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8-04T10:10:30.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琦王鑫凯(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

[导读] 错牙合畸形属于三大口腔疾病之一。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34-02

错牙合畸形属于三大口腔疾病之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人员将投入到正畸实践中。临床新技术直接推动了口腔正畸矫治水平的提高。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和合理使用是决定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种植体作为一种新的支抗手段开始应用于临床,采用种植体支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经,缩短了疗程。迄今为止临床应用的支抗种植体大致有以下类型:前牙种植体、磨牙后区种植体、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其中微型种植支抗系统因其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是一种稳定可靠,美观舒适的支抗控制方式。

一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1主要适应证:

1.1.1 需要最大支抗甚至是绝对支抗的临床病例,如严重的牙列拥挤或双颌前突,需最大限度内收前牙。

1.1.2 严重的牙槽高度失调,如唇牙槽关系失调所致的露龈笑,咬合平面异常斜度所致的严重开牙合、偏牙合、下颌过度前上旋或后下旋。

1.1.3 严重的中线偏斜

1.1.4 正颌外科术前辅助治疗。

1.1.5骨性畸形矫形辅助治疗。

目前多数种植支抗系统由于骨整合不够,尚难以直接为矫形治疗提供足够的支持。虽然个别系统(如SAS)例外,但也要等到种植体骨整合后才可以进行矫形治疗。

1.2 相对禁忌证:

1.2.1 存在未萌恒牙者(第三磨牙除外),手术有可能损伤恒牙胚。

1.2.2 全身性或颌骨局部骨代谢疾病。

1.2.3 手术部位局部炎症:牙龈炎或牙周炎等。

1.2.4 凡是可以用常规支抗完成矫正的病例,就不应该采用种植体支抗。

2 正畸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中,正确的支抗设计,控制和应用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Tweed方丝弓矫正技术中基于经典矫治理念的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分类矫正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谓“支抗”就是在矫正过程中使不希望移动的牙齿不动。近年来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临床支抗存在的问题。由于在颌骨上植入种植体作为抗基,改变了原来以牙齿作为抗基的情况,矫治力的反作用力施于颌骨上,可完全避免牙齿的移位。因而使用种植体支抗对拉尖牙向远中和滑动法关闭间隙更为有效。同是,对一些原来较难矫正的错牙合,如磨牙下垂,骨性前牙深覆牙合(露龈笑)、前颌骨发育不足的前牵引都取得了较以往显著的良好疗效。较好地解决了正畸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拓展了治疗范围。我国口腔正畸临床已开始应用并有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3 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

与天然牙支抗一样,种植支抗在承受矫治力后能否保持稳定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稳定的支抗种植体在完成正畸治疗后还可以作为种植基牙修复牙列缺损。还有研究认为,支抗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方式。钛种植体在矫治力作用下可以保持几乎绝对的稳定,可能是因为这类种植体的骨整合与融合牙的骨性粘连相似,使其不易在力的作用下移位。

4 支抗种植体的骨整合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种植体与骨的紧密结合对种植体的功能和存留极为重要。种植体一骨界面的剪切力仅反映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即骨整合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形成骨整合的种植体可承受临床所使用的正畸力。Roberts甚至认为,只要植入骨内的种植体与骨达到10%的骨整合,即可在正畸力下保持稳定。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难以避免后牙支抗的丢失,不能满足一些需要绝对强支抗的病例。种植体支抗术应用种植体承受正畸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改善面型以及磨牙关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观察上颌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过程中位置保持稳定,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美观、舒适的支抗控制效果。使拔牙间隙全部用于内收前牙。

二正畸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

1 正畸种植体支抗已由牙种植体支抗(dental implant anchorage)逐渐向微型正畸专用系统过渡。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可以为大多数正畸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抗保证,植入和取出手术简单,植入部位灵活。

2 由“助攻型”种植体支抗向“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发展;随着临床应用口益广泛,以往的种植体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程序简单化的临床要求。钛合金材料学的发展促进了自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产生,即在植入种植体前不需要预先使用种植机来预成植入孔,这极大地简化了临床手术,同时更有效地避免了手术对牙周膜,牙体及神经的损伤。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挥种植体支抗的优势,促进临床正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erosS, Shpack N, Kandos S, ea al. Anchorage loss-amultifactorial reponse. Angle Orthod, 2003, 73:730-737.

[2]Lee JS ,Park HS, Kyung HM. Micro-implant achorage for lingual treatment of a skeletal classⅡmalocclusion. J Clin Orthod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第一节基本概述 一、真菌感染分类: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 1、浅部真菌感染: ①致病菌:各种癣菌引起 ②侵犯组织: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甲癣、头癣、黄癣等。 ③特点: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2、深部真菌感染: ①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②侵犯组织: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 ③特点:发病率虽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二、抗真菌药物分类: 1、按作用分类: ①抗深部:两性霉素B 、咪唑类、三唑类 ②抗浅表: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局部应用的咪唑类 2、按化学结构分类: ①唑类: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 ②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③嘧啶类:氟胞嘧啶 ④烯丙胺类:特比萘芬 ⑤其它类:灰黄霉素 第二节抗真菌药物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一、两性霉素B : 1、机制: ①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选择性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许多 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②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③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含有固醇→溶血、肾脏损害等毒性反应。 本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亲和力大于对哺乳动物细胞膜固醇的亲和力,故毒性相对低。 2、药理作用: ①广谱: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曲霉茵、毛霉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 ②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3、体内过程: ①口服及肌注均难吸收,静脉滴注 ②不易透过BBB 4、临床应用: ①深部:静脉滴注用于全身或内脏真菌感染 ②真菌性脑膜炎:除静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6-01-25T16:38:32.1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晓微 [导读] 彬彬口腔门诊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成功率比较高,不会有过多的不良影响,对牙移位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彬彬口腔门诊 150010) [摘要] 目的: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以我院接收的80例颌畸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组采用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P<0. 05),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成功率比较高,不会有过多的不良影响,对牙移位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口腔正畸;错颌畸形;微型种植体支抗 [中圈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3-0053—01 颌畸形是牙科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因为生长过程中受到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牙齿、颅面、颌骨出现畸形,致病率有50%之高。牙周病、龋齿和颌畸形共同被称为口腔三大常见疾病[1]。临床中对于颌畸形治疗采用正畸治疗,可是会因为治疗过程的反作用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出于此考虑,医学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纯钛微种植体作为支抗的新型正畸治疗出现了,可以对反作用力起到抵抗作用,让临床正畸治疗效果得以发挥。此次研究正是以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接收的80例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40例患者使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8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性别、体征等等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于口腔正畸治疗中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首先,微型种植体的植入。予以患者洗必泰漱口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将患者需断微型种植体植入的牙用铜丝分开,并将植入部位标记出来拍摄照片,将微型种植体植入。然后,微型钛钉的加力。植入微型种植体后,采用链状橡皮圈在牵引钩和种植体之间加力,设定加力值于50—300g的范围内[2]。最后,微型钛钉的取出。将微型钛钉的顶部用手动丝锥套住,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微型钛钉取出。 对照组40例患者寸:门腔正畸治疗中行口外弓加强支抗,口内配合应用横腭杆。 1.3观察指标 1.3.1 f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参照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3]为:显效:总分<30分;有效:总分为20、30分;无效:总分,30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二显效率+有效率。 │ 1.3.2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磨牙位移值和上中切牙倾角与凸距的减少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颌畸形不单单是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对其口颌功能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正畸治疗是目前治疗颌畸形的主要方式,在治疗中支抗材料如果不能够绝对额稳固,那么就会对牙齿造成影响,出现移动,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口腔种植体支抗是在患者的硬腭部,牙齿槽间隔、上颌后牙区、下颌后牙区等部位使用纯钛的微型钉进行植入,借助微型钉的支抗力开抵抗反作用力,起到防止牙齿迁移,发挥出正畸治疗的应有效果[4]。此次研究的患者,接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比起对照组的口外弓加强支抗效果要显著的多,临床的总有效率为92.5%,比起对照组要高出12个百分点,足以说明此治疗的临床效果。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的对颌畸形起到治疗效果,发挥出正畸治疗的实际效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进行对比后,发现微型种植体整体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颌畸形应该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法,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震春.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4):48-50 [2] 罗哲.微种植支抗在矫正前牙重度拥挤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7 (01):134—135 [3] 靳爱萍,胡晓聪,黄月燕.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7(06):44-46 [4] 侯亚男,常新.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7(03):33—34

正畸种植支抗小教课教案

临床小讲课教案 鄞州人民医院口腔科周贤德 教学内容: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的选择: 理论上适用于所有需要支抗控制的情况,尤其是适用于那些传统手段难以达到控制效果的病例。临床上常见的有: 1、为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收前牙。 患者主诉要求改善侧貌前突,治疗计划常常是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选择5的远中植入,有利于控制施力的方向,又有利于术者的操作,不必担心支抗丧失问题,最大限度的使拔牙

间隙全部为前牙内收所占据。 2、需要压低牙齿的情况 后牙过长导致垂直间隙不足,无法修复,应用种植体压低过长后牙

应用种植体压低前牙,纠正前牙深覆合,及露龈笑患者 3、不对称缺牙,导致中线控制困难的病例 应用种植体支抗,在不对称拔牙关闭间隙时不必担心中线问题,不需患者长期挂用颌间牵引。 4、成人或低角病例,需要推磨牙向后的病例 可在前牙不动的情况下实现磨牙的远中移动,不需要患者的配合,减轻患者的负担。可在间隙已关闭时但磨牙关系尚未纠正时,可重新获得间隙。 5、其他 下颌后牙阻生时,可以应用种植体植入升支将近中阻生的磨牙直立。接受舌侧正畸的正颌手术患者可以利用植入于上下牙槽骨的种植体进行颌间结扎。 在制定计划中,可以大胆设计牙齿在各个方向的移动,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支抗控制的理念,取得以往不能实现的良好效果。 (二)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的选择 由于体积小巧,植入手术简单微创,微种植体支抗几乎可以植入颌骨及牙槽突上的任何位置。依据患者的治疗计划及植入部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当考虑几下因素:

1、对前牙的垂直向控制 种植体的位置离合平面越远,垂直向分力越大,越有利于打开咬合。对于深覆合病人,应尽量靠前,靠龈向;对于内收前突病人,应尽量靠后,贴近合平面。 2、膜龈联合的位置 游离龈具有松软活动、血供丰富的特点,容易导致炎症和出血,因此,绝大部分种植体支抗选择从附着龈位置直接植入,上部结构暴露于口腔承受正畸力量,称为开放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应该选择在膜龈交界处植入种植体。当需要短期应用种植体压低过长牙齿时,植入部位也可以超过膜龈联合,植入于游离龈区域。 3、植入位置邻牙的牙根间隙 如果术前根尖片显示植入的位置邻牙牙根间隙过小,则应该更换植入位置,或者通过正畸使两牙牙根分开后再植入。在后牙位置正常的情况下,上颌腭侧牙根间隙要比颊侧宽,而越偏向上,越宽。因此,为了减少损伤牙根的可能,种植体应选择较高的植入位置并可以采取斜向上的角度植入。 4、植入部位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 植入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损伤周围的重要解剖结构,例如上颌窦底,下齿槽神经、腭大孔及切牙孔内的血管神经等。如果计划植入位置离这些结构较近,则应该小心避免损伤,或更换为其他植入位置 (三)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 目前,各种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程序并不完全相同,但具有相同的特点,即植入手术简单微创,植入后可以即刻加力,承受正畸力量过程中脱落率低,去除手术简单等优点。植入手术可分为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手术程序(慢速电钻或手动钻孔),术后医嘱,及种植体的取出。 种植体植入后可以即刻受力,但一般2周后开始加力,目的是预防感染,并让软组织充分愈合。力量不超过200克为宜。施力方式可以通过链状圈结扎丝或者镍钛拉簧。(如图) 后者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控制所施力的大小,力量柔和持续,尤其适合初学者。在内收前牙的过程中,由于镍钛拉簧施加的是持续的力量,与常用的链状结扎丝不同,因此应该严格掌握力量的大小。内收力量过大一方面容易导致种植体脱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前牙的舌倾,在内收的过程中适当的前牙冠唇向转矩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需要借助种植体加强后牙支抗,以最大限度内收前牙的患者,我们选择在治疗开始即植入种植体。在排齐过程中,应用链状圈结扎丝以轻力拉尖牙向后,结扎丝的远端与种植体相连,其作用类似于MBT技术中的Lace back(如图)。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1-06T10:39:23.8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8期作者:柳晓莉 [导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157013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对于临床口腔正畸治疗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15701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经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之后,患者面形均恢复良好,牙齿排列也比较整齐,治疗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对比,直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对于临床口腔正畸治疗具有非常大的意 义,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41-01近几年来,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有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1]。在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施治牙齿时移动的力产生时,都会出现一个反作用力,与该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种产生反作用力的情况被称为“支抗”。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技术之一,弥补了传统治疗的弊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实现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为了研究微型种植支抗技术的效果,我院选取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具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40例,年龄在15-35岁之间,有严重的双牙弓前突的患者有48例,牙列拥挤在Ⅲ度以上的患者为14例,该62例患者均没有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口腔卫生也比较好。 1.2 治疗方法在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之前,一定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该手术的疗效和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要让或者及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签订手术同意书[2]。所有患者均选用直缝弓矫治器、微型种植体支抗自攻型微软钉和专用的起子,对于双颌前突严重的患者要先磨牙,之后再将牙齿拔除,如果患者想要压低前面的牙齿,要先使用弓矫治技术将牙弓处理的比较平整之后,再进行微型种植支抗手术。 患者在手术之前要含漱口液,每次30秒左右,一共三次,之后要进行局部麻醉,植入部位一般是在膜龈结合的部分,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大的血管和牙神经等重要部位。医生要对植入的部位进行标记和拍摄,作为手术参考,要均匀用力把自攻型螺钉植入患者的骨内,再仔细进行观察,以确定成功将其植入患者骨内[3]。在植入之后,可选用橡皮圈对自攻型螺钉进行加力。时刻拍摄种植的情况,并注意植入区域的卫生情况,可以给患者漱口水,同时服用抗生素进行消炎,防止植入区感染。手术之后要按时复诊,每个月一次。在微型种植物体取出来的时候,不用麻醉,直接可以取出,取出后创口会自然愈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经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之后,患者面形恢复良好,牙齿也比较整齐,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患者治疗之后,磨牙移位为3.2mm,上中切牙唇向移位距离为4.2mm,治疗的有效率达100%。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它不但弥补了传统治疗的弊端,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觉以及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4]。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能够灵活的选择植入部位,并在拍摄的辅助下,避开血管和牙神经等重要部位,这项技术对临床口腔正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具有安全系数高、可靠、无痛苦、术后感染率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之后取出微型种植体也十分简单方便,患者也不需要麻醉,创口小完全可以自愈。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正畸方法,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随丽娜.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矫治漏龈笑的临床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 31( 14) :33-34. [2] 赵红卫,杨雨民.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25( 2) :215-216. [3] 邓卓峰,毛靖,李平,谢晖.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 22( 3) :175-177. [4] 黄力,马璐,张烨,郭亚峰.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体[J].中国伤残医学,2012, 20( 4) :61-62.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13T16:34:45.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张莉 [导读] 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 本钢总医院口腔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影响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因素有植入区骨量骨质、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入方式、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因素。 关键词: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影响因素 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可靠的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又是微种植体骨整合后提供坚强支抗的首要环节。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初始稳定性的概念 初始稳定性即种植体与植入区周围骨机械锁合,达到物理学上的稳定。微种植体与植入区骨质锁合紧密则初始稳定性高。以往研究证实种植体植入后初始稳定性差,动度过大,会造成种植体周围纤维膜的形成,不能形成骨整合,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因此,坚强牢固的初始稳定性能是微种植体行使正畸支抗的重要前提。 二、影响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因素 1.植入区骨量骨质:Sennerby等[1]通过实验证实具有皮质骨的植入区种植体稳定性高于没有皮质骨的种植体。骨皮质厚度≥1.0㎜是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成功的临界值。微种植体植入区牙根间距必须大于3㎜,且与牙齿长轴呈一定角度植入才能避免损伤牙根,保证植入稳定性。在前牙区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牙根间距最大;在后牙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向牙根间距都较大,在以上区域植入可获得足够骨量支持,植入后稳定性较高。 2.植入角度:Wilmes B等[2]实验结果显示: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现在临床植入微种植体时,通常上颌首选与上颌齿槽骨表面成30°~4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下颌首选与下颌齿槽骨表面成10°~2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 3.植入深度:大量实验表明,植入深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3]。对于不同的植入部位,植入深度有所不同,植入过深可能会损伤深部解剖结构;植入过浅,就会因支持组织不足而易松脱,故临床上一般要求微种植体植入骨内的长度不应小于6㎜。 4.植入方式:根据植入方式可将正畸微种植体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两种类型。陈岩[4]等通过实验证实:自攻型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优于助攻型微种植体。自攻型微种植体直接将钉旋入牙槽骨,对骨组织产生挤压,可产生较好的机械锁合作用,有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目前,临床多采用自攻型微种植体。 5.长度、直径、外形设计:微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是影响初始稳定性的重要参数[5]。在不同加载条件下,不同长度的正畸微种植体应力值呈规则分布,均显示8㎜长度时,应力值最小,并且随着微种植体长度的增加或减少,应力值都呈增加趋势。直径为1㎜的微种植体植入后牙颊侧区其成功率明显低于直径1.5㎜和2.3㎜的微种植体。实验证实圆锥形螺纹钉较圆柱形螺纹钉的初始稳定性高。多数学者认为直径大、长度长和螺纹形的种植体稳定性更好。但在临床上还要根据植入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直径和长度的微种植体。 6.口腔卫生维护:细菌附着在种植体上会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持骨的丧失,降低骨-种植体界面的机械稳定性,出现种植体早期松动[6]。虽然微钛钉对口腔植入区软组织的刺激很轻微,但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对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并建议患者植入术后1~2周每日含漱0.12%氯已啶,以预防感染,保证微种植体的植入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掌握了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适应症选择正畸患者,重视口腔卫生的维护,则能够保证正畸微种植体植入后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从而行使可靠的正畸支抗功能。 参考文献: [1] Sennerby L,Thhomsen P,Ericson LE.A morphometric and biomechanic comparison of titanium implants insered in rabbit cortical and cancellous bone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2,7(1):62-71. [2] Wilmes B,Su YY,Drescher D.Insertion angle impact on primary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 AngleOrthod,2008,78(6):1065-1070. [3] Wilmes B,Drescher D.Impact of insertion depth and predrilling diameter on primary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Angle Orthod,2009,79(4):609-614. [4] 陈岩,赵文婷,Hee-Moon Kyung,不同微型种植体稳定性比较的动物实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0):605-607. [5] Chatzigianni A,Keilig L,Reimann S et al.Effect of mini-implant length and diameter on primary stability undea loading with two force levels.Eur J Orthod,2011,33(4):381-387.Epub 2010 Nov 9. [6] 王增全,周辉霞,等。防止感染侵入微种植支抗体周的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11):629-632.

种植体支抗

一、种植体支抗的历史与发展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控制支抗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以及用组牙作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患者配合,而且附加的口内装置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不利于口腔功能的正常行使,也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近年来,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的研究热点。正畸医生在外科医生的辅助下,应用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单位,使治疗结果不必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并在一些应用常规方法不能取得满意效果的疑难病例治疗过程中获得成功。种植体支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 1970年Linkow指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种植体支抗具有应用潜力。在此之前Gainsforth等也曾指出可以利用基骨作为正畸支抗。在八九十年代,各国正畸医生为了论证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报告,用作支抗单位的种植体在材料,外型,植入位置,手术时机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种植体支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至今曾在临床上应用过的支抗种植体包括以下几种:牙种植体(prosthetic implant),磨牙后区种植体(retromolar implant),骨内种植体(orthoimplant),骨膜下种植体(onplant),钛板种植体(miniplate),微螺钉种植体(microscrew, miniscrew)及可吸收种植体(Biodegradab,e—implants)等等。其中,微螺钉型种植体因为体积小巧,植入及去除手术简单,疗效可靠但成本低廉而大受正畸医生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适应症的选择及治疗计划的确定 微螺钉型种植体植入手术简单,创伤较小,易于被患者接受。理论上适用于所有需要支抗控制的情况。尤其适用于那些应用传统手段难以达到支抗控制效果的病例,以及那些不愿戴用口外弓、横额杆等附件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 1、为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 应用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后牙矢状位置的不动,使拔牙间隙全部为前牙内收所占据,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凸度。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将种植体植入于每侧的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因为此类患者治疗计划常常是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选择第二双尖牙的远中植入,即有利于控制施力的方向,又有利于术者的操作。在特殊的病例比如第二双尖牙或磨牙状况欠佳而第一双尖牙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应用种植体支抗可以拔除病损牙保留健康牙,而不必担心支抗控制问题。 2、需要压低牙齿的情况 由于对颌牙的缺失,导致末端磨牙的伸长,影响了正常的功能运动,并给修复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应用传统的手段在弓丝末端弯制水平曲压低牙齿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复杂的弓丝弯制也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在需要压低的牙齿的颊侧及舌侧植入种植体,应用链状圈直接施加压入力,可以有效压低磨牙,同时避免了伸长近中邻牙的副作用。

种植支抗压低磨牙的临床应用

种植支抗压低磨牙的临床应用席晨希刘忠新陈洋张凤李慧敏 【摘要】目的探索种植支抗用以磨牙压低的可行性。方法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修复科转来的成人病例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49岁,平均35.5岁。因上颌磨牙伸长无法进行修复治疗,前来正畸科要求牙齿压低。选用自攻型螺纹钉植入伸长牙的颊舌侧作为骨支抗,用橡皮链进行轻力压低3~4个月。结果治疗前后磨牙压低2.80~3.10mm,平均2.95mm。结论种植支抗植入部位灵活,创伤小,加载力量精确可控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牙齿的压低移动。 【关键词】种植支抗;磨牙压低;临床效果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mplants anchorage for maxillary molars XI Chen-xi,LIU Zhong-xin,CHEN Yang,et al.Dachang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4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for maxillary molars intrusion with implants anchorage.Methods11 cases were turned from Department of Prosthodontics,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Jiaotong University.There were 3 males and 8 females ,aging from 22 to 49 years with average age of 35.5 years. They wanted to depress elongate molar becouse of rehabilitation.treatment.We implanted Screw producted in CiXi,NingBo as bone anchorage in cheek tongue side of elongation tooth.We had been given the strength for 3~4 months with the rubber chain.ResultsMaxillary molar was depressed 2.80~3.10 millimeters before or after treatment, average 2.95 millimeters.ConclusionMini-implants transplant vivid, the wound is small, adding a strength precision can control, broadly applied to a depressing of tooth. [Key words]Mini-implant; Maxillary molars intrusion; Curative effect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恒牙列中,下颌磨牙最容易丧失[1]。有些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修复,造成上颌磨牙伸长,下颌磨牙丧失了颌间距离,给修复带来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是伸长的上颌磨牙去除牙髓做根管治疗,磨除伸长的牙冠,做全冠修复。也有报道用片段弓[2]技术,支抗负荷由牙列承担,易造成支抗丧失,引起不希望出现的牙移动。近几年来随着种植支抗的普遍使用[3],正畸压低变得简单易行。它是用种植支抗植入伸长牙的颊舌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 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 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 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 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 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 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短期

关于正畸支抗稳定性及钛合金支抗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综述

关于正畸支抗稳定性及钛合金支抗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综述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对种植体支抗愈合方式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组织学分析,并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两个方面对钛合金支抗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方法与工艺进行了归纳和阐述,以期为实际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可供借鉴的思路。 标签:正畸支抗;稳定性;钛合金种植体;表面改性 1引言 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在有关种植体支抗稳定的研究工作中,组织学习分析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具体包括X射线技术、扫描电镜法、偏振光法、荧光标记法、光镜法等多种方式,骨-种植体接触率(BIC)为研究指标。近年来,钛合金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较高的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低廉的价格在口腔种植、修复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受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的内在局限性以及会在口腔环境中析出有害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社会对于高性能生物医用产品的要求。 2支抗种植体愈合方式的组织学研究 2.1愈合期的组织学观察Deguchi(2003)在对犬类动物的实验中发现,种植体植入愈合约3w时间,种植体周围即开始出现可编制骨的矿化,愈合约6~12w时间,层状骨的形成与致密化即可开始[1]。Wu(2009)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体支抗周围出现局部吸收、胶原纤维包绕大约在愈合1w左右发生;胶原纤维包绕的大量出现以及纤细的骨小梁明显生长大约在愈合2w左右发生;新骨尤其是编织骨的形成大约在愈合4w左右发生;愈合8w时,以层状骨为主。在对助攻型、自攻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对比时他们还发现,2w时,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周围会有胶原纤维形成,而助攻型种植体支抗周围此时的骨吸收陷窝以及胶原的形成更为明显;4w时,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可见类骨质与成骨细胞,而助攻型种植体支抗周围则可见骨的再吸收以及软骨内成骨;8w时,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可见编织骨,而助攻型种植体支抗的未成熟骨则开始转向成熟,提示种植体支抗植入方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吴晶(2005)等人对兔胫骨微螺钉展开研究,发现骨小梁在术后2w即开始形成,4w时刻形成粗壮复合骨,并能够初步承受一定范围的力[3]。 2.2种植体骨界面组织愈合方式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骨性界面,即载荷种植体表面与骨组织之间存在有序、直接的功能、结构性结合,在光镜水平下,其间不存在纤维组织介入的情况,也没有其它组织反应或炎性细胞的存在。其次是纤维性界面,即骨组织、种植体之间有未钙化的纤维结缔组织介入。最后是混合性界面,绝大部分种植体都属于这一类型。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答案

下列不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是D、头孢克洛 下列不属于梅毒治疗应选的药物是()D、甲硝唑 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疸的药物是()D、甲硝唑 下列关于布鲁菌病说法错误的是()D、属丙类传染病 下列关于鼠疫说法错误的是()D、属乙类传染病 下列关于性传播疾病说法正确的是()D、同时检查和治疗性伴侣 下列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是()D、头孢吡肟 小于5岁的要幼儿脓胸,常见病原菌为(D、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类手术切D、大肠杆菌 口,不太可能含有污染菌是() 氧头孢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不包D、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天内禁酒括() 以下哪种抗菌药物可以引起灰婴综合征D、氯霉素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D、普通感冒、麻疹 因颅底骨折导致化脓性脑膜災,可能的D、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组 致病菌为( 溶血性链球菌 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的非化脓性并D、10 发症,抗菌治疗疗程需()天 引起淋巴管炎及急性犛窝织炎最常见的D、A组溶血性链球菌 病原菌是()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D、铜绿假单胞薗 的病原菌为() 治疗B组链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及脑D、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脓肿,直选药物为() 治疗不动杆菌属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D、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到/予巴坦 ,直选药物() 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D、青莓素+庆大霉素 炎,宜选药物为() 治疗头癬的首选药物是() D、灰黄霉素 ()是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E、阿奇霉素 ()与軍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薗脑膜炎E、两性霉素B 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 毒性反应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E、氯康唑 是() 初治菌阳/或菌阴结核疗程一般是()E、6 个月 达托霉素为()抗菌药物

微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微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传统的正畸支抗手段(包括横腭杆、Nance 弓、口外弓、颌间牵引等)要么过于复杂、人为因 素要求高,要么支抗力弱, 往往难以满足那些需要超强支抗患者的需求。瑞典学者Branemark 等[1]证明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和活性骨组织能够达到直接的“骨性结合”(Osseointergration)。在 此基础上开发了包括微型钛钉种植体在内的多种口腔种植体支抗系统,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 意的效果,成为目前国内外正畸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 1 微型钛钉种植体的简介 1.1原理微型种植体的固位力主要来源于骨内段的螺纹结构,并不需要达到完全的骨整合状态,这是微型种植钉的优势所在。Brunski[2]“微动度”理论认为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有100μm内 的微动度是不会明显影响种植体的成功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骨整合,良好的初期稳 定性有利于骨界面的愈合,对于微型种植体的成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2结构微型钛钉种植体是由钛金属制成的一段式种植体,多采用按钮式、半球式和六边形设计,体积较小(直径1~2mm,长4~10mm),可灵活地植入牙槽嵴的两邻牙牙根之间。而且因其 只是作为一种暂时性的支抗系统存在,故不需要骨性结合,其表面也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在 正畸临床上正畸医师亦可单独完成,植入时只需用种植机在需植入部位打孔,然后用配套螺丝 刀旋入即可。矫治结束后,能直接用螺丝刀将种植钉旋出,遗留的组织空洞可自行愈合。 1.3植入部位对口腔种植来说,其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对微螺钉来说,植入的部位几乎没有限制,甚至有学者建议将微型钛螺钉植入两牙之间的牙槽嵴上以获得支抗。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上下颌骨范围都是较理想的植入部位。目前,报道的微螺纹种植钉的 植入位置包括:上颌的前鼻棘、上颚(颚中缝或侧颚部)、上颌节结以及牙槽嵴的颊舌侧; 下颌缺牙区、牙槽嵴颊舌侧和磨牙的后垫区。通过断层扫描体积测量技术可发现,最安全的 植入部位是上颌的前上部分;而上颌节结区因其骨量最低,所以不适合植入种植钉;腭部作 为微螺钉的植入区确有了至少20多年历史。 2 微型钛钉种植体的应用 2.1前牙的压低对开唇露齿和前牙深覆牙合患者来说,前牙的绝对压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 植入部位前鼻棘区和下颌正中联合区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植入部位。由于前牙的植入部位在 口腔前庭较深的部位,故需在局部牙槽粘膜区做2-3mm的纵行切口,向牙合向倾斜10-30°角以 避免损伤牙根并尽可能获得最大距离的皮质骨支抗。根据其植入部位的骨情况及所需的正畸 力的不同,微型种植体能承担0.49~1.96 N力不等。1983年,Creekmore首次将活合金骨螺钉 植入患者前鼻棘下作为支抗来压低上颌前牙,正畸矫治1年后,上前牙被垂直压低6mm,根舌 向转矩25°,种植体未出现松动。国内寻春雷等[3]用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做支抗来压低切牙,治 疗6个月,上前牙切缘平均压低4.3mm,切牙转矩平均增加9.8°。与其他穿粘膜骨性支抗系统一样,微种植体的粘膜刺激也是存在的,但是微型种植体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性相对轻微,较少引 起局部炎症的发生。 2.2磨牙区的应用 磨牙是口腔正畸支抗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的口腔矫治过程中无需特殊处理亦能满足临床 需求。但对需强支抗患者来说,保持其“绝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微种植钉的应用恰恰解 决了这一难题。其在磨牙区的应用主要包括:满足前牙区强支抗的需求及伸长磨牙的压低。 微型支抗种植体植入部位多在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的牙槽间隔, 为尽量避免对牙根的损伤和获得最大距离的骨皮质支抗, 种植体在植入时应垂直骨面向根尖方向阈?0°角。赖晓宇等[4]就曾研究利用结扎丝和链状橡皮圈加力,力值为1.96~2.45N(200~250 g),有效压低了伸长的磨牙。但由于颊腭侧加力方向与磨牙长轴成一定的角度,而且链状橡皮圈的弹性也会随着时间 不断衰减,因此最终作用在牙齿上的力值会小于两侧加力时的测量力值。微种植钉的应用不但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8-04T10:10:30.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琦王鑫凯(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 [导读] 错牙合畸形属于三大口腔疾病之一。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34-02 错牙合畸形属于三大口腔疾病之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人员将投入到正畸实践中。临床新技术直接推动了口腔正畸矫治水平的提高。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和合理使用是决定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种植体作为一种新的支抗手段开始应用于临床,采用种植体支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经,缩短了疗程。迄今为止临床应用的支抗种植体大致有以下类型:前牙种植体、磨牙后区种植体、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其中微型种植支抗系统因其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是一种稳定可靠,美观舒适的支抗控制方式。 一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1主要适应证: 1.1.1 需要最大支抗甚至是绝对支抗的临床病例,如严重的牙列拥挤或双颌前突,需最大限度内收前牙。 1.1.2 严重的牙槽高度失调,如唇牙槽关系失调所致的露龈笑,咬合平面异常斜度所致的严重开牙合、偏牙合、下颌过度前上旋或后下旋。 1.1.3 严重的中线偏斜 1.1.4 正颌外科术前辅助治疗。 1.1.5骨性畸形矫形辅助治疗。 目前多数种植支抗系统由于骨整合不够,尚难以直接为矫形治疗提供足够的支持。虽然个别系统(如SAS)例外,但也要等到种植体骨整合后才可以进行矫形治疗。 1.2 相对禁忌证: 1.2.1 存在未萌恒牙者(第三磨牙除外),手术有可能损伤恒牙胚。 1.2.2 全身性或颌骨局部骨代谢疾病。 1.2.3 手术部位局部炎症:牙龈炎或牙周炎等。 1.2.4 凡是可以用常规支抗完成矫正的病例,就不应该采用种植体支抗。 2 正畸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中,正确的支抗设计,控制和应用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Tweed方丝弓矫正技术中基于经典矫治理念的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分类矫正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谓“支抗”就是在矫正过程中使不希望移动的牙齿不动。近年来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临床支抗存在的问题。由于在颌骨上植入种植体作为抗基,改变了原来以牙齿作为抗基的情况,矫治力的反作用力施于颌骨上,可完全避免牙齿的移位。因而使用种植体支抗对拉尖牙向远中和滑动法关闭间隙更为有效。同是,对一些原来较难矫正的错牙合,如磨牙下垂,骨性前牙深覆牙合(露龈笑)、前颌骨发育不足的前牵引都取得了较以往显著的良好疗效。较好地解决了正畸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拓展了治疗范围。我国口腔正畸临床已开始应用并有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3 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 与天然牙支抗一样,种植支抗在承受矫治力后能否保持稳定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稳定的支抗种植体在完成正畸治疗后还可以作为种植基牙修复牙列缺损。还有研究认为,支抗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方式。钛种植体在矫治力作用下可以保持几乎绝对的稳定,可能是因为这类种植体的骨整合与融合牙的骨性粘连相似,使其不易在力的作用下移位。 4 支抗种植体的骨整合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种植体与骨的紧密结合对种植体的功能和存留极为重要。种植体一骨界面的剪切力仅反映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即骨整合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形成骨整合的种植体可承受临床所使用的正畸力。Roberts甚至认为,只要植入骨内的种植体与骨达到10%的骨整合,即可在正畸力下保持稳定。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难以避免后牙支抗的丢失,不能满足一些需要绝对强支抗的病例。种植体支抗术应用种植体承受正畸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改善面型以及磨牙关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观察上颌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过程中位置保持稳定,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美观、舒适的支抗控制效果。使拔牙间隙全部用于内收前牙。 二正畸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 1 正畸种植体支抗已由牙种植体支抗(dental implant anchorage)逐渐向微型正畸专用系统过渡。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可以为大多数正畸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抗保证,植入和取出手术简单,植入部位灵活。 2 由“助攻型”种植体支抗向“自攻型”种植体支抗发展;随着临床应用口益广泛,以往的种植体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程序简单化的临床要求。钛合金材料学的发展促进了自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产生,即在植入种植体前不需要预先使用种植机来预成植入孔,这极大地简化了临床手术,同时更有效地避免了手术对牙周膜,牙体及神经的损伤。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挥种植体支抗的优势,促进临床正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erosS, Shpack N, Kandos S, ea al. Anchorage loss-amultifactorial reponse. Angle Orthod, 2003, 73:730-737. [2]Lee JS ,Park HS, Kyung HM. Micro-implant achorage for lingual treatment of a skeletal classⅡmalocclusion. J Clin Ortho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