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还原知识于生活本身巧构良好的生活课堂

还原知识于生活本身巧构良好的生活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4654018.html,

还原知识于生活本身巧构良好的生活课堂

作者:李池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3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师追求的完美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在现实的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如何成就“良好”与“不同”,我认为还原知识的生活本身,构建良好的生活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怎样去“还原”和“构建”?我觉得应该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教材是还原知识于生活的主线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一条还原知识于生活的主线。只要我们把握好这条主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构建良好的生活课堂,我相信课堂的高效是一目了然的。

今年新版的北师大版的一年级数学教材,生活性体现得更充分。如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快乐的午餐→动物乐园。这样的选材,可谓独具匠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条线索。只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本单元的知识就会轻松掌握。

二、学生是还原知识于生活的主体

孔凡哲教授指出:“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学生如果不积极走进生活,去挖掘、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无论你教师怎样去创设生活情境来组织教学,其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我今年在教学四年级“旋转与角”时,上课前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学具:能够通过旋转,产生不同的角。上课时我来检查学生的学具时,各种各样的学具让我大吃一惊:有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用两张硬纸条自制的活动角;有锈迹斑斑的小闹钟;有竹制的快板;有木制的单杠……这些学具无疑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经过充分的思考做出来的。有了这些学具,旋转产生的各种角及其特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早就掌握了。此时,我来上新课,只不过是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得到不断地增强。黄龙山做的单杠学具,在学习的同时流露出对高年级同学能够翻过单杠的羡慕,是对体操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