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在工程抗震中的应用

卓越周期,规范

卓越周期,规范 篇一:卓越周期与特征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自由振动的周期; 结构基本周期是结构自振周期中最长(数值最大)的那个;场地卓越周期是场地自振周期中最容易被(地震)激励起的周期; 场地特征周期(设计特征周期)是设计地震反应谱曲线上平台段结束(最右端)的同期值. 产生了疑问: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系吗? 知道一个不相干的,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再振幅谱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在地震波通过覆盖土层传向地表的过程中,由于土层的过滤性与选择放大作用,地表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各条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很难确定,规范反应谱上的特征周期是根据若干条平均后再进行削平处理而得到的拐点。 对地震波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其傅立叶谱,观察其地震波峰值对应的周期,此周期便是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可以在ansys,sap等程序中轻松实现。 傅立叶谱幅值最大点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不

是特征周期!特征周期是抗震规范中用到的概念,目的是确定规范谱的形状。它描述了结构所处的地震环境。实际上,规范谱不应看作真实的地震反应谱,这一点在其他帖子中已有论述。我个人的观点,规范是结构抗震理论应用方法的体现,如果研究抗震理论,似乎不应以抗震规范为准绳。因为规范是为使用者提供的标准,它必须为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一些折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理论或技术方法。 1、卓越周期是老早以前的提法,原意指的是引起建筑场地振动最显著的某条或某类地震波的一个谐波分量的周期,该周期与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有关。对同一个场地而言,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会得出不同的卓越周期,因此概念上存在矛盾。现在地震工程界已彻底摒弃这种提法; 2、场地与场地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所说的应是场地; 3、现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用的是场地特征周期。即首先根据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确定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并据此查表得场地特征周期,最后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特征周期确定抗震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在结构布置时应使结构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 以免场地、地基与结构形成共振或类共振” 卓越周期是通过地震波频率分析得到的所占能量最大的周

低热值燃气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低热值燃气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低热值燃气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分析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 了低热值燃气的燃烧特性,并对低热值燃气的稳燃技术和低热值燃气的低氮燃烧 技术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低热值燃气;燃烧技术;应用 所谓的低热值燃气,是指煤或焦炭等固体燃料气化所得热值较低的气体燃料。在当前节能降耗的大社会背景下,低热值燃气的应用将会具有着极佳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低热值燃气的燃烧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 推广其的应用带来极大的帮助。 1 低热值燃气燃烧特性 低热值气体燃料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根据气体燃料自身发热量可将气体 燃料分为高热值燃料(Q>15.07MJ/m3)、中热值燃料(6.28MJ/m3<Q< 15.07MJ/m3)及低热值燃料(Q<6.28MJ/m3),工业中常见的低热值气体燃料 主要有化工过程低热值尾气、高炉煤气、石油化工行业冶炼尾气、煤矿低浓度瓦 斯气等。其中,高炉煤气、煤层气等热值介于3.0~6.28MJ/m3的低热值燃料的研究应用已逐步展开,但在工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工业废气,含有少量的可燃成分,热值非常低,甚至远低于3.0MJ/m3,这种超低热值燃气种类很多,比如某些煤层气、生物质气化气、垃圾掩埋坑气、炭黑尾气、一些工艺废气等。超低热值燃气 比低热值燃气点火、稳燃更困难,能量密度低,长距离输送不经济,在当地没有 合适的热用户时只能直接放散,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低热值燃气燃烧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燃气中可燃成分少,热值低,着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慢,难以点火及稳定燃烧; (2)燃气压力低且波动范围大,压力过低、速度过慢时容易回火; (3)低热值燃气多为化工生产线的尾气,需对多条生产线进行汇总综合利用,燃气的流量变化大; (4)化工工艺过程的操作对尾气的成分及热值影响较大,尾气的燃烧工艺如配风系数需及时匹配调整,否则容易熄火。 2 低热值燃气的稳燃技术 根据燃烧理论,为保证低热值燃气的稳定燃烧,主要的稳燃措施包括优化着 火条件、提高火焰温度以及优化燃烧场分布等。 (1)优化着火条件 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着火极限高,着火比较困难,燃烧温度也较低。为此,需 要提高燃气热值,降低燃料着火下限。如掺烧高热值燃料,提高混合燃气的热值,降低着火温度;燃料和空气预热提高初始温度。 (2)提高火焰温度 燃烧温度的提髙可强化炉内辐射换热并改善炉内的燃烧状况。而实际火焰温 度与装置类型、燃烧效率、燃料种类、空气/燃气预热温度等有关。如:强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合理设计炉膛结构,进行绝热燃烧,减少 系统散热量;降低空气过剩系数或采用纯氧/富氧燃烧。 (3)优化燃烧场分布 燃烧场的分布包括燃气、空间以及烟气在燃烧空间的分布,燃烧场特别是温 度场的优化分布来源于高温烟气对新鲜燃气、空气的加热,进而促进空气与烟气

富氧燃烧在生物质锅炉的应用

富氧燃烧技术在生物质锅炉的应用的探讨摘要: 根据生物质锅炉燃烧特点、燃料特性,结合富氧燃烧技术特点,阐述了对生物质锅炉利用富氧燃烧技术解决飞灰含碳量高、炉膛负压不稳定、燃烧过程空气需求量大、排烟量大等瓶颈问题,提出见解和分析。 前言: 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生物质能源约占16%左右,而在欠发达地区则占63%以上。全球大概有25亿人生活所用的能源90%以上都是生物质能源。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又处在一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的需求和消费尤为巨大。日益短缺的化石燃料资源,以及燃烧化石燃料造成大气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和忧虑的焦点。 21世纪,中国将会面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因此,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模式,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生物质能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的能源,中东战争所造成的世界能源危机使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和所造成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酸雨”,“臭氧耗破坏”,“温室效应”和其他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为了解决因为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人类正积极探索和研究可再生清洁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2014年4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明确了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节约、清洁、安全”三大能源战略方针。 “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立足国内、创新驱动”四大能源战略。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生物质锅炉运行分析; 据统计,现在生物质能消费占世界总能耗的16%左右,位于煤,石油,天然气之后,位居第四。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总生物质能的生物能源的使用量的75%,发达国家占25%左右,部分国家生物能源的使用量甚至占能源使用总量的60%。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讲解

中国干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对中国干燥技术、干燥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作了评述; 对干燥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作了全面介绍; 对干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干燥技术; 理论研究; 技术创新; 应用现状; 发展道路 1 干燥技术现状 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于1975 年6 月23 日至30 日在南京召开, 至今已30 年了。 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从事干燥技术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约有50 多家, 领域涉及化工、医药、染料、轻工、 林业、食品、粮食、造纸、硅酸盐、水产等行业。全国共有设备制造厂600 多家, 企业自身也已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干燥科研开发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干燥技术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研究, 使得我国干燥技术正在走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 多年来, 我国干燥技术学术交流活跃。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委员会干燥技术专业组主办的全国干燥技术会议已举办10 届, 共发表论文665篇。这是我国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广的干燥技术交流盛会。除此之外,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加工机械分会干燥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过农产品干燥技术研讨会9 届;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干燥学组举办过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10 届, 共发表论文537 篇; 中国制冷学会举办过全国真空冷冻学术讨论会10 届, 冻干技术交流活跃; 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主办, 也已达10 届, 微波干燥是会议内容之一。 30 年来, 中国的许多干燥技术已得到了工业化应用, 主要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 普通流化床,振动流化床, 内加热流化床, 流化床喷雾造粒干燥) 、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回转圆筒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粮食干燥等。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有部分机型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干燥单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总能耗有较大的影响, 还在于它往往是生产过程的最后工序, 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我国有许多产品, 就纯度而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 只是因为干燥技术不如国外, 堆积密度、粒度、色泽等物性指标上不去,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有的售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大型石化干燥装备还依赖进口。椐估计, 我国生产的干燥设备种类仅为国外的30%~40% 。由此可见, 我国干

结构自振周期

场地土类别、结构自振周期、设计特征周期的概念解读常有众智平台朋友来询问场地土类别与地震力是什么关系,结构自振周期折减对结构的地震力有什么影响,设计特征周期是什么概念,土的卓越周期又是怎么回事,本文结合规范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整理,对这几个概念的相关关系也做了一些论述,期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具体综述如下: 一、场地土类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6对场地土类别是这样划分的:建筑的 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 《抗规》第4.1.4条、4.1.5条对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及图层的等效剪切波束分别作了规定。 相关概念:

场地--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与震害的关系:土质愈软覆盖层厚度愈厚,建筑震害愈严重,反之愈轻,软弱土层对地震力具有放大作用。历次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建造于Ⅰ类场地时震害较轻,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震害较重。 规范采取的相应措施:《抗规》第4.1.1条将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具体设计时,结构设计师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另外《抗规》第3.3.2、4.1.8,、4.1.9对相关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人员不应忽视。 二、结构自振周期 概念: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固有的动力特性,只与自身质量及刚度有关,结构有几个振型就有几个自振周期,一一对应。 应用:

卓越周期与特征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自由振动的周期; 结构基本周期是结构自振周期中最长(数值最大)的那个; 场地卓越周期是场地自振周期中最容易被(地震)激励起的周期; 场地特征周期(设计特征周期)是设计地震反应谱曲线上平台段结束(最右端)的同期值. 产生了疑问: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系吗? 知道一个不相干的,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再振幅谱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在地震波通过覆盖土层传向地表的过程中,由于土层的过滤性与选择放大作用,地表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各条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很难确定,规范反应谱上的特征周期是根据若干条平均后再进行削平处理而得到的拐点。 对地震波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其傅立叶谱,观察其地震波峰值对应的周期,此周期便是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可以在ansys,sap等程序中轻松实现。 傅立叶谱幅值最大点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不是特征周期!特征周期是抗震规范中用到的概念,目的是确定规范谱的形状。它描述了结构所处的地震环境。实际上,规范谱不应看作真实的地震反应谱,这一点在其他帖子中已有论述。我个人的观点,规范是结构抗震理论应用方法的体现,如果研究抗震理论,似乎不应以抗震规范为准绳。因为规范是为使用者提供的标准,它必须为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一些折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理论或技术方法。 1、卓越周期是老早以前的提法,原意指的是引起建筑场地振动最显著的某条或某类地震波的一个谐波分量的周期,该周期与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有关。对同一个场地而言,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会得出不同的卓越周期,因此概念上存在矛盾。现在地震工程界已彻底摒弃这种提法; 2、场地与场地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所说的应是场地; 3、现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用的是场地特征周期。即首先根据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确定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并据此查表得场地特征周期,最后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特征周期确定抗震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在结构布置时应使结构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 以免场地、地基与结构形成共振或类共振” 卓越周期是通过地震波频率分析得到的所占能量最大的周期成分. 特征周期另外又考虑了近震远震的影响(老抗规),新抗震规范用设计地震分组来考虑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特征周期的概念早已有之,同样卓越周期的概念依然存在;二者数值上很相近,从抗震角度当然结构自振周期避开特征周期和卓越周期为好,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也可清楚看到其中的关系. 关于卓越周期的说法,我是以前听一个教授说的,他的原话是:“大家以后不要再提场地卓越周期这个说法,这个概念本身有问题......" 而他本人是建筑抗震规范编写组的成员。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新的的抗震规范及有关的背景材料都不再用”卓越周期“的概念,而且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地震工程的论文都不再提“卓越周期”。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场地特征周期”或许与原来的“卓越周期”有某种概念上的联系,但它们在意义上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了。

富氧燃烧技术及工业应用实例分析-2014.2.

一.膜法富氧燃烧技术简介 富氧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收集,使收集后气体中的富氧含量≥21%。 现有的富氧方式主要有: (1)增压增氧方式 增压增氧主要用在飞机上,通过增加机舱内的压力,使空气密度增加,由于空气中含氧量的比例是一定的(氧在空气中的体积比为20 95%),空气密度增加后,空气中氧的绝对质量也增加,从而达到增加氧的目的。 (2)制氧机制氧方式 制氧机制氧广泛用在各个领域,制氧机有3大类:第一是利用空气为原料,通过物理的方法,把氧气从空气里分离出来。在1个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而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当控制液态空气的沸点在-183℃以下高于-196℃时,液态氮首先蒸发,留下来的是液态氧,这种方法可制得纯度很高的氧气,再用很大的压力(一般150个大气压)压入钢瓶贮存起来,供工厂、医院使用,贮存在钢瓶的氧气还可向氧气袋充氧,供个人或旅行者使用。平时我们所见的氧气瓶供氧、氧气袋供氧都是使用这种方法制出的氧气。第二种是常压(或叫低压)制氧方法,所需压缩空气的压力在1MPa以内,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制氧方法,也叫膜制氧方法。膜制氧方法的原理可参见文献。第三种是PSA分子筛制氧方法,PSA分子筛制氧是使用一种变压吸附制氧设备,这种设备主要由空气净化系统,PSA氧氮分离系统,氧气缓冲、检测系统等组成。

(3)化学制氧方式 化学制氧是利用含氧化合物为原料,通过与催化剂的反应,制出氧气。使用的含氧化合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含氧化合物是较不稳定的,在加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氧气;二是这种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百分比是比较高的,能分解放出较多的氧气。一般用氯酸钾(分子式是KClO3),它含氧的百分比达40%,在氯酸钾里加入少量黑色的二氧化锰(MnO2)粉末,氯酸钾会迅速分解,有多量的氧气放出。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常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供试验、呼吸等使用。氧立得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氧的。 二.富氧燃烧 用比通常空气(含氧21%)含氧浓度高的富氧空气进行燃烧,称为富氧燃烧。它是一项高效节能的燃烧技术,在玻璃工业、冶金工业及热能工程领域均有应用与用普通空气燃烧有以下优点: 1.高火焰温度和黑度 2.加快燃烧速度,促进燃烧安全。 3.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和减少燃尽时间。 4.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少燃烧后的烟气量。 富氧燃烧: oxygen enriched combustion 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在富氧助燃特点: ①节能效果显著 应用于各个燃烧领域均能大幅提高燃烧热效率,如在玻璃行业中平均节油(气)为20%-40%,在工业锅炉、加热炉、炼铁断和水泥厂机立窑等应用节能量为20%-50%,显著提高热能使用效率。

天然气燃烧特性

天然气燃烧特性 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基本不含硫,无色、无臭、无毒、无腐蚀性,具有安全、热值高、洁净和应用广泛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必选燃气气源。 城市燃气应按燃气类别及其燃烧特性指数(华白数W 和燃烧势CP )分类,并应控制其波动范围。 华白数W 按式(1)计算: d Q W g = (1) 式中:W —华白数,MJ/m 3(kcal/m 3);Q g —燃气高热值,MJ/m 3/(kcal/m 3);d —燃气相对密度(空气相对密度为1)。 燃烧势CP 按式2计算: ()d CH CO H C H K CP n m 423.06.00.1+++?= (2) 220054.01O K ?+= (3) 式中:CP ——燃烧势; H 2——燃气中氢含量,%(体积); C m H n ——燃气中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含量,%(体积); CO ——燃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体积); CH 4——燃气中甲烷含量,%(体积); d ——燃气相对密度(空气相对密度为1); K ——燃气中氧含量修正系数; O 2——燃气中氧含量,%(体积)。 城市燃气的分类应符合表的规定。 城市燃气的分类(干,0℃,101.3kPa )表

燃气热值的单位定义及换算 燃气热值的单位有两个单位系列: 一是“焦耳”系列:J(焦耳)/ Nm3、KJ(千焦)/Nm3、MJ(兆焦)/Nm3; 换算关系是:1MJ(兆焦)=1000KJ(千焦)、1KJ(千焦)=1000J(焦耳); 二是“卡”系列:cal(卡)/ Nm3、Kcal(千卡)/Nm3;换算关系是:1Kcal (千卡)=1000cal(卡); 两个单位系列的换算关系是:1cal(卡)=4.1868 J(焦耳);1KJ(千焦)=238.85 cal(卡);1MJ(兆焦)=238.85 Kcal(千卡)。 纯天然气的组分 纯天然气的组分是CH4:98%;C2H6:0.3%;C3H8:0.3%;CmHn: 0.4%;N2:1%。

场地卓越周期的讨论与场地建筑的共振现象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5)0320047204 场地卓越周期的讨论与场地建筑的共振现象 刘俊杰1,王家全2 (11柳州市宏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 545001;21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 要:阐述了场地卓越周期测定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卓越周期在抗震工程中的作用,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场地卓越周期与场地建筑物共振现象的内在联系。 关 键 词:场地;卓越周期;共振 中图分类号:TU 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206212 基金资助: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桂科自0447001,200422007资助。 作者简介:刘俊杰(19712),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市宏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表1 根据卓越周期划分场地类别场地卓越周期(Tg s )场地类别<011 011~014 014~018 >018 0 引言 场地卓越周期是当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不同性质的界面多次反射,将出现很多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表土层固有周期相近时,由于共振作用,这一周期的地震波振幅即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场地的卓越周期[1,5]。换言之,由于共振效应,地表土层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具有选择放大作用,即对那种接近地表土层固有周期的地震波的能量和振幅都得到放大,而使得地震记录上的这一周期的波显得非常“卓越”,此称卓越周期。其值一般为0105s ~2s 左右。地震灾害调查 结果表明:如果场地卓越周期与建筑物自振周期接近或一致,在发生地震 时,地基土与构筑物将产生共振作用,使振动幅值变大,导致建筑物的严 重损坏。我国正处于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如果发生地震,将给国家和 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是地震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准确估计和防止此类灾害的发生,在进行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时应 尽量使拟建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同时应用卓越周期 也可进行场地类别的划分。表1为《地震区工程选址手册》中规定在做抗 震设计时,可应用卓越周期判别场地类别[2]。1 场地卓越周期 卓越周期的计算方法一般有: 111 通过频谱分析确定地震动卓越周期 通常采用功谱率分析法。设时间域函数为X (t ),则将它变换到频率域的傅立叶积分为: X (Ξ)=1 2Π∫T 2-T 2 X (t )e -i Ξt d t 式中,Ξ为角频率,Ξ=2Πf ,f 为频率。具体做法是:将记录时间分成若干段,对各个时间段分别进行傅氏积分。功率谱P (Ξ)用X (Ξ)和它的公轭复数X (Ξ3)表示,则P (Ξ)=X (Ξ)?X (Ξ3),平均功率谱用各个时间段波形的功率谱P n (Ξ)算术平均值表示,即: P θ(Ξ)=∑N n =1P n (Ξ)N 第16卷 第3期 广西工学院学报 V o l 116 N o 13 2005年9月 JOU RNAL O F GUAN GX I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Sep t 12005

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

生产技术经验 文章编号:1000-2871(2000)02-0026-04 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Ξ 戴树业,韩建国,李 宏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050041) 摘要:介绍富氧燃烧在燃油玻璃窑炉上的应用及改进经验。 关键词:玻璃窑炉;燃油;富氧燃烧 中图分类号:T Q171.6+25.3 文献标识码:B Application of Oxyboosted Burning T echnology DAI ShuΟye,H AN JianΟguo,LI Hong 1 概述 富氧燃烧就是采用比空气中含氧量高的空气来进行助燃。两方发达国家及前苏联早在70年代就开始这项技术的研究,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象日本松下电气产业公司和大阪煤气公司开发的富氧装置,其所用的膜材料是聚硅氧烷与聚对羟基苯乙烯的交联共聚体,能生产含氧量为28%的富氧空气。美国通用电气公司UOP公司制造的富氧发生器可生产30%浓度的富氧空气。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此项技术的研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1986年起一直从事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卷式富氧膜、组件、装置及其应用和开发的研究,并且研制成功“LT V-PS富氧膜、<100×1000mm卷式组件及装置Ⅰ型”。 我公司现有4台马蹄焰蓄热室窑炉,面积在23~28m2之间,主要生产药用玻璃管,对玻璃的熔制质量要求较高,熔化率低,能耗高。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能源价格上涨,成本不断提高。节能挖潜、降低成本对于耗能大户玻璃行业来说至关重要,而采用新技术是最佳途径。我公司1992年就开始对富氧燃烧进行调研工作,但当时富氧膜成本高,使用周期短,工艺设备不成熟,故障率高,一些厂家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以后几年我们一直在关注该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成熟,我公司于1996年上马富氧燃烧项目。 2 膜法富氧制取技术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占20.94%,氮占78.09%。而氧气、氮气在特制的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大小和扩散速率不同。膜法富氧就是利用空气中各组分透过高分子富氧 Ξ收稿日期:1999-09-16

火焰长度与喷嘴的配风以及燃烧室技术

火焰长度与喷嘴的配风以及燃烧室技术 一般燃烧器或喷嘴内的火焰长短、大小都受制于燃烧室(或炉膛)空间尺寸,特别是火焰长度对燃烧室后部构件的安全、可靠上作至关重要,如燃气轮机的涡轮部件、工业炉窑及锅炉的炉壁等。在工业炉及锅炉燃烧器上调整火焰尺寸和形状是为满足不同用户要求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上长期来开发的短环形燃烧室,实际上就是以短的燃烧室达到增大推重比。为此,人们对火焰长度的研究极为重视.只是它与太多因素有关.至今尚无准确的理论公式来决定火焰长度(特别是强制供风的喷嘴),已有的研究结论是在各种型式和形状的喷嘴(包括喷嘴)的燃烧试验基础,归纳出经验公式。由这些经验关系式可以揭示影响火焰长度的主要因素,提供了调整火焰长度的主要措施。 1、不同燃料与喷嘴的火焰长度经验关系式我们摘录了部分文献中的强制供风(即流动气流)时,采用不同燃料与烧嘴(或喷嘴)在燃烧时的火焰长度的试验关系式度结果。由表可见,影响火焰长度的主要因素是: 1)燃料流量(或压力)或输出功率越大,火焰越长; 2)过量夺气系数A越小,火焰越长; 3)助燃空气旋流有利丁缩短火焰长度; 4)喷嘴喷雾角增大,火焰缩短; 5)内混式喷嘴的火焰长度比外混式的短; 6)气体燃料比燃油的火焰短,重质燃油比轻油的火焰长,煤粉火焰更长。 2、调整火焰长度的方法 一般火焰长度调整是在燃烧器输出功率(或燃料供给应量)及燃料种类不变的条件下,以及空气过量系数也不变(特别是有燃气气氛要求的)的前提下,进行火焰尺寸的调整。根据已有经验,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喷嘴方面 1)燃气喷嘴(或烧嘴)的助燃空气旋流比直流时的火焰短;经多扎喷头喷出燃气比单股射流的火焰短;燃料气与助燃空气都经过旋流的火焰更短。总之,促使燃气与宰气尽快均匀混合,有利于缩短火焰长度。 2)燃油喷嘴方面又有如下措施: a.增大喷雾锥角是缩短火焰常用方法,如锅炉用全自动燃油燃烧器采用的压力雾化喷嘴的喷雾角由45°增至60~~90度,则可缩火焰100,200mm。但是必须注意燃油不可碰壁,否则产生严重冒烟和燃烧不完全。 b.采用宅气(蒸汽)雾化喷嘴比压力雾化喷嘴有利于缩短火焰长度。为发展高推重比的航空燃气轮机,所研制的短环形燃烧室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缩短燃烧室长度,其中法国的三代燃烧室上采用了不同供油喷嘴,即由压力雾化喷嘴改为蒸发管和空气雾化喷嘴,对缩短燃烧室长度足很有效的。当然燃烧室的容积大幅度缩小,还与它们的容热强度提高有关,即燃烧室温度与压力增加,为此还必须在燃烧室火焰筒的冷却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 c.采用内混式比外混式空气(蒸汽)雾化喷嘴的火焰短,约为80%。b和c项的作用是减少燃烧准备的混合和蒸发过程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改善喷嘴雾化质量(减小雾滴及煤粉直径)尤为重要。 (2)配风方面 1)增大一次风量,一般可使火焰变短。特别是对于挥发分少的煤燃料,以及重质燃油,增大一次风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燃料喷雾喷嘴的根部风不可太大,或者煤粉与一次风混合物喷出速度要小。文献是在大型燃油燃烧器由烧柴油和烧重油时,将稳焰器上的中心孔结构及盘

地脉动测试技术Word版

前言 工程抗震设计是地震区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常除了测试场地土剪切波速,进行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外,测试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的测试除了防止特殊的地震效应发生,避免拟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一致或接近,在地震发生时,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或类共振;还可依据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的标准,以及估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因此, 从地脉动出发研究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卓越周期的关系以及不同场地类别的卓越周期特征, 以便对地基土层场地准确评价,以及有针对性地选用基础结构与埋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地脉动简介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刻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观测到非地震引起的一种振幅很小的微弱震动噪声,其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把这种人体难以察觉到的微小振动称为地脉动。 地脉动是由场地周围自然震源(风、海浪等) 和人工震源(机器振动源、交通工具等) 所产生, 是地面的一种稳定的非重复性随机波动。通常情况下地脉动具有频率低、振幅小等特点。 从地震观测的角度,按周期长短把地脉动分为两类:一是短周期地脉动;二是长周期地脉动,长短周期地脉动有如下区别: (1) 常时微动。为短周期地微动,一般为0. 1~1 s ,波长较短,是地微动信号中反映场地土动态特性的成分,主要是近距离的人类活动、交通运输、机械振动等人工振动源引起的。在理论上可用横波在土层中的多层反射理论解释。 (2) 脉动。为中长周期地微动,一般为1 s至几十秒,波长较长,是地微动中反映振源特性的分量,主要是由海浪、风雨、气候、雷电、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变化引起的,由较远距离的振源或海洋波浪、大气环流及地球深部构造运动激发,可利用它研究地震、台风、火山及地球内部的其它运动,理论上可用面波传播特征解释。相对于常时微动而言,是一短期内的振动现象,故称之为“脉动”。

燃气燃烧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燃气的燃烧计算 燃烧:气体燃料中的可燃成分(H2、 C m H n、CO 、 H2S 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燃烧。 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比例混合、具备一定的能量、具备反应时间 热值: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气的热值,单位是kJ/Nm3。对于液化石油气也可用kJ/kg。 高热值是指1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 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 的热量。 低热值是指1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 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气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 量。 一般焦炉煤气的低热值大约为16000—17000KJ/m3 天然气的低热值是36000—46000 KJ/m3 液化石油气的低热值是88000—120000KJ/m3 按1KCAL=4.1868KJ 计算: 焦炉煤气的低热值约为3800—4060KCal/m3 天然气的低热值是8600—11000KCal/m3 液化石油气的低热值是21000—286000KCal/m3 热值的计算 热值可以直接用热量计测定,也可以由各单一气体的 热值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理论空气需要量 每立方米(或公斤)燃气按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完全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单位为m3/m3或m3/kg。它是燃气 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过剩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v与理论空气需要量 v0之比称为过剩空气系数。 α值的确定 α值的大小取决于燃气燃烧方法及燃烧设备的运 行工况。 工业设备α——1.05-1.20 民用燃具α——1.30-1.80 α值对热效率的影响 α过大,炉膛温度降低,排烟热损失增加, 热效率降低; α过小,燃料的化学热不能够充分发挥, 热效率降低。 应该保证完全燃烧的条件下α接近于1. 烟气量含有1m3干燃气的湿燃气完全燃烧后的产物 运行时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 计算目的: 在控制燃烧过程中,需要检测燃烧过程中的过剩空气 系数,防止过剩空气变化而引起的燃烧效率与热效率 的降低。 在检测燃气燃烧设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时,需要根 据烟气样中氧含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确定过剩空气系 数,从而折算成过剩空气系数为1的有害物含量。 根据烟气中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O2′---烟气样中的氧的容积成分 (2)根据烟气中C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2 ' 2 m CO a CO = CO2m——当=1时,干燃烧产物中CO2含量,%; CO2′——实际干燃烧产物中CO2含量,%。 1.4个燃烧温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热量计温度:一定比例的燃气和空气进入炉内燃烧, 它们带入的热量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由燃气、空气带 入的物理热量(燃气和空气的热焓);其二是燃气的化 学热量(热值)。如果燃烧过程在绝热条件下进行,这 两部分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烟气本身,则烟气所能达到 的温度称为热量计温度。 燃烧热量温度:如果不计参加燃烧反应的燃气和空气 的物理热,即t a=t g=o,并假设a=1.则所得的烟气 温度称为燃烧热量温度。 理论燃烧温度:将由CO2HO2在高温下分解的热损失和发 生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考虑在内,则所求得的烟气 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t th 实际燃烧温度: 2.影响燃烧温度的因素 热值:一般说来,理论燃烧温度随燃气低热值 H l的增 大而增大. 过剩空气系数:燃烧区的过剩空气系数太小时,由于 燃烧不完全,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使理论燃 烧温度降低。若过剩空气系数太大,则增加了燃烧产 物的数量,使燃烧温度也降低 燃气和空气的初始温度:预热空气或燃气可加大空气 和燃气的焓值,从而使理论燃烧温度提高。 3.烟气的焓与空气的焓 烟气的焓:每标准立方米干燃气燃烧所生成的烟气在 等压下从0℃加热到t℃所需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标 准立方米。 空气的焓:每标准立方米干燃气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 在等压下从0℃加热到t(℃)所需的热量,单位为千焦 每标准立方米。 第一章思考题 第一章课后例题必须会做。 燃气的热值、理论空气量、烟气量与燃气组分的关 系,三类常用气体热值、理论空气量、烟气量的取值 范围。 在工业与民用燃烧器设计时如何使用高低热值进行计 算 在燃烧器设计与燃烧设备运行管理中如何选择过剩空 气系数 运行中烟气中CO含量和过剩空气系数对设计与运行管 理的指导作用 燃烧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 第二章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 2 20.9 20.9 a O = -

场地卓越周期

精品文档场地卓越周期,结构自振周期,基本振型,高阶振型基本概念 自振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固有的特性。 基本周期T1: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通常需要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和扭转方向的基本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T g: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场地卓越周期T s: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平均剪切波速V 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征。场地卓越周期只反映场地的固有特征,不等同于设计特征周期。 场地脉动周期T m:应用微震仪对场地的脉动、又称为”常时微动”进行观测所得到的振动周期。场地脉动周期反映了微震动情况下场地的动力特征,与强地震作用下场地的动力特性既有关系又有区别。 场地卓越周期:地震波在某场地土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结果,某一周期的地震波强度得到增强,而其余周期的地震波则被削弱。这一被加强的地震波的周期称为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都会按一定形状作同频率同相位的简谐运动,其相应的周期就称为自振周期。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卓越周期接近时,其地震反应就大,反之则小。 设计特征周期Tg: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超过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就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减小。当结构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地震作用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实际的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大都会大于设计特征周期,但一般不大于6.0s。 基本振型: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的振型称为基本振型。任一地震波都可以分解为若干谐波的叠加,多质点体系按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可以简化为具有基本振型的等效单质点体系进行分析。而对建筑结构而言,有时又称为主振型,一般是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高阶振型:相对于低阶振型而言。一般来说,低阶振型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要大于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般较规则的建筑物,选择的振型个数可以取其地震作用计算时的质点数(大多数情况下为楼层数),若质点数较多时,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只取前几个振型(即低阶振型)进行叠加。现在有些结构计算软件可以“帮”你判断,比如,在2001年后的SATWE中增加了参数Cmass-x、Cmass-y,就是用来判断取多少个振型数合适的。 .

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

富氧燃烧技术 一、富氧燃烧可以提高燃烧区的火焰温度。 研究表明,火焰温度随着燃烧空气中氧气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详见图1。富氧燃烧可明显提高火焰温度,提高火焰对配合料和玻璃液的加热效果。燃烧过程是空气中的氧参与燃料氧化,并同时发出光和热的过程。热的传递一般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形式进行。这三种形式何种作用最大主要取决于:火焰类型和形状、加入空气中的含氧量及燃烧设备周围的情况等。由于热传递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提高燃烧温度将会大大增加热辐射。 火焰温度与氧浓度的关系图 由火焰温度与氧浓度的关系图可知:A)火焰温度随富氧空气氧浓度的提高而增高;B)随氧浓度的继续提高,火焰温度的增加幅度逐渐下降。为有效利用富氧空气,氧浓度不宜选得过高,一般按空气过剩系数m=1~1.5组织火焰时,富氧空气浓度取23~27%为宜,其中空气含氧量从21%增加到23%时,效果最明显;C)空气过剩系数不宜过大,否则,同样浓度的富氧空气助燃,火馅温度较低。通常在组织燃烧时,控制在1.05~1.1,以达到既能获得较高火焰温度又能燃烧完全的效果。 火焰温度与氧浓度的关系图所示的是理论火焰温度值,实际值要低得多。因为普通燃料燃烧后的最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加热到1500℃时会分解为一氧化碳、氧和氢。也就是说,任何碳氢化合物燃料的高温火焰混合物都将出现CO2、

CO、H2、H2O、O2、CH。由于CO2和H2O高温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实际火焰温度比理论火焰温度要低得多。 (2)富氧燃烧改变了燃料与助燃气体的接触方式,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可明显缩短火焰根部的黑区,增大有效传热面积。当用重油作燃料时,它先蒸发成气体,主要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其燃点温度为500~600℃,当富氧空气参与助燃时,其燃烧条件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重油的燃点温度,使火焰变短,火焰强度提高,释放热量增加。尤其是玻璃熔窑燃料燃烧时,通常将燃料喷枪置于助燃空气的下方,由于不能及时混合,在火焰根部常有低温区存在,形成所谓的黑区。黑区的存在减小了火焰在熔窑内的覆盖区域,降低了传热效果。 (3)富氧燃烧可以加快燃烧速度,改善燃料的燃烧条件,使得燃烧在窑内充分完成,减少了在蓄热室内的残余燃烧,因而能充分地利用燃料。下表中示出各种燃料应用空气和氧气助燃的燃烧速度比较情况,由表可见,各种气体燃料在纯氧中的燃烧速度大大加快。由于加入氧气后提高了火焰温度,因此增加了燃烧速度。燃烧速度实际上是一种定性的说法。如乙炔是一种燃烧速度快的燃料,其火焰短而密实;天然气是一种比乙炔燃烧速度相对慢的燃料,其火焰较长,但只要燃烧完全,都可放出很大热量。因此,要使燃料达到完全燃烧,必须使燃料和空气混合均匀或充分接触。富氧空气参与助燃后,能加快燃烧速度,提高燃烧强度、使火焰变短,获得较好的热传导,同时由于提高了燃烧温度,所以有利于燃烧反应完全。另外,因为1摩尔C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比完全燃烧时少释放出约70%左右的热量。排出尾气中的CO含量增加,热损失呈直线增加。CO热损失增加,单位蒸汽的热耗也近似直线增加。所以说富氧燃烧促进燃料燃烧完全,是节约热能的重要原因。 (4)富氧燃烧使燃烧所需空气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下降。排出废气的容积比与燃烧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通常的燃烧只有占空气总量1/5的氧气参与燃烧,其余约占4/5的氮气非但不助燃,反而要带走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从烟气中排出。使用富氧空气的情况下,燃料燃烧完全,自然排出废气减少,排烟热损失也相应减少从而节能。

脉动燃烧器

项目编号2008-014-俄罗斯坦博夫国立技术大学-002 项目有效期2009-12-17 所属国家俄罗斯 所属领域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项目名称(中文)脉动燃烧发热机 项目名称(外文) 项目内容用途及应用领域: 脉动燃烧发热机用于用于制取有很高热技术特性的热气体,可在固定条件或移动状态也制取热载体。脉动燃烧发热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工业及辅助场地对气体进行快速加热 ·干燥热稳性建筑及装饰材料(砂、土、砾石及碎石) ·对各种表面及结构进行加热以进行进一步加工,例如焊接前、准备沥青面层等 ·冬季在打基础前对基坑及壕沟进行加热 ·接触加热及汽化液体 ·熔炼易熔金属 脉动燃烧发热机的应用领域也可以在热载体温度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将加热体与周围空气混合而得到扩展。这主要是通过脉动加热机特殊构造外壳的喷射效果 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脉动加热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烘干农产品和食品,锯材 此外,它还作为发热机,在各种工艺过程中使用。 工作原理 脉动燃烧发热机的作功是通过燃料燃烧形成脉动工作状态来实现的,燃烧发热机的独特构造保障了这种脉动状态。脉动加热机的主要参数变化在加热过程中 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可大大强化热物质交换,从而降低燃料消耗,避免不充分 燃烧产品的出现。此外,该机器依靠脉动气流作功、强化声音掁动和颤动的作用 确实能够提高工艺处理效率。 脉动燃烧发热机构造简单,主要由圆柱形燃烧室组成。燃烧室内的端部有燃料递送装置和截管式空气动力阀。谐振管切向连接到燃烧室内。 脉动燃烧发热机的循环工作情况如下。起动时,利用外部通风装置经空气动力阀将燃料和空气混合送进燃烧室,借助电火花塞将其点燃,使燃烧室内压力骤 然增加,室内气体高速从谐振管排出,燃烧物的惯性溢出使燃烧室内压力减小, 这又使新气体通过空气动力阀进入,而新送入的混合物燃料会因燃烧室壁加热或 残留燃烧物而再次燃烧。这样,机器就会不断地循环工作。当想停止脉动发热机 的稳定脉动加热状态时,切断火塞电源和外部气门既可。 脉动燃烧发热机在工作状态下完全能够保障燃烧加热所需的空气供应。该机器使用和维护简单,体积小。 技术特点 以下为已经研制、试验并通过试用的改进型脉动加热设备。 20千瓦功率的脉动燃烧发热机 技术性能规格数值 外形尺寸米0.95×0.15× 0.25 重量千克6 柴油燃料消耗量升/小时2-2.2

场地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

场地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在于: 1)研究途径不同.卓越周期是通过场地地震动记录的分析得到,而特征周期是通过场地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分析得到. 2)研究意义或用途不尽相同.除了可用于土层动力反应分析的研究外,场地卓越周期还可以防止特殊的地震效应发生,避免拟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一致或接近,在地震发生时,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或类共振;对某一特定场址,特征周期可以根据实测强震记录计算,并综合场地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该场址的设计特征周期用于抗震设计. 3)两者在取值上的差异.从取值大小上考虑,场地特征周期一般大于卓越周期;从取值特点上考虑,某一特定场地可以存在2个或多个地震动卓越周期[ ,而其特征周期只有1个,是反应谱的下降段的起始周期;此外,两者的取值不具有可比性,前者研究的是地面运动的频度较大的 周期,后者研究的是在场地运动各频率激励的综合作用下结构的反应中满足某一特征关系的周期,因此,卓越周期大的场地,并不意味着其特征周期~定大,反之,也并不意味着特征周期就小. 4)场地卓越周期更多的是场地地震动特性的客观反映,即它是地震动记录上客观的存在1个或多个特别卓越的周期;而特征周期更多的体现了人们的主观性,即在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地震灾害的可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规定相应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此公式在反应谱上确定特征周期,供抗震设计使用. 卓越周期是指随机振动过程中出现概率最多的周期,常用以描述地震动或场地特性。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由于土层的过滤特性与选择放大作用(过滤与放大通过不同性质界面的多次反射来实现),周期与场地土固有周期接近的地震波得到增强(通过共振作用放大),此周期称为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也可称为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是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规范通过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反映,场地越软,震级、震中距越大,值越大。 地震动卓越周期反映的是场地土动力特性,与场地覆土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及岩土阻抗比(土地震效应的三要素)有关,前两者影响频谱,后者影响幅值。一般来讲震级、震中距越大,高频分量被长距离传播路径所过滤,低频(长周期)分量越显著;软土地基上卓越周期显著,而硬土地基上则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卓越周期不显著(可以包含若干个)。 设计特征周期针对的是设计反应谱,因此数落一下设计反应谱的来历很有必要。为了迎合结构设计,将不同的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曲线加以统计平均(均值反应谱),再利用数学上的平滑拟合,基于安全或经济因素的修正,便得到设计反应谱。设计反应谱并不针对某个特定地震波,而是据大量地震动的综合认识预估结构地震作用的一种规定。即设计反应谱不是真正的反应谱,是经验物理领域的概念,设计特征周期的物理意义不很明确。从反应谱的分段区间来看,设计特征周期可以认为是速度与位移控制段的分界周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