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教学与管理》2007年1月20日

一、教学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与侧重性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要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该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即教学目标内容应该涵盖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要有全面性观念,对三个领域的目标不可有偏废。

教学目标的侧重性是指在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中,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目标体系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它们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层层分化的关系。学科教学总目标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再进一步具体化为一个个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为学科教学总目标服务,因此,应该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实现学科教学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等同于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面面俱到,在实施中平均用力,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是确保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学目标的侧重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保证,只有做到全面性和侧重性相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初始能力,即: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期望及学习风格等,这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正确理解领会新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确定教学内容的类型,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以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这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关键。了解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行动赖以开展的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一般指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设置等方面,而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等是软环境的组成部分。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目标形成中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等作用,教学活动总是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也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设性。然而,预设的教学目标毕竟是一种假设,不可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真实教学活动的结果。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主要构成因素的教师与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生命个体,因此“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活动是在具有生命力和主动性、群体和个体的人的各种发展活动中进行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过程,总是充满各种变动因素,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计划去进行,需要在预先设想和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处理和利用这些构成真实教学过程的变化因素,因此教学又必然是富有生命力的、动态的、变化的,具有鲜明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既要预设,也要生成,是预设与生成的协调统一,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做好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既能防止教师受制于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活动陷入机械呆板,又能防止教师只注意生成性的目标,而使教学活动变成自由王国,使教学目标失去了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价值。为了使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教师一方面先要进行充分地课前预设,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么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教师预设得越充分,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教学进程中动态的课堂情境灵活处理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实施中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或生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者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双主体”的相互作用、相互统一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备课、上课、反馈、调整四个基本环节。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备课工作做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认真钻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梁萍云74

??

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科学预设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在预设目标的指导下,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修正教学目标,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实施书面作业、动手操作实践、考试等反馈手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利用反馈信息资源调整教学计划等。可见,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预设和调控之下实施的。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及其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因素,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与教师及教学情境产生积极互动时,知识技能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能结构,新的情感态度才能为学生所体验而养成。新课程理念尤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倡探究式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或生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只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或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是片面的,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机融合并充分发挥时,才能充分实现和生成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彰显教学活动的内在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经常随着教学活动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调整工作,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此时学生是被调研的对象,因此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上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过程,因此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课堂真实情境的变化而相互转化。如在以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在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勤思考勤动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在思想上要树立“双主体”的师生观,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定教;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教学具体情境为基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把教师的教学期望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当教学情境发生变化或学生的兴趣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

四、教学目标表述的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活动过程本身的指导、调控和评价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尽可能做到具体明确富于操作,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新课程标准倡导运用行为目标法来表述课程目标。所谓“行为目标法”是一种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取向来陈述目标的方法,它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其规范表述为:1.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2.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测的。3.行为条件情境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4.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预设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目标也可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来表述。例如:“高中一年级学生在45分钟内将所给的英语短文译成中文,可以查字典。”其中行为主体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行为要求是“将所给的英语短文译成中文”,行为标准是“在45分钟内”,行为条件是“查字典”。可见采用行为目标法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只是体现在外显行为的变化,还体现在学生内部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变化上,而这种变化是内隐的,很难观测得到,因此用“行为目标法”无法清晰明确地表述。对这一类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先概括后具体,格朗伦的“内外结合表述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格朗伦认为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来设计教学目标,即先用表述内部过程的概括性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然后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在这一描述中,“理解”一词是用以描述内在情感变化的概括性动词,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因此,必须用“解释”、“找出”、“指出”这些外在的行为对其进行说明。这样使教学目标得以精确化。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外在行为变化的观测,反映了学生内部因素的变化,是教学目标表述的概括化和具体化的统一。

由于学生学习结果的复杂性,教学目标的表述只有做到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结合,才能全面地预设教学结果,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目标预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李海燕)

梁萍云: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相结合

75

??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教案教学目标模板范文

教案教学目标模板范文 一、教学设计的环节 教学设计通常以教案的方式表达出来,共包含 14 项,而在考试中我 们只需要根据考题作答即可,让我们写啥就写啥,不让写的需要哈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 14 个环节:加粗的为重点考察环节,需要着重看! (一)课题名称 (二)课型 (三)课时 (四)教材分析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目标 (七)教学重点 (八)教学难点 (九)教具/教学准备 (十)教学方法 (十一)教学过程 (十二)作业设计 (十三)板书设计 (十四)课后反思 二、教学设计各环节具体讲解: (一)课题名称(就是本节课的标题,不要带书名号,反正也不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不考) (四)教材分析(中学注意一下) 教材情况+主要内容 (五)学情分析(中学注意一下) ①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②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六)教学目标(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必考。)“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确定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 例:掌握,认识,读准,懂得,学会,熟练... 2. 过程与方法: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性目标,强调途径) 例:通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 例:领悟、激发、培养、养成、树立、建立、体会、爱护、重视、 珍惜、追求....

(七)教学重点(需掌握) 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学生需要重点把握 的内容,即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八)教学难点(需掌握)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 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 方。上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如若在考试中要求写重难点,只需要将三维目标换个说法就可以 了。 (九)教具/教学准备(不考)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分这几个步骤来写!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关乎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么严重的教学设计,学好下面几个步骤,就能松弛应对!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例外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详尽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大凡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大凡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必须是详尽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佳有例外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例外要求、例外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源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详尽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广大考生在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考题中,试卷编写者也把教案编写的题目直接设计成“教学设计”题目,这里,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 二、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广大考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设计题目时,首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考生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写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设计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2、内容齐全,要点具备 那么明确了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后,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者指定的章节,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应对教学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在心中清楚教学设计所涵盖的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每个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1)课题:说明所选章节的的名称,也即本课的标题。 (2)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第几课时。 (3)课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②过程与方法: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写教学目标时,请广大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

教案认知目标是什么

教案认知目标是什么 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方法,把认知领域里的学习水平分成了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又可以分为两档,第一层次为“知识”,第二至第六层次称为“能力”。这里所说的“知识”,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只不过它仅仅是指记忆能力。记忆水平的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仅仅有记忆力参与而获得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结果。其他五个层次的学习,除了需耍记忆做基础外,还需要别的较高水干的能力的参与。所以这五个层次又可以称为高层次的学习水平。文言文学习当然离不开记忆,但它也需要想象和联想,需要推理和创造。因此,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照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环节来设计单元的教程。所谓“六环节”是指按认知分类进行单元教学的六个基本阶段,即“整体把握记忆阶段、理解认知阶段、应用实践阶段、比较分析阶段、检测评价阶段、迁移创造阶段”。1这六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照应、有机联系。在六个阶段教学中,突出表现了教师的精心指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体现出学生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致力于实现促进“保持”和“迁移”两种教学结果的双赢。 整体把握记忆阶段。这是单元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了解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词语含义,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弄清本单元的学习目

标,统揽本单元的课文,形成本单元学习的整体印象。还要求学生能大致能够复述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能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单元导入,提示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初读。 理解认知阶段。这一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先进行“学法指导”,围绕单元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导读,引导学习有关的方法和知识,紧扣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法指导和训练。在导读中主要是进行问题导读。问题导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依题去读,从而完成某篇课文或某个问题的理解。 应用实践阶段。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文言 文知识的基础上,在“做”中学习,拓展学生的练习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1李娥兰黄敏正.论语文单元 精读课的二维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27. 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分析阶段。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编者力求把同中有异的课文及其各项内容组成为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这就为比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文言文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也就在于比较。这一环节主要就是比较文言文词语、语句在运用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单元中各篇的异同,以利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分析 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查阅读课和识字课两大类型,我们主要介绍阅读课的解题思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阅读课的考题中主要出现过以下几项考查内容:文本分析、教学目标、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本文我们将对考频最高的教学目标部分进行讲解。 二、知识讲解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上,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低年段)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理解文中XXX 的基本含义(能够理解文中XXX的内容;能够利用XXX造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中、高年段) 【注意】在小学阶段,任何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都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认、会写、会读,中年段、高年段除了这三方面外,可以再从理解词或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组词造句等方面挑选一到两点加入目标中。 【例】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拮、据、寐、驰、馈、惑、捎”7个生字,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注意】在实在不会写或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模板比较死板,不够切合课文。要想提高切合度,可以再结合文章添加一些内容。如下: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掌握文中XX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XX的重要内容/体会文中XX的情感),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大白鹅叫声、吃相、步态方面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文章表达的XX(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小学通用) (2)激发学生探索XX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高年段) 【例】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分解与重构,这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制定的依据,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设计单元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段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下面以学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为例来说明其操作。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是明确本单元学生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主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了单元的学习主题,也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学习任务的选择。确定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的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内容)。如“圆的面积”的单元目标是“探索与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认识圆”、“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把圆形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数学思想)等学习任务。 (3)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对它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逻辑序列,

以满足教学实际进程。如要“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首先要“认识圆的周长”,而不能把二者的关系颠倒过来。 (4)单元目标的表述。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把每项学习任务编写成相应的单元目标。相对于学段目标来说,单元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目标来说,单元目标又较抽象,这一点与课时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圆的面积”单元目标,可做如下表述:①能说出身边的圆;②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③能说明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区别;④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此后,每个目标还要类别化,即确认它们各自的维度及水平标准。因为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与条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其层次水平不同,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也是不同的。 2、任务分析 通常的做法是“逆推”,即从已定的终点目标开始,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逐步揭示使能目标(从起点通向终点必须掌握的子目标),然后逐级排列出来,从而揭示最终目标的构成成份及其层次关系,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事件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以通过下位目标的逐个实现达到上位目标的最终实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一般要求用明确、具体、详细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目标不能定得太笼统、太抽象,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人的理解可能相去甚远。此外,用以陈述教学目的的词语常常是用以说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如“掌握”、“领会”等,而这些内部过程常常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导致学生无法衡量和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适应、技能、体力等。(辛普森、哈罗)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克拉斯伍)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认知学习领域学习水平分类: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见。 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分类: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解、动作组合协调、动作评价、新动作的创造。 情感学习领域学习水平分类: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品格形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可以运用布鲁姆、克拉斯伍、加涅等人的学习目标分类作为框架,把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设计双向细目表的方式完成。

马杰(Mager)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是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ABCD模式的具体应用: 1、对象的表述:注明教学对象。 2、行为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例如: “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 面加上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3、条件的表述: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4、标准的表述: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一般 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应用ABCD模式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 2、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 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

结等; 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⑶条件

教学设计怎么写(1)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 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 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精品文档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1 / 13 精品文档 6.训练内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系统部分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 《教师教案怎么写》 文章《教师教案怎么写》正文开始>> - - - 一、课前系统部分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 2 / 13 精品文档 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计划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 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 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 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完整版)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设计格式分三部分: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目标 1.按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具体到英语学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及文化意识目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中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其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有关新课程改革的问题解答之七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

教学目标应如何编写

1.教学目标应如何编写? 新课改实施后,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教学,教学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编写: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三维目标的编写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要实现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倡导给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给学生主体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 (1)教学目标编写要有整体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 (2)教学目标编写要联系实际,切实可行。知识与技能是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根本。三维教学目标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其实也体现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3)教学目标编写是要注重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思想和方法,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思维过程。要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揭示物理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以及方法的探索中激活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在归纳和总结知识过程中概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4)教学目标编写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2.对物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你是如何理解的?举例说明。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人们将长期以来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知识通过教材来进行记录,而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间接地获得这些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尽快的吸收这些知识,并在考试中再把它正确而又有条理地再现出来。表面上看来,我们已经教会了学生,但是应试教育弊端恰恰在这里,学生成了知识的存储器,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承认学习过程和科学方法的价值,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在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例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策略,首先在前一节教学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划时代的发现》的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呈现,为下节做铺垫。先将学生带入法拉第的时代,将前人研究的成果与矛盾交给学生:奥斯特发现“电生磁”,之后科学家们认为“磁生电”也是存在的,而安培、和科拉顿等人的验证却失败了,逐步将学生引入角色,引发他们的思考“如果我是法拉第,我要怎样进行我的研究?”充分的铺垫过后,在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我采取分组实验探究的策略,把实验器材交给学生并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就是法拉第,请

教学目标教案

Project Interviewing an expert Chen Haiyan Teaching aims: 1.Students will use what they have learnt to complete a group project. 2.Students will improve such abilities as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3.Students will get to know how to cooperate and fulfill the assignments jointl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Enjoy a video clip. Step 2 Fir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made Yang Liwei China’s first astronaut? 2.What was he interested in when he was young? 3. How were they trained to be an astronaut? Step 3 Further reading Task 2 Task-based reading Multiple choices 1.When Yang Liwei made his voyage, he was . A. in his late twenties B. in his early thirties C. in his late thirties D. in his early forties 2. Which of following about Yang Liwei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Yang became interested in flying even when he was very young. B. He was kee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a young age. C. Yang was the eldest child in his family. D. Yang comes from Suizhong, Liaoning Province. 3. Paragraph 3 mainly tells us about . A. Yang’s study experience in a flight school B. Yang’s training to be a Chinese astronaut C. the subjects that Yang was required to learn D. Yang’s space exploration 4. Arrange the following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a. Was chosen for the space adventure. b. Became a pilot. c. Went to a flight school. d. Went on the voyage in spac e. e. Was chosen to be a member of Project 921 A. c-b-a-e-d B. c-b-e-a-d C. c-e-b-a-d- D. e-c-b-d-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