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试卷及答案总汇

伤寒试卷及答案总汇

伤寒试卷及答案总汇
伤寒试卷及答案总汇

湖南中医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A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1.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2.《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它证候3.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

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 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 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 E.温解过度,津液受损

4.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方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法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

5.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是:()

A.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 E.少阳阳明合病

6.栀子干姜汤的病机是

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C.肺热脾寒 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E.以上都不是

7.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A.中阳不足 B.心阴阳不足 C.血虚而血不养神D.气虚而肺气不足 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8.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主要脉证之一:()

A.心烦 B.口渴 C.心下痞 D.腹中雷鸣 E.关上脉浮

9.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证:()

A.发热 B. 口渴 C. 汗出 D. 脉滑 E. 不大便

11.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12.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C.肺热脾寒

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E.以上都不是

13.患者,女,50岁。时发热汗出3年余。余无特殊不适,体检未发现异常,二便调,纳可,口中和,舌脉如常。临床辨证当是:()

A.桂枝汤证 B.桂枝新加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 E.桂枝加人参汤证

14.患者,女,36岁。进食冰淇淋后腹部胀满疼痛,腹中寒冷,大便泄泻日十余次,呈稀水样便,无粘冻,无明显里急后重感,饮食乏味。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辨证当是:()

A.桂枝加芍药汤证 B.理中汤证 C.四逆汤证 D.白头翁汤证 E.小建中汤证

15.患者,女,34岁。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

A.小陷胸汤证 B.黄连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16.下列方剂中,甘草生用的是:()

A.四逆散 B.桔梗汤 C.半夏汤 D.甘草泻心汤 E.小柴胡汤

17.赵某,男,68岁。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即不喜欢饮水,食稍不适即肠鸣腹泻。近1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唾液增多,1日1夜可达1碗。舌淡而胖,并有齿印,脉沉迟。

曾给予吴茱萸汤及五苓散数剂,病情反而增剧。临床应辨证为:()

A.炙甘草汤证 B.芍药甘草汤 C.甘草干姜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8.患者,男性,45岁。素有慢性胃炎史,患感冒发热3天,经解表发汗等治疗后,热退表解,但继而出现胃脘胀闷痞阻不舒,频频嗳气,呕吐,胃纳差。舌苔白腻,脉滑。治疗选方用:

A.生姜泻心汤 B.吴茱萸汤 C.旋复代赭汤 D.竹叶石膏汤 E.黄连汤

19.患者,男,50岁。患阿米巴痢疾达15年之久,每次发作均见腹胀,纳差,食后胀甚,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伴见低热,心烦,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略黄腻,脉濡数。

临床最佳辩证是:()

A.葛根芩连汤证 B.黄芩汤证 C.白头翁汤证

D.乌梅丸证 E.少药汤证

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A.自利不渴 B.时腹自痛 C.腹满而吐 D.不欲饮食 E.胸下结硬

2.属于桂枝汤煎服与护理方法是:()

A.温覆微汗 B.药后啜粥 C.不效停服 D.见效尽剂 E.病重者一日一夜服3.结胸证的证候特点是:()

A.按之濡 B.按之痛 C.寸脉浮 D.关脉小细沉紧 E.关脉沉

4.附子汤和真武汤均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茯苓 C.生姜 D.白术 E.芍药

5.吴茱萸汤证可见:()

A.食谷欲呕 B.烦躁欲死 C.手足逆冷 D.干呕,吐涎 E.下利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伤寒表不解,,干呕,,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结胸证因其性质不同分为与两大类型。

3.“少阴之为病,脉,”。

4、乌梅丸主治证,又主。

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宜。”

6.谵语表现为,属证。

7.“伤寒,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8.“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之。”

9.阳明热证包括,,白虎汤加人参证,猪苓汤证四种证型。10.黄连汤证的主证是,。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振振欲擗地

2.胃家实

3.漏不止

4.干噫食臭

5.戴阳证

6.清血

7.痞证

8.麻沸汤

9.蛔厥

10.除中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简述真武汤证的证候表现及机理。

3.简述五苓散证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4.简述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六、病例分析题(共10分)

张某某,男,36岁。

主诉:上腹部胀痛3天。

现病史:3天前清晨开始,忽作乍寒乍热,右胁下胀痛,连及心下胃脘,掣痛不可忍。诊时伴有口苦呕逆,不欲食,大便3日未解。自述喜食辛辣。

检查:体胖,面部潮红,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有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湖南中医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B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1.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 D.397首 E.245首

2.脾约的病机是:()

A.阴亏肠胃燥热 B.脾阴虚心火旺 C.脾气虚失运

D.肠胃气滞邪结 E.血虚肠胃失润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是:()

A.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 E.少阳阳明合病

5.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A.中阳不足 B.心阴阳不足 C.血虚而血不养神D.气虚而肺气不足 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6.真武汤的方药组成:()

A.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 B.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C.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D.茯苓、桂枝、甘草、白术、芍药

E.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

7.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主方是:()

A.大青龙汤 B.桂枝二越婢一汤 C.栀子干姜汤 D.黄芩汤 E.黄连汤8.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9.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10.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

A.弦细 B.弦大 C.浮大 D.沉紧 E.滑数

11.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12.《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13.患者,男,43岁。颈项拘急并牵涉至背部三天,伴恶风、汗出。临床辨证当是:()A.葛根汤证 B.桂枝加葛根汤证 C.桂枝加附子汤证

D.附子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14.患者,男,24岁。咳嗽已月余,现仍无汗,鼻塞清涕,偶感胸痛,咳而微喘,痰白质稀量多,口干而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滑,脉浮弦,宜选用:()

A.麻黄汤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甘石汤15.患者,男,52岁。腹部硬满疼痛拒按1天。伴不大便,口燥渴,心烦,发热尤以午后为甚。舌红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临床辨证当是:()

A.大柴胡汤证 B.大陷胸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调胃承气汤证

16.患者,女,34岁。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

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

A.小陷胸汤证 B.黄连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17.患者,男,15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小便黄赤,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小柴胡汤证

18.患者,男,75岁。脾胃素虚,偶进寒凉,遂下利不止,日8、9次,大便呈粘液状,夹有暗红色血便,腹部冷痛,四肢发凉,精神疲惫,口淡不渴,脉沉无力。临床上最佳辨证应是:()

A.通脉四逆汤证 B.白通汤证 C.桃花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19.患者,男,63岁。身体骨节疼痛,背微恶寒,手足发凉,口淡不渴,脉沉。临床最佳辨证为:()

A.麻黄汤证 B.新加汤证 C.桂枝附子汤证 D.甘草附子汤证 E.附子汤证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附子泻心汤的功效包括:()

A.补中 B.泻热 C.固表 D.消痞 E.散水

2.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A.健脾 B.随其脉证而治 C.平肝潜阳

D.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E.补肾

3.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

A.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C.桂枝、生姜宣阳化阴 D.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4.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5.厥阴病提纲证包括:()

A.消渴 B.饥而不欲食,食则吐鱿 C.下利不止 D.心中疼热 E.气上撞心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利而渴者,属,自利不渴者,属。

2.“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3.“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4.结胸证因其性质不同分为与两大类型。

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宜。”

6.郑声表现为,。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罢者,复与柴胡汤,必,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当灸之,附子汤主之。”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猪苓汤主之。”

10.“凡厥者,,便为厥。厥者,者是也。”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伤寒

2.项背强几几

3.蛔厥

4.痞

5.干噫食臭

6.坏病

7.清血

8.蒸蒸而振

9.寒热往来

10.戴阳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试述太阴病主要脉证、病机、治法。

3.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

4.默写并分析小柴胡汤证主证。

六、病例分析题(共10分)

邓某,男,28岁。

主诉:发热4天。

现病史:身体素壮,时值夏令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人室裹毯再寝。倾而寒热大作,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体温39.5℃。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C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

2.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是()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3.患者,女,28岁。产后身痛1周,伴恶风汗出,脉沉迟。临床辨证当是:()A.桂枝汤证 B.桂枝加附子汤证 C.桂枝新加汤证

D.附子汤证 E.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4.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筋脉失养5.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6.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A.桃核承气汤 B.抵当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调胃承气汤

7.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8.大柴胡汤的组成为:()

A.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 B.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芍药

C.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 D.小柴胡汤去生姜、甘草,加大黄、枳实E.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9.患者,男,72岁,目黄身黄尿黄已一周,口不渴,饮食乏味,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辨证当为:()

A.湿热发黄证 B.寒湿发黄证 C.瘀血发黄证 D.火劫发黄证 E.萎黄证10.下列关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病机描述最确切的是:()

A.阴寒内盛,阴阳格拒 B.阴寒内盛,阳不外达 C.阴寒内盛,虚阳上浮

D.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E.阴寒内盛,正气拂郁

11.患者,男,52岁。腹部硬满疼痛拒按1天。伴不大便,口燥渴,心烦,发热尤以午后为甚。舌红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临床辨证当是:()

A.大柴胡汤证 B.大陷胸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调胃承气汤证

12.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A.前额 B.巅顶 C.枕部 D.头侧 E.整个头部

13.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A.麻黄汤 B.桂小青龙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14.小建中汤证有“心中悸而烦”的机理是:

A.心阳虚,脾不运化,水气凌心 B.心阳虚,神失所养 C.肾阳虚,水气泛滥D.脾虚而气血不足,心火上炎 E.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15.邓某,女,39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已而复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辨证当是:()

A.桂枝加桂汤证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C.桂枝甘草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桂枝麻黄汤证

16.赵某,男,68岁。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即不喜欢饮水,食稍不适即肠鸣腹泻。近1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唾液增多,1日1夜可达1碗。舌淡而胖,并有齿印,脉沉迟。

曾给予吴茱萸汤及五苓散数剂,病情反而增剧。临床应辨证为:()

A.炙甘草汤证 B.芍药甘草汤 C.甘草干姜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7.患者,女,29岁。发热5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白虎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8.患者,女,65岁。心烦少寐,尤以入夜为甚,心中躁扰,常欲四处奔走,舌红脉细数。

临床最佳辨证是:()

A.猪苓汤证 B.黄连阿胶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9.患者,男,75岁。脾胃素虚,偶进寒凉,遂下利不止,日8、9次,大便呈粘液状,夹有暗红色血便,腹部冷痛,四肢发凉,精神疲惫,口淡不渴,脉沉无力。临床上最佳辨证应是:()

A.通脉四逆汤证 B.白通汤证 C.桃花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鉴别要点是:()

A.发热高与低 B.恶寒与恶风 C.身痛有无 D.汗出与否 E.脉浮紧与浮缓2.据原文,葛根汤证的主证有:()A.项背强几几 B.下利 C.无汗 D.呕吐 E.喘而胸满3.附子泻心汤的功效包括:()A.补中 B.泻热 C.固表 D.消痞 E.散水

4.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5.吴茱萸汤证可见:()A.食谷欲呕 B.烦躁欲死 C.手足逆冷 D.干呕,吐涎 E.下利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利而渴者,属,自利不渴者,属。

2.“伤寒脉浮缓,,,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4.黄连汤证的主症是,。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罢者,复与柴胡汤,必,却复而解。”

6.“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当灸之,附子汤主之。”7.乌梅丸主治证,又主。

8.阳明热证包括,,白虎汤加人参证,猪苓汤证四种证型。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者是也。”

10.“少阴之为病,脉,”。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麻沸汤

2.欲救邪风

3.郑声

4.坏病

5.循衣摸床

6.清血

7.蒸蒸而振

8.并病

9.喜唾

10.四逆辈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服用桂枝汤有哪些调护方法?

3.试述太阴病的主要脉证、病机、治法、方药。

4.试述四逆散证的病机、主证、治法和方药。

六、病例分析题(10分)

李某,男,50岁。

主诉:有咳喘史12年,复发3天。

现病史: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

检查: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体温38.3℃。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试卷A答案

一、单选

1-5:EBCBA 6-10:AEBED 11-15:BEBBC 16-20 ACBAE

二、多选

1 ACE

2 ABE

3 BCD 4BE 5ABCDE

三、填空题

1、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

2、少阴,太阴

3、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4、蛔厥,久利

5、当下之,大承气汤

6、语言重复低微,虚证

7、脉结代,心动悸

8、心中烦,不得卧

9、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10、明?赵开美复刻宋本/宋?林亿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真武汤证

证候分析:久病损伤肾阳,故患者逐渐出现精神疲惫。肾阳日亏,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泛滥为患。水气侵渍肌肉,则四肢沉重疼痛;侵渍胃肠则腹痛大便稀溏;肾阳虚则四肢不温;水气内停,阳虚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舌脉亦为阳虚水泛之象。

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

茯苓,白术,白芍,熟附子,生姜。

试卷B 答案

一、单选

1-5 BABAE 6-10 CEDEA 11-15 BBBCC 16-20 AACEE

二、多选

1 BCD

2 BD

3 ABCDE

4 CD

5 ABCDE

三、填空题

1、少阴,太阴

2、不呕,不渴

3、心下悸,头眩

4、寒实结胸,热实结胸

5、当下之,大承气汤

6、语言重复,语声低微

7、一证便是,蒸蒸而振

8、口中和,其背恶寒9、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10、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大青龙汤证

证候分析:患者身体素壮,因生活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出现寒热大作,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之证,此为感受风寒、寒郁较甚;寒郁化热,热扰心神,故烦躁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郁表之象;目赤、口干、气急而喘为寒郁化热之象;总之,本证病机为风寒袭表,寒郁化热,表寒里热。

治法:发汗解表,内清郁热。

方药: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试卷 C 答案

一、单选

1-5:EBCDD 6-10:AAEBA 11-15:CBBCA 16-20 CCBCE

二、多选

1 DE

2 ABC

3 BCD 4CD 5ABCDE

三、填空题

1、少阴,太阴

2、身不疼,但重

3、头眩,身瞤动

4、腹中痛,欲呕吐

5、蒸蒸而振,发热汗出

6、口中和,其背恶寒

7、蛔厥,久利

8、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9、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10、脉滑,里有热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小青龙汤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病史,痰饮内伏于肺,此次因感受风寒,咳喘复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故恶寒、无汗;水饮内停,故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肺气上逆则喘气不能平卧;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寒里饮之象。

治法: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名词解释:

1.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2.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3.漏不止:漏,渗泄不止。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4.干噫食臭: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

5.循衣摸床:指病人神志昏糊时,两手不自主地反复摸弄衣被床帐。

6、清血:清,同圊,登厕之意。清血,即便血。

7、蒸蒸而振:蒸蒸,形容发热较甚,热势由里向外蒸发。振,振动,因恶寒而身体振颤,

称为寒战

8、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9、四逆辈:理中汤、四逆汤一类温补方剂。

10、除中:证候名。中,此指胃气。除,为消除、去除之义。除中,即胃气垂绝。现为本当不能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1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12、蛔:因蛔虫窜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13、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14、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15、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16、戴阳证:指体内阴寒过盛,下元虚衰,真阳上浮导致的内真寒上假热的证候。本证的主要特点是在阳衰阴盛的基础上,出现面赤,咽痛等表现。

17.麻沸汤:滚沸的水,即开水。

18.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

19、郑声:语言重复,语声低微,多属虚证

20、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简答题:

1、大青龙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病机是:寒束肌表,内有郁热。治法是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2、所谓一证,当指少阳主证之一而言,即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的某一证;不必悉具,则更强调少阳病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所有主证未必全见。故临证之时,宜察证审因,详加辨析,如已见部分主证,但足以反映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的病机特点,即可确认为少阳病,应用和解之法,投以小柴胡汤治疗。此提示了小柴胡汤灵活运用的基本原则。

3、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均可见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下利,呕等症,病机均有气化失司,水气内停,治法均取利水为主,方药中均有茯苓,猪苓;泽泻。猪苓汤证为里有热,

并兼伤阴,故口渴欲饮较为突出,并伴有心烦不得眠,舌红苔黄或少苔。方药中用滑石、阿胶以增加清热养阴利水作用。五苓散证为太阳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可伴有表邪未解,故口渴不欲多饮,甚则水入则吐,可伴有恶寒,舌淡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腻。方药中用白术、桂枝,以取通阳利水,兼散表邪之功效。

4、苓桂术甘汤证辨证要点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病机是脾虚水停,水气上冲。治法是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5、少阴病主要分为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两大证型。寒化证治宜回阳救逆,以四逆汤类方为代表方剂;少阴热化证治宜育阴清热,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

6、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以致胆热内郁,脾胃失和。即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邪正交争,互有胜负,则表现为寒去热来,寒热交替,休作有时;少阳之经,侧循胸胁,邪犯少阳,阻滞其经脉,经气不利,则见胸胁苦满;肝胆表里互用,胆气郁滞,疏泄失职,情志不达,则神情默默而寡言;胆为中正之官,胆火内郁,上扰心神则心烦;胆气内郁,木失疏土,脾失健运则欲饮食;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喜呕。

7、葛根芩连汤证脉证为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病机为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洽法是清热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芩连汤。药物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8、桂枝汤的调护法有:(1)药后啜热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2)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3)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4)病重,昼夜服药,当4小时:留心观察,汗出停药; (5)药后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9、太阴病主要脉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停滞。治法:温中健脾,或脾肾双温;方药:理中汤,或四逆汤。

10.四逆散证是由于肝胃气滞,阳郁致厥。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肢,故可出现手足轻微厥冷,升降失常,影响于心则悸。影响水道的通调,则小便不利。肝胃气滞则出现腹痛,泄利下重。正如原文第318条所言:“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治宜疏肝和胃,透达郁阳,方用四逆散。方中柴胡主升,疏肝解郁以透达阳气;枳实主降,行气散结而宣通胃络;芍药、甘草制肝和脾而益阴缓急。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 总论 1、《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经王叔和整理,比较通行的为宋版本 2、全书共十卷,《伤寒论》的撰写体例,基本以条文形式撰写 3、伤寒: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伤寒的总称;狭义伤寒,单纯指感受六淫邪气中的“寒”邪而发的外感热病。伤寒论指广义的伤寒 4、《伤寒论》的学术价值:⑴主要体现在临床⑵确立治法治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凡由于风寒外邪侵袭,先中皮毛肌表,出现一系列营卫失调的脉证,称为太阳病,太阳 病有中风、伤寒、温病之分 2、脉阴阳俱紧:阴阳指寸尺而言,即寸关尺均现浮紧之象 3、行其经尽:经,指阶段、过程,即六天为一经,古人以此作为观察外感病发展变化的依 据,行其经尽,指第六天终了 4、再经:病情进入第二个过程 5、外证:相对里证而言,此指表证 6、酒客:平素嗜好饮酒的人 7、合病:即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 8、淋家:淋,指小便淋漓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证。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 9、疮家:指久患疮疡的患者 10、清便欲自可:清,作动词,即排便之意.欲,如常之意。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11、项背强几几:几几,有拘谨,不柔和之意。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谨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12、喘家:素有气喘之人 13、微寒:做脉微而恶寒解 14、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15、噎:指咽喉部位有气逆阻塞感 16、坏病:即变证。指因失治误治而致病症发生变化,以病情复杂,疑似难辨而得名 17、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18、虚烦:指无形邪热郁扰胸膈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是与有形实邪相对而言 19、叉手自冒心:冒,覆盖。叉手自冒心,指患者双手交叉覆盖按捺在自己的心胸部位 20、甘澜水:又名劳水 21、头眩:头晕目眩 22、身瞤动:身体筋肉跳动 23、振振欲擗地:振振,动摇貌。擗,通僻,扑倒。振振欲擗地,形容身体站立不稳,摇摇欲倒的样子 24、脚挛急:脚,小腿。指小腿筋肉痉挛拘急,伸展不利 25、消渴:指口渴饮水,饮不解渴的症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 26、白饮:即米汤水 27、烦渴:指口渴难忍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完整word版)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推荐文档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121.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症:C A.自利 B.食不下 C.胸下结硬 D.腹满而吐 122.太阴病“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是指当用:D A.理中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理中、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123.太阴病的治法是:B A.温经回阳,益气补虚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D.温经散寒,通阳化气 124.桂枝加芍药汤的药物组成是:A A.小建中汤去饴糖 B.桂枝人参汤加芍药 C.桂枝汤倍芍药加厚朴 D.桂枝汤倍芍药,干姜易生姜 125.太阴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的原因是:D

A.脾气虚弱,易致腹泻 B.脾阳不振,寒湿内盛 C.脾阳不振,本已自利 D.胃气虚弱,防其伤正 126.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 A.湿邪化燥,病转阳明 B.中阳衰败,生化无源 C.脾阳恢复,寒湿自退 D.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127.完成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______ …”:B A.发汗

B.吐下 C.解表 D.以上都不是 128.下列脉证,不宜使用小柴胡汤的是:D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而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D.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胁下满,小便难者129.下述哪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加减法?C A.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 B.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

C.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D.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130.柴胡加芒硝汤证的治法是:A A.和解少阳,兼泻热去实 B.和解少阳,兼软坚散结 C.和解少阳,兼清解里热 D.和解少阳,兼清热利湿 131.患者,男,近二天右胁下满痛拒按,出汗,午后发热,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频作,厌食,不大便五天,小便黄,舌稍红,苔白厚,脉弦浮滑而数。治宜:D A.小柴胡汤 B.大承气汤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得身痛,其病机就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参汤方得组成就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得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得脉象就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得适应症就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得病机就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得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阴之为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6、小柴胡汤得运用原则就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就是指。其治则就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就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得煎服法就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得作用就是。 18、栀子豉汤证得病机就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得就是与两方。 20、大柴胡汤证得病机就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得作用就是: 。 22、黄连汤中桂枝得作用就是。

伤寒论讲义重点

1.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2.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3.头项强痛:项颈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4.脉缓:脉象柔缓而不紧急,非怠慢迟缓之意。 5.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6.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7.喘家:素有喘证之人,呼吸急促困难的病症. 8.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9.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10.胸中窒: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11.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 12.消渴:口渴而饮水不解的症状 13.水逆: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候,是蓄水重证的表现 14.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是指无形的邪热。 15.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16.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17.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18.热越:热邪向外发越。 19.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20.胸胁苦满: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21.四逆辈:指四逆汤,理中汤一类方剂。 22.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3.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24.脏寒:脾与肠中虚寒.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辨寒热真假: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证名脉证病因病机治则方药 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者,桂枝汤主之。(12)风邪袭表,卫强 营弱,营卫失调 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桂枝3L,芍药3L,甘草 2L,生姜3L,大枣12枚 麻黄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卫阳被遏,营阴 郁滞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麻黄3L,桂枝2L,甘草 1L,杏仁70枚 桂枝汤证: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适应证:(1)头痛,发热,汗出,恶风(2)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3)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5)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6)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主之。(35)病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煎服:先煮麻黄。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桂枝汤禁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太阳伤寒禁用桂枝汤. 麻黄汤禁例: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5)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憟而振(87)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病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中医诊病的方法,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医生就根据反应的不同,还了疾病、脏腑不合的情况。但是,色与脉必须相合,才有把握,才更有准确性。因此,除了色之外,还要用指诊治法。色脉结合,可以万全。 现在我们当医生的,查色、切脉,还讲究,但是比较粗线条的了,不细,不细微。病人来了,人的胖瘦、脸上发红、发黄,我们也看一看。但是,这是很不够的,这些都是粗线条的。郁微,就是到了很细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机。宋邵康节一个话,知机,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机了,这就有点神了,先知先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知机了,事物刚一萌动,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观止里有一句话,础润而雨,月晕而见,见微知著,见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当医生辨色,就是要知机,他有一点反应,医生的眼睛丝毫不爽,就看出来,

就知道病情的情况了,就知道了。但是色与脉要结合起来,这样把握性才大一些。 上一次课我们讲的就是色脉结合诊病的方法,讲了三条。我们讲了,色莫知真。因为色脉结合了,我们才能洞悉病情。举了三个例子,恐在气血下,而脉细,而面白。脉细面白,气血不能向上,恐在气下,气血行于下,而不注于上,所以才脉细面白。人有羞愧,人心气馁了,心气不足,心就虚了,人的面色就乍赤乍白而无定,脉就浮了,浮者,气散于外,气不扰了。人无精液了,脉就涩了,唇口干涸,脉涩是切诊,唇口干燥是望诊。举例是说明,人的情志的变化,影响气血,能反应于人面,人的面色、脉色有变化。有了疾病了,也影响人的脏腑气血,人的面色,脉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色与脉密切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人的疾病、情志的变化,是很科学的。 所以,我们读书就有所启发,这短短三条,字并不太多,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临床看病的时候不要净切脉,还要望色,脉与色、和他的神态要结合起来,来反应脏腑气血荣卫的情况。所以说辨脉法,并不是辨脉的,结合望色的。如果从这三个例子,我们重视了,色脉之真,重视了人的情志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人的疾病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我们就收获无知处。我们读书要有所收获,有所得,有所用,这样在临床上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古人不能一个一个都说出来,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着 螽斯振羽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2011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

的中医经典着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着作。副主编或合着《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14部着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1前言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

伤寒论讲义课后题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哪两种?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3.“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它与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的关系如何。 5.何为传变,影响传变的因素有那些?何为合病,并病,直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脉证提纲? 2.太阳病基本类型有几种?各自病因病机及脉证表现特点如何? 3.如何判断疾病的阴阳及寒热真假属性? 4.如何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怎样正确理解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太阳表证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症脉症、病机、治法、方药。 2.如何理解53、54条之营卫不和? 3.简述桂枝汤的煎服法。 4.桂枝汤和麻黄汤各有那些禁例?如何理解? 5.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兼证各有几种?分别简述其脉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6.据46、47和55条,简述太阳表证衄血之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7.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何以宜麻黄汤而不宜下? 8.简要鉴别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 9.据31、32条,简述葛根汤的应用依据。 10.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比较二者的不同。 11.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不同情况? 12.简述太阳表郁证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太阳里证 【复习思考题】 1 蓄水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 胃津不足之口渴与蓄水证口渴有什么区别? 3 分析蓄水重症出现“水逆”的机理 4 蓄血证根据轻重缓急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如何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 6 如何鉴别瘀血身黄与湿热发黄? 7 蓄血证兼表,应如何辩治?

伤寒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0×1’) 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 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 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 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 重者 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 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 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 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 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 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 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 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提纲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外邪袭表,正气抗邪,卫外失职,太阳经气不利。 症候:脉浮——主表——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 头项强痛——外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 恶寒——外邪袭表,卫外失职,分肉失温。 发热——1、发热与恶寒并见,才称之太阳表证 2、太阳中风、伤寒均有发热——卫气抗邪,阳盛于外。 意义:反映外感疾病初期的共性规律的症候特征,太阳病的主要症候规律。 二、太阳病的分类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病机:风邪袭表,腠理疏松,营卫失调。 症候:发热——风邪袭表,正分邪争,阳盛于外。 汗出——风邪袭表,卫外不固,营阴处泻。 恶风——外邪袭表,卫外不固,分肉失温。 脉缓——汗出肌疏,血脉舒缓。 脉浮——主表——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 头项强痛——外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 意义:太阳中风证(太阳表虚)的主要辨证依据。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5)病因病机:寒邪束表,腠理闭塞,卫阳被竭,营卫淤滞。 症候:或已发热——感邪较轻,正气及时达表抗邪。 或未发热——感邪较重,正气不能及时达表抗邪。 恶寒——卫阳被竭,分肉失温。 体痛——寒邪束表,卫竭营郁,太阳经气不利 呕逆——寒邪束表,卫竭营郁,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寒性收引,劲急。 脉浮——主表——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 头项强痛——外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 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因病机:外感温邪,或邪热内蕴,阳热显著,津液损伤。 症候:发热不恶寒——外感温邪,或邪热内蕴,阳热显著。 口渴——内有津伤。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伤寒论讲义书word电子版

精品文档 伤寒论讲义

精品文档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3)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4)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 5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6)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3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6)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21)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3)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5)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9)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32)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 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 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 迟为营血虚少。二+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一一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 (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喝,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 9 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 9 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水执然, 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 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 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