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产量及品质

3--产量及品质

3--产量及品质
3--产量及品质

第三章药用植物产量构成与品质形成

一、药用植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药用植物产量的内涵

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药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干物质的总量,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不同药用植物其药用部位器官不同。

根和根茎人参、西洋参、丹参、地黄等

全草细辛、薄荷、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果实和种子枸杞、山茱萸、五味子、薏苡

花蕾或开放花番红花、菊花、忍冬

皮类肉桂、厚朴、黄柏和牡丹皮

经济产量的形成是以生物产量为物质基础的,通常与生物产量的高低成正比。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不同药用植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

药用部位是全株(草)的,其经济系数则高(可接近100%)

药用部位是根或根茎者,经济系数也较高(一般可达50%~80%);

药用部位为子实或花者,经济系数则较低

通过优良品系的选择、农家品种的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三者关系表示为: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二)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药用植物在生育期内通过绿色光合器官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转为化学能,将叶片和根系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及矿质营养合成糖类,然后再进一步转化形成各种有机物,最后形成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药用植物产量实质上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并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药用植物光合生产的能力与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及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光合面积即叶片、茎、叶鞘及结实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表面积。

光合时间是指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

光合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同化CO2的毫克数或积累干物质的克数。

药用植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斯蒂曲线,即经历缓慢增长期、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减慢停止期。

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

(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药用植物的品质是指其产品中药材的品种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性状两部分。

1、药用成分

药用植物产品中的功效是由所含的有效成分或叫活性成分作用的结果。有

效成分含量、各种成分的比例等,是衡量药用植物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化学成分。

(1)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它可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在生物界的新陈代谢中,糖可以合成植物中的绝大部分成分。山药、大枣、地黄、黄精这些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的药材均含有大量的糖类。

(2)皂苷类

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主要分布在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葫芦科、鼠李科、报春花、薯蓣科、百合科、玄参科和龙舌兰科等植物中。

(3)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是药材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地高辛、西地兰、毛地黄毒苷等化合物的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充血型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该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十字花科、毛茛科、萝摩科和卫矛科。

(4)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约100余科的植物中。

(5)醌类

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基本母核。

胡桃醌具有抗菌、抗癌、中枢神经镇静作用。

(6)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主要分布在伞形科、豆科、菊科、芸香科、茄科、瑞香科及兰科等植物中。

补骨脂内酯具有光敏活性作用,用于治疗白斑病。

(7)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高等植物的银杏科、小檗科、豆科、芸香科、唇形科、菊科中。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

银杏双黄酮、芦丁等均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

(8)挥发油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种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大多数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挥发油所含成分复杂,主要由萜类(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组成。樟脑油含樟脑约50%。薄荷油含薄荷醇约8%。

(9)木脂素类

五味子中含有的五味子素甲等木脂素,具有保肝、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五味子酚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2、农药残留物与有害重金属等外源性毒物

栽培药用植物时,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尽量减少或不用农药,必须施用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采取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此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药超标者禁止作药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植物重金属含量规定为砷(As)2.0mg/kg,镉(Cd)0.3mg/kg,贡0.2mg/kg,铅5.0mg/kg,铜(Cn)20.0mg/kg,其含量超标即为禁用药材。

3、色泽

色泽是药材的外观性状之一,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的色泽特征。许多药材本身含有天然色素成分(如五味子、枸杞子、黄柏、紫草、红花及藏红花等),有些药效成分本身带有一定的色泽特征(如花色苷及某些挥发油等)。从此种意义来说,色泽是某些药效成分的外在表现形式或特征。

不同质量的药材采用同种工艺加工或相同质量的药材,采用不同工艺加工,加工后的色泽,不论是整体药材外观色泽,还是断面色泽,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色泽又是区别药材质量好坏,加工工艺优劣的性状之一。

4、质地、大小与形状

药材的质地包括质地构成,如肉质、木质、纤维质、革质和油质等,又包括药材的硬韧度,如体轻、质实、质坚、质硬、质韧、质柔韧及质脆等。

药材的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或厚薄,绝大多数药材都是个大者为最佳,小者等级低下。

药材的形状是药材干燥品的外观形状——块状、球形、纺锤形、心形、肾形、椭圆形、圆柱形及圆锥状等,纹理情况,有无弯曲或卷曲、突起或凹陷等。

(二)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药用植物物种和遗传物质的影响。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按其固有的遗传信息所编排的程序进行,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物发育节律,植物遗传差异是造成其品质变化的内因。

2.药用植物商品规格等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

药用植物的色泽、形状、体积、质地及气味等质量要求,是鉴别药材品质的重要方面。其质量优劣,也是由不同药用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和外界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例如:在不同产地与品种上,内蒙古梁外、巴盟等地所产的甘草色枣红,有光泽,皮细,体重,质坚实,粉性足,断面光滑而味甜,质量佳;而新疆阿克苏、库尔勒等地所产的甘草色淡,棕褐色或灰褐色,几乎无光泽,皮粗糙,木质纤维较多,质地坚硬,粉性差,味先甜而后苦,质量较次。

3、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

药用植物栽培中,有效成分的形成、转化和积累,是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一般而论,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形成、转化和积累的因素有下述诸方面:

(1)药用植物生长年限的影响。

这对合理采收中药材,深入掌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既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又确保药材质量都有着指导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桔梗皂苷总含量不得低于6%。

(2)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一般而论,以植株地上部分入药的,以生长旺盛的花蕾、花期有效成分积累为高;以地下部分入药的,休眠期积累为高。例如,忍冬植物的金银花药材,经过人工修剪刺激,一年内可多次开花,但每茬花(每年5月-9月间)的产量和有效物质成分不同。

(3)药用植物组织器官与药用部位的影响

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主要存在于药用部位。

例如薄荷是以植物干燥地上部分入药的,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薄荷醇、薄荷酮等挥发油,经测定,在同一天内薄荷植株内部精油成分变化不大的。但是,不同部位叶片中精油成分变化有明显变化,从茎上部至茎下部的叶含薄荷醇量是逐渐增高,而薄荷酮含量却逐渐减少。

(4)药用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转化与积累,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植物生长期间适宜温度和湿度,有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以及脂肪的合成,而不利于生物碱和蛋白质的合成;若空气干燥和气温高,则可促进蛋白质形成,但不利于糖类及脂肪的合成。

当归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在半干旱,气候凉爽和长期多光的环境条件下,其含量则高;色紫气香而肥润,力柔而善补。而在少光潮湿的环境下,其含量则低。

(5)海拔高度的影响

例如黄山海拔630m的垂盆草,垂盆草苷为0.622%,而海拔1680m时为

0.013%,随着海拔升高含量而降低。

(6)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很多野生药用植物经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植株生长发育良好,为其有效成分的形成、转化和积累提供了良好条件,利于优质、高产。

(7)矿物质营养的影响

(8)土壤条件的影响

(三)提高药用植物品质的途径

1.良种选育

药材的品质取决于药材本身的遗传性,应当重视良种培育。

对栽培历史悠久,用量大,资源丰富的品种,侧重于品质育种。

对于多年生的植物,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某些优良性状的退化。应进行良种选育与复壮相结合。

2.实施GAP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适宜的种植模式合理的利用土地,达到优质高产

(2)技术措施的优化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和采收期等对药用植物的质量影响较大。

3.规范采收加工技术规程(sop)

小结:

1.药用植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3.提高药用植物品质的途径

高质量与产量之间地关系

质量与产量之间的 关系 ——张崇庆 一个企业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取决于 管理者对市场的产品定位。 现如今我们在很多的企业会听到很多这样的话,先把货发了,客户急需要这个产品,还有就是为了达到每日所定的产量和效率可能就会忽略了质量的重要。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产量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可还是有些人说先把产品做出来,有问题需要返工我们就返工。但这返工的费用是高昂的,大家有没有算过。生产过程中,追求产量,质量就不行;质量抓得严,产量又上不去。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质量与产量之间关系。 什么是产量? 产量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它是用来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指标。企业的生产效率包括两个方面:即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和无效益的生产效率,有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质量,无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浪费。

什么是质量? 质量是指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等全程的必要的信息披露。在质量的范畴内,每个企业对企业的产品、过程、体系都可以提出要求。产品、过程、体系都具有固有特性,所以,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产品质量除了含有实物产品之外,还含有无形产品质量,即服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是质量。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莫公司生产过程中需要一批钢材。有A、B两家公司报价。A公司的钢材尺寸是国标+0.2,价格低廉,B公司的钢材尺寸是国际+0.3,价格相对较高。于是莫公司出于经济考虑购买了A公司的产品。但在使用过程中,A公司的钢材经常会损坏模具。莫公司在生产期间更换了几次模具,增加了生产成本,担耽了交货时间。于是他们投诉了A公司,转而从B公司采购钢材。而B公司的钢材在使用过程中非常的顺利。而A公司收到投诉也很委屈:我们的产品比国标还要高+0,2,为什么说我们的产品有问题呢?其实这里面就提到了质量的另一个层次:质量就是满足顾客期望的程度,能让顾客使用并能让顾客创造出他的最大价值,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对象顾客的要求。 在企业里,产量与质量相辅相成,两者一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又相互制约,互相牵制,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很多时候在产品的产量与产品的质量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如何处理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数量是钱,质量是命,宁可丢钱,不可丢命”,这是我们公司的质量观念,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产品的品质? 很多时候在产品的产量与产品的质量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出选择?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都是生产大于质量,产品的质量在为产品的产量做让步。就像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品控部多次提出改进意见,而生产车间并没有对产品的品质进行改善。表面上生产车间是在为公司减少生产成本,但事实上在无行之中已经为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在产品的品质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从公司的高层抓起。只有公司的高层在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中层管理人员才能够重视产品的质量管控,从而带动员工去做好产品的质量。质量问题无大小。如果说产品出现了小的质量问题,而公司的高层主管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不会给公司造成大的问题,将就着生产,那么公司的中层主管就不会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底下的班长和工人又会怎么做呢?可想而知他们更会把质量问题不当一回事。有句管理名言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往往好的态度能给企业发达昌盛,坏的态度能使企业倒退衰亡。今年我们喊的是管理升级年,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达到管理升级年那么必须端正态度,要从高层到基层到班长最后再到工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要坐阵后方,把高层管理理念以身作则带领自己员工真正的贯穿下去,重视员工,关心员工,使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正是因为有这些员工才使一个企业充满生命,他们才是一个企业公司永不枯竭的基因. 通过这几年观察对底下工人闲聊,给他们谈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时,他们也认同质量重要性。但就是执行力问题,他们也想及时把质量控制在萌芽的状态,但一遇到质量和效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中层往往是对自己工人说:没事这一点质量问题怕什么,要是这样就更换配件那么我们效益从那里来。如果中层管理态度都这样底下去工人就把质量问题扩大话。即使问题再大一点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当头的都这样说,我们干活我们怕什么。出问题给我们没关系那是品控部事。高管又说了你们品控部可以控制不出厂,是的可以一点半星可以解决但是遇到把面粉一袋二袋一百袋也可以解决,我们可以掐出回机,但一个班几千件怎么处理两个班上万件我们怎么处理还有两三天还调不好我们怎么办。这对我们来说太难处理了。客户吧那边还吹着要货,不发吧车皮下来了发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所以质量这个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最终的结果就这个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导致质量异常的扩展。我们化验员累死又能怎样呢?所以说要想控制好质量就必须让公司的所有人员都关心质量了,我们工作也就好做了。如果作为一个公司的主管,他不能够注重产品的品质,那么这个公司最终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千里之梯,溃于蚁穴,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那么一个公司如果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小的产品质量问题也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因为公司的高层主管主张节约生产成本,中层主管不顾产品的质量,只是一味的追求节约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而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障,我们的产品失去市场的竞争能力,公司还怎么能够发展。 从外国人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人的管理理念上来看,外国人习惯用标准来管理质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互相颠倒。所以外国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就稳定,做工也比较精细。例如拿做个茶杯盖来说吧,外国人做的茶杯盖放在茶杯上严合实缝,端在手上走着时候听不到一点茶杯盖与茶杯的碰撞声音。而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人在控制产品质量时是怎么做的,不是完全按照标准走,而是通常的习惯用语就是大概、差不多、凑合着用或者就是没有多大影响来看待产品质量,所以中国人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就不

产量与质量

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是相互紧密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有着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烟草品种的更新,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产量和质量的矛盾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认识和利用这些发展变化规律,对提高烟草质量,增加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烟草产量的构成 烟草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有经济价值的烟叶的重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重量三个因素构成。可用下式表达: 产量=单叶重量×单株叶数×单位面积株数 (一)单位面积株数 单位面积株数即种植密度。由移栽时的行距和株距所确定,它们构成烟田植株群体,种植者完全可以控制。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能够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叶数,但因此使叶片变小、变薄,导致单叶重降低,甚至单株叶片数减少。 (二)单株叶片数 单株叶片数取定于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特别是打顶留叶数目。增加单株叶片数,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叶片数,但因此叶片将变小、变薄而导致单叶重降低。(三)单叶重 单叶重既是产量构成因素,又与烟叶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单叶重由叶片长宽、叶形、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重量、梗重等因素构成。影响单叶重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都能使单叶重产生很大变化。 二、烟草质量的构成 烟草的质量是指生产的烟叶在烟制品中的使用价值。它是生产者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工业上评价烟叶质量优劣常用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化学品质和物理品质。其中,以评吸质量为主,辅之以化学品质和物理品质。 烟叶外观质量的评价包括烟叶着生部位、成熟度、油分、身份、叶片结构、颜色、色度、叶片长度、残伤破损等几个方面。吸食品质是烟叶质量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是吸烟者对烟叶燃烧后的烟气的感受。包括的因素有香气、吃味、杂气、刺激性、劲头、烟味浓度、烟气细柔度等。烟叶化学成分,是构成烟叶吸食品质的物质基础,是烟叶吸食品质的决定因素。常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品质指标包括:烟碱、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挥发碱、矿物质以及各种致香物质等,各种成分的绝对数量、相对含量、相互比例和烟叶的风格特色、吸味、刺激性、劲头大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烟叶的物理品质与卷烟工艺、卷烟的燃烧性能、有害健康物质的生成都具有水分密切的关系,常用指标包括烟叶吸湿性、拉力、填充性、含梗率、出丝率、燃烧性、单叶重等。 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烟叶安全性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和烟叶安全性有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环境条件而导致的烟叶中某些有害物质的超标。例如在放射性元素或重金属元素本底值高的土壤上生产的烟叶,其含量超过允许值。二是由于栽培技术导致的烟叶中某些有害物质的超标。例如,某些违禁农药的使用,或允许使用农药的方法不当,造成烟叶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某些肥料的使用,使烟叶中有害物质的超标。三是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有害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前体物,例如烟碱、亚硝胺、某些酚类、某些挥发性醛及酮、蛋白质、有机酸等。它们大多数都和烟叶的质量有关,有的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烟叶的产量。 三、烟草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及优质适产 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是商品烟叶具备的两个属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产量较低的情况下,产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烟草产量的增加,烟

质量比产量重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 (1)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运用西格玛公式控制产品质量。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80年代中期将西格玛管理公式应用到质量管理之中。西格玛是一个统计学符号:标准偏差值。把这一概念应用到质量管理上就成了:西格玛指标越高,则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占比例越高或次品所占比例越低。例如,假设公司要生产1mm厚的锡盘,误差不能超过0.1mm,再假定有95%的锡盘达到了这个标准,按常理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却只达到2个西格玛,即每100万个锡盘中有4.5个厚度误差超过了0.1毫米,而要达到6个西格玛,不达标的锡盘只能有3.4个,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质量管理上的巨大飞跃。目前摩托罗拉质量管理已达到6个西格玛,也就是说它们生产的每100万个产品只仅有几个次品。实行6个西格玛管理方式的关键是收集两种信息:即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公司产品的构成。第一项工作一般是通过调查来完成;第二项工作则需要把一个组织的工作分解为具体的过程,然后再测定每一过程的残次率。摩托罗拉公司在应用西格玛管理公式中,先培训一批工人骨干,教给他们先进的统计技术,然后再由这些工人把这种管理方式推广到整个公司。西格玛管理公式使摩托罗拉质量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是通过检查最终产品来测定产品质量,而西格玛管理公式旨在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用企业管理的术语来讲,实行西格玛管理意味着从“可接受的管理水平”上升到“统计过程控制”的水平上。摩托罗拉产品是由成百上千个元件构成的,把质量控制的焦点从最终产品转向整个生产过程,大大减少了次品数量,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精度要求。 (2)杜邦公司的 1%= 100%质量管理公式。 在杜邦公司的高层决策和经营人员中,流传着一个公式:1%=100%。这一看似荒谬的公式,却直接道出公司对待产品质量的严谨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企业100只产品中99只优良,只有一只有差错,只能算一等品(在杜邦的质量等级上,一等品是列为不良品的),那么,在买到这1只有差错产品的消费者的心目中,你的产品质量并不高,经过他的宣传,就会有更多的人认为你所有产品都有问题。为此,杜邦公司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实现目标。80年代后,杜邦公司提出了实现质量“零差错”目标,要求以消灭不良品为原则,使所有的杜邦产品100%地达到优良等级。从那以后,他们借助科学管理,运用先进机械设备,特别是注重引入电脑控制机制,使产品质量优良率不断上升,很快就实现了“零差错”的质量目标. (3)美国% 公司提出“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的质量口号。“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口号的意思是说,在产品开发上,可以不争先,不超时髦,但是产品的质量一定要保持优良。美国HP公司深深懂得产品的优良是赢得信誉、提高竞争力、占据市场的最有力的武器。为此,公司的质量管理是从产品的设计、研制阶段开始抓起,贯彻到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中去,并反馈回设计部门。这种闭路网络状的管理,要求设计、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对质量负责,绝非检验部门一家之责。在设计与生产阶段,技术人员常把产品正常工作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极限参数加在产品上,有意使产品出现故障,然后分析失效过程与机理,获得排除产品隐患的重要线索,采取正确措施,使产品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质量得到长期的保证。HP公司在世界60多个国家设有180多个经销处,公司规定必须定期报告对产品质量的反映,提供有关质量分析报告,这些信息很快反馈回设计部门,使新型号产品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 (4)美国西方电讯公司从客户的眼光中寻找产品的质量缺点。西方电讯公司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属的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公司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产品检验经理布雷斯直言不讳地说,必须从产品上找出缺点,才算尽到职责,所谓产品是否有缺点,是

产量与品质

产量与品质 很多人认为,产量与品质原本就是矛盾的,要完成产量可能就不能保证品质,要保证品质就可能完不成产量。对此,我不以为然。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作为一名生产管理人员,我深感:如果产品不能符合品质标准,不能满足顾客的品质要求,那么生产再多数量的产品也是徒劳的。不仅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反而要额外增加返工、返修的人工和材料投入,严重的还可能报废,因而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品质损失和信誉损失。 当然,产品的品质也并不是越高越好,越严越好。如果这样要求品质,那么对公司而言,也是一种浪费,品质过剩的浪费,由此带来人、財、物的浪费。我认为,产品品质首先要符合现有的质量标准,能够让顾客满意,这是最基本的质量态度。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公司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机器设备和品质管理上较为先进,能够不影响正常的成本投入下,那么可以适度的提高产品品质,以超出顾客的期望,进一步赢得顾客的信赖。 所以,我总的认为:品质优先,产量达标。即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生产目标,在不影响生产目标达成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那么,如何实现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我觉得:首先,生产人员自身要熟悉和掌握好每道工序的品质标准,只有每个过程把好关了,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品品质符合标准;要持续教育培训作业员的作业方法、技能,增加作业熟练度,避免出错,提高品质;优化生产物流方式、备料速度,减少不必要的工时浪费,合理安排作业员,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技能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生产效率。其次,作为产品、工艺、设备和品质管理人员,要不断地优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设备功能和品质检验,持续地提高品质水平和生产效率。唯有如此,才能让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提高、螺旋上升。

如何把握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如何把握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产量是用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指标。生产效率包括两个部分: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和无效益的生产效率,有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质量,无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浪费。生产管理质量第一这是个意识,往往在生产时生产出大量不良品,一旦出货紧张就特采放行;我们经常讲精益求精,首先要从设计开始,以后的生产时产品的检验、人员的操作等来提高产量,需环环相扣,好的质量管理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质量和产量相辅相成,做好质量才有产量,一味的追求质量,那么没有产量也是枉然!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工艺设计的质量、设备及其维护保养的质量、工业工程(IE)管理的质量、来料的质量、操作人员的技能等都可以提高有效益的生产效率,这种状况下,产量是质量的结果,即高质量导致高产量,低质量导致低产量。生产管理另一情形就

是因上述因素的质量不良造成生产输入的错误,如按不合格的设计组织生产、容忍使用不良材料等(对于计件制的生产管理,生产部门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宁愿使用不良来料生产不合格品也不愿停线,对他们来说,停线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不良材料是哪些急功近利的管理者批准的,这样的事情多了,企业关门只是迟早的事),这种情况下生产的效率越高,浪费就越大,高产出意味着高浪费。生管物控网所以产量包括良品的产量和 不良品的产量,如果简单地问产量和质量哪个更重要就成了一个是是而非的问题了。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越高,其产出的良品产量就越多。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差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生产效率低,生产不出来,没有产量;一是虽有产出,但产出的是不良品,这时生产的效率越高,产出的不良品就越多。归根结底,质量与产量互为因果关系,即质量越高、越好,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就越

产品质量与产量关系

产品质量与产量关系 人们往往认为,质量与产量是相对立的,产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但是,我们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关注质量与产量的变化,就能发现一种新的关系模式。 我们在假定产品设计出来后,一定能够销售出去的前提下,建立了以下质量与产量的模型,在排除偶发事件的前提下,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 坐标轴L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从O到L时间逐渐推移。坐标轴Q表示产量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合格率),从O到Q逐渐数值依次上升。图中,上方为产量曲线,下方为质量曲线。 我们用“C”、“D”点与坐标轴L的做垂线,将整个L坐标分为3个阶段即(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第Ⅲ阶段)随后每个阶段阐述产品的质量月产量的关系。 第Ⅰ阶段:这时产品刚刚开发出来,处与成长期,制造条件还不成熟、员工培训均没有到位制造效率还很低,所以产品的质量水平很低,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不时发生和有待解决,这个时期,产量和质量是相一致的,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随着时间的前进,制造条件逐渐完备,员工熟练程度逐渐提升,质量问题逐一解决稳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产量随之增长,单件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直至质量曲线达到最高点“C”。质量水平不是无限的,普通机械加工企业的质量水平,简单说不良率能够达到100PPM(99.99%)已经接近极限了。 第Ⅱ阶段:这个阶段产品处与成熟期,质量与产量形成了对立关系。质量水平到达了现有阶段的极限区,处与逐渐下降趋势,产量的发展却与质量相反,产量随着企业的单件成本最低,市场的竞争力也是最强大的优势,企业会追逐利润和占有率不停的要求提升产量,这时质量和产量对立了起来,产量随着市场的惯性进一步高,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新员工被招聘,也许为了提升产量,新的设备也会配备,供应商的压力增大了,甚至需要新开发出新供应商提供供给,质量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企业一面不停的要求着提升维持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不断的加大产能投入,不稳定因素不停的增加着,直至到达“D”点即产量最高点。 第Ⅲ阶段:对于企业来说是该产品的衰退期,质量与产量共同下降。产品质量不停的发生问题和投诉,市场顾客的质量需求也不断提升,新的竞争者加入,甚至新的替代产品出现等等的事件会导致企业的订单急剧降低,明智的企业会正视和分析产品的产量巨降的真实原因,是企业的质量水平降低导致失去顾客,新增的竞争者抢夺了市场,新产品的出现替代更新了现有产品,还是产品已到达了生命的末期,等等原因和之后的应对决定这产品的命运,但是这个时期,随着顾客需求的提升,现有或原有的质量水平已经不可避免的相对下滑下去。 我们创造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产品,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产品的诞生,成长,成熟和消亡,看着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之间相互促进、对立和衰退,这也许就是规律。 质量保证部吴双 2016-9-5

生产部门产量、质量考核细则

生产产量、质量考核方案(试行)为加强和提高员工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高产高质”的生产经营目标,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 1、直接负责生产一线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管理人 员。 2、直接协助、配合管理人员开展产量、质量工作的 技术人员。 3、生产车间承担生产产量、质量控制的关键工段 (主线三班,含热压、热磨、铺装、能源岗位) 二、考核内容 1、每月生产产量(月产量及主线三班各班月产量, 为毛板生产量,废毛板不予计入) 2、每月产品质量(月质量及主线三班各班月质量, 为砂光入库正品率) 三、考核标准 1、产量考核以月总产量不少于10000m3为考核标准, 主线三班以单板月产量不少于3334m3为考核标准。 2、质量考核以月质量正品率不低于83%为考核标准。 3、产量、质量两项指标同时达到,视为达标;如任

一项未达到,则视为未达标。 四、考核奖惩办法 五、考核说明事项 1、因原材料不足、设备重大故障或改造等非生产、

质量人员可控因素导致的当月产量、质量不达标的,经生技部向厂部申请同意,可予取消当月产量、质量考核。 2、如主线某班发生堵料、堵风管等人为因素造成停机的,并延续影响到下一班生产工作且导致产量损失的,由该班承担产量损失(补偿产量不超过当班当日产量) 3、接班时发生设备故障的,由交接两班共同承担损失的产量,不进行补偿产量,设备隐患由负责该工段的设备技术员判断为准,判断不需要停机维修的,造成不可控停机的不进行产量补偿。 4、生产高密度黑板时,按照实际产量的1.8倍进行产量折算。 5、正常更换磨片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进行产量补偿,由三班共同承担。超出2小时以外的时间,不进行产量补偿。 6、检修或因外力因素(如堆场设备损坏不能供料)造成停机5小时以上的,当天产量三班平分。 7、因生产条件、人员流动或分工调整等原因,需对考核指标、考核奖惩额度、考核对象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进行调整的,由生技部向厂部提交考核调整考核申请,经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调整。 8、相关考核人员如当月有超假的,根据实际出勤天数对奖励(扣罚)金额进行相应扣减。离职员工当月考核

3--产量及品质

第三章药用植物产量构成与品质形成 一、药用植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药用植物产量的内涵 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药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干物质的总量,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不同药用植物其药用部位器官不同。 根和根茎人参、西洋参、丹参、地黄等 全草细辛、薄荷、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果实和种子枸杞、山茱萸、五味子、薏苡 花蕾或开放花番红花、菊花、忍冬 皮类肉桂、厚朴、黄柏和牡丹皮 经济产量的形成是以生物产量为物质基础的,通常与生物产量的高低成正比。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不同药用植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 药用部位是全株(草)的,其经济系数则高(可接近100%) 药用部位是根或根茎者,经济系数也较高(一般可达50%~80%); 药用部位为子实或花者,经济系数则较低 通过优良品系的选择、农家品种的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三者关系表示为: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二)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药用植物在生育期内通过绿色光合器官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转为化学能,将叶片和根系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及矿质营养合成糖类,然后再进一步转化形成各种有机物,最后形成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药用植物产量实质上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并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药用植物光合生产的能力与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及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光合面积即叶片、茎、叶鞘及结实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表面积。 光合时间是指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 光合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同化CO2的毫克数或积累干物质的克数。 药用植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斯蒂曲线,即经历缓慢增长期、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减慢停止期。 二、药用植物品质及其形成 (一)药用植物品质的内涵 药用植物的品质是指其产品中药材的品种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性状两部分。 1、药用成分 药用植物产品中的功效是由所含的有效成分或叫活性成分作用的结果。有

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产量

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产量 产量是用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指标。生产效率包括两个部分: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和无效益的生产效率,有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质量,无效益的生产效率体现的是生产的浪费。生产管理质量第一这是个意识,往往在生产时生产出大量不良品,一旦出货紧张就特采放行;我们经常讲精益求精,首先要从设计开始,以后的生产时产品的检验、人员的操作等来提高产量,需环环相扣,好的质量管理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质量和产量相辅相成,做好质量才有产量,一味的追求质量,那么没有产量也是枉然!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工艺设计的质量、设备及其维护保养的质量、工业工程(IE)管理的质量、来料的质量、操作人员的技能等都可以提高有效益的生产效率,这种状况下,产量是质量的结果,即高质量导致高产量,低质量导致低产量。生产管理另一情形就是因上述因素的质量不良造成生产输入的错误,如按不合格的设计组织生产、容忍使用不良材料等(对于计件制的生产管理,生产部门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宁愿使用不良来料生产不合格品也不愿停线,对他们来说,停线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不良材料是哪些急功近利的管理者批准的,这样的事情多了,企业关门只是迟早的事),这种情况下生产的效率越高,浪费就越大,高产出意味着高浪费。所以产量包括良品的产量和不良品的产量,如果简单地问产量和质量哪个更重要就成了一个是是而非的问题了。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越高,其产出的良品产量就越多。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差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生产效率低,

生产不出来,没有产量;一是虽有产出,但产出的是不良品,这时生产的效率越高,产出的不良品就越多。归根结底,质量与产量互为因果关系,即质量越高、越好,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就越高,良品产量越高;质量越低、越差,有效益的生产效率就越低或无效益的生产效率就越高,这时良品产量低,不良品产量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