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根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及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我市情况,特提出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百万亩森林建设范围内适宜建设绿道的区域。

二、建设原则

保护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破坏;注重绿道的便捷性、舒适性,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打造形式多样、特色多样的绿道;倡导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精品;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整体发展相结合,通过绿道建设惠及民生;整体规划、分区实施,鼓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绿道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三、建设模式

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配备照明、通讯、座椅、厕所等基础设施,设立停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并布设统一的标示系统。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1.宽度标准

根据绿道的不同使用功能和所在地区,规定步行道宽度为

1.5-2m,自行车道宽度为

1.5-3m,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2.路面材料选择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鼓励使用环保活性材料,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材料,同时考虑与环境的一致性。步行道一般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材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材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

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

3.路面颜色选择

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容易辨认;自行车道统一用白线标识,路面颜色选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调;都市综合绿道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统一,美观大方即可;郊野型绿道可视其所用材料而定。

4.坡度设计

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类绿道坡度参考标准

类型

人行道

自行车道

综合型绿道纵坡坡度参考值

3%为xx,不超过8%

不超过12%

3%为宜,不超过8%横坡坡度参考值2%为宜,不超过4%不超过4% 2%为xx,不超过4%

5.xx 设计

路道xx 应有醒目的标识牌和无障碍通道。

6.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等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

(二)绿化景观控制原则

在最大限度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注重整体效

果,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多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体现绿道的线性特征,使植物景观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充分考虑步行者、骑行者的遮荫需求及视觉效果;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把握绿道的整体节奏和季相变化,体现植物多样性,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

(三)配套设施

1.基础设施

1 )市政设施

(1)照明设施

城市绿道中可结合城市路灯系统,照明范围和强度不应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城市外围绿道仅在游径和重要节点使用固定照明设施。

(2)给排水设施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应分布在重要的节点系统和绿道附近。道路的排水设施如暗沟和路面排水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防火设施

以预防为主,建立预测预报、巡逻检查、通信、防火站等安全防火设施,根据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

(4)通讯设施

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公用电话)、应急呼叫系统以及道路报警系统;完善道路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

绿道中照明、防火、给排水、供电等基础工程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

2)游憩设施

(1)亭、廊、花架

亭、廊、花架提供休息、遮荫、避雨的功能,型态、尺寸、色彩等应与区域景

观相适应、协调。材料应选择光滑安全的饰面材料;亭、廊、花架的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花架可结合藤本攀援植物的种植,丰富其立面景观。

(2)座椅

座椅的设置密度应考虑绿道所在的区域的具体情况;座椅的形式可以是坐凳或是结合花坛、树池、挡墙设计的座椅。座椅采用环保、易清洁、耐久的材料,郊外区域优先选用石材、混凝土、木材等,木材应作防腐、防虫处理。

3)公用设施

(1)自行车架

宜采用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装饰性单元支架和双层自行车架。考虑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设置密度,同时可兼顾自行车租赁业务。

(2)垃圾箱

垃圾箱应设置垃圾分类标志;设置密度应考虑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市级绿道中垃圾箱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石材、混凝土、木材等耐久材料。

(3)公共厕所

应有明显的标志。设置密度应考虑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市级绿道中公厕宜采用生态环保型移动厕所,并定期维护,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2.服务设施

游客服务站作为集中设置绿道相关服务设施的场所,建设时注意控制建筑尺度和总量。宜采用与周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设计风格、元素和材料。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已建成的建筑物和设施等,积极贯彻环保和经济的绿色理念。根据规模和服务范围可将游客服务站分为两级:

一级游客服务站,为根据绿道整体规划确定的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公园、景观点等服务设施结合设置。

3.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包括:

全景牌、景观解说牌、服务导引牌、道路交通牌和警戒忠告牌等五大类。

绿道标识系统建设应参照相关规划设计执行。并严格执行标志、规格、色彩、字体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在材质选用、布局设置、信息分类登载等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更多融合当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内容,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实现整体性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4.交通接驳点

交通接驳点包括衔接设施和停车设施两部分。

1)接驳设施

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与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及静态交通的衔接,尽量避免与高等级道路交叉,必须相交时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或在交叉口划有醒目的斑马线,同时设置清晰的标志和严禁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并设置减速带。

绿道与城市桥梁、隧道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m,且自行车道、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应以防护栏形式进行隔离自行车租赁点应与交通接驳

点、游客服务中心、驿站等设施统筹布置,实现绿道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方便居民进入绿道。

2)停车设施

应在绿道出入口,结合驿站设置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规模应根据游客流量,按最小容量确定,积极利用周边公共停车场为绿道使用者服务。同时考虑自行车停车、残疾人停车等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及为交通换乘和游客滞留留出空地。绿道与机动车停车场衔接时,应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立醒目的标志,并在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减速带。停车场宜采用软性铺装或自然地面,考虑残疾人使用的停车场应铺设硬质地面。绿道出入口、驿站等人流的集散点应配置相应公交停靠站。

公交停靠站应设置一定缓冲区和明显标志。

交通绿道驿站配置要求

市级交通绿道服务驿站配置指南为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绿道网建设的战略部署,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我县绿道网建设,现根据XX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编制的《XX市市域绿道网专项规划》文本相关章节内容,结合我县实际,梳理服务驿站建设配置要求,以指导我县交通绿道服务驿站建设工作。 交通绿道主要面向采用机动车旅游出行的人群,利用公路沿线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串联主要旅游景点,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风景廊道。同时,通过绿道建设提升公路整体生态环境,为城乡居民和过往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康体娱乐等活动的路径和场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健康生活需求,促进我县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服务驿站的规划建设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相对成熟的乡镇、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完善。新增设施应充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反映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二、服务驿站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服务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补给、换乘的场所,为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是绿道休闲的重要节点。

服务驿站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服务驿站是综合配置服务驿站,二级服务驿站是一般配置服务驿站,三级服务驿站是简单配置服务驿站,包括观景平台、休息点及露营点。 三、服务驿站规划原则: (1)空间布局原则 按照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驿站系统的布局,确保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便于经营管理与减少干扰,充分发挥设施效益。 (2)选址原则 各项服务系统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应尽量结合现状已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例如尽量靠近景区或景点服务区、农家乐、乡镇等。但应避免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地段设置。 (3)建设原则 建设服务系统应有利于保护景观,方便旅游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服务条件。 建设服务系统应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游人的需要,使游客各得其所。 服务设施的建筑层数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兼顾观览和点景作用的建筑物高度和层数应服从景观需要。 四、各级服务驿站空间布局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绿化绿道总承包EPC工程合同信息管理办法 一、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双方的争议进行调解和处理,以保证合同的依法签订和全面履行。 监理通过参与各类合同谈判,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同结构、起草有关合同,使建设单位的利益得到充分反映,并对各类工程合同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履行。 2、合同管理的监理措施 (1)、拟订项目合同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草案的拟订、会签、协商、修改、审批、签署、保管等工作制度及流程; (2)、协助建设单位拟订项目的各类合同条款,并参与各类合同的商谈; (3)、合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跟踪管理; (4)、协助建设单位处理与项目有关的索赔事宜,调解合同纠纷; 二、信息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措施 1、工作内容

建设监理信息是监理工作实施控制的基础,也是监理决策的依据。本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将按建设监理的目标通过收集有关工程建设中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一系列工作,以作出科学的决策。监理信息管理的工作为:(1)、文件管理:对文件的编号、登记以及合同有关方之间的文件传递作出规定; (2)、档案管理:对文件分类整理,立卷归档或按规定处理;(3)、建设监理常用报表体系化、标准化; (4)、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上报或整理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资料。 2、信息管理的监理措施 (1)、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的信息收集、整理,按规定编目;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定期工地会议或监理工作会议,信息管理员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 认订印分发; (3)、专业监理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承包商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状况及工程质量验收签认; (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检查承包商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5)、随时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报告工作,并准确及时提供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绿道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 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 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 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 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方案(2014)

GBT 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组织与管理 3.2资源节约 3.3环境保护 4施工准备 5施工场地 5.1一般规定 5.2施工总平面布置 5.3场区围护及道路 5.4临时设施 6地基与基础工程 6.1一般规定 6.2土石方工程 6.3桩基工程 6.4地基处理工程 6.5地下水控制 7主体结构工程 7.1一般规定 7.2混凝土结构工程 7.3砌体结构工程 7.4钢结构工程 7.5其他 8装饰装修工程 8.1一般规定 8.2地面工程 8.3门窗及幕墙工程 8.4吊顶工程 8.5隔墙及内墙面工程 9保温和防水工程 9.1一般规定 9.2保温工程 9.3防水工程 10机电安装工程 10.1一般规定 10.2管道工程 10.3通风工程 10.4电气工程 11拆除工程 11.1一般规定 11.2拆除施工准备 11.3拆除施工 11.4拆除物的综合利用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拆除等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 1.0.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2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3建筑废弃物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4绿色施工评价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所进行的评估活动。 2.0.5信息化施工informative construction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存储、处理和信息反馈用以指导调整施工的方法。 2.0.6建筑工业化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以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在工厂完成建筑构、配件制造,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建造模式。 3、基本规定 3.1组织与管理 3.1.1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在编制工程概算和招标文件时,应明确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方面的条件保障。 2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设计文件、产品要求等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应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协调机制。 3.1.2设计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绿色设计。 2应协助、支持、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有关设计工作。 3.1.3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承担监理责任。 2应审查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1.4施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应组织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2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绿色施工负总责。 3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专业承包单位应对工程承包范围的绿色施工负责。 4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 5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前,应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并

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综述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由2014年1月29日发布,自(D)起实施。 A、2014年4月29日 B、2014年7月29日 C、2014年7月30日 D、2014年10月1日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C)。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3、施工单位应建立以(B)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A、法定代表人 B、项目负责人 C、技术负责人 D、安全总监 4、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宜选用距施工现场(C)以内生产的材料。 A、50km B、100km C、500km D、1000km 5、节能及能源利用应符合规定要求,应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线路,选用节能器具,采用声控、光控和节能灯具;照明照度应按( A )照度设计。 A、最低 B、最高 C、最近 D、最远 6、土石方作业区内扬尘目测高度应小于(C),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不得扩散到工作区域外。 A、0.5m B、1m C、1.5m D、1.8m 7、施工现场宜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施工场届环境噪声排放昼间不应超过(B)dB;夜间不应超过()dB。 A、70;50 B、70;55 C、75;50 D、75;55 8、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率应达到(D);对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的废弃物应单独储存,并设置醒目标识。 A、60% B、80% C、90% D、100% 9、施工现场围墙、大门和施工道路周边宜设( C )。 A、绿色施工制度图牌 B、绿色施工宣传栏 C、绿化隔离带 D、洗车台 10、在城区或人口密集地区施工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时,宜采用(A)沉桩工艺。 A、静压 B、锤击 C、振动法 D、干作业法 11、回填土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 C )风以上天气严禁回填土施工。施工间歇时应对回填土进行覆盖。 A、2级 B、3级 C、4级 D、6级 12、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B)mg/m3,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拥挤。 A、5 B、10 C、15 D、20 13、采用井点降水施工时,地下水位与作业面高差宜控制在(C)以内,并应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水位自动控制。 A、150mm B、200mm C、250mm D、300mm 14、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减少( A )用量。 A、水泥 B、工业废料 C、矿山废渣 D、粉煤灰 15、钢结构安装连接宜选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结构宜采用金属涂层进行(B)处理。 A、防潮 B、防腐 C、防锈 D、防尘 16、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宜采用起重机吊装、整体提升、顶升和滑移等机械化程度()和劳动强度(B)的方法。 A、高、高 B、高、低 C、低、高 D、低、低 17、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氡的浓度限量为(C)Bq/m3。 A、400 B、300 C、200 D、100 18、I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TVOC的浓度限量为(D )mg/m3。 A、0.3 B、0.4 C、0.5 D、0.6 19、找平层、隔汽层、隔声层厚度应控制在允许偏差的(A )范围内。 A、负值 B、均值 C、正值 D、绝对值 20、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时,环境温度宜为10~40摄氏度,空气相对

现场绿色施工要求

《绿色施工要求》 一、组织管理 1、承包人必须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承包人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二、规划管理 1、承包人必须编制单独的绿色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三、实施管理 1、承包人必须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承包人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承包人必须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四、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承包人必须制订施工防尘、防毒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承包人必须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承包人必须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绿色施工实施标准

绿色施工实施标准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集团公司绿色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绿色建造理念,促进公司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1.2 绿色施工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绿色施工管理运行体系包括绿色施工策划、绿色施工实施、绿色施工评价等环节,其内容涵盖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五个方面。 1.3 相关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1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职责 2.1 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2.2 提供绿色施工管理必要的资源。 2.3 贯彻集团公司绿色施工方针、目标,倡导绿色施工。 2.4 组织绿色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2.5 组织制定集团公司绿色施工创优目标。 2.6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创优工作。

2.7 负责制定、宣贯绿色施工相关管理制度、政策法规。 2.8 负责对集团所属工程(子)公司、项目部的绿色施工进行监督、 检查、指导和服务。 2.9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培训,参与审核绿色施工方案。 2.10 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施工,结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 化,推广使用分布式绿色能源技术。 2.11 组织制定绿色施工创优计划,指导、协助工程(子)公司开展绿色施工创优工作的创建、管理、评价。 2.12 负责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及“四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工艺清单。 2.13 负责组织审批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方案。 2.14 推广使用性能相对优良的绿色环保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设备。 2.15 建立集团公司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数据库,统计可利用物资库存量,调配集团公司范围内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使用,降低消耗。 2.16 建立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设备和材料的限制、淘汰制度。 2.17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健全的分供商资源库。 2.18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绿色设计。 2.19 协助、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有关设计工作。 2.20 推进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普及BIM应用,为绿色施工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2.21 建立以工程(子)公司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创优目标。 2.22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培训,指导、协助项目部开展绿色施工管理。 2.23 编制工程(子)公司绿色施工方案。 2.24 指导项目部对绿色施工技术资料及时收集与归档。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第一章 第一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积极落实《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实施,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分层次研究的方法,具体如下: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为安庆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三区八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1、近期2014~2020年; 2、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安庆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统筹的原则。 3、综合效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均匀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6、可操作性的原则。 7、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颁布,1998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 (6)《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011年修订)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12)《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 (13)《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996]69号) (1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5)《中国21世纪议程》

机电安装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XXXXXXXXXXXXXXXX (XX标) 机电安装工程 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XXXXXXXXXXXXXX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1 概述 (1) 1.1编制说明 (1) 1.2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2.1相关规程、规范 (1) 2.2文件依据 (1) 3 绿色施工原则 (2) 4 绿色施工目标及组织机构 (2) 4.1绿色施工目标 (2) 4.2绿色施工组织机构 (2) 4.3绿色施工组工作职责 (2) 5 绿色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3) 5.1管理措施 (3) 5.2节材措施 (3)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 5.4节能与能源利用 (5) 5.5节地与用地保护 (5) 5.6环境保护 (5) 6 职业健康与安全 (7) 6.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7) 6.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8) 6.3职业健康 (8) 6.4卫生防疫 (8) 7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8) 7.1分包单位的选择 (9)

7.2制定相应技术措施,作好工序过程控制 (9)

机电安装安装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措施 1概述 1.1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推广绿色施工,在本工程施工中,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为了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特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1.2工程概况 XXX水电站位于 2编制依据 2.1相关规程、规范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4011-2007 (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6)《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2文件依据 (1)招、投标文件 (2)《XXXX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XXXXXX绿色施工策划》

北京健康绿道设计规范

北京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根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及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我市情况,特提出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百万亩森林建设范围内适宜建设绿道的区域。 二、建设原则 保护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破坏;注重绿道的便捷性、舒适性,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打造形式多样、特色多样的绿道;倡导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精品;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整体发展相结合,通过绿道建设惠及民生;整体规划、分区实施,鼓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绿道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三、建设模式 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配备照明、通讯、座椅、厕所等基础设施,设立停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并布设统一的标示系统。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1.宽度标准 根据绿道的不同使用功能和所在地区,规定步行道宽度为1.5-2m,自行车道宽度为1.5-3m,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2.路面材料选择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鼓励使用环保活性材料,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材料,同时考虑与环境的一致性。步行道一般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材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材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 3.路面颜色选择 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容易辨认;自行车道统一用白线标识,路面颜色选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调;都市综合绿道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统一,美观大方即可;郊野型绿道可视其所用材料而定。 4.坡度设计

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类绿道坡度参考标准 5.入口设计 路道入口应有醒目的标识牌和无障碍通道。 6.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等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二)绿化景观控制原则 在最大限度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注重整体效果,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多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体现绿道的线性特征,使植物景观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充分考虑步行者、骑行者的遮荫需求及视觉效果;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把握绿道的整体节奏和季相变化,体现植物多样性,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 (三)配套设施 1.基础设施 1)市政设施 (1)照明设施 城市绿道中可结合城市路灯系统,照明范围和强度不应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城市外围绿道仅在游径和重要节点使用固定照明设施。 (2)给排水设施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应分布在重要的节点系统和绿道附近。道路的排水设施如暗沟和路面排水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防火设施 以预防为主,建立预测预报、巡逻检查、通信、防火站等安全防火设施,根据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 (4)通讯设施 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公用电话)、应急呼叫系统以及道路报警系统;完善道路通讯网络,

最新整理公园管理条例.docx

最新整理xxx公园管理条例 xxx公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促进城市公园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市公园的定义】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具有一定的园林绿化和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 第四条【政府责任】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公园事业的健康发展。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公园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将政府管理的公园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管理部门】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的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市城市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政公

用、文物、宗教、工商、公安、价格、水务、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园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园管理机构】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政府管理的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法确定;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非政府管理的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建设单位确定,并报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公园的管理机构及其地址、联系xxxx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基本原则】本市公园事业的发展应当体现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服务、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八条【公园名录及分类】公园实行名录和分类、分级管理。公园名录、类别、等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拟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鼓励社会投资】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等渠道筹集公园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投资、捐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规划编制】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组织编制本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健身步道 一、概念 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二、分类 (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 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 (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 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 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 三、步道及设备要求 (一)步道设计要求 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 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

(二)步道建设要求 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 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 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 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 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 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 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 在树根裸露处。 ●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市政绿化绿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五章监理规划与监理大纲 5.1 监理工作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监理1标段 2、工程地点:建德市 3、建设单位:建德市城兴城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6、工程概况: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钱塘江生态经济带建德段)(以下简称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位于建德市黄饶半岛地块,境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资源丰富,是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上游起于莲花溪出口,下游至梅城七郎庙,工程建设容主要包括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岱头村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四个部分。本工程始于新安江干流莲花溪出口西水桥,终止梅城镇,河道中心线长度约34.5km,沿线涉及苏村、岱头村、岭下村、滩头村、后山埂村、黄饶村、山边村、下涯村等村庄。共打造绿道26.8km、村庄10个(71万平方米)、农田793亩、游路体系4.1km、湿地建设29.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设7.2公里,全面提升新安江流域特色,将黄饶半岛打造成建德的城市生态客厅,并推动产业的升级。

二、监理工作围及目标承诺 根据工程建设监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在监理招标文件(类似材料、说明)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和委托容,可知委托人委托实施的是本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一)本标段围 溪以东至马目大桥以西(含钟潭路景观提升工程)。 (二)主要工程容 标段围绿道建设工程、黄饶半岛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下涯美丽乡村精品示工程等容,包含绿道工程、景观绿化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湿地工程等。 (三)监理目标承诺 我单位承诺按照以下目标对本工程进行管理: 质量控制目标:工程质量达到现行验收标准的合格等级。 进度控制目标:施工工期控制在施工总进度计划工期。 投资控制目标: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监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因监理人原因产生的索赔。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确保安全施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2014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组织与管理 3.2 资源节约 3.3 环境保护 4 施工准备 5 施工场地 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总平面布置5.3 场区围护及道路 5.4 临时设施 6 地基与基础工程6.1 一般规定 6.2 土石方工程 6.3 桩基工程 6.4 地基处理工程 6.5 地下水控制 7 主体结构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混凝土结构工程7.3 砌体结构工程 7.4 钢结构工程 7.5 其他 8 装饰装修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地面工程 8.3 门窗及幕墙工程8.4 吊顶工程 8.5 隔墙及内墙面工程 9 保温和防水工程9.1 一般规定 9.2 保温工程 9.3 防水工程 10 机电安装工程10.1 一般规定 10.2 管道工程 10.3 通风工程 10.4 电气工程 11 拆除工程 11.1 一般规定 11.2 拆除施工准备11.3 拆除施工 11.4 拆除物的综合利用

1 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拆除等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 1.0.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2 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3 建筑废弃物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4绿色施工评价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所进行的评估活动。 2.0.5 信息化施工informative construction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存储、处理和信息反馈用以指导调整施工的方法。 2.0.6建筑工业化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以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在工厂完成建筑构、配件制造,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建造模式。 3、基本规定 3.1 组织与管理 3.1.1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在编制工程概算和招标文件时,应明确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方面的条件保障。 2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设计文件、产品要求等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应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协调机制。 3.1.2设计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绿色设计。 2应协助、支持、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有关设计工作。 3.1.3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承担监理责任。 2应审查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1.4施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应组织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2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绿色施工负总责。 3总承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专业承包单位应对工程承包范围的绿色施工负责。 4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要点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规范绿色施工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 1.0.3 本规程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 1.0.4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2 术语 2.0.1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2.0.2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s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 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3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s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4 一体化施工integrated construction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筹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2.0.5固体废弃物Solid Waste 指施工现场施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如现场施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建材废料、建筑垃圾、办公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本定义中不包含《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文规定的危险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