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易记忆传染病--病毒性疾病

简易记忆传染病--病毒性疾病

简易记忆传染病--病毒性疾病
简易记忆传染病--病毒性疾病

传染病学重点记忆内容

1.O139在水中存活时间>O1群。

2.O139无家族聚集性,以成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3.幽门螺杆菌和分支杆菌可以抵抗胃酸性环境。

4.肠球菌可以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

5.真菌性胃肠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假丝酵母菌。粪便直接涂片需同时观察

到出芽的孢子和假菌丝才能确诊。

23.大肠杆菌:有鞭毛、菌毛,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为菌体脂多糖的特异多糖成分

H抗原为鞭毛抗原

K抗原为荚膜抗原,分L、A、B三型。

6.在肝浸液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细菌是布氏杆菌。

7.斑丘疹:麻风、皮肤炭疽、斑疹伤寒、风疹、麻疹、登革热、

红斑疹:莱姆病、猩红热

斑点、瘀斑:流行性出血热、流脑

30.答疑?O157:H7使用氟哌酸治疗(霍乱治疗也是氟哌酸),卫生部规定禁止使用抗生素。

31.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是伤口位置的厌氧微环境。

35.霍乱与副霍乱的区别在于噬菌体裂解试验不同。

总论

致病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细菌引起白细胞↑,但布病、伤寒G-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或减少

病毒引起白细胞↓,淋巴↑,但流行性出血热、乙脑升高(特殊)。

E%↑多见于钩虫、血吸虫,↓多见于伤寒、流脑。

2.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较抗体可靠。

寄生虫病治疗药物:

疟疾:氯喹、伯氨喹;

线虫: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丝虫:海群生;

血吸虫:吡喹酮

肝片吸虫、并殖吸虫:吡喹酮、三氯苯达唑。

弓形虫:乙胺嘧啶、磺胺嘧啶、螺旋霉素

国际监测:流感、流斑、疟(疾)、脊灰、回归,我国增加登革热

国际检疫:鼠疫(6天)、霍乱(5天)、黄热病(6天)

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源:黑线姬鼠,是南方稻田型,黄疸出血型,毒力最强)、猪(波摩那型,分布最广,北方洪水型和雨水型)、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水传播是主要感染方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B区)、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

稻田型:流感伤寒型为主,肺出血型次之。

洪水型:轻型多,以流感伤寒型为主,北方常见神经系统和眼后发症

雨水型:流感伤寒型和脑膜脑炎型为主。

发病机制:内毒素是致病主要物质

临床表现: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疼淋巴大

后发症期:后发热;眼后发症;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见于波摩那型病例,是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15岁以下多发);胫前热(结节

性红斑)

辅助检查:

1.显微镜凝集试验:1:400以上为阳性,国内血清学最常用的诊断方法。ELISA:IgM抗体,更早更灵敏,高度特异性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具有属特异性,无型、群特异,操作简单,适合基层推

广。

治疗:“三早一就”,首选青霉素,首剂40万U,后每日120万~160万。

预防:灭鼠(磷化锌灭野鼠,灭鼠后1周考核,敌鼠钠灭家鼠灭鼠后2周考核。

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一个月内野外<3%,居民区<1%。),管理

猪、犬和预防接种。

朊毒体病

理化影响因素:

1无影响:煮沸、紫外线、电离、化学法(核酸酶、羟胺、锌离子)

2降低活性:蛋白酶K

3失活:胰蛋白酶

4抑制:氨基酸化学修饰剂

5不可逆失活:蛋白变性剂(尿酸、胍胺、苯酚)

人朊毒体蛋白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常发生突变,多为重复片段的插入或点突变,结果使PrP c转化为PrP sc,是发病的基本条件,后者蓄积是朊毒体病产生的始动环节,这与遗传性疾病有关。

病理变化:1弥漫性神经细胞丢失2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3淀粉样斑块形成4神经细胞空泡形成。以上4点形成海绵状脑病。

实验室

1.脑脊液:14-3-3蛋白质的检出,具有诊断价值。

2脑电图:周期性尖锐复合波。

3 PrP sc:WHO的法定方法:蛋白印迹法。

流感

病原学:

结构:包膜和包膜内部构成。包膜由基质蛋白、脂质双层膜、棘突构成,内部为核酸、核蛋白(NP,具有型特异性,分甲乙丙)、RNA聚合酶构成。(NP是可溶性抗原,有型特异性,稳定)

抗HA为保护性抗体中和病毒(抗凝集)。抗NA能抑制病毒释放延缓病毒传播(抗水解)。

分离:鸡胚;培养:原代猴肾和人胚肾细胞,实验:小鼠。

对热敏感:56℃ 30min或100℃ 1min灭活(不同点:禽流感65℃ 30min或100℃2min灭活)症状前1天至后5天有传染性。提高医院监测质量。超额死亡率:超过一定临界水平就认为有流行。

实验室检查

1.血液2血清学:红细胞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前者是最常见鉴定

方法。3核酸:主要确诊手段4分离与鉴定:金标准,也是唯一发现新毒株的手段

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症状消失。儿童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M2阻滞剂:金刚烷胺(禁用于精神病和癫痫患者)、金刚乙胺,活性乙>烷,不良反应相反。孕妇均可用

NA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

甲流乙流

达菲√√√√

流感疫苗种类①三价裂解:最先进的流感疫苗,我国引进②亚单位疫苗③全病毒灭活疫苗。

1、全国流感监测方案

2、

麻疹

机制:病毒直接引起细胞病变与全身突发型超敏变态反应。引起淋巴组织显著增生(多核巨细胞华弗细胞)。与其他不同是麻疹无特殊神经氨酸酶N。

病原学

1.脂蛋白包膜:①血凝素:识别靶细胞,促进病毒黏附②融合蛋白(F):与宿

主细胞融合,缺乏对 F 的抗体可引起异型麻疹③基质蛋白(M):与组合病毒成份和病毒繁殖体有关,缺乏对M的抗体则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有关。

2 单股负链RNA3核蛋白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非典型麻疹:母传抗体、注射被动制剂、注射减毒苗重型麻疹:中毒型、休克型、出血型异型麻疹:呈自限性,前期体温升高明显,发热2天既出疹,头痛、肌痛、腹痛,皮疹自四肢末端开始,渐向躯干及面部,多形性,无科氏斑,血常规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机理是接种灭活疫苗后,不产生呼吸道局部免疫和抗F蛋白抗体,再遇到野病毒时,HA为再次免疫反应,HI抗体产生早,滴度高,导致麻疹病毒经细胞到细胞扩散,与体内的HI抗体形成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过敏毒素,造成损害。迟发型。诊断依据: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喉炎(易发生梗阻,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造成缺氧)、心血管功能不全、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重、死,与病毒基因变异,不产生抗基质蛋白抗体,导致在脑细胞长期潜伏。病理是脑组织退行性变)。

预防:隔离至体温正常或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症状者需延长答疑至10天(14天?)。

治疗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1.浙江省麻疹疫点处理技术指引

2.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水痘-带状疱疹

病原学:双链DNA,病毒含DNA聚合酶和胸腺嘧啶激酶,不产生胸腺嘧啶激酶的病毒不引起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支:发生眼带状疱疹、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伴显著的神经痛的突出特征。

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年龄大于50岁;病变在头颈部;严重的疱疹;有免疫缺陷患者;严重的特征性皮炎或严重的湿疹。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巨细胞病毒

属B病毒疱疹亚科,DNA病毒,人群广泛感染,可致泌尿生殖、CNS、血液循环、肝脏、肺病变。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潜在致癌性(宫颈癌、前列腺癌、成纤维细胞癌)有关。是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的一种。

流行病学:患者、带毒者为传染源;通过水平、垂直、医源性、性传播。

机制:病毒与细胞膜融合,通过吞饮作用进入细胞,通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散播。

临床表现:

1.先天性感染: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引起黄疸肝脾大、瘀点状皮疹、

小头畸形、运动障碍、脉络膜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经萎缩、大脑钙化。

2.围生期感染

3.后天获得性感染:儿童多无症状,成人隐性感染,与EBV感染类似。

实验室:出现异型淋巴细胞;HCMV-PP65抗原血症被公认为活动性感染的重要标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EBV病毒感染引起的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并出现嗜异型淋巴细胞,可检测到嗜异性凝集抗体和抗EBV抗体。轻度一过性肝炎特征,常见于青少年,晚秋至初春多见。小于6岁以轻症和隐性感染,大于15岁典型症状,大于35岁少见。

病原学

双链DNA,2种存在形式。1以线状分子插入宿主DNA;2是环状分子游离细胞中。

①衣壳抗原(VCA):产生IgM(新近感染标志)、IgG

②早期抗原(EA):产生IgG,是新感染和活跃增值的标志。

③核抗原(EBNA):IgG是既往感染标志。

④淋巴细胞的膜抗原:同上

⑤膜抗原:中和抗原,同上,

临床表现:

1.发热

2.淋巴结肿大(中等硬度、光滑无压痛、不粘连不化脓),浅表淋巴结肿大,以

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3.咽峡炎

4.肝脾大:可有爆发性肝衰竭、脾破裂。

5.皮疹:多见为黏膜疹,多形性,表现为多发性针尖样瘀点,见于软、硬腭交

界处。

EBV感染可增加发生多发性硬化病的危险。

实验室

1.血象: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10%。Ⅰ空泡型Ⅱ不规则型Ⅲ

幼稚型)。

2.嗜异性凝集试验(HAT):>1:64.

(血清中IgM型嗜异性凝集抗体,能凝集绵羊、马红细胞,经豚鼠肾或牛红细胞吸收后仍呈阳性,具临床诊断价值,连续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正常人、血清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也可阳性,但是血清病患者的效价高,其他的较低)

3.抗VCA-IgM: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淋巴细胞增多(>50%),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0%~20%)

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学:副粘病毒,单股RNA,一个血清,人是唯一宿主

核衣壳蛋白:可溶性S抗原,S抗体7天出现,无保护性。

神经氨酸酶、血凝素糖蛋白是V抗原,V抗体出现晚,有保护性。

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有传染性,传染力较麻疹、水痘弱。

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并发胰腺炎时,需加测血清脂肪酶。

胰腺炎:成人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伴发热、呕吐、腹泻。脂肪酶>1.5IU/L提示近期感染。男性不育症和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最常见病因。

隔离至肿胀完全消退,约21天。血清学诊断是最常用方法。

脊髓灰质炎

症状出现前3~5天咽部、粪便排毒,发病一周内粪便检出率最高。

发病率升高最早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夏秋多发。

VAPP:疫苗相关,变异率≤1%

VDPV:疫苗衍生,变异率≥1%

cVDPvs:由相关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起2例或2例以上VDPV的事件,属于突发事件。

病原:VP1与受体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劳累、感染、外伤、接种和怀孕可促进瘫痪性。

分为三个血清型,都有D抗原(有传染性)、C抗原(无传染性)。国内Ⅰ型为主。

病理变化:病毒溶解细胞机制,尼氏小体消失(尼氏小体指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细胞中的嗜碱性的颗粒群作为表示神经细胞功能活性的形态指标,),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伴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血管周围细胞浸润。瘫痪主要是神经细胞不可逆严重病变。

脊髓型瘫痪分级:近端大肌群群受累严重。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症:好发于年长儿或青壮年,常不发热,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瘫痪呈对称性,上行性,早期出现蛋白分离现象。脑脊液细胞数降低,蛋白增加,分离现象明显。

2.急性脊髓炎:病灶平面以下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可由脚、腿上升达躯

干,膀胱、直肠障碍明显,早期迟缓性,后期痉挛性。脑脊液无变化。

3.家族型周期性麻痹:家族史、周期性,对称性,好发于成年男性,不发热,

补钾缓解。

4.白喉后麻痹:白喉病史,麻痹对称,脑脊液正常。

以上4个疾病的麻痹都是对称性。

5.乙脑:

6.假性瘫痪

预防

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d,对密切接触者的易感者隔离观察20d。

发现脊灰相关事件,在采取相应措施后,连续3个月内如无新发病例或在外环境、健康人群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经专家论证评估提出应急响应终止的建议,并报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响应终止后进入维持无脊灰常规工作状态。

1.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

2.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

脑膜脑炎、心肌炎、肺炎是三个严重并发症,脑干脑炎最凶险。

神经系统受累: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肌肉麻痹、脑干脑炎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第5期(恢复期)

乙脑

流行病学

答疑有4(5)个基因型,我国以基因Ⅰ、Ⅲ型为主。

人群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在40%以上不发生流行。

从脑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乙脑病毒是诊断的金标准

机制:病毒NS2/NS5蛋白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和免疫性攻击(免疫复合物为主要发病机制)后者为主要机制。促进发病的因素(注射百日咳、脑囊虫病、癫痫、脑外伤、脑血管病)。病变为增生性炎症。

病理:以大脑皮质、间脑、中脑最严重,部位越低病变越轻。脑沟变浅,脑回变粗。

1.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脑血管套、胶质小结、嗜神经细胞现象。

2.血管病变:肿胀、坏死,栓塞,淤血、出血。

3.神经细胞病变:肿胀、变性、坏死,尼氏小体消失。

临床表现:潜伏期10~14天(4~21d)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延脑呼吸中枢病变最重)

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以轻型和普通型多见,流行初期以重型多见,后期轻型较多。幼儿和老年重型患者病死率较高。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

实验室检测

特异性抗体:IGM抗体(病后4天出现,2周达高峰)、血凝抑制试验(诊断和流调,第5天出现,2周高峰)、反向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方法简便快速)、中和试验(流调)

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糖和氯化物降低(乙脑、脊灰的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增高

2.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在冬春季,脑脊液呈细菌性改变。

3.中毒性菌痢:起病更急,一般无脑膜刺激症。

《全国乙脑监测方案》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报告。

潘氏试验:测定脑脊液白蛋白含量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出血:均有白蛋白增加,且

为球蛋白,潘氏试验阳性。

乙脑患者出现中枢性呼衰,若使用5%糖盐,会加重脑水肿。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滤过性病毒,球形或卵圆形,单股负链RNA,含3个片段,L片段:编码RNA聚合酶M片段:编码膜糖蛋白,G2有中和抗原、血凝抗原,G2有型特异抗原S片段:编码核衣壳蛋白(NP),最早出现有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有组特异性抗原

培养:VeroE6和CV7细胞(克隆化的绿猴肾细胞),我国发现2BS(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敏感的原代和传代细胞。

20种血清型和40多种基因型>25%不同型,<5%同一亚型,之间为不同亚型辛诺柏病毒:高度致病,呼衰(汉坦病毒肺综合征),高致死性

我国主要为1、2型

流行病学青海、新疆无此病,本病有严格的宿主动物特异性。

姬鼠型发生于秋末和冬季(高峰11月~次年1月,5~7月小高峰),每隔几年发生一次,家鼠型发生于3~5月,周期性不明显。林区姬鼠:夏季高峰

流行类型:姬鼠型、家鼠型、混合型

机制

1.体液免疫亢进(为主,早期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参与发病)、补体激活、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异型淋巴细胞早期出现)、促炎因子。

2.病毒直接作用:是始动环节,微血管损害、IgG致血小板减少、肾脏损害。β3整合素。

病理生理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体液免疫病理损伤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伤,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和炎性介质释放。

1.有效血容量减少及休克:

早期:低血压导致休克(原发性休克因血浆外渗,血容量骤降所致,有“渗漏综

合征”之称);DIC也促发休克(临床特点为微小血管栓塞、低血压休克及出血);心肌损害。少尿期(晚期)以后发生的休克称“继发性休克”(因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

2.出血原因:★★★★★★★★

①发热期:血管壁损伤与血小板降低;血小板功能障碍

②休克、少尿、多尿期:DIC致凝血异常;血小板降低与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尿毒症。

3.急性肾衰竭: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流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复合物引起的基底膜损伤也是滤过率降低的原因。

病理改变特点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害。

腹膜后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

头痛: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眼眶痛: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

腰痛: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及腹膜后水肿所致。

野鼠使用硫化锌,密度降至3%以下;家鼠用敌鼠钠,降至1%以内,夹夜法。

小儿起病急、热度高、消化道症状

明显、缺乏“三红”,头痛、

腹痛为主,较少出血和低血压

休克,肾脏损害轻,病死率低1登革热发生率低,出血热高2消化道、呼吸道症状明显3皮疹发生率80%以上

老人不典型,休克出现早,发生多,

肾脏损害严重,出血、水肿多,

重症多、病死率高。

实验室三高一低:白细胞、中粒、尿

蛋白增高,血小板降低白细胞、中粒降低,血小板

降低

白细胞、中粒、尿蛋白增高,

血小板降低

多尿期原因: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恢复;尿素氮等引起高渗性利尿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W、N、R、Hb、异型淋巴细胞↑,PL T↓

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阳性。治疗隔离期10d,抓好“三早一就”,把好“三关”(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大出血)

(四)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

(4)宿主动物调查

在居民区(患者居住地及周围)和野外500米内,用夹夜法(晚放晨收)(5)人群感染状况调查

采集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标本50~100份,分离血清,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了解人群感染状况。

(6)流行因素调查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断骨热)

包膜蛋白E有主要生物功能,有群和型特异性。乳鼠是最敏感的实验动物;黑猩猩、猕猴和长臂猿是疫苗研究的模型;白纹伊蚊C6/36细胞是最理想的培养细胞,也是最常用的。

流行病学

1患者、隐性感染者、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城市为前2者,发病前6~18h至发病后3天有传染性。丛林地区是后者,猴类是主要传染源。

2.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前者是传播能力最强的蚊种。

3.新流行区:普遍易感;曾经流行区:20~40岁;新流行区:成人为主;地方性流行:儿童多见。各血清型有交叉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5天(密切接触者隔离15天),患者隔离至病后7d。儿童特点:

初次感染:多轻型,起病慢,体温低,恢复快。

二次感染:易致出血热。

婴儿:①登革热发生率低,但登革出血热发生率高。②肠道、呼吸道症状明显③皮疹发生率高。

并发症: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常见,。HUS

鉴别诊断:

1.流感

2.流行性出血热

3.新疆出血热

4.钩体病

5.疟疾6恙虫病7黄热病8基孔肯雅热。

治疗:慎用止痛退热药;可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口服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

预防:防蚊灭蚊为根本。

登革出血热

Ⅱ型多见,因流行地区多曾经感染过,血液中存在促进性抗体(促进病毒与单核细胞或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并释放细胞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致血液浓缩和休克)。多见于儿童,病死率高,我国海南多以15~30岁为主。

1.无休克型:

2.休克型:早期腹痛是主要主诉;脉搏细速和脉压<20mmHg为早

期特征性表现。

治疗:扩容补液。其他同登革热。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血常规异同点 最主要区别是血液浓缩、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共同点:PLT ↓/AST ↑

不同点:前者白细胞、中性粒↓,后者↑;

后者凝血因子、补体水平、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 后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布雷登指数: <5 <10 <20

IgM ~90天

I gA ~45天

IgG

潜伏期

病毒血症 发热期

急性期

恢复期

对于散发病例,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

对于输入病例,应详细追查病例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病毒血症期)

曾在本县区活动

核心区:半径≤200米,1次/3天

警戒区:半径≤400米,1次/周

监控区:半径≥400米,1次/2周

答疑:疫情终止判定。

最后一例病例发生后39天????(26天)(7天病毒血症期+20天蚊媒寿命+12天内潜伏期)没有新发病例,并且核心区布雷图指数连续两周低于5,可认为本次疫情终止

狂犬病

有7个型,Ⅰ型为典型毒株。。4个血清型。世界各地病毒抗原性相同,但毒力有差异。

病理变化(2013江苏):急性弥漫性脑脊髓膜炎,内基小体,是狂犬病的特征性病变,诊断依据。

辅助检查

1.脑脊液:压力正常,核细胞数稍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正常或略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2.病原学:唾液、角膜印片,脑组织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3.脑组织:印压涂片病理染色或染色荧光法检测内基小体,作为确诊依据。

4抗原检查:应用荧光抗体检查脑组织切片、角膜切片、冷冻皮肤切

片。

5血清:快速荧光焦点抑制实验:检测中和抗体。

6.CT无诊断价值

预防

全程:0.3.7.14.21或0×2.7.21

一年内:0.3

1~3年:0.3.7

接种疫苗7天后,不接种球蛋白或血清。

疑似狂犬,捕获隔离观察10d,如不死亡,则非狂犬。

皮卡佐剂疫苗:有快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集疫苗和抗血清于一体的高效疫苗,是唯一能阻断狂犬野病毒发病死亡的疫苗。

检测

一.直接荧光抗体方法(dFA)检测病原,快速敏感特异性,是诊断的首选方法二.ELISA法:

三.PCR

四.培养分离:鼠神经瘤细胞、BHK细胞、Vero细胞

五.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测定抗体

抗体滴度≥0.5 IU/ml,表明已获得保护。

艾滋病

病毒结构:

包膜: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基因组

群抗原G(GAG):编码P55,裂解为P24、P14、P9、P6,后三者为基质蛋白多聚酶基因(POL):

包膜基因(ENV):编码gp160,裂解为gp120和gp41。最容易发生变异,尤其

gp120的高变区V3氨基酸。(变异株在细胞亲和性、复制效率、免疫逃避、临床表现等方面明显变化,影响疫苗和药物研发)

以上3个是结构蛋白。

反式激活基因(TAT):病毒复制

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增加GAG和ENV基因表达、

以上2个属于调节蛋白。

VIF、NRF、VPR、VPU(促进1型从细胞膜释放)

VPX:是2型在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增殖,促进病毒形成的必须物质。

结构蛋白:gag、pol、env,env变异率最高

调节蛋白:tat、rev

辅助基因:nef、vpr、vpu、vif

M组有9个基因亚型,是全球流行的主要亚型

HIV变异的主要原因:HIV—1型为流行珠

1.反转录酶无矫正功能

2.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

3.宿主与病毒的DNA重组

4.药物选择压力,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导致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感染过程:(1)吸附及穿入(2)环化及整合(3)转录及翻译(4)成熟及出芽。理化特性:针对乙肝的可以杀灭艾滋病毒,但是紫外线、r射线不能灭火病毒。HIV嗜淋巴和神经细胞,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巨嗜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临床分期

1.急性感染期:4~6周后出现一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可检测HIV

RNA及P24抗原。

2.无症状感染期:可检测HIV RNA及针对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3.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可检测HIV RNA及P24抗原及抗-HIV。

4.艾滋病期:

辅助检查

(一)抗体检测gp24和gp120,是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确证试验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WB)。

(二)病毒载量:Gp24。

(三)CD4+T淋巴细胞检测:流式细胞术。

(四)基因型耐药检测

治疗国际六大类药物;国内四类。

治疗时机:

(1)国际上推荐:CD4+≤350个/μl,病毒载量RNA≥55000拷贝/ml治疗(2)我国新方案:一般CD4+≤200个/μl,有条件的CD4+≤350个/μl治疗(3)无CD4+时,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200个/mm3.

(4)根据WHO分期标准:

治疗方案

1.AZT或d4T+3TC+NVP

2.AZT或d4T+3TC+EFV。

抗病毒治疗监测

1.疗效评估: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临床症状。病毒学的改变是最重要指标。体重增加是最敏感指标。

2.耐药性监测

预防:结构性预防、社会学预防、生物预防

检测技术

一抗体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层析试验

1初筛:快速检测(RT)包括①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无需仪器、操作简单②斑点ELISA:反应时间在10min内③免疫胶体金(或胶体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 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 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doc

Q/XXX-XXXX XXX公司企业标准 Q/XXX-XXXX-XXXX-003-2012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2019-06-30发布2019-07-01实施 XXX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本企业突发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部门:安全生产部。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审定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批准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应急处置方案2010年首次发布。 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应急处置方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较大疫情 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

传染病制度和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二、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 2、及时登记上报有关部门。病原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三、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本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四、保护易感人群 1、握易感人员,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老人生活,提供平衡膳食,提高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

各类传染病应急预案及隔离制度为提高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上级的指示与精神,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目的意义: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明确传染病流行时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 3、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传染病流行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增强意识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范知识,提高全体人员的防护意识,清理中心环境卫生死角,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中心预防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中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各层级人员逐级向上级负责。 4、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准确处置,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 传染病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规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范学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害,《学校卫生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1自我保护意识。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2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3 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加强日常监测,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2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 . 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3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2防治落实情况。 普及突发、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3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及时掌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4、及时督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握师生的身体状况,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5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完整版本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机构 ㈠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X(校长),电话:XXXXXXX 副组长: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XXXXXXX(副校长),电话:XXXXXXX 成员:XXXXXXX 职责:根据传染病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学校各部门、各班级防控工作开展和落实。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校长室: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2.卫生室:对患者提供基本救护的同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病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 3.政教处: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假期及长假后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如有到过疫区的学生,则对其进行跟踪观察,督促班主任坚持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卫生室联系。 4.办公室: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5.总务处:做好保障措施,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做好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控物资供应,做好应急保障。 ㈡日常管理机构 卫生室具体负责学校日常突发传染病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

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6、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做好晨检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段赛武主任汇报,

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大河完小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针对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性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性疾病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传染性疾病不在校园发生和蔓延。 二、适用围 1、本预案所指全体师生员工。 2、本预案所指全校突发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县教育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对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传染性疾病早期表现的学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 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五、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学校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医院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 (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适应我院做为全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坚决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和协调,整合医院有效资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有备无患。 3、所有医务人员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工作主动权。

4、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服从领导的决策和调度。 5、依法管理,对因分配任务执行不力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防控经费 医院设立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护设施完善,人才培训,防控物资储备等。 (四)奖励 依据国家规定对参加突发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对医疗救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医疗救护工作致伤,致残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抚恤;对拒不服人领导及畏缩不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在上级各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处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二)工作机构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及职责,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组织机构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市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3.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1.3.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永 副组长:吴昌飞青松王其营袁召波 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2.2后勤保障组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学习目标 1.会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会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会说出艾滋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概念、特点 概念: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称为病原体。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请同学们用约4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P69—70页内容,结合“资料分析”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靠飞沫、空气传播的。因此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 2.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 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和家人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感染上传染病。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学以致用 1、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2、蚊子叮咬疟疾患者甲后,又去叮咬乙,乙也患了疟疾。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2.弟弟被传染前是()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4.蚊子在疟疾病的传播当中充当了()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请同学们用约3分钟时间,自学课本71—72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2、结合图Ⅷ—2判断分别属于哪种措施?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课堂小结 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寄生虫或细菌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3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 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传染病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 目前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危害,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规定,根据我社区实际,特拟定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无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对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 1、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2、传染病流行是指任何与时间和地点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增加超出了通常水平,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3、传染病爆发是指在同时或较短时间内,于同一病区或于某一病人群体中,出现数例或大量的同类传染病。 4、新发传染病是指不明病原体,具有传播性的疾病。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社区职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或暴发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常备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坚持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预警、警戒,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2、分级控制,快速有效。根据传染病流行或暴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及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无传染病流行或暴发事件时做好疫情监测及预防工作。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孙翠环担任,,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组建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分为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检验、物资保障、督查工作等,各组按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社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传染病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传染病控制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负责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传染病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进行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社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传染病流行、暴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在传染病发生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开展传染病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全社区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调配安排。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统一对社区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处理工作。及时为临床提供防治传染病药物信息,传染病病例及传染病环节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发现传染病病例,如实填表报告;及时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控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doc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规范化诊治答案华医网

禽流感患者当年龄≥()岁是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60岁 对可疑的禽流感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宜首选()核酸检测 禽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10天 H7N9禽流感不建议使用以下哪种药物金刚烷胺 目1、禽流感重症病例无创通气治疗( )小时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A、1-2 B、2-4 C、5-8 D、6-10 E、12-24 目2、禽流感病毒加热至65C ( )分钟以上可火活 A、2 B、5 C、20 ●D、30 E、10 目3、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恶心、呕吐 ●B、肺炎 C、头晕头疼 D、咯血

目4、禽流感诊断的次要标准,下列错误的是( ) ●A、呼吸频率≥2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lg C、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D、血尿素氮≥7.14mmol/L E、多肺叶浸润 目5、禽流感患者病情出现下列情况,应进行氧疗( ) A、呼吸频率<24bpm B、呼吸频率<20bpm C、吸空气时Sp02<98% ●D、吸空气时Sp02<92% E、以上都是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用量为()IU/kg 20 世界狂犬病日是() 9月28日 下列哪项不是狂犬病的分期()致死期 下列关于狂犬病病毒的生存条件说法错误的是()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狂犬病伤口处理时,冲洗每一处伤口至少()分钟 15 1、下列关于狂犬病的临床症状说法错误的是() A、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 B、出现兴奋、烦躁、恐惧 ●C、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迟钝 D、“恐水”症状

E、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 目2、关于狂犬病初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要注意禁忌证 B、接种中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C、接种反应较重,应及时就诊 D、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E、严重不良反应,更换另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目3、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包括( ) A、犬、猫 B、蝙蝠 C、浣熊 ●D、鸡、鸭 E、狐狸、狼 目4、狂犬病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 )天和第( )天各接种1剂疫苗 ●A、0;3 B、0;1 C、1;3 D、1;5 E、3;5 目5、狂犬病伤口确需缝合者,清创消毒后,先在伤周围汉润注射抗毒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至少( )小时后再做外科处理 A、1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模版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指导思想:为了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积极预防和减少学校伤害事故,依据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和“预防为主、安会第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依法、科学、规范、长效”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减少社会隐患,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一、安全防范责任体系 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 1、成立十一中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连亚恩 副组长:张学东 安全监督员:贾伟超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年级主任等 办公室为执行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日常情况收集与上报。 联系电话: 5786239 2、强化职责: 校长: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学校各工作,提供经费与组织保证。 副校长:协助校长协调学校各项工作。 德育处:主要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协调家长。 教导处:认真实施学生缺勤情况登记、监控;教学过程中的预防,落实教师缺勤登记、监控。

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规章制度及物资保障机制,制订预案、指导书,重点负责信息报告。 卫生保健室:协助相关机构做好伤亡人员的救治。 3.其他人员: 年级组长: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并协助处理。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作好本班学生的组织教育并将异常情况及时记录报告。 全体教职工:按照上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所在区域的事情负责处理。 二、事故处理及报告 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疫情后,应及时处理和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1、学校应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同时以最快方式将伤者送至附近医院救治,并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2、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注意做好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的保存工作。 3、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向武安市教育局及相关部门报告,同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必要时拨打120、110、119等。把每位师生教职员工家人的通讯电话登记,并落实,由联络员保管以备用。 4、传染病流行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首例发病时间、地点、

XX小学学校传染病的2020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doc

XX小学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人群高度密集,是传染病容易传播的地方,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学校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学校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督促和检查,认真落实责任制。 二、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课、墙报、专题知识讲座、给家长一封信等途径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传染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公共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学校建立完善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员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表格填写。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每天下午放学前填好因病缺勤表格,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病人的早发现。 四、学校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制。 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及“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治疗、早处理”的原则,果断处置,积极抢救,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学校指定专人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刘红建),负责具体传染病报告工作,并由校长主管,确保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落实。并且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学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必须5分钟内赶到事件现场,并组织开展救治、处置工作。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应当在30分钟内将相关信息以电话方式向属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

泮水镇中渡小学 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学校就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得场所,也就是传染病得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处理,加强相关疾病得预防与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青少年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得管理制度,提供必要得卫生资源及设施。 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得顺利开展。 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得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得个人卫生习惯。 4、学校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 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学校一旦发生流感、集体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得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 (一)第一级传染病事件 1、确认、划分: (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例以上、100例以下. (2)集体性发热事件: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5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60例以上、100例以下。 (3)水痘: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得病例在30例以下。 (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痛、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得流脑疑似病例。 (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38℃,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得非典型疑似病例. 2、应急处置程序: (1)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内电话向县教育局思政体卫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病情况;并详细填写病例基本情况; (2)患者必须得到及时隔离,并协助学生家长将病人送医院就诊;严格掌握患者病愈返校得隔离期限; (3)学校领导及时掌握疾病发生情况,落实各项应急预防与控制措施; (4)在校内发现患传染病得学生,学校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迅速通知家长,立即就医,同时对其所接触得教室与公共部位消毒。必要时,学校启用每天全面消毒制。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得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1、水痘 (1)病因 水痘就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得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得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得皮疹为红色得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得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 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就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 (1)病因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存在于患儿得口、鼻及眼得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在流通得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得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就是早期诊断麻诊得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得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诚意学校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隆汉 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 成员: 姜山青、谢远见、王腾达、李春晖、曹泗梅、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罗隆汉)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学校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爆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启动并指挥落实预案。

2、副组长(姜永山、段赛武、段宪忠):制定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与制度,协助组长在疫情出现时做好指挥与预案落实。 3、总务处(段赛武、王腾达):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并对教室、办公室、厕所及学校各公共场所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2)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 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管理好卫生室工作,并指导班主任做好晨检午检,做好资料收集,汇总和上报。 4.教导处(谢远见)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 5.政教处(段宪忠、李春晖)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6、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做好晨检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段赛武主任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协助后勤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广阳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有序地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有效防传染病向人间传播,预防控制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的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目前对传染病发展变化形势和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打破常规管理,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认真做好疫情的主动监测和报告、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工作原则:坚持加强领导、积极应对、依靠科学,有效防治的防控工作原则。 二、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成立以文玲院长为组长的广阳区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附后),下设:救治小组、专家小组、疫情信息管理小组、后勤保障小组(附后)。 领导小组职责:在区卫生局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医院传染病的防控(救治)的全面指挥、调度,对外协调和联系,向上级请示和汇报,对防控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救治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医院日常门诊预检分诊、预防流调及居家隔离病人、留观病人的诊治工作。 专家小组主要职责:医院传染病的会诊分析、指导留观病人的救治工作。 疫情信息管理小组主要职责:负责院的疫情主动搜索上报;预防院感染;信息梳理、汇总及上报工作。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当传染病发生时的后勤供应及医疗救治防护、药品、器械的保障工作。 三、防控救治措施 各工作小组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不折不扣的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的防

控要求布署,积极主动的、着有成效的开展传染病的防控救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坚持行政带班、临床24小时值班制,相关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保持通讯24小时通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并且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演练工作。 (二)严格执行首诊、首问、预检分诊,门诊登记制度,对来院就诊患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到过疫区的、有接触史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工作,主动搜索疫情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三)严格执行卫生部印发的有关传染病的诊疗指南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进行救治工作。 1、严格执行上级传染病相关的救治工作方案。 2、根据相关传染病诊疗方案及有关上级的救治方案,来院患者凡具备相应的症状指征,经我院专家组会诊确定,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批准,根据指令将患者留观诊治或转往指示医院。 3、诊治流程: 做好流调 做好门诊登记 请检验人员到场验血 注意控制病人随意离开诊室 报医务科 请院专家小组会诊(专家小组成员 需2人以上进行会诊) 仔细询问病史,进行流调 严格查体、检查程序 ⑸首诊医师做好专家会诊记录,专家提出会诊意见,确定是否 留观;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填写传染病登 记卡,向区 疾控中心上报 ⑺医护人员做好自己的防护及诊治后的消毒工作。 4、对需要住院及诊治(符合住院指征的)以及重症患者,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