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_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P104页《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

学具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练习纸(表格)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前些天,我们刚刚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清明节)清明节你一定制作了漂亮的彩蛋,在制作彩蛋时会有一个煮鸡蛋的过程,老师想问你:煮熟一个鸡蛋用5分钟,煮熟3个鸡蛋用多少分钟?(5分钟和15分钟)让5分钟的同学解释一下(把3个鸡蛋一起放到锅里煮)。师:把3个鸡蛋放到锅里一起煮,既节约了资源,又节约了时间,在数学上叫优化,在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优化,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体验烙饼中的优化。课件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解释图意的基础上整理出以下信息:每次最多只能同时放两张饼。一个饼的两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花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每次最多只能同时放两张饼什么意思?(每次锅里面最多可以两张,也可以放一张)一个饼的两面都要烙什么意思?(一个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我们可以把先烙的那一面叫正面,后烙的那一面叫反面。)烙一面需要花3分钟又是什么意思呢?(烙熟一面需要3分钟)。

2.体验烙1个饼

师:想不想体验一下烙饼?我们一起体验以下烙一张饼,可以用我们的手当饼,课本当锅,先烙(正面)。 3分钟到,接着再烙(反面)。烙了几次?一共用了几分钟?(完成板书)用1正1反表示烙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究烙2个饼

如果要烙两张饼,你准备怎么烙?用多少分钟?先独自想一下,同桌合作烙烙看。

预设:生1:一张一张的烙,烙4次需要12分钟;

生2:两张一起烙,先烙正面3分钟,再烙反面3分钟,需要6分钟。(上台操作)

指名汇报两种方案。同桌共同上前,一生汇报,一生操作。

课件出示两种方案对比

师:同样是烙两张饼,一个用12分,一个用6分,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两张同时烙,用的时间少)

师:手指课件12分钟方案,为什么这种方法用时多呢?锅里有空余,浪费了资源,也就浪费了时间。手指6分钟方案,两张同时烙,节约了资源也就是节约了时间,这种方案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案。

我们一起把两张同时烙的方案记录下来(完成板书)。两张饼同时放到锅里一起烙,谁能给这种烙法起个名字?(双烙法)(板书:2 2 6 同时烙)。

2.探究烙3个饼

师:如果爸爸、妈妈、小红各要一张饼,需要烙几张?怎样烙才能尽快吃到饼呢?怎么理解“尽快”?最快,用的时间少。

(1)小组活动,摆一摆。

我们有了两张饼的烙制经验,怎样烙3张饼呢?最短需要多少时间?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出示合作提示:想一想,可以怎样烙?烙一烙:我们可以用圆片代替饼,摆一摆,看最少需要几分钟。记一记: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烙的,把方案记录在表格里。(师巡视)

(2)展示汇报。

预设:方案一:先烙两张,再烙一张,用时12分钟(第一次放两张饼,锅里没有空闲,烙第三张饼的时候锅里有空闲,浪费了资源,用的时间长)。

方案二:用三张饼的最优方法烙。(交替烙)

谁还能再说一次这种烙法?(课件演示)

(3)寻找最优方案,发现秘密。

这两种方法,哪种是最优方案?

都是烙3张饼,为什么9分钟方案比其它方案节省时间? 9分钟这种烙法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所以用的时间最少,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叫交替烙。而12分钟方案中烙第三张饼时,锅里只有1张饼,浪费了时间。记录完成板书。

(4)同桌合作再次体验交替烙

你会交替烙了吗?请同桌合作,再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师巡视,相机指导。

(5)总结:课件出示烙两张饼和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观察烙两张饼和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怎样烙最省时间?最省时间的烙饼方法:每次总烙( 2)张饼,别让锅(有空闲)。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间的合作互助,不但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通过比较,找出了烙两张饼和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法。

4.探究烙4、5张饼

我们有了这个经验,如果继续烙,4张、5张又该怎样烙?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呢?我们先来烙4张,指名说一说怎样烙最省时。课件展示烙4张饼分组2+2。

那烙5张饼的最优方案呢?小组讨论。展示烙5张饼方案(板书用时)。引导明确:先同时烙两张再交替烙三张,即分成2+3,最方便最省时间。

5.找规律,优化。

手指板书,我们研究了1至5张饼的最少时间,因为烙一张饼锅里有空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牵扯优化,所以我们不研究。(擦去)

观察2至5张的饼数、次数和最短时间,你能发现什么?思考:烙饼最短时间和次数有什么关系?(烙饼最少次数×3=最短时间)烙饼次数和饼的张数有什么关系?(次数=饼数)

总结:烙饼最少次数×3=最短时间次数=饼数

得出:饼数×烙一面所用的时间=最短时间

5.验证烙6、7 张饼的最短时间

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饼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先问烙几次?用多少时间?再烙烙看验证时间对吗。

6.用公式直接计算烙8、9、10、15张饼所需最短时间。

7.单数的怎么烙?双数的怎么烙?

看一下烙饼的张数和烙法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1. 举例生活中优化

我们刚才研究的交替烙饼的优化方法,其实在实际烙饼时,妈妈基本不用,因为这样烙出的饼味道会差一些,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

呢?我们要学习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先统筹再优化。(先把所有的方案都找出,然后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这种想法是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提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去了解和研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你能举个例子吗?(妈妈把衣服放到洗衣机洗衣服时,可以用这个时间拖拖地)。例如妈妈在沏茶时先烧水,在烧水过程中,准备茶叶、洗洗茶壶茶杯;出门旅行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花钱更少或者花的时间最短等等,在各行各业,选择最优的方法也能大大提高效率。

2. 解决问题:

复印9张文字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这台复印机一次最多放两张纸,那么你认为最少要复印几次?如果每复印一次约需要10秒,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谁相当于锅,谁相当于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后做事有什么打算?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很多,今后的打算也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多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收获去解决问题,更好的利用时间,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一首儿歌送给大家。

一口锅烙两张饼,节省时间谁最行?

双数两张两张烙,遇到单数分步烙。

首先仍旧两两烙,留下三张交替烙,

翻面换饼不歇锅,能把一面时间省,

时间省。

板书设计:

烙饼问题(统筹优化)

饼数次数最短时间烙法(分钟)

1 1 6

2 2 6同时烙

3 3 9交替烙

4 4 12

5 5 15

烙饼的最少用时=饼数×烙一面的时间

探究单:

我们一共烙了()次,用了()分钟

《烙饼问题》学情与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绎、例举、观察、操作、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烙饼问题》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以“烙饼”为主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围绕怎样烙饼,亲身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方法。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代替饼,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操作,同时把小组内的方案整理到下面的表中。然后上台演示。这样,几乎全部学生都理解了这个优化过程。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烙饼的策略。通过展示我发现小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的。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 教学难点: “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流程: 一.生活谈话,导入正题。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现在已经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了,你们饿了吗?你们早餐都吃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吃的是哪样?老师也和我们班的一些学生一样喜欢吃饼,你们知道吗?这饼里还蕴含了深刻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烙饼问题”2.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烙饼是我国北方人比较喜爱的一种面食,它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鸡蛋、芝麻、辣椒油、小葱等,类似于我们南方的煎饼。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开放设问,瞬间激活了学生思维,诱发了探究动机;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奔探究主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策略。 这不小丽家来了些客人,她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烙饼给大家吃呢。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2.教师追问,在这信息中,你认为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解读数学信息: (1)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指的

是锅里面最多能同时放下两张饼。如果只有一张饼时也可以只放一张。)(2)两面都要烙呢?(一张饼的正面要烙,反面也要烙。)师强调: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把先烙的一面叫做正面,后烙的一面叫做反面。 【设计意图:“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是活动的基础,是操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点和前提。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在解读主题图时,常表现为照本宣科,浅尝辄止。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使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理解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到烙饼的规则。】(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时间,并说出具体烙法。在说烙法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烙饼过程的直观认识。并完成板书 2.研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设问:如果要烙2张饼呢?需要几分钟?(在黑板上贴上“2张饼”)配合手势(1)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烙的?所用时间是多少? (2)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师配合手势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明白不同烙法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口述。 (3)比较优化两种方案。 设疑: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让学生从两种方案中比较得出:第二种方案好,原因是节省时间,只需要6分钟就可烙好两张饼,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4)渗透用表格记录烙饼方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填好表格: (5)设疑:一张饼和两张饼的张数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 最后师小结: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佳方法,并板书:2张(同时烙)6分钟【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首先让学生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降低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同时在解决2张饼的问题上让学生初步体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6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八年级数学教案-《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出入厨房!你是否留心厨房里所包涵的一些数学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厨房,去研究发生在厨房里的一个数学问题: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烙饼中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1,理解题意(多媒体出示例1) 1、仔细观察,你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什么意思? 3、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为什么? 4、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5、烙熟两张饼用几分钟? (请生上台演示,切换为实物投影仪) 6、烙熟一张饼的时间是6分钟,烙熟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也是6分钟? 7、因为锅里一次可以同时烙两张饼,这样烙两张饼就只要6分钟。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就叫:两张同时烙。(板书:两张同时烙6分钟)

(二)寻求烙三张饼的最短时间 1、(切换为电脑,课件出示小红)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烙熟两张饼用6分钟。这时候,小红走进了厨房,她对妈妈说:“爸爸、妈妈还有我,每人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师:烙熟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怎么烙?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请同桌两人合作,拿出三张圆片,摆一摆,看看用多 长时间? (2)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烙法。(切换为实物投影仪) (请学生上台边说方法边演示和所用时间。) 方法一:先烙两张再烙一张:12分钟。 方法二:三张轮换烙:9分钟。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合理 (1)课件展示:两种方法 师:都是烙熟三张饼,为什么方法二比方法一节省了3分钟? 师:我们在烙饼的时候,锅里每次都放几张饼,才能保证是 最省时间的?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圆形图片、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生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生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 2.教师小结: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的“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二)观察法,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1张饼的时间 请同学们伸出一只小手,就是一张肉饼,手心是正面,手背就是反面,怎样烙才能把肉饼烙熟呢?学生操作,汇报,老师板书:1张 6分钟。 2.烙2张饼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很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水平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水平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很多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作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实行重新理解,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很多”——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绝大部分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注重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仅仅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很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协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点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但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

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 教具准备:圆形纸片卡片课件表格(准备给学生) 一、引入。 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6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师: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节约时间,节约能源) 2、师小结:看来,煮鸡蛋也是要讲究策略的!这说明我们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生活中这类问题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中的策略,研究“烙饼问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 1、师:先来看图,中午小红妈妈要烙饼吃(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两张饼师:什么意思?(只能放两张饼,多了就放不下了)生:两面都要烙,饼子有正反两面,只有两面都烙,才能烙熟 生:每面3分钟 生:一共要烙3张饼 师:问题是?生齐读: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2、师:同学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入手研究 我们先来研究烙一张饼怎样烙?需要多长时间? 生:6分钟。烙一面需要3分钟,两面就要6分钟。 师:他回答的怎么样? 3、那么要烙两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怎样烙? 生:6分钟。师:一张饼6分钟,2张饼不是12分钟么? 生:还是6分钟,因为一口锅可以烙两张饼,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张饼一样,也是需要6分钟。(生边说边演示) 师:对,锅里同时放2张饼,就可以省时间,这样就做到了尽快。 师:学数学经常要借助我们的肢体来模仿,这就是想象。 4、师:如果烙三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想一想,再用圆片代表3张饼,在桌子上亲自烙一烙,两人一组,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将你们的方案,填到你们的表格中。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烙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填表)生1:先两张同时烙好,需要6分钟,再烙好剩下的一张,需要6分钟,共烙4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烙饼问题 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从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究烙三个饼的方法。 难点:探究烙三个饼的最优策略。 教具:4张饼,吸铁石,课件 学具:白纸一张,准备三本书烙饼 一、情景导入 板书:烙饼问题 1、出示主题图信息,说说烙饼怎么烙? 2、想想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二、新授 1、烙2张饼,提问:(1)如果烙两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2)6分?12分?(3)用手摆一摆(4)反馈,说说怎么烙?点名演示操作。教师板书:1正2正,1反2反,6分钟。问题:一张饼和两张饼张数不同,为什么都是6分钟? 预设:因为一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两张饼,虽然张数不同,但都烙两次,所以时间是一样的。教师:烙两张饼时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所用时间也是6分钟。 2、烙4张饼 生独立思考。提问。 方法:两张两张烙,12分钟。 生演示,教师板书:1正2正,1反2反,3正4正,3反4反,12分钟。 课件出示表格 3、3张饼烙法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了烙双数张饼是2张2张烙的方法,那么如果是烙3张饼,怎样省时呢? 动手操作: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用书摆一摆,说一说,并记下来。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品:(1)1正2正,1反2反,3正,3反,12分钟。(2)1正2正,1反3正,2反3反,9分钟。分别让学生说说怎么烙饼的,并上台演示。 探究分析:问题:对比这两种方案,第二种为什么省时间了?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预设:教师引导,在用第2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现在只烙1张,这里浪费了时间。第1种锅里都烙2张饼,不浪费时间。 师:一张饼正反两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烙2张饼呢?生体验到三张饼交替烙更省时间。 教师操作三张饼烙法,快速烙饼法。并板书:1正2正,1反3正,2反3反,9分钟。 生再次同桌合作,并记录,2名同学上台演示。 小结:刚才通过同学们思考操作,同桌合作烙饼并记录,我们发现每次锅里都放2张饼,用的时间少。 4、怎样烙5张饼,7张饼,最省时间? 生独立思考、汇报。 预设:5张饼,分成2张和3张,15分钟。7张饼,分成2张,2张,3张,21张。板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找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所以反思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烙饼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2——113页数学广角 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掌握3个饼烙的时候的最优解决方法(体现本节课的最优思想)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师: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生:时间。 师;很好!那么,关于时间的名言你知道多少?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既然时间这么珍贵,那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

以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你们吃过油饼吗?知道油饼是怎么做成的吗?生:要烤熟。 师:只烤一面行吗? 生:必须两面都要烤。 师:其实啊,在烤油饼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副图,要准备做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生:锅里最多能放下两张饼 师:多了还能放进去吗? 生:不能 师: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一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如果烙熟1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师:怎么烙?请用手势表示。(一只手代表一张饼,手心代表正面手背代表方面) 烙了几次? 生(结合手势):正面用3分钟,反面用3分钟,一共用6分钟。 师:如果烙2张,需要几分钟? 生: 6分钟。我是两张同时烙的 师:能用手势表示吗?烙了几次? 生:烙两张饼时,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用3分钟,再翻过来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也用3分钟,一共用6分钟。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5页例2。 【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里的内容,而数学广角内容是属于奥数的范畴。其目的是系统地,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教育。《烙饼问题》一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从多种的解决方案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生活中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用最优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正因为他们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究中去获取知识;他们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因此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浓的兴趣和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烙饼问题》是从烙饼这日常事件引起,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他们通过观看微课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但我们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优化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寻找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提高他们用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烙饼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案 课前准备:准备4块纸片,并标出正面与反面。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爱吃饼吗?你见过妈妈烙饼吗?妈妈怎样烙(生: 先烙正面再烙反面,两面都要烙。) 师:这里有一个烙饼用的锅,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如果烙1张饼,需要多长时 间? 生:3×2=6分钟 2、揭示课题,看来大家已经知道怎样烙饼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果要烙许多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两种烙饼方法(2张2张烙,快速烙饼法) 师:这里有一个烙饼用的锅,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每次只能烙2张饼。如果烙 2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 生1:3×2=6(分钟)6×2=12分钟 生2:不对,应该是3×2=6分钟,因为每次能烙2张饼,演示:正1正2 反 1反2 (同时烙2张) 3+3=6分钟 师点评:生2同学的方法比较省时间,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吧——优化思想。

师:如果要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生1:一张一张烙,需要18分钟 生2:先两张两张烙,最后烙剩下的一张,需要 12分钟。 生3:演示,讲述:正1正2 正3反2 反1反3 3+3+3=9分 钟 师点评,谁的方法比较好,(生3)我们把生3这种烙饼方法叫做快速烙饼法。 2、拓展探究 师:与上述一样,如果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子,各需要多少时间? 3、探究规律 (1)仔细观察表格,思考: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2、除了烙1张饼外,无论烙几张饼,都在选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事烙2张饼, 一种是快速烙饼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篇简短

教学反思 一、角的度量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二、轴对称 本节微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采用技术手段达到图形的变化和演示到位,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微课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微课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的,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背景音乐,目的是给观者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一做法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的语言表达上过于严肃,少了一点童趣,如果讲解声音再亲和一点,个性一点效果会更好。 微课设计缺乏大胆创意,要勇于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三、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与合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有序的操作,引发有序思维。而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是出现了虚线框,要求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 6 7的另外的分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8 9的分与合时已没有了虚线框,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完整的说出:8 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9两句话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8 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多媒体动画分苹果的设计,突破了这一难点。 根据内容安排,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开火车”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谜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接着是在把授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加了一个“点子数”的练习和一个“抢答题”的游戏,把所学的内容加深巩固了一遍。然而,他们毕竟只是 小孩子,到下半节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如何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到第113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优化思想 2、能够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能够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在烙饼优化的过程中三张饼烙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师:见过烙饼的吗?有同学可能说了不就是一口锅,放进饼去,把它烙熟吗?其实这里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 1、师:比方说这里有口锅,每次可以烙两张饼。(边说边拿圆形纸片演示)一张饼的一面3分钟能烙熟,那一张饼多长时间能烙熟?生:6分钟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张饼一面是3分钟,两面就是6分钟 师:如果我想烙两张饼呢?需要多少时间?刚刚一张饼用了6分钟,所以两张饼应该会用12分钟,我说的对吗? 生:(提出疑问)不对,应该是6分钟。 师:为什么是6分钟呢? 生:因为里面两张饼都同时在烙。烙熟了这两个面用了3分钟之后,我再把饼翻过来又用了3分钟,所以一共是6分钟。 师:同意吗?很好。锅里两张饼同时在烙,可以同时烙熟两个面,所以两次一共用了6分钟。(注意强调同时,讲解的时候注意解释。)2、突破难点。 师:现在如果我想烙三张饼,你准备怎么个烙法?说说你的想法?生:先烙两张,再烙一张,一共需要12分钟。 师:你们都的这样烙的吗?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若没有)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圆形纸片,看谁还能想出好办法。 小组汇报: 师:谁想上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在表格内板书

小学数学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思考等活动,寻找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合作的乐趣,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纸锅、彩色圆形图片、表格、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诱发思维 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厨房找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早上老师起床后要为家人做早饭,我先要煮鸡蛋,煮熟一个鸡蛋要用8分钟时间,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煮3个鸡蛋要几分钟?你是怎么煮的?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8分钟,3个要24分钟时间。预设生成2:把3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2.再次设问: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教师小结:当3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要多动脑筋,想出最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经历的过程就是应用了一种数学思想——统筹、优化。(板书:统筹优化)。 统筹优化就是从整体去考虑,想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节约资料和时间。 4、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到了煮鸡蛋的最优方法,我以最快的速度煮了鸡蛋,为了让早餐更丰富,我还要为家人烙饼呢。那烙饼的过程中又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伊始,我从生活中“煮鸡蛋”的简单事例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回顾平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能节省时间,为新知教学渗透优化思想做好准备。】 二、设置冲突,激活思维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1.课件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关键的数学信息。学生齐读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05“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 四、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饼,为攻破三个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课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篇)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 评课

《烙饼问题评课》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马老师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上马老师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纸片来替代饼,小组合作,进行烙饼探究活动。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学生到黑板前用学具演示了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这些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上,马老师2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第一次解决烙3张饼的问题,第二次解决烙多张饼的

问题。这些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例如本节课有位学生提出:“烙10张饼,可以按同时烙饼法。” 4、重点突出,强化得体。 在研究“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时,在小组讨论后汇报时,李振东同学小组到黑板前边说便演示了最佳答案。老师又利用学具演示了两次。这样,接二连三的演示,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 5、打破常规的方法 一般都是烙3张、4张、5张依次的烙,本节课打破此常规,烙完2张饼,接着烙4张、6张、8张···烙双数饼,然后再探究烙3张、5张、7张、···打破常规,易于学生理解。 总之,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节课杨老师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 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广角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

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反思 【篇一:2015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创境—模拟—感悟 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模似购物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根据这一理念,教学设计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发挥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创设情境 今天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生日,咱们去超市逛逛,选一份精美的礼品送给她做生日礼物好吗?出示例8的挂图,观察: 1、观察 (1)柜台都有哪些商品呢? (2)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3)看过这些玩是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1)足球15元,花皮球16元,飞机40元,机器45元,小熊20元,乒乓球拍8元。 (2)机器人最贵,花皮球最便宜。 (3)足球比花皮球贵,花皮球比足球便宜。 (4)机器人比飞机多5元钱?? 3、现在教师这儿有50元钱,买一架玩具飞机做生日礼物。 (1)应找回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与计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后汇报: 生(1):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40元=10元 生(2):应找回10元,因为40元+10元=50元 生(3):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10元+40元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老师想再把这多余的10元钱买些礼品,送给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试试看,能

买些什么物品,请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角色扮演购物,实际操作。 生1:还可以一个8元钱的乒乓球拍。生2:因为10-8=2,所以找你2元钱。 生3:可以买个6元钱的花皮球。生4:因为10比6多4,所以应找你4元钱, 生5:我可以买个足球。生6:你不够钱买还差5元钱。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教学有用,而走出课堂,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人民币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去商场购物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情境的创设,如:为学生选送生日礼物——玩具飞机,剩下的钱还可以买些什么物品。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帮助解决,这样就把数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并利用学具进入具体角色扮演购物,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确确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篇三:2015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 案及教学反思】 2015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