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思路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思路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思路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思路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思路

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轮展开: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内主干知识的复习与学科能力的培养(一般安排在先年9月至次年3月),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热点(或专题)复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安排在次年3月至4月),第三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套题训练与查漏补缺(一般安排在次年5月)。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版块研究的具体对象。从备考复习角度讲这部分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之一,况且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原理等也常把元素化合物作为背景和载体。因此,复习中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须导深、导活、导透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由于元素化合物涉及到的知识点太多,且许多都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分散、不系统,因此复习使用起来不太容易。鉴于这些特点,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应着重抓好如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大纲》,明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有细微的变化,但一些已经明确不要求的知识点(如HCl的实验室制法、H2S的性质、硝酸盐的化学性质)就没有必要再去“深挖洞”了;而一些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有密切的知识点(如O3、H2O2、光化学烟雾以及其它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涉及到的知识)就必须高度重视。再比如铜及其化合物、酸式盐等知识,在教材中极其分散,《考试大纲》也没有明确要求,但从近年实际情况看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是笔者设计的酸式盐知识专题复习内容:

(一)酸式盐的定义:酸式盐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碱中和的产物,它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式酸根离子构成,例如KHSO4、NaHS、NH4HCO3等。

(二)酸式盐的类别: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可把酸式盐分成强酸酸式盐(硫酸氢盐)、弱酸酸式盐(非硫酸氢盐)两大类。

(三)酸式盐的形成

1、不足量碱与多元酸反应,例如:H2SO4+NaOH==NaHSO4+H2O;

2、正盐与对应的酸反应,例如:Na2CO3+H2O+CO2==2NaHCO3;

3、弱酸正盐与少量强酸的反应,例如:Na2CO3+HCl==NaHCO3+NaCl;

4、过量的酸性氧化物跟少量的可溶性碱溶液反应,例如:CO2(过量)+NaOH==NaHCO3;

5、过量的酸性氧化物与少量相应酸的正盐或更弱酸的盐反应,例如:

Na2CO3+CO2+H2O==NaHCO3

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四)酸式盐在水中的溶解性:绝大多数的酸式盐易溶于水,而且酸式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例如Ca(HCO3)2>CaCO3、Mg(HCO3)2>MgCO3,但是碱金属元素中有例外——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比NaHCO3要大。

(五)酸式盐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1)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一般为:正盐>酸式盐>对应酸,例如:Na2CO3受热难分解、

2 NaHCO3

Na2CO3+CO2+H2O、H2CO3=CO2↑+H2O。

(2)一般说来,多元弱酸(如H2CO3、H2SO3)易分解,其酸式盐受热也易分解,例如:2NaHSO3=Na2SO3+SO2+H2O;多元酸较稳定,其酸式盐也较稳定,例如:H2SO4较H2CO3稳定,则NaHSO4要较NaHCO3稳定。

2、酸式盐与碱的反应

(1)强酸的酸式盐

H 2O 具有强酸的性质,例如:NaHSO 4 +NaOH==Na 2SO 4+H 2O (其离子方程式为

H ++OH -==H 2O ),NaHCO 3+ NaHSO 4== Na 2SO 4+CO 2↑+H 2O (其离子方程式为HCO 3-+H +== CO 2↑+H 2)。

(2)弱酸酸式盐

弱酸酸式盐具有H +的某些性质,能与碱反应。例如:NaHCO 3 + NaOH == Na 2CO 3+H 2O (其离子方程式为HCO 3-+OH -==CO 32-+H 2O ),Ca(HCO 3)2 + Ca(OH)2==CaCO 3↓+H 2O (其离子方程式为Ca 2++HCO 3-+OH -==CaCO 3↓+H 2O )。

3、弱酸酸式盐与强酸的反应

例如:NaHCO 3+ HCl ==NaCl+CO 2↑+H 2O (其离子方程式为HCO 3-+H +== CO 2↑+H 2O )。 当然,酸式盐仍然是盐,肯定能体现盐的某些性质——包括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离子的某些性质。

(六)酸式盐的水解与电离

1、酸式盐的水解

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例如:HCO 3-+H 2O ≒H 2CO 3+OH -。 弱酸酸式盐与某些弱碱强酸盐溶液混合时可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AlCl 3+ 3NaHCO 3=====Al(OH)3↓+3CO 2↑+3NaCl 。

2、酸式盐的电离

(1)水溶液中

①NaHCO 3==Na ++ HCO 3-、HCO 3-≒H ++CO 32-

②NaHSO 4== Na ++ H ++ SO 42-(或NaHSO 4= Na ++ HSO 4-)

(2)熔化状态下

①2NaHCO 3(熔)== Na 2CO 3+CO 2+H 2O (NaHCO 3在熔化状态下不存在,要分解),Na 2CO 3(熔)== 2Na ++CO 32-。

②NaHSO 4== Na ++ HSO 4-。

3、酸式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酸式盐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式阴离子的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有关,如果电离大于水解,则溶液显酸性;如果电离小于水解,则溶液显碱性。所以酸式盐溶液不一定显酸性,相反,绝大多数酸式盐水溶液显碱性,只有HSO 4-、H 2PO 4-、HSO 3-等盐的水溶液显酸性。

(七)涉及酸式盐的常考题型

1、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问题

(1)单纯“中和”,如前述NaHSO 4 +NaOH ==Na 2SO 4+H 2O 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 2O ,NaHCO 3 + NaOH = Na 2CO 3+H 2O 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OH -==CO 32-+H 2O ,NaHCO 3+ NaHSO 4== Na 2SO 4+CO 2↑+H 2O 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H +== CO 2↑+H 2O 。

(2)既“中和”又“沉淀”

①NaHSO 4(少量)+Ba(OH)2的离子方程式为:H ++SO 42-+Ba 2++OH -==BaSO 4↓+H 2O ; NaHSO 4(过量)+Ba(OH)2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2H ++SO 42-== BaSO 4↓+2H 2O 。 ②Ca(HCO 3)2 + NaOH (少量)的离子方程式为: OH -+ Ca 2++HCO 3-== CaCO 3↓+H 2O ; Ca(HCO 3)2 + NaOH (过量)的离子方程式为:Ca 2++2HCO 3-+2OH -== CaCO 3↓+2H 2O 。 书写这类离子方程式的诀窍是“设少为1,以少定多”——设量少的物质为1mol ,根据其电离产生的离子物质的量,确定量多物质有关离子的用量(它们需多少便有多少)。

但要注意:Mg(HCO 3)2+NaOH (过量)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2HCO 3-+4OH -==

Mg(OH)2↓+2CO 32-+2H 2O ,原因是Mg(OH)2比MgCO 3更难溶。

2、离子共存问题

(1)弱酸的酸式盐离子(如HCO 3-、HS -等),不能与H +或OH -大量共存。

(2)HCO3 -等弱酸酸式盐离子,在溶液中能与Al3+、Fe3+等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因而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AlO2-与HCO3-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这不是水解,而是因为AlO2-的水解促进了HCO3-的电离,其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

(3)HS-、HSO3-等酸式盐离子通常具有还原性,因而不能与Fe3+、ClO-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3、推断题。限于篇幅,这里从略。

二、充分运用理论的指导作用,把每个知识点导深、导活、导透

复习必须“树魂立根”——树化学理论之魂、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根,充分运用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把每个知识点导深、导活、导透。重要的理论包括:

1、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主要解决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等。例如,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可能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可能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能具有还原性又可能具有氧化性。一般说来,元素处于高价且对应物质不稳定就具有强氧化性,如HClO、浓H2SO4、HNO2及其盐、HNO3及其盐;但如果物质稳定,即使元素处于最高价也没有强氧化性,如HClO4及其盐(ClO4-稳定)、稀H2SO4及其盐(SO42-稳定)。

2、离子反应理论和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解决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包括离子互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等。例如FeCl3溶液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Cl-的性质(沉淀性及还原性)、Fe3+的性质(沉淀性、水解性、氧化性、络合性);又如新制氯水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成分H2O Cl2HClO H+Cl-ClO-、OH-(微量)

性质与CuSO4

等反应与Fe2+、

Br-等反应

强氧化性

及漂白性

酸的

通性

沉淀性及

还原性

性、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等。

4、化学键理论和晶体结构理论:主要解决物质结构、化学活性、稳定性、熔沸点、硬度、溶解性等。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主要解决化学反应的快慢与进行的程度。

在复习每种物质(知识点)时,应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联想:

三、抓住两条主线,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时首先列出以下两条知识主线:

(一)非金属知识主线(六种)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HCl Cl2Cl2O HCl NaClO、Ca(ClO)2

H2S S SO2、SO3H2SO3、H2SO4Na2SO3 、Na2SO4

NH3N2NO、NO2、N2O5HNO3NaNO3、Cu(NO3)2

PH3P P2O5HPO3、H3PO4Ca3(PO4)2、Ca(H2PO4)2 CH4 C CO、CO2H2CO3CaCO3、Ca(HCO3)2

SiH4Si SiO2H4SiO4 、H2SiO3Na2SiO3、CaSiO3

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Na Na2O、Na2O2NaOH Na2CO3、NaHCO3

Mg MgO Mg(OH)2MgCl2、Mg(HCO3)2

Al Al2O3Al(OH)3Al2(SO4) 3、NaAlO2

Fe FeO、Fe2O3、Fe3O4Fe(OH)2、Fe(OH)3FeSO4、Fe2(SO4)3

Cu Cu2O、CuO Cu(OH)2CuSO4在此基础上再构建知识网络,例如铜及其化合物:

四、把握各类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注意特殊性

中学无机化学重点研究的物质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碱、盐六大类。

1、单质

(1)结构:分子组成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可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2)性质

①金属单质: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容易表现出还原性,不会表现氧化性,主要研究与氧化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故一般研究其与非金属单质、氢化物(包括H2O)、高价态氧化物(如CO2)、酸(分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和盐的反应。当然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某些金属(如Al)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又如某些金属(如Fe和Al)与浓H2SO4、浓HNO3会发生钝化等。

②非金属单质: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比较多,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容易表现出氧化性(当然也可以表现出还原性),主要研究与还原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故一般研究其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如H2)、氢化物(如H2O)、氧化物(一般是金属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反应,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反应,如Si与HF、C与浓H2SO4或浓HNO3等。

2、氢化物

(1)结构:分族研究,各族都有特定的结构,如第VA族氢化物是三角锥形。另外F、O、N与H原子之间可形成氢键,会使物质的一些性质(如熔点、溶解度)表现出特殊性。

(2)性质

①金属氢化物:主要研究其与水反应生成碱和H2。其本质是金属氢化物中—1价的氢与水中+1价的氢之间发生归中反应。

②非金属氢化物:先判断水溶液的酸碱性,若水溶液显酸性,则一般可以表现酸的通性,可与单质、氧化物、碱反应。其次非金属氧化物易表现还原性,注意MnO2与浓盐酸,SO2与H2S,NH3与CuO,H2O与F2等的反应。

3、氧化物

O7等)

(1)分类酸性氧化物(包括Mn

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Al2O3)

不成盐氧化物(CO、NO)

过氧化物等特殊氧化物

(2)非氧化还原通性

①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

②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

③两性氧化物:兼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物里中心元素的化合价决定了氧化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若处于中间价态,则一般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若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能表现氧化性。例如H2O2跟强氧化性物质(如KMnO4/H+)作用表现还原性,与强还原性物质(如H2S)作用表现氧化性。

4、酸

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又可分为非氧化性酸、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还可分为挥发性酸和高沸点酸,强酸和弱酸,一元酸和多元酸。

(1)一般性: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②含氧酸一般由酸酐与水反应得到,一般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并电离出H+和相应酸根离子;③酸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④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放出H2;⑤酸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特殊性:①一些氧化性酸与酸碱指示剂先显色后褪色;②H2SiO3不溶于水,且不能由SiO2与水反应得到;③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的盐不一定是正盐;④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不一定放出气体;放出的气体也不一定是H2。

5、碱

(1)一般性: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②可溶性碱可由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③可与酸性氧化物、酸反应生成盐和水;④碱可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发生歧化反应;⑤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2)特殊性:①强碱可与铝反应生成H2;②碱可使某些沉淀溶解,如NaOH溶液可溶解Al(OH)3沉淀,氨水可溶解AgOH沉淀(得到银氨溶液)。

6、盐

(1)水溶性:钠盐、钾盐、铵盐均溶于水。碳酸盐大都不溶于水,而碳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

(2)氧化性、还原性:①常见氧化性盐:Fe3+盐、KMnO4/H+、NaClO;②常见还原性盐:KI、Na2S、Na2SO3、Fe2+盐。

(3)特殊颜色: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CuS(黑色)。

五、抓好“三个结合”,注重纵横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不仅与基本理论密切相关,也与实验、计算以及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实验、计算以及生产生活实际融为一体。

1、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除基本操作外,试剂保存、仪器洗涤、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检验、定量实验,特别是性质实验无不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关。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如果能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与实验结合结合时,要特别注意综合与创新。

实例1:在复习“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时,可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向新制的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氯水,观察现象;(2)取四支分别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再向其中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粉,铜粉、KI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写出上述两组实验的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上述实验,既复习了“Fe2+”和“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又复习了“Fe2+”和“Fe3+”的检验。

实例2:使氯气依次通过湿的色布、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FeCl3溶液、氢硫酸、KI 淀粉溶液和NaOH溶液,各有什么现象?指出NaOH溶液的3个作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这就把氯气的许多性质联系起来复习了。

实例3:对SO2气体的性质可通过下列实验进行——SO2通入哪种溶液中会出现下列现象:(A)使澄色溶液变为无色;(B)使棕黄色溶液变为无色;(C)使紫色溶液变为红色;(D)使红色溶液变为无色,但加热后又变为红色;(E)使无色溶液变为浅黄色沉淀;(F)使无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过量的SO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实验,把SO2的主要性质,即与溴水、FeCl3、石蕊、品红、氢硫酸、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反应得到全面复习。

2、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了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2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又如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应穿插NO、NO2、O2、H2O 反应的有关计算。

3、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

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六、渗透重要的化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分类的思想:分类思想就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的一种科学思想。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又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分类的思想是学习中最常用也最有用的思想,它能将知识系统化,是寻找共性的基础。例如我们在前面就将中学无机化学涉及的物质分成了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碱、盐六大类去研究。

2、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想: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也有求同的成分,而且两者是密切结合的。在复习中,只有引导学生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才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奇性。例如对一类物质,我们可以先分析它们的通性,再去寻找某些个体的特性。

3、对比的思想:将不同物质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体现二者的区别。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例如液氯和氯水的比较、盐酸和氯化氢的比较、三大强酸的比较、Na 2CO 3与NaHCO 3的比较、Na 2O 与Na 2O 2的比较。

4、类比的思想: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存在其它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维方法。例如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或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常常十分相似,运用类比思想,便可推出未学元素的一些性质。

5、归纳的思想:归纳推理是从具体的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它有两种功能,一是概括一般情况,二是推测将来结果,其结论都超越了前提的范围。例如对置换反应可作如下归纳:

(1)同主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ⅠA : Na 、K →H 2 Na →K ⅣA : C →Si ⅥA : O 2→S

ⅦA : Cl 2→Br 2、I 2 Br 2→I 2

(2)不同主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①碱金属单质以外的金属单质置换H 2:

Mg 、Al →H 2 Al 、Si →H 2 C →H 2

②卤族元素单质与氧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

F 2→O 2 Cl 2→S

③卤族元素单质与氮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

Cl 2→N 2

④氧族元素单质与氮族元素单质之间的置换:

O 2→N 2

⑤其他

Mg →C H 2→Si (3)过渡元素单质参与的置换反应:

①置换出氢气:

H 2O SiO 2

H 2S H + OH - H 2O

H 2O NH 3 NH 3 CO 2 SiCl 4

H 2O

Zn、Fe→H2Fe→H2

②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

H2→Cu、Fe C→Cu、Fe Si→Fe

③铝热反应:Al与比它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置换。

④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遵循金属活动顺序表。

复习有法但无定法。元素化合物的复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和典型知识的归纳总结、并关注各类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力求达到知识的有序储存和有序检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1.单质硫的颜色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 于酒精,易溶于_______________。 2.SO2漂白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O2(SO2)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体现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两个体现C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2通入FeCl3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Cu与S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写出两种鉴别CO2与S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检验S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水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检验Cl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SO4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l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SO2通入FeCl3和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SO2和Cl21:1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体现了SO2的________性。 18. 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SO2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Na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的试剂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常见离子的还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六个)。 22. SO2使碘水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 23. 氢气在氯气__________燃烧,发出_________色火焰,集气瓶口有__________产生。 24.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氯气的水溶液叫_______________,Cl2___________溶于水,溶于水的Cl2约有________ 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新制氯水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为_____________,久置氯水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家用消毒液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有效成分 为__________________。 28. 工业漂白粉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漂白粉久置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增强漂白粉和家用消毒液的漂白消毒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Cl2的尾气处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除去Cl2中的HCl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Cl2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专题一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重要无机物的特性 (1)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 (2)能与二氧化硅反应而能雕刻玻璃的是; (3)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非金属单质是; (4)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5)遇淀粉变蓝色的是;(6)具有磁性的是。…… 2.重要无机物的工业制法 (1)漂粉精: (2)硫酸的制法(接触法): (3)硝酸的制法(氨氧化法): (4)氯气的制备: (5)钠、镁、铝的制备: (6)工业制玻璃: (7)煅烧石灰石: (8)工业制粗硅: (9)工业制水煤气: (10)工业制纯碱(侯德榜法): 3.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 (1)苍白色——(2)蓝色—— (3)淡蓝色(4)黄色—— (5)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重要物质的用途 (1)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 (2) 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3) 用于制造发酵粉; (4) 在医疗上作造影剂; (5) 用作感光材料;(6) 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 (7) 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 5.物质结构方面 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

特点)。 (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有甲烷、白磷、NH+4等; (2)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 (3)组成为1∶1型的化合物可能为H2O2、C2H2、Na2O2、C6H6等。6.物质的特有颜色 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 7.特殊反应条件 (1)高温:铝热反应,制水煤气,制粗硅,水蒸气与Fe反应等。 (2)高温高压、催化剂 N2+3H2 (3)加热、催化剂 2KClO3 2SO2+O2 4NH3+5O2 (4)放电 3O2 N2+O2 8.三角关系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易错知识点辨析

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基本是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有机酸是否难溶于水,主要看有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有机酸越难溶于水。如CH3COOH易溶于水,而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 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

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1、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钠和水、盐酸、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 2O=2NaOH+H 2 ↑2Na+2HCl=2NaCl+H 2 ↑ 2C 2H 5 OH+2Na→2C 2 H 5 ONa+H 2 ↑ 2、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怎样的?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不定向地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发生轻微的爆炸,并产生蓝色沉淀 写出相关方程式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将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现象是怎样的?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不定向地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发生轻微的爆炸,并产生红褐色沉淀 写出相关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3NaOH+FeCl3=Fe(OH)3↓+3NaCl 4、用铝箔包住一小块金属钠,然后投入水中,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Al+2NaOH+6H2O=2Na[Al(OH)4] +3H2↑ 5、金属钠着火,为什么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灭火,用方程式解释 2Na + O2 = Na2O2 2Na2O2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6、过氧化钠为什么可以做供氧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2O2 +2H2O = 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7、二氧化硫通过过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SO2+Na2O2=Na2SO4 8、将过氧化钠加到氯化亚铁溶液中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放出大量的热,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颜色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将过氧化钠加到品红溶液中的现象 有气体产生,溶液褪色 将过氧化钠加到酚酞试液中的现象 有气体产生,溶液先变红,然后再褪色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钠,相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3NaOH+AlCl3=3NaCl+Al(OH)3↓ Al(OH)3 + NaOH = Na[Al(OH)4] 10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Mg+O2=2MgO 2Mg+CO2=2MgO+C 3Mg+N2=Mg3N2 (条件都是点燃,自己加上) 11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氯化镁固体需要注意什么,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首先是蒸发浓缩,得到氯化镁晶体MgCl2·6H2O ,过滤洗涤, 然后把晶体放入硬质玻璃管中,(两端都是通的,可以耐受一定温度的玻璃仪器),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可以得到无水MgCl2氯化镁的水解MgCl2+2H2O?Mg(OH)2+2HCl 因为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加热时促进了氯化镁的水解。而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加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从而减少了生成物中HCl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使水解彻底。 若要得到氯化镁固体需要在氯化氢抑制镁离子水解 12、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一般有:CaCl2,MgCl2,Na2SO4等,在精制时,需要加什么试剂?加 入的顺序是什么? 除杂方法: 1.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BaSO4,除去杂质SO42-;Ba2+ + SO42- =BaSO4↓ 2.加入Na2CO3,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CaCO3,除去杂质Ca2+和过量的Ba2+; Ca2+ + CO32- =CaCO3↓Ba 2+ + CO32- = Ba CO3↓ 3.加入NaOH,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Mg(OH)2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汇总

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2.大量元素有_等。 3.微量元素有_等。 4.构成细胞的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其中4种元素含量最多。 鲜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就是O > C > H > N ; 干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就是C > O > N > H。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________与________。 细胞中的无机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大多数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水在细胞中以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种形式存在,其中_____________就是细胞 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占细胞中水的绝大部分,以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3.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的水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高(即自由水含量高时),代谢强度高,抗寒、抗旱性等抗逆性差。如种子萌发时,先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以增加自由水的含量,并加快代谢速度。 (2)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低(即结合水含量高时),抗寒、抗旱性强,代谢强度差。如冬季,植物吸水减少时,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由于结合水不易结冰与蒸腾,从而使植被抗寒性加强。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丧失生理活性。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温度略升高,自由水含量将升高,反之则自由水含量降低。相同条件下,自由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较弱。 环境恶化——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衰老——自由水↓,结合水↑。生命活动增强——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中的无机物 1、含量: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2、存在形式: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与其她化合物结合,如Mg2+就是叶绿素的成分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

镁、铝、铜及其化合物 (一)镁与铝化学性质的比较 1.与O 2的反应:Mg 、Al 均能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和铝都有抗腐蚀性能。 它们都可燃烧:2Mg +O 2=====点燃2MgO,4Al +3O 2=====高温 2Al 2O 3 2.与S 、X 2等非金属的反应:Mg +S=====△MgS ,Mg +Cl 2=====点燃 MgCl 2 2Al +3S=====△Al 2S 3,2Al +3Cl 2=====点燃 2AlCl 3 3.与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Mg +2H + ===Mg 2+ +H 2↑,2Al +6H + ===2Al 3+ +3H 2↑ 氧化性酸:镁可溶于氧化性酸;常温下铝在冷的浓HNO 3、浓H 2SO 4中因发生钝化而难溶,但加热时也可溶解。 4.与碱的反应:镁不反应, 2Al +6H 2O +2NaOH===2Na[Al(OH)4]+3H 2↑ 5.与氧化物的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金属镁能在CO 2气体中燃烧),2Al +Fe 2O 3=====高温 2Fe +Al 2O 3[铝热反应,铝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MnO 2、Fe 2O 3等)都可以发生铝热反应] (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盐 :Al 2O 3+6H + ===2Al 3+ +3H 2O , Al 2O 3+2OH - +3H 2O===2[Al(OH)4]- 2.氢氧化铝:①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中:Al(OH)3+3H + ===Al 3+ +3H 2O ,Al(OH)3+OH - ===[Al(OH)4]- ②受热分解:2Al(OH)3=====△Al 2O 3+3H 2O 3.氢氧化铝的制法: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 或四羟基合铝酸钠 溶液通入CO 2: CO 2过量:[Al(OH)4]- +CO 2===Al(OH)3↓+HCO - 3; CO 2少量: 2[Al(OH)4]- +CO 2===2Al(OH)3↓+H 2O +CO 2- 3。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一、特征结构 01. 直线型分子:C2H2CO2CS2 02. 平面型分子:C6H6C2H4 03. V字型:H2O 04. 三角锥型:NH3 05. 正四面体型分子:CH4SiH4CCl4SiCl4P4 06. 10e- 微粒:O2-F-Ne Na+Mg2+Al3+CH4NH3H2O HF NH4+H3O+OH-NH2- 07. 18e- 微粒:Ar F2 C2H6 SiH4 PH3 H2O2 H2S HCl CH3OH CH3F K+Ca2+HS-S2-Cl-O22--Cl 08.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FeS2等。 09.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二、特殊物性 01. 有色物质 [固体]黄色系列:S黄FeS2黄Na2O2浅黄AgBr浅黄AgI黄Au黄CuFeS2黄TNT淡黄 红色系列:Cu紫红Cu2O红Fe2O3红棕 黑色系列:C黑CuO黑CuS黑Cu2S黑FeS黑FeO黑Fe3O4黑MnO2黑Ag2O黑 紫色系列:I2紫黑KMnO4紫黑 白色腊状:白磷 [溶液]Cu2+蓝MnO4- 紫红Fe2+ 浅绿Fe3+ 棕黄Fe(SCN)3血红 氯水浅黄绿色溴水橙黄色碘水棕黄色溴的有机溶液橙红→红棕I2的有机溶液紫色→紫红 [气体]F2浅黄绿Cl2黄绿Br2 蒸气红棕I2蒸气紫色NO2红棕 02. 特殊状态 气态单质:H2 O2 Cl2 N2 F2 稀有气体 气态化合物:HX H2S SO2 NH3 NO NO2 C X H Y CO CO2 液态单质:Hg Br2 常见液态化合物:H2O 03. 特殊气味 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 SO2 HCl NH3大蒜气味:C2H2(不纯) 04. 焰色反应 Na黄K浅紫(通过蓝色钴玻璃)Cu绿Li紫红Rb紫Ca砖红Ba黄绿Rb 紫Sr洋红 三、特殊现象 01. 遇酚酞显红色或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碱性气体) 02.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03. 加碱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必有Fe2+ 04. 加苯酚显紫色或加SCN-显血红色或加碱产生红褐色沉淀,必有Fe3+ 05. 遇BaCl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SO42- Ag+ SO32- SiO32- 06. 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Ag+ SiO32- AlO2- S2O32- 07. 遇H2SO4生成沉淀,可能是:Ba2+ Ca2+ S2O32- SiO32- AlO2- 08. 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Cl2 O2 SO2 NO2 09. 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 O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 10.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 SO2;加热恢复原颜色的是SO2,不恢复的是Cl2 11.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有:NaClO 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12.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H2S和SO2及它们相对应的盐、活泼金属、不饱和烃、酚、醛、碱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碳族元素基础知识点 一、知识网络 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2.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二、基础知识 1.碳族元素 ①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C CO 2 CaCO 3 CaC 2 C 2H 2 CO 有机物 NH 4HCO 3 CH 4 H 2CO 3 Na 2CO 3 NaHCO 3 O 2 SiC 、CCl 4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 不足 )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 燃 ) △ H 2O CaO △ Si 、Cl 2 (△) Mg (点燃) ①O 2 (点) ②CuO (△) C 、CO Na 2O 2 NaOH H 2O NaOH H +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Na 2SiO 3 CO 2,H 2O NaOH H 2SiO 3 SiH 4 Si SiO 2 CaSiO 3 SiF 4 H 4SiO 4 SiC SiCl 4 O 2 (自燃) H 2 ①O 2(△) ②FeO (高温) F 2 HF Cl 2 (高温) H 2 (高温) C( 高温) C(高温)足量 Na 2CO 3 ( 高 温 ) NaOH( 溶液) ①CaO(△) ②CaCO 3 (△) Ca 2+ -H 2O C(适量)

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 60、C 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2.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 燃烧反应 ② 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u CO CuO C CO CO C 22; 222+↑?→?+?? →?+? 高温 O H CO O H C 22+??→?+高温(CO 、H 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2CO Si SiO 2C 2电炉 ③ 与氧化性酸反应: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3.CO :不溶于水,有毒(CO 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 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 中毒),但由于CO 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 ?→? ? CO 2+Cu ,CO+H 2O(g)CO 2+H 2O 4.CO 2:直线型(O =C =O )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 固态CO 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实验室制法: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5.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 3)2>CaCO 3;Na 2CO 3>NaHCO 3。 ②热稳定性:Na 2CO 3>CaCO 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 2CO 3>NaHCO 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6.硅 ① 硅在地壳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二,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②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 Si+2F 2→SiF 4、 Si+4HF →SiF 4+2H 2↑、Si+2NaOH+H 2O →Na 2SiO 3+2H 2↑;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Si +O 2?→? ? SiO 2。 7.SiO 2 ①SiO 2为原子晶体,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硬度、熔点都很高。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由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所以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SiO 2+CaO ??→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 →Na 2SiO 3+H 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 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 .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 化物(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 b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作用,但二氧化硅却能跟氢氟酸起反应: SiO 2+4HF →SiF 4+2H 2O(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容器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物理性质: 1、颜色: A、红色世界 (1)基态:Fe2O3 (红棕色)、Fe (OH)3(红褐色)、[Fe (SCN)]2+(血红色)、Cu (紫红色)、Cu2O (砖红色)、NO2(红棕色)、P(红磷、暗红色)、Br2(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品红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红色)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 H<5.0)中变红; ②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气体(C O2、S O2、H2S、H C l)变红; 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浅红色(8.2<p H<10.0)或红色(p H>10); ④甲基橙在酸性溶液(p H<3.1)中呈红色; ⑤已经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 B、橙色世界: (1)基态:浓溴水、甲基橙试剂、B r2(C C l4)呈橙红色。 C、黄色世界: (1)基态:工业盐酸(含有Fe3+)、Au 、S(淡黄色)、Na2O2 (淡黄色)、AgBr(淡黄色)、AgI、Ag3PO4、碘水(黄色)、三硝基甲苯(黄色)、蛋白质加浓硝酸 (2)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呈黄色 (3)化学变化: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 D、绿色世界 (1)基态: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Cu 2(OH)2CO3(绿色)、 CuCl2(浓溶液呈绿色)、F e S O4(浅绿色) (2)化学变化:F e(O H)2(白色)——灰绿色——F e(O H)3(红褐色)

E、青(黑)世界:F e F e O F e3O4F e S C u S A g2S M n O2石墨(灰黑) F、蓝色世界 (1)基态:C u S O4(溶液)、C u S O4·5H2O(晶体)、液氧、臭氧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 H>8)中变蓝; 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 ③无水C u S O4(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2、H2S、C H4、C2H5O H燃烧火焰呈淡蓝色,C O燃烧火焰呈蓝色; ⑤S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⑥淀粉遇I2(a q)变蓝; ⑦C l2、B r2、N O2、O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G、紫色世界 (1)基态:K M n O4(H+)、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 (2)激发态: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 ①I2升华生紫烟; ②N H4I受热生紫烟; ③紫色石蕊在(5.0<p H<8.0)溶液中呈紫色。 H、白色世界 (1)基态:Hg、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PbSO4、BaSO4、AgCl、BaCO3、Ba3(PO4)2、BaSO3、CaCO3、 Fe (O H)2(不稳定)、M g(O H)2、A l(O H)3等。 (2)化学变化: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5.18一.金属的通性 1.位置: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 2.物理通性:大部分有延展性、金属光泽,都有导热导电性等。 3.化学性质:易失电子,被氧化,金属表现还原性。 4.钠、铝、铁、铜单质的重要性质 钠铝铁铜 与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 O2+2Na Na2O2 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 2CuO Cl22Na+Cl22NaCl 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 Cu+Cl2 CuCl2 S 2Na+S Na 2 S 2Al+3S Al2S3Fe+S FeS 2Cu+S Cu2S H2O 2Na+2H2O=2NaOH+H2↑2Al+6H 2 O 2Al(OH)3+3H2↑3Fe+4H2O Fe3O4+4H2 不反应 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与水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 不反应不反应 CuSO4溶液2Na+2H2O+CuSO4= Na2SO4+Cu(OH)2↓+H2↑ 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 制备 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 2Fe+3CO2 CuO+CO Cu+CO2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⑴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 熔化)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⑵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与氯气:2Na+Cl22NaCl; C:与S:2Na+S 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2O=2NaOH+H2↑ 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1、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 2==2Na 2O(灰白色)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 2===2NaCl 与化 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 2O==2NaOH+H 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H 2,再考虑NaOH 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 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 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2、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 2O Na 2O 2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色、态 白色,固态 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 式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氧化性、漂白性 无 有 用途 制备NaOH 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 2CO 3 NaHCO 3 俗名 纯碱,苏打,面碱 小苏打 色、态 白色,固态,粉末 白色,固态,晶体 水溶性 > 碱性 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 钠碱性强,pH 值大) 碱性 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与盐酸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 与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与澄清石灰水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NaHCO 3+Ca(OH)2=CaCO 3↓ +H 2O+NaOH 与二氧化碳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不反应 与氯化钙溶液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不反应 点燃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