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实验四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一、目的

从一份植物样品中系统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不仅对研究植物体内碳、氮代谢,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意义,亦可以作为鉴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有助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二、原理

(一)分离提取原理

在80-85%的乙醇中,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蔗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等溶解,而淀粉及蛋白质沉淀,再用9.2 mol/L高氯酸溶解淀粉(蛋白质沉淀),最后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解蛋白质,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相应物质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

1.蒽酮比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浓硫酸处理,生成糠醛,再与蒽酮脱水缩合而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线性关系。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温度条件和加热时间而变化,葡萄糖显色高峰在100℃时,加热10 min后出现,而核糖在相同温度下,加热3 min后出现。此法灵敏度高,糖含量达30 μg即可测定。

2.茚三酮比色法——氨基酸含量测定

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作用后,产生二酮茚胺的取代盐等蓝紫色化合物,在570 nm下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

3.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法——蛋白质含量测定

考马斯亮蓝在游离状态时呈红色,当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后者最大光吸收在595 nm,在一定范围内(0-1000 μg /mL),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正比。此法快速灵敏,反应在2 min内即达到平衡,室温1h内颜色稳定,而且干扰物也少。

三、实验用品

(一)实验材料:植物样品。

(二)器皿:

1. 25 mL刻度试管?8 ,15 mL试管?20;

2. 10 mL离心管?2;

3. 容量瓶:50 mL?1 ,25 mL?1;

4. 移液管:5 mL?2,2 mL?4,1 mL?2,0.1 mL?2;

5. 恒温水浴锅;

6. 离心机;

7. 电子天平;

8. 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1. 样品分离提取

(1)80%乙醇;

(2)9.2 mol/L 高氯酸,4.6 mol/L 高氯酸;

(3)0.1 mol/L 氢氧化钠;

2. 可溶性糖及淀粉测定

(1)葡萄糖标准液(100 μg/mL):0.1 g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 mL;(2)硫酸-蒽酮试剂:0.2 g蒽酮,1 g硫脲(阻氧化剂),缓缓加入100 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溶解后呈黄色透明溶液,贮于棕色瓶中,4℃冰箱保存;

3. 氨基酸测定

(1)60%乙醇;

(2)水合茚三酮:1.2 g茚三酮,加入30 mL正丙醇,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60 mL正丁醇和120 mL乙二醇,最后加入18 mL pH 5.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混匀,贮于棕色瓶,4℃冰箱保存;

(3)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 5.4):乙酸钠54.4 g,加入100 mL蒸馏水,在电炉上加热至沸,使体积蒸发至原体积的一半,冷却后加30 mL冰乙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4)标准氨基酸(5 μg/mL):取80℃下烘干的亮氨酸11.7 mg,溶解在10%的异丙醇中,并用10%异丙醇稀释至25 mL,取5 mL,用蒸馏水稀释至50 mL;

(5)0.1%抗坏血酸:50 mg抗坏血酸溶于50 mL蒸馏水中。现用现配;

4. 蛋白质含量测定

(1)牛血清蛋白标准液(1000 μg/ml):100 mg牛血清蛋白溶于100 mg蒸馏水中,贮于4℃冰箱;

(2)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100 mg考马斯亮蓝G-250溶解于50 mL95%乙醇中,加入85%(W/V)磷酸100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四、操作步骤

(一)分离提取(每次离心转速3000-3500rpm)

沉淀弃去

(二)测定

1. 可溶性糖及淀粉的测定

加入硫酸-蒽酮试剂时,最好将各管放在冷水中,沿管壁缓缓加入,全部加完后再混匀。将以上各管在100℃水浴中加热10 min ,取出后用自来水冷却,620 nm 比色测定。 (2)样品测定

分别取可溶性糖提取液、淀粉提取液各1mL+1mL 蒸馏水(根据含量而定),显色与标准曲线相同。

(3)计算

2. 淀粉测定

吸取上述淀粉提取液2 mL (或1 mL+1 mL 水)于大试管中,用测定可溶性糖的方法测定。

3.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加完试剂后混匀,置沸水浴加热15 min ,然后取出放在冷水中迅速冷却并摇动,使加热时形成的红色逐渐被氧化而褪色,直至溶液呈紫色时,用60%的乙醇定容至10 mL ,混匀,570 nm 比色测定, (2)样品测定

样品液总体积(mL )

显色用样液体积

×稀释倍数

查标准曲线数(μg )×

样品重(mg )×1000 ×100

可溶性糖%= 查标准曲线数(μg )× 样品重(mg )×1000

×100

淀粉%=

样品液总体积(mL )

显色用样液体积

×稀释倍数

0.9×

吸取上述样品提取液2mL (或1mL+1mL 水),显色与标准曲线相同。

(3)计算

4. 蛋白质含量测定

混匀后,分别准确吸取各管0.1mL 至另外6个试管中,加5 mL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混匀,放置2 min 后595 nm 比色测定。 (2)样品测定

准确吸取蛋白质提取液0.1 mL ,显色与标准曲线相同。 (3)计算

五、思考题

从植物样品中进行系列提取和测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样品液总体积(mL )

显色用样液体积

×稀释倍数 查标准曲线数(μg )× 样品重(mg )×1000

氨基态氮量(mg/100g 干样品)=

×100

样品液总体积(mL )

显色用样液体积 查标准曲线数(μg )×

样品重(mg )×1000

×100

蛋白质%=

(整理)可溶性糖测定.

引言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植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植物的品质育种、储藏、加工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块和种子中,是人体热量的最最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文重点介绍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这几种实验如何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1 蒽酮比色法 1.1 原理 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在625 nm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2 仪器与材料 1.2.1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电子天平,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漏斗。1.2.2实验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1.2.3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 1.3 实验方法 1.3.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管号 0 1、2 3、4 5、6 7、8 9、10 100μg/ml蔗糖液 0 0.2 0.4 0.6 0.8 1.0 (ml) 水(ml) 2.0 1.8 1.6 1.4 1.2 1.0 蔗糖量(μg) 0 20 40 60 80 100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1.3.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九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可溶性糖测定的蒽酮比色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 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 三.实验用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活性炭移液管漏斗酒精(80%)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 5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四.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0.5g的新鲜植物(青菜)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

次,合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 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 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5、10、20、40、60、80μ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0 0.05 0.1 0.2 0.3 0.4 80%酒精 1.0 0.95 0.9 0.8 0.7 0.6 蒽酮-硫酸试剂 5 5 5 5 5 5 葡萄糖浓度(ug/ml) 0 10 20 40 60 80 4.计算样品中含糖量% 设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 L) 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 m L) W为植物组织鲜重(g) 则得计算式如下: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Ⅳ、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目的 掌握蒽酮法测定糖的原理和技术。 二、原理 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然后蒽酮与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经脱水缩合,生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颜色深浅与糖浓度成正相关。其反应式如下: 显色反应与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有关。本实验通过控制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释放的热能,使反应系统自行升温而达到显色效果免去外加热步骤。 蒽酮法具有很高灵敏度,适用于糖的微量测定,且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因而得到普遍应用。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材料:烘干材料粉末(过筛100目)或剪碎混匀鲜样品。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100ml容量瓶;试管;漏斗;剪刀;移液管;洗耳球等。 3.试剂及配制: 蒽酮试剂:称取蒽酮200mg溶于100ml浓硫酸中。该试剂不能久贮,宜用前配制。 100μg·ml-1 蔗糖标准母液:准确称取蔗糖100mg于烧杯加少量水溶解后,洗入 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四、实验步骤 1.蔗糖标准曲线制作 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00μg蔗糖标准液 加入表中试剂后,向各管沿管壁迅速加入蒽酮试剂6.5ml,并立即摇动使混合均匀,置试管架上室温下显色,冷却后倒入比色杯,以0号管作空白对照,在620nm波长处,以多点校准总量法,制作标准曲线。 2.样品提取 称取干样品粉末100mg或剪碎混匀的鲜样品1g,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0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20min,冷却后过滤入100ml容量瓶中,以热水冲洗残渣2~3次,一并滤入容量瓶中,待冷至室温,定容至刻度,即为样品待测液。 3.糖含量测定 吸取待测液0.2ml(含糖量30~80μg),加入试管中,再加蒸馏水2.3ml,摇匀。随后沿试管壁迅速加入蒽酮试剂6.5ml,立刻摇动混合均匀,置于试管架上显色,冷却至室温后,以空白管作对照,在620nm波长处,按多点校准定量法测定待测管中提取液糖含量。 五、结果计算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 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20 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实验8-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萝卜品质的方法 (一)萝卜外部形态的测定 1、实验材料 取鲜样3个∕小区 直尺、蒸馏水、笔、记录本、吸水纸 2、实验方法 .用自来水将各组萝卜洗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擦干表面水分.每个小区取3个重复,用电子天平称量每株的鲜重,用直尺测量植株的茎长、茎粗、叶长,取平均值作为指标值 实验(二)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蒽酮比色定糖法是一个快速而方便的定糖方法,在强酸性条件下,蒽酮可以与游离的或多糖中存在的己糖、戊糖及己糖醛酸(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作用生成蓝绿色的糖醛衍生物,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蒽酮也可以和其他一些糖类发生反应,但显现的颜色不同。当存在含有较多色氨酸的蛋白质时,反应不稳定,呈现红色。上述特定的糖类物质,反应较稳定。该法特点:灵敏度高,测定量少,快速方便。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植物种子、白菜叶、柑桔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20ml具塞刻度试管(3支)漏斗;100ml容量瓶;刻度试管;试管架;剪刀;研钵 3.试剂 (1)200μg/ml标准葡萄糖:AR级葡萄糖100mg,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2)蒽酮试剂:1g蒽酮,用乙酸乙酯溶解,定容至50ml,棕色瓶避光处贮藏; (3)浓硫酸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20ml具寒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在每管中均加入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地加入5ml 浓H2SO4,摇匀后,打开试管塞,置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nm波长下比色,测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OD),以标 2. 称取1克白菜叶,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3.糖含量测定 用移液管吸收1ml提取液于2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1ml水和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加入5ml浓H2SO4(注意: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盖上试管塞后,轻轻摇匀,再置沸水浴中10分钟(比色空白用2ml蒸馏水与0.5ml蒽酮试剂混合,并一同于沸水浴保温1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在波长620nm下比色,记录光密度值。查标准曲线上得知对应的葡萄糖含量(μg)。 五、结果计算 样品含糖量(g/100g鲜重)=查表所得糖含量(μg)×稀释倍数×100/样品重(g)×106 六、注意事项

植物可溶性糖测定

植物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测定:蒽酮比色法 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 实验用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移液管,漏斗,玻璃棒,试管架,吸耳球,滤纸 试剂:活性炭,酒精(80%)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5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 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 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0.5g的新鲜植物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30、60、90、120、150、180μ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7 葡萄糖标准液 0 0.15 0.3 0.45 0.6 0.75 0.9 80%酒精 1.0 0.85 0.7 0.55 0.4 0.25 0.1 蒽酮-硫酸试剂 5 5 5 5 5 5 5 葡萄糖浓度(ul/ml)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样品中含糖量%:设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 L);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 m L);W为植物组织鲜重(g) 可溶性糖含量%=( C×V)/(W×106) ×100% 可溶性糖(SS) 含量的测定: 根据赵世杰[20 ] 的方法。准确称取一定量新鲜叶片置于预冷的研钵内,加入5 mL 10 %三氯乙酸(TCA) ,于冰浴中研磨匀浆以4000 r/ min 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2 mL(对照加2 mL 蒸馏水) ,加入2 mL 0.6 % TBA (用10 % TCA 配置) ,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 min ,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于450 nm 波长处测定光密度。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 L) = 11.7D450 ,然后进一步换算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单位为μmol/ g ,FW。

实验一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十二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 120mg/100ml)。 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

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激素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激素发挥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胰岛素 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 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 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实验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精修订

实验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 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实验七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蒽酮比色定糖法是一个快速而方便的定糖方法,在强酸性条件下,蒽酮可以与游离的或多糖中存在的己糖、戊糖及己糖醛酸(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作用生成蓝绿色的糖醛衍生物,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蒽酮也可以和其他一些糖类发生反应,但显现的颜色不同。当存在含有较多色氨酸的蛋白质时,反应不稳定,呈现红色。上述特定的糖类物质,反应较稳定。该法特点:灵敏度高,测定量少,快速方便。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植物种子、白菜叶、柑桔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20ml具塞刻度试管(3支)漏斗;100ml容量瓶;刻度试管;试管架;剪刀;研钵 3.试剂 (1)200μg/ml标准葡萄糖:AR级葡萄糖100mg,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2)蒽酮试剂:1g蒽酮,用乙酸乙酯溶解,定容至50ml,棕色瓶避光处贮藏; (3)浓硫酸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20ml具寒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 在每管中均加入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地加入5ml浓H 2SO 4 ,摇匀后,打开试管塞,置 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nm波长下比色,测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OD 2.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1克白菜叶,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 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3.糖含量测定

蛋白质生理需求量的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示踪测定法

蛋白质生理需求量的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示踪测定法 齐孟文 中国农业大学 1.背景 蛋白质的生理需求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蛋白营养量的临界值,是制定合理饮食和蛋白质营养摄入推荐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其准确的测定在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氮素平衡方法,由于难以准确测定各种途径的氮损失,所得到结果不够精确,而标记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关系提供了一种量精确测定蛋白质理需求量的示踪方法。 2.原理 2.1示踪研究模型 氨基酸 蛋白质 I C S E 图.氨基酸代谢两库模型 注:I 是食物摄入率;C 是蛋白质分解率;E 是排泄率,通过转变为代谢产物( E) 而排泄, 如脱氨、氧化, 最后生成尿素、氨等物质;S 是合成而结合到蛋白质的结合率。 当机体内的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内进入氨基酸库的量与离开的量相等: Q = I+C = S + E, 如果单位时间内进出游离氨基酸代谢库的量以(Q ) 表示, 同时再测定E 和I 的值, 便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S ) 和分解速率(C ) 。该模型成立的基本假设为: 1 ) 在实验期间代谢库大小是恒定的;2 ) 实验期间示踪原子的再利用可忽略不计;3) 游离氨基酸代谢库的其它消除途径, 除C 和E 外可忽略或校正。 测定蛋白质的需求量是的基本假设是,当机体的蛋白质量未达到基本生理代谢需求时,氨基酸主要用来合成机体的蛋白质, 一旦蛋白质达到并且超过了生理需要量, 那么摄入的氨基酸将会被机体所氧化, 从而导致该氨基酸的氧化率迅速升高, 在氨基酸氧化率对应氨基酸摄入量水平的量效曲线的拐点处所对应的饮食蛋白质量即为基酸的生理需要量。根据检测过程不同,具体分为两种方法。 2.2氨基酸直接氧化法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摘要:目的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测定白菜、芹菜、菠菜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了解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用蒽酮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来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论 关键词:白菜;芹菜;菠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1 引言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可溶性蛋白是植物体内氮素存在的主要形式,其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的代谢和衰老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它与植物体维持渗透压抗脱水也有很大关系。 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芹菜属伞形科植物,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钠等,同时,具有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清肠利便、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健脑镇静的功效。菠菜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菠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矿物质,它对各种贫血症和糖尿病、肺结核、高血压、风火赤眼等诸多疾病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1.1材料 新鲜的白菜、芹菜、菠菜叶片(剪碎后各取0.5—1.0g) 2.1.2试剂 葡萄糖标准溶液(200ug/ml)、蒽酮试剂 2.1.3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剪刀;玻璃棒;滤纸;研钵 2.1.4测定方法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1.0 g (或干样粉5~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标准曲线制作:取6 支大试管,从0~5分别编号,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试剂管号 0 1 2 3 4 5 200ug/ml葡萄糖标准溶液(ml)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1.0 0.8 0.6 0.4 0.2 0 蒽酮试剂(ml) 5.0 5.0 5.0 5.0 5.0 5.0 葡萄糖量(ug)0 20 40 60 80 100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一) 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吸收峰为630 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设计 1 材料 12种源砂生槐叶片,2种处理,4个重复,共96个样。 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20 ml刻度试管,5 ml和1 ml刻度吸管,5 ml和1 ml的移液枪,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3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 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周,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100 ug/L蔗糖溶液: 1%蔗糖标准液:精确称取蔗糖1.0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加0.5 ml 浓硫酸,定容至刻度线。 100 ug/L蔗糖溶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 ml,加入到100 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 (3)浓硫酸(比重1.84)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管号 试剂 0 1,2 3,4 5,6 7,8 9,10 100μg.1-1蔗糖 0 0.2 0.4 0.6 0.8 1 /ml 水/ml 2 1.8 1.6 1.4 1.2 1 蔗糖量/μg 0 20 40 60 80 100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 蔬菜品质的高低。 一、目的: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二、原理 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糖醛或其衍生物,反应如下: 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进一步与蒽酮试剂缩合产生蓝绿色物质,其在可见光区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其光吸收值在一定范围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关系。 此法可用于单糖、寡糖和多糖的含量测定,并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于微量样品的测定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植物组织叶片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20ml具塞刻度试管(3支)漏斗100ml 容量瓶刻度试管试管架剪刀研钵

3.试剂: (1)200μg/ml标准葡萄糖:AR级葡萄糖100mg,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2)蒽酮试剂:1g蒽酮,用乙酸乙酯溶解,定容至50ml,棕色瓶避光处贮藏; (3)浓硫酸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20ml具寒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 在每管中均加入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地加入5ml浓H2SO4,摇匀后,打开试管塞,置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nm波长下比色,测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O D),以标准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2.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1克叶片,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3.糖含量测定 用移液管吸收1ml提取液于2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1ml水和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加入5ml浓H2SO4(注意: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盖上试管塞后,轻轻摇匀,再置沸水浴中10分钟(比色空白用2ml蒸馏水与0.5ml蒽酮试剂混合,并一同于沸水浴保温1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在波长620nm下比色,记录光密度值。查标准曲线上得知对应的葡萄糖含量(μg)。

第十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答案)

第十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填空题 1.样品消化、蒸馏、吸收、滴定 2.硫酸铜、硫酸钾 3.幸醇或液体石蜡 4.蓝绿色澄清透明体 5.蓝褐色 6.绿色、灰色、红色 7.蓝色、微红色 8.豆类、油料、米谷等作物种子及肉类 9.酚酞、游离、活性炭等吸附剂、电位滴定法 10.催化剂 11.提高溶液的沸点 12.先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清洗管口 13.H 3BO 3 液、标准HCl溶液 三、问答题 1.简述测定蛋白质的意义。 答:是食品的重要营养指标。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是评价食品质量高低的指标,还关系到人体健康。 不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可作为质量检验的一种重要手段。 2.说明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依据和原理,为什么测定结果为粗蛋白? 答: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H3BO3吸收后再以标准HCl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3.凯氏定氮法中的“消化”,其作用和原理是什么? 答:在消化反应中,为了加速蛋白质的分解,缩短消化时间, 原理: 硫酸钾:作为增温剂,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也可以加人硫酸钠、氯化钾等盐类来提高沸点,但效果不如硫酸钾。 硫酸铜CuSO4:作为催化剂,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做蒸馏时碱性指示剂)。 加氧化剂:如双氧水、次氯酸钾等加速有机物氧化速度。 4.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分析时,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按照操作顺序列出实验步骤,并简述每一步发生的实验现象,说明HCl的ml数能用来间接测定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答:步骤:①样品消化→②蒸馏→③吸收与滴定 (1)当有机物全部被消化完后,不再有硫酸亚铜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蓝绿色 (2)加热蒸馏释放出氨气 (3)绿色变成微红色 5.请论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 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 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 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 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 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 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 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 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 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 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 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 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 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μg/mL ):准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 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 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 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 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 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复习题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氨基酸;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氮素;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主要是测定其中的含氮量。 2.凯氏定氮法测定N元素含量时,样品与浓硫酸,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其中碳和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N最终转化为硫酸铵。 3.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消化剂是硫酸;消化时,凯氏烧瓶应倾斜45度角;温度控制时应先低温消化,待泡末停止产生后再加高温消化;消化结束时,凯氏烧瓶内的液体应呈透明蓝绿色;蒸馏过程中,接收瓶内的液体是硼酸;蛋白质测定所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是45%左右;所用的指示剂是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将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加入硼酸溶液中,溶液应显暗红色。 4.测氨基酸态氮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使氨基的碱性消失;氨基酸态氮含量测定的公式是X= c V×0.014×100/m 。 二、判断: 1.(√)凯氏定蛋法测蛋白质含量时,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C 2.(×)凯氏定氮法测氮含量时,消化中采用K2SO4作为催化剂。 3.(√)牛磺酸是一种氨基酸。 4.(√)氨基酸分析仪检测牛磺酸时,因为牛磺酸与强酸性树脂结合力不强,首先被洗脱下来。 三、单项选择题 1、凯氏定氮法只能测粗蛋白的含量是因为样品中常含有 A 、 D 、 E 、以及 F 等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故结果为粗蛋白质含量。 A 核酸、B无机氮、C 尿素、D生物碱、E含氮类脂、F含氮色素 2. (D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蒸馏前,若加碱后消化液呈蓝色,此时应。 A. 不必在意,马上进行蒸馏 B. 增加消化液用量 C. 加入适量的水 D. 增加氢氧化钠的用量 四、简答题 1.粗蛋白 答:粗蛋白是食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嘌呤、吡啶、尿素、硝酸盐和氨等。 2.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以蛋白质的折算数?消化中K2SO4和CuSO4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凯氏定氮法测得的是样品中N元素的含量,而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15~17%,只要乘以相应的折算系数就可以计算粗蛋白的含量,样品不同,折算系数有所差异,要视具体原料不同,选用不同的折算系数。 K2SO4可提高浓H2SO4的沸点,加快反应速度。CuSO4起到催化作用,也可加快反应速度 五、综合题 1、试述蛋白质测定的原理及样品消化过程所必须注意的事项。 答:⑴原理利用硫酸及催化剂与食品试样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C、H形成CO2及H2O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 淀粉的测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一、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 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 ,溶于50ml 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 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 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 ,在恒温下放置30min ,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 ,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 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30g ,共3份,或干材料。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ml 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 (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 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3.显色测定 吸取样品提取液于20ml 刻度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以下步骤与标准曲线测定相同,测定样品的光密度。 4.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mg/g)=3 10??? W n a V C 式中 C -标准方程求得糖量(μg); a -吸取样品液体积(ml);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5.5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5.1 概述 (1)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及测定意义 (2)蛋白质系数 (3)蛋白质测定方法 5.2 凯氏定氮法 5.3氨基酸氮的测定 自学引导题 1、蛋白质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国家标准是哪一种方法? 3、为什么说用凯氏定氮法测出的是粗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的测定意义 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对于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优化食品配方、指导经济核算及生产过程控制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所含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P、Cu、Fe、I等元素,但含氮则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蛋白质系数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含氮量也不同,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6.38。 蛋白质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样品中的总含氮量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白质的含量,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非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总氮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包含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以及含氮色素等非氮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这样的测定结果称为粗蛋白。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至今仍被作为标准检验方法。 此法可应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微量法及经改进后的改良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套微量凯氏定氮器。 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催化剂的常量、半微量、微量凯氏定氮法。 在凯氏法改良中主要的问题是,氮化合物中氮的完全氨化问题及缩短时间、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实验讲义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实验(查表计算法) (编写人: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甘露)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评分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对膳食中不同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评价膳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并提出膳食改进建议。 (二)实验原理 1. 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ami no acid pattern ):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为将该种食物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优质蛋白质(High Quality Protein):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 酸模式相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这种蛋白质也被称为优质蛋白质,如动物性蛋白质中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均属于优质蛋白。 参考蛋白(reference protein ):鸡蛋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表1 限制氨基酸(limiti ng ami no acid ,LAA):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 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 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者以此类推。 2. 氨基酸评分(Ami no Acid Score ,AAS):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推荐 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计算出比值,比值最低者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 3.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这些食物蛋白质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加接近人体氨基酸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植物可溶性糖的测定

植物组织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2015-8-16 一、目的: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用以研究体内能量储藏和渗透物质积累情况,检测范围为10-100ug/ml。因淀粉在超过45度可能糊化 水解,如果已知样品含淀粉较多,应考虑70%乙醇提取或冷水提取(不包括淀粉)或1:4盐酸水解(包括淀粉)。 二、样品前处理:鲜样要称重后105度烘干,称干重,计算含水量,粉碎。 三、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干样测定完含水量后,称取样品0.25g,或鲜样2.50g,放入250ml 消煮管中,加水100ml,调整消煮炉温度约150-160度,煮沸30分钟,冷却,加水定容, 取上清液过滤,滤液或离心上清液以水稀释适当倍数(5-10倍左右)待测。 注:西红柿总糖:取1ml匀浆,用水稀释1000倍,取2ml测定。 四、测定 4.5.1试剂配制: 4.5.1.1 80%硫酸:200ml水加入到1000ml烧杯中,在搅拌和水冷条件下,缓慢加入800ml浓硫酸,冷却备用。 4.5.1.2 蒽酮试剂:取2g蒽酮溶解到1000ml 80%(V/V)硫酸中,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蒽酮试剂当日配制使用。 4.5.1.3 100μg/ml 葡萄糖标准液制作:称取0.0100g无水葡萄糖(分子量180.16)或者1水葡萄糖(分子量198.18)0.0110g溶于水中,加0.5ml浓硫酸,定容100ml。 4.5.2标准曲线 浓度μg/ml(ppm) 0 20 40 60 80 100 样品ml 葡萄糖标准液(ml) 0 0.4 0.8 1.2 1.6 2 2 水 2 1.6 1.2 0.8 0.4 0 蒽酮试剂ml 8 4.5.3 总糖测定:取2ml提取液于试管中,在冷水浴中加8ml蒽酮试剂,沸水浴5分钟,取出迅速冷却,于625nm测定含糖量。同时取上表标准液2ml加8ml蒽酮同样测定。如果含糖量太低,可适当减低稀释倍数,如果糖含量太,可适当增加稀释倍数。此方法适于含糖量1-10%样品的测定,如果超过此含量,需稀释后测定,低于此含量,需增加称量样品。 4.5.4计算:糖%(干重)=测定浓度(ppm)*稀释倍数*提取体积ml/10000/w(g) 注意事项: 1、本方法能够测定所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等,不能有残渣进入分析系统。 2、加热时间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少量样品测定可以使用浓硫酸配制蒽酮试剂,加入样品后直接水浴,但如果样品量大,操作时间较长,需用80%硫酸配制蒽酮试剂,以减少发热,但要保证硫酸终浓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