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目视解译的实验报告

目视解译的实验报告

目视解译的实验报告
目视解译的实验报告

湖北科技学院

遥感地学实验报告

姓名:王双琴

学号:135221012

时间:2016.6.24

1)实验目的

熟悉Arcmap软件操作,通过图像的融合,裁剪,镶嵌了解Arcmap的强大功能。

通过ENVI实现对图像的解译,完成用地类型分类的工作。

2)实验步骤

1.使用ENVI软件,选取39和40两块地类的地图,分别选取345波段,分别进行

融合,R使用bang1,g使用bang2,b使用bang3进行显示,得到最终结果,保存

在文件夹内。

过程截图:

2.打开Arcmap,添加数据,将我们用ENVI得到的地图添加进去,因为我们所做崇

阳的地图范围在39和40这两个地图的结合部分,所以利用Arcmap进行镶嵌,

打开地图数据工具中的镶嵌,输入为39.输出为40,选择保存路径,点击OK。即

可得到镶嵌成功之后的地图,用镶嵌之后的地图进行裁剪,打开裁剪,输入镶嵌

后的地图,输出结果,即可得到崇阳的标准地图DAT文件。

3.用ENVI软件打开得到的DAT文件,使用BASIC里面的ROI_TYPE,使用NEW region对崇阳的土地进行分类。依次分为林地、裸地、建筑用地、水域、耕地,选取每个地类的样本点,要在地图上均匀分布,样本点选好以后进行保存,在ROL_TYPE中的SAVE AS 中进行保存,并且每个分析之后的数值要大于1.8才算合格。然后输出最终结果。

过程截图:

3)实验平台:Arcmap ENVI

4)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觉得我对于Arcmap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对ENVI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次实验内容的实质就是完成遥感图像的目标解译过程,目视解译的精确度是很小的,也只是提供我们进行实验,这次实验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图像的裁剪这部分,我们所做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多了一个镶嵌的步骤,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

好的锻炼机会,能够使我们更加熟练和领略Arcmap 的强大功能,然后就是后期选取样本点,因为考虑到还是需要一定的精确度,样本点的选取存在许多误差,一有可能是地图本身不清晰的因素,二也属于同学们作图不够精确导致而成,不过最后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还是一一将问题解决。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名词解释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 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 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答:方法: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综合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地学分析法

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标志

周炼清,王珂,史舟,王人潮 根据融合后的QuickBird影像上各种地物的形状、色调、阴影、纹理、位置及大小等特征和成图参考材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并参照全国土地资源分类标准进行初步编码,制订基于QuickBird的遥感影像地物目视解译和判读分析依据。屏幕矢量化采用容差格网技术 目标地物目视解译和判读分析依据 2. 2008—基于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在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的应用———以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为例 对利用QuickBird来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过程中建立解译标志以及目视判读的难点与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土地分类标准以国土资源部《土地分类》(试行)为基础,参照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及《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方案》,结合快鸟可解译的程度,制定了分类标准。 成果影像图 在经计算机处理后的影像图上,标注地理要素,如县名、乡名、河流名、山峰名,勾绘境界,绘制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叠合土地整理区地学建议,添加图框、图名、图例等整饰,最终形成信息丰富、可读性强、实景性的成果影像图。 解译标志是遥感图象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它是室内解译的依据。解译标志分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型和位置与周围的关系等;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推断与目标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3]。研究区详细解译标志及分类(见表1)。 影像目视判读在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以红水河流域贵州省册亨县纳牙村为例 陈阳波,田建林 依照调查目标,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果园地、林地、草地、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等。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图像,图像清晰、色彩饱和、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二.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本人在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材料;2.遥感影像整体判读;3.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4.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色调、色斑、纹理等)特征,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5.识别并建立各类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6.应用Coreldraw9软件绘制目视解译成果,并对解译图进行整饰加工7.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三.解译标志1.水系(河流、湖泊)地物识别标志水系主要分布于负地形即沟谷和地势低洼地区,根据水系遥感影像的色彩和形状来识别,水系遥感影象色彩为蓝色,线状分布的为河流,影象上为面状分布(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为湖泊。2.岩石类型的识别标志(1)沉积岩的识别在遥感影象西北和东部区域,色彩呈条带状展布(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成层性),色调居中,为黄褐色,根据资料知个旧地区发育有个旧组灰岩,故可将黄褐色区域解译为个旧组灰岩。遥感影象图的北东角为负地形,色彩斑杂,色调低,据此可知岩石类型反射率较低,岩石疏松所以判别为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2)岩浆岩的识别标志色调最深,为红褐色,与周围岩石的色调截然不同,近圆形分布,为环形构造,中部地区解译为岩浆岩。(3)哀牢山变质岩的识别标志在影象图的西南角,色调深与岩浆岩的色调相似,但是该区的岩块被分割成棱角明显的块状,地面比较破碎。沿着这些区域的裂隙发育的水系,交汇、弯处不太自然,成之字形。3、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断层在遥感影象上表现为线性影象。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即线性的色调与两侧的岩层色调明显的不同;二是两种不同色调的分界面呈线状延伸。地貌标志一连串负地形呈线状排列;水系标志河谷异常平直。据上述标志可解译断层构造如图1分布。四.解译结果说明该地区综合解译结果见图1,解译内容主要有①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山峰等);②岩石大类(沉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浆岩如花岗岩,变质岩如哀牢山群);③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自然地理河流主要发育于本区的东北部,湖泊分布于东南地区。岩石大类在本区的西南角分布有哀牢山群变质岩,北部和东南部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它们的分布如图所示。在本区的北东和北西分布有第四纪松

ERDAS和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

ERDAS与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转) 研究技术路线

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 建立解译标志 参照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结合本次工作的实际要求,将土地利用类型归结为六个一级分类,即耕地,林地, 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并对六类进行编码。解译标志建立如下表1所示: 表1 土地利用类型采样表 纹理比较细腻,并且呈块状 有规则分布,地块边缘比较 清晰 纹理形状规则,颜色为粉色 影像纹理略呈颗粒状。颜色 为浅绿或深绿色。一般都在 山坡出现,可以清楚地看见 山坡线 颜色为浅绿色,纹理比较粗 糙。分布于河流、湖泊、水 库两侧。

城市绿地主要为草地 为浅绿色或绿色 零星分布 影像呈紫或浅紫色,内部有白点状分布,街区道路轮廓有时可见。 影像呈蓝或深蓝色。主要在主城区。 河流轮廓清晰,呈深蓝色。 湖泊轮廓清晰,呈深蓝色。水库有库坝。 在居民地或农田周围,有明显的溏围。水面面积较小。呈小块状分布。 主要分布于山区,暗红色或紫红色间加载着黄绿色,轮廓较清晰。

沼泽地一般位于河流、湖泊、水库 的边缘或枝杈上,影像呈紫 红色,纹理不规则。易与天 然牧草地混淆,纹理较天然 牧草地细腻。 在ArcMap中进行目视解译 加载数据 打开ArcMap后,分别加载影像数据和面状矢量数据bj_polygon,并把影像数据的波段调整为5,4,3显示, bj_polygon调整为Hollow形式的显示(即边线).见下图1 最后保存工作状态为MXD文件(每次退出工作状态均要保存),名字命名为ClassBeijing1991.mxd(以1991年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011 学号:20213025900 姓名:李祥指导老师:刘继琳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 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 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 3. 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 4. 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 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

一)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1)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 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 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 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 3) 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 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二)

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解译的对比分析 ——以扎赉特旗玉米地为例 土地资源管理塔娜 20134017048 摘要: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东北部,扎赉特旗是农业大旗农业资源丰富,具有绿色、无污染的显著特点。全旗现有耕地289万亩和宜农荒地50万亩。这里生产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小麦、马铃薯、葵花等农作物,特别是玉米和大豆久负盛名,玉米年产达5亿公斤。其东南平原较适宜农耕、且玉米地集中分布地区。本文在了解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的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的方法对扎赉特旗玉米地的遥感图像进行了解译,从而知道两种解译方法的优缺点和各自适宜应用的领域。 关键词: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计算机解译,玉米地

随着遥感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更有用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的民用场合用到遥感图像,包括资源调查、自然灾害观测、大气气象预报、农作物面积计算等,由于不同场合对遥感图像的应用对遥感图像的解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遥感图像中重要的环节图像解译也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人工目视判断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在遥感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获取地物类属的过程。 遥感图像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图像的解译可分为两种: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解译。 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又称目视判断,或目视判译,它指专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的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地学专题地图,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读出遥感图像中有哪些地物,他们分布在哪里,并对其数量特征给予粗略的估计。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构成了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像的基础。目视解译的主要步骤是: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一)目视解译的方法 ①直接判读法: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断直接标志,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包括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 ②对比分析法:包括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空间对比分析法和时相动态对比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是在同一遥感影像上,由已知地物推出为指目标地物的方法。空间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待判读区域的特点,判读者选择另一个熟悉的与遥感图像区域特征类似的影像,将两个影像对比分析,有已知影响为依据判读未知影像的一种方法。时相动态对比法是利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成像的遥感影像加以对比分析,了解同一目标地物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 ③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根据专题图或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④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的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遥感实习Landsat影像数据下载导入目视解译与分析

LT5——landsat5号卫星;130——条带号;42——行编号;20011320——获取日期;BKT——接站代码;00——产品级别; 1.打开ENVI软件,选择ENVI 5.0 Classic。 2.把下载影像的1、2、3、4、5、6、7波段进行加载,以多波段组合方式将原始的GeoTIFF格式的LandsatTM/ETM+数据转换为ENVI标准格式。 步骤: 选择basic tool> layer stacking,弹出Layer Stacking Parameters对话框,点击Import File按钮,将出现Layer Stacking Input File对话框。点击open加载1~7波段文件。

单击Reorder将1~7波段按顺序排列,上下拖动即可,选择影像输出路径后点OK。

3、利用ENVI的显示窗口(Display)打开影像,分别选取 4、3、2和3、2、1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和真彩色合成 步骤: 在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中,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的文件名,选中要打开的影像。选择RGB Color彩色影像显示:用鼠标左键分别依次点击(4、3、2)要进行假彩色合成的波段组合,点load RGB。重新选择3、2、1波段组合,打开第二幅真彩色影像(已打开一幅影像,则点击New Display),打开一个新窗口。点击Load RGB,将第二幅影像加载到一个显示窗口中。对比真假彩色影像上地物的差别。(左:假彩色;右:真彩色) 在小窗口点击tools>link>link displays>OK连接两个窗口。在显示窗口中观察不同波段组合的影像中地物的色调变化。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精选范文: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共2篇)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等。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图像,图像清晰、色彩饱和、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二.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本人在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材料;2. 遥感影像整体判读;3. 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4. 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色调、色斑、纹理等)特征,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5. 识别并建立各类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6.应用coreldraw9软件绘制目视解译成果,并对解译图进行整饰加工7. 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三.解译标志1.水系(河流、湖泊)地物识别标志:水系主要分布于负地形即沟谷和地势低洼地区,根据水系遥感影像的色彩和形状来识别,水系遥感影象色彩为蓝色,线状分布的为河流,影象上为面状分布(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为湖泊。2.岩石类型的识别标志:(1)沉积岩的识别:在遥感影象西北和东部区域,色彩呈条带状展布(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成层性),色调居中,为黄褐色,根据资料知个旧地区发育有个旧组灰岩,故可将黄褐色区域解译为个旧组灰岩。遥感影象图的北东角为负地形,色彩斑杂,色调低,据此可知岩石类型反射率较低,岩石疏松所以判别为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2)岩浆岩的识别标志:色调最深,为红褐色,与周围岩石的色调截然不同,近圆形分布,为环形构造,中部地区解译为岩浆岩。(3)哀牢山变质岩的识别标志:在影象图的西南角,色调深与岩浆岩的色调相似,但是该区的岩块被分割成棱角明显的块状,地面比较破碎。沿着这些区域的裂隙发育的水系,交汇、弯处不太自然,成之字形。3、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断层在遥感影象上表现为线性影象。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即线性的色调与两侧的岩层色调明显的不同;二是两种不同色调的分界面呈线状延伸。地貌标志:一连串负地形呈线状排列;水系标志:河谷异常平直。据上述标志可解译断层构造如图1分布。四.解译结果说明该地区综合解译结果见图1,解译内容主要有:①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山峰等);②岩石大类(沉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浆岩如花岗岩,变质岩如哀牢山群);③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自然地理:河流主要发育于本区的东北部,湖泊分布于东南地区。岩石大类:在本区的西南角分布有哀牢山群变质岩,北部和东南部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它们的分布如图所示。在本区的北东和北西分布有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岩浆岩构造:本区中部有花岗岩体,岩体围岩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和第三纪地层断裂构造:本区发育3条大断裂:西部地区花岗岩体左侧南北走向的大断裂;花岗岩体右侧近南北走向的大断裂,可看出岩体发育于两条断层之间并受岩体控制。根据断裂两侧三叠统个旧组灰岩遥感影象中条纹的相对错动,可知北东角第四系与个旧组灰岩之间的大断裂为左行断裂。花岗岩体中部还发育次级断裂,走向大致为南北向。五.结束语遥感这门课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遥感这门技术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几次实习,我初探了遥感解译的奥妙,感受了遥感技术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遥感解译的方法与技巧。最后,我衷心的感谢陈建国和夏庆霖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共2篇)]篇一: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 实习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高伟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流程,能够对zy3影像和etm+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学会建立实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 3.学会arcgis与envi5.1软件的操作,进行数字化成图,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数据与软件 1.实习数据:经过校正和融合之后的基准影像数据,2013年的zy3影像和etm+影像。 2.实习软件:Envi5.1与arcgis. 三.实习内容 (一)土地利用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是只能够反映土地利用信息的遥感图像特征,它包括各类地块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形、位置及相互关系等。 1.大小:指在二维空间上对各地类地块尺寸或面积的测量。 2.形状:指某一个地块的形态、结构和轮廓。 3.色调:指图像上各种土地利用状态的色彩或相对亮度。 4.阴影:指阳光被某种土地利用形式遮挡而产生的影子。 5.纹理:指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出的各种土地利用状态 的细纹或重复出现的图案。

6.图型:指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型 结构。 7.位置及周围关系:指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及相 互间的关系,据此可以识别一些土地利用形式。 (二)目视解译流程 (三)内业判读 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遥感系统知识、地理区域知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1.图像解译 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

GIS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教程

实验二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 一、实验要求 1.了解shape格式的矢量文件 了解shape文件格式,包括文件结构及用途等,学会shape文件的复制、粘贴、命名、及使用方法。 2.创建shape文件 分别创建点、线、面shape文件。 要求:投影系统以沈阳农业大学quickbird影像为基准 3.shape文件的图形编辑 各类shape图形的创建、裁切及合并,设定捕捉。 4.shape文件的属性编辑 属性表字段的添加和删除,属性表记录与图形的对应方式及选择方法,属性表记录数据的编辑。 5.Shape文件向coverage文件的格式转换及拓扑 了解转换方法及应用范畴 6.绘制沈阳农业大学校内重点建筑、面shape文件并拓扑 绘制包括操场、宿舍、教学楼、绿地、实验用地在内的面文件 进行格式转换和拓扑 7.实验结果一:基本地理数据统计及汇总 对6中所绘制地物面状地物标注其左上、右下坐标点并进行面积、周长的统计,线状地物标注起始坐标点并进行长度统计,填入下列表格(小数点后取1位数字): 表3-1 实验三面状地物基本信息汇总表 单位(m m2) 8.实验结果二:将农大解译图截图插入实验结果中 加上label标注。 二、实验步骤 (步骤的文字描述、命令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抓图等内容)

1.shape文件包含四个文件,文件后缀分别是 在粘贴、复制、改名时需要全部编辑,否则就是不对的 2. 创建shape文件 分别创建点、线、面shape文件。 要求:投影系统以沈阳农业大学quickbird影像为基准 步骤如下图所示 先在左边的文件列表内选择好存储位置,在进行创建文件 编写创建文件名,和文件的点、线、面格式 注意import里要选择基准图像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嘉应学院地科院 《遥感导论》课程 实验报告 班级:1603 学号:161080142 姓名:郑秋彦 指导教师:朱长柏 成绩: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影像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影像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 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4. 了解和认识影像对地物的表现 5. 掌握GIS软件的数字化功能、基本统计功能、空间分析功能。 二、实验数据和软件 1、实验数据:栅格数据(aaa1.tif、嘉应学院.jpg)、地图文档(无标题.mxd) 2、软件:ArcGis10.2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打开并显示图像 1)打开arcgis的arcmap点击文件,新建地图文档文档 (2)点击工具栏的【窗口】,选择【目录】,在目录连接到数据所在文件加,添加

3)再将aaa1.tif图拉进空白窗口,(如果内容列表出现红色感叹号,点击感叹号,选择放置aaa1.tif栅格数据路径,点击添加) 得到下图:

2、创建面要素 1)在目录连接到的文件夹上右键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右键新建【要素数据集】 2)在【下一步】,点击【添加坐标系】导入

4)添加aaa.tif,后面两步默认选择,点击【完成】 5)在创建好的【要素数据集】上右键新建【要素类】,然后填写名称,要素类型选择【面要素】 6)下一步,在【新建要素类】对话框添加TYPE,NAME字段名,数据类型都选择文本,在【字段属性】的长度都填上10,点击完成

7)在内容列表的面要素上右键【编辑要素】,点击【开始编辑】,在编辑工具栏,点击【编辑器】的编辑窗口,选择【创建要素】,然后出现【创建要素】对话框,点击你的面要素,在【构造工具】下选择【矩形】,在编辑窗口鼠标光标变成一个十字右下角带矩形的光标

影像人工目视解译流程

2011年影像人工目视解译流程 (请认真阅读完文档后再行解译) 一、理论准备 1.检查影像时相。确定影像季节性变化,云南旱地4-10月为作物生长期,11-3月为 无作物期。解译时注意影像变化; 2.云南省坡向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水分温度较北坡高,森林密集; 3.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阳坡一般为疏林地,阴坡一般为灌木林; 4.投影类型: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参数:椭球体为 Krasovsky,中央经线 为东经 110°,双标准纬线为北纬 25°和北纬 47°,投影起始纬度 12°,中央经线偏差和起始点偏差都为0。 二、新建图层文件 方案一: 1.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无规则。 2.新建要素数据集,命名无规则,导入影像地理坐标系统(从影像坐标系统 导入)默认默认-。检查坐标系统(投影类型、参数、 椭球体等)是否正确。 3.新建要素类图层,命名为Id+行政区号(如:Id532101),影 像坐标系统,默认,建立字段如下:字段名:id,数据类型:double。。 4.开始编辑(至第三项)。 5.编辑完成后,在Catalog里找到当前文件名,右键导出为COVERAGE即可。 方案二: 直接新建SHAPE 格式文件进行解译,后转换为COVERAGE格式即可。 三、解译过程 1.打开图层,叠上县界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县界解译时必须超过县边界。 2.参照往年矢量图层与影像解译标志库进行人工目视解译。 3.解译原则,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尽量详细。 4.不确定地物类型的尽量参照往年矢量确定,或者通过谷歌影像确定。勾勒时以最小 地块为原则,划分尽量为最小块,最小影像像元面状地物为4*4,线状地物为2*6。河流明显的区域先勾河流,保持同一县域境内连续,支流不明显可以不作勾划,但主干一定保持完整。道路与铁路可见的必须勾出。 5.解译完成后,利用县界剪裁解译图层,保证解译县界与所给县界的边界一致性。操 作步骤为:打开ArcToolBox,——

目视解译过程

遥感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目视解译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目视解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且根据目视解译结果制作简单的地图 实验准备:西南大学Quickbird遥感图像,实地考察,Arcmap软件 操作步骤及结果: 1、打开Arcmap软件,点击Arccatalog,在文件夹中 找到原始图片,注意不要在此将其打开,将原始 图片直接拖动到layer上,此处要将其改为4,3, 2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图像。 2、在Arccatalog中,右键New →Floder(文件夹) 将其重命名→New→shapefile→ point(点)polyline(线)polygon(面、范围)。注 意此处的投影选择直接选择原图投影一样。做完 之后直接拖到layer里。 3、对Point、道路(线)、建筑(面)分别点右键, 在其属性表(Attribute)→options→add→ fieldname→text 4、对Point、道路(线)、建筑(面、范围)修改其 属性,将Point变成小红旗…

5、软件上方的空白处点右键→editor→找到edite 选择开始编辑→先确定要编辑的范围→target: 点,开始编辑点→target:道路→target:建筑。 注意在属性中将每一个点、道路、建筑物的名称 输入。 6、将每一处的名称显示出来:先在属性中将name 打√,然后room to layer 7、View中点击layout view,然后将图片还原成3、 2、1波段的真彩色波段 8、输出图片export…,然后插入标题,图例,比例 尺,指北针。得到图一 9、也可以在7时候直接将底图去掉,在进行第8步, 得到图二。

目视解译[1]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理 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这些都称为判读或解译标志。解译标志包括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1 直接判读标志 (1)形状影像的形状是指物体的一般形式或在轮廓上的反映。各种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特有的辐射特性。同种物体在图象上有相同的灰度特征,这些同灰度的像素在图象上的分布就构成与物体相似的形状。随着图像比例尺的变化,“形状”的含义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大比例尺图像上所代表的是物体本身的几何形状,而小比例尺图象上则表示同类物体的分布形状。有些物体的形状非常特殊,其平面图形是该物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生要标志,有时甚至是关键,所以“形状”是判读的重要工具。 (2)大小物体在图像上的大小也是判读标志之一。“大小”的含义随图像比例尺的变化而不同:大比例尺图像上,量测的是单个物体的大小,而小比例尺图像上,只能量测同类物体分布范围的大小。 (3)颜色和色调颜色一般指彩色图像而言,当彩色摄影和假彩色合成技术发展起来之后,颜色的差别可以进一步反映了地物间的细小差别,为判读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人眼对彩色的分辨能力远比对黑白色调差的分辨率能力强,因而颜色可作为彩色图像判读的标志。对多波段彩色合成图像的判读,往往可依据颜色的差别来确定地物与地物间或地物与背景间的边缘线,从而区分出各类物体。色调是人眼对图像灰度大小的生理感受。人眼不能确切地分辨出灰度值,但能感受到灰度大小的变化,灰度大者色调深,灰度小者色调浅。图像色调的深与浅,与物体的辐射特性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情况下,反射率高的物体,接收的能量大,图像的色调就浅;反之则深。因此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图像上色调的差异即是不同物体在图像上的反映。 (4)阴影阴影的形式与物体辐射能量的方向有关,对反射辐射能来说与方向反射因子有关。在导出辐射传输方程式时,是把地表当作朗伯反射体看;而实际上地表的坡向和坡度都严重影响传感器方向的反射能量大小,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都使图像上产生阴影。阴影有本影和落影之分。本影是象片上地物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象片上的构象。阴影会对目视判读产生相互矛盾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阴影的立体感,判读地形地貌特征,大比例尺图像上,还可利用阴影判读物体的侧视图形,按落影的长和成像时间的太阳高度角量测物体的高度、单株树木的干粗等。另一方面,阴影区中的物体不易判读甚至根本无法判读。 (5)位置自然界的物体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是相互依存的。例如桥梁与道路和水系,居民地与道路,土质与植被,地貌与地质等。因此物体所处的位置也是帮助判读人员确定物体属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6)结构(图案)指自然界与人文特征重复出现的排列格式,如农业复合体(农田与果园),地形特征,建筑物布局等组成一定的格式。 (7)纹理纹理指微色调的变化,纹理特征有光滑的、波纹形的、斑纹形的、线性的和不规则的等多种形态。利用纹理特征可以区分色调总体相同的两类物体,纹理也可以作为分类图像再细分的基本准则。 (8)分辨率分辩率比其他许多图像特征(标志),更取决于遥感系统本身,而与物体的特性关系则小些。传感器本身因素包括性能、设计要求和遥感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以及获取数据以后的处理等。当图像上的物体小于图像分辨率时,则不能进行判读。 (9)立体外貌对有一定重叠度图像,可以进行立体观察。各物体的立体外貌,在立体模型中的显示与真实情况相似。当其他标志都相同或相近时,立体外貌则是很好的判读标志。以上这些直接判读标志,虽然在图像上都可以直接判读出来,即能直接确定物体的属性。但对

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

第五章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 ·名词解释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 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 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答:方法: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综合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地学分析法

ENVI目视解译操作文档

遥感原理实验二 实验目的 了解目视解译的原理,掌握目视解译的方法和步骤,能进行一些实际图像的判读。 实验数据 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计算0种组合的熵值的结果表明,由一个可见光波段、一个中红外波段及第4波段组合而成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最佳。 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TM图像的光谱信息特征与最佳波段组合》-戴昌达,环境遥感,1989.12 实验原理及内容: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人们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探测目标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是人们通

过遥感技术获取目标信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根据地物色调、图形、大小、阴影、纹理、布局、图案等解译标志对实验数据进行信息提取,解译出影像所包含的深层信息。 实验步骤 1.影像解译发展历程: 目前我们所用到的影像都是基于数字的,下面是影像信息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目前这四类方法共存: 人工目视解译;基于光谱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面向对象特征的自动提取 2.目视解译一般程序: ①了解影像的辅助信息:即熟悉获取影像的平台、遥感器,成像方式,成像日期、季节,所包括的地区范围,影像的比例尺,空间分辨率,彩色合成方案等等,了解可解译的程度。 ②分析已知专业资料:目视解译的最基本方法是从“已知”到“未知”,所谓“已知”就是已有相关资料或解译者已掌握的地面实况,将这些地面实况资料与影像对应分析,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③建立解译标志:根据影像特征,即形状、大小、阴影、色调、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建立起影像和实地目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④预解译: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根据解译标志对影像进行解译,勾绘类型界线,标注地物类别,形成预解译图。 ⑤地面详细调查:在室内预解译的图件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或者难以确定的类型,就需要野外实地调查与检证。包括地面路线勘察,采集样品(例如岩石标本,植被样方,土壤剖面,水质分析等等),着重解决未知地区的解译成果是否正确。 ⑥详细解译: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结果,修正预解译图中的错误,确定未知类型,细化预解译图,形成正式的解译原图。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 一、实验目的 从不同地物的影像特征理解色调、形态、水系、影纹图案、植被等特征,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则和方法,熟悉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掌握利用RS软件进行遥感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内容 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2、遥感图像解译分析。 三、实验条件 电脑、ENVI4.5软件。嘉应学院遥感影像。 四、实验要求 1、对嘉应学院遥感影像截取岛内区域进行遥感解译分析,根据色调、形态、纹理、水系等认识图像上不同地物,并在ENVI中分别提取水体、居民区、植被信息,并保存为shp格式文件 2、简述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有哪些?植被、居民地(点)、河流水系的解译标志分别是什么? 五、实验步骤 1、启动ENVI软件,从文件菜单打开影像。 2、观察影像上不同地物的图像特征,根据色调、形态、影纹图案、水系等特征,对图像进行遥感解译分析,建立不同地物的解译标志。 3、利用ENVI软件的矢量层编辑功能进行遥感制图,具体步骤: (1)从主图像窗口的文件菜单中创建矢量文件。 从File > Create New Vector File ,打开 New Voctor Lsyer Paramters 对话框,输入矢量层文件名,保存路径。

(2)在打开的矢量参数对话框中,从“Mode ”选择“Add New Vector”,设置“Current Layer”颜色,在主图像窗口中点击右键,打开快捷菜单,从矢量类型中选择点、线或面。

(3)在主图像窗口中用鼠标勾绘感兴趣区地物的边界,在结束点击鼠标右键。击右键选“Accept New polygon(polyline或point),如图5。重复以上步骤,绘制需要制图的地物。 (4)保存制图矢量文件。 在“Voctor Paramters”窗口文件菜单中选 Exprot Active Layer to ROIs 或 Exprot Active Layer to Shapfiles 保存为感兴趣区文件,或ArcGis 的 shp 格式文件。截图

目视解译

河南土地利用解译标志 (1)耕地:工分割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矩行斑块是影像判读的重要标志。 耕地主要有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 水田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及黄河沿岸,种植水稻,其几何特征较明显,田块呈条带状,色调比较均匀,青色、深红色调,影像结构细腻; 旱地分布广泛,是主要耕地类型,主要分布在各个县市的平原地区(就地貌类型而言属于冲积、洪积平原) ,主要作物类型为小麦、玉米、蔬菜等,其影像形态呈较大斑块状,边界比较清楚,色调较复杂,一般为褐色、青色,影像结构比较均匀,颗粒比水田要粗糙; (2)园地:园林的行株距特征明显,且呈点阵式排列。在平原区,园地多为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在丘陵山地则因地势而异。 (3)林地: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讲,原始次生林地一般分布在深山区(中、高山地),人工林(包括机播造林)多分布在浅山区(低山、丘陵地),防护林多与沙丘地有关。由于乔木类树干、树冠高、大、立体感强、影像粗糙。 林地的影像特征表现为边界比较模糊,形状不规则,在标准假彩色遥感影像上呈深红、红色调,影像结构比较粗糙; (4)牧草地: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讲,草场草地一般分布在浅山丘陵区,高原荒漠区。在内地,其分布多与石质低山有关。由于草丛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乔木,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则小于乔木。所以在全色影像上呈浅色调、在彩红外影像上呈桔红色。 (5)居民及工矿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影像反映的主要特征为棋盘格状的纹理结构;农村居民用地影像特征是规模小而分散,居民点之间有道路相连,在丘陵山区,居民点多沿山谷中的侵蚀堆积阶地分布,由于村庄外围植被较多,故实际面积有所扩大。 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或盆地中,居民地几何形状明显,边界比较清楚,一般呈青灰、灰、浅灰色调,影像结构较粗;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镇边缘地带,呈灰白色、蓝白色,色调较均匀,但影像结构粗糙; (6)交通用地:多属于线状地物,影像比较容易区分。如机场有跑道;铁路多为灰黑色带状弯曲半径较大,线路平直,并有交叉道、车站等附属建筑物;公路多呈白色或浅色调,转弯处要急一些,农村道路通畅不规则,宽度也不等,干燥时,影像呈白色细带状,雨后含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