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教案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教案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教案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教案

学时:4

目标和要求:掌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熟悉其优缺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例证、提问等。

队列研究

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前一章讲述的现况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研究,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故其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有限。在研究疾病与病因的关系时,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更为常用、且更具效率,能够验证病因假设。队列研究以及下一章介绍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性流行病学最基本的两种形式。队列研究主要用来研究一种暴露及其不同的水平与其后的发病危险或其他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本章主要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类型与应用;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结果的分析与解释;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等。

第一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及有关术语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为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前先分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再比较其结局,故有人称之为随访研究(follow- up study)。

调查方向现在将来

暴露疾病人数比较发生率

a

a/(a+b)

b

c

c/(c+d)

d

图1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耿贯一,1998,略加修改)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队列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某因素是某病的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于该因素的人群经过一定时间后,其发病的比例一定高于未暴露人群,且暴露于该因素的机会越多则发病风险越高。反之,如果该因素不是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意义。

这里的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和行为,比如工作场所具有某种有害毒物、吸烟、饮酒等。而队列则是指具有该暴露的一组人群,队列可以是固定的,即人群在相同时间进入队列并对其随访到观察期结束;也可以是动态的,即研究开始后不断有人加入或退出。所谓危险因素泛指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增加的研究因素。

(二)队列研究的特点

1.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往后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例。

2.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客观、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的,而不是人为确定的,这一点可以与实验性研究相区别。

3.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而不是按是否发病进行分组的,这一点与病例对照研究正好相反;也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与实验性研究不同。

4. 从病因链的角度来看,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理的顺序,其结果的可靠性强。

(三)队列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及资料获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队列研究分为三种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际情况,如是否暴露来确定,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这种设计叫前瞻队列研究。优点:可信度高、偏倚少。缺点: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

2.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其特点是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由于研究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然后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其性质是回顾性的,故这种设计又叫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优点:省时、省人力物力。缺

点:历史档案不一定符合设计要求,故适用范围较窄。

3. 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根据历史档案确定暴露与否,根据将来的情况确定结局,故这种设计又叫混合性队列研究。该方法不但具有历史性队列研究的优点,还弥补了其不足。

(四)队列研究的应用范围

1.验证病因假设确定某个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及其联系强度,验证病因假设。由于它是一种从“因”观“果”的研究方法,符合病因链的实际顺序,故在病因学研究上的价值高于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但由于其分组不是随机的,故其效力不如实验性研究。

2.考核疾病的防治效果如考核疫苗预防效果,可以将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作为一组,未接种人群作为另一组,比较两组发病率差异。

3.观察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相关结局的关系队列研究不但可以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与否的关系,还可以了解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影响。

4.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及其长期变动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全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通过队列研究的随访可以观察到疾病的整个自然史,可以弥补临床观察的不足。

第二节研究实例

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现肺癌的死亡率与支气管炎、肺结核以及其他癌症不同,呈迅速上升趋势,而且与烟草的消耗量有平行关系,这种分布状况使卫生工作者考虑到肺癌与吸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所以,Doll与Hill在1948年开始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吸烟有可能是肺癌的病因。在此基础上,他们从1951年开始,又进行了队列研究以证实此病因假设。他们选择英国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发函调查了59600名医生的一般情况与吸烟状况,来自40701名医生的调查表可供分析。按吸烟与否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然后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发病与死亡情况,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多方核对。此研究持续了几十年,从1964年报告的资料(表1)表明,35岁及以上年龄组,每年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0.07‰,而每日吸烟1~14支者肺癌死亡率为0.57‰,为不吸烟者的8.1倍;15~24支者为1.39‰,为不吸烟者的19.9倍;25支及以上者为2.27‰,为不吸烟者的32.4倍。可见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不吸烟者,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表1 35岁以上人群每年每1000人口肺癌死亡率与吸烟量的关系

年龄组不吸烟者肺癌

死亡率(‰)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

1~14支/日15~24支/日25支以上/日

35~44 0.05(1)* 0.07(1)0.00 0.11(1)45~54 0.00 0.31(3)0.62(9)0.75(8)55~64 0.00 0.48(3) 2.31(20) 3.88(26)65~74 0.00 2.69(9) 5.16(17) 6.48(14)75~ 1.11(2) 2.68(6)7.27(8)16.33(8)

0.07(3)0.57(22) 1.39(54) 2.27(57)

* 注:括号内为肺癌死亡人数(Doll 和Hill,1964)这个研究还从多方面证明了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病因关系。Doll与Hill应用规范的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证明了吸烟是肺癌的病因,从而为预防肺癌提供了确切的依据。从这个研究,不仅可了解队列研究这种现代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而且可以感受到它在揭示慢性病病因方面的无比威力。

第三节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由于队列研究有一定的规模,需要观察一个较长时期,实施较为复杂,故选择队列研究之前要经过周密的考虑。

(一)前瞻性队列研究

1.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要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被长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

6.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

要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料,是实施历史性队列研究最重要的前提,因为历史性队列研究完全依赖于有关暴露、疾病和生死状况的完整真实的历史记录。其他的应用指征见前瞻性队列研究,但其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第四节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研究目的

队列研究首先要确定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先通过现况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队列研究的检验假设。

(二)确定研究因素及研究因素的定义

一般把导致疾病事件增加的暴露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把导致疾病事件降低的暴露因素称为保护因素。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或保护因素还可是另一个暴露产生的后果,即另一种疾病。例如,高血压是冠心病的暴露因素,但它可能是其它暴露因素产生的结果,这要视研究目的和研究者对暴露因素的认识水平而定。

有了明确的研究因素后,接下来就须给研究因素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我们确定的暴露因素为吸烟,那么就必须事先明确规定何为吸烟?常用的吸烟定义为平均每天吸烟量达到1支或以上、时间持续1年以上者,也有人将1年内吸烟总量达到180支以上者定义为吸烟。究竟如何定义暴露因素,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或请教有关专家,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才力和人力限度和对研究结果的精确度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对暴露因素进行定义。

另外,要尽可能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并且要考虑到暴露的时间长短以及暴露是否连续。

队列研究除了要确定主要暴露因素外,同时应收集其他次要暴露因素资料,以便更好地说明研究结果。但一次研究中暴露因素的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影响研究的精确程度。

(三)选择研究对象

1.暴露人群的选择可供选择的暴露人群有

(1)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这部分人群暴露史明确,发病率也高,故易得出结果。特殊暴露人群指对某因素有较高的暴露水平的人群。如果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则高度暴露的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就可能高于其他人群,这将有利于探索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所以在研究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时,常常首先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例如选择遭受过原子弹爆炸危害的人群或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的人群来研究放射线辐射与白血病的关系。

某些职业中常存在特殊暴露因素,它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所以某些职业人群也是特殊暴露人群。例如选择染料厂工人研究联苯胺致膀脱癌的作用,选择石棉作业工人研究石棉与肺癌的关系等。

(2)一般人群:这种人群的代表性最好,得到的结果外推性好,但这部分

人群发病率低,所得的RR 值较小,实施较困难。此时选择一般人群作研究对象时要考虑两点:①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②研究需要观察一般人群的发病情况,特别是想要观察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时,无特殊暴露人群或不需要特殊暴露人群。

(3)有组织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易于联系,应答率较高,代表性较好,且易控制混杂。比如由医生协会登记注册的执业医师。

2.对照人群的选择 正确选择对照人群直接影响着队列研究的真实性。选择对照组的目的是进行比较,因此要注意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应尽可能与暴露人群相同。

(1)内对照:选定一群研究对象后,有暴露史的作为暴露组,余下的作为对照,这就叫内对照。队列研究应尽量选用内对照,因为这是最理想的对照,除暴露因素外,它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好。同时选用内对照较方便可行。特别是当暴露人群来自于一般人群或有组织的人群时常用内对照。

(2)外对照:暴露人群选定后,从其他人群中选择对照人群,这叫外对照,一般当暴露人群为职业暴露或特殊暴露人群时常用外对照。如以放射科医生作为研究放射线致病的暴露人群,则可以不接触射线或接触射线极少的五官科医生为外对照。

(3)不另设对照:也叫一般人群对照,就是将结果与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比较,其优点是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容易得到且叫稳定,但其资料比较粗糙、可能缺乏要比较的项目。

(四)确定样本量

队列研究的样本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 0;

2.暴露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 1;

3.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取0.05或0.01;

4.把握度(power)即检验效力1-β,通常β取0.10。

计算样本量的公式如下:

2

01)/()(2p p U U pq n -+=βαp q p p p p p -=+=1,2,,0110为暴露组估计发病率为对照人群估计发病率上式中,上述公式计算的为暴露组样本量,而对照组的样本量应该大于或等于暴露组。此外由于队列研究的随访时间比较长,失访在所难免,故在确定样本量时要考虑到失访率。一般按10%估计失访率,故在原估计样本量的基础上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例1. 用队列研究观察放射线暴露与白血病的关系,已知一般人群的白血病

发病率为10/10万,有放射暴露的人白血病发病率为100/10万,当α取0.05,β取0.1时,样本量该取多大?

即P0=0.0001,P1=0.001,Uα和Uβ分别为1.96和1.28,将其代入上式得:n14265.8≈14266人

估计失访率为10%,则实际样本量为14266×(1+0.1)=15692.6,即暴露组至少为15693人,而非暴露组则应大于或等于该样本量。

(五)确定结局

结局变量指观察过程中预期要出现的结果事件,如研究吸烟与银屑病的关系,则银屑病为结局变量。结局变量应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最好选用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以便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六)随访

结局变量须通过随访获得,随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随访期对每个研究对象开始随访的时间以及随访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队列研究的功效,因此开始随访和终止随访日期均应明确。

确定随访期应了解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并据之做出假设。诱导期指病因开始作用至疾病发生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充分病因逐步完成。潜伏期指从疾病发生到临床上被发现的时间间隔。理论上随访应在疾病的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之后进行,最好不要在暴露一发生就开始随访,但是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做到。因为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不是很清楚,如果暴露一发生就随访,则假设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均为零。这种极端的假设往往是不正确的。例如,随访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的肿瘤危险性,可在爆炸数月或数年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长短,取决于肿瘤的特性。

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以及疾病的潜伏期长短。暴露因素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也越长。

2.研究对象的随访保证随访成功是队列研究成功的关键之一,因为研究对象失访过多,研究的真实性就会受到怀疑。随访的目的是:①确定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之中,即确定分母信息;②确定研究人群中的结局事件,即确定分子信息;③进一步收集有关暴露和混杂因素的资料,以备分析时用。

3.随访的方法①利用记录或档案:利用常规登记的人群和疾病资料来随访研究对象。②进行特殊安排的随访:访问研究对象或其他能够提供信息的人,定期家庭访视、电话询问或通信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测定或检查,如做体格检查或测定他们的血压、血脂、血糖等。③有时需对环境做调查与检测,以确证一项暴露。如对水质进行化验,测定环境污染、食物成分等。须注意在测量结局时要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仪器、试剂、测量员等,以防测量偏倚。

4.观察的终点与终止时间观察终点(end-point)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观察的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

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应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结局的一般潜伏期作为确定随访期限的依据。

观察终点常为规定的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如规定发生冠心病或肺癌死亡为终点,则患了其它病不应视为已达观察终点,如得了糖尿病还应继续随访。但是如果研究对象在未到观察终点之前死于其它疾病,尽管不能对其继续随访,仍不能按到达随访终点对待,这是也是失访的一种。这种认识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资料的分析。

5.调查员的培训 应当由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合格的调查员进行随访。调查员的工作作风、科学态度,以及调查的技巧和技术,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观察终点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来判断。研究者不一定亲自参加随访,因为研究者易于带来主观的偏性。当用盲法获取信息时,更不能由研究者自己进行追踪。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队列研究结束后,也应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将研究对象的组成、随访的经过、结局的发生和失访率等情况作出描述。再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别计算各研究组在随访期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然后进行比较。

(一)率的计算

队列研究可以计算多种率,特别是能计算发病率,这是病例对照研究不可比拟的优点,因为病例对照研究无法得到病例所来自的人群的基准人口数,故无法计算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 CI ) 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例数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发病率。随访期越长,则病例发生越多,所以CI 表示发病率的累积影响。CI 又是平均危险度的一个指标,也就是一个人在特定时期内发生该病的概率。

(1)累积发病率的适用条件:样本量大,人口稳定,资料比较整齐。

(2)计算公式,设观察期限为n 年。 )

10/000,100(1000000万年内的平均暴露人口数年内的新发病例数年的某病累计发病率?=n n n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间率的差异要进行统计学检验。当发病率高时,可用u 检验。如果发病率比较低,则改用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检验。检验方法查阅有关统计学书籍。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 ) 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其分子仍是一个人群在期内新发生的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所谓人时(person-time ,PT )是观察人数乘以随访单位时间的积。发病密度既说明了该人群发生的新病例数,又说明该人群的大小和发生这些例数所经历的时间。时间单位常用年,故又称人年数(person-years )。一定的人时(人年)数可来自不同的人数与不同的观察时间,例如100人年可来自100人观察一年,或50人观察2年,或200人观察0.5年。

(1)发病密度适用条件:没有限制,一般队列研究均可用,但因其计算比较复杂,故多在人口波动较大、样本量小的情况下,不能用累积发病率时应用发病密度。

(2)计算公式:

万年数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病数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发病密度10/000,100?= 人年数的计算请参见有关统计书。

3.标化比

(1)适用条件:样本量小,发病率或死亡率低

(2)常用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标化比中最常用的指标为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SMR ),它是以全人口死亡率作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

全人口死亡率暴露人口数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该人群理论死亡数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

SMR

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 例2. 某工厂有32745人,某年死于肺结核的为12人,而一般人群的肺结核死亡专率为9.8/10万,则

SMR=12/(32745×9.8/100000)=12/3.209=3.74

即该工厂结核病的死亡危险是一般人群的3.74倍。

(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首先将观察结果列成如表2,然后进行分析。

表2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表

组别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n 1 Ie=a/n 1 非暴露组

c d c+d=n 0 Io=a/n 0 合计

a+c=m 1 b+d=m 0 n

1.相对危险度或率比

(1)定义:相对危险度(relatire risk ,RR )或率比(rate ratio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2)计算公式:

)/()/(d c c b a a I I RR o e ++==

(3)RR 的意义:RR 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4)RR 的95%可信区间:

296.11,χ±=RR RR RR L U

010122....)(n n m m n b c a d -=χ RR 的95%可信区间的另一算法为: )](96.1exp[ln %95/1/1SD RR RR b a SD ±+=可信区间为的,

)标准差(

相对危险度(RR )无单位,比值范围在0至∞之间。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其间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RR>1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实际上,0与∞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值,恰恰等于1也不多见。极强的联系既无须用流行病学研究去检测,极弱的联系也不大可能用非实验性的流行病学观察法检测出来。

2.归因危险度或率差

(1)定义: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或率差(rate difference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2) 计算公式: 2/

96.11%95)1(χ±=-=+-+=-=AR CI AR RR I d c c b a a I I AR o o e 的

(3)AR 的意义:AR 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 的值),因此AR 在疾病预防中很有意义。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或病因分值(EF ) AR%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1001%100%?-=?-=RR RR I I I AR e o e

当AR%>75%时,即可认为按到了主要病因。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1)PAR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 EF )表示在全人群中,由

于暴露而导致的发病率的增加,

PAR=I t -I o

I t :全人群发病率。

(2)PAR%: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所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100%?-=t o t I I I PAR 有时,队列研究的资料还需进行分层分析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请参照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相关内容,两者方法和意义相似。

例3. 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试计算上述各指标。

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 e =0.96‰

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 o =0.07‰

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 t =0.56‰

则:RR=I e /I o =0.96‰/0.07‰=13.7,表明吸烟组的肺癌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13.7倍;

AR= I e -I o =0.96‰-0.07‰=0.8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0.89‰;

AR%=(I e -I o )/ I e ×100%=92.7%,表明吸烟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92.7%

PAR= I t -I o =0.56‰-0.07‰=0.49‰,表明如果去除吸烟,则可使全人群中的肺癌死亡率减少0.49‰;

PAR%=(I t -I o )/ I t ×100%=87.5%,表明全人群中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在所有肺癌死亡中所占的百分比为87.5%。

(三) 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

队列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和RR ,因此其可信度比病例对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高,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在计算出RR 值后可参照表3,对其关联强度进行判断,但也须作χ2检验和计算RR 的95%可信区间,确信有统计意义时才能得出结论。RR 对病因推断意义较大,与之相比AR 则在预防疾病意义更大一些,AR 和PAR 可以直接反映去除该危险因素后可使发病率下降多少。AR%则对于寻找主、次病因有一定意义。另外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作出判断。 表3 RR 值的关联强度参考表 RR 值 关联强度

0.9~1.1 无

0.7~0.8或1.2~1.4 弱

0.4~0.6或1.5~2.9 中等

0.1~0.3或3.0~9.0 强

<0.1或>9.0 很强

(Monson RA ,1980)

第六节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的偏倚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任何非研究因素在研究人群中与一般人群中的分布不一致,均可引起选择偏倚,如年龄、种族等。最理想的研究样本人群应当是总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但是由于最初选定的研究对象有人不能参加了;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有些人的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研究对象为志愿者,他们往往是具有某些特征或习惯的;某些早期病人在研究开始时未能发现;或暴露与疾病的定义不严格,执行不当等,都可能造成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种种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随访他们,这种现象叫失访,因此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称为失访偏倚。队列研究由于观察人数较多,观察时间较长,失访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失访所产生的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两组失访情况的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影响最大的是"高危人群"的失访。失访率一般不应超过10%。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队列研究中的信息偏倚主要是错分偏倚(misclassificationbias),包括暴露错分和疾病错分以及暴露与疾病的联合错分。主要原因是使用的仪器不准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诊断标准定义不明确或掌握不当,询问技巧欠佳造成结果不真实等。若这种错分偏倚以同样的程度发生于观察的各组,则结果可能不会对各组之间的相对关系产生太大影响,但相对危险度的估计趋向于1,即会低估相对危险度,这种情况叫做非特异性错分。若这种错分发生于一组而不发生于另一组,则对相对危险度的估计的影响不确定,这种情况叫做特异性错分。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队列研究中同样会发生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confounding),其所带来的偏倚叫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该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

(二) 偏倚的控制

1.选择偏倚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特别要弄清愿意加人和不愿意加入研究的两组人有哪些不同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全面合理地解释研究结果。

2.失访偏倚控制失访偏倚主要靠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选择研

究对象时选择那些符合条件并且依从性好的研究对象。当失访率大于10%时,对于失访可能的影响应当做进一步估计:①首先比较两组失访率的差别及不同程度暴露组失访率的差异;②比较失访人群与随访到的人群的某些基本特征有无差别,如果这两点差别不大,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大,只是减少了样本量;③还可以从各种途径了解失访者的最后结局,与被随访到的人群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如果失访率达到20%以上则该次研究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3.信息偏倚主要是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明确各项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采取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复查等方法可减少信息偏倚。

4.混杂偏倚在设计时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资料分析时可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

第七节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一)队列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

2. 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3. 一次调查和观察多种结果,如在调查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同时调查吸烟与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的关系,并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4.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的联系强度,且先因后果,时间关系明确,所得联系比较确实可靠;

5. 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6. 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7. 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作回顾性定群研究,省时省力,出结果较快。

(二)队列研究的缺点

1.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花费高,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2. 准备工作较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3.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4. 研究罕见病时,需要大量研究对象,因而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故不适用于罕见病;

5. 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因素,因此不适用于多病因的疾病。

队列研究实习教案

队列研究实习教案 章节实习33队列研究讲授内容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二、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内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内容: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 了解内容:了解其优缺点重点重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难点难点:队列研究偏性的防止,队列研究的质量控制。 教法举要例证、提问、案例、板书教具准备与理论课教师讨论,了解理论课讲授情况准备一份所带小组学生名单教学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9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3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04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复习】】【讨论课题】】实习33队列研究队列研究(cohortstudy)又称为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前先分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再比较其结局,故有人称之为随访研究 (follow-upstudy)。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略)队列研究的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往后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例。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客观、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的,而不是人为确定的,这一 点可以与实验性研究相区别。 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而不是按是否发病进行分组的,这一点与病例对照研究正好 相反;也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与实验性研究不同。 4.从病因链的角度来看,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理的顺序,其 结果的可靠性强。 实习内容【课题一】问题1:讲述队列研究的特点来判断此题目为队列研究回答:队列研究的定义与特点阅读课题思考回答问理论课内容精讲,为后续做题打基础问答式,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同学理解情况10分10分先由同学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其对知 【板书】】问题2:强调发病密度的适用条件与公式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流行病学讲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4点内涵 1、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非某个个体 2、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 3、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4、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群体的观点 比较的观点 概率论的观点 多病因论的观点 社会医学的观点 流行病学的6个应用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及其特点 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疾病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 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 卫生决策和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续发率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患病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影响患病率高低的因素 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散发形成的原因: 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一定的免疫水平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 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 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 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自然地方性: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地方性。这种疾病被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森林脑炎),这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判断地方性的5点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4、迁出该地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 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增高的现象 季节性有哪3种情况: 严格的季节性 季节性升高 无季节性 短期波动: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

二、学时分配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流行病学概念; 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 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 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流行病学的展望; 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 1. 流行病学概念;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 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 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掌握病因的定义; 熟悉: 1.常见的病因模型 了解: 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重点] 1. 病因的定义。

[难点] 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 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3902413.html,l准则。 熟悉: 1.假设演绎法。 了解: 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3902413.html,l准则 [难点] 1.假设演绎法 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第三节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因果关联。 熟悉: 1.统计学关联 [重点] 1.因果关联。 [难点] 1.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因果关联:间接因果关联;直接因果关联。 2.重点讲解: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3.一般讲解:统计学关联。 第四节因果关联判断标准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 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 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

【流行病学教案】5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五章教案 课程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 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在病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内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优缺点、偏性的种类及控制。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原理及其方法 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 难点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提问法结合 案例教学:己烯雌酚与阴道腺癌关系研究案例;经典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案例 教具多媒体演示 新内容 新知识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力和鉴别力; 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学态度。 双语内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 匹配(matching)匹配过头(over matching)比值比(odds ratio)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病例队列设计(case-cohort study) 单纯病例研究(case-case study) 病历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study) 病例时间对照设计(case time control study) 要求自学内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 《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 《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 《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 复习题或要点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病例对照四格表整理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临床流行病学重点教学提纲

《临床流行病学重点》 一.绪论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疾病诊断疗效评价探讨病因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评价临床决策分析 探索疾病的病因---描述性研究: A描述性研究 (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群;常规资料,临床) B.形成假设 C 检验假设(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D病因推断 探索疾病的病因---分析性研究 探索疾病的病因---实验性研究 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设计、测量和评价 科研设计的内容: 科研目的和科研假设的确定科研设计方案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因素、研究指标的确定资料收集数据的处理研究质量的控制★科研设计方案: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 病例分析现况调查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理论性研究 病因/危险因素的研究备选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 (其中随机对照论证强度最高,描述性研究可行性最高) 预后研究的研究备选方案: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 (其中队列研究论证强度最高,描述性研究可行性最高) 防治性研究的研究方案:随机对照论证强度最高 研究对象的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A.临床试验研究:采取试验措施?——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分组 B 病例对照研究:患病?——病例组对照组

C. 队列研究:暴露?——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研究因素和指标的确定:进行设计时要确定具体研究因素及其强度、单因素或多因素,以及研究因素的不同暴露水平和研究因素的实施方法等内容。 确定效应指标: 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缓解率复发率毒副作用体征的改变实验室测定结果等 在选用具体指标时要考虑指标的: 关联性特异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 研究质量的控制:随机误差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二.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客观地描述疾病或某种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的暴露与疾病间的统计学关联仅能作为因果推断的线索, 是因果关系探索过程中的第一步,一般事先不设对照组,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类型: 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 现况研究: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内,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分布,探索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关系。时间越集中越好;测量指标以患病率为主;现况研究只能为因果联系提供线索 现况研究的目的 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 (测量指标以患病率为主) 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 确定高危人群 (普查、筛检) 为防制措施及其效果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 (census)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普查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进行调查。 优点:不存在抽样误差,确定调查对象容易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缺点: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多,工作不易细致,质量难以控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不适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适用情况: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教案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pidemiologic experiment study Epidemiologic studies are divided into the two major areas: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al studies are usually called either descriptive or analytical. If one plans to conduct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ne does not have control over the study subjects. The researcher simply observes the outcom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On the other hand, an experimental study has full control over the study subjects. This type of study is usually conducted in a clinical,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field trial setting. I will be discussing about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latter part of my lecture. 【案例】 1954年美国Salk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试验 ――Jonas Edward Salk与Thomas Francis, Jr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第十一章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教案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Biases and Their Control)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研究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正确的结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不论采用任何研究方法,有许多因素可影响其准确性,使研究结果与真实值情况存在偏差,有时相去甚远。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二是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即偏倚(bias)。因此,研究者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减少这两类误差的发生,减少随机误差以提高研究的精确性(精确度)(precision),减少或避免偏倚以提高研究的真实性(validity)。随机误差难以避免,可通过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予以减少与评价。偏倚是随机误差以外的,可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的系统误差,其可发生于研究的各个环节,有方向性,理论上可以避免。偏倚的种类很多,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和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案例一】 某研究者计划研究恶性黑色瘤同高血脂的关系,恶性黑色瘤病例取自医院,同时,他从医院某病区随机抽取相应人数的骨折患者作为对照。 在某人群中,发现恶性黑色瘤患者共6000例,骨折患者也是6000例,在恶性黑色瘤患者或骨折患者中各有20%的人同时患有高血脂。并假定恶性黑色瘤、骨折、高血脂三者之间无任何关联,三者的入院率是相对独立。 恶性黑色瘤和骨折相对于高血脂:χ2=0,P>0.05;OR=1200×4800/1200×4800=1.0 表明人群中恶性黑色瘤、骨折、高血脂三者之间并无关联。 若该人群患恶性黑色瘤、骨折和高血脂的患者入院率分别为60%、25%、40%,那么以入院病人作为对象来研究恶性黑色瘤与高血脂和骨折与高血脂的关系,就可以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 恶性黑色瘤和骨折相对于高血脂:χ2=81.25,P=0.0000;OR=912×1200/660×2880=0.58 表明人群中高血脂是恶性黑色瘤的保护因素,而对骨折是一个危险因素。 【问题的提出】 一、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及其种类?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Ⅰ(Epidemiology Ⅰ) 课程号:504082030 课程属性:必修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实践)学时16学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各专业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本课程利用的教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全书共28章,其中涉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10章内容为本课程要求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工作任务;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病因研究、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等工作,并能结合实际,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出建议。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死亡与生存频率;疾病负担指标;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疾病的分布:横断面分析,出生

队列分析*;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周期性、季节性、长期趋势的定义;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与特点、描述性研究的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研究类型与用途;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生态学研究概述、生态学研究的类型、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的估计*;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优点与局限性。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类型:匹配、匹配过头、衍生的研究类型*;一般实施步骤: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确定样本量;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功效;常见偏倚与控制;优点与局限性、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 概述:定义、基本特点、主要类型、主要用途;临床试验:概念和目的、分期、特点、设计和实施;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概念、主要目的、设计类型、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评价效果的指标;优缺点、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 概述:筛检的概念、目的与应用、筛检的类型、实施原则、伦理学问题;筛检试验的评价:筛检试验的定义、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筛检效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主讲教师:徐学琴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所属学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所属专业: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级学生 2015年4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流行病学》课程中“队列研究”中的“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部分的内容。 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因果关联及关联的大小。该方法因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很强而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学习该方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性质、特点、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等。通过队列研究三种类型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也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有清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应对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2. 熟悉队列研究的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 3. 熟悉三种不同的队列研究类型的设计特点及优缺点; 4. 了解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区别。 5. 了解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非常强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采用图示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将队列研究的整个设计及研究过程通过图示分解展示。并对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详细讲解。最后,总结队列研究的研究方向是从因到果的方向,符合疾病因果顺序,因此,队列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是非常强的。

山东大学授课教案-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4.26 授课教师姓名王束玫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护理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预防医学》第五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 1 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4.26、29 授课教师姓名王束玫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护理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预防医学》第五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自学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1 学时 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