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闪电谈起-习题

从闪电谈起-习题

从闪电谈起-习题
从闪电谈起-习题

11.1从闪电谈起

(一)自主学习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

(2)负电荷:

3.带电体的性质: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验电器

(1)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

(3)原理:

(4)使用方法:让一个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6、物体带电种类的判断

7、放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放电现象: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

(2)尖端放电:带电物体的尖端向外释放电荷的现象.

(3)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二)巩固提升

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

C、用干燥的塑料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尘土

D、磁铁能够吸引小铁钉

2、摩擦起电是()

A、正电荷转移的过程B、正、负电荷同时移动的过程

C、创造电荷的过程D、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能够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A、测电毛B、电流表C、电能表D、验电器

4、用带电的橡胶棒去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箔片张角恰好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带负电,与验电器带的电荷量相等

B、橡胶棒带正电,与验电器带的电荷量相等

C、橡胶棒带负电,比验电器带的电荷量多

D、橡胶棒带负电,比验电器带的电荷量少

5、分析归纳下列物理现象,说明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1)塑料圆珠笔杆与头发摩擦几下,笔杆把桌子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2)用梳子梳头发时,有时听到噼啪声。

(3)大气干燥时脱毛衣,听到轻微的噼啪志,夜晚有时还能看到火花。

(4)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自来水细细的水流,发现细水流向梳子弯曲。

(5)用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

6、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7、以下现象中,利用静电来工作的是()[多选]

A、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制成静电吸尘器

B、利用静电力使带电的黑粉或黑滴进行复印

C、编制地毯时,往地毯里编入一些金属丝

D、在纺纱厂里要保证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序度

*8、四个通草球的两两相互作用情况为:甲、乙相互吸引,乙、丙相互吸引,乙、丁相互排斥,已知丁带正电,则甲与丙若相互靠近,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9、三个轻质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个球靠近时都吸引,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三个球都带电

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10、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荷,如果再用毛皮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那么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

A、正电荷

B、负电荷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11、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12、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就张开一定的角度。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验电器的两张金属箔片上,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

B、当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C、由于玻璃棒能够带电,所以它是导体

D、丝绸与玻璃棒之间的摩擦起电实际上是创造了电荷

*13、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

*14、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电荷。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一、认识 电是什么 [活动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正负电荷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 电的过程叫起电 2、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 4、摩擦起电注意事项 5.教师讲解:科学家做 了大量的实验认定自然 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一 种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上所带的电荷相同, 规定为正电荷;一种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荷相同,规定 为负电荷. 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 玻璃棒能够吸引纸屑等 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 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 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 吸引轻小的物体 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3.实验器材、多媒体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2] 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1.猜想假设 制度计划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合作总结结论 2.教师演示实验:教师 用讲台上摆放的实验器 材,如玻璃棒、橡胶棒、 丝绸、毛皮、细线、铁 架台等器材做摩擦起电 实验. 3.教师提问:实验中玻 璃棒和橡胶棒都带了 电,那么它们带的电荷 是否相同? 4.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 13-4设计探究实验的 过程. 1.教师演示实验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学生分组合作的意识 4.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 5.结论: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 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的能力 2.实验器材,做实验 3.学生小组讨论,并 汇报方案,师生共同完 成探究

[活动3]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1.教师实验演示:用手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起 电盘转动起来后,两个 金属球就会带上不同的 电荷.摇动起电机手柄, 当转速逐渐增大时,看 到了什么现象? 2.指导学生带着下列三 个问题阅读教材第45页 课文,回答问题: (1)闪电是怎样产生 的? (2)什么叫尖端放电? (3)你知道哪些放电现 象? 1.学生阅读第45页信 息浏览模块. 2.让学生阅读课文后, 回答上述问题. (1)闪电是带异种电荷 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 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 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实验表明,物体带电 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 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 做尖端放电. (3)学生回答后可作适 当补充,如:冬天穿衣 或脱衣时,经常有电火 花产生. 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 究的严谨和艰辛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 习态度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出示实验室用的验电器 仪器,让学生说出其构 造 (1)当带电体接触不带 电 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 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 呢?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是什么? 说明带电体传给验电器 的电荷多少不同.验电 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 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荷量 多,传给验电器的电荷 多.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实际中的问题

浓度问题九大题型总结奥数

奥数浓度问题 引子: 一个好玩的故事 - -- 熊喝豆浆: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0.3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 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丄,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1, 6 3 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0.3 X 1= 0.05(元);老三0.3 X 1= 6 3 0.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0.3 X 1= 0.15(元)。兄弟一共付了0.45元。 2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0.3元,为什么多付0.45 —0.3 = 0.15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大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1、“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例1、要把30克含盐16%勺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例2、现有烧碱35克,配制成浓度为28%勺烧碱溶液,须加多少水? 例3、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1059”溶液,问在599千克水中,应加入30%勺“1059” 溶液多少千克? 2、“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4、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236千克水,就变成了含盐30%勺盐水,问原来的盐水是多少千克? 例5、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勺盐水? 3、“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例&有含盐8%勺盐水40千克,要配制成含盐20%勺盐水,须加盐多少千克? 4、配制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 例7、把含盐5%勺食盐水与含盐8%勺食盐水混合制成含盐6%勺食盐水600克,分别应取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千克? 例8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5含水量问题 例9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水果100千克,1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了,变为80%,现在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6、重复操作问题(牢记浓度公式,灵活运用浓度变化规律,浓度问题的难点)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的认识 4、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学习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原因,了解摩擦起电,消除对“电”的神秘感,并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实质。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2、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了解闪电是怎么回事吗?并列举生活中很多例子,比如毛衣静电、梳子梳头发等 二、教学过程 探究点1电是什么 [阅读课本]P43“电是什么” [思考]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轻小物体,如泡沫小球、小纸屑等。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 [归纳提升]现象:用塑料笔杆摩擦头发,再让摩擦过的笔杆靠近小纸屑,看能不能吸引小纸屑。 发现: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摩擦起电的实质。 发现: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小组讨论]1.什么叫正电荷? 2.什么叫负电荷? [归纳提升]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思考]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D.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A、D都是错的,梳子带上负电,是梳子得到电子。所以本题选B。 [答案] B 探究点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P44~4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思考]1.让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闪电的产生;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学生不易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搞笑的猫咪。把学生带入“电”的课堂,并投影的有关电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梳子(或铅珠笔)、纸屑等,做演示实验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 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正电荷?(2)什么是负电荷? 学生归纳总结:自然界只存在二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教师:运用flash动画展示,让学生明白“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物体带正电,有的物体带负电?” 归纳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教师: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通过练习,巩固教学重点: 练习: 1、甲、乙、丙三个带电物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___电。 2、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若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带______电或__________;若小球被排斥,那么小球带______电。 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 (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②什么叫尖端放电? 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 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②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③如:穿衣脱衣时的电火花。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板书)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得出: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板书) 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板书) 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浓度问题典型题目汇总

浓 度 问 题 专 题 专题简析: 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 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 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 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 :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 :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练习1 1、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 要加糖多少克 2、 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 克 3、 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 纯酒精。第一次把20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纯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工程热力学例题答案解

例1:如图,已知大气压p b=101325Pa ,U 型管内 汞柱高度差H =300mm ,气体表B 读数为0.2543MPa ,求:A 室压力p A 及气压表A 的读数p e,A 。 解: 强调: P b 是测压仪表所在环境压力 例2:有一橡皮气球,当其内部压力为0.1MPa (和大气压相同)时是自由状态,其容积为0.3m 3。当气球受太阳照射而气体受热时,其容积膨胀一倍而压力上升到0.15MPa 。设气球压力的增加和容积的增加成正比。试求: (1)该膨胀过程的p~f (v )关系; (2)该过程中气体作的功; (3)用于克服橡皮球弹力所作的功。 解:气球受太阳照射而升温比较缓慢,可假定其 ,所以关键在于求出p~f (v ) (2) (3) 例3:如图,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195kg ,缸壁充分导热,取走100kg 负载,待平 衡后,不计摩擦时,求:(1)活塞上升的高度 ;(2)气体在过程中作的功和换热量,已 知 解:取缸内气体为热力系—闭口系 分析:非准静态,过程不可逆,用第一定律解析式。 计算状态1及2的参数: 过程中质量m 不变 据 因m 2=m 1,且 T 2=T 1 体系对外力作功 注意:活塞及其上重物位能增加 例4:如图,已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初始时p 1=p b ,t 1=27℃,缓缓加热, 使 p 2=0.15MPa ,t 2=207℃ ,若m =0.1kg ,缸径=0.4m ,空气 求:过程加热量Q 。 解: 据题意 ()()121272.0T T m u u m U -=-=? 例6 已知:0.1MPa 、20℃的空气在压气机中绝热压缩后,导入换热器排走部分热量,再进入喷管膨胀到0.1MPa 、20℃。喷管出口截面积A =0.0324m2,气体流速c f2=300m/s 。已知压气机耗功率710kW ,问换热器的换热量。 解: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黑箱技术 例7:一台稳定工况运行的水冷式压缩机,运行参数如图。设空气比热 cp =1.003kJ/(kg·K),水的比热c w=4.187kJ/(kg·K)。若不计压气机向环境的散热损失、动能差及位能差,试确定驱动该压气机所需功率。[已知空气的焓差h 2-h 1=cp (T 2-T 1)] 解:取控制体为压气机(不包括水冷部分 流入: 流出: 6101325Pa 0.254310Pa 355600Pa B b eB p p p =+=+?=()()63 02160.110Pa 0.60.3m 0.0310J 30kJ W p V V =-=??-=?=斥L ?{}{}kJ/kg K 0.72u T =1 2T T =W U Q +?=()()212211U U U m u m u ?=-=-252 1.96010Pa (0.01m 0.05m)98J e W F L p A L =??=???=???={}{}kJ/kg K 0.72u T =W U Q +?=g V m pq q R T =()f 22g p c A R T =620.110Pa 300m/s 0.0324m 11.56kg/s 287J/(kg K)293K ???==??()111 11111m V m P e q p q P q u p v ++?++() 1 2 1 22222m V m e q p q q u p v ++Φ?Φ++水水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9上精品教案

沪粤版(2013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11.1 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正电荷? (2)(2)什么是负电荷? (3)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②什么叫尖端放电?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

工程热力学经典例题-第二章_secret

2.5 典型例题 例题2-1 一个装有2kg 工质的闭口系经历如下过程:过程中系统散热25kJ ,外界对系统做功100kJ ,比热力学能减少15kJ/kg ,并且整个系统被举高1000m 。试确定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变化。 解 由于需要考虑闭口系统动能及位能的变化,所以应用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达式(2-7b ),即 2 f 12 Q U m c m g z W =?+?+?+ 于是 2 f 1K E 2 m c Q W U m g z ?= ?=--?-? (25k J )(100k J )(2k g )(1 =----- 2 -3 (2k g )(9.8m /s )(1000m 10) -?? = +85 .4k 结果说明系统动能增加了 85.4kJ 。 讨论 (1) 能量方程中的Q ,W ,是代数符号,在代入数值时,要注意按规定的正负号含 义 代入。U ?,mg z ?及 2 f 12 m c ?表示增量,若过程中它们减少应代负值。 (2) 注意方程中每项量纲的一致,为此mg z ?项应乘以310-。 例题2-2 一活塞汽缸设备内装有5kg 的水蒸气,由初态的比热力学能 12709.0kJ/kg u =,膨胀到22659.6kJ/kg u =,过程中加给水蒸气的热量为 80kJ ,通过 搅拌器的轴输入系统18.5kJ 的轴功。若系统无动能、位能的变化,试求通过活塞所做的功 解 依题意画出设备简图,并对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如图2-4所示,这是一闭口系,所以能量方程为 Q U W =?+ 方程中是总功,应包括搅拌器的轴功和活塞膨胀功,则能量方程为 p a d d l e p i Q U W W =?++ p s i t o n p a d d l e 2 ()W Q W m u u =--- (+80kJ)(18.5kJ)(5kg)(2659.62709.9)kJ/kg =---- 350kJ =+ 讨论 (1) 求出的活塞功为正值,说明系统通过活塞膨胀对外做功。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教案

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成静电实验。 (4)验电器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构造如图11-1-2所示: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 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5)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与电有关的现象解释 应用:静电喷涂给物质微粒带上电以后,带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绘喷出的雾状油漆带上电,让它飞向带异种电荷的喷涂物件 静电植绒给绒毛带上电,让它飞向事先涂了胶的带异种电荷的布面 静电除尘给烟囱或空气中尘埃带上电。让它飞向一定的地方,就可以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静电复印利用正、负电荷能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防护:油罐车尾拖一条铁链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罐壁摩擦时会产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随时由铁链引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避雷针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 五、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 4验电器 5、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六、布置作业与课后练习 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 C、用干燥的塑料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尘土 D、磁铁能够吸引小铁钉 2、摩擦起电是() A、正电荷转移的过程 B、正、负电荷同时移动的过程 C、创造电荷的过程 D、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能够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13.1 从闪电谈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摩擦起电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5)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7)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9)通过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向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做好静电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铁架台,起电 机、泡沫小球、验电器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与交流方法、观察与实验、归纳、巩固总结、分组实验法、演示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取一个吹足的气球,用毛皮在气球上摩擦后,将硬纸板放在气球上方,气球竟不会掉下来,它紧紧跟着硬纸片移动,像被粘住似的,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句话过渡:“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并用多媒体展示闪电的图片。然后提问: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实验,逐步揭开电的面纱。(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摩擦起电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5)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7)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8)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9)通过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向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做好静电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铁架台,起电机、泡 沫小球、验电器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与交流方法、观察与实验、归纳、巩固总结、 分组实验法、演示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取一个吹足的气球,用毛皮在气球上摩擦后,将硬纸板放在气球上方,气球竟不会掉下来,它紧紧跟着硬纸片移动,像被粘住似的,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句话过渡:“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并用多媒体展示闪电的图片。然后提问: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实验,逐步揭开电的面纱。(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二)新课讲授: 1 、电是什么(板书):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100%= 100% +??溶质溶质 浓度溶液 溶质溶液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 A B =甲溶液质量乙溶液质 量 B A = 甲溶液与混合溶液的浓度差混合溶液与乙溶液的浓度差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 乙溶液质量 甲溶液质量z-y x-z y % 浓度x 混合浓度z%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1、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多少? 2、 有两包糖,第一包糖由奶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4 1 为奶糖;第二包糖由酥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 5 1为酥糖。将两包糖混合后,水果糖占78%,那么奶糖与酥糖的比例是多少?

3、甲种酒精4千克,乙种酒精6千克,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2%。如果甲种酒精和乙种酒精一样多,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1%。甲、乙两种酒精中含纯酒精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4、若干升含盐70%的溶液与若干升含盐58%的溶液混合后得到含盐62%的溶液,如果每种溶液各多取15升,混合后得到含盐63.25%的溶液,第一次混合时含盐70%的溶液取了多少升? 5、某商品按零售价10元卖出20件所得到的利润和按照零售价9元卖出30件所得到的利润相等,求该商品的进价。 6、 4千克浓度为30%的溶液和多少千克浓度为10%的溶液能混合成26%的溶液? 7、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0%,盐浓度为3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0%,盐浓度为0。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的酒精浓度和盐浓度相等? 8、有浓度为30%的酒精若干,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浓度为24%的酒精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 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具(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策略):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 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 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问学生:为什么用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老师补充: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 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 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 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但 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相等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 解释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起电的过程。 5、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 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 成静电实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 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 吗?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学案进行实验探究: ⑴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⑵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⑶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被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把实验结果填在下表中: 注:表中“玻璃棒”是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橡胶棒”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⑷分析表中的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实验后,把他们的实验记录结果投在大屏 幕上,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充分交流的时 间。学生经过讨论,一般能得出如下结论:“被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同种 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时教师说明: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 各样的物质带电,人们运用上述方法做了大量 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叫正电荷;另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玻璃棒橡胶棒 玻璃棒 橡胶棒 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 实验 这样处理学生对两种电荷 认识要好一些! 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我将实验作了改进,效果非 常好。 可推广 象 现 体 电 带 体 电 带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课题1《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光、电、磁、声等现象的科学,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力与机械能。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电学部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而人类第一次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大家看课本图13-1,图中给出了闪电这种在夏天常见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解释闪电产生的原因,以及“电”这种物理学新现象。 二、新课学习 1.电是什么?

【过渡】我们要研究电就必须建立起对带电过程的深刻认识,而生活中最重要的电现象即是摩擦起电。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我们来看图13-2,将塑料梳子、玻璃棒在尼龙衣服或丝绸上摩擦几下,再将梳子(或玻璃棒)的一端靠近小纸片,头发等轻小物体。 【提问】从图13-2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很明显,在丝绸上摩擦过的梳子将小纸片吸起来了。我们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知道梳子与小纸片之间必然发生了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力使梳子吸引了小纸片? 在这里我们必须定义一个新的概念:电荷。摩擦过的玻璃棒、梳子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我们就说其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摩擦生电。 【提问】我们知道了摩擦可以生电,那么自然界只存在一种电荷吗?电荷与电荷之间产生了图13-2的吸引作用吗? 研究表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过渡】我们刚才讲过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那么很容易联想到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与电荷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 (1)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我们知道正负两种电荷的产生方式,那么如何验证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呢? 请同学们看图13-4,图a中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a 中我们发现悬挂的玻璃棒发生旋转,旋转方向为远离手中的玻璃棒,这说明正电荷之间发生排斥作用;图b中用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b中我们发现悬挂的橡胶棒发生旋转,旋转方向为远离手中的橡胶棒,这说明负电荷之间发生排斥作用;再看图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c中我

小升初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附答案

典型应用题精练(溶液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内容与我们实际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就知识点而言它包括小学所学2个重点知识:百分数,比例。 一、浓度问题中的基本量 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 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 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混合液体。 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1、溶液=溶质+溶剂 2、 三、解浓度问题的一般方法 1、寻找溶液配比前后的不变量,依靠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 2、十字交叉法:(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 形象表达: 注: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运用也称之为浓度三角,浓度三角与十字交叉法实质上是相同的.浓度三角的表示方法如下: 3、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解决浓度问题的重要方法. 1、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多少? 2、有两包糖,第一包糖由奶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为奶糖;第二包糖由酥糖和水果糖组成,其中为酥糖。将两包糖混合后,水果糖占78%,那么奶糖与酥糖的比例是多少? 3、甲种酒精4千克,乙种酒精6千克,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2%。如果甲种酒精和乙种酒精一样多,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1%。甲、乙两种酒精中含纯酒精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4、若干升含盐70%的溶液与若干升含盐58%的溶液混合后得到含盐62%的溶液,如果每种溶液各多取15升,混合后得到含盐63.25%的溶液,第一次混合时含盐70%的溶液取了多少升? 5、某商品按零售价10元卖出20件所得到的利润和按照零售价9元卖出30件所得到的利润相等,求该商品的进价。 6、4千克浓度为30%的溶液和多少千克浓度为10%的溶液能混合成26%的溶液? 7、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0%,盐浓度为3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0%,盐浓度为0。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的酒精浓度和盐浓度相等? 8、有浓度为30%的酒精若干,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浓度为24%的酒精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9、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器材准备 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电器,然后列举自己家里有哪些电器,再想一想电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应用,意识到电的重要性。电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现代社会已离不开电。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电的王国,探究电的奥秘。 2、多媒体展示闪电图片,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是什么 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 1.实验:摩擦起电。 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教材P45信息浏览):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探究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1)实验探究: ①先让验电羽带上电;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根据现象分析有什么规律? 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是不同的; ②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斥。 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从闪电谈起

相关资料 13.1 从闪电谈起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3、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教具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4.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五、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