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三年级热水温度的变化科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热水温度的变化科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热水温度的变化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 热水温度的变化

二:目的: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三: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计时器

四: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并调整与烧杯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热水中,但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读出此时的温度,并记录,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4:填写记录表

时间0 2 4 6 8 10 12

温度

5: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降至室温时,温度不再下降

六: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先快后慢,直至与室温相同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一、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

吴江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 考试班级:三(3)(4),出卷人:邱惠芳 一、计算。30 1、直接写出得数。10 31×20= 300÷5= 52+5 2 = 480÷2= 30×50= 31-3 1 = 10×0= 45+17= 0÷5 = 83-45= 2、列竖式计算。打 20 16.4-7.8= 823÷8= 56×72= 782÷6= 1.6+8.7= 30×45= 二、填空。24 1、在□63÷7中,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2、2011年,是( )年,二月有( )天,是( )个星期零( )天。儿童节在一年的第( )季度,国庆节在第( )季度。 3、在○里填“>”或“<”。 900÷6○100 0.9○1.1 32×80○2400 5000吨○5千克 4、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5、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面积是( )。

班级: 姓名: 成绩: 6、一袋大米重2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名称。 (1)长江大约长6300( )。(2)数学书封面长约18( )。 (3)一艘海轮,船体长125( ),最大载重量是4500( )。 (4)一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5( )。 8、107 米写成小数是( )米,10.6元是( )元( )角。 二、判断。5 1、848÷4÷2=848÷8 ( ) 2、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3、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三(3)班平均体重35千克,三(4)班平均体重38千克,三(3)班的小明有可能比三(4)班的小刚重。 ( ) 5、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三、选择。5 1、张利12岁时,才过了3次生日,她可能出生于( )年。 A.1990 B.1993 C.1988 2、下列运动中,( )的运动是平移。 A 、风车 B 、电梯 C 、钟摆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每份占这张长方形纸的( )。 A 、31 B 、61 C 、81 4、小军和小强比赛跑50米。小军用了11.2秒,小强用了10.3秒,谁跑得快? A 、小军 B 、小强 C 、无法比较 5、得数比2400大,比3500小的算式是( )。 A 、24×53 B 、42×68 C 、76×59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最新)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材料的准备及实验的改进,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材料,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准备好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教学中,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材料的准备上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此外,上课前,教师应对每一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试做,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实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的效果:新二小《传热比赛》传热装置、邵锋星校长《水和水蒸汽》白汽的研究实验装置。) 二、明确探究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在教学《温度与温度计》,在描述天气、气温后,学生很顺利地引出了温度。然后给每个组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等不感兴趣,而是对温度计下面的“红液玻璃泡”很感兴趣,都在玩红液玻璃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都没有讲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红液玻璃泡’,温度计中的红线上升了”等。课后反思,主要是在让学生观察前,没有让学生明确老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所以学生观察时没有方向,课堂就失去了方向,研究就缺少了效率。所以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强调探究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观察发现温度计的组成构造、用途及使用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你的其它发现等,还要求学生关注记录表,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相应的观察记录表。探究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表也是相当重要的,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上周浙江省特级教师陈曦《用橡皮筋作动力》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活动之前对记录表的讨论,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观察完毕,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全班达成共识,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这样改进后,既满足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探究活动既开放又目标明确。 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很多教师上科学课管不好学生,课堂上学生不听话,实验材料发下去后发现学生根本不做实验,而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时间长了,很多教师所幸将学生的分组实验改成了教师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如何提高探究

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实验小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50厘米=()分米2000千克=()吨 2时=()分240秒=()分 1米-60厘米=()厘米1吨—400千克()千克 2、测量从广东到北京的距离,用()作单位。 3、在进位加法中,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都要向()进()。 4、秒针从“3”走到“7”,经过了()秒;分针从“4”走到“11”经过了()分;时针从“2”走到“5”经过了()时。 5、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总数的(),是()个苹果。 6、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2分) 数学课本厚7()贝贝的身高是130() 小明跑100米约用15()大象的体重是6() 7、在○里填上“>”“<”或“=”。 5 8 3 8 1 7 1 4 3千克3吨4分240秒 8、一张长方形纸长10厘米,宽7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9、幼儿园中(1)班有27人,早餐喜欢吃包子的人有18人,喜欢吃米线的人有20人,两样早点都喜欢吃的有()人。 10、小红今年7岁,妈妈今年39岁,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倍。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把一个苹果切成2份,每份是它的 1 2 。( ) 2、0加任何数得任何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 ) 3、565×7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也分别相等。(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现在是910分,这场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电影是()开始的。 A 940 B 850 C 840 2、57×5表示()。 A、57里面有几个5 B、57的5倍是多少 C、57是5的多少倍 3、一杯牛奶,喝了 7 6,杯中还有()。 A、 6 1B、 7 1C、1杯 4、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则它们的()。 A、周长相等 B、正方形周长大 C、长方形周长大 5、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米是1000米。 A、800 B、600 C、200 四、计算。(26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分) 30×4 = 120×0 = 40×60= 460+250 = 0 + 8 = 270-90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例文科学小实验上课讲义

科学小实验 有一天,科学老师说:“回家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再点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会出现什么结果。”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小实验,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听说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撒上盐,再放进去一颗鸡蛋,就可以浮起来。我便想:鸡蛋那么重,而且也不是空心的,能浮起来吗?我便想做一次实验。 今天下午,我一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拿来一个玻璃杯,倒上水,再洒上盐,把他搅拌均匀后,把鸡蛋放进去。可没想到的是,鸡蛋在水中越来越沉,但我并没有放弃,又拿起鸡蛋,重放了一次,可还是浮不起来,我想;难道是我放盐太少的缘故吗?便又加了满满一勺盐。啊,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当我再次往盐水里放鸡蛋时,忽然感觉盐水有一股很大的浮力,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我把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的告诉了她,妈妈听了,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眯眯的说:“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会沉下去。当你放盐时,盐水的密度会增大,当盐水的密度超过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听了妈妈的话,这时,我恍然大悟,而且还学到了一个知识,真是“学无止境。” 啊,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例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小学科学课例研究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小学科学课例研究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材料的准备及实验的改进,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材料,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准备好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教学中,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材料的准备上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此外,上课前,

教师应对每一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试做,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实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的效果:新二小《传热比赛》传热装置、邵锋星校长《水和水蒸汽》白汽的研究实验装置。) 二、明确探究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必须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在教学《温度与温度计》,在描述天气、气温后,学生很顺利地引出了温度。然后给每个组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等不感兴趣,而是对温度计下面的红液玻璃泡很感兴趣,都在玩红液玻璃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都没有讲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红液玻璃泡,温度计中的红线上升了等。课后反思,主要是在让学生观察前,没有让学生明确老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所以学生观察时没有方向,课堂就失去了方向,研究就缺少了效率。所以我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强调探究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观察发现温度计的组成构造、用途及使用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你的其它发现等,还要求学生关注记录表,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相应的观察记录表。探究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表也是相当重要的,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上周浙江省特级教师陈曦《用橡皮筋作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uán rào zhǔ fù hé zòu zǐ xì mí huò ( ) ( ) ( ) ( ) ( ) rán shāo xínɡ tài ténɡ tònɡ fèi chú fǎnɡ fú ( ) ( ) ( ) ( ) ( ) 二、用“√”标出正确的读音。6分 内脏(zānɡ zànɡ)地壳(ké qiào)差(chā chà) 不多 缠(cán chán)绕湖畔(bàn pàn) 警(jǐnɡ jǐn) 觉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6分 约法三()()老携幼迫不()待戎马一()胡()非为意味()长穿()整齐发()图强 千岩()秀沧海一()群龙无()百尺()头 四、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根据词语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结果(长出果实) (最终)

2.这不正是对“骄阳似火”的最好解释吗?(改为句末为句号的句子) 3.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改为“被”字句) 4.一个人()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会出现异常。(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5.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 (填上合适的名言警句) 6.他坐在书桌前。他拿起笔。他开始写一篇新的童话故事。(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并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25分=12分+6分+1分+6分 1.《山行》的作者是代诗人。诗的内容是:远上寒山石径斜,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描绘了由 、、、和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我知道《》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我还能默写其中一句:,。 2.小露珠,,。她感到有一股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小露珠的身子也了。 3.爱人者人恒爱之,。 4.学了本学期的课文,我们知道:年轻的刘伯承有“”的美称,拉萨有“”的美称,香港有“”的美称,连山间的

2020-202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不可能是()。 A. 两位数 B. 三位数 C. 四位数 2.被减数是378,减数是296,那么差为() A. 82 B. 178 C. 78 3.小芳家、小洋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的路上,小芳家离学校980米,小洋家离学校350米,小芳家和小洋家不可能相距()米。 A. 630 B. 280 C. 1330 4.王叔叔沿着400米的跑道跑了20圈是()千米。 A. 8000 B. 80 C. 8 5.有一个长1分米5厘米,宽8厘米,厚7毫米的物体,它可能是()。 A. 手机 B. 橡皮 C. 数学书 6.一支钢笔长约14()。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7.估一估,下面算式的结果大于600而小于700的是()。 A. 197×7 B. 309+216 C. 900-214 D. 235×2 8.1500-900=() A. 500 B. 600 C. 700 D. 400 9.302与494的和大约是( )。 A. 700 B. 800 C. 900 10.下表为3个同学参加50米賽跑的成绩。()跑得最快。 小军贝贝丽丽 8秒7秒11秒 A. 小军 B. 贝贝 C. 丽丽 11.秒针走30秒,走了()个大格。 A. 5 B. 6 C. 30 12.钟表滴答一声是1()。 A. 秒 B. 分 C. 时 二、填空题 13.比327少173的数是________。 14.6厘米=________毫米 3千米=________米 ________米=80分米 9000千克=________吨 5吨=________千克 80毫米=________厘米 4分=________秒 1分米-5厘米=________厘米 15.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_; 1个篮球约重500________; 1个苹果重250________,4个这样的苹果重1________; 小平的身高128________,体重35________;

20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验(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2.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水要圆一些,

张力大一点。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3.实验名称: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材料: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小学科学设计探究活动中的猜想与假设 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报告时这样解释猜想与假设:猜想——猜测,凭想象估计。假设——姑且认定。二者都具有猜测性、科学性与可变性。不同点是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数学叙述;假设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某些猜想会称为“假设”,尤其是当它是针对某些问题提出的答案。就是说,猜想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脱离已知的认知范围,可能不能被证明。而假设,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一、针对某种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 进行猜想与假设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预定的目的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外界的消极过程,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尽管开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肯定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去做。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或者通过调查研究有关的资料,我们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猜测或设想,这就是科学的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 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的,科学的假设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是根本不相同的。例如,孙江波老师讲授《空气占据空间》,上课伊始,孙老师出示一个放进瓶子里的气球,气球的口部固定在瓶口,他让学生吹气球,看能不能把气球吹大,学生在尝试失败后,他引导学生猜想:气球为什么不能被吹大?学生进行多种大胆的猜想,形成了“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瓶子空间”的初步结论。在这里,孙老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未知事实(包括现象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件的出现)做出假定的解释。这种科学的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或证实。 二、合理猜想与假设,探究客观真理 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虽然假设对未知事实的解释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尚属疑问,但是,假设是对于客观事物有根据的推测。从发

2020-2021上海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2021上海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 A. 朝上 B. 朝下 C. 不确定 2.用18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下面拼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 B. C. 3.的计算中,3×5=15,15表示15个()。 A. 一 B. 十 C. 百 4.测量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应该用()做单位。 A. 厘米 B. 吨 C. 千米 5.李莉家离学校500米,王强家离学校800米,李莉家和王强家相距()米。 A. 3000 B. 1300 C. 300或1300 6.下面是四位同学跑200米的时间,跑得最快的是()。 A. 1分50秒 B. 100秒 C. 108秒 D. 2分7.估算276+469的结果() A. 大于800 B. 小于800 C. 等于800 8.动物园里有 24 只小猴,小猴的只数是小鹿的3倍,小鹿有()只。 A. 8 B. 7 C. 9 9.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A. B. C. 二、填空题 10.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4人,参观猴子馆的有3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7人.去动物园一共有________人. 11.一根铁丝正好围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用它围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________厘米。 12.247×5的积是________位数;380×5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3.如图:1号杯中装了________克水;估计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________克。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86-27________69 620-180________800 711-425________296 58+39________87 321+450________771 286+454________630 15.5分=________秒 7000米=________千米 8吨=________千克 100毫米=________分米 16.一台吸尘器503元,一台电话机296元,妈妈买这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准备________元。 17.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________,是________秒;秒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3,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上“>”“<”或“=”. 1________ + 1﹣ ________ 8900千克________9吨 10厘米________1分米 三、解答题 19.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多少人? 20.给一张长方形纸的涂上红色,涂上黑色,涂上红色和黑色的部分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涂色? 21.下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260米,它的长是多少米?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究 提要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方法引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探究活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吸收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探究活动,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主探究和主体发展。现本人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就探究活动的有关组织策略,向各位学科专家与同仁交流如下。 一、“探究活动”的组织引领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原理,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应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衡量学生,尽量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依据教学目的、学生心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形式,用适合孩子的活动要求和思维方式去激发和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符合认知特点、充满童趣色彩的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成功建构。 下面以我校科学公开课《大脑》为例,展示其中一教学片断和学生对话进行反思。 教学片断: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科学小实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 小实验 一、实验名称:动画小人 实验材料: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铅笔、彩笔, 实验步骤: 1将白纸对折,对折后要大小相等,分别画上大小相等、神情不一的小人, 2把上面的纸条紧紧卷在一支铅笔上 3左手按住纸条的底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的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纸条随着铅笔伸展卷曲,上面的小人好像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 二、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铅笔、剪刀、彩笔、白纸 实验步骤: 1在活动记录上描下或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不加回形针先试着让鹦鹉站在指尖上,看能不能站起来 4试着在纸鹦鹉不同部位加回形针,看能不能站在指尖上 实验现象: 1当不加回形针时纸鹦鹉不会站在指尖上

2只有把回形针加到纸鹦鹉尾部时,纸鹦鹉站在了我们的指尖上 实验结论: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三、实验名称:观察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 实验材料:试管、橡皮塞、玻璃杯、蚂蚁 实验步骤: 1、采集不是同一家的两窝蚂蚁,分别放在两支试管里,盖上橡皮塞。 2、把不同一家的蚂蚁各放一只到玻璃杯里,然后观察。 3、再放几只试试。 实验现象:看到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实验结论: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四、实验名称:小草吸水 实验材料:大试管、试管架、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小草、水、直尺 实验步骤: 1将小草放到装有水的试管中,用直尺量好高度,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放到阳台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直尺测量试管内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发现试管里的水每天都在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每天都在喝水

青岛市实验小学 三年级 2019—2020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青岛市实验小学三年级 2019—2020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时间: 60分钟等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部分共占37%)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生字.(8%) 兴奋 ..(xìng xīng)发人深省.(shěng xǐng)通(讯迅)磨(防坊)4.仿照例子写词语;写句子:(6%) (1)例:酸溜溜 (2)例:走近看;仿佛 ..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写出与“仿佛”意思相近的词语、;并从中选择一个造句. (2)用直线将下面有关联的内容连起来.(6%) 《山行》两岸青山相对出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停车坐爱枫林晚白银盘里一青螺 6.生活实践与运用.(6%) (1)有位同学给学校某兴趣小组起名字为“小飞侠”;你能猜一猜这是哪个兴趣小组吗?说说你的依据. 我猜是:小组;原因是: 2.试着给你喜欢的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参加. 我给小组;起名字为: 二、阅读与探究(本部分共占31%) (一) 卧薪尝胆(片段)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①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②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③晚上;就睡在柴草上.④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⑤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读句子;判断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2%) 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1)“整整干了三年”表现出勾践夫妇受辱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 (2)一个“才”字;说明勾践回到自己的国家很不容易.() 2.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请用“”在文中画出来.(2%) 3.第二自然段已经用序号标注了五部分内容;请按要求填序号.(6%) (1)这段话中;与“卧薪”对应的内容是.() (2)这段话中;与“尝胆”对应的内容是.() (3)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 4.请用你积累的一个好词评价越王勾践.(2%) (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的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了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读读下面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少于两条)(3%)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① ② 2.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用“”画出解释原因的句子.(2%) 1 / 2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 小实验 一、实验名称:动画小人 实验材料: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铅笔、彩笔, 实验步骤: 1将白纸对折,对折后要大小相等,分别画上大小相等、神情不一的小人, 2把上面的纸条紧紧卷在一支铅笔上 3左手按住纸条的底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的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纸条随着铅笔伸展卷曲,上面的小人好像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二、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铅笔、剪刀、彩笔、白纸 实验步骤: 1在活动记录上描下或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不加回形针先试着让鹦鹉站在指尖上,看能不能站起来 4试着在纸鹦鹉不同部位加回形针,看能不能站在指尖上 实验现象: 1当不加回形针时纸鹦鹉不会站在指尖上

2只有把回形针加到纸鹦鹉尾部时,纸鹦鹉站在了我们的指尖上实验结论: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三、实验名称:观察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 实验材料:试管、橡皮塞、玻璃杯、蚂蚁 实验步骤: 1、采集不是同一家的两窝蚂蚁,分别放在两支试管里,盖上橡皮塞。 2、把不同一家的蚂蚁各放一只到玻璃杯里,然后观察。 3、再放几只试试。 实验现象:看到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实验结论: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四、实验名称:小草吸水 实验材料:大试管、试管架、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小草、水、直尺 实验步骤: 1将小草放到装有水的试管中,用直尺量好高度,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放到阳台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直尺测量试管内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发现试管里的水每天都在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每天都在喝水 五、实验名称:西红柿含水有多少

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陈一熔《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一二班共有学生11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