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检验习题(修订版)

微生物检验习题(修订版)

微生物检验习题(修订版)
微生物检验习题(修订版)

一、选择

1.引起酸性果汁饮料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病毒

D 酵母菌

2.根据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为加工期间的污染,下面各措施中关键的是( )。

A原材料采购运输应符合卫生要求 B设备的清洗、消毒和改造

C合理设计和布局食品生产厂 D卫生和质量检验

3.根据食品微生物污染途径之一为人体和动植物体表,下面各措施中针对性最强的是()。

A 合理设计和布局食品生产厂

B 设备的清洗,消毒和改造

C 搞好个人卫生和定期检查健康

D 产品卫生和质量检验

4.根据食品微生物污染途径主要为加工期间的污染,下面各措施中关系相比较不密切的是

A 原材料采购应符合其卫生质量标准

B 设备的及时清洗、消毒

C 设备更换、改造代替手工操作工艺

D 工厂、车间布局合理

5.下列关于温度对微生物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高温引起菌体内酶失活和蛋白质变性是加热杀菌方法的理论基础

B 微生物在超过最高温度生长温度以上的环境中会死亡,且温度越高死亡越快

C 幼龄菌、中龄菌和老龄菌对低温的敏感性是一致的

D 在低温时,一部分微生物死亡,但大部分只是代谢活动减弱和降低

6.下列有关渗透压对微生物影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突然改变和逐步改变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是相同的

B 腌渍菜、加糖炼乳都是利用微生物不耐高渗透压的特性而采用的措施

C 平皿计数法所用的稀释液应为等渗溶液,如质量分数为8.5%的盐溶液

D 高渗和低渗溶液对微生物细胞作用方式不同,但都能导致菌体死亡

二、简述一下乳中菌群交替现象的规律。

一、填空

1.常用的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有()和()。

2.在使用悬滴法进行细菌标本检查时,需要将菌液滴在(),压滴法需将菌液滴在()。

3.细菌染色的原理有()和()两个方面。

4.苏木素不能直接染色,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氧化成熟后才能使用,且染色时需要()。

5.芽孢染色染后菌体被染上(),芽孢被染上()。

6.鞭毛染色菌体呈现(),鞭毛呈现()。

7.革兰氏染色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色,大肠杆菌呈()色。

8. 荚膜染色后,背景为()色,菌体呈()色,菌体周围清晰的透明圈为()。

9.荚膜染色涂片时()(能不能)采用加热固定。

二、选择

1.显微镜在对不染色细菌标本进行检查时,主要是观察细菌的()。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动力 D 细胞壁

2.染色的物理现象不包括()

A 毛细现象

B 渗透

C 吸附作用

D 电离

3.下面细菌染色常用的天然染料是()

A 洋红

B 刚果红

C 伊红

D 番红

4.下面哪种染料不是碱性染料()

A 刚果红

B 结晶紫

C 番红

D 美蓝

5.下面哪种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染色法()

A 抗酸染色

B 荚膜染色

C 芽孢染色

D 鞭毛染色

6.苏木素是染()的优良材料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质 D核酸

7.结晶紫是()常用的染色剂。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质 D核酸

8.硝酸银染色的关键是()。

A玻片洁净无油 B菌龄 C染色剂 D脱色

9.硝酸银染色后,鞭毛呈()

A 深褐色 B红色 C 淡紫色 D褐色

10.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11.染色标本时第一步是涂片,一般方法是

A在载玻上直接将菌苔涂上 B在载玻上加一滴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

C在载玻上加一滴蒸镏水,涂布 D在载玻上加一滴酒精,涂布

E在载玻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12.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E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13.鞭毛是细菌的( )器官。

A 捕食

B 呼吸

C 性D运动

14.在革兰氏染色时草酸铵结晶紫滴加在已固定的涂片上染色,一般染( ),用水洗去。

A 0.5min

B 1min

C 1.5min

D 2min

15.采用悬滴法检查不染色标本时在显微镜下若看见细菌在液体中能定向地从一处泳到另一处,这称为

A分子运动 B 布朗运动 C真正运动 D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

16.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之一复染的作用是

A 增加已着色菌颜色

B 使脱色菌体着色

C 减轻着色菌体颜色

D 使革兰氏阳性菌的颜色改变

E 使革兰氏阴性菌颜色变浅

三、简答

1.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它和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有何区别?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是什么?

一、填空

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 )和( ),另外还有( )和( )等。

2.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将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分为()和()。

3.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常用的方法有()、( )、( )和( )。

4.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将会出现()、()和( )三种现象。

5.( )培养基可以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及噬菌体效价滴定等。

6.()培养基主要用来完成增菌实验、微生物的鉴别分离等。

1.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 )类物质。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类 D维生素类 E生长因素类

2.细菌生长繁殖中需营养物质其中的铵盐、硝酸盐、蛋白胨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A碳原 B氮原 C无机盐类 D维生素类 E生长因素类

3.S.S琼脂,属( )培养基。

A营养 B鉴别C选择D基础

4.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平板划线法

B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倾注平板法

C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D 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E 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穿刺接种法

5.血液琼脂平皿属于( )。

A 基础培养基

B 鉴别培养基

C 营养培养基

D 选择培养基

E 厌氧培养基

6.在基础琼脂培养基中不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

A 水解酪蛋白

B 牛肉膏

C 蛋白胨

D NaC1

E 琼脂

7.观察微生物动力学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是()。

A 划线接种

B 液体接种

C 穿刺接种

D 涂布接种

8.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是()。

A 称量法

B 血球计数法

C 平皿计数法

D 测细胞中某些生理活性的变化

9.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最理想的凝固剂是( )

A 琼脂 B明胶 C硅胶 D硅酸钠

10.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

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1.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

A碳源B氮源 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

1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

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13.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

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

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 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1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

A 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B 青霉素或琼脂

C 高浓度食盐

D 维生素或指示剂

15.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16.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 接种纯种细菌

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7.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三、据表填空

表1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

表中营养成分共有___类;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表中各成分质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_____。

一、填空

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 )和( ),另外还有( )和( )等。

2.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将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分为()、()和()。

3.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常用的方法有()、( )、( )和( )。

4.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将会出现()、()和( )三种现象。

二、选择

1.S.S琼脂,属( )培养基。

A 营养

B 鉴别

C 选择

D 基础

2.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平板划线法

B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倾注平板法

C 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D 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E 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穿刺接种法

3.观察微生物动力学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是()。

A 划线接种 B液体接种 C穿刺接种 D涂布接种

4.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是()。

A 称量法 B血球计数法 C 平皿计数法 D测细胞中某些生理活性的变化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 接种纯种细菌

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用酒精擦拭双手

B 接种针经火焰灭菌

C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7.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8.平板冷却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意义是()

A利于大肠杆菌的接种B防止杂菌污染

C利于培养的冷却 D 防止皿盖冷却水倒流入培养基

9.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人培养箱中培养

10.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1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对比观察微生物利用培养基的情况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一、填空

1.IMViC实验指()、()、()和(),主要用来鉴定()。

2.经常使用的菌种用()方法保藏,()是目前为止最有效保藏方法。

3.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E枸橼酸盐

4.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IMViC试验包括甲基红试验

B IMViC试验包括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 IMViC试验包括吲哚试验

D IMViC试验包括硫化氢试验

E IMViC试验包括VP试验

5.利用冷藏进行保存的原理()。

A冷藏能杀死微生物 B冷藏不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谢

C冷藏能延长保存期 D冷藏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

6. 经常使用的细菌菌株,使用()保藏方法比较好。

A斜面保藏 B半固体穿刺保藏 C石蜡油封存 D砂土管保藏

7.大肠杆菌IMViC试验的结果为()。

A ++-- B--++ C-+-+ D+-+-

1.采取经氯处理的水样(如自来水、游泳池水)时,应在采样前加入(),目的是作为脱氯剂出去残余的氯,避免剩余氯对水样中细菌的杀害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2.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

3.为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食品,需要对食品生产工具进行样品采集,常用的方法为()和()。

4.各种蛋制品进行沙门氏菌检验时,需要进行增菌培养,用的培养基为()或()。

5.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检验时,采样样品的方法以无菌方式采取肉外,还可以用()方法检验样品受污染的程度。

6.链球菌的检验使用的培养基( )

A营养琼脂 B血琼脂 C马铃薯琼脂 D营养肉汤

7.空气采样法中最能准确表示出细菌的真正含量的方法为 ( )

A直接沉降法 B过滤法 C气流撞击法 D滤膜法

8.蟹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

A背肌 B腔节内的肌肉 C胸部肌肉 D贝壳内容物

9.对于食醋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采样后处理时需将品pH值调为中性,用到的方法为()。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10.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原则?

一、选择

1.对于不同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的确认,哪种报告是正确的

A两个相邻稀释度菌平均数均在30-300之间,若计算它们的比值小于2时,应报告两个稀释的平均菌落数。

B若计算它们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应报告两个稀释度较大稀释度的菌落数。

C只有一个稀释度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时,即以该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D所有稀释度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按最低稀释度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E若所有稀释度均未见菌落生长则报告0

2.根据菌落总数的报告原则,某样品经菌落总数测定的数据为3775个/ml,应报告为( )个/ml。

A 3775

B 3800

C 3780

D 4000

3.平皿稀释法测定活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将吸有溶液的吸量管插入稀释液

B 稀释液一般是蒸馏水

C 所有稀释都用同一支吸量管

D 每次稀释后,应将样品充分摇匀

4.平皿计数法测定活菌时,一般将待测菌液作一些列( )倍稀释。

A 5

B 10

C 50

D 100

5.测定菌落总数时采用的培养基是()

A EMB琼脂 B营养琼脂 C B-P琼脂 D 三糖铁琼脂

6.测定菌落总数的营养琼脂的pH值应为()

A 7.0~8.0

B 7.2~8.4 C5.0~7.0 D 7.2~7.4

7.目前菌落总数的测定多用()

A 平皿计数法

B 血球计数法

C 稀释法 D涂布法

8.测定菌落总数时,若各稀释度均无细菌生长,则报告为

A 0

B 未检出

C <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 D以上都不是

9.细菌菌落计数时,发现10-2、10-3稀释度的菌落分别为230、38,那么该检验细菌为()个/g。

A 46000

B 23000

C 30500

D 31000

10.菌落总数测定时,若10-2的稀释度平皿上的菌落数为295个,10-3稀释度平皿上的菌落数为46个,那么该样品中实际菌落数为()个/g

A 24000

B 48000

C 38000

D 56000

11.从液体样品中取出0.2ml进行7次稀释,每次稀释倍数是10,最后取最终稀释液0.2ml进行平板涂布,经保温培养后,测得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36、42和33,则由此得出原样品中该菌的浓度为()个/ml。

A 7.4×108

B 3.7×107

C 1.9×108

D 1.9×109

12.最快速的细菌形态学检测方法

A 分离培养

B 直接涂片镜检

C 血清学试验 D动物试验

13.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14.用于菌落总数测定的营养琼脂的灭菌条件是()

A 115℃,15min

B 121℃,15min

C 110℃,30min

D 95℃,30min

15.在细菌总数的测定中,样品10-1稀释度制作的平板上的菌落数为多不可计,10-2稀释度制作的平板上的菌落数为295个,10-3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为45个,则该样品的菌落总数应报告为

A 3.0×104

B 4.5×104

C 3.7×104 D3.67×104

二、简答

食品中检出的菌落总数是否代表该食品上的所有细菌数?为什么?

1. 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 产酸

B 产酸产气

C 产酸不产气 D产气不产酸 E 以上都不产生

2.在饮用水中检出(),不能推定为粪便污染

A 埃希氏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

C 志贺菌

D 产气肠杆菌

E 弧菌属

3.在检验肠道细菌时应将培养物置()培养。

A 28 ℃

B 25℃

C 36±1℃

D 45℃

4.微生物的检验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单位()。

A g/ml (g)

B g/100ml (g)

C MPN/100ml (g)

D cfu/ml (g)

5.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性是( )

A 发酵乳糖、产酸、不产气 B不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C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D发酵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6.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征是()

A 革兰氏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B 革兰氏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C 革兰氏阳性、厌氧

D 革兰氏阳性、需氧

7.MPN是指()

A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B 1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C 1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D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8.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革兰氏反应呈阴性

B 菌体形态是短杆菌

C 菌体排列为一个或二个

D 会形成孢子

9.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 1

B 3

C 5

D 7

E 8

10.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 产酸

B 产酸产气

C 产酸不产气

D 产气不产酸

E 以上都不产生

简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区别和联系。

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在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这是因为葡萄球菌产生了()。

2.葡萄球菌的()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 )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一般使用( )用于增菌培养。

4.根据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分为()、()和(),其中()为致病菌,它在平板上菌落的周围会有()。

5.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有溶解红细胞、杀害白细胞及毒害心脏的作用,主要分为()和()两种。

6.溶血性链球菌一般用()增菌液,营养丰富,并含有()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杆菌生长。经过溶血实验,且溶纤维蛋白酶实验阳性,杆菌肽敏感实验阳性,可推测检样中有()。

7.沙门氏菌的四种抗原:(),(),()和()。

8.( )在三糖铁琼脂内的反应结果为底层产酸、不产气,斜面产碱,不产生硫化氢,无动力,在半固体管内沿穿刺线生长。

9.国标中为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一般需要进行五步实验()、()、()、()和()。其中生化实验需要进行两步,初步生化实验使用的是(),如果出现()现象时,可以排除沙门氏菌存在的可能。

10.从嗜盐菌选择培养基上挑取可疑为副溶血性弧菌的菌落,接种在()培养观察,发现底层变黄,上层斜面不变色,有动力,不产生硫化氢。

11.肉毒梭菌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产生(),成分为(),是()(外或内)毒素,主要是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抑制()的分泌,从而导致软瘫,甚至死亡。

1.对粪便标本增菌培养沙门氏菌合适的培养基是( )

A GN培养液

B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C 碱性蛋白胨水

D 高渗葡萄糖肉汤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时,菌落周围常出现溶血环,此现象称为( )

A α溶血

B β溶血

C γ溶血

D δ溶血

E ε溶血

3.溶血性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生长时,管中的现象是( )。

A块状沉淀 B 絮状或颗粒状沉淀 C 均匀生长 D 混浊

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特点是( )。

A金黄色,大而凸起的园形菌落

B金黄色,表面光滑的园形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C金黄色,透明,大而凸起的园形菌落

D白色透明圆形菌落

5.作沙门氏菌检验时,欲进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应接种( )斜面作为集凝试验用的抗原。

A 2%琼脂

B 1.5%琼脂

C 1.2%琼脂

D 1%琼脂

6.三糖铁琼脂斜面属于( )培养基。

A营养 B 鉴别 C 选择 D 基础

7.下列何种微生物培养时会产生β-溶血环现象

A 肺炎链球菌

B 军团菌

C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支原体

8.人类感染沙门氏菌,最常见的是

A 伤寒和副伤寒

B 肠炎型

C 败血症型

D 慢性携带者

E 以上都不是

9.沙门氏菌的H抗原是指

A 鞭毛素

B 脂多糖

C 一种外膜蛋白

D 菌毛主要亚单位

E 荚膜多糖

10.沙门氏菌的Vi抗原是指

A 鞭毛素

B 脂多糖

C 一种外膜蛋白 D菌毛主要亚单位 E 荚膜多糖

11.嗜盐畏酸菌的指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蜡状芽孢杆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培训资料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5℃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治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人正常数量食品后,所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的疾病。 问答题 1、金葡球菌传播途径和控制 传播途径:一般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控制: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生产

环境微生物学练习题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五、论述题 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 保持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降解 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 2、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 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 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 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 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 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 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 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精选资料[十四]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资格从业考试《预防疾控微生物检 验技术》习题精选资料[十四] 一、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具有完整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细菌L型 D.噬菌体 E.人体细胞 二、单选题-2/知识点:试题 下述哪种培养基不是用于大肠菌群计数检验的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B.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C.含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TSB-YE)肉汤 D.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 E.磷酸盐缓冲液 三、单选题-3/知识点:试题 炭疽芽孢杆菌的毒力因素中不包括 A.荚膜抗原 B.菌体抗原 C.保护性抗原

D.水肿因子 E.致死因子 四、单选题-4/知识点:细菌及细菌检验综合题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荚膜 B.异染颗粒 C.鞭毛 D.菌毛 E.芽胞 五、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ESBLs的主要产生菌株,同时也是人类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伤寒沙门菌 六、单选题-6/知识点:试题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此培养基称为 A.基础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营养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七、单选题-7/知识点:试题 在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霍乱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厌氧菌 八、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狂犬病病毒 B.新型隐球菌 C.乙型脑炎病毒 D.脑膜炎奈瑟菌 E.脊髓灰质炎病毒 九、单选题-9/知识点:试题 细菌分离培养主要用于 A.细菌所致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B.药物敏感试验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A型): !、下列细菌中哪一种细菌在血平板上一般不出现溶血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甲型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2、进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不需要下列哪种材料? A、免血浆 B、生理盐水 C、2%红细胞悬液 D、待检细菌 3、UMI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试验? A、尿素酶 B、甲基红 C、靛基质 D、动力 4、麦康凯培养基和克氏双糖铁共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酚红 C、中性红 D、乳糖 5、对浓汁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下列哪一项试验一般不包括在内? A、涂片染色镜检 B、血平板分离培养 C、血浆凝固酶试验 D、抗"O"试验 6、乙链在血清肉汤中的生长情况是: A、完全沉淀生长 B、均匀混浊生长 C、部分沉淀生长 D、形成菌膜 7、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C、生成甲醇、甲醛 D、以上全部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霍乱弧菌的特点 A、有动力 B、抵抗力较强 C、耐碱不耐酸 D、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是唯一易感者 9、对于一个脓汁标本,首先应进行的检验步骤是: A、涂片镜检 B、接种血平板 C、含硫氨基酸 D、苯丙氨酸 10、抗"O"试验管法中,溶血素应预先用还原剂处理,原因是: A、还原被氧化的S溶血素,恢复溶血能力 B、溶血素O对热不敏感 C、溶血素S对氧敏感 D、以上全错 11、观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典型形态,选择哪一种培养基可得理想结果: A、普通琼脂平板 B、普通肉汤 C、血琼脂平板 D、血清肉汤 12、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A、低温 B、保温 C、防干燥 D、快速 13、区别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可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氧化酶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葡萄糖发酵 D、动力试验 14、下列哪一项可用于区别肺炎双球菌和甲型链球菌? A、胆汁溶菌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 B、溶血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D、溶血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微生物学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____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______三大类型. 2.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__.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真菌___. 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病毒___. 二,判断改错题 3.非细胞型微生物含有两种类型核酸,既含DNA,又含RNA. 3.错,只含一种核酸.三,选择题 1.下列病原体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白色念珠菌 D.细菌 E.病毒 2.下列病原体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3.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流感病毒 D.细菌 E.真菌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细菌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真菌 D.放线菌 E.立克次体 四,名词解释 2.菌株(strains of bacteria)是指从不同来源或从不同时间或地区所分离的同一种细菌.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答: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是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习题集 第一部分基础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二、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个体微小B 分布广泛C 种类繁多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E 结构简单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B真菌 C支原体 D 衣原体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B衣原体 C支原体 D病毒 E立克次体 细菌的形态及结构 一、名词解释:1.肽聚糖()2.脂多糖()3. 质粒()4. 异染颗粒()5. 革兰染色()6. 芽胞()7荚膜() 二、选择:1.及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蛋白体(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 细胞壁2.及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及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层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4.芽胞及细菌致病有关的是A抗吞噬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A B 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6.及细菌粘附功能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菌毛B荚膜 C中介体D 胞浆膜E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 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份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鞭毛 D 核酸E脂多糖 9.及细菌感染侵袭相关的结构是A 中介体B 细胞膜 C异染质颗粒D 芽胞E 荚膜 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11细菌的L型是指: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 12.溶菌酶杀菌的作用机理是:A裂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C及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的L型错误的是:A主要由肽聚糖结构的缺损引起的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形性D需在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A细胞核结构B细胞壁结构C 细胞膜结构同D磷酸壁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15.细菌哪种结构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胞质颗粒D质粒 E 核质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 E芽胞17.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A稀释

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检验 吴崇食质12级1班学号:20122629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

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集

1.测定和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pm B. mm C. cm D. nm 2.芽胞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与下列何种成分有关() A.脂肪酸 B. 粘肽 C. 双层磷壁酸 D.吡啶而羧酸 E.二氨基二酸 3.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有效成分是() A. 胞壁酸 B. 脂质A C. 脂蛋白 D. 肽聚糖 E. 磷壁酸 4.与鉴别细菌有关的细菌特殊结构有() A.鞭毛 B.荚膜 C.芽胞 D.菌毛 E.A+B+C 5.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B.抑制荚膜的合成 C.破坏胞浆内核蛋白 D.抑制细胞膜蛋白质的合成 E.以上均不是 6.有关荚膜的描述,下列哪项有误() A.具有抗吞噬作用 B.长期体外人工培养易层厚 C.常用特殊染色法观察 D.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E.可用于细菌鉴定和血清学分型 7.关于菌毛的描述,下列哪项有误()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B.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C.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8.L型细菌是() 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C.缺乏质粒的细菌 D.缺乏核质的细菌 E.缺乏菌毛的细菌 9.革兰阳性菌细胞膜特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 B. 脂蛋白 C.外模 D.脂多糖 E.磷壁酸 10.有关芽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是细菌的休眠体 D.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E.芽胞的大小、位置、形状因菌而异 11.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12.不染色标本检验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A.大小 B.形态 C.结构 D.动力 E.繁殖方式 13.关于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具有细胞壁 B.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无核膜、无核仁 E.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14.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或结构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外模 D.肽聚糖 E.脂蛋白

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题

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题(供2008级医学检验本科) 名词解释: 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两种,前者分泌至菌体外,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浆凝固。后者结合于菌体表面不释放,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而引起细菌凝聚,故又称为凝聚因子。 Vi抗原:伤寒、希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是覆盖在LPS外的荚膜多糖抗原。抗吞噬、抗体、补体,与毒力有关。能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凝集,可进行噬菌体分型。 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称为肥大反应。 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抗O试验: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检测,是一种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抗溶血素O抗体ASO可中和溶血素O的活性,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患者抗体效价一般超过400个单位。 MRSA:1u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mm或其 MIC>4ug/ml的金黄色片葡萄球菌称为MRSA. 对1ug的苯唑西林抑菌圈<10mm或其MIC>0.5ug/ml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称MRCNS. 统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HLARE: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 D试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 外-裴反应:变形杆菌属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能出现交叉凝集,临床上用这些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称为外-裴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迁徙生长现象: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的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的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 神奈川试验:副溶血性弧菌在普通血平板(含羊、兔或马等血液)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但在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0g/LNacl)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为炭源的我妻(Wagatsuma)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该现象作为鉴定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株的一项重要指标.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有两种,旧结核菌素(OT)和纯蛋白衍生物(PPD),取5U(0.1ug)PPD或OT 0.1mL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注射后48~72小时后观察,以是否出现红肿、硬结,以及其大小判断结果。 卡介苗: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在含甘油、马铃薯和胆汁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 抗酸杆菌:分支杆菌属中大多数细菌,菌体内含有分支菌酸,具有抗酸性,一般不易着色,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这类细菌又称为抗酸杆菌 有菌免疫:是指细菌进入机体后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细菌外膜:革兰阴性菌的特有成分,有脂质双层、脂蛋白、脂多糖三部分组成,作为保护屏障可阻止或减缓胆汁盐、抗体及其他可能杀死或损害细菌的有毒物质的进入,也可阻止周质酶等一些细胞成分的损失。 脂多糖: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表伸出的是脂多糖,包括磷脂A、核心多糖和O-侧链三个组成部分。 R质粒:又称耐药质粒,具有编码能够破坏或修饰抗生素的酶基因。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溶原性转换:是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以前噬菌体形式在细菌内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溶原性细菌可以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 Hfr:高频重组株,F质粒基因经接合传递后,与染色体重组,整合后的细菌能以高效率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这种染色体被整合进F质粒基因的受体菌称Hfr。 毒血症: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只能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内素毒: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耐热,有毒性作用(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DIC),抗原性弱,不可脱毒为类毒素。 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不耐热,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作用,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中度敏感:常规用药时,达到平均血药浓度,一般相当于或略高于某种细菌的MIC。对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应用高剂量该药物时有效,或细菌处于体内抗菌药物浓集的部位或体液(尿、胆汁、肠腔)中时才被抑制。对毒性较小药物,可适当加大剂量仍可获得临床疗效。 中介:不是敏感习性的度量,作为“缓冲碱”,以防止因微小技术因素失控导致的结果偏差,临床意义不确定。 MIC:最低抑菌浓度(μg/ml),指在体外实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的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 汹涌发酵现象: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胨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胨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是产气荚膜梭菌的特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库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本习题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每一章节内容得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题,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及对本门课程掌握得程度;第三部分为病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题 绪论 二、选择题 1.下列描述得微生物中,不就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得就是 A 个体微小 B 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 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E 结构简单 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得就是 A 细菌 B 真菌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立克次体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得就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病毒 E 立克次体 二、选择: 1.与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得一种重要结构就是 A 核蛋白体(核糖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 E 细胞壁 2.与细菌运动有关得结构就是 A 鞭毛 B 菌毛 C 纤毛 D 荚膜 E 轴丝 3.与内毒素有关得细菌结构就是 A 外膜层 B 核膜 C 线粒体膜 D 荚膜 E 细胞膜 4.芽胞与细菌致病有关得特征就是 A 抗吞噬 B 产生毒素 C 耐热性 D 粘附于感染部位 E 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得遗传物质就是 A 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性菌毛 6.与细菌粘附功能有关得细菌结构就是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得就是 A 鞭毛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核质(拟核) E 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得主要成份就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9.与细菌感染侵袭相关得结构就是 A 中介体 B 细胞膜 C 异染质颗粒 D 芽胞 E 荚膜 10.青霉素得抗菌作用机理就是 A 干扰细菌蛋白质得合成 B 抑制细菌得核酸代谢 C 抑制细菌得酶活性 D 破坏细菌细胞壁中得肽聚糖 E 破坏细胞膜 11.细菌得L型就是指 A 细菌得休眠状态 B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 非致病菌 D 不可逆性变异得细菌 E 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 12.溶菌酶杀菌得作用机理就是 A 裂解聚糖骨架得β-1,4糖苷键 B 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得转肽酶 C 与核蛋白体得小亚基结合 D 竞争性抑制叶酸得合成代谢 E 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得L型,错误得说法就是 A 主要就是由肽聚糖结构得缺损引起得 B 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 C 呈多形性 D 需在高渗透压得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得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得革兰染色性不同就是由于 A 细胞核结构得不同 B 细胞壁结构得不同 C 细胞膜结构得不同 D 磷酸壁得有无 E 中介体得有无 15.细菌哪种结构得功能类似真核细胞得线粒体 A 核蛋白体 B 中介体 C 胞质颗粒 D 质粒 E 核质 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得结构就是 A 荚膜 B 异染颗粒 C 鞭毛 D 菌毛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关的习题.

习题七 一、填空 1.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和三项。 2.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即报告为大肠杆菌性;凡乳糖发酵管不产气或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则报告为大肠杆菌为性。 二、选择 1.乳糖初发酵试验通常在()检测中用到。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细菌总数 D. 大肠杆菌 2.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 产酸产气 C 产酸不产气D产气不产酸 E 以上都不产生 3.在饮用水中检出(),不能推定为粪便污染 A 埃希氏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C志贺菌D产气肠杆菌E弧菌属 4.在检验肠道细菌时应将培养物置()培养。 A 28 ℃ B 25℃ C 36±1℃ D 45℃ 5.微生物的检验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单位用()表示。 A g/ml (g) B g/100ml (g) C MPN/100ml (g) D cfu/ml (g) 6.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性是() A发酵乳糖、产酸、不产气 B不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C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D发酵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7.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征是() A革兰氏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B革兰氏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 C革兰氏阳性、厌氧 D革兰氏阳性、需氧 8.大肠菌群在EMB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是() A白色针尖状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黑色 D红色 9.MPN是指() A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B 1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C 1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D 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10.测定大肠菌群时,经EMB平板分离后要确定是否为大肠菌群,还要经过() A 三糖铁试验 B V-P试验 C复发酵和革兰氏染色 D硫化氢试验 12.大肠菌群测定的一般步骤是() A初发酵-分离-染色-复发酵 B初发酵-分离-复发酵-染色 C初发酵-复发酵-分离 D初发酵-复发酵 13.大肠菌群初发酵的培养条件是() A 36℃,24h B 25℃,一周 C 36℃,48h D 36℃,4h 14.大肠菌群复发酵的培养条件是() A 36℃,24h B 36℃,4h C 36℃,48h D 36℃,12h 15.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革兰氏反应呈阴性 B菌体形态是短杆菌 C菌体排列为一个或二个 D会形成孢子 16.检测大肠菌群时,待检样品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经培养如不产气,则大肠菌群( )。A阳性 B阴性 C需进一步试验 D需接种伊红美兰平板 17.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 7 E 8 18.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B产酸产气C产酸不产气D产气不产酸E以上都不产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