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酒店管理会计学复习大纲

酒店管理会计学复习大纲

酒店管理会计学复习大纲
酒店管理会计学复习大纲

酒店管理会计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

1. ( C )是通过对有代表性顾客的消费意向的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方法。

A) 趋势预测分析法 B) 判断分析法

C) 调查分析法 D) 因果预测分析法

2. 产品的贡献毛益是指( A )。

A) 销售收入与产品变动成本之差 B) 销售收入与制造成本之差

C)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之差 D) 销售收入与期间成本之差

3. 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是( A )。

A) 先付年金 B) 永续年金

C) 递延年金 D)普通年金

4. 某厂生产A种产品,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供选择,有关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两种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的产量是( A )。

A)

C)

D) 1510

5. 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D )。

A)成本核算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6. 通常应对不利的材料价格差异负责的部门是( B )。

A) 质量控制部门 B) 采购部门

C) 工程设计部门 D) 生产部门

7.单一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 A )。

A) 上升B) 下降

C) 不变 D) 不一定

8.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B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9. 在一般情况下,当某种材料存货的采购批量越小时,则( D )。

A)全年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越低,储存成本越低

B)全年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越高,储存成本越高

C)全年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越低,储存成本越高

D)全年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越高,储存成本越低

10.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 A )。

A)折旧费 B)经营成本

C)各项税款 D)建设投资

11. 所谓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 C )。

A) 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量B) 货币资金支出和货币资金收入量

C) 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D) 流动资金增加和减少量

12. 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是( D )。

A)直接材料预算 B)直接人工预算

C)生产预算 D)销售预算

13. 按照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关性是指( A )。

A)具有对决策有影响的特征 B)具有与控制标准有关的特征

C)具有与资产价值有关的特征 D)具有与归集对象有关的特征

14.在应用高低点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 )。

A) 最高的产量 B) 最高的成本

C) 最低的产量 D) 最高的产量或最高的成本

15. 甲某拟存入一笔资金以备三年后使用。假定银行三年期存款年利率为5%,甲某三年后需用的资金总共为34500元,则在单利计息的情况下,目前需存入的资金为( A )元。

A) 30000 B) 29803.04

C) 32857.14 D) 315000

16. 普通年金又叫 ( B )。

A)先付年金 B)后付年金

C)永续年金 D)递延年金

17. 定性销售预测方法可分为判断法和( B )。

A)因果预测分析法 B)调查分析法

C)趋势预测分析法 D)季节预测分析法

18.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 D )。

A) 两者相等 B) 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C) 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D) 两者之和等于1

19. 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D )。

A)销售毛利 B)税后利润

C)税前利润 D)贡献边际

20.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B )。

A)股东 B)企业内部各管理层

C)债权人 D)外部集团

21、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A )。

A、开支差异

B、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能力差异

22、标准成本控制的重点是(B )。

A、标准成本的制定

B、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C、成本控制

D、成本差异帐务处理

23、现代管理会计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A )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成本会计

D.责任会计

24、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 D ) 。

A.效益性原则

B.最优化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决策有用性原则

25、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即( C )

A、增量成本

B、加工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26、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 D )

A、标准成本相等的业务量

B、变动成本相等的业务量

C、固定成本相等的业务量

D、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

27.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B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28.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 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 )。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29.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30.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C )。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31.已知20×3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4年销量与20×3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B )。

A.必然大于13 500元

B.必然等于13 500元

C.必然小于13 500元

D.可能等于13 500元

32.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C )。

A.一定等于零

B.可能等于零

C.一定大于零

D.一定小于零

33.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D )。

A. 0元

B. 1 000元

C. 5 000元

D. 6 000元

34.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B )。

A.8 000元

B.12 000元

C. 28 000元

D. 20 000元

3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

36.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B )。

A.提高单价B.增加产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降低固定成本

37.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D )。

A .50万元B.100万元C.8万元D.16万元

38.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万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A )。

A.61 905 B.14 286 C.50 000 D.54 000

39.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C )。

A.成本B.单价C.销售量D.目标利润

40.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 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 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目标利润为600 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 D )。

A.1500元/件B.1667元/件C.1000元/件D.1800元/件

41.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2 000元,单价20元,计划销售产品5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1 0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应为

( C )。

A.12元/件 B.13元/件 C.14元/件 D.15元/件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A )。

A.判断分析法

B.算术平均法

C.回归分析法

D.平滑指数法

43.下列各项中,可用于预测追加资金需用量的方法是(D )。

A.平均法 B.回归分析法 C.指数平滑法 D.销售百分比法

44.下列各种销售预测方法中,属于没有考虑远近期销售业务量对未来销售状况会产生不同影响的方法是( B )。

A.移动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加权平均法

D.平滑指数法

45.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应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D )。

A.相关损益分析法

B.差别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46.在管理会计的定价决策分析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属于( B )。

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B. 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C. 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D.定价策略

47.下列各项中,只涉及实物计量单位而不涉及价值计量单位的预算是( B )。

A.销售预算B.生产预算

C.专门决策预算D.财务预算

48.编制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期间通常是(D )

A.1个月B.1个季度

C.半年D.1年

49、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D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

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

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50、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是()

A.不将其作为费用

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

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

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

51、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是按( B )进行的分类。

A、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

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

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

D、决策解决问题的内容

52、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 C )

A、正常价格

B、单位产品成本

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二、多选

1. 标准成本的种类包括( CDE )。

A)合理标准成本 B)期望标准成本

C)理想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E)现实标准成本

2. 全面预算的具体内容包括 ( ABE )。

A) 营业预算 B) 财务预算

C) 项目现金流量预算 D) 成本差异预算

E) 资本支出预算

3. 在有数量折扣的决策中,( BDE )是订购批量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A) 缺货成本 B) 储存成本

C) 机会成本 D) 订货成本

E) 采购成本

4. 投资决策中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动态投资指标包括( BCE )。

A) 投资回收期 B) 净现值

C) 内含报酬率 D) 投资报酬率

E) 获利指数

5.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是( BCDE )。

A)预测可靠性假设 B)相关范围假设

C)模型线性假设 D)产销平衡假设

E)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6. 经营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E )。

A)销售预测 B)成本预测

C)利润预测 D)所得税预测

E)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关系

7. 下列方法中,必须根据历史成本数据进行成本分解的有( ACD )。

A) 散步图法 B) 工业工程法

C) 高低点法 D) 回归直线法

E) 账户分析法

8.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BE )。

A)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B)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C)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 D)资金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E)各期损益不同

9. 经营预测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E )。

A)延续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统计规律性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E)成本效率原则

10. 下列成本属于经营决策的非相关成本的有( AE )。

A) 沉没成本 B) 专属成本

C) 差量成本 D) 机会成本

E) 联合成本

11、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 AD )。

A、固定预算

B、零基预算

C、滚动预算

D、弹性预算

E、增量预算

12、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A、现金预算

B、预计利润表

C、预计资产负债表

D、投资决策预算

E、销售预算

13、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ABCDE )。

A.企业整体

B.分厂

C.车间

D.班组

E.个人

14、管理会计是( ADE ) 。

A.活帐

B.呆帐

C.报账型会计

D.内部会计

E.经营型会计

15、( CE )一般属于无关成本的范围。

A、历史成本

B、机会成本

C、联合成本

D、专属成本

E、沉没成本

16、当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不应停产的条件有( BCDE )

A、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大于1

B、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

C、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0

D、该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0

E、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率大于0

17、本量利分析基本内容有(ABE )

A.保本点分析

B.安全性分析

C.利润分析

D.成本分析

E.保利点分析

18、下列两个指标之和为1的有(BD )

A.安全边际率与贡献边际率

B.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

C.保本作业率与变动成本率

D.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

E.贡献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

三、判断

()1.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等于安全边际率与贡献毛益率之乘积。

()2. 变动成本法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3.销售预测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在搞好销售预测的前提下,才能相互衔接地开展好其他经营预测。

(错)4.递延年金的现值大小,与递延期无关,故计算方法和普通年金现值相同。

()5.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多,经营也就越安全。

(错)6.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

(错)7.在经济批量决策中,关键是选择并确定与预测相关的成本。

()8.房屋和设备租金、广告费等都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错)9.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是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错)10.为了扭亏为盈,凡是亏损的产品都应当停产。

11. 货币的时间价值从量的规定性上说,就是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

12. ()由于缴纳所得税也是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有关现金流量时,应该将所得税的影响考虑进去。

13. ()所谓货币时间价值,指的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与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

14.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1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来源完全不同。

16. ()项目终止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的最终残值和收回原收入的流动资金两部分。

17. (错)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18. (错)理想的标准成本是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标准成本。

19. 净现值大的投资方案一定优于净现值小的投资方案。

20. (错)贡献毛益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单位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四、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3、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差额。

4.变动成本法:

在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以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6、专属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7、现金流量

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8、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9、全面预算

是指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各方面活动,以便对企业特定计划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作出具体组织与协调,最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资源配置情况的有关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

10、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是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五、简答题:

1.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

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2. 什么是企业定价目标?企业的定价目标通常有哪些类型?

所谓企业定价目标就是每一个产品的价格在实现以后应达到的目的。

企业的定价目标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2)以既定投资利润率为定价目标。(3)以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4)以稳定的价格为定价目标。(5)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定价目标。

3.什么是边际贡献分析法?在运用边际贡献分析法择优决策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边际贡献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边际贡献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在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决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2)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减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边际贡献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

(4)由于边际贡献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我们应该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因为单位边际贡献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决策中,我们不能只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择优决策。

4. 什么是概率分析决策法?在采用概率分析决策法时,具体实施步骤是什么?

概率分析法就是对企业经营中的诸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程度作出估计,从而把影响决策的各种现象都考虑进去,使决策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

在采用概率分析法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与决策结果有关的变量。

(2)确定每一变量的变化范围。

(3)凭决策者假定或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确定每一变量的概率。(4)计算各变量相应的联合概率。

(5)将不同联合概率条件下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预期值。

5.请阐述按成本性态划分后,企业全部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和构成是什么?

答: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2)变动成本是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借助固定成本的分类思想,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3)混合成本,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成本根据其发生的具体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半变动成本。第二类是半固定成本。第三类是延伸变动成本。

6. 经营预测的含义及其程序是什么?

经营预测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科学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计和推测的过程。

经营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数据和信息。

(3)选择预测方法。

(4)进行实际预测。

(5)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7. 简述全面预算的编制循环以及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

全面预算的编制循环:

(1)编制整个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经营计划。

(2)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一套可供实际结果比较的具体预期数。

(3)调研计划偏离实际的程序,如果必要,调查后便加以修正。

(4)考虑反馈的信息及变化的条件,重新编制计划。

全面预算的编制原则:

(1)编制预算要以明确的经营目标为前提。

(2)编制预算时,要做到全面性、完整性。

(3)预算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

8.边际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含义及其区别分别是什么?

从理论上讲,边际成本是指产量(业务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本的变动数额。当然,这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事实上,产量不可能向无限小变化,至少应为1个单位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呈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由此看来,边际成本和变动成本是有区别的,变动成本反映的是增加单位产量所追加成本的平均变动,而边际成本是反映每增加1个单位产量所追加的成本的实际数额。所以,只有在相关范围内,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单位变动成本才能和边际成本相一致。

9.试述利润预测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利润预测是按照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影响利润变化的成本、产销售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利润水平和变化趋势所进行的科学预计和推测。

对企业利润的预测主要采用直接预测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方法。

(1)直接预测法。直接预测法是指根据本期的有关数据,直接推算出预测期的利润数额。预测时可根据利润的构成方式,即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先分别预测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然后将各部分预测数相加,即为利润预测数额。

(2)因素分析法。利润预测的因素分析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考虑计划期影响销售利润增减变动的各项因素,来确定企业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数额。

10.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到底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还是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1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了什么?

答:讨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不仅是为了从理论上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定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尤其是管理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没有专设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只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做,这样势必妨碍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会计工作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也将成为完全必要且非常可能的事情。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管理中能否结合应用?请列举一些事例予以说明。

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管理中可以结合应用。

例如,从会计职能角度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互相渗透的。所谓会计职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财务会计的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计划、控制、决策。核算是为企业决策、计划奠定基础,而监督则是为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同时,决策、计划和控制又为企业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了依据,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企业应改变过去那种只局限于以传统会计(也称财务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如实地反映,而应该运用专门的管理会计方法,即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预算分析,确定各方面的责任目标,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其进行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经常直接应用财务会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延伸,使它们更有效地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这从理论上说明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执行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职能相互配合所发挥的作用,只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才能使企业的发展达到最优经济效益。

13.盈亏临界图的几种形式的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它们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盈亏临界图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

使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需要知道企业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即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企业的利润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对比,所以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此时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而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不变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使用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要知道企业总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通过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可以知道企业总成本线,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与传统式不同的是,贡献毛益式强调的是贡献毛益及其形成过程。因为贡献毛益是总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所以盈亏临界点就是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点,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固定成本,也就实现了利润。

使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不需要知道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只要知道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即可。它是最简单的盈亏临界图,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当销售量为零时,企业亏损值为固定成本,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当利润线与横轴相交时,企业利润为零,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使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只要知道企业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单位成本线此时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却是一条曲线,通过这两条线的叠加,可以得到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线。产品单价线与单位成本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知道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都会对盈亏临界点分析产生影响。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或单价提高,都会使盈亏临界点左移;反之,则盈亏临界点会右移。

14.试述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意义。

答: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是进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

(2)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是编制资金预算的必要步骤。

15.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这句话?

答: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划分依据是该成本是否是与经营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相关成本是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选择成本等。那些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称为无关成本。这类成本过去已经发生,或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性成本等。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成本在某一决策方案中是相关成本,而在另一决策方案中却可能是无关成本。例如,A,B两种同类型产品都能满足公司的要求,从中选择购买一种产品。如果A 是国产产品,价格是10000元,B是进口产品,价格是12000元,在购买决策中相关成本为差量成本2000元。因为不管公司决定购买哪种产品,其无差别成本10000元都要发生。就A,B两种同类型产品决策而言,相关成本就是2000元值不值得发生的问题。但如果决定购买A国产产品后,考虑分期支付还是一次支付,一次支付价格10000元就成为决策相关成本,而不是无关成本。

16.什么是边际贡献?它与销售利润有什么区别?

答: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

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

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定价决策中,必须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

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积余。而在特殊定价中,边际贡献保持正数是接受与否的底线。而销售利润等于收入减去完全成本。显然,在存在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边际贡献大于销售利润。

17.亏损产品停产和转产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某种产品发生亏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亏损产品绝不能简单地予以停产,而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各种产品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的利用及有关因素的影响,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后,做出停产、继续生产、转产或出租等最优选择。一般的基本标准为:

(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如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一般不应停产。但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贡献毛益额,通常应考虑停产。

(2)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并不意味该亏损产品一定要继续生产,如果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其他产品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的固定资产出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贡献毛益额,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也会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4)对不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首先应在努力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以期转亏为盈;其次应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提高售价来扭亏为盈;最后,应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18.试说明经济订购批量确认的基本原理。

答:所谓经济订购批量,就是使存货储存成本与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每次订购货物(材料、商品等)的数量。在某种存货全年需求量已定的情况下,降低订购批量,必然增加订货批次。所以在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时必须考虑以下两类因素:一方面,使存货的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随平均储存量的下降而下降;另一方面,使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随订购批次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减少订购批次必然要增加订购批量,在减少订货成本的同时储存成本将会增加。可见,存货决策的目的,就是确定使这两种成本合计数最低时的订购批量,即经济订购批量。在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时,为了找到使总成本最低的点,必须利用数学中的对存货总成本函数求一阶导数的方法,能使一阶导数为零的订购批量就是最小值点,即经济订购批量。

19.零存货管理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把零存货作为管理方法还是作为管理理念?

答:零存货管理的思想来自适时制的要求,适时制与传统存货管理产生差异。传统存货管理承认存货存在的合理性,要求按照各种模型制定的计划引入存货,提倡持有一定的存货,以达到相关成本最低;而零存货管理的思想则要求企业按需要引入存货,并努力减少存货、降低存货成本,最终目的是消灭存货,以达到总成本最低。

零存货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即管理体制理念,而非数量模型或称管理方法。企业应该学习的是适时制下努力降低存货、提高质量、不断改进的精髓,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不是无视企业管理水平与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零存货管理。

20.零存货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要想顺利实现零存货管理,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

(1)如何能够实现很低的存货水平,甚至是零存货?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降低存货水平,实施零存货管理就失去了意义;

(2)在存货水平很低,甚至是零存货的情况下,如何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所以,既能降低存货水平,又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均衡进行是零存货管理实施的关键。

21.最优采购批量决策与零存货管理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在现实中,虽然适时制的创造者和实施者为实现零存货设计了各种措施,但实现零存货依然是不可能的。虽然从理论上讲存货的存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在现实的企业中,库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一方面企业应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为最终实现零库存而奋斗;另一方面又应该面对现实,利用最优采购批量决策模型使存货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做到浪费最少而又能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22.材料用量差异永远是生产主管的责任。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产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材料的质量、生产设备的状况等。一般来说,用量超过标准大多是工人粗心大意、缺乏培训或技术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用量差异有时也会由其他部门的原因所造成。例如,采购部门购入了低质量的材料,致使生产部门用料过多,由此而产生的材料用量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再如,由于设备管理部门原因致使生产设备不能完全发挥其生产能力,造成材料用量差异,则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找出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23.讨论预算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区别。

答:第一,一般预算是针对财务报表的预算,不针对具体的产品单位成本进行预算,更不用说对产品单位成本中的材料、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分别做预算了。所以,预算与标准成本的口径是不重叠的。第二,预算是针对企业目前状况与估计影响因素,做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测;而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故预算一般都是针对期间而制定的,但标准成本一般不指定期间,只指定产品。第三,如果产品工艺等改变,标准成本必然要发生相应改变;而预算却不一定会变。因为工艺改变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六、计算:

1. 某公司全年需用B零件12500件,每次订购费用为1296元,每件B零件全年存储成本为5元,零售价每件70元,资本成本率25%

根据上列数据计算:

(1)在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2)在有数量折扣时的最佳订购量。

(1)根据上列数据,利用产量成本关系,确定新、旧方案的总成本公式如下:

x

y300

450000

1

+

=

x

y400

300000

2

+

=

2

1

y

y=

则(件)

1500

300

400

300000

450000

=

-

-

=

x

即成本无差别点产量为1500件。

(2)当产量>1500件,假定为1600件时,新、旧两方案的单位成本:

新方案:(元)

25

.

581

300

1600

450000

=

+

旧方案:(元)

5.

587

400

1600

300000

=

+

即新方案优于旧方案。

(3)当产量<1500件,假定为800件时,新、旧两方案的单位成本:

新方案:(元)

5.

862

300

800

450000

=

+

旧方案:(元)

775

400

800

300000

=

+

即旧方案优于新方案。

2.某公司每年某型材料使用量A为7 200吨,该型材料储存成本中的付现成本每吨为4元,单位采购成本为60元,该公司的资本成本为20%,订购该型材料一次的成本为1 600元。求:

(1)每吨储存成本是多少?

(2)经济订购批量;

(3)经济订购批次;

(4)年最低成本合计。

(1)每吨储存成本C=4+60×20%=16(元)

(2)经济订购批量Q=C

AP/

2=16

/

1600

7200

2?

?=1200(吨)

(3)经济订购批次A/Q=P

AC2/=)

1600

2

/(

)

16

7200

(?

?=6(次)

(4)年最低成本合计T==APC

2=16

1600

7200

2?

?

?=19200(元)

3.某企业正在考虑生产一种新产品,为此需购置一套价值40万元的新设备,设备安装费用为10万元,并一次性支付4年期的厂房租赁费40万元。该设备使用期4年,会计上的预计残值为零,按4年平均计提折旧。但该设备4年后可收回残值预计为5万元。此外,配套投入的流动资金为1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各年末净营业现金收入见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项目各期的现金流量。 (1)投资现金流量。

投资现金流量=垫付的流动资金+厂房租赁费+设备租赁费+设备安装费=10+40+40+40=100(万元)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损益+折旧=(净营业现金收入-折旧)*(1-税率)+折旧 因此,各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第一年营业现金流量=(30-10)*(1-40%)+10=22(万元) 第二年营业现金流量=(40-10)*(1-40%)+10=28(万元) 第三年营业现金流量=(50-10)*(1-40%)+10=34(万元) 第四年营业现金流量=(30-10)*(1-40%)+10=22(万元) (3)项目终止现金流量。

项目终止现金流量=原投入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最终残值-(固定资产最终残值-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税率 =10+5-(5-0)*40%=13(万元)

因此,项目各期预期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

4. 某厂生产(1)利用产量成本关系,确定新、旧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产量。 (2)当产量大于无差别点产量时,新、旧两方案哪种更可取? (3)当产量小于无差别点产量时,新、旧两方案哪种更可取? (1)计算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件)

1200%

257051296

125002Q *=?+??=

于是,该公司在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应是1200件。 (2)计算最佳订购量。

①计算1200件时的成本总额(69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

(元))(13350%2569521200

=?+? 订购成本=(元)1350012961200

12500

=?

放弃折扣=12500×(2-1)=12500(元) 成本总额=13350+13500+12500=39350(元)

②计算2000件时的成本总额(68.5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

(元))(22125%255.68522000

=?+? 订购成本=(元)810012962000

12500

=?

放弃折扣=12500×(2-1.5)=6250(元) 成本总额=22125+8100+6250=36475(元)

③计算5000件时的成本总额(68.2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

(元))(55125%252.6852

5000

=?+? 订购成本=

(元)324012965000

12500

=?

放弃折扣=12500×(2-1.8)=2500(元)

成本总额=55125+3240+2500=60865(元)

从上述计算可知,最佳订购量就是成本总额最低的订购量,即2000件。

5.已知:某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88 000元,若200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1)预测200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200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 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1)180000/40=4500件

(160000-88000)/4500=16元/件

保本量=(88000+3200)/(40-16)=3800件 保本额=3800×40=152 000元 (2)(88000+7200+52 800)/(40-16)×40=240000元

6.已知:某公司2009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50000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5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边际为15元。要求:(1)预测2009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2009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1)(50000×15)/(1-50%)=1500000元 1500000/50000=30元/件

保本量=50000×(1-20%)=40000件 保本额=40000×30=1 200 000元 (2)固定成本=15×40000=600000元

税前利润=1500000-15×50000-600000=150 000元

7.已知:某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为100000元,贡献边际率为30%,实现利润20000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0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100000×30%/20000=1.5

8.某公司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需投资30 000元,使用寿命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15 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5 000元,假设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率为10%。 要求:(1)计算方案的现金流量。 (2)计算方案的净现值。 (3)计算方案的现值指数。 (4)计算方案的投资回收期。 折旧=30000÷5=6000 (1)每年的NCF

= (15000-5000-6000)(1-40%)+6000= 2400+6000 = 8400 (2)NPV = 8400(P/A ,10%,5)-30000= 8400×3.791-30000 = 1844.4

(3)现值指数=

(4)投资回收期 = 30000/8400=3.57年 9. 某企业正在考虑购置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为一次性投资

17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3年,假定报废时无残值回收,现金流入量为第一年85000元,第二年90000元,第三年95000元,市场年利率为15%,要求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并判断该方案是否可行?

06.130000

791.3840030000510/8400=?=)%,,(A P

从上表可以看出,先按20%的贴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值18303元,是正数。于是把贴现率提高到24%进行测试,净现值为6916元,仍为正数,再把贴现率提高到28%重新测试,净现值为3357.5元,是负数,说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在24%~28%之间。然后用插值法近似计算内含报酬率:

IRR=24%+ ×(

28%-24%) =26.69% 因为内含报酬率大于市场利率11.69%(26.69%-15%),所以该方案可行。

10.A 厂两年前购入一台机床,原价42000元,期末预计残值2000元,估计仍可使用8年。目前企业正在考虑是否用一种新型机床来取代原设备。新机床售价52000元,使用年限为8年,期末残值为2000元,若购入新机床,可使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由目前的36000元增加到47000元。目前原有机床的帐面价值为32000元,如果现在立即出售,可获价款12000元。该厂资本成本为16%。

要求:根据资料,采用净现值法对该项售旧购新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

解:如使用老设备:

第1—8年每年的NCF 为36000元 第八年末的残值为2000元

NPV=36000*PVIFA 16%,8+2000*PVIF 16%,8 – 0 = 156994(元) 售旧购新:

第1—8年每年的NCF 为47000元 第八年末残值为2000元

NPV=47000*PVIFA 16%,8+2000*PVIF 16%,8+12000 –52000= 164778(元) 新方案比原方案增加NPV=164778 – 156994 = 7784(元) 应采取售旧购新方案。

11.某人现在准备存入一笔钱,以便在以后的20年中每年年底得到3000元,设银行存款利率为10%。 要求:计算此人目前应存入多少钱?

答案:由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可知

PVA0=A ×PVIFAi,n=3000×PVIFA10%,20 =3000×8.514=25542(元) 所以此人目前应存入25542元。

12.某公司需用一台设备,买价为1600元,可用10年.如果租用,则每年年初需付租金200元.除此以外,买与租的其他情况相同.假设利率为6%.要求:用数据说明购买与租用何者为优. 答案:先利用先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出10年租金的现值. V 0=A ×(PVIFA i,n-1+1)=200×(PVIFA 6%,9+1) =200×(6.802+1)=1 560.4(元)

或V 0=A ×PVIFA i,n (1+i)=200×PVIFA 6%,10(1+6%) =200×7.360×1.06=1 560.4(元)

由计算结果可知,10年租金现值低于买价,因此租用较优。

13、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某部件以前一直从市场上采购。一直采购量在5000件以下时,单价为8元;达到或超过5000件时,单价为7元。如果追加投入12000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 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作出自制或外购A 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解:

(1)X<5000件

假设自制的固定成本为a1=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b1=5元 ≥ 外购的固定成本为a 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b 2=8元 因为a1>a 2 b1

所以符合应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的条件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2000-0)÷(8-5)=4000件 X<4000件,应外购; 4000件≤X<5000件,应自制。 (2)X ≥5000件

假设自制的固定成本为a1=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b1=5元 外购的固定成本为a 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b 2=7元 因为a1>a 2 b1

所以符合应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的条件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2000-0)÷(7-5)=6000件 5000件≤X<6000件,应外购; X ≥6000件,应自制。

论述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

8、观念取向不同。管理会计注重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财务会计往往不大重视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5.试论述本—量—利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本—量—利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指在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优点:(1)通过本—量—利可以使企业对其保本点进行分析。进行保本点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未来期间为防止发生亏损应完成的最小极限业务量信息,同时也能为审视企业未来经营的安全程度和目标利润分析创造条

)

5.3357(691606916---

件。(2)还可以利用本—量—利对企业保利点进行分析,即在产品销售价格和现有生产能力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确保完成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需要达到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3)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利润的各个因素都在不断变化,通过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分析当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目标值是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局限性:本—量—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即:(1)相关范围假设;(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但是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满足上面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运用本—量—利模型分析问题时,要结合自身特点,适当修正模型。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会计学复习资料整理版(A卷)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会计结算方法. ----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2、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一定标准进行的基本分类,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基础,也为报表编制构筑了基本框架。(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③本质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利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表明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即会计主体归谁所有。)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一般表现为资产减少和负债增加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权益 存量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增量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补充: ●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相关性---对决策有用(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三)可理解性---清晰易懂(四)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 ●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利得和损失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硕士考研考研真题考试科目考研经验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35

中国人民大学 一、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硕士学费 2年总8万 二、中国人民大学复试分数线及招生人数 会计硕士录取人数分数线 2015全职26235 在职51205 2014全职74225 在职43205 三、复试内容 政治(参考最新考研大纲) 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 参考书目 《初级会计学》朱小平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初级会计学》学习指导书朱小平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务会计学》戴德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会计学》学习指导书戴德明林纲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荆新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本人球球一柒叁柒五零叁肆玖八学习指导书(第五版教材)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会计学》孙茂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会计学》学习指导书孙茂竹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司财务模拟测试十五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创业投资?如何解释创业资本的增值? 答:创业投资就是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形成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对创业企业的投资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1)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创业企业,实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创业机制。(2)积极参与所投资的创业企业的创业过程,不但为创业企业提供而且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以弥补创业者管理经验的不足,并控制创业企业的的风险。(3)以创业企业为经营对象,使创业企业获得成功并在适当的时机转让股权以实现资本增值。 融资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一种交易,是投资者用现在的投资换取融资者未来的收益,这种交换不会导致资本价值的增加。所以并不是融资活动本身使得公司创业者股权价值得以增加,而是创业公司创业者提出的业务理念具有以好的市场价值,这一市场价值通过融资活动得到了创业投资者的成人。但是,这种价值的真正实现需要创业公司的经营成功,在融资完成后和经营取得成功前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价值只能是“纸上财富”。如果创业公司融资后经营得不成功,其业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创业投资者将得不到期望的投资回报,创业公司的创业者也得不到他们所谓的资本价值。 2.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会计学原理 复习提纲(含答案)

会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即企业发出的存货是按照购入存货的先后次序进行,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并按先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作为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进而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A、先进先出法 B 、后进先出法C、平均成本法D、个别计价法 2、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应该记录在()。 A、借方 B、贷方 C、中间位置 D 、随意位置 3、()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静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A 费用 B 利润 C 成本 D 库存 4. 按股票利益分配与表决权的不同,股票又可分为普通股与()。 A. 优先股 B. 权益股 C. 利润股 D. 风险股 5.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高度提炼、分类和汇总,是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的()的信息文件。 A.经营成果B.现金流量C.负债总额D.资产总额 6. 错账的更正方法主要有()。 A 划线更正法 B. 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 圈式更正法 7、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存货由()等组成。 A 原材料B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C、在产品(生产成本) D、周转材料 8.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称为()。 A、生产费用 B、直接费用 C、制造费用 D、间接费用 9.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差别在于()。 A.填制时间不同B.填制人员不同C.填制目的不同D.填制依据不同 10.“盈余公积”账户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属于()。 A. 费用类账户 B.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C. 资产类账户 D. 成本类账户 二、判断正误 1. 费用是指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2. 利润不包括了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事项。( ) 3.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所产生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4. 外来原始凭证可以不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 5. 通用凭证指由本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6. 会计帐簿的登记中可以不按顺序连续登记。( ) 7. 配比原则就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其收入应与为取得这笔收入而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 8.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 9.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权利或义务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10. 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

会计学原理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会计学原理》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 )。 A. 时间范围 B. 监督范围 C. 空间范围 D. 核算范围 2. 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单位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 )。 A. 财务报告 B. 财产清查 C. 会计账薄 D.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 3. 下列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的是( )。 A. 及时性 B. 谨慎性 C. 重要性 D. 实质重于形式 4. 某企业期初负债总额为8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00元。现收回外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则此时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 A. 2000000元 B. 40000元 C. 180000元 D. 160000元 5. 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会引起( )。 A. 负债总额不变 B. 费用增加 C. 资产总额不变 D. 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6. 下列项目中,能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 )。 A. 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 B. 支付现金股利 C. 支付股票股利 D. 收回应收账款 7. 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 可靠性 B. 可比性 C. 实质重于形式 D. 历史成本 8. 会计科目是( )的名称。 A. 会计要素 B. 会计账户 C. 会计账簿 D. 会计对象 9. 开设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是( )。

A. 总分类科目 B. 试算平衡表 C. 明细分类科目 D. 会计要素内容 10. 与总分类账户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是( )。 A. 一级账户 B. 对应账户 C. 明细分类账户 D. 要素账户 11. 会计科目是对( ) A. 经济业务分类形成的项目 B. 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 C. 会计账户分类形成的项目 D. 会计方法分类形成的项目 12. 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是( ) A. 应付账款 B. 短期借款 C. 应付债券 D. 应收账款 13.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 ) A. 账户的具体格式 B. 账户登记的经济内容 C. 账户登记的日期 D. 账户中登记增减金额及余额 14. 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是( ) A. 应付账款 B. 固定资产 C. 实收资本 D. 应收账款 15. 企业在任何时日其资产总额一定等于( )。 A. 负债总额 B. 所有者权益总额 C. 权益总额 D. 收入总额 16. ( )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具体项目。 A. 会计科目 B. 明细分类账户 C. 账户 D. 总分类账户 17.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 )。 A. 单式记账法 B. 会计等式 C. 会计科目 D. 会计要素 18. 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 A. 期末借方余额二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 期末借方余额二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 期末贷方余额二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 期末贷方余额二期初贷方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19. 我国有关制度规定的记账方法是( )。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 第二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会计有哪些目标? 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票据审核--确认计量--会计凭证--记账 会计核算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可以采用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 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监督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监督的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基本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对象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写出会计等式,简要分析其恒等性? 会计对象: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采购原材料直到产品销售,资金回笼。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1、 2、各要素的定义和内容? 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权益,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3、 4、分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具体内容? 会计主体 企业会计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经济法人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情况下,经济法人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经济法人。 持续经营 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规模持续经营下去(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5、试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复习题

1 会计学原理复习题 (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 1、对取得的有关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体现了会计的 ( C ) A 、核算职能 B 、分析职能 C 、监督职能 D 、预测职能 2、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等于企业的 ( B ) A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 B 、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 C 、长期资产减流动资产 D 、长期负债减流动负债 3、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 ( C ) A 、货币计价 B 、配比原则 C 、权责发生制 D 、收付实现制 4、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贷方用以登记 ( C ) A 、负债的减少 B 、费用的增加 C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D 、收入的增加 5、要求不同企业在核算时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不同企业尽可能采用统一的、相互可比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是 ( B ) A 、重要性原则 B 、可比性原则 C 、真实性原则 D 、配比原则 6、借贷记账法下,借方登记增加数还是减少数取决于 ( A ) A 、会计核算形式 B 、记账规则 C 、账户的性质和反映的经济内容 D 、记账程序 7、企业提取现金业务应填制 ( D ) A 、现金收款凭证 B 、现金付款凭证 C 、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8、我国现在使用的复式记账法是 ( C ) A 、增减记账法 B 、收付记账法 C 、借贷记账法 D 、左右记账法 9、某企业原有负债总额200万,今开出并承兑一张三个月期的商业汇票20万元抵前欠供货单位货款,则企业负债总额变为( )元。 A、180万 B、200万 C、220万 D、240万 10、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资产,应记入的贷方账户是 ( ) A 、固定资产 B 、资本公积 C 、实收资本 D 、营业外收入 11、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项目,称为 ( ) A 、成本对象 B 、成本项目 C 、会计科目 D 、 12、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累计折旧”账户属于 ( ) A 、资产类账户 B 、调整账户 C 、期间账户 D 、盘存账户 13、记账人员记账后发现凭证上会计科目使用错误,应采用( )更正。 A 、划线更正法 B 、刮擦挖补法 C 、红字更正法 D 、补充登记法 14、账目核对法适用于哪种账产的清查( ) A 、现金 B 、固定资产 C 、应收账款 D 、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 15、反映企业某一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 )

必看《会计学原理》复习大纲

《会计学原理》复习大纲 (2013年6月)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会计:会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历史成本原则:按照行程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会计恒等式的恒等性:会计恒等式为“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恒等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者数额相等的关系。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资源。 会计循环:第一,从会计期间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者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实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事先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个会计奇迹依然按此顺序进行的会计循环;第二,从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或者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加工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二、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恒等式以及会计恒等式的动态平衡?

答:会计恒等式是“资产=权益”,在任何时间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1)会计核算:是指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2)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从事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对特定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3.会计核算方法由哪几种方法组成? 答: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核算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将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财产及承担债务,为计算其经营收益或可能遭受的损失,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对于会计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以及为会计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会计有哪些目标? 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票据审核--确认计量--会计凭证--记账 会计核算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可以采用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 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监督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监督的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基本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会计对象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写出会计等式,简要分析其恒等性? 会计对象:基层单位组织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从采购原材料直到产品销售,资金回笼。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1、各要素的定义和内容? 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权益,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2、分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具体内容? 会计主体 企业会计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经济法人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情况下,经济法人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经济法人。 持续经营 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规模持续经营下去(如果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 会计分期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初级会计学复习提纲

初级会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会计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核算监督内容 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 1、资产与权益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性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非流动性资产一般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或者是超过一年变现、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财产。资产的特征,首先,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其次,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权益。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所有权,它包括债权人以贷款方式形成的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提供的以投资方式形成的所有者权益。权益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负债。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负债的特

征表现为:首先,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其次,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投入资本就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盈余则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所有者权益的特征表现为:首先,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次,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3)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与利润 (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收入的表现特征为:首先,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尔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其次,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再次,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最后,收入的形成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学复习提纲-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借贷记帐法起源于( B )。 A、英国 B、意大利 C、美国 D、希腊 2.“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模式,四柱中的“实在”是指( D ) A.期初结存(旧管) B.本期收入 (新收) C.本期付出 (开除) D.期末结存(实在) 3.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是( C ) A.资产 B.收入 C.利润 D.所有者权益 4.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贷方登记( B )。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增加 C、费用的增加 D、收入的减少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内容的是( C )。 A.购买物品名称、规格及单价 B.填制单位的签章 C.会计科目 D.接受原始凭证单位的名称 6.定期对外提供会计报表,这是(D )的要求。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7. 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是(B )。 A.购进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原材料增加,应付账款增加) B.以银行存款偿还货款 (银行存款减少, 应付账款减少) C.从银行提取现金(银行存款减少,现金增加) D.借入短期借款,直接偿还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增加, 应付票据减少) 8.会计科目是( A ) A、账户的名称 B、账簿的名称 C、报表项目的名称 D、会计要素的名称 9.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中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说明账户发生额记录( C )。

A.肯定没有错误 B.肯定有错误 C.基本正确 D.绝对正确 10.下列会计帐户中,采用三栏式明细账格式的是( D )。 A.生产成本 B.营业费用 C.材料 D.应收账款 11.以下属于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分录是()。 A、借:财务费用 B、借:银行存款 贷:预提费用贷:现金 C、借:生产成本 D、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贷:现金 12.下列经济业务不影响会计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A ) A.收到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资产内部的增减) B.从银行取得借款存入银行(负债增加,资产增加) C.收到投资者的设备投资() D.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13.活页账簿与卡片账簿可适用于( D )。 A.现金日记账 B.联合账簿 C.通用日记账 D.明细分类账 14.将现金存入银行,按规定应编制( C )。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大一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总结

初级会计学期末复 习 1.会计的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工作 2.核算属性:货币量,实物量,劳动量。 3.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实体),(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v 4.五项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始价值又称实际成 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终值 公允价值 5.6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利润 6.8条会计原则:可靠性(实际发生,如实)最重要的 相关性(使用者),可理解性(清晰明了),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融资性租赁),重要性,谨慎性/审慎性/ 稳健性(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费用),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延后) 7.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各种薪酬,行政管理 部门领用的材料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和办公 费 销售费用—保险费,包装费,

广告费,折旧费等。 8.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增加,借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贷方。 费用成本类: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收益类: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9.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反映),监督(控制);核算和监督是对立统一矛盾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时点) 收入-费用=利润;(时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1.四个概念: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末=初+增加-减少 1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损失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25) 13.会计凭证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来源: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它是填制记

会计学原理-复习大纲

《会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1 .会计的含义:(1)会计是一种经济活动的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经济活动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作出决策的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 .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由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构成】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 .会计的观念:(1)会计的用户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需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鉴证后才能向社会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 (2)会计的经济后果观念。该观念表明,会计信息提供者对提供的会计信息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 (3)会计的系统功能观念。 4 .会计的职能:(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控制。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所发生的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控制是指对实际活动的结果脱离规定目标的偏差进行干预和校正的过程。 ●会计控制与会计核算是同时进行的。 会计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2)会计的其他职能: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预算,会计分析和会计考核。 5 会计的目标:(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与向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相比较,企业向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不受法定的或公认的会计规范约束,具有较多的个性。(2)会计的目标。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以有效的方式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受托责任观是决策有用观的基础,而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发展。 6 会计学科: ●按会计主体的性质划分: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按会计管理的内容划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 第二章 1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核算规定了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作出了时间规定】 【货币单位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会计对象的空间范围和会计所站的立场,目的在于把每一个单位的经济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从而划清经济责任,并确定一个单位所拥有的资产,对外承担的债务以及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财务成果。】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1)法律主体可是成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会

会计基础考试大纲

《会计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财务信息管理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数:64学时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 大纲执笔人:胡凯敏大纲审核人:刘洁萍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会计基础课程是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之一,通过会计学基础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技巧,了解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的含义、来源及其用途,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会计人员如何在会计工作中明确好岗位分工、岗位权限,作为会计人员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做好账以及报表和凭证,熟练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努力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 二、本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原则 本课程主要是课堂教学,讲授法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考试大纲主要内容特点 本课程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特点是:试题内容是重点为主,难点为辅,难易 程度适中。 四、考试大纲能力层次要求 考试大纲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主要是书本的知识,包括五大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灵活性较大,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五、命题原则 本课程命题是自行命题,命题原则是依据教学大纲的内容。 六、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答题时限 答题时限为两个小时整。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1、建议教材 《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参考书目: 《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初级会计学》朱小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 (一)内容提要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1、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内容与核算方法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识记能力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2、理解能力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3、简单应用能力层:会计的基本理论 4、综合应用能力层:会计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内容提要 第一节会计要素 第二节会计等式 第三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二)考核知识点 1、会计等式的灵活应用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1、识记能力层:会计核算程序 2、理解能力层:设置账户的意义 3、简单应用能力层: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的方法 4、综合应用能力层:会计恒等式及其由来 第三章复式记账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