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天门操作评分标准A

开天门操作评分标准A

开天门操作评分标准A
开天门操作评分标准A

开天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开天门法

1、疗效作用:

(1)疏风解表、明目。

(2)开窍醒脑。

2、作用原理:主要是刺激末梢神经,使机体产生感应,疏通经络,

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安全舒适,解除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即使无病通过按摩也可以增强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3、禁忌症:凡有头部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过敏的病人禁用此

法。

4、适应症:外感头痛、头胀、内伤、失眠、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

5、开天门的几个穴位的定位:

(1)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2)印堂:两眉头连线的重点

(3)头维:额角发迹直上0.5寸

(4)攒竹:眉头凹陷中

(5)丝空竹:眉梢处凹陷中

(6)百会:后发际直上7寸(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7)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约1寸处凹陷中

(8)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

(9)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线的中点处

(10)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 (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记录内容与方法 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 根据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判断患者的肌力等级,并分析造成肌力障碍的原因。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测试两大类,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于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后有所改进。评定时采用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1)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2),要求受试者在标准测试体位下,即在减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时主要的依据因素包括:①检查者施加的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比;②肌肉能否抗重力运动;③关节能否做全范围运动;④关节运动主动肌有无收缩。 表5-1 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与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得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得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 检查得就是动作得主动肌与协同肌 熟练得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得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得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得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得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得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得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得收缩Array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得与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得AROM与PROM 确定被检查者得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得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得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得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得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与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得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得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得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得方向要与肌肉用力得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得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实用参考]肌力测定方法.doc

1.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肌力评定量表

(一)Lovett分级法 (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 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 (1)重力因素 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 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 (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首先应采用重力检查(垂直向上抗重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主动收 缩);若能完成,则进一步观察其抗阻收缩情况和所完成的抗阻收缩水平能否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4 +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3 +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一定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充分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中等程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轻度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强力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1 触诊能发现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

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 姓名: 培训专业: 送培单位: 分 解 分 3 总 分 得 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1.操作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5 2 者准备 2 用物准备:硬木板 1块、纱布(弯盘、蹅脚板)等。 复苏目标:操作快速有效恢复猝死患者呼吸循环和意识。 现场安全性判断: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1 2.计划 1 ①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轻拍重唤,两侧呼唤“同志,你 怎么了?”口述无意识。 5 ②判断患者呼吸、颈动脉搏动:通过眼看:胸部有无起伏,无起伏表示呼吸停 止。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 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 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 3.评估 患者及 呼救 25 15 5 如无意识、呼吸、脉搏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 打 120/或通知医生,准备除颤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 C-A-B )。 胸外心脏按压:C ①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外伤患者保护颈椎),检查是否硬板床, 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 曲,去枕; ② ③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交界处或剑突上 2指处;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 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 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抬起时胸壁充分回弹; 按压幅度:5~6cm ; 20 ④ ⑤ 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按压 30次后执行“A ” 开放气道:A 15 15 ①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 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颌、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人工呼吸:B 4.操作 55 要点 (口对口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 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 1s )。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 抬起。吹气量 500~600ml 。吹毕,松开鼻孔 1-2s ,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 见胸廓抬起即可。吹气两口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简易呼吸器使用):使用 E-C 手法压紧球囊面罩,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单手按压气囊到底,送气量 500~600ml ,送气时间 1s 。 2次人工呼吸时间小于 10秒 按胸外按压:呼吸比率 30:2,CAB 程序操作 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颈 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 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 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5 复苏成功,安置患者,协助转医院/或继续抢救,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变化。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症 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肌萎缩: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源性肌无力: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正常人群: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肌力评定————禁忌证 关节不稳 骨折未愈合 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严重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急性扭伤 骨关节肿瘤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它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评定————适应症 失用性: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周围性神经损伤:降低,弛缓性瘫痪 中枢性神经损伤:增高,痉挛性瘫痪 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时、运动后、饱餐后不宜进行 必须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防止替代动作 先查健侧后查患侧,两侧对比 先抗重力后抗阻力,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应加在被测关节的远端(不是肢体的远端) 肌张力评定————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 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按测试要求的动作方式及用力程度,正确地进行肌张力检查 测试前摆放好体位 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进行左右侧对比 室温应保持在22~24℃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原因 关节内 结构异常 先天性发育 游离体 损伤 关节内骨折 半月板 韧带 关节腔积液 关节外 关节周围水肿、疼痛 关节周围肌肉瘫痪或无力 软组织缩短与挛缩 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 运动控制障碍 平衡类型 静态平衡 是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固定姿势的过程。 它是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 肌肉的等长收缩 动态平衡 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包括自我动态平衡、他人动态平衡 肌肉的等张收缩 自我动态平衡 他人动态平衡 平衡评定 平衡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衡量: (1)静态无干扰姿势的维持能力; (2)受干扰状态下静态姿势的控制能力; (3)主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控制能力; (4)主动运动过程中受干扰时平衡的控制能力。 平衡评定————方法 主观评定 观察 静态平衡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肌力评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肌力评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1.0 目的:规范肌力评估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其规范性、安全性。 2.0肌力评估护理技术操作重点步骤 2.1正确把握评估对象及评估部位,掌握评估时机。 2.2评估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肌力评估目的、意义及检查方法,充分取得患者的配合。2.3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检查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位置 2.4固定受试者,使之处于能够完成单独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减少干扰作用 2.5肌力检查方法:通过关节活动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2.5.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5.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5.3躯干主要肌肉包括:颈部屈伸肌、躯干屈伸肌、骨盆提升肌。 2.6 评定标准: 0 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 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 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 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 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 级肌力正常。 2.7 做好记录,及时准确。 3.0 肌力评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要点说明(附操作流程图) 4.0 肌力评估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附操作评分表)

盆底肌肌力检测操作规程

盆底肌肌力检测操作规程 盆底肌肌力检测分两步进行: 一、首先先进行手法检测(即盆底肌肉初筛检查) (一)操作步骤1、治疗床铺上一次性隔离巾。2、病人脱一边裤腿以暴露外阴,取半坐卧位,并分开双膝。3、检查者左手掌轻压病人腹部,右手中指及食指缓慢进入病人阴道,开始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及肌力分级一类纤维:用口令叫病人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叮嘱病人在进行阴道收缩时,尽量不要进行腹肌收缩,把腹肌收缩与肛提肌收缩分离出来。共6级:IC级,1~5级。IC级:手指感觉不到肌肉收缩动作,但不能区分完全无收缩力还是病人不懂收缩。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蠕动),但不能持续。2级: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但仅能持续两秒。并能完成两次。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可达到三秒。能完成三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抗手指的压力,持续时间可达四秒。能完成四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五秒或以上。完成五次以上。二类纤维:让病人以最大力和最快速度收缩和放松阴道,以6秒工作时间内所能收缩的次数和持续完成次数来分级。盆底肌力测试(GRRUG)测试(有疲劳)收缩质量(没)保持收缩次数0 无0 0 1 颤动1S 1 2 不完全收缩2S 2 3 完全收缩,没有对抗3S 3 4 完全收缩,具有轻微对抗4S 4 5 完全收缩,具有持续对抗5S ﹥5 二、电诊断:经过盆底肌力初筛检查后,肌力〈3级,需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者,治疗前用PHENIX机器进行机电探头检测(即低频电诊断)。 (一)操作步骤1、治疗床铺上一次性隔离巾。2、病人脱一边裤腿以暴露外阴,取半坐卧位(能看到显示屏为适),并分开双膝。3、用酒精抹洗下腹部粘贴中性电极的部位,以去除皮屑,减少干扰。4、贴上中性电极(三片,其中一片置于骨性组织的表皮,两片置于腹肌表面)。5、在治疗头表面均匀涂抹润滑导电膏,动作轻柔地把治疗头放进阴道(两个金属环均应置于阴道口内)。6、准确连接中性电极和盆底肌肉治疗头与Phenix设备通道之间的连线。7、进入程序开始检测。 (二)观察指标1、肌肉收缩速度:正常肌肉收缩为闪电样,神经变性支配的肌肉收缩缓慢,甚至呈蠕动样。2、极性法则的变化:正常在直流电刺激时,阴极通电引起肌肉收缩用的电流〈阳极通电引起肌肉收缩所用的电流。在神经肌肉变性时则相反。3兴奋阀的变化:A 感应电刺激阀的上升早于直流电刺激阀的上升。B神经的阀值上升早于肌肉的阀上升。C 部分变性时阀值上升,完全变性时阀值消失。D阀值上升〉50%方有临床意义。4、肌力、疲劳度:肌力分5级和IC与0级,疲劳度正常为0%。

肌力评定内容.pdf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 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 【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 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 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1.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 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 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低碍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 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活动幅度受限。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 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 的肌收缩。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 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肌力评定量表

(一)Lovett分级法 分级 1 2 3 4 5 (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级别 5 5- 4+ 4 4- 3+ 3 3-

2+ 2 2- 1 0英文简写 N N- G+ G G- F+ F F- P+ P P- T Z特征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 何阻力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无任何肌肉收缩 表现 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 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评定标准的依据 (1)重力因素 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康复评定操作考试

1.肩关节前屈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肩关节后伸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3.肩关节外展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4.肩关节内旋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5.肩关节外旋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6.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7.肘关节伸展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8.腕关节掌屈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9.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0.腕关节尺侧偏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1.腕关节桡侧偏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2.髋关节前屈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3.髋关节后伸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4.髋关节外展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5.髋关节内收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6.髋关节内旋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7.髋关节外旋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8.膝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9.膝关节伸展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0.踝关节跖屈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1.踝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2.前臂旋前关节活动度的评定23.肩关节前屈肌群肌力的评定 24.肩关节后伸肌群肌力的评定 25.肩关节外展肌群肌力的评定 26.肩关节内旋肌群肌力的评定 27.肩关节外旋肌群肌力的评定 28.肘关节屈曲肌群肌力的评定 29.肘关节伸展肌群肌力的评定 30.腕关节掌屈肌群肌力的评定 31.腕关节背伸肌群肌力的评定 32.前臂旋前肌群肌力的评定 33.前臂旋后肌群肌力的评定 34.髋关节前屈肌群肌力的评定 35.髋关节后伸肌群肌力的评定 36.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的评定 37.髋关节内收肌群肌力的评定 38.髋关节内旋肌群肌力的评定 39.髋关节外旋肌群肌力的评定 40.膝关节屈曲肌群肌力的评定 41.膝关节伸展肌群肌力的评定 42.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力的评定 43.踝关节背伸肌群肌力的评定 44.前臂旋后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力评定分级

肌力分级标准(6级法) (参考:杨丽丽,陈小航.急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0.)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四大基石,其内容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据报道,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低55%,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50%,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75%,肿瘤的发病率降低33%。 ⑴合理膳食:有人将健康状态比作一个天平,饮食习惯和健康水平分居两侧,如果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水平就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即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饮食习惯不佳,导致天平失衡,人体健康水平就处于不佳的状态。合理膳食的核心是保持膳食平衡,即保持食入和排出的平衡,使体重处于正常水平,既不肥胖也不消瘦,方法是按每天的实际消耗确定进食量。老年人的膳食很有讲究,除平衡之外,还需保持适度、清淡、卫生、多样。

⑵适量运动:科学运动的核心是适量,适量的关键在于“度”,其精髓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又称为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提供,全身?的肌肉群都参与,通常运动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这类有氧运动,老年人易于坚持。 ⑶戒烟限酒:众所周知,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戒烟越早越好,使人体远离多种疾病,尤其是肺癌的威胁。至于限酒,主要指控制饮酒量。据报道,适量饮酒有助于血管扩张,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红葡萄酒还含有少量抗氧化剂,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可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老年人有限制地饮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⑷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有研究表明,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紧张、愤怒和敌意等不良情绪不仅有损人体健康,还可导致早衰和死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