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同步测试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同步测试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同步测试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同步测试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一、单选题

1.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2.夏季大雨过后,常常看到田地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多而且食物缺乏

B.蚯蚓雨后喜欢晒太阳

C.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D.蚯蚓适应不了湿土的压力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其目的是():

A.保护体表湿润,有利于运动 B.保持身体柔软

C.让体表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D.降温作用

4.绦虫和蛔虫是两个不同类群的寄生虫。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生殖器官发达 C.体表没有角质层 D.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5.下列有关血吸虫和蛔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扁形动物 B.都属于线形动物

C.消化管的结构都比较复杂 D.生殖器官都很发达

6.下列有关蚯蚓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身体的后端 D.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

7.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它的运动方式是()

A.在人体的小肠内游动 B.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C.靠身体前后端交替伸缩爬行 D.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8.下列有关线形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细长 B.身体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9.菜农在清晨天快亮时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A.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蔬菜的蒸腾作用使温度降低

C.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10.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判断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蝗虫的气门分布在腹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B.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二、多选题

11.下列对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蛔虫的身体有口无肛门

B.蝗虫有2对翅和3对足

C.蜗牛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起保护作用

D.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12.有关蚯蚓结构及生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 B.自体受精

C.异体受精 D.无性生殖

13.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是()

A.血吸虫 B.涡虫 C.疟原虫 D.秀丽隐杆线虫

14.下列哪项说明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A.消化管结构简单 B.身体细长

C.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D.雌雄同体

15.下列对动物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血吸虫——扁形动物 B.蚯蚓——线形动物

C.蛇——爬行动物 D.鳄鱼——两栖动物

三、综合题

16.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呼吸。(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__________________。

17.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丙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请推测:一段时间后,_____瓶中(甲、乙、丙)的蚯蚓蠕动会明显减弱。

(2)该实验中,甲和乙可为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因此可说明:环境中的_____能影响蚯蚓的生活。

(3)为进一步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将甲瓶放在明亮处,那么应将_____瓶放在黑暗处。

(4)若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没有影响的实验:可以取甲乙两瓶,甲瓶中放入______________的土壤,乙瓶中放入_________的土壤;放入等量且生活状况一致的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应让蚯蚓皮肤保持_____,因为蚯蚓的皮肤具有_____作用。

参考答案

1-10.BCCBD CBDAD

11.BD 12.AC 13.BD 14.AC 15.BC

16.刚毛湿润的体壁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7.乙水水丙湿润无农药肥沃湿润有农药肥沃湿润呼吸

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学 科 生物年 级 备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 学 目 标1、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观看多媒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活动一:学生讲演: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最 活动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 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两栖动物 教师播放青蛙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 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 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 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 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视频,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 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视频,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 二次备课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作者:————————————————————————————————日期:

1.活的蛔虫呈现()A.白色或浅黄色B.乳白色或粉红色 C.浅绿色D.浅灰色 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3.蛔虫生殖能力强大,雌虫每天可产卵约()A.5万粒B.10万粒 C.20万粒D.30万粒 4.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A.两天B.两周 C.两个月D.两年 5.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A.有口无肛门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D.有肛门无口 6.寄生数量较多时,会引起肠梗阻的寄生虫是()A.蛲虫B.钩虫 C.绦虫D.蛔虫 7.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8.蛔虫的身体呈_______形,中段_______,两端________。活的虫体_______色,也有的是________色。雌虫较________,尾端________。雄虫较________,尾端向________。 9.蛔虫的成虫在人的________里吸食________的食物,并且分泌________,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生数量多时,还会阻塞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还可能钻进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________蛔虫病或________炎。 10.有________性的蛔虫卵被人吞食后,在人体________内发育成成虫。雌雄蛔虫在人的________内进行交配,雌蛔虫产下________卵,它们随着________排出体外。人们使用含蛔虫卵的粪便作肥料,就容易使蛔虫卵广泛地散布在________上,________里,________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________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盘曲在卵壳里,这样的虫卵具有________性。 11.钩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能使人得________病。蛲虫寄生在人的________里,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 1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________;消化管的前端有________________,后端有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题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 习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4.、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5、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6、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7、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 B、口腔 C、蚊虫叮咬 D、皮肤 8、蚯蚓刚毛的作用是()A、感觉光线 B、感觉声音 C、协助运动 D、辅助呼吸 9、蚯蚓、沙蚕、水蛭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穴居生活 B、身体都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都是昼伏夜出 D、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 10、预防蛔虫病最主要的是掌握蛔虫的() A、生活环境 B、生活习性 C、身体结构 D、感染途径 1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 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 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 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 颜色不同 12、青少年出现晚上失眠、烦躁、夜惊、磨牙等现象,可能是患有() A 蛔虫病 B 绦虫病 C 蛲虫病 D 血吸虫病 1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 体节 B 环节 C 环带 D 体带 14、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②身体细长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能力强,卵有厚壳保护⑤消化管结构简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15、蛔虫区别于猪肉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 寄生 B有口有肛门 C 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 D 繁殖能力强 16、人感染蛔虫病是因为误食了蛔虫的() A受精卵 B 成虫 C 卵化的幼虫 D 感染性蛔虫卵 二、填空 1、蛔虫身体呈()形,前端(),后端(),蛔虫的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对自身()。蛔虫的消化器官十分(),没有(),只能靠()。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想当然多而动手落实,严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不够。所以本节课通过讨论设计探究方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五、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六、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学生观察、思考、作出假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意图。 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2.任务二:实验――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第9-10页的要求进行观察。填写在学案中表格――蚯蚓一列的1-6条。 (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 (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提示: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线形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情感目标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放映蛔虫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 蛔虫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雌虫和雄虫有什么区别? 答案: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面卷曲。 (二)讲授新课 线形动物 1、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蛔虫,请学生总结出蛔虫的形态特点: (1)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2)活虫身体为乳白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3)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4)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管和肠,后端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2、蛔虫的生活史 (1)出示蛔虫生活史的图片,总结蛔虫的生活方式及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2)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并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3)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3、蛔虫的特点总结 项目特点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身体细长、呈圆柱 形,体表有角质层,没 有运动器官 适应小肠内的寄生生活,避免受到消化液的侵蚀,只能蠕动 生理功能消化管结构简单生 殖器官发达 直接消化小肠内的食糜、生殖能力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4、常见的线形动物 大屏幕展示钩虫和饶虫的图片,了解其他的线形动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蛔虫为代表动物,学习了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了其他的线形动物。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八年级生物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滩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T观察思考T分析讨论T归纳总结T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一却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知识结构] 一、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 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 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 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 2、蚯蚓: 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 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 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化产物 ⑥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土壤活动,疏松土壤;拉出的粪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益处) 在土壤活动,破坏植物的根(坏处) ⑦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满了雨水,氧气少,蚯蚓无法完成呼吸,爬出来地面呼吸

【教学设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人教)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七年级生物学中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是对七年级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完整的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按照动物的进化层次进行排版,内容由易到难,结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学生通过比较与上一节中两种动物特点的异同,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第2页),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姚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一) 新课导入(2分钟)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 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 同的动物类群? 观察、思 考、作出假 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6分钟)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 呢?(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比较)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 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 意图,填写在学案(参考学案附 在最后)中的表格――蛔虫一列 的1-6条。 提问: (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 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 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 功能特征。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 “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 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回答学案 观察、填写 表格;思 考、分析、 交流、讨 论,完成讨 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 学生通过科学的观 察,获得知识,寻找 支持假设的证据。学 生的亲身经历,一定 程度上重现了科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比 较符合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合理的编写和使用 学案可以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并有效提 高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 浸制标本和 模型。 教师应注意 对学生的启 发和引导, 还应关注学 生语言表达 的完整和准 确。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 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主要是对各个版本中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的梳理,方便大家的识记,这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式展

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练习测试题

精心整理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 A 4. A C 5 A 6 A、 7 8 9 A C 10 A、生活环境 B、生活习性 C、身体结构 D、感染途径 1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D颜色不同 12、青少年出现晚上失眠、烦躁、夜惊、磨牙等现象,可能是患有() A蛔虫病B绦虫病C蛲虫病D血吸虫病 1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

精心整理 14、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表面有角质层②身体细长③消化管长而发达 ④生殖能力强,卵有厚壳保护⑤消化管结构简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 15、蛔虫区别于猪肉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寄生B有口有肛门C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D繁殖能力强 16、人感染蛔虫病是因为误食了蛔虫的() A受精卵 二、填空 1。蛔虫的 2 3 4 () 5 (1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 (3 (4 (5 1、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构成。靠近前端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蚯蚓除前端和最后端几个体节外。其它各节都生有(),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2、蚯蚓依靠()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 5、蚯蚓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完成呼吸作用。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生物《两栖动物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收集,整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 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设计“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 3.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 1.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 2.预习本节内容。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分析图片及已获取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融合直

观式,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在座的同学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童年里少不了童话故事伴大家成长,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请大家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到妈妈呢?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你想了解青蛙的一生吗?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了解两栖动物之旅”吧。 活动2【活动】新授全过程 1、常见的两栖动物 你知道何为两栖动物吗?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两栖动物?(学生举例)老 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常见两栖动物的图片,供大家欣赏。鳄鱼、乌龟是两栖动物吗?为什么不是呢?大家可以带着疑问思考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2分钟后回答) 2、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下面我们以青蛙为例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宋朝诗人赵师秀有 一首诗《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等人至夜半时分,为何知道青草池塘边到处都有青蛙呢?一年中的什么时候能听到蛙的叫声?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吗?蛙是如何鸣叫的?为什么要鸣叫?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到底怎样?相信大家在看完下面的录象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1)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和雌雄蛙的“抱对”对于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 (2)在录像中的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卵细胞和精子,排在了什么地方? 卵细胞与精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 (3) 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它已经是一个新个体了,意味着生殖作用的完成,那么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为什么? (4)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可知, 青蛙的发育方式是什么?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动画资料来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动画)从动画资料大家熟悉了蛙的一生,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哪几个时期? 青蛙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成蛙(课件展示)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4、他靠什么呼吸?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

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 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讲解。师:请同学们找出并记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背诵,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最大的爬行动物吗? 生:恐龙。 学生自我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请学生总结出生物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前查阅网络上关于恐龙的资料,培养学生多途径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不明实物不断探究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班级:154---159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情感性目标: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自主学习: 一、观察蛔虫标本及蛔虫纵剖面图,并阅读P83-P84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蛔虫身体呈形,两端逐渐变细,较小,较大。 2、蛔虫的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能抵抗的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蛔虫的消化器官十分,但它体内的发达的。这些特点都是与其寄生活相适应的。 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的课件,阅读P85文字,回答问题: 1、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构成。靠近前端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蚯蚓除前端和最后端几个体节外。其它各节都生有,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课堂检测: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B.口腔 C.蚊虫叮咬D.皮肤 4.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 A.唇片叮咬B.虫体活动C.分泌毒素D.吸食人体营养 5.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6.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7.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amphibian)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 点拨指导 得出结论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日期:编号:2 课题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情感目标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教学总结) 第一课时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图片放映蛔虫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 思考:蛔虫生活在人的肠道中,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讲授新课 线形动物 (一)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蛔虫,请学生总结出蛔虫的形态特点: 1.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2.活虫身体为乳白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 15-35cm。 3.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4.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管和肠,后端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二)蛔虫的生活史 1.出示蛔虫生活史的图片,总结蛔虫的生活方式及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2.学生阅读课本P8最后一段,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并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 物知识点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显著的效果。查字典生物网提供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一、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 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 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 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

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 2、蚯蚓: 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 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

教学设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3.掌握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以蛔虫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二、新课讲授 (一)线形动物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提出问题)雌蛔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 蛔虫的形态结构: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 cm,雌虫较大,体长15~35 cm。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的生活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常见的线形动物是钩虫和蛲虫。 (二)环节动物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师(提出问题):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