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及其对语法化的作用

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及其对语法化的作用

第16卷第2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16No 22015年6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Jun.2015

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及其对语法化的作用

李一永1,李冠男2

(1.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063000;

2.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一[收稿日期]一2015?03?15一[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汉语非结构化双音序列的词汇化研究 (12YJA740044)一[作者简介]一李一永(1966 ),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李冠男(1986 ),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三

[摘一要]一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能够解除句子建立在真值基础上的语义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或强化句子语义和形式的合格性三论文通过六类句法结构对此进行了解释,包括祈使句二领主属宾句二双宾句二 副+名 结构二 动+名 特殊结构和主观化句式等三论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分转喻为三种类型:一是语义转喻,即以一种语义来转指另外一种语义;二是组块转喻,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语形成分组合为一个模块;三是分裂转喻,从一个语言序列中取出其中的一个成分,以该成分来转喻整个语言单位三在语法化的发生过程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和动力三

[关键词]一转喻;句法;语法化;词汇化

[中图分类号]H141一[文献标识码]A一[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150210906一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转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手段,在概念的建构二整合及语言的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Taylor(2002)甚至认为,与概念隐喻相比,转喻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更具有普遍性三[1]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学界对转喻与概念二语义的构成及创新之间的关系,对语用推理和篇章中的转喻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三在语法转喻方面,Langacker(2004)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分析了转喻和语法的关系,认为语法具有转喻性[2];沈家煊在不同的论文中,考察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法化中的转指转喻现象[3][4][5];任鹰(2000)[6]二王冬梅(2001)[7]二张韧(2007)[8]等考察了具体的语法结构和构式背后的转喻理据三但总体来看,

对转喻在语法构造中的机制尤其对于语法化的作用尚关注不足,在很多问题上还有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三

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语言的语法创新过程中,

转喻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新的语法成分(包括语法构式二语法词二形态等)的出现,语法化的进行及结果,转喻作为一种有效而省力的认知机制,往往参与其中三很多的语法创新都可由此来获得解释三下文首先分析转喻在汉语句法中的表现,认为转喻形成了新的句法表达,影响或强化了句子的合格性;很多结构的构式化过程,其背后都依赖于一个转喻机制的支持三然后考察转喻在动词语法化中的体现,在一些语法化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转喻在语义映射和线性组块中的功能,以及所具有的心理驱动作用三

一二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

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域(或认知域矩阵)内部的心理认知和语言创新行为,该行为可促进新语言要素的产生三认知域是由关系和事物构成的,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框架

110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ICM)内,其内部各种元素可因一定的条件相互映现和替代,因此,我们可用一个概念来指称另一个概念,用一种关系来激活另一种关系三从语法来看,转喻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理通道,使得有限的语言形式承载了更多的语义内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或强化了句子形式的合格性三以下举要例析转喻在句法中的体现三(一)祈使句

祈使句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构式,它要求听话人进行或不进行某种行动,如 走开! 二 吃饭去! 二 别去了! 三作为这种构式的原型,要求进入该框架的是动作性强二可控的动词三实际上,语言中存在大量如下的句子:

(1)请安静!(对比:请保持安静!)(2)勇敢点!(对比:请保持勇敢!)(3)别丢东西!(注:丢,丢失三)

安静 二 勇敢 是形容词,是不可控的; 丢 这里是自动词,也是不可控的三这一类的祈使句可以看做原型祈使句的引申,引申机制是转喻三在以上句子的理想认知框架(ICM)内,存在 行动(或行为二原因二条件) 结果 的认知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形成转喻,以结果代行动或者相反三如 请安静! ,安静是结果,表示一种状态,听话者可以通过某种行动达至这种状态三在该构式中, 安静 是喻体,以转指 达至安静状态的某种行动 ,其语义指向落在该形容词背后的表行动的动词上三

马真(1999)曾分析了以下现象:

别吃!一一别吃了!

?别丢!一一别丢了!

?别醒!一一?别醒了!

马真从语义特征上进行了解释,认为 吃 二 丢 二 醒 存在以下对立:

吃:[+自主]

丢:[-自主,+贬义]①

醒:[-自主,-贬义]

这种对立使我们了解了上述几个祈使句合格性的语义条件三 别丢了 与 ?别醒了 的区别,在于 丢 和 醒 存在语义上的对立,正是这种对立才造成两者合格性的差异三从认知的角度看, 丢 之能进入 别V了 ,是因为该句的语义框架存在 行为 结果 的认知关系,且该结果可通过自身某种动作或行为来实现三 丢了 在句中表达的是一种结果,以此来转指 导致该结果的行为 三 别丢! 的 丢 不表示结果,句子不能形成使成关系,故转喻不成立三 醒了 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达至,转喻对其也不起作用三

(二)领主属宾句

领主属宾句的述语动词在一般句子里不能带宾语,并且与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但在这类句子中却带上了一个宾语三这种句式的形成是通过转喻来达成的三沈家煊(2006)在分析 王冕死了父亲 时认为, 死 带两个论元依赖于一个转喻,即以 父亲死了 来转指 失去了父亲 ,前者是 因 ,后者是 果 ,以因来指称果三通过转喻, 死 的句法功能得到强化,后面带上了一个论元三[3]

领主属宾句除了具有 失去 的构式义外,还有 获得 的构式义三如 他来了两个客户 ,该构式的 来 也带了两个论元,其理与上例相同,也以一个转喻增强了动词的句法功能三 他来了两个推销员 不成立,其因在于这个 来 缺乏一个转喻机制的支持三[5]

(三)双宾结构

张伯江(1999)认为,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的基本语义是 给予 ,即 有意的给予性转移 ,可以看做双及物式的原型特征三[9]这种原型语义在话语空间和物质空间通过引申产生新的语义,其引申机制就是转喻三引其例为证:

(1)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三

(2)李师傅拿了我两把钳子三

一般将第一例看做言说类双宾的一种,属于话语空间;第二例则看做索取类,属于物质空间三此二例统称为取得类三其实,它们仍然能由 给予 这一基本语义进行解释,可以看做是后者的引申变体三在句式 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 中,问学生问题也就是发出一个请求, 老师的请求 就成了给予物,该句即以喻体 问题 来转指 请求 三在 李师傅拿了我两把钳子 中,拿了我两把钳子即给予我一个损失,此以 两把钳子 转指 两把钳子的损失 三

看来,双宾结构作为一种构式,其存在的理据及动因在于转喻三正因为这种 暗能量 的存在,才使得大量构式的存在成为可能并具有现实性三转喻建立在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来作用于语言的运用二更新和创造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