乡一带聚众起义。事情被州府发觉,发兵镇压,捕杀了数十人。但是,三年过去了,被官府称为“妖贼”

的洪真却一直不知所踪。为了防止这一带再生事端,于是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划休宁县回玉乡与乐平县怀金乡设置一个县来管束此地。当时的县城在今清华镇,三面环绕着婺水,而且地近婺水之源,所以取名婺源县。

其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改歙州为新安郡,辖歙、休宁、黝、北野、婺源5县。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歙州。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又有歙州人方清率饥民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次年,与江西义军陈庄部联合,屯兵石埭(今石台县),连克县邑城镇。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方清义军攻克歙州,杀歙州刺使。并分黝(黟)县南部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的一部分设置了一个阊门县。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方清起义被镇压,分歙县、休宁县地置归德县。同时利用方清设置的阊门县城设县,但不愿意使用方清的旧县名,就以县城东北一里的祁山,改名为祁门县。第二年,又划歙县的华阳镇设县,因县北有两条河,一条叫乳溪,一条叫徽溪,之间相隔一里,平行流淌,离而复合,犹如麻绳揉搓,古义搓绳为绩,所以取名为绩溪县。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770年,撤销北野县和归德县,属地分别划归歙县、休宁,歙州辖歙、休宁、黝、绩溪、婺源、祁门六个县,从此形成“一府(州)六县”的格局。

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这种“一府(州)六县”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一直延续了1141年,这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是很少有的!

文佳皇帝

陈硕真(620—653年),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

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人,早年丧夫,有

些书上又写作陈硕贞,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

永徽四年(653),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

豪强逼掠,陈硕贞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县的覆船山

六甲岭山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

随即遣叔胤率众趁夜袭占桐庐(今浙江桐庐西),自引

兵2000攻克睦州、於潜(今临安西),攻歙州(今安

徽歙县)不克;其将童文宝领兵4000攻婺州(今浙江

金华),为官军所阻。时唐廷命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南

攻,婺州刺史崔义玄等率兵北进,义军在下淮戍(今桐

庐东北)与崔义玄部遭遇,大溃,被杀数千人,退至睦州境,又有万人相继投降官军。十一月,房、崔两部会合,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陈硕真等被俘杀。

文房四宝

东晋和南朝时期,新安地区丰富的资源已经被开发,好多特殊的手工业也都出现了。到了唐代,对后世文化事业有极大影响的四种文房用具——纸、墨、笔、砚,成为歙州著名的特产。经过五代的吴、吴越、南唐,进入宋代后,形成“新安四宝”之说,后世的“文房四宝”一词即源自于此。

首先说纸:古代徽州造纸业非常发达。《新安志》说:“歙县、绩溪界中,有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故世号龙须纸。”歙县、绩溪之间龙须山所产的麦光、白滑、冰翼、凝光等纸,唐时就成为贡品。南唐李煜(李后主)好翰墨,酷爱这种纸,将其视为珍宝,特取这些纸藏在他的“澄心堂”里,号为“澄心堂纸”,并设置专门机构监制这种佳纸,以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体现了徽州造纸业的高超工艺,代表了徽纸的最高水平,后世屡屡

承袭其名而仿制,因此“澄心堂”也就成为历史上徽纸的代名词。而明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宋代休宁水南及虞芮、和睦、良乡一带还出产“进札”、“殿札”、“玉版”、“观音”、“京帘”、“堂札”等名号的优质纸。说明徽纸业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唐、宋、元、明各朝,徽州均需向朝廷纳贡纸张。徽纸不但受到皇宫和士大夫阶层的亲睐,而且行销全国各地,深受市场欢迎。

再说墨:墨更是徽州有名的特产。徽墨始创于唐末。当时易水(今河北易州)制墨世家之后奚超,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南唐时后主李煜得到奚氏墨,视为珍宝。便令奚超的儿子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作为奖赏,奚氏一家从此改为李姓。歙州李墨于是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由北方南移到歙州。

然后说笔:唐、宋时期徽州

制笔业也非常发达,据宋代文学

家、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笔说》

等书记载,当时徽州的制笔名家

有吕道人、吕大渊、张遇等人。

黄庭坚曾评价张遇的笔比宫廷制

笔名家诸葛元的笔还要好,可见

当时徽笔质量之高、影响之大。

另外,汪伯彦也以制笔知名。

最后说砚:名闻天下的歙砚

也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公元

713-741年),歙州婺源县有个

姓叶的猎人,追赶野兽到了一个

叫“长城里”的山中,发现一堆石头

叠在一起,莹洁可爱,便带回了家,粗粗地刻成砚,居然温润超过端砚。后来他的孙辈把石头献给县令,县令非常喜欢,找了名匠雕琢成砚,从此歙砚名闻天下。由此可知,歙砚砚石的发现已有1200多年历史。“长城里”应该就在婺源县的龙尾山,是歙砚砚石的主要产地。为什么产在婺源的砚石被称作“歙砚”?因为婺源属于歙州,“歙砚”是“歙州砚”的简称。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璟喜欢翰墨,很珍爱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歙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并令其招徒传艺。后主李煜更是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誉为“天下冠”。宋代以后,歙砚获得更大发展,砚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精,一时为诸砚之冠。

“文房四宝”精品的出现,代表了徽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起。

徽州之“徽”

北宋末年,朝廷横征暴敛,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于是,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初九,祖籍歙州的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帮源峒(今浙江淳安县西北,一说起义地点是在歙县七贤村)发动起义。起义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到第二年的正月,方腊起义军先后攻下了六州五十二个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起义在东南地区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他们急忙一面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企图松懈义军的斗志,一面派童贯等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起义。由于力量悬殊,义军虽英勇作战,仍不敌于宋军。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退守帮源峒的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被俘,被押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等英勇就义。

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宣和三年的五月十一日(公元1121年5月28日),朝廷下诏书改歙州为徽州。

关于“徽州”名称的由来,传统的说法有三种。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得名;一说取“徽”字美好的意思;更有一说甚至认为是宋徽宗用自己的号来命名。这后一种说法,显然是缺乏基本历史常识,“徽宗”是皇帝死后才获得的谥号,怎么可能在他生前用来命名州名呢。对于第一种说法,有学者认为,以区区一村一岭之名加之于一州,似乎有所牵强。我们知道,府县名称的由来往往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如“归德”、“广德”、“开化”、“怀化”、“太平”等等,此时改名“徽州”显然有其政治目的。查《说文解字》,“徽”属“系”部,“一曰三纠绳也。三纠,谓三合而纠之也”,又说“三股曰徽,两股曰纆”。又查《康熙字典》,徽属“双人”部,“徽,大索也”。《辞海》也将“徽”归属“双人”部,在释义第二大项内有“绳索、束、绑”的解释。并且例举了一个词“徽纆”,出于《后汉书·西羌传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战争中把男人杀掉,对妇女就捆绑起来作为俘虏。在这里“徽”会是美好的意思吗?可以推想,北宋王朝在好不容易镇压下去方腊起义后,绝对不会用个美好的字词来赞美这方土地,而是心怀余悸,所以要用粗大的绳索来严加“捆绑”。同样,方腊的举义地“睦州”被改为“严州”,具有更直接的寓意。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下诏书改歙州为“徽”州的皇帝,死后却因为自己当过金人的俘虏,而获得了同一个字的谥号“徽宗”——被作为俘虏“捆绑”过的皇帝。所以说,不是宋徽宗用自己的谥号来给徽州命名,恰恰是他用来对付徽州的“徽”字这条大绳索反过来套在了自己的头上。

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基本没有变更。建国后的地区名依然沿用。

当然,“捆绑”只是当时统治者更名“徽州”的一厢情愿。仅仅六年之后,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高宗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开始了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宋王室南迁,直至定都钱塘江下游的临安(今杭州)。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给地处钱塘江源头的徽州人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善于开拓进取,后来被称作“徽骆驼”的徽州人,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顺天时、占地利、尽人和,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开创了徽州新时代,赋予了明清之后“徽州”二字新的真正美好的涵义。

方腊(?-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宋代睦州青溪

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

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

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

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

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

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

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

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起义失败。

艺术形象

小说《水浒传》里虚构了宋江奉诏征讨方腊的故事,描述与史书记载有所不同。小说《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的:“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天平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勔在吴中征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就清溪县内帮源泉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仍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五十二县。方腊自为国王,独霸一方,非同小可。”历史上的宋江和方腊没有交过手。

元之逆势而起

公元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徽州入元,属江淮行省。第二年升徽州为徽州路。至元二十一年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改属江浙行省江东建康道。元贞元年(1295年) 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婺源州和歙、休宁、黟、绩溪、祁门5县。

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是极其严厉的。他们把各族人民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蒙古人,最为高贵;

第二类是色目人,是依靠的对象;

第三类是汉人(包括北方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高丽人等),是利用的对象;

第四类是南人(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最为低贱,这是因为南宋政权在被征服时作了最强烈、最持久的反抗。

元王朝对包括徽州

一带的长江中下游以南

地区驻有重兵实行军事

统治。又设“里甲”之制,

编20户为一甲,以蒙古

人为甲主,监视南方人。

在这种高压政治和军事

的统治之下,徽州人进行

了不断的反抗。至元十三

年元兵刚入徽州,便发生

了“李世达之乱”,后又有

程楚翁起兵,均遭受失

败。针对这种反抗,驻扎

徽州的元万户(军事将

领)下令要在歙县、休宁

等县大开杀戒。危急关

头,歙县人丘龙友等人不顾个人安危到军营去劝阻,说起兵的并非老百姓,不应该滥杀无辜,要显示仁德。万户被说服了,就让丘龙友担任徽州知州,其它各县也都起用本地人担任知县。但徽州人的反抗并没停止。至元十九年徽州和太平、宣州等地群起反抗,多次击败元军;至元二十三年绩溪、歙县饥民暴动;至元二十七年绩溪汪十千起义,赶跑了县官;至元年间还有绩溪县修仁乡后岸村(今上庄乡)柯大统聚众起义,声势浩大,一举攻占绩溪、旌德两座县城。后来柯大统领兵与元徽州路总管大战于绩溪县岭北,兵败遁走,不知所终。与此同时,一些崇尚气节的徽州南宋遗民,宁可老死山林,也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他们隐居深山,闭门读书,著书立说,培养人材,使徽州教育在元代反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教育家,设立了许多教育机构。除州、县官学外,还以乡里每50户为一社,每社设社学一所。民间的书院和私学也很兴盛,元代徽州书院就新建了22座。以致于当时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特别要指出的,虽然程朱理学的体系在南宋就已经

形成,但真正在全国形成影响并树立权威地位,是在元

代。为了网罗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元仁宗皇庆二年

(公元1313年)九月开始启动科举选拔人才,把朱子

学说奉为正统作为科举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徽州作为

朱子的祖籍地,人们对朱子学说有着极大的认同。徽州

由此掀起了研究程朱理学的新高潮。在徽州,甚至出现

了“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

不以为学也”的局面。徽州实际被元代统治只有81年,

但在这段时间里徽州人才辈出。他们多从事学术研究活

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对元末明初的政权变革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三月,朱元

璋部攻克徽州。七月,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

年(朱元璋吴元年),复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属江浙行

省,至正二十六年(吴三年)徽州府直属中书省。

在这期间,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二月,

朱元璋亲临徽州,他慕名微服私访隐居歙县石门的学者

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九字三策:“高筑墙、广蓄粮、缓称

王”,文字简练而内涵丰富。朱元璋大喜,将朱升请到身

边,帮助运筹帷幄。朱升所献定国三策,不但对明王朝

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将朱升的九字策化用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对当时我国的政治大局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向朱元璋建言献策的徽州人还有歙县人唐仲实等,歙县槐塘村中至今矗立着记录朱元璋与唐仲实对话的“龙兴独对”牌坊。朱元璋以两淮子弟为基础的军事力量取天下,以徽州士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题目及作者串联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人教九上语文课文题目及作者串联 诗人,就要有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一曲《沁园春雪》,引发无数英雄豪杰竞相折腰;诗人,就要有郑愁予的浪漫柔情,一首《雨说》,蓄满对大地儿童无限甜蜜深情的祝福;诗人,就要有江河的婉约朦胧,一首《星星变奏曲》,道尽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衷肠;诗人,就要有济慈的温馨怡人,一曲《蝈蝈与蛐蛐》,弹奏大地永不消亡的乐音;诗人,就要有叶赛宁的恬淡宁静,一首《夜》之旋律,在星光微漾的夜色中闪烁迷人的光泽。 星空朗照,明月依依,氤氲在一片诗意中,梁启超一行人等漫步山林,深感《敬业与乐业》于世人的重要,雨果紧随其后,激情发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则展示了《傅雷家书两则》,苏霍姆林斯基当场写了一封《致女儿的信》。这些名人学者的相聚,由此拉开了一场文化之旅的序幕。 月夜的这次盛会,让鲁迅决定返回久违的《故乡》,他由此踏上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沿途遇见莫泊桑,正在寻找《我的叔叔于勒》,他想,这难道不是黄蓓佳的《心声》吗? 罗迦.费.因格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丁肇中也提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趁此机会,培根向大家《谈读书》的好处,马南邨却《不求甚解》,鲁迅暗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难道真是这样吗?施耐庵设计《智取生辰纲》,罗贯中对《杨修之死》深表叹惜,及时总结出为人的机谋,吴敬梓帮助《范进中举》,曹雪芹教导《香菱学诗》,哪一种又不是智慧的显露呢? 在他们影响下,司马迁写下了流芳百世的《陈涉世家》,《战国策》令《唐睢不辱使命》,陈寿提出《隆中对》,诸葛亮献出《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温庭筠漫步沉思中,不由独倚望江楼,深情《望江南》。范仲淹一腔爱国热情,感悟出《渔家傲秋思》。落叶纷飞的时季,苏轼和部下一道《江城子密州出猎》,眼见这次声势雄伟的出行,李清照暗忖,等到来年《武陵春》降临,一定要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古徽州府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 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 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

九年级语文上下作者简介

九年级上下文学常识 2少 第1课沁园春雪 选自《毛泽东诗集》沁园春,词牌名;雪,写作对象。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第2课雨说 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20世纪70年代末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重要诗集《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集Ⅰ》《郑愁予诗选集》等14部,《郑愁予诗选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三十本书”之一 第3课星星变奏曲 选自《上海文学》——1980年——朦胧诗 江河,1949年生,北京人,原名于友泽。 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田园诗 《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夜》选自《世界流派诗选》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洛维奇·叶赛宁(1985—1925)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启蒙思想家。作品《哲学通讯》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选自《傅雷家书》——书信集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几乎翻译法国全部重要作家作品。 第8课致女儿的信 选自《关于爱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9课故乡 选自《呐喊》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10课孤独之旅 选自《草房子》——长篇小说 曹文轩(1954—?)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江苏盐城人。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选自《羊脂球》——短篇小说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项链》《一生》 与俄契诃夫、美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第12课心声 选自《儿童时代》 黄蓓佳(1955)江苏如皋人。作品《小船,小船》《夜夜狂欢》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九上M1U2课文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When I arrived, it was early morning and it was raining. I got out of the car, went through a gate and walked along a path. In the east, the sky was becoming light, but beside the path, it was still very dark. I knew it was there, but there was nothing to see. After about a kilometer, a stranger appeared in front of me. “Am I going the right way?”I asked. He knew where I was going. “Yes,”he replied, “you’ll get there in five minutes.”Finally, I came to some rocks, and stopped. I looked carefully over them, but it was still too dark to see anything. Suddenly, the clouds cleared and the rain stopped. The sun rose behind me and beyond the rocks. I saw that the ground fell away and down to a river, far below me. I was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natural world. I looked down to the Colorado River about 2 kilometers below me. If you put the three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worl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yon, they still won’t reach the top. Then I looked across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canyon. How far is it? It’s 20 kilometers, maybe more. Finally, I looked to my left and to my right, and on both sides the canyon disappeared into the distance… over 400 kilometers long. The Grand Canyon is not just big. It’s huge!

谈对徽州文化的认识

魅力徽州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学生,而安徽文化最有名的就是徽州文化,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徽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 徽州文化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称雄明、清两代数百年,聚集钱财,富甲一方,因而能广修楼宇,徽商“贾而好儒”,修神庙办学堂投资教育,培养做官的乡亲弟子,并且积极的参与政治,徽商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审时度势,长期奔波于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他们也不忘家乡,积攒钱财来修建房屋,光宗耀祖,因此就有了今天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严谨,题材新颖,总体和谐,充分发挥了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徽匠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在了徽派建筑中。 2000年,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徽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不仅如此,安徽的巢湖,肥东,肥西,六安等地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我们要打造徽匠品牌,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让世人了解认识徽派建筑,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 徽州文化延绵不绝,磅礴久远,自古至今,代代英才于此孕育,再次发光。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为谁辛苦为谁忧;一代思想先驱朱熹“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万古流芳;先天而忧,后天而乐的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万世师表”陶行知,为平民,为农工,俯首教育,孜孜以求。天之骄子,多孕于此,中林敏秀之地,散发着万物清明之灵。徽州文化永存,徽州精神永存。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要做一片绿叶,将根深深地插入这养我爱我的祖国。徽州精神永驻我心,它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乌斯的灯泡;我应该立志成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应该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用徽匠精神支撑自己,为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用自己的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计算机系网管班王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简介及字词精练卷

第一课沁园春.雪(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气魄雄伟、意境开阔,著作主要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和《毛泽东诗词集》中。 文体知识: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词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一般分上下两阙(片)。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到宋代,有些此人为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加题目,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派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1.生难字 qìn 沁园春(qìn)莽mǎng莽(mǎng)素裹(guǒ)妖娆(rǎo) 俱往矣(jù)今朝(zháo)风骚(sāo)稍逊(xùn) 2.多音字 折腰(zhé)可汗(hán) 折折腾(zhē)汗汗水(hàn) 折耗(shé) 3.形似字 奔驰chí包裹guǒ娇惯jiāo风骚sāo 松弛chí行囊náng天骄jiāo隔靴搔痒sāo 4.重点词语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大地。 妖娆:娇艳美丽。 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文采: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后文的风骚也是此意。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浅谈徽州人的贫与富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本土的徽州文化。她的内容广博,深邃,包括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菜等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 研究徽文化的学者以及沉醉于徽州美景的游客对徽文化的璀璨总是赞叹不绝。然而,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徽州大地上,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里,可利用的生活资源极其贫乏。徽州处于丘陵地带,在徽杭高速歙县段路两旁,透过车窗,你总能看到在高高的深山上几至山顶,是被人们开垦的大片大片的耕作地。地里的植作并不茂盛,即便隔着那样宽的山沟依然可见泛黄的土地。而你也总能时不时见到一个老妇,肩上扛着一把锄头,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跟在身后田间地头转悠。而生活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人,则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如黄山松一般艰难生存,千百年来孕育出勤劳,踏实,敢于开拓和坚韧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给她的子子孙孙。 当走进他们的住宅,和贫瘠的土地资源相契合的是白墙灰瓦,矮窄门楼的古朴建筑风格。然而,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是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应景。且不说那些达官贵族与经商致富的大户人家,即便是只有两间厢房的小门小户,院子里也一定会用花花草草和几个雕刻着花纹的石凳布置一个简单的园林小景,供主人闲暇时玩赏。央视的一个纪录片曾就徽州人的园艺做过一个专访。在歙县,即便是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观赏的花草。一个几近倒闭的盆景小店,哪怕已无人问顾,老板依然坚持,不为挣钱,只为自己喜爱。 人们为徽州文化的璀璨而倾倒,我也同样为之倾倒,但不仅仅是因其璀璨,而是为其不易。在这样一个土地贫瘠,古时难有与外界通达的山区,古徽州人不是为满足于裹足口腹之饥而蝇营狗苟,而是在这样艰苦,贫乏的环境里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那份超然和豁达,赋予这里的一山一水于之世外桃源之恬淡。而他们自己,比之陶公而无愧。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2、《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小溪流过森林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出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哲理。 3、《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 4、《画山绣水》作者杨朔,现代散文家。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因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第二单元〗 5、《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和精神病苦,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之下“辛苦麻木而生活”的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嫂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我”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6、《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的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7、《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8、《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第三单元〗 9、《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文章以个人经历说理论述成功之道,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10、《幻想是美丽的》作者是何塞?埃切加赖(1832 -1916),出生于马德里。西班牙著名政治家、剧作家和诗人。他是19世纪末期西班牙最杰出的剧作家。他与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一起获得了 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西班牙人。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牵线人》。本文主要阐述幻想是美丽的,要热爱幻想并为之奋斗。 11、《学问和智慧》选自《理趣小品》,作者罗家伦,现代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

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和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和课后练习 目录 1 1沁园春雪雪[1] 2 2雨说8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3 3 *星星变奏曲 13 4 *外国诗两首 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2 5 敬业与乐业 3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 31 7 傅雷家书两则 3 8 *致女儿的信 4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 3 9 故乡 51 10 *孤独之旅 3 我的叔叔于勒 75 12 *心声 3 青 春随想 93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4 15 *短文两篇 3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16 好读书读好书3 17 智取生辰纲 123 18 *杨修之死 3 19 范进中举[1] 136 20 *香菱学诗[1] 3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158 21陈涉世家[1] 3 22唐雎不辱使命 169 23 *隆中对[1] 3 24 *出师表[1] 176 25 词五首 3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88 1沁园春雪雪[1] (1936年2月)毛泽东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 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北国[2]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3];大河上下[4],顿失滔滔[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6],欲与天公[7]试比高。须[8]晴日,看 红装素裹[9],分外妖娆[1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1]。惜秦皇汉武[12],略输[13]文采[14];唐宗宋祖[15],稍逊风骚。一代天骄[16],成吉思汗[17],只识弯弓[18]射大雕[19]。俱往矣[20],数风流人物[21],还看今朝。 ----------------------------------------------------------- --------------------- [1]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2] 〔北国〕指我国北方。 [3]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4]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5]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6] 〔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7] 〔天公〕指天 [8] 〔须〕等到。 [9]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

徽州文化全面解读

徽州文化 一、徽州概述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1、年表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 2、古代教育 徽州历史厚重、文风昌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教育办学。宋元以来,徽州共建有书院260多所。书院绝大多数都是宗族主办或宗族子弟创办,同时,也有少数官办。据廖腾煃《海阳纪略·瞻云书院序》记载,"郡邑之有书院,自南唐始也"。宋元以来,徽州的书院出现非常发达的局面,成为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 二、徽州文化概述 (一)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

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二)徽州与徽州文化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现了诗人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徽州不仅以其云山雾海、怪石嶙峋、清秀明丽的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吸引着每年数百万海内外游客,更以其美丽迷人、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倾倒了无数旅游者,使其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1990年,黄山荣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000年,西递、宏村加盟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还有潜口民宅、许国石坊、罗东舒祠、渔梁古坝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它们的殊荣显示出徽州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徽州文化也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引起海内外更多学者的强烈关注,为众多旅游者趋之若鹜。 (三)地理概况 1.自然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总复习资料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总复习资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句子是,;,。,。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2)《雨说》一诗的最后一节中表达这首诗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然后我死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填空 1.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体裁)。“沁园春”是名,“雪”是这首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此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作者是诗人。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3.《敬业与乐业》是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篇。作者又号,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文章通过对“”“”“”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从专业做事中发现乐趣。 4.“家书”就是。《傅雷家书两则》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另一封写于儿子音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5.的《故乡》是一篇(体裁)。作品中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的形象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6.《我的叔叔于勒》是国作家写的一篇。文中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的手法,充分描述了对待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的主旨。 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国实业家的一篇文。文中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徽州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及科举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并有丰富遗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客观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层次结构关系。物质文化主要有徽州历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镇、徽派建筑、徽商、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献、徽州文书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乡风民俗类(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二个文化圈:新安文化。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历史上浙江涡安、江西骛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这个文化圈,内容极丰富,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朱熹自称”新安朱熹“)、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学,著作甚丰;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 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这个文化圈甚广。实际上包括整个皖西南(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汉代庐江郡,西至九江,东至合肥),其中桐城派是影响最大的文派

徽州民间工艺

《徽州民间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477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 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课外16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先修课程:专题设计1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大纲执笔人:张晓利参加人:梁军大纲审核人:梁军 编写时间:2009.6.30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居住室内空间内涵、设计方式、方法,同时以居住为基础进而讲解室内空间构建特点及规律,着重学习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施工工艺,同时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多维设计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居住空间设计的概念、类型、家具陈设、风格流派及施工工艺等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空间设计的内涵及其方式方法,为后续类型复杂空间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承上:设计表达机械制图;启下:专题设计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居住设计的空间(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居住空间的内涵及设计方式、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空间及家居空间的内涵及外延,在理性上认识空间的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 1.1 居住空间的概念;(0.5学时) 1.2 居住空间的类型;(0.5学时) 1.3 居住空间的组合;(0.5学时) 1.4 居住空间的分隔;(0.5学时) 1.5 居住空间的利用;(0.5学时) 1.6 居住空间的设计手法;(1.5学时) 3、重点、难点: 重点:居住空间概念掌握; 难点:空间类型划分的内涵。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居住空间的类型划分方法。

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建筑看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入晚期封建社会,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也进入徽州时代,在这一时代,徽州人几乎是在广义文化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非凡与伟大的创造,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繁荣。随处可见的历史烙印在思想学术领域,徽州是曾经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源远流长;传统的经学研究,徽州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就代不乏人,大儒迭出;考据学上,至清中期,更是出现了以婺源人江永、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原世家望族的迁徙,在徽州是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唐宋遗泽的宗族社会,势力强大,结构稳定,构成徽州社会千百年发展的基础,由之直接影响的徽州土地制度、佃仆制度等。 而我在徽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州建筑。徽州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和浑然天成的格局特色。说到这黑白的颜色我就想到了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物——阴阳鱼太极图。在走访了徽州古村落呈坎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徽州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联系的想法。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具体为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而在徽州游览的时候,那高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优雅曼妙的美人靠无时无刻不在安抚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主张天人互动的和谐原则,这与我们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原则不谋而合。而早在古代智慧的徽州人民便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在建筑中。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把自然村落建成“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几乎徽州所有的古村落均符合这一规则。在村落,山水,建筑物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山峦是溪流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的血细胞。而在庭院中,天井组织着花与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村落中让最我印象深刻的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天井,天井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所以称为天井。这与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与天道又十分的神似。小小的天井是在深宅之中连接无限浩大的天空的枢纽,何为无限?何为有限?天井的玄机值得深思。 道家思想不光表现在空间上的无限和有限上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在游览徽州的古村落的时候是空间和时间虚幻的交错,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以现代人的身份触摸这些古老的年轮,在长巷中需要时间的变化通过自身所有的感官,移步换景地去感受。是以时间为轴线将各个空间串接在一起的,再由自然的力量将散落的单元串接在一个连贯的整体。 道家思想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两条,一是由于徽州地处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地处浙赣皖省交界处。四周的高山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是道家天人合一,小国寡民思想生长的沃土。为道家思想的运用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资料

宏村学校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资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句子是,;,。,。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2)《雨说》一诗的最后一节中表达这首诗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然后我死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填空 1.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体裁)。“沁园春”是名,“雪”是这首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此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作者是诗人。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3.《敬业与乐业》是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篇。作者又号,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文章通过对“”“”“”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从专业做事中发现乐趣。 4.“家书”就是。《傅雷家书两则》是我国着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另一封写于儿子音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5.的《故乡》是一篇(体裁)。作品中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的形象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6.《我的叔叔于勒》是国作家写的一篇。文中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的手法,充分描述了对待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的主旨。 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国实业家的一篇文。文中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先生的一篇文。文中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论调:一方面,揭露“一部分”即国民党当局,“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现在是在发展着‘’”;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最后从立场观点上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