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7,8

实验7,8

实验7,8
实验7,8

实验7,8

内容一创建视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视图的SQL语句的用法。

2.掌握使用企业管管理器创建视图的方法。

3.掌握使用创建视图向导创建视图的方法。

4.掌握查看视图的系统存储过程的用法。

5.掌握修改视图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了解创建视图方法。

2.了解修改视图的SQL语句的语法格式。

3.了解视图更名的系统存储过程的用法。

4.了解删除视图的SQL语句的用法。

三.实验要求

1.用不同的方法创建视图。

2.提交实验报告,并验收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1.创建视图

(1)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

①在EDUC库中以“student”表为基础,建立一个名为“V_计算机系学生”的视图。

在使用该视图时,将显示“student”表中的所有字段.

(2) 使用SQL语句创建视图

①在查询分析器中建立一个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名及成绩的视图S_C_GRADE;

②建立一个所有计算机系学生的学号、选修课程号以及平均成绩的视图COMPUTE_AVG_GRADE;

2.修改视图

(1) 使用企业管理器修改视图

在企业管理器中将视图COMPUTE_AVG_GRADE中改成建立在数学系的学生学号、选修课程号以及平均成绩的视图。

(2) 使用SQL语句修改视图

①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更改视图的命令将上面建立的视图“V_计算机系学生”更名为“V_计算机系男生”。

3.删除视图

(1)使用企业管理器删除视图

用企业管理器删除视图“V_计算机系学生”

(2)使用SQL语句删除视图

用SQL语句删除视图COMPUTE_A VG_GRADE;

内容二使用视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视图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

2.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视图的更新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并注意视图更新与基本表更

新的区别与联系

3.学习灵活熟练的进行视图的操作,认识视图的作用

二.实验准备

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

2.能连接到EDUC数据库。

3.复习有关视图操作的SQL语言命令。

三.实验要求

1.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2.实验之后提交实验报告,思考视图和基本表的区别

四.实验内容

一.定义视图

在EDUC数据库中,已Student Course 和Student_course 表为基础完成一下视图定义1.定义计算机系学生基本情况视图V_Computer;

2.将Student Course 和Student_course表中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定义为视图V_S_C_G

3.将各系学生人数,平均年龄定义为视图V_NUM_AVG

4.定义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V_YEAR

5.将各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及平均成绩定义为视图V_AVG_S_G

6.将各门课程的选修人数及平均成绩定义为视图V_AVG_C_G

二.使用视图

1.查询以上所建的视图结果。

2.查询平均成绩为9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成绩;

3.查询各课成绩均大于平均成绩的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和成绩;

4.按系统计各系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结果按降序排列;

三.修改视图

1.通过视图V_IS,分别将学号为“S1”和“S4”的学生姓名更改为“S1_MMM”,”S4_MMM”

并查询结果;

2.通过视图V_IS,新增加一个学生记录 ('S12','YAN XI',19,'IS'),并查询结果

3.通过视图V_IS,新增加一个学生记录 ('S13','YAN XI',19,'MA'),并查询结果

4.通过视图V_IS,删除学号为“S12”和“S3”的学生信息,并查询结果

5.要通过视图V_S_C_G,将学号为“S12”的姓名改为“S12_MMM”,是否可以实现?

并说明原因

6.要通过视图V_AVG_S_G,将学号为“S1”的平均成绩改为90分,是否可以实现?

并说明原因

内容三流控制语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流控制语句的基本语法

2.能够熟练使用这些流控制语句(包括:begin..end , if…else, while, break, continue, waitfor, case)。

二.实验准备

1.已经建立好了一些相关的表

2.完成了前面的实验,并且掌握基本的SQL语句的使用

3.了解流控制语句的基本语法和使用

三.实验要求

1.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提交实验报告。

2.将所有的代码附上。

四.实验内容

1. 对student表上入校时间在2006年以后的学生修改班级号,其他的学生修改班级代码。

(if..else)

2. 查询student表,只要有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就将年龄最小的那个学生删掉,如此

循环下去,直到所有的学生的年龄都不小于20岁,或是学生的总人数小于20个了就推出循环。(while, break,continue,if…else,可以建视图来处理年龄问题。)

3. 显示所有专业号为‘001’,并且在服务器显示之前,暂停1分钟。(waitfor)

4. 把所有计算机转学学生的联系电话删掉,所有专业号为‘001’的学生的入学时间删掉,

所有专业专业号为‘003.’的学生的班级号改为‘001’,其他的学生删掉其籍贯。(case)

传热实验讲义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 2.掌握换热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定方法; 3.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它是由许多个传热元件(如列管换热器的管束)组成。冷、热流体借助于换热器中的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而达到加热或冷却任务。由于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由此构成的各种换热器之性能差异颇大。为了合理的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对它们的性能应该要充分的了解。除了文献资料外,实验测定换热器的性能是重要途径之一。 换热器是一种节能设备,它既能回收热能,又需消耗机械能。因此,度量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标准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和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Δp 。前者反映了回收热量的能力,后者是消耗机械能的标志。因此.在组织换热器的性能测定时,需要安排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1.传热系数K 速率方程式为:m t A K Q ???=,式中: t m m t t ???=?ε逆 1 2211221ln )()t T t T t T t T t m -----=?(逆 而Q = q V ρCp Δt = q V ρCp ( t 2 - t 1 ) 换热系数K 是冷流体侧的传热面为基准的传热系数。即:),(h c G G f K = m c h h c c A A A A K λδαα+?+=11 符号说明: K 传热系数,W/m 2.K ; α 流体的给热系数,W/m 2.K ;

A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m 2; Qv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Cp 流体的恒压热容。j/kg.K ; T 热流体温度,℃; t 冷流体温度,℃; Δt 传热温度差,K 。 t ε? 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全逆流时t ε?=1,对于单壳程双管程或二管程以上的t ε?值可从录附计算方法中求得。 λ 固体壁导热系数,W/m.K ; δ 固体壁厚度,m 。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可知:影响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A ,传热系数K 和过程的平均温度Δt m 三要素。 当生产工艺决定了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后,传热负荷的变化是随流体的流速变化而变化。分析传热阻力的控制因素,用改变流体的流率或改变流体的进口温度,能较方便地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由流体力学知: 22 u p ??=?ρξ 式中:Δp 流体通过管道的阻力损失,Pa ; u 流体在换热器管道中的流速,m/s 。 3.换热器的操作和调整 换热器的热负荷发生变化时,需通过换热器的操作,以完成任务。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影响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和过程的平均温度差三要素,由热量衡算方程知,由于换热器的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不能随意改变。在操作时的调节手段只能改变冷(或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口温度。 热(或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由生产工艺决定。传热负荷的变化是由热(或冷)流体流速变化所致。由图1知,若冷(或热)流体流速的变化率相同,则仅能维持平均温差相同,不能满足热负荷变化的要求。若传热阻力受冷(或热)流体控制,采用较大的冷(或热)流体的变化率,使传热系教和平均温差同时发生变化,以达到热负荷变化的目的。若传热阻力受热(或冷)流体控制,应该采用调整冷(或热)流体的进口温度;使平均温差增加或减少,从而满足热负荷变化的要求。按照上述的操作原则进行调整,能较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 概率统计F实验 一,实验目的: 运用数学软件解决概率统计问题 二,实验工具: WPS软件, SPSSS软件 三,实验要求: 1、写出相应软件命令及具体操作截图。 2、给出结果的截图并给出相应统计结论。 3、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的格式自己设计。 1、已知某地某品种10头成年母水牛的体高(cm)为:137,133,130,128,127,119,136,132,128,130。求出均值、标准差、极差、中位数、变异系数及95%置信区间。(30分)

2、某食品企业厂生产瓶装矿泉水,其自动装罐机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每罐净容量(单位为ml)具正态分布,且均值为500。某日随机抽查了10瓶水,得结果如下:505,512,497,493,508,515,502,495,490,510,问罐装机该日工作是否正常?(30分) 3、分别测定了10只大耳白家兔、11只青紫蓝家兔在停食18小时后正常血糖值如下表,已知其服从正态分布,问该两个品种家兔的正常血糖值是否有显著差异?(单位:kg)(40分) 大耳白57 120 101 137 119 117 104 73 53 68 青紫蓝89 36 82 50 39 32 57 82 96 31 88 四,实验内容: 1、已知某地某品种10头成年母水牛的体高(cm)为:137,133,130,128,127,119,136,132,128,130。求出均值、标准差、极差、中位数、变异系数及95%置信区间。 使用软件: WPS软件 (1)数据输入: (2)计算均值: =AVERAGE(A2,A3,A4,A5,A6,A7,A8,A9,A10,A11)放入C2 (3)计算标准差:=STDEV(A2,A3,A4,A5,A6,A7,A8,A9,A10,A11)放入D2 (4)计算极差:=MAX(A2:A11)-MIN(A2:A11)放入E2 (5)计算中位数:=MEDIAN(A2,A3,A4,A5,A6,A7,A8,A9,A10,A11) F2 (6)计算变异系数:=D2/C2 G2 (7)自由度: 9 H2 (8)自信度:0.95 J2 (9)计算t分布双侧分位数:=TINV(0.05,9) I2 (10)抽样平均误差:=D2/SQRT(10) K2 (11)允许误差:=I2*K2 L2 (12)自信下限:=C2-L2 H5 (13)自信上限:=C2+L2 I5 实验结果:

综合实验讲义

综合实验讲义 编写:李雅丽王香爱郭佰凯 祝保林李吉锋 化学与材料学院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综合实验二锌钡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三己二酸的绿色合成及表征 综合实验四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及分离 综合实验五富平合儿柿饼中铁、锌含量的测定综合实验六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工业分析)综合实验七表面活性剂特征参数的测定 综合实验八几种农作物秸秆热值的测定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称量、加热、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 2练习碘量法操作、练习EDTA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3掌握一种测定Pb3O4的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Pb3O4为红色粉末状固体,俗称铅丹或红丹。该物质为混合价态氧化物,其化学式可以写成2PbO﹒PbO2,即式中氧化数为+2的Pb占2/3,而氧化数为+4的Pb占1/3。但根据其结构,Pb3O4应为铅酸盐Pb2PbO4。 Pb3O4与HNO3反应时,由于PbO2的生成,固体的颜色很快从红色变为棕黑色: Pb3O4+4HNO3=PbO2+2Pb(NO3)2+2H2O 很多金属离子均能与多齿配体EDTA以1:1的比例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以+2价金属离子M2+为例,其反应如下: M2++EDTA4-=MEDTA2- 因此,只要控制溶液的PH,选用适当的指示剂,就可以用EDTA标准溶液,对溶液中的特定金属子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中Pb3O4经HNO3作用分解后生成的Pb2+,可用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的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液进行测定。 PbO2是种很强的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它能定量的氧化溶液中的I- PbO2+4I-+4HAc=PbI2+I2+2H2O+4Ac- 从而可用碘量法来测定所生成的PbO2. 三实验用品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干燥器、量筒(10mL,10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漏斗、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瓶、滤纸、PH试纸 试剂:四氧化三铅(A.R.)、碘化钾(A.R.)、HNO3(6molL·L-1)、EDTA 标准溶液(0.02mol·L-1)Na2S2O3标准溶液(0.02mol·L-1)、NaAc-HAc(1:1)混合液、NH3·H2O(1:1)六亚甲基四胺(20%)、淀粉(2%), 四实验步骤 1 Pb3O4的分解 用差量法准确称取干燥的Pb3O4 0.5g,置于50ml的小烧杯中同时加入 2mL6mol·L-1HNO3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可以看到红色的Pb3O4

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要点诠释: (1)实验、观察、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3)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 (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实验是对于知识更深一层的解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一) 一直以来都觉得数学是门无用之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好晕,好复杂!选修了大学数学这门课,网上也查阅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突然间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不得不说,数学是十分有趣的。可以说,这是死中带活的智力游戏。数学有它一定的规律性,就象自然规律一样,你永远也无法改变。但就是这样,它就越困难,越有挑战性。 数学无边无际深奥,更是能让人着迷的遨游在学海的快乐中。数学是很深奥,但它也不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它更拥有自己的独特意义。学习数学的意义为了更好的生活,初中数学吧;为了进入工科领域工作,高中数学吧;为了谋求数学专业领域的发展,大学数学吧数学是什么是什么什么学科,公认的!我觉得是一们艺术,就象有黄金分割才美!几何图形如此精致!规律循环何等奇妙! 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有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去找工作。为了能够胜任这第一份工作,他也自作聪明地象老板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我刚进入社会,现在只是想好锻炼自己,所以你就不必付我太多钱。我先干7天。第一天,你付我5角钱;第二天就付我前一天的平方倍工钱,

之后依次类推。”老板一口答应了。可到了最后一天领工资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只领到了寥寥几块钱。年轻人很不解,老板却说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多付了他好几百天的工钱。你知道为什么吗?起初看到我是一头雾水,后面就明白了:元的平方是元,元的平方是元......也就是说这么一直算下去,年轻人的工钱是一天比一天少的。自然,赚几元钱就得好多天了。但是如果年轻人第一天要的工钱大于1元钱,那么7天的工钱可就多得多了。我们不得不说这个老板是聪明的,员工的马虎的。这么简单的知识也会运用错误,导致自己吃了哑巴亏还没办法挽回。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就已经说明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数学就是在我们的身边,之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我想有时候可能还是因为它的存在及运用实在太多。 数学讲究的是逻辑和准确的判断。在一般人看来,数学又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视其为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可以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讲述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认识的深化。数学不是迷宫,它更多时候是象人生曲折的路:坎坷越多,困难越多,那么之后的收获就一定越大! 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二) 数学,在整个人类生命进

数据结构实验七图的创建与遍历

实验七图的创建与遍历 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掌握图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实验内容与要求: 要求: ⑴能根据输入的顶点、边/弧的信息建立图; ⑵实现图中顶点、边/弧的插入、删除; ⑶实现对该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⑷实现对该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备注:单号基于邻接矩阵,双号基于邻接表存储结构实现上述操作。算法设计: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FINITY 32767 #define MAX_VEX 20 //最大顶点个数 #define QUEUE_SIZE (MAX_VEX+1) //队列长度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visited; //访问标志数组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 //顶点向量 int arcs[MAX_VEX][MAX_VEX];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Graph; //队列类 class Queue{ public: void InitQueue() { base=(int *)malloc(QUEUE_SIZE*sizeof(int)); front=rear=0;

. } void EnQueue(int e) { base[rear]=e; rear=(rear+1)%QUEUE_SIZE; } void DeQueue(int &e) { e=base[front]; front=(front+1)%QUEUE_SIZE; } public: int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 //图G中查找元素c的位置 int Locate(Graph G,char c) { for(int i=0;i

数学实验答案-1

1.(1) [1 2 3 4;0 2 -1 1;1 -1 2 5;]+(1/2).*([2 1 4 10;0 -1 2 0;0 2 3 -2]) 2. A=[3 0 1;-1 2 1;3 4 2],B=[1 0 2;-1 1 1;2 1 1] X=(B+2*A)/2 3. A=[-4 -2 0 2 4;-3 -1 1 3 5] abs(A)>3 % 4. A=[-2 3 2 4;1 -2 3 2;3 2 3 4;0 4 -2 5] det(A),eig(A),rank(A),inv(A) 求计算机高手用matlab解决。 >> A=[-2,3,2,4;1,-2,3,2;3,2,3,4;0,4,-2,5] 求|A| >> abs(A) ans = ( 2 3 2 4 1 2 3 2 3 2 3 4 0 4 2 5 求r(A) >> rank(A) ans =

4 求A-1 《 >> A-1 ans = -3 2 1 3 0 -3 2 1 2 1 2 3 -1 3 -3 4 求特征值、特征向量 >> [V,D]=eig(A) %返回矩阵A的特征值矩阵D 与特征向量矩阵V , V = - + + - - + - + - + - + D = {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将A的第2行与第3列联成一行赋给b >> b=[A(2,:),A(:,3)'] b = 《 1 - 2 3 2 2 3 3 -2

1. a=round(unifrnd(1,100)) i=7; while i>=0 i=i-1; b=input('请输入一个介于0到100的数字:'); if b==a ¥ disp('You won!'); break; else if b>a disp('High'); else if b

(完整版)Matlab实验7图形绘制

实验7:图形绘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2、 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3、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二、实验内容 1、 已知2*13),2cos(2,12 y y y x y x y ===,完成下列操作: (1)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1.m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plot(x,y1,'r--',x,y2,'k:',x,y3,'b-.'); (2)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2.m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subplot(2, 2, 1); plot(x,y1,'r--'); subplot(2, 2, 2); plot(x,y2,'k:'); subplot(2, 2, 3); plot(x,y3,'b-.'); (3)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3.m %ì?D?í??¢?×ìYí??¢??í?oíì?3?í?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μúò?DD subplot(4, 3, 1); bar(x,y1,'r'); subplot(4, 3, 2); bar(x,y2,'k'); subplot(4, 3, 3); bar(x,y3,'b'); %μú?tDD

stairs(x,y1,'r'); subplot(4, 3, 5); stairs(x,y2,'k'); subplot(4, 3, 6); stairs(x,y3,'b'); %μúèyDD subplot(4, 3, 7); stem(x,y1,'r'); subplot(4, 3, 8); stem(x,y2,'k'); subplot(4, 3, 9); stem(x,y3,'b'); %μú??DD subplot(4, 3, 10); fill(x,y1,'r'); subplot(4, 3, 11); fill(x,y2,'k'); subplot(4, 3, 12); fill(x,y3,'b'); 2、 绘制极坐标曲线)sin(θρn b a +=,并分析参数a ,b ,n 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homework_7_2.m function homework_7_2(a,b,n) theta=0:0.01:2*pi; rho=a.*sin(b+n.*theta); polar(theta,rho,'k'); %homework_7_2_tiao.m % a μ?ó°?ì subplot(3, 4, 1); homework_7_2(1,1,1) subplot(3, 4, 2); homework_7_2(2,1,1) subplot(3, 4, 3); homework_7_2(3,1,1) subplot(3, 4, 4); homework_7_2(4,1,1) % b μ?ó°?ì subplot(3, 4, 1); homework_7_2(1,1,1) subplot(3, 4, 2); homework_7_2(1,2,1) subplot(3, 4, 3); homework_7_2(1,3,1)

实验七八

实验七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测定 实验名称: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疋实验类型:综合性口设计性■ 所属课程及代码:★电路(1)(2008185) 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加深对等效的思想是 对外电路等效的实质的认识。 2、掌握负载获得最大传输功率的条件。 3、设计实验电路完成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测定。 4、了解电源输出功率与效率的关系。 二.预习与参考 1、戴维宁和诺顿各等效参数及测量方法,等效定理。 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及定理等。 3、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等仪器的使用说明。 4、proteus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 三.设计指标 1 、电源与负载功率的关系 图7.1可视为由一个电源向负载输送电能的模型。 当R=0或R=S时,电源输送给负载的功率均为0,以不同的R.值代入上式可求得不同 的P值,其中必有一个R.值使负载从电源处获得最大功率。 F O为电源内阻和传输线路电阻的总和, F L为可变负载电阻,负载R L消耗的功率P表示为 P |2R L U R O R L 2 R L 图7.1电源向负载输送电能的模型。

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当满足R_=F O 时,负载从电源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态。 3、匹配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在电路处于“匹配”状态时,电源本身要消耗一半的功率。此时电源的效率只有 50% 显然对电力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是绝对不允许的。 发电机内阻很小,电路传输最主要目标是 高效率送电。为此负载电阻应远大于电源内阻, 即不允许运行在匹配状态。 在电子技术中却 完全不同。一般的信号源本身功率较小,且有较大的内阻。负载电阻(如扬声器)往往是较 小的定值,希望能从电源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而电源的效率往往不予考虑。通常设法改变 负载电阻,或者在信号源与负载之间加阻抗变换器 (如音频功放的输出级与扬声器之间的输 出变压器),使电路处于工作匹配状态,以使负载能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 4、实验可结合两种参考方案: (1)硬件实现:戴维宁和诺顿等效及最大功率传输的硬件电路实现,如图 (2)软件实现:利用 proteus 仿真软件设计实现,戴维宁和诺顿等效及最大功率传输 的仿真电路如图 7.3所示。 P MAX U R O R L 2 R L 2R L 4R L 。此时,称此电路处于“匹配”工作状 7.2所示。 11 -- J US O 南电 5 艮 nu c=

《数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数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2012-4-12

目录 实验一MATLAB基础 (1) 实验二曲线与曲面 (8) 实验三极限、导数和积分 (15) 实验四无穷级数 (22) 实验五微分方程 (25) 实验六线性代数 (27) 实验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1) 实验八代数方程与最优化问题 (32) 实验九数据拟合 (34) 实验十综合性实验 (36)

实验一MATLAB基础 【实验目的】 1. 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及MATLAB工作窗口的组成; 2. 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3. 掌握MATLAB的语言特点、基本功能; 4. 掌握MATLAB的文件创建、运行及保存方法; 5. 掌握MATLAB的符号运算; 6. 掌握MATLAB的平面绘图命令及辅助操作; 7. 掌握MATLAB的常用函数及命令; 8. 掌握MATLAB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 熟悉MATLAB的工作界面及运行环境,熟悉MATLAB的基本操作。 2. 已知 ? ? ? ? ? ?? ? ? ? ? ? - - - -= 13 2 3 1 5 11 2 2 2 3 15 9 2 1 2 7 A (1)求矩阵A的秩(rank) (2)求矩阵A的行列式(determinant) (3)求矩阵A的逆(inverse) (4)求矩阵A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eigenvalue and eigenvector)。 3. 在MATLAB计算生成的图形上标出图名和最大值点坐标。 4. 求近似极限,修补图形缺口。 5. 逐段解析函数的计算和表现。本例演示削顶整流正弦半波的计算和图形绘制。 6. 建立M文件,随机产生20个数,求其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要求分别用循环结构和调用MATLAB 的max和min函数来实现。 7. 建立M文件,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以下计算,其中, c b a, , 的值从键盘输入。

实验7 图及图地操作实验

实验报告七图及图的操作实验班级::学号:专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图的存储结构及创建算法。 3、掌握图的遍历算法(递归或非递归算法)。 二、实验容: 1、图邻接矩阵存储结构表示及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1)邻接矩阵存储结构类定义: 自定义如下: package Ex7.Ex7_1; import Ex5.Ex5_1.Matrix; import Ex7.Triple; import java.util.List; /** * Created by 74062 on 2017/5/17. */ public class MatrixGraph { private Matrix matrix; private List vertxList;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WEIGHT = 0x0000ffff;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MatrixGraph(Triple[] TripleArray, List vertxList ) { this.matrix = new Matrix(vertxList.size(),vertxList.size()); this.vertxList = vertxList; for(Triple triple:TripleArray){ insertEdge(triple); } size = vertxList.size(); } public MatrixGraph(List vertxList){ this.matrix = new Matrix(vertxList.size(),vertxList.size()); size = vertxList.size(); this.vertxList = vertxList; }

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2010-7

目录 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2) 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 实验三全血水杨酸二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5) 实验四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 实验五药物镇痛实验 (7) 实验六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9) 实验七利多卡因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实验 (13) 实验八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14) 附录1 药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19) 附录2 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22)

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一、目的:学习实验动物编号、捉持、给药、采血等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 (一)动物: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 ~ 22g。家兔1只,雌雄均可。 (二)器材: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方法 1. 性别鉴别 小鼠的性别鉴别通常以肛门与生殖孔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近者为雌性,距离远者为雄性。家兔可以从生殖器分辨其性别。 2. 编号 可根据情况和习惯而定,符合清晰易辨、简便耐久的要求即可。例如小鼠,右前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1号,腹部右外侧皮肤涂色标记为2号,右后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3号,头部皮肤涂色标记为4号,背部正中皮肤标记为5号,尾巴根部标记为6号,7、8、9号在左侧同1、2、3号,第10号不色。 3.捉持 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轻向后拉其尾,此时小鼠前肢抓住粗糙面不动;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和双耳;其余三指和掌心夹住其背部皮肤及尾部。这样小鼠便可被完全固定在手中。 4. 给药 (1)小鼠的给药方法 ①灌胃(po):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处插入口腔,沿上 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可将灌胃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造成动物死亡。灌注量一般为0.1~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②肌内注射(im):两人合作,注射部位多选后腿上部外侧。一处注射量不超过0.1ml。 ③皮下注射(ih):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 后即可进行注射。一般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注药量一般为0.1~0.2 ml/10g。 ④腹腔注射(ip):左手将小鼠握持固定,使其腹部朝上。右手持注射器,取300角从下腹 部外侧向头端刺入腹腔,进针部位不宜太高,刺入不能太深。注射量0.05~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⑤静脉注射(iv):将小鼠置于固定筒内,使其尾巴露在外面,用70%酒精涂擦尾部,或 将鼠尾浸入50℃水中。待尾部静脉扩张后,左手拉住尾尖,右手进针,注射量不超过 0.5m/只。 (2)家兔的给药方法 ①灌胃:一人将兔身固定于腋下,一手固定兔头,另一手将开口器放入兔口。另一人将导 尿管从开口器孔插入口内,再慢慢插入食道和胃。为慎重起见,可将胃管外端放入水中,如无气泡,则可证实导尿管在胃内。灌胃量一般为10 ml/kg。如用兔固定盒,可由一人操作。 ②静脉注射:一人固定兔身和兔头,另一人在使兔耳边缘血管(耳缘静脉)扩张后,从静脉 末端刺入血管,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针头和兔耳,右手注药(图2-10)。注药量一般为2 ml/kg,等渗液可达10 ml/kg。

(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七章实验八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含解析)

实验八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017海安中学月考)甲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及滑动变阻器R、开关S、导线。 (1)连好电路后,当该同学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检查各接线柱均未接错,接触良好,且电路未发生短路;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ab、bc和de时,示数均为0,把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可推断故障是。 (2)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如表所示。并根据数据在空白的坐标纸上作出如图所示的U-I图线,该图存在多处不妥之处,请指出。(指出两处不妥之处) ①; ②。 该同学根据上表数据可测出电源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3)为了在实验中保护电流表和调节电阻时使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均明显,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阻R0应该选取下列备选电阻中的哪一个? 。

A.1Ω B.5Ω C.10Ω D.20Ω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电流表或R处断路,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a、b,b、c,d、e时,示数均为0,把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知滑动变阻器R断路。 (2)由题图可知,图线几乎分布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原因是电压U的取值范围在2.70~3.00V之间,而U轴坐标起点的选取从0开始显然不妥;此外该同学建立坐标系时没有标明单位也是不妥;还有画图线时应尽量使更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量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应去掉,该同学作图时没有将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也是不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则可知E=2.98V,内阻 r=-Ω=0.50Ω。 (3)保护电阻R0应大约为R0=Ω=5Ω,所以B选项正确。 2.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该电源电动势约为9V,内阻约为5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选填“最大值”“ ”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用电压表(量程0~3V)分别测出阻值R0=10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三组电阻箱R的调节范围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A.30~80Ω B.300~800Ω C.3000~8000Ω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R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用字母表示)。

实验七和实验八 重组片段亚克隆

实验七和实验八重组片段的亚克隆 【实验目的】 学习基因克隆技术。 【实验原理】 目的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形成两个粘性末端。再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表达载体,也形成两个粘性末端。由于所用内切酶相同,载体的粘性末端与目的片段的粘性末端互补配对。之后再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目的片段与载体发生连接反应,形成重组载体。本实验在连接前使用碱性磷酸酶对载体进行处理。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是除去DNA5'端的磷酸基,防止载体发生自连环化。 图1pQE80L载体示意图 【实验步骤】 一、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 1)BamH I酶切:在1.5ml微量离心管中配制下列体系(40μl体系), Component Volume(μl) 质粒DNA34μl 10×QuickCut Green Buffer4μl QuickCut BamH I2μl 2)轻轻混匀后瞬时离心。 3)30℃保温5min。 4)Hind III酶切:再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QuickCut Hind III酶2μl。 5)轻轻混匀后瞬时离心。 6)37℃保温5min。 二、载体脱磷酸 1)在上述离心管中配制下列体系(100μl)

Component Volume(μl) 载体pQE80L42 Alkaline Phosphatase3 10×SAP Buffer10 ddH2O45 2)轻轻混匀后瞬时离心。 3)37℃反应15~30min。 4)使用OMEGA胶回收试剂盒对载体进行回收(参考胶回收实验步骤,具体如下)。 1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0μl Binding buffer(若颜色变红则加0.5-1μl3M NaAc),混合液转移至HiBind DNA柱子中,12,000rpm离心1min,弃废液; 2在离心柱中加入700μl SPW wash buffer,12,000rpm离心1min,弃废液; 3重复步骤②; 4空甩,12,500rpm离心1min; 5将离心柱转移至新的1.5ml EP管中,每管加入40μl预热至65℃的ddH2O,室温放置2min; 613,000rpm离心2min 7将DNA从每个管底吸出,重新加入到相应的离心柱里,重复⑦和⑧步骤; 8所得DNA-20℃保存备用 三、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1)在0.2ml微量离心管中配制下列连接体系(30μl) Component Volume(μl) 目的DNA片段14 载体pQE80L2 10×buffer2 T4DNA连接酶2 2)冰上混匀后瞬时离心,于16℃连接至少4h(过夜)。 3)取2μl连接反应液加入至20μl DH5α感受态细胞中,冰中放置30min。 4)42℃热激45s后,再在冰中放置1min。 5)加入500μl LB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45-60min。 6)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400μl,留100μl。吹打均匀后,吸取50μl用涂布器在含有Amp的LB平板培养基上涂板。 7)37°C温箱倒置培养约24h,形成单菌落。计数单菌落。 【注意事项】 1)碱性磷酸酶和T4DNA连接酶都要在冰上操作,以防高温酶失活。 2)感受态细胞要放在冰上操作,以免影响转化。 3)涂布器使用前一定要先火焰灭菌,之后晾凉了再使用。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简述) 3)实验步骤(交代清楚) 4)实验结果:

实验七 图形、文本和位图

实验七图形、文本和位图 一实验内容 练习第7章的例Ex_Draw,Ex_Icon,Ex_Cursor 二实验步骤 例Ex_Draw课程的成绩分布直方图 1.创建工作文件夹Ex_Draw 2.在View类中添加一个成员函数DrawScore,用于根据成绩来绘制直方图,该函数代码 如下: void CEx_DrawView::DrawScore(CDC *pDC, float *fScore, int nNum) { int nScoreNum[]={0,0,0,0,0}; for(int i=0;iSelectObject(&brush1); CPen *oldPen=pDC->SelectObject(&pen); CRect rcSeg(rc); rcSeg.right=rcSeg.left+nSegWidth; CString strSeg[]={"<60","60-70","70-80","80-90",">=90"); CRect rcStr; for(i=0;i

8学时实验--材料力学8学时实验讲义

材料力学实验讲义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和抗拉强度R 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 三、试样 (a) b h l0 l (b) 图1-1 试样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

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平行部分中测量伸长用的长度称为标距。受力前的标距称为原始标距,记作l 0,通常在其两端划细线标志。 国标GB/T228-2002中,对试样形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明确规定。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Q235 钢)拉伸实验(图解方法)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引伸计装卡在试样上,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试验机将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F-ΔL 曲线),如图(1-2)。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反映在F-Δ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上屈服力eH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下屈服力e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最大力R m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相应的强度指标由以下公式计算: 上屈服强度R eH :0 S F R eH eH = (1-1) 下屈服强度R eL :0 S F R eL eL = (1-2 ) 抗拉强度R m : 0 S F R m m = (1-3) 在强化阶段任一时刻卸载、再加载,可以观察加载、御载规律和冷作硬化现象。 在F m 以前,变形是均匀的。从F m 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由于颈缩,使颈缩处截面减小,致使载荷随之下降,最后断裂。断口呈杯锥形。 测量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L u 和颈缩处最小直径d u ,按以下两式计算其主要塑性指标:

实验七,八 2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实验七、八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二班

实验七 离散时间信号和LTI 系统 §7.1离散时间正弦信号 目的 学习创建和分析离散时间正弦信号。 相关知识 离散时间正弦和余弦信号能够用复指数信号表示,即 ) (21)s i n ()(2 1)c o s (n j n j n j n j e e j n e e n ωωωωωω---=+= 基本题 1.考虑信号()n n x k k ωsin ][=,式中2k k πω=。对于6,4,2,1=k ,用stem 对][n x k 画出在区间90<

---- 4个图中,在横坐标等于5的点,均为0,由此可以看出,因为得出的信号为离散信号,而余弦信号为周期信号,所以,当K 取特定值时,得出的图形可能相等。 ------ 2.考虑下面2个信号 1223[]cos sin 23[]2cos sin n n x n N N n n x n N N ππ???? =+ ? ? ???? ???? =+ ? ? ???? 假设对每个信号N=6。试确定是否每个信号都是周期的。如某一信号是周期的,从0=n 开始画出该信号的两个周期;如该信号不是周期的,对N n 40≤≤画出该信号,并说明为何它不是周期的。 clc; N=6; subplot(211); n1=0:24; x1=cos(2*pi*n1./N)+sin(3*pi*n1./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