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9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9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9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9年国关综合科目

第一部分政治科学基础(9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第一,也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这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第二,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第三,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前提,为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并且规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而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关系,则是人们试图以权威强制和合法资格的方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现利益的途径。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2. 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是指构成政治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和传输,政治沟通分析就是对构成政治关系的各主体之间的信息的传输、获取、储存、分析、处理和利用的状况进行的研究。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五个构成要素:

(1)沟通者。沟通者即一个沟通行为的发动者,它是信息的发送者,是沟通过程的起点。

(2)信息接受者。沟通中信息的接收者是沟通信息传输所指向的对象,或者无意拦截他人信息者。

(3)政治信息。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就是政治信息的传送。

(4)政治通道。即政治信息的传送渠道。

(5)信息反馈。政治沟通中的反馈是沟通过程中的接收者接到传来的信息后向沟通者发出反应信息的过程。

3.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

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根据政治参与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参与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从参与的主体来看,其具有非职业性。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不包括政府官员和职业活动家,也不是全体社会成员。

(2)从政治参与的客体来看,它不只是限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从参与的途径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影响政治的合法手段,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政治参与从本质上看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4.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持久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价值判断等内在的主观因素。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它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因此,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形成以后,就绝对不会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无所作为。它总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对政治体系发生着影响。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表层、感性的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是深层、理性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传承和发展,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5.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政治体系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特定的政治要求,巩固政治统治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我调整和变革。政治改革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来自于社会普遍而强烈的变革要求,而社会的变革要求则来自于一个社会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运动。就其内部而言,政治改革主要根源于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的要求和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性。就其外部来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外关系的变动、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家利益矛盾的发展以及政治秩序的变化等等,也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影响,使政治改革得以发生。就其特点来说,社会共同利益的变化和利益矛盾的运动并未达到计划和对抗的程度,它们仍然处于政治统治者控制的范围之内。就其实质而言,政治改革是统治集团对政治关系的调整。在利益关系方面,一方面,它调整通知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阶层、集团和政党等方面的利益关系,以重新确定共同利益的内容、形式、实现方式和要求,阶级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它也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通过对呗统治阶级作出一定的让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利益要求,以缓和阶级矛盾和冲突。

二、简答题(30分)

1. 简述政治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1)政治决策的含义:如果说政治是各种公共权力主体为实习其特定的政治利益而围绕公共权力进行的谋权谋利的活动,那么政治决策就是这种活动的中枢,也是政治过程进行利益分配的实质性阶段。政治系统分析理论认为,政治决策是政治系统对各种政治信息和需求进行接收、存储、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政治决策过程是各种政治主体之间、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互相交动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过程。从现代政治决策的实际过程来看,政治决策的含义可概括为,政治决策是政治行为之一,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政治领袖或者公民个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或影响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政策制定、选择、执行、评估和监督的过程。

(2)政治决策的特征:

首先是公共性。政治决策涉及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一种全局性的决策行为。公共性也是政治决策不同于个人和企业决策的地方。

其次是权威性。政治决策以国家政权组织及相关的执政党和政治领导者为主要决策主体,体现了其权威性。政治决策的结果往往以政府制定的法律、法令、法规或者条例等形式出现,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力具有公共权威性。

第三是指导性。政治决策涉及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和政策的蓝图设计和选择,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或规则的制定过程。政治决策所指定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法规和条例,对政治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和调整,都具有政治指导性。

第四是强制性。政治决策是按照法定政治程序制定的,政治决策的结果是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政治合法性,也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因此,具有强制性,要求政策目标团体或个人必须服从并加以执行。

2. 简述政治稳定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政治稳定包含六个层次的内容:一首国家主权的稳定;二是政权的稳定;三是政府的稳定;四是政策的稳定;五是政治秩序的稳定;六是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

(1)国家主权的稳定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外来侵略,也不因为内部冲突导致分裂。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政治稳定。

(2)政权的稳定指政权性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不发生质变。

(3)政府稳定指政府合法性不受到怀疑,政府机构之间的平衡关系得

以维持,政府成员的更换有序进行,合理的政治权利结构不受到破坏。(4)政策的稳定指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5)政治秩序的稳定

(6)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它具体包括:社会公民形成一致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感和支持感;对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承受心理等。它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能使政治稳定的其他方面更加有利和持久。

上述各层次稳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层次发生不平衡,都会影响到其他层次的平衡。只有各个层次都相对稳定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才能有整个政治系统的稳定。

一个国家能否保持长期的政治稳定,不是经济的或政治的某个单个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作用的结果,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受到怀疑。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存在于公民对领袖和政府的认同和服从之中。政治权威是统一社会意志与行为的重大精神支柱,是政治功能运转正常的重要保证。如果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受到公民的怀疑,社会政治谣言四起,法律和政策难以贯彻,社会秩序混乱就会发生。

2)社会期望值与社会满足能力之间差距扩大。社会期望值是社会成员根据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否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社会期望值和社会满足能力之间是一种变量关系,一般表现为同时增长,但不同步,后者总是落后于前者,存在一定差距,一定限度内,这种差距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3)财富分配不均。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导致政治不稳定的经济原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导致政治不稳定的经济原因。各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也是产生经济部平等的高发期,容易产生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一极是政策失误和政府调控不力而形成的百万富翁阶层;另一极是大多数以低工资维持生活的普遍群众。这样必然使多数贫困的群众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而造成多数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4)政治制度化不能适应政治参与规模的扩大。民主政治既要求政治参与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不仅是少数社会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广大社会成员也能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同时,也要求政治制度不断改革,以适应经济、政治发展和政治参与与规模扩大的需要。政治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制度化对政治参与的适应发展。

5)国际性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联系日益加强,各国的政治态势不仅受到本国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且越来越受到相

关国家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的影响与制约。

三、论述题

论述恐怖主义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预防、打击、和消除?谈谈你对以上问题的看法。(30分)

(1)恐怖主义:由于恐怖主义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而且持不同政治态度的人必然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对其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认定等原因,人类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人类对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或特征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认识:

①使用爆炸、袭击、投毒、暗杀、劫机、绑架人质、进行武装袭击或生化袭击等暴力手段或以暴力相威胁,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②采取密谋的方式,其袭击目标既对准政府也对准平民;

③恐怖主义的形式至少包括国内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以及国际恐怖主

④在当代国际政治中,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暴力行为,无论就国家而言还是就非国家行为体而言,都是一种非法的手段和犯罪行为。

(2)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从社会原因来说,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现状的不满,对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绝望情绪和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矛盾积怨已深,出现了社会危机的产物。

②从政治原因看,恐怖主义大多是强者压迫弱者的产物,或者说是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当弱者不能以合法手段改变现状的时候,它只能诉诸非法的乃至极端的手段。

③从政治系统的原因看,恐怖主义是政治系统出现故障的产物,即现有的国内或国际政治制度、机构和组织不能够满足恐怖主义者提出的要求,解决面临的危机。

④从心理的原因看,恐怖主义者对自身的生活与成就的不满,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献身于恐怖主义活动,渴望通过暴力释放自己永恒的愤怒。

⑤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成功的推广与普及,为恐怖主义分子的突袭、转移、脱身、传递信息和制造恐怖效应等,提供了方便、快捷和隐蔽的手段。

⑶打击、预防和消除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由于恐怖主义常常是跨国犯罪,涉及的范围广泛,因此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团结有效地反恐国际合作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待恐怖主义不能搞双重标准。

其次,为了克服在打击恐怖主义过程中以暴制暴的方式带来的恐怖分子的报复和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必须着眼于预防性防御,其中包括制定有关的反恐立法,建立各种反恐机制,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应对恐怖袭击的能力,积极发展反恐技术和战术,加强全社会的反恐参与与合作等。

此外,要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这些根源有:国家与地区贫困与社会动荡,国际间南北差距扩大,民族、宗教、领土矛盾积重难返,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等等。只有在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的同时,从根本上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消除恐怖主义。

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理论(6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 体系

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将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2. 洛克

洛克是启蒙时期英国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基督教的合理性》。洛克处于一个战争和国际秩序重建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启蒙运动时代。洛克是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开拓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个人自由和有限政府权力的论述。他为自由主义奠定了两大基础,即个人享有自然权利和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洛克在《论宽容》中就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是自由平等的,没有人能够具有完全的智慧支配他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重要原则都有着洛克影响的痕迹,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洛克关于自然状态的讨论和关于个人在政治生活中地位的论述。而他对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更为重要的影响在于他的个人主义政治观。他在强调在政治生活中个人高于国家的观点,个人是第一位的,国家是第二位的;个人是本源,国家是派生的;个人是目的,国家是手段。个人先于集体存在,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任何集体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而成立和发展的。所以,作为集体形式的权力,包括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个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而转让的部分权利,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个人的安全就没有任何团体,包括国家的安全而

言。

3. 新安全观

冷战结束以来,安全观念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国际安全模式,以适应冷战后的新安全环境。1997年3月,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安全观。在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全面阐述了新安全观,即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新安全观有几个重要内涵:

⑴首先,新安全观主张综合安全,即不仅包含传统的军事安全,而且包含经济、科技、环境等诸多方面,经济安全尤其重要,非传统安全得到重视。

⑵其次,新安全观强调的是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不片面追求一国的绝对安全,只有加强与他国的合作,才能获得共同安全。

⑶第三,安全的威胁来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⑷第四,达成安全的方法是相互信任、合作对话。

可以看出,新安全观在安全坐标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表现出重大突破。在横坐标上,新安全观突破了核心安全领域,向左右两个方向延伸;在纵坐标上,则突破了国家单方的考虑,开始向坐标上方延伸。4. 相对收益

在国家政策制定过程中,“理性”决策者的首要关切是国家的获益:他们总是希望一个政策能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最大的获益,或者说,追求获益最大化。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引起与其他国家的反应,形成互动,不仅获益结果会发生变化,国家决策者追求获益最大化的目标也会发生变化。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决策者只关心自己国家的获益;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决策者要求本国获益能够更多地超出其他国家的获益。一个国家获益超出其他国家获益的部分称作相对获益;为了区分起见,一个国家的获益本身也被称作绝对获益。要求绝对获益最大化和要求相对获益最大化对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差别可以改变两个国家关系的实质:对抗还是合作。如果决策者关心的是绝对获益,两个国家实现合作要相对容易一些。以安全困境为例。该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它的解如下:如果博弈能够长期进行、决策者充分了解博弈的后果而且充分关心以后的获益,那么博弈双方有可能走出困境,实现合作。实现合作的途径是博弈双方采取冷酷报复战略:一旦一方采取对抗策略,另一方立刻采取对抗策略进行报复。顾虑到采取对抗带来的长期获益损失,博弈双方就有可能选择合作。如果双方决策者都要求相

对获益最大化,双方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零和博弈,无法实现合作。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到底应该追求绝对获益最大化还是相对获益最大化,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与经济领域相比,一个国家在安全领域的获益更有可能在今后用来威胁其他国家,因此,在安全领域追求相对获益比经济领域更多一些。现实主义者往往关注国家通过实力积累以形成相互伤害的能力,因此,现实主义者更重视相对获益。自由主义者也不排斥相对获益,只不过他们更关注绝对获益一些。

二、简答题

温特建构主义关于无政府状态的两个观点(15分)

无政府性作为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第一推动力似乎从来没有受到认真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国际关系理论著作,尤其是体系层次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无政府性为切入点的。温特对此却提出质疑。从根本上否定无政府性作为国际政治第一推动的论点,证明自助性和权力政治部是无政府性派生出来。为此,温特做出的替代假设是:自助性和权力政治的产生和存在是国际体系成员的互动进程和实践活动导致的,与无政府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国家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国际结构,就没有所谓的无政府逻辑。由于自助性和权力政治是国家之间互动的产物,所以它们是制度性因素,不是无政府性内在的逻辑和必然结果。

⑴首先,无政府性是否派生自助性。

温特认为,一个行为体对客体采取行动的基础是客体相对于这个行为体所具有的意义。客体可能是行为体的敌人,也可能是朋友。无政府性本身无法帮助行为体界定敌友,因为对敌友的界定来自行为体之间的互主意义,也就是说,使国家形成自我和他者观念的“知识分配”或曰“集体意义”,是自我和他者共有的观念和相互意义。这种集体意义构成了结构。行为体的身份正是产生于这种集体意义,并产生了与身份相吻合的利益。当身份和利益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以规则或规范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成为制度。自助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并且是行为体可能构建的多种制度中的一种。正因为行为体在互动之前不可能具有自我和自我意识,所以自助只能是一种社会建构和社会制度,而不可能是无政府性的必然结果,以上三种体系都可以出现在无政府性体系之中,即:在无政府性条件下可以产生自助,也可以产生他助。产生自助和他助的根本原因不是无政府性,而是体系成员之间的认知性认同或曰互主意义。这就从逻辑上否征了无政府性派生自助性的命题。

⑵无政府性是否导致权力政治。

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基本理解是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的无政府特

征这一所谓的客观事实使国家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安全困境,由于体系的自助特征,没有一个体系性权威机构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国家只有通过推行以权力政治为基本内容的对外政策。这是结构的选择,是无政府性自助体系的必然结果。针对这一观点,温特指出,权力政治是社会建构,不是无政府性必然派生出来的结果。任何组织行动的意义产生于社会互动,权力政治也不例外。为此,温特使用了第一次相遇的假设:假定自我和他者是第一次相遇,没有预先的互动经验,那么他们相遇的时候不一定要感到对方是在威胁自己。如果第一次相遇他者发出的动作和信号是威胁性的,自我经过自己的接收、解释和赋予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把这种信号也理解为威胁性的,才会产生威胁感。如果他者发出的信号是友好性的,自我经过同样的过程把信号也理解为友好性的,那么就不会认为相互具有威胁。是否具有威胁性是双方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共有知识建构起来的。据此,两个国家在无政府体系中相遇,可能成为朋友,也可能成为敌人,关键取决于国家采取的行动和对这种行动意义的理解。

因此,权力政治是社会建构,是行为体在互动行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权力政治是国家建构的,不是无政府性派生的。

三、论述题

试论述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趋同(25分)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者之间的论争也构成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国际关系学理论的重心,但是,在两派理论都向着高度科学性努力的同时,它们也在朝着理论趋同的方向发展。

第一,理论框架趋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都是理性主义。最明显地表现在对国际行为体的基本假定上面。新现实主义一直把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认为国家是利己的单一性的理性行为体,国家的利益和身份完全是由内部因素预先决定的,与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没有关系。基欧汉承认关于国家行为体的理性主义假定,把国家的身份和利益视为给定因素,独立于行为体的时间活动和相互作用。至此,两派的基本理论假定从根本上统一理性主义上面,研究方法也都统一到个体主义方XX上面。

第二,世界观趋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接受物质主义理论,不承认观念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对以新现实主义来说,观念是无足轻重的,对于新自由主义来说,观念能够成为一个与权力和利益并列的自变量,具有独立的因果作用,但是观念与权力和利益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并列的关系,观念的作用也只能是弥补物质权力和利益解释能力的不足。所以,在物质主义世界观方面,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也达到了相当程度的趋同。

第三,认识论趋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坚持科学实证主义的原则,反对任何诠释性理论。两派学者都认为存在国际政治的客观事实,虽然这样的事实总是不能完全得以揭示,但部分的解释是可能的。

第四,研究方法趋同。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起点都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承认无政府状态时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也派生出三个基本假定。

①首先,无政府状态时给定因素,客观存在于国际体系中,是凌驾于体系中行为体之上的无形之手。

②其次,由于无政府状态时国际体系恒久的基本特征,所以,国际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体系理论,必然要以无政府状态为研究起点。

③再次,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秩序只有一种逻辑,即霍布斯自然状态的逻辑,亦即国际体系的本质是国家之间根本利益的冲突,国际体系也必然是一个自助体系的逻辑,基欧汉在研究国际制度的论著中,无政府状态的这一逻辑都是被作为理论假定和给定因素处理的,他从来没有对无政府状态的根本性质提出质疑。所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种体系理论在国际体系基本特征问题上也达成了一致。

④另外,两派的研究层次也是相同的,沃尔兹明确指出国际政治力量必须是体系理论。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坚持体系理论的研究方向,认为诸如国家和个人层次上的研究无法构成国际政治理论。虽然两派所强调的侧面不尽相同,但研究层次都是国际体系,都认为只有体系理论才可以称为国际政治理论。

第五,由于在这些根本问题上的趋同,两者的研究议程也相互吸引和相互靠拢。到90年代,两派研究议程和主要分歧时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合作问题。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使国家在整体上趋于不合作,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则认为在通过国际制度的调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减弱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的实质性合作。这样一来,两派的研究议程都集中到了相当狭窄的范围之内。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已经不像经典现实主义和检点自由主义那样具有不可通约性质,共同的理性主义学理基底、科学主义研究原则、无政府逻辑的假定以及合作今后和制度作用等研究议题使得这两个主流理论学派具有了可通约性。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 2、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 4、门罗主义 5、雅尔塔会议 6、开罗宣言 二、分析题 1、结合19世纪法俄德三国关系的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并就据此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2、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3、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作用。 国际关系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文世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世人之一。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2、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战备时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来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17世纪初欧洲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场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导火线发生在东欧的波西米亚。分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瑞典——法车阶段。 4、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订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主要有三个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瑞在美洲压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繁育原则。 5、雅尔塔会议:1945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欧洲,苏联军已经收入德界,盟军也在西线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洲、日军在中美英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胜利的发展,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为了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美、苏、英三大国决定举行首脑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来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 6、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对日作战,并就战后适宜进行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并发布了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使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树立起来。 二、分析题: 1、答:19世纪上半期:法俄矛盾。拿破仑帝国崛起,不断对外用兵,多次打败俄国等组成的“反法同盟”,普照鲁士一度被迫与法结盟;1812年俄崮打退拿破仑的进攻,随后反法同盟攻入法国,拿破仑帝国灭亡。19世纪中期,俄国又同英法为争夺巴尔T进行J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这一阶段法俄矛盾是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中期:法德矛盾。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阴挠德意志统一,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向德国割地、赔款。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力图复仇,而德国极力削弱法国。同时俄国企图将巴尔干攫为己有,法俄同德国矿后尖锐起来。为了对付德国,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德国则结合奥意组成“三国同盟”。矛盾冲突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2015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专业课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答案--育明资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专业课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答案--育明资料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独家) 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真题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理论” 1、简要介绍建构主义学院派,并运用其观点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实。 2、“安全困境”概念能否解释中国国家安全状况。 3、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 1、试论述均势理论在19世纪欧洲大国外交中的实践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主权的影响 3、论欧盟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2007年-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及解析,可咨询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北大国关学院考博信息获取、高分辅导课程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育明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招生统计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 1、根据育明教育得到的内部信息2016年国关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将会继续实行“考试制”,最新的考试变动欢迎关注育明教育陈老师发布的信息。 2、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报录比一般在10:1-11: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30%) 3、总成绩计算:(初试总成绩÷初试门数×70%)+(复试成绩平均分×30%)

4、北大考博英语难度非常大,每年初试中都会有近1/3的考生英语不过线。专业课的分差比较大的,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想要进入复试,必须在英语过线的基础上专业课得到高分。 5、北大国际关系专业有三个研究方向:国际安全与战略、美国与东亚、欧洲研究。 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专业课资料-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资料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望。1855年1月撒丁王国终于也加入了英法同盟与俄国作战。这次战争本质上仍是欧洲列强间的争夺,至此,俄土战争已变成一场欧洲大战。等到战争进行到1855年9月,俄军败局以定。10月中旬,奥地利又趁火打劫,向俄国再

外交学院考研复试经验

外交学院考研复试 复试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成绩,那是错误的,复试最重要是的是你在未来导师眼中的形象.怎么样才能给他一个好的影像?这对于还没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的确不知道要怎么去做? 导师招学生来是做什么的?他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学生? 导师要的是那些能做事少说话的学生,就是什么事都做的那种学生.所以你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不要夸夸其谈,这样的学生导师是80%讨厌的.那第一次与导师见面说些什么,一:可以聊一些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你最好是在你自己见导师之前就准备好的,一个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比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还重要, 问专业问题时,不要什么都问,因为有些问题会让导师觉得你什么也不懂,那么他要不要你还真得好好考虑一下.二:要是你的确没什么好问题问,那怎么办,那就聊天,对,就是聊天!说说这里的天气,这是一个万能的话题,没人对此反感的.三:礼给导师,送什么呢,我觉得不要太值钱的东西,这样不太好,就弄些家里十分特别的东西,也就是特产之类的东西,比如你来自江西景德镇,那么瓷器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是精品,不要随便在一个地货难上弄一个! 说完这些见面"礼",就轮到面试了; 注意,许多同学把面试与招工的面试混为一谈,这两者之间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因为招工他是从几十个人来选几个人出来,而面试是从十几个人里选一两个出去.所以招工面试可以出奇制胜,而如果你想在这里也来个出奇至胜,那么往往是出奇至败的. 面试的衣着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男生来说,如果你选西装,那么你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袖口的商标一定要剪掉(不要问为什么,剪去没错) 2:穿西装要注意"三色原理",什么是三色原理,就是说你身上的色不过三,也就是说你身上所有的色加起来不能超过三种色彩.领带最好用好一些的, 因为那是你的NO2脸,花纹要是几何图形的.如果你的鞋是黑的,那么你的皮带也要是一样的色. 3:不能穿白袜子,为什么,因为在正规场合,这是禁忌,在国外别人把这样的人说成是驴,那么你的脚就自然是驴脚了. 4:不要夹领带夹,因为领带夹只有VIP与公安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用,一般的人就不能夹那个的,至于你选休闲装,就省事多了,如果你选休闲装的话,面试的老师也不会与你计较这些. 女生: 1:我建议都选休闲装,因为女人的衣着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装的讲究太多了) 2:如果你的长头发,那么面试时一定一定一定要扎起来,不能披发,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披发很好看,可是这里可不要那个好看. 3:如果你有体味,可以弄点香水,但要用淡的,也不要用多种香水,最好用一种或同一系列的香水. 4:可以适当地化些淡妆,因为化妆是对别人的尊敬,注意是淡妆 5:一般不建议查口红,不过你要查得注意:口红的色要与你的衬衣色一至,另指油也要一至,不过好这不要为好6不能穿带皮的裤子,因为在国外,只有妓女才川皮裙,所以带的裤不要考虑,不管你是不是觉得好看都不要! 现在说说怎么去面对老师了. 坐在中间的那个老师自然是一把手了,进去之前,最好能向他问个好,不要硬绑绑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等他示意你坐,先对他说谢谢!礼多人不怪 位置是这样的,中间的老师是老大,你自己右边的老师是老二,你左边的是老三,依此推理. 中间老大问你问题时,你不要只看着他,也要"照顾'一下老三和老二,那么这也许能让他们几位多给你加些分的,如果你很怕看着老师,我有一"绝招"教你:你可以把你的目光放到老师身后去,那么这样你说看不到老师,而老师却以为你是一直看着他的,回答时,头要动动,选从中间向右转,再转到左边,当然幅度不要太大,只要让那些老师都觉得你至少也"关照"过他们了 去导师家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你得把自己的脚洗干净,许多同学进导师家,那个脚,的确发出很难闻的臭味,所以我想这也算是一个提醒,不说还真的有许多同学不注意这一点,同时,去导师家之前,最好洗一下口,因为有时候可能你的口气好重,别人受不了的,总之,使自己显得干净一些总是没错的. 去老师家最好先能与老师通个电话,打电话也比较有讲究的:最好不要星期一上午和星期五下午打,搞过营销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却并不知道,你可以比较伟婉地表达一下你想去他家的想法,比如说:**老师,我想有些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在电话里可能一时说不清,你看我是不是可以去你家^_^等等之类的话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历年真题必看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历年真题必看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7分 1. “英国治下的和平” 2.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4.第二次柏林危机 5.TPP 二、简答题3*15分 1.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 2.二战前日苏关系的演变 3.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各国关系的影响(不是很确定这个,伊朗伊斯兰革命是确定的,后面这个具体词汇忘了) 三、论述题2*35分 1.试论述俄奥矛盾的根源、1871~1914年俄奥关系的演变历史以及俄奥矛盾对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大致这个意思) 2.试论述20世纪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4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 2.泰奥菲勒?德尔卡塞 3.租借法案 4.《苏日中立条约》 5.达尔富尔问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争取安全的外交努力 3.简述冷战后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 三、论述题 1.试述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俄矛盾的演变及其原因 2.请分析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2013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赫尔辛基进程 2.克里米亚战争 3.英德海军协定 4.旧金山和约 二、简答题 1.简述“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历程。 2.法德和解的意义。 三、论述题 1.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墓”,请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评析。 2.论述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什么能够继续存在? 2012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G20 2.克什米尔问题 3.哈布斯堡帝国

2016年清华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回忆版

2016年清华国际关系考博真题回忆版 一、必答题(40分) 记不太清楚了,大致意思如下。 1.“因果关系”和“反事实”的定义?请用国关理论或实例进行解释?请对比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10分) 2.建立“因果关系”理论要遵循哪些原则?举例说明?(10分) 答案:逻辑自洽,可实证检验,有预测功能。(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第105页) 3.“推论”、“假定”、“原理”等需要得到证明其有效性,请举两个例子说明?(20分) 答案:感觉可以从阎学通教授的《世界权力的转移》第105页,第五章“道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及解释”第一节“理论的普世性问题”中找到答案。 二、选答题(60分,请在以下7道题中,根据你的报考方向任选其中两道做答,30分/题,多答只按前两道计分) 1.关于政治民主制度的 2.关于政府治理的 3.国际关系方向的题 4.用国外一个人的主义解释什么理论,因为不了解直接忽视。 5.国际规范的定义?国际规范的演化? 答案:参见阎学通教授的《世界权力的转移》第45页,第二章“国际主导国和国际规范的演化”第三节“国际规范的演变”中,关于“国际行为体、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规范”的论述。 6.冷战结束后,中国GDP是美国的1/7,日本是2/3,德国是1/3,但目前中国占到60%,日本是1/3,德国是1/4,为何经济发展这么不平衡,用一个国关理论来解释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感觉可以用阎学通教授的《世界权力的转移》中第21页“推论4:政治实力变化可改变实力对比”中,关于“政治领导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要素,一国政治领导力的强弱决定其经济是否能持续发展和发展速度”的论述。 7.甲国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的行为,会导致乙国的不安全,乙国进行反制,反过来又会损害甲国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或者两难境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国际关系学院历年真题(完整版)

国际关系学院 2006年考研题目 一名词解释: 1,普法战争 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德黑兰会议 4,肯尼迪和平战略 5,北约伙伴关系计划 6,日本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纲领 二:简答题 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 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背景行动及成果? 三论述 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立法,以及租界法案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的成因的内容以及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政治)综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政治)综合 简答 1简述东亚峰会的意义 2简述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 短论 论911事件的影响 简述一下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普法战争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3,德黑兰会议4,肯尼迪和平战略\ 5,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6,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建立并评价其作用\r 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背景、目标及成果。三论述\ 1,20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中立法》与《租界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政治)专业综合 一、简答(每题25分) 1试析首届东亚峰会的意义 2简析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 二、短论(100分) 评估911恐怖事件的影响

国际政治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文明冲突论” 2、欧洲一体化 3、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 4、国际政治行为体 5、民族主义 6、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 二、论述题 1、什么是世界格局?试论世界格局划分的基本理论及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试析当前中日关系及中国关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张。 3、试论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流派及意义。 国际关系专业(文传)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博客 2、把关人 3、公众 4、意见领袖 5、财经传播 6、遣唐使 7、文艺复兴 8、和平崛起 二、简答题(前4题选答3道,第5题必答) 1、试结合信息社会中因特网这一传播新媒体,简析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2、当今美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中有所谓“管理学派”、“语艺学派”和“整合营销传播学派”,请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简述其对公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主要的学术代表人物。 3、“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什么? 4、简述五四精神与外来文化思潮影响的关系。 5、简述大众传播的信息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三、论述 端午节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2005年11月,以“江陵端午祭”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传代表作”获得成功的又是哪一个国家? 此前,我国民间舆论曾就与该国的所谓“端午申遗之争”进行过一年多的争论;那么,从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抱着什么样的理性态度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1999年 《国际关系史(1919-199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拉巴洛条约 2、史汀生主义 3、的里雅斯特 4、纳尔逊?曼德拉

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分类汇编,战争、协议文件汇总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c11493206.html,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国际关系史试题分类汇编(1618-2004) 名词专题部分(共255题) 战争: 1.三十年战争、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北方大战、 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5.七年战争、 6.美国独立战争、 7.克里米亚战争、 8.普丹战争、 9.普奥战争、10.普法战争、11.中日甲午战争、 12.美西战争、13.英布战争、14.日俄战争、15.意土战争、16.两次巴尔干战争、17.第一次世界大战、18.奇怪战争、19.太平洋战争、20.苏德战争、21.第二次世界大战、22.朝鲜战争、23.中东六·五战争、24.第四次中东战争、25.两伊战争、26.海湾战争、27.波黑冲突、28.科索沃战争、 29.伊拉克争。 文件: 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比利牛斯条约》、 3.《乌得勒支和约》、 4.《圣斯特法诺和约》、 5.《安政条约》、 6.《中俄伊犁条约》、 7.《江华条约》、 8.《普拉特修正案》、 9.“至克鲁格电报”、 10.《英日同盟条约》、11.《日韩合并条约》、12.《和平法令》、13.《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4.《凡尔赛和约》、15.《色佛尔条约》、16.《洛桑条约》、17.《九国公约》、18.《拉巴洛条约》、19.《贝尔福宣言》、20.《道威斯计划》、21.《杨格计划》、22.《洛迦诺公约》、23.《非战公约》(白里安-凯洛格公约)、24.《胡佛宣言》、25.《天羽声明》、26.《反共产国际协定》、 27.《中立法案》、28.《慕尼黑协定》、29.《租借法案》、30.《钢铁盟约》、3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2..《大西洋宪章》、3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34.《苏日中立条约》、35.《联合国家宣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件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1.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

外交学院翻译硕士就业怎么样

外交学院翻译硕士就业怎么样 翻译硕士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可选择的余地很多。有些考生朋友会关心,翻译硕士的就业范围既然这么广阔,那么毕业后的收入又会如何呢?据统计,如果是笔译项目,就英语语种来讲,目前市场给出的平均报酬大约为80~150元/千字,如果做的是合同翻译或者是法律翻译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翻译,报酬甚至可以达到500元/千字以上。口译译员的报酬相对来讲更加丰厚,而且是按照小时付工资。初入行的交传译员报酬约为600~800元/小时,而同传译员更可达到1000元/小时以上。随着经验不断地累积,译员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因此,翻译也是一类凭借经验取胜的工作。 外交学院作为国内外语类院校的排头兵,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据了解,外交学院的笔译方向翻译硕士主要进行文学翻译方向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文学翻译、影视翻译、广告翻译等,对学生要求较高。而口译方向的翻译硕士也将在高翻学院接受严格的口译训练。据凯程了解,外交学院毕业生这几年的就业情况很乐观,这与学校严格的选拔制度和培养模式分不开。 本文系统介绍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考研难度,外交学院外翻译硕士就业,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考研辅导,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外交学院翻译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外交学院翻译硕士考研机构! 一、外交学院翻译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近些年翻译硕士很火,尤其是像外交学院这样的著名学校。总体来说,外交学院翻译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的学生能考上外交的翻译硕士。根据凯程从外交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外交学院翻译硕士的考生中很多都是跨专业考生,在被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翻译硕士考试科目里,百科,翻译及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翻译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坚定信心,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终会取得理想的成果,到达成功彼岸。 二、外交学院翻译硕士就业怎么样? 翻译硕士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可选择的余地很多。有些考生朋友会关心,翻译硕士的就业范围既然这么广阔,那么毕业后的收入又会如何呢?据统计,如果是笔译项目,就英语语种来讲,目前市场给出的平均报酬大约为80~150元/千字,如果做的是合同翻译或者是法律翻译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翻译,报酬甚至可以达到500元/千字以上。口译译员的报酬相对来讲更加丰厚,而且是按照小时付工资。初入行的交传译员报酬约为600~800元/小时,而同传译员更可达到1000元/小时以上。随着经验不断地累积,译员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因此,翻译也是一类凭借经验取胜的工作。 外交学院作为国内外语类院校的排头兵,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据了解,外交学院的笔译方向翻译硕士主要进行文学翻译方向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文学翻译、影视翻译、广告翻译等,对学生要求较高。而口译方向的翻译硕士也将在高翻学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第一编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 第一章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一.美苏在东欧问题上的不同 二.西方与苏联的裂痕 三.德国赔款问题与德国问题的产生:柏林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一.美国的独一无二地位 二.西欧战后的羸弱 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 四.北约的产生与西欧联合的初步浮现 第三章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一.苏联的大国实力 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三.情报局事件与苏南关系的破产 四.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第四章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第五章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对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二编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 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敌视中国政策的体现 二.美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战争 三.美台防御条约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

第七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一.舒曼计划与煤钢共同体 二.罗马条约与共同体的成立 三.联合的欧洲与法德和解 四.联合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 一.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变化 二.赫鲁晓夫推动对美缓和 三.三和路线的提出 第九章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 万隆会议与亚非民族革命 第三编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 第十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成因与国际政治机理 第十一章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实力增强后的欧日更加自主,仍依附于美国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一.中苏关系恶化的成因 二.波匈事件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四.勃列日涅夫主义 第十三章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四编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 第十四章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 一,美苏缓和的成因 二、美苏缓和的意义和影响 三、美苏缓和中的持续斗争 第十五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第十六章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第十七章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美和解与建交高潮 第五编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2017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资料历年真题整理解析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 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0:1-23: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外语考试中:01、02方向的考生英、俄、日、德、法任选一门,03方向的考生英、俄、日任选一门。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制)育明教育北京总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更多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考博信息、考试复习资料、辅导课程班可咨询育明教育陈老师叩叩:五四七零.六三八六二 二、2017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新攻略(一本通)(育明内部资料) 2017版北大国关学院各专业考研专业课新攻略(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一)专业考研基本信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 第一节维也纳会议 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 第四节东方问题 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 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 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 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 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 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 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 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 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 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 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 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 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外交学院历年考研真题

外交学院历年考研真题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1999年 《国际关系史(1919-199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拉巴洛条约 2、史汀生主义 3、的里雅斯特 4、纳尔逊?曼德拉 5、卡特主义 6、以巴《奥斯陆协议》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2、美苏《中导协议》形成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30分) 联邦德国东方政策的转变——从“哈尔斯坦主义”到《东方条约》的签订。—————————————————————————————————————《世界经济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福利国家 2、南南合作 3、服务贸易 4、知识经济 5、北美自由贸易区 6、特别提款权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2、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特点 3、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效果 4、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瓦解的原因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其主要经济合作成就 6、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形式 7、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三、论述题(1题20分,2题14分,共34分) 1、试论欧元启动对欧盟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试述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919-1995)》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任选5题,共40分) 1、联合国2758号决议 2、反弹道导弹条约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外交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人,下设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国际关系专业下设6个方向,分别是王帆的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周永生的经济外交;赵怀普的欧美研究;李海东的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卢静的全球问题研究;魏玲的当代国际关系。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考试的科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导师招生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030207国际关系01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王帆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7大国安全战略 02经济外交周永生2 (1)1001英语或1003日语 (2)2001政治学 (3)3005经济外交 03欧美研究赵怀普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6欧盟政治与外交 04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李海东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3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10全球问题研究卢静1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11全球治理与世界秩序11当代国际关系魏玲1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1国际关系理论 三、导师介绍 王帆,男,1963年7月出生。外交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对外友协美中关系委员会理事、中国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在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报纸杂志发表评论百余篇。 周永生:男,1963年4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于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 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 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 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 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 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

教诸侯支持。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 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 (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 (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魏玲当代国际关系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魏玲当代国际关系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外交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人,下设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国际关系专业下设6个方向,分别是王帆的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周永生的经济外交;赵怀普的欧美研究;李海东的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卢静的全球问题研究;魏玲的当代国际关系。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考试的科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导师招生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030207国际关系11当代国际关系魏玲1(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1国际关系理论 三、导师介绍 魏玲,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1998年获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赴美国奥克兰大学访问讲学,2007年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访问。东亚思想库网络(NEAT)中方核心成员、《外交评论》编委。研究兴趣主要是国际关系理论、地区主义和东亚地区合作,已发表相关中英文论文多篇,出版译著多本。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