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鉴赏古诗的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1)鉴赏古诗的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1)鉴赏古诗的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1)鉴赏古诗的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古诗词鉴赏

第一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简要解读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就是把握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诗词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多称“物象”或“意象”,高考要求鉴赏的主要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作品中描写的物象的融合,它往往含有一定的中国情意文化背景。例如秋风落叶表示凄清、悲愁,长亭短笛表示送别、思乡,荷花兰草表示清廉、高洁。

一、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大类。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再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的“腐儒”即诗人自指,是抒情主人公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命题形式: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题指津:鉴赏人物形象时,应注意下面两点: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结合诗词题目、注释等定位诗歌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隐士等)。第二步,结合诗词句意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第三步,分析所塑造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情感等。

2.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事物形象(简称“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比如杜甫的这首诗: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中的“物”即“胡马”,“胡马”骁勇无敌忠诚可靠,是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忠心耿耿的英雄的象征;它寄寓着诗人对房兵曹的期望,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渴望驰骋天下建功立业的愿望。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命题形式:诗歌体现了某物怎样的特点?诗(词)描写了某物怎样的形象?

解题指津:

①注意把握所咏之物的形神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一个

出色的咏物诗人,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不滞于物),而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因此,分析事物形象时要注意: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单纯写物不会感人,一般都有诗人的情感在内,有物有情,写出的诗歌才有活力。因此,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都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因此,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进行组织)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

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在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萧瑟、凄清、苍茫的意境,烘托出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意境),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命题形式:诗(词)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画面、意境)?诗(词)中的某一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题指津:

①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意、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②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

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也有部分作品以乐景反衬哀情,以哀景反衬乐情。

答题步骤:

①意象类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②意境类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第二步,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绘景)

第三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析景)

第四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切忌空洞。(悟情)

二、诗歌中的原型扩张

诗人的形象表现在诗歌中,就扩张为涵义丰富的艺术形象。古代

诗歌中常见的形象,例如: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沾泪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且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诗歌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讽喻意义。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叫原型意象。一个意象形成后逐渐被人们认可或选用,其原始涵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一个意象的涵义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初步欣赏诗歌,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意象的原始涵义,有了这个积淀,欣赏者才能游刃有余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例如:“大鹏”的意象表示豪情壮志;“浮云”的意象表示漂泊无依或代表着奸佞势力;“落日”的意象表示悲壮伤感;“飞蓬”的意象表示漂泊不定、辗转流离;“春”的意象象征温暖、生命、兴盛,也象征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

但有一些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现代生活中很少,读者往往不甚了解,对这些特殊的意象读者更应通过积累而了解其涵义。例如:“登临(包括登山、登台、登楼)”的意象表示叹老、思乡、怀人、悲不遇,“黍离”的意象表示故国衰亡,“梦蝶”的意象抒发着对人生与世事的空幻之感,“砧杵”表示思归与怀人,“南浦”的意象是送别之地的代名词,等等。其它如梧桐、鸳鸯、龙凤、沧浪之水、莼菜鲈鱼、蓬莱仙山都是原型意象。

总的来说,一个意象的涵义的稳定性,在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象的特定涵义总是在相应的题材、语境中才会存在;反用原型意象,诗人只是偶尔为之。

三、诗歌中常用的意象

1.植物类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离恨、卑微。

黄叶:凋零、别离、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长久、活力、希望。

梧桐:悲秋、凄苦、感伤,还可表达高贵。

芭蕉:孤独、离别。

柳:送别、思亲、挽留、操守(介之推)。

花开:青春、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惜春、凋零、失意、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衰败)。

杨花:漂泊、流散、无情。

牡丹:富贵、美好、憧憬。

莲:怜、爱、纯洁。

梅子:少女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赛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垓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历代文人雅士歌咏此花,多涉及这一悲壮传说。

红豆:《南州记》称为“海红豆”,《本草》称其为“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

终冬不凋,常被看做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卑不亢,潇洒处世,常被看做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人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做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2.动物类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离愁、物是人非。

燕:家园、物是人非。鹰:自由、强劲、人生搏击、事业成功。

乌鸦:小人、奸臣、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无依、伤感。

鱼:自由、惬意。

鲤鱼:书、信。

寒蝉:悲秋、高洁之士。

鸡狗:田园、世俗生活。

猿猴:凄清、哀伤、荒远。

马:追求、仕途、漂泊(瘦马)。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杜鹃:杜鹃俗称布谷鸟,也叫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

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们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3.景象类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海:辽阔、深邃、力量、胸襟、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

烟雾:情感朦胧、命运惨淡、前途迷惘、理想幻灭。

小雨:春景、生机活力、希望、伤感、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热情、动荡、巨变、政治斗争、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狂风:作乱、恶势力、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东风:春风、欢愉、希望、美好、时光。

西风:悲秋、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打击、考验、变易、挫折、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

雪:纯洁、美好、寒冷、环境恶劣、恶势力。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阴:压抑、愁苦、寂寞。

晴:欢景、光明、希望。

云:游子、飘泊、归隐、轻浮。

夕阳:迟暮、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月亮: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变易、离别。

破晓:清静、迷茫、希望。

暮夜:愁思、怀旧、孤独、清冷。

天地:人的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4.人文类

英雄:历史风云人物、功业有成者、令人追慕者、让人自愧不如者。小人:奸人、被鄙夷的、被鞭挞的、使人反思者。

古迹:古营垒、旧楼台,衰败、萧条、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乡村:思归、世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宁静的生活。

南浦:送别、感伤。

亭:长亭短亭,送别、挽留、依恋。

都市:市井繁荣、富贵奢华、世俗名利。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幻想、虚幻。

酒:长久、送别、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云帆:抱负、离别、思乡。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神器:指地位、政权。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祝融:传说中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成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谢家:唐诗宋词不达意之处常用“谢家”之典,其意有: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2)专指谢安侄女谢道韫之事,表示有才有貌之美女。

(3)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事。

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月亮称为婵娟。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四、“用典”的意蕴

古诗中,“用典”意蕴是多方面的,下面试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表达对身世遭遇的感触。士子在政治上失意,常以妇女被幽禁、昭君出塞的典故作比,如文天祥《和中斋韵》:“俯首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文天祥被迫入北国,悲泪难禁,与明妃相似;想到南

宋命运,他啼血长鸣,与望帝相似。作者借此表达功业飘零之恨。又如王令《秋日寄满子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引愈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音,终身不复鼓琴之事,慨叹自己知音难遇。

②表达愉快心境。如王安石《千秋岁引》:“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湖床咏谑。”这里用此典,表明自己对往日的欢情与佳景一刻不忘。

③表达心志。林逋诗《书寿堂壁》:“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求遗稿,指的是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曾派人到他家里找遗稿,家人说有一篇《封禅书》,该书劝汉武帝封禅,有迎合汉武帝之意。这里反用这个故事,说要是皇帝他日来求稿,他自喜没有封禅书。说明他不想讨好皇帝,表达了他的高洁品格。

④咏史寓鉴戒。如欧阳修《浪淘沙》:“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的是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贵妃,玄宗不得不将她缢死于马嵬驿之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意。词人借此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唐明皇进行了讽刺。

⑤借典颂先贤。杨万里《虞丞相挽词》:“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雪山,即四川岷山,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极力颂扬严武的出镇四川,说“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杨万里借杜诗之意,

说虞允文的将相功业犹如当日严公。赤壁,即三国时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之事,作者用它来比虞允文所指挥的稳定宋、金南北对峙之势的采石大捷,极写虞丞相之功绩,表达出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设题角度Ⅰ:鉴赏形象

【命题方式】①诗人描写了怎样的形象?②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析。③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题要点】①先概括某形象的特点。②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突出其特点。

设题角度Ⅱ:分析意境

【命题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②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请说说某首诗(某句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常见的用来形容意境的词语: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复——热烈、高亢、喧闹、繁华、绚丽

清冷——凄迷、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

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比如“故园(情)”“独”与“孤”“愁”等;从背景、作者等处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的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采用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析意境,也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形象鉴赏”这个考点,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两个点上。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一是探究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意境考查也是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二是鉴赏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都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具体形象,一是形象蕴含的“意”。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

鉴赏古诗的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中形象,掌握一定的鉴赏答题方法。 第一课时 【前课准备】 1.结合《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部分有大致的了解,包括题型设置(常考题型)、命题大致趋势等。 2?预习《核按钮》“真题展示”及“考点梳理”部分。 【学习目标】 1.近距离触摸高考,了解古诗鉴赏的常考点、命题形式及命题方向。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的基本答 题方法。 【课堂对话】 对话考点阐释 1.《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3.命题规律: 《核按钮》P117,“考点梳理”开头部分“我们可发现一些规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对话二一一题说特色 (一)真题回眸 1.(2009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中各种形象象征

古诗词中各种形象象征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 1、少女 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 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 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 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 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 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情感:思妇———(见上2) 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 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有助于 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名词解释: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三、鉴赏高考样题: 例一: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题解: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荷花”是文人笔下吟咏不绝的意象,它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采莲曲白居易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学生版

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 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点:诗歌鉴赏易忽视的“三看” 1、看标题。(1)暗示写作目的。(2)提示写作范围。(3)主要内容指向。 2、看作者。反映主流风格、代表性内容。 3、看注释。介绍写作或时代背景、解释诗歌的难点,有助于正确了解诗歌。 第二点:高考中诗歌鉴赏应树立的两个意识 1、“扩展式解释诗句”的意识,也即把诗句换成散文语段。 2、诗歌鉴赏“无简答题”原则的意识。 不能止于答案,比如问某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就不能只回答运用了某种修辞,还应该回答为什么是这种修辞,以及这种修辞的效果或者作用。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人(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中的景) 物(咏物诗中的物)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复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

古诗词鉴赏教案——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词鉴赏教案——人物形象分析 老微 一、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人物分析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1、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解答预习 (1)、【学生答案误例分析】 (2)、【对比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3)、【归纳总结】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3、【课堂演练】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学生答案展示】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课堂讨论交流】本诗主旨是什么? 【归纳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古诗词比较鉴赏之形象篇

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教学设计 福州四中吴丽娟 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 测试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 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诗歌的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画面,包括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景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遇、社会环境等因素分不开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鉴赏高考样题: 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高考常见命题形式: 对形象的比较鉴赏 ①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 ②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高考样题: 例一:2形象(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窗前木芙蓉 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鉴赏古诗形象(答案)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问: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笔下的“风”是具有怎样品质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风”能急人所急、慷慨奉献的高大形象。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赏析 《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千古传诵,绝非偶然。 诗的前两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炎热未消的初秋,习习凉风飘然生起,吹散林壑浊热,顿觉清爽怡人。诗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风啊,你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贵还是低贱,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济,令人敬佩,使人快意。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 诗的三、四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丝丝凉风吹乱了天才少年的长发,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诗人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宋玉《风赋》中“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的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她来来去去虽是无形无迹,却慷慨惠施,不遗余力,行止仿佛一个有情有意之人。诗人洒脱而来,张开双臂,似要拥吻这勤奋而高尚的风。以风喻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有情”二字,“飘逸有情”(顾璘·《批点唐音》),活画出风的独具性灵,惟妙惟肖。诗的结尾两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又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听,夜半更深,万籁俱静,她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欢娱。“为君”二字,“待物如人”(《唐诗归·谭元春》),有情有义。 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诗人少有才华,壮志难酬,这里以风喻人,借物抒怀,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唐诗记事》的作者计有功评这首诗“最有余味”,其“余味”犹在于此。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古诗鉴赏形象

?知识储备 ?1、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2)比兴牵引法。(3)烘托渲染法。 ?(4)抒情寄托法。(5)对比衬托法。(6)通过事件来表现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 自己的超人才智。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激愤。 【知识积累·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课堂演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咏他人---咏自己)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授课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学生情况】高三理科班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做题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捕风捉影”。 【教法和学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领悟考点 (一)、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分类: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技巧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诗人形象。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驿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摇曳烛火之下,遥想着家中亲人大约也正在灯下念叨着远行的自己。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①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钓鱼翁形象。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虽然孤独,却又在严酷环境的烘托下显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清高、傲然。③这个被美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三)、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五点帮你搞定古诗词“形象鉴赏”题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必备:五点帮你搞定古诗词“形象鉴赏”题 一人物形象鉴赏 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示例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4分) 【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2分)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2分) 【解析】首先要用概括性词语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进行总括,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景物形象鉴赏 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 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出它展现了壮阔雄奇

的赤壁景色。 从景物常见含意入手分析 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意,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不畏强权的品格,等等。 注意答题要求 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 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示例如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解析】对于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要明确描写的意象——长江,其次要从描写的角度和方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授课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王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教学重点】:领悟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掌握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学生情况】高三理科班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做题的主要问题是“生搬硬套,捕风捉影”。 【教法和学法】: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到陌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把握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领悟考点 (一)、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分类:一、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技巧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诗人形象。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驿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摇曳烛火之下,遥想着家中亲人大约也正在灯下念叨着远行的自己。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①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钓鱼翁形象。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渔翁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虽然孤独,却又在严酷环境的烘托下显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清高、傲然。③这个被美化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三)、答题技巧 常见设问: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 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身份、品性)。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考点解说】 高考对古诗词形象鉴赏的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分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和体现的诗人情感等,比如2011年四川卷,要求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体现的情感、作用和营造的意境等,比如2011年重庆卷要求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的作用等。 【真题扫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 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 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 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题指津】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1.分析诗歌描写内容。诗歌描写的景物,人物的动作、行为等都蕴涵着人物的形象特征,所以要注重分析、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比如本诗中,理解“客子光阴诗卷里”一句时,可以这样思考:“客子”指谁?“客”能够体现怎样的情感?诗句中的“诗卷”体现人物怎样的形象?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描写景物的诗歌,诗人总要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蕴涵在诗歌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中。所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 3.具体分析描写人物内容。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的描写。阅读诗歌时,就要具体分析诗人描写的有关人物的内容。比如这首诗:先描写环境特征,然后写诗人的行为。 4.筛选整合相关描写。通过具体分析后,筛选出与描写人物相关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诗人在春色中为何要读诗、写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看到杏花春雨,为何就想到了老朋友,为何还想起老朋友的病情和固穷的品格?这两句是否只是写老朋友,有没有写诗人自己?为何诗人想到老朋友后,就要去看老朋友?为何要穿着有雅士风格的纶巾鹤氅? 通过以上的思考,可以看出,诗歌刻画的诗人形象特征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客居他乡的诗人能够在春天读诗、写诗,二是在杏花春雨中思念生病和固穷的老朋友,三是在看朋友时穿着时尚等。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1、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答: 2、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 《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4、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5、寻陆鸿渐①不遇

诗歌鉴赏方法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方法 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 (一)、鉴赏人物形象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古诗的形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是意象,一是诗歌中的人物典型。主要是意象。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2 )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掌握诗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情节刻画法。②烘托渲染法。③对比衬托法。④牵引法。⑤寄托法。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例: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开朗外向、热情大方,又略显娇羞的少女形象掌握鉴赏角度,明确答题步骤。 3、掌握鉴赏角度,明确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

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 1、知识储备 (1)释义:事物形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里最典型的是咏物诗。 (2)事物形象的鉴赏思路: ①结合诗句,描述出事物形象。(绘形) ②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析神)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志。(悟志) 2、范例精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赏析。 寒菊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请赏析“画菊”的形象。 请你试做: 老师作答: 3、课堂练习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赏析“白梅”的形象。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自己作答: 参考答案:

【《寒菊》译文】 菊花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独享无穷的乐趣。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 【《寒菊》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白梅》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白梅》鉴赏】 从诗歌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 1、从人物形象切入。 古典短诗常常通过精练传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或细节等的描写,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发现并抓住其中的一个亮点,就可以拟出一道好题。例如: 阅读辛弃疾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下片描写诗人“醉里挑灯看剑”的动作神态,与词里哪一句是照应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里挑灯看剑”这一精彩的细节描写,凝聚了诗人报国的灼热之情与报国而不能的极端痛苦。它是作者思绪和情感的触发点,同时又与“可怜白发生”遥相呼应,使全词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因此,它是全文的关键,是表现人物形象的传神之笔。命题人正是以这一细节为切入点,设计了两个问题。 2、从景物形象切入。 一个画面常常是由多个景物形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这个画面只有一个景物的形象是主体或关键。命题人便可抓住这一景物形象深入设题。例如2003年春季北京高考试卷第20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韦应物) 寒塘(赵瑕)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唯见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两首诗的景物形象当然不仅是“雁”,前者还有“故园”“淮南秋雨夜”“高斋”;后首还有“梳临水”“寒塘秋”“南楼”,但它们只是画面的背景和环境,“雁”才是整个画面的主体。命题人紧紧抓住“雁”这个美点,也就抓住了画面的关键。由此切入,激发考生向深处、向全诗观照。并将两首诗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的文化积淀和共同的感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